享乐主义个人剖析材料

2024-04-09

享乐主义个人剖析材料(精选8篇)

篇1:享乐主义个人剖析材料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战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进一步提高广大政法干警思想政治素质的重大举措。我是1988年参加工作,1990年加入党组织,在部队担任过排长、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等职务,现在市公安局特警大队工作。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使自己能专下心来学习法治理念新理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先进性,把这次教育活动变成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提高执法能力的过程,感到受益非浅。根据市局统一安排,现将本人在法治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下一步工作措施剖析如下: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标准要求,以此为镜子,我认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解放的力度还不够大。对新生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能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去做开创性的工作。比如,在从部队向地方转变的过程中,自已的思想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停留在部队的工作模式下,未能及时地适应地方工作,对公安工作的根本职能理解的还不深、不透,制约了自身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精神状态还不佳。作为维护全市稳定工作的职能部门,不论是工作的标准,还是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应该说都是很高的。但自已因到新的单位,总觉得地方工作不象部队工作那样紧张,有一种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是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在日常工作中,我在贯彻落实“严格、求实、创新、高效”的工作要求上还不够自觉,与这一标准相距甚远,工作中还有急躁情绪。

四是坚持学习还不够自觉。日常工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由于忙于事务性工作,不愿挤出时间学,即使有了时间也坐不下来、深不进去。在法律知识学习上还不够用心,法律素养还比较浅薄,知识结构单一,把握形势、了解大局不深不透,研究思考问题不深、不细,理论联系实际不紧、不够。

五是业务能力还不够过硬。我到110中队工作已近一年的时间了,还不能熟练地掌握与本职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办事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协调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六是争先创优的意识不强。我存有一种与事无争、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思想,因而缺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工作中没有新的亮点,工作方法不够灵活,不能够很好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学习不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业务知识学习不够经常化。对政治、法律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除集中学习和完成规定要求外,平时忙于工作事务,而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虽然平时也在读书、讨论、写文章、投入也不少,但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三个不良的后果。一是只顾工作,不顾政治理论学习,导致了政治理论学习的放松;二是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对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学习缺乏深入了解,对经济知识缺乏系统学习,流于一知半解,影响了理论水平的提高;三是思想改造缺乏实践性,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炼,缺乏严格的党性锻炼,思想与实践脱节,影响了理论学习水平的提高。

2、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责任弱化。工作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在工作中有怕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致使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见不愿表达。

3、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公安工作业务限于浮于表面的了解,有的在需用时,才集中时间突击了解学习一下,难以真正的“沉”下去。

三、整改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通过对照检查,认真剖析,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增强了我改正错误、提高自己思想素质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加强知识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责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为民执法、公正执法”的能力和素质。

第二,增强服务意识。个人利益永远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具体工作中,坚决克服对当事人态度生冷的现象,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从提高公安干警公信度和树立公安干警良好形象出发。

第三,增强大局观念。坚决克服工作中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淡薄的问题,在工作中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大局,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同单位集体的工作联系起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培养良好的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强工作责任心,逐渐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洁自律,公道正派。

第五,努力学习业务。努力提高法学理论水平,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公安工作中去。

以上是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剖析材料,不足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篇2:享乐主义个人剖析材料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当前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进一步加强司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认真学习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民法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院党组决定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要求开展全院干警自我查摆活动,执行三庭全体干警按照教育活动的总体部署,根据会议要求,对照自我,重点从思想意识、纪律作风、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了有关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活动教育材料,对深入开展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和提高。总体来讲,执行三庭全体干警能够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立足本职积极开展工作;顾全大局,坚持原则,比较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现在我庭重点从思想、作风、纪律、能力等方面,认真检查和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业务知识不足,理论业务学习不够。我庭大部分干警都属于年轻干警,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具备的业务水平,特别是执行工作的实际经验,还远远未达到新时期领导和同志们对法院干警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干警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应付目前的工作了,满足于现状,对业务知识的掌握求精求深不够。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一些审判业务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业务技能还没有完全掌握。同时,对理论武装头脑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存在实用主义,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才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甚至不学。

(二)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够牢固,政治思想认识不能紧跟形势的要求。我庭干警每次除了参加上级和单位组织的学习外,学习政治理论方面属于被动状态,平时在工作之于积极主动的学习少之又少。因此,要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就要牢记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变成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工具,始终有着亲民爱民的思想

(三)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工作艺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庭一些干警,主动考虑工作还有欠缺,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系统的考虑和研究;在处理领导与同志们的关系方面,为顾及面子往往自我批评多一些,忽视对同志的批评;埋头干工作多,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和思想少。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

二、存在问题的根源

考虑执三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着诸多方面的思想根源,其中有客观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主观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致使自己理论水平还达不到时代要求。正是因为这样,才使自己在思想修养上做的不够,在工作的开拓进取上也就存在着差距,这是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和差距的一个重要根源。

(二)是为群众服务意识的淡薄。未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没有深刻体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具体到每个干警身上,就应当始终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地做好所担负的工作,并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改进、提高自己工作的标准。

(三)是工作方法简单,创新意识不够。我庭大部分干警在遇到复杂疑难案件时,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有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把工作作为负担,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思维方式、工作作风还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创新意识和其他同志相比还有差距,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思路不够开阔。

(四)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当前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自身的文化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刑侦工作的高要求,知识理论水平不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交往频繁,社会经济关系日趋复杂,办案手段也更加先进,要求执法人员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而现在我们的业务技能还有相当差距。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理论学习。当前,全国政法系统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这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着力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庭全体干警要继续深刻领会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开展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澄清模糊理念,进一步增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树立大局意识,坚定政治立场。绝对服从党组领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政治原则,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紧联系思想性和工作实际。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育整顿活动,努力把庭室的业务工作做到最好,使全庭干警都有大局意识和大局观念。

(三)遵守规章制度,规范司法行为。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每一名法院干警特别是执行干警,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严谨、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打得硬仗,对当事人的合理要求,不推诿,不拖拉,及时执行,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四)开展教育培训,增强法治意识。以提高工作质量为出发点,切实抓好自身素质和有关对口部门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篇3:《阿凡达》中的生态主义思想剖析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阿凡达化身的计划。这一计划是地球人为了获得潘多拉星球上稀有的矿藏资源“Unobtanium”, 而投资了一个科研项目。参与的人都虎视眈眈地觊觎这难得的资源。在其实施过程中, 人类生态意识的缺失, 对经济利益的盲目追逐, 得到最大的凸显。

本文就影片所展示和演绎的人类生态意识的缺失与逐渐觉醒的过程, 及经济发展与生态关系的主题, 予以多角度剖析。

一、“人类中心”视角下的生态意识的缺失

卡森在1962年就指出, 人类对自然的暴掠行为有其思想根源, 最主要的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她指出:“犹太——基督教教义把人当做自然之中心的观念统治了我们的思想”, 于是“人类将自己视为地球上所有物质的主宰, 认为地球上的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 动物、植物和矿物——甚至连地球本身——都是专门为人类创造的”。1

在《阿凡达》中, 人类中心主义的典型代表是里奇上校, 他是对潘多拉星球进行武力打击的总指挥。从他一开始加入阿凡达计划, 就是为了满足他好战和征服的欲望。

他的这种态度在后来的进攻中也充分展现:纳美族人的在战火中四处逃窜, 恐惧、悲痛、可怜和无辜的眼神, 丝毫没有打动他的恻隐之心, 反而激起的尽是对胜利的期待与享受战争的快意。

另一个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是采矿公司的总工程师帕克, 他为了获得那每千克可以卖到两千万的资源, 认为纳美族人是人类资源开拓的绊脚石, 一心想把他们全部铲除。杰克等人劝他停止对潘朵拉星进攻, 他却说:“那只是些肌肉发达, 在树上生活的生物而已。”

二、“反人类中心主义”及生态意识的觉醒

尼采曾明确表示, 人“根本不是万物之冠;每种生物都与他并列在同等完美的阶段上。”2本片中, 人并不是万物之首的思想意识, 在科学家格蕾丝·奥古斯汀和男主人公杰克的个人的身上得以体现。

片中, 科学家格蕾丝·奥古斯汀加入阿凡达计划是为了科学研究。她非常重视保护森林生物的多样性, 并用自己的发现来劝说帕克等人放弃进攻潘朵拉星球的决定。在她和其他人极力的劝说下, 帕克终于同意让杰克进入阿凡达体内, 给他一小时的时间劝说纳美人离开。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男主人公杰克。随着局势的发展, 他的生态意识也在慢慢觉醒。他依靠高科技的仪器使自己的意识进入阿凡达体内, 从而操纵阿凡达的躯体。在和纳美族人涅提妮相处中, 他的生态意识逐渐被唤醒。

在他第一次进入阿凡达体内, 踏上潘朵拉星球时, 由于和格蕾丝等人失散了, 晚上遭到了毒狼的攻击, 涅提妮出手相助。当他感谢纳美公主帮他杀死那些动物时, 涅提妮的回答是:“别感谢我, 也别感谢那, 这是很悲哀的, 是非常悲哀的, 他们是因为你的错误, 本来他们不需要死。” (引自电影《阿凡达》字幕) 而且涅提妮在杀死动物时, 都要为它们祈祷。

一开始, 杰克并不理解这种想法, 但在后来他慢慢融入纳美族时, 才发现纳美人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和地球人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和动物沟通时, 都是用自己的头发与动物头上的触须连接, 用心灵去感受它们。

在和纳美公主的相处中, 阿凡达渐渐体会到她对大自然的态度。在他射杀一只猎物后, 跑到猎物跟前说:“我听到了, 兄弟, 我很感谢你的付出, 你的精神将回归到Eywa, 重新再来, 肉体将在这里, 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涅提妮对他说了一句话:“You are ready.”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 但含义颇深。不仅表明了公主认为他已成为一个合格的猎手, 更重要的是他在杀死猎物后还为它祈祷, 一个与自然万物同在的意识已经培养起来了。

三、过度发展和生态反思

罗马俱乐部梅多斯等人在《增长的极限》里指出:“地球是有限的, 任何人类活动越是接近于地球承受这种活动的能力的限度, 权衡取舍就越是明显和无法解决。”3

影片中, 人类中心主义者帕克和上校具有典型的征服和驾驭的欲望。帕克强调的经济的发展, 里奇上校则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征服和占有的欲望。但他们都错了, 这种目光短浅的发展观是走不远的。

在第一次对星球的进攻中, 以上校为代表的地球征服者看上去似乎是胜利了, 但如恩格斯所曾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人类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 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 出乎预料的影响, 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4

在第二次进攻的狂轰乱炸中, 纳美族人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 大自然也发怒了, 数以千计的大型飞鸟和猛兽扑向正在进攻的人类, 最终人类大败, 未牺牲的人被遣送回地球。影片的结局是, 杰克最终留在了星球上, 在生命树下, 借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杰克的意识完全进入阿凡达体内。也许杰克厌烦了人类无尽的欲望追逐和滥用科技产品的时代, 愿意回归到阿凡达一样自由无虑简单的生活。

四、结语

影片主要通过化身阿凡达的杰克等人生态意识的觉醒, 进而帮助纳美族人战胜以上校考奇为代表的入侵者, 重还潘朵拉星球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 反映出不遵循物种平衡, 以人类为中心的盲目发展的路是走不远的, 最终人类会遭受自酿的苦果。人类不应是万物的中心、主宰者, 而应该是与大自然及万物休戚相关的朋友。整个影片所含的生态意识给人留下无限寻味的余地,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无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思索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视点。

注释

11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8:138.

22 .狄特·富尔特等编.人与自然[M].周美琪, 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3:90.

33 .梅多斯.增长的极限[M].于树生等,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62.

篇4:墨子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剖析

关键词:墨子;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环境权

中图分类号:D9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26-02

一、环境权之争

环境权本是民法学上的相邻权,近年来,经过环境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等各领域学者的研究,将这一民事实体权利发展成了一种具有综合特征的法律权利,现今已经成为各方面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环境权是仅存在于理论上的一项权利,其概念仍然是模糊不清的,不同的视角导致对“环境”和“权利”的不同理解,如从环境科学的视角来理解环境,会导致“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待环境,则会产生“生态中心主义”的立场。至于对“权利”的理解,不同的学者立足点不同,研究的结果也不同,目前为止,对于环境权中的“权利”,主要有自然权利、法律权利、道德权利、人的权利、物的权利,等等。关于环境权的主体,则有国家环境权、企业环境权、公民环境权等学说。尽管学者对环境权的研究视角不同,但作为一项法律权利,综观各国的宪法、环境法所涉及的环境权,大都采用“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将其作为一种人类的环境权,原因在于西方各国在研究环境权的问题上,大都从人权的角度来解释环境权,并未将人类以外的其他形式纳入环境权的主体当中,因此,“生态中心主义”的立场并未被各国所采纳。这些都非实质意义上的环境权,而个体意义上的公民环境权才是我们应当研究的内容。

二、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

究竟环境权是应当一切以人类为中心,以保护人类的环境利益为主要任务,还是应当以生态为中心,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兼顾人类利益为重点是研究的核心问题,本人认为环境权应当是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

1.整个人类法律体系都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综观各国法律体系,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民法、刑法、行政法,都立足于公民权利的保护,其立法都是以保护公民权利为核心,环境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是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其他法律共同组成统一的法律体系,其所倡导的环境权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故也应当毫无疑问地遵从整个人类法律体系所一贯坚持的所谓“人类中心主义”的权利立场。

2.目前我国法律中,仅在《环境保护法》第2条中对环境下过定义“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我国环境法所保护环境范围包括自然环境和工程环境,而将社会环境排除在外。显然我国法律将人作为环境的主体,野生动物、其他自然体、区域环境等只是环境的要素和组成部分,且这些要素的保护不仅需要法律的规制,更受人类的认识水平、技术条件、物质基础等的制约。因此我国环境立法坚持了“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的立场,而没有考虑人类以外的其他物种的环境权。其他国家的环境权也明显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如韩国1980年宪法第33条规定:“国民有生活于清洁环境之权利,国家及国民,均负有环境保护的义务。”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第3条规定:“国会认为,每个人都应当享受健康的环境,同时每个人也有责任对维护和改善环境做出贡献。”

3.国际上,197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第一次从环境科学的环境概念中引申出了人类环境权概念:“人类既是他的环境的创造物,又是他的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以维持生存的东西,并给他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人类在地球上的漫长和曲折的进化过程中,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加快,人类获得了以无数方法和在空前的规模上改造其自然的能力。人类环境的两个方面,即天然和人为的两个方面,对于人类的幸福和对于享受基本人权,甚至生存权利本身,都是必不可少的”[1] 。之后,在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再次重申了环境权:“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由此可见,在国际法上,环境被作为一种追求幸福、基本人权和生存权的客体,与之对应的主体——人类则是作为客体的环境的权利享有者,因此,这一观点也应当是以“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为立场的。

人是社会动物,但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社会更应该遵守自然法则,因此,人类社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明确环境权,即在适宜于人类健康的环境中生活以及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这种权利并不是建立在人类在自然界中处于至高无上地位基础上的,而是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坚持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并不是绝对具有唯一性、排他性的权利,而是一种建立在尊重自然、尊重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和价值基础上的相对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这种环境权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协调一致。

三、墨子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

尽管环境权从明确提出到目前为止仅仅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其所表达的思想早在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主张的观点中都已经有所体现,开始展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的萌芽,其中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的主张中有明显的环境与人类关系的思想,这些思想展现了墨子在社会发展等因素受到制约的基础上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的萌芽。

1.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也就是他反复阐述的“兼相爱交相利”,在兼爱的思想中,墨子不仅要求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希望人类与自然之间能够实现“兼相爱交相利”,他特别强调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非攻下》)。“利”是指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人类的长远的利益,“害”包括破坏环境对人类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墨子·七患》)。他认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自然有关,爱护自然能得到回报,破坏自然则要受到自然的惩罚。其观点和现在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所要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是一致的。对于尊重自然的原因,《墨子·天志中》指出:“且吾知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者收稿有矣。曰:以磨为日月星辰,以昭道之;制为四时春秋冬夏,以纲纪之;雷降雪霜雨露,以长遂五谷麻丝,使民得而财利之;列为山川骆谷,播赋百事,以临司民之善否;为王公侯伯,使之赏贤而罚暴;贼金木鸟兽,从事乎五谷麻丝,以为民衣食之财。”由此可以看出,墨子已经注意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主张人应该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活动。

“节用”是墨子思想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一个大思想家,墨子曾游历各国,也看到了资源的紧缺现状,因此他认为人类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应当“去无用之务,行圣王之道”(《墨子·节用上》),“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鞍袍、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足以奉给民用,则止” 。“古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续气,强股肪,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芳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二”《节用中》。在墨子看来人类要生存,必然向大自然索取,但是,人类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无限制地索取。

无论是“兼爱”还是“节用”,都表明墨子在看待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上,主张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发展,这和我们现今倡导的环境权的目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也体现了墨子摒弃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在尊重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的一种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观。

2.认为人应当享有在适宜环境生存的权利。除了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墨子认为人的生存要有好的环境条件,“山林草泽之饶足利”(《备城门》),山林、草泽丰裕,能够保障军事后勤的同时,保障战区百姓的生活。“五十步一井屏,周垣之,高八尺” 。“五十步一厕,与下同”(《备城门》),即便是战时,人也应当有享有相应适合生活环境的权利,因此墨子主张在战时也应当注意环境卫生,建造一定量的公厕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须处所,相隔若干远必建一厕,周围有高墙屏蔽,下面与污物池相接,做到清洁卫生,同时保证人们的生活环境。该思想中追求好生活环境的环境权的诉求初露端倪。

墨子认为人应当在尊重环境、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同时,还应当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比如墨家追求“天下之利”,“平等之利”,强调重视物质生产,把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放在首位。“赖其力则生,不赖其力则不生”(《非乐上》)。墨子认为,人类是和自然界中的动物不同的,自然界中的动物,不论飞禽走兽,“因其羽毛以为衣裘,因其蹄蚤以为绔屦,因其水草以为饮食”,所以不需要进行劳作,就可以实现“衣食之材已具”。但是人类却是不一样的,“君子不强听治,即刑政乱;贱人不强从事,即财用不足。王公大人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此其分事也。农夫蚤出暮入,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此其分事也”。也就是说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论是君王还是王公大臣,抑或农夫或者妇女,都有自己的分工,都应当按照分工将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好,才能使生活富足,社会才能进步。在墨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以上观点是当时的一大进步,彰显了人类摆脱“天命”,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好的生活条件的主观能动性,是墨子思想中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体现。

从以上墨子的思想可以看出,尽管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受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的限制,墨子的观点尚没有提出明确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的概念,但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的雏形已经出现,如墨子强调要遵从自然的存在价值和规律,与目前环境法上的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中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是统一的;墨子认为人不能被动地听从自然的安排,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劳动去创造价值,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是以人为中心的体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思想难能可贵。同时,墨子认为人应当享有在适应的环境下生存的权利,即便是在战时,也应当有基本的生活设施保证基本的生活环境,这与现今环境权的基本要求“人人都有在幸福环境中生存的权利”是相一致的。

墨子生活的时代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现在的人类对权利的追求已经不仅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将权利写入法律,有法律规范来进行保障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在主张环境权入宪的呼声越来越高的现阶段,学习墨子的环境思想,进而研究环境权的本质即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篇5:作风整顿剖析材料个人剖析材料

一、主要问题

到法院上班近两年的时间里,在院党组、办公室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虽然做了一些工作,较为认真地完成了领导交办、本职范围内的工作,但是对照思想作风整顿活动查摆问题阶段的实施方案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理论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不主动,自觉性不高。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时会采取逃避的方法,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缺乏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经过剖析,自己感到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由于未能做到系统研读原著,在其精神实质的掌握上又不求甚解,思想理论素质未能得到有效提高。因而不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工作中很难有所创新,在理论学习中,没有很好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从而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信念,因此在思想上出现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在工作上出现干劲松懈,工作责任心、进取心下降的情况,没能及时用科学思想分析出现问题的原由,及时纠正主观认识上出现的偏差。同时,总认为自己在部队时曾经从事材料工作,有一定的基础,足可以应付目前的工作,对更新知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

二是认识上存在偏差。从部队转业到法院工作以来,对法院办公室工作的基本内容已比较熟悉,思想上逐渐产生了厌倦情绪,认为办公室工作无非就是写写简报、搞搞材料,外加做一些服务保障工作。少做了对大局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多做了也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对如何开拓性地开展工作研究不够,有时甚至流露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体会不深,总感到从事文字工作太辛苦,从而导致有推、拖、等的思想,降低了自己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事实上,在新形势下,法院办公室工作涉及面广,作为其一名工作人员,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如何为法院领导当好参谋助手,提供决策的依据,是很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三、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针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种种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反思,加以改进,时时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行动上要增强奉献意识,不计得失,尽力尽心干好每一项工作,做到不抱怨、不计较、不拈轻怕重,待人宽,对己严,勇于奉献,正确对待领导交付任务,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文字工作要在“精、细、严、实”上下功夫,细心认真,有条不紊地处理每一项工作,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在进一步加强学习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紧迫性,要真正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坚持不懈。通过学习,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不仅学理论,同时还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金融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历史知识。

篇6:享乐主义个人剖析材料

监督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为:不愿监督主要表现为:对于侦查机关存在的违法取证等问题不愿监督;对于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存在的问题不愿监督;对于法院审理刑事案件违反送达规定的问题不愿监督。

不善监督主要表现为:对于侦查机关超时限补查问题,不善于监督;对于法院的判决不善于监督。

监督不到位表现为:对于侦查机关挪用赃款、赃物等问题监督不到位;对于侦查机关办案超期羁押问题监督不到位;对法院判决定性是否准确监督不到位。

创新能力差

在公诉工作的改革创新上没有新的作法,不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一直没有新的起色。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督水平不高、执法作风不严谨、自身监督意识不强。在我们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配合、轻监督、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犯罪、轻保护人权的不正确认识,同时认为公、检、法三家是“兄弟”关系,在思想上过多强调从打击犯罪的共同目的出发,注重相互配合而碍于情面,忽视了监督,没有树立起职业的监督意识。

篇7:享乐主义个人剖析材料

一、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精神领悟不够透彻。虽然坚持了每月政治学习,但偏重于重要文件和阶段性的政策及时事政治,政治学习方法不多,多数情况是读文件,致使学习效果不佳。在关注政治方面不敏感,对新闻节目收看很少。因此以后对这方面应当加以改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增强党的观念,绝对服从党委领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政治原则,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紧联系思想性和工作实际。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育整顿活动中,努力把自己的业务工作做到最好,有大局意识和大局观念。

二、思想纪律有些松懈,作为一名法院干警,应当作风严谨,作风过硬,拉得出去,打得硬仗,具体落实到工作中就是。衣着应当随时保持整齐,对待当事人象春天般的温暖,有问必答,耐心细致地讲理讲法。对当事人的合理要求,不拖拉,及时解决,及时化解矛盾,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上下班制度上,坚持不迟到,不早退。

三、还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业务的学习。

篇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剖析

一、“中国特色”的理论、历史及现实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具有科学的理论起点、坚实的历史起点和鲜明的现实起点,为命题的科学性提供了牢固的基础。

一是理论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1]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必须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不理解这个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列宁也曾经指出,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我们不否认一般的原则,但是我们要求对具体运用这些一般原则进行具体的分析。”[2]总结过去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3]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某些设想和推测,照搬照抄别国模式是不能成功的。邓小平认为:“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只能按中国的实际办事,别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3]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析.就是运用矛盾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变化中的实际,开拓新思路、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创造新局面。

二是历史起点。列宁在深入研究帝国主义的基础上,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为依据,由此得出社会主义将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的设想。列宁的一国胜利学说推动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取得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但社会主义中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农业大国脱胎而来的,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十分薄弱。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设想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是建立在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这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同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具有很大差别。所以,“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3]

三是现实起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具体分析我国国情是这一命题的现实出发点。历史让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是无法逾越的。与历史起点相承接的我国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3]党的十五大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了这个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之所以能够正确应对新局面、解决新矛盾、提出新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就是既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二、“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安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党中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基本方略。这些都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将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统一起来

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和照搬照抄苏联模式的弊端已经逐步暴露出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后指出,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过“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在理论上进一步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最终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将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伟大的实验和艰辛的创造,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的一条“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著名论断。建设政治文明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经过长期的探索,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就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政治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当前,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人民要求的体制;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他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4]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相比,我们“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江泽民也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5]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样化。否则,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正确的前进方向,无法抵制和战胜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另外,要促进文化进步,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各种学术观点和艺术流派自由发展和自由争论,推动文化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才能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要,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并使二者统一起来,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艺术形式”。[4]

三、“中国特色”的“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纠正长期以来在实现现代化问题上脱离国情、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总结以往的失误,“主要是太急,政策偏‘左’,结果不但生产力没有顺利发展,反而受到了阻碍”。[3]227在1979年初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4]237“中国科学技术落后,困难比较多,特别是人口太多……增加人民的收入很不容易,短时期内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很不容易。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也不能定得太短。”[4]224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实际,总结以往现代化发展战略经验教训,参照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经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进行了重新规划和部署,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他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 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国进入小康社会,把贫穷的中国变为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 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3]26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战略构想,将“三步走”战略正式表述出来。“三步走”战略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全局性战略目标的展开和具体化。

邓小平评价“三步走”战略时指出,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目标不高,但做起来可不容易。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的落后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我们的雄心壮志,但又不能犯急性病的错误,经济建设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根据邓小平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我们把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要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调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调整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此,党的十三大把十二大提出的“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高度”去掉,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里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在21世纪实现“三步走”战略中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三步走”战略: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我国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提出新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又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力争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些论述丰富了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上的“中国特色”。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结合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6]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胡锦涛同志指出,世界和中国的实践都表明,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我们一定要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33.

[2]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73.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80.

上一篇:东坝中心小学教学下一篇:螺旋千斤顶设计计算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