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形式主义发言材料

2024-04-22

反对形式主义发言材料(共8篇)

篇1:反对形式主义发言材料

到教育局工作6年,我发现有个很大的考验,就是难过“人情关”请托读书择校、教师调动、股级干部任免、教师违纪违规处理等等,每年说情者成百上千,真头痛!

教育局机关算是过了几个关。一是在中央“八项规定”之前就宣布了“不接受请吃、不受礼”等基本规矩并严格执行,为行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制订了教师补充、调动、选拔、考核、奖惩、退出等管理制度,基本做到了按制度办事,整个队伍渐渐趋于心平气顺。三是学生就学问题,县城区在大力扩容学位、严格按照“免试、就近、划片”政策保障入学的同时,顺应老百姓追求优质教育的需求,大力扶持了民办教育的发展,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农村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倾斜师资力量等措施,促进了城乡教育质量在发展中均衡,留住了大批生源在农村学校就读。

但是全县不少学校还没有过好“人情关”教师评职、评优“吃大锅饭”,不体现优教优酬;高中学校行政机构重叠、干部臃肿,长期不敢“动手术”;对于教师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以及自由散漫、打牌、“走读”等不遵守工作纪律的问题,学校束手无策、听之任之;对于教师有偿家教、有偿补课、兜售教辅等以教谋私的问题,学校不闻不问、不敢较真等等。这些好人主义问题,已经严重危害永兴教育并将继续危害永兴教育,不可不察、不可不防、不可不纠!

克服好人主义,过好“人情关”,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它的危害,真正从内心抵制它。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人”。孟子说得更明白:“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人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翻译成白话是说:“(这种人,)要批评他,却举不出具体事来;要指责他,却又觉得没什么能指责的;和颓靡的习俗、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平时似乎忠厚老实,行为似乎很廉洁,大家都喜欢他,他也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却不能同他一起学习尧舜之道,所以说是‘戕害道德的人’”。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好好先生就是深恶痛绝的。学校管理者如果选择逃避问题、绕开矛盾、捂着盖着、顾虑面子等好人主义作风,本来是常见的心性问题,久而久之,变成习惯,成为明哲保身之道,最后就发展成了八面玲珑、尖溜圆滑之辈。学校有了这样的管理者,特别是有了这样的校长,就会带来矛盾问题长期不解决、教师考评激励导向不明、学校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久而久之,教师的激情消磨、积极性受挫,大家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好人主义盛行,教风、校风由此下滑,变成一所糟糕的学校。

克服好人主义,过好“人情关”,关键要有纪律约束,真正从制度上规范它。过去我们对待好人主义,都是从道德层面进行批判、讨伐,没有制度层面的约束,所以从春秋时期几千年来,大家都知道好人主义危害大,但是好人主义仍然大行其道,甚至愈演愈烈,丝毫没有道德遣责的压力了。今年《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颁布实施后,这一局面有了里程碑式的转折,首先在党内从制度层面对好人主义有了约束。该条例第六条规定:“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三)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好人主义盛行、搞一团和气,不负责、不担当,党内监督乏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不问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这项规定很给力,克服好人主义从此有了锐利武器。当然,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各级组织要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这项制度、宣传这项制度、执行这项制度。

克服好人主义,过好“人情关”,还要保护好不怕得罪人的人,营造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氛围。过去我们对待因为坚持原则而与他人发生矛盾甚至冲突的情况的处理,往往各打五十板,追求所谓的“和谐”,即使坚持原则的人很有道理,完全正确,只要工作中出现矛盾与冲突,最后也往往被冠以“不讲究方法”的结论。这很值得我们反思。这实际上是组织集体层面的好人主义,更是要时刻警惕、坚决反对的,因为组织的结论有极强的作风导向性。前年,马田中心学校检查教学常规,其中一名教师没有完成好常规工作,该校分管副校长找该老师谈话时遭到该教师抵制,双方争执中还发生了轻微的肢体冲突。该教师到县教育局举报该副校长“打人”。县教育局调查后,旗帜鲜明地肯定了该副校长坚持工作原则的做法,批评了该教师的错误。这一事件处理后,马田学校校风为之一变,教师的工作态度普通严肃起来,学校教学质量也一年一个台阶上升。

总之,好人主义就是利己主义,一切以个人得失为中心,是与马克思主义坦荡无私的无产阶级立场格格不入的,尤其又穿戴着“对人好”的伪装,是很能欺骗善良的人们的,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识别、高度警惕。作为学校管理者,特别要注意防止自己成为好人主义者,如果有这个倾向,一定要立刻转身!

篇2:反对形式主义发言材料

黄某搞好人主义,爱惜“羽毛”,最终酿成恶果。事实上,这一案例只是个典型,很多党员干部违规违纪,乃至走上不归路,都与少数领导干部搞好人主义、一团和气有关。领导干部信奉好人哲学,对班子成员的错误,自己碍于面子不批评;对下级的问题,怕丢选票不问责,结果就会让这种错误和问题延续下去,等到养痈为患、铸成大错时,再想防微杜渐就晚了。

从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乏、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到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从“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到“微腐败”“塌方式腐败”等一系列问题,都能从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沉睡”,做老好人、明哲保身、你好我好上找到原因。

好人主义是不讲道德的表现,更是不讲党性、不讲党纪、不讲党规的体现。党教育培养一名党员干部不容易,如果领导干部对其成长不负责、不担当,不敢批评、不敢问责,导致党员干部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在思想作风方面出了问题,党组织多年的培养和本人以前的一切努力就毁于一旦。

严管就是厚爱,问责就是警醒。唐代御史韦思谦曾说:“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各级领导干部,或多或少都担当着管理、教育、监督的职责。领导干部不仅要自身干净,还要纯洁队伍;不仅要管人管事,还要管思想管作风;不仅要遵守党规党纪,还要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如此,才算尽到主体责任、管理责任、领导责任。

铲除好人主义,关键在于落实问责的“严”“实”精神。对党员干部的违规违纪,决不能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同时,要坚决落实终身问责,对失职失责的领导干部,不论其是否调离或转岗、提拔或退休,都应当对其严肃问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这个要求,对于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3:反对形式主义发言材料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 无疑表现为本本, 但是其创始人一贯坚决地反对对它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态度。《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在其发表25年后, 马克思、恩格斯在该书1872年德文版的序言中就以鲜明的态度写道:“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 正如《宣言》中所说的,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他们直言不讳地指出由于大工业、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发展, 特别是巴黎公社革命的实践经验, “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1]他们不止一次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中国共产党人在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过程中, 把马列主义推进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阶段。

在民主革命的早期, 由于我们党理论上的不成熟, 党内存在着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严重倾向, 教条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大敌人。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以俄为师”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响亮的口号。由于中国自己的独特国情, 中国革命的道路不能照搬俄国的做法。然而, 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本本主义者死守马克思列宁主义个别词句, 把俄国革命的道路和革命战争的规律生硬地搬到中国, 结果导致苏区的丧失, 党和红军的力量受到空前打击。

与本本主义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完全不同, 毛泽东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结合问题, 寻找一条不同于俄国革命的发展道路。1930年5月, 他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严重存在的本本主义, 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他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 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 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3]他还特别指出, 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 以为党的“六大”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 只要遵守既定的办法就无往不胜, “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反对本本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起点, 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逻辑起点。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 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课题, 要求全党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特点, 提出教条主义必须休息的主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理论形态, 毛泽东在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深刻地揭示这种结合的巨大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4]

建国后, 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本本的态度上前后表现出较大的反差。建国初期,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后多次强调要反对教条主义。他特别强调指出:“马、列是指导, 教条论是最无出息的, 最可丑的”, 我们“要产生自己的理论”。[5]这一时期他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问题学说等观点, 都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课题的理论结晶。但是在毛泽东晚年, 对马恩关于未来社会主义设想存在一定程度上教条主义的理解, 导致实践上的严重失误。这恰恰说明, 即使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 如果对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科学的态度, 照样会犯严重的错误。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也是以反对本本主义为其历史的、逻辑的起点的。历史有惊人相似的一幕,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突破同样是以反对“两个凡是”为代表的本本主义为号角的。“文革”结束以后, 如何评价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 成了事关中国能否顺利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但是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 坚持“两个凡是”, 教条主义地对待毛泽东晚年的思想。按照这种逻辑, 中国就不可能发展。因此, 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牢笼, 再一次成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对此,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说:“一个党,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 思想僵化, 迷信盛行, 那它就不能前进, 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就要亡党亡国”。[6]在他的亲自领导和主持下, 我们党通过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举措,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上所没有的, 都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突破和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体现在它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 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就必须反对教条主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80年来历史经验的科学结论。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我们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 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提出自己的方针, 所以才能取得胜利。”“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 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7]

实践一次又一次证明, 在领导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中, 照搬马列本本, 搞本本主义, 是一定要招致实践的失败。那么, 为什么不能照抄照搬作为马列主义真理载体的“本本”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应当实事求是地对待马、恩、列、斯和毛泽东的著作、言论, 要反对对他们的著作、讲话不加分析, 当作教条照搬照套。他们的著作中, 阐述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对革命和建设都是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 但只能起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而不能代替对具体情况的分析和对具体问题的结论。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 有许多结论是实践证明了的, 是科学的结论, 这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必须遵循的, 但这些结论, 只是指出了总的发展趋势, 规定了一般的原则, 并没有也不可能对一切具体问题都作出具体科学的回答。还应该看到,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又不同, 马恩有些结论在当时虽然是正确的, 但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却不适用了、过时了。同时, 在他们的早期某些著作中, 还包含一些错误的东西, 这是不能列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去的, 是不能作为我们行动指南而必须加以纠正的。这些情况说明,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照搬“本本”, 搞“本本”主义。

社会主义在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中, 并不像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 首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是发生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度里。因此, 这就使得共产党人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 不得不从各自国家的具体国情出发, 探索社会主义有效的实现形式。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 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实施, 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 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 至多只能支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 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8]

因此, 在当代中国, 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还必须继续反对本本主义。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上, 江泽民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告诫全党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学习和运用, 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对国外包括西方国家东西的学习和借鉴, 也要采取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也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一切都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9]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 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当、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和深刻程度。如果在新时期我们还死守着“本本”, 大搞“本本”主义, 还无法深刻认识到“本本”的危害性, 那么,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所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将无法正确解决, 建设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 在新时期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 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三大问题, 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 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从而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24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6卷) , 人民出版社, 1974年第584页。

[3]《毛泽东选集》 (第1卷) ,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第112页。

[4]《毛泽东选集》 (第3卷) ,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第1093页。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7册) ,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年第203页。

[6]邓小平文选: (第2卷) , 人民出版社, 1994.第143页。

[7]邓小平文选: (第3卷) , 人民出版社, 1993.第191-291页。

[8]列宁选集: (第3卷) , 人民出版社, 1995, 第26-27页。

篇4:反对形式主义发言材料

从中译文的处理谈起。我觉得,之所以造成列宁似乎是在批判计划经济的弊端这样的印象,是由于旧的中译文在表达上不够确切、不够严谨。问题出在这两句话中的头一句上。头一句话的原文为:“Целый,цeльный,наcтоящий,ппан для наc теперb=《бюрократичeскаяyтоnия》。”(《列宁全集》俄文第五版第五十二卷第76页)现在,《列宁全集》中文新版在收载这封信时已把这句话改译为:“完整的、完善的、真正的计划,目前对我们来说=‘官僚主义的空想’。”(《列宁全集》中文二版第五十卷第130页)旧译文把“计划”和“官僚主义的空想”直接划等号,这样处理是不恰当的;按原文,应是等号前的全部词语等于等号后的“官僚主义的空想”,由于在表上忽略原文的句式,致使列宁讲这句话的语气有所变化,使批评的落脚点转到计划上来了。其次,旧译文中“计划”前的修饰语“无所不包的”尽管没有译错,但在此处的语言环境下;含有讽意、贬意,使人觉得列宁是在讥讽和贬低经济计划。新译文按列宁的句式来表达,遣词注意了准确,恢复了列宁的本意。

从新译文不难看出,列宁的本意是在批判官僚主义,而不是经济计划本身。列宁的这句话意在说明,订得再好的经济计划,由于官僚主义也会落空的。请注意这句话等号前、紧挨着等号的“目前对我们来说”一语。可以说列宁写信时的心声尽在其中:列宁对当时经济建设中的十分猖獗的官僚主义是多么痛心疾首!通读列宁的这封信,完全能体会到列宁的锋芒所向。列宁在这封信的开头就已指出:“最大的危险就是把国家经济计划问题官僚主义化。”列宁同时提到经济计划和官僚主义,是为了指出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联系,说明苏俄当时的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所起的消极影响。他与此同时写的《论统一的经济计划》一文(一九二一年二月二十一日)明确提到,经济计划的具体化、它的贯彻和落实在“大官的官僚主义习气盛行的环境中是不太容易实现的”;大官们“用纯粹官僚的态度葬送实际工作”(同上,第四十卷第349和351页)。列宁提到的经济建设中的官僚主义有多种,如“官场的拖拉习气”、经济主管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经济领导工作中的人事纠纷和弄权渎职,还有经济工作领导者对行政手段的热中以及由于“不学无术的自负”而表现出的对专家、学者的科学成果的鄙薄,等等。苏俄的官僚主义并不是转入和平经济建设后才出现的,而是早已存在了。这正是列宁对之大加挞伐的原因。列宁由揭露和批判官僚主义,进而提出了改善国家机关的问题。这样的思想,他始终不渝地加以宣扬,这从他逝世前所写的文章也是能够看出的。他在指出官僚主义危害的严重性时,也清醒地看到它的克服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官僚主义既给苏俄的经济建设带来危害,而它的产生也有着经济根源。苏俄尽管已成为社会主义共和国,却仍是一个小农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不发达,人民受教育程度差,文盲很多,这是滋生官僚主义的肥壤沃土。官僚主义的根除,除政治领域本身的有力措施外,治本的办法在于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列宁在谈论官僚主义问题时,殷切希望苏俄“从农民的、庄稼汉的、穷苦的马上”“跨到大机器工业、电气化”等等的马上(同上,第四十三卷第392页),即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现代化。

从上述列宁的这封信,人们的确难于看出列宁是在反对制订经济计划。在这里,要交代一下,列宁所说的经济计划就是指在全国电气化的基础上制定的“统一的经济计划”。早在一九一八年,苏俄即着手编制电气化计划。这项工作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期间也未完全中断。列宁认为,恢复和改造苏俄的国家经济必须以全国电气化计划为基础,全国电气化是使经济遭到破坏的落后的农业国家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家的唯一正确的途径。一九二○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全国电气化计划终拟订出来了。同年十二月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批准了这一计划。列宁认为,这是一项“伟大的经济计划”、“广泛的经济计划”,称之为“第二个党纲”(同上,第155页),并由此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同上,第156页)。为了在电气化计划的基础上制订“整个国民经济的国家计划”,全国电气化委员会改组成了国家计划委员会,一直主持全国电气化委员会工作的克尔日扎诺夫斯基被任命为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负责人。全国电气化计划实际上是一项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运用于经济建设以尽快提高生产力水平、发展国民经济的远景规划。为保证这一规划的实现,必须相应制订短期计划以及部门计划和地区计划等。这些都由国家计划委员会总揽其成。列宁在这期间同克尔日扎诺夫斯基之间的书信来往是较为频繁的。我翻检了列宁在此期间给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全部十多封信,没有发现列宁有反对经济计划的意思。相反,列宁在这些信中,不管是谈总的计划还是局部计划,不管是谈长远设想还是近期安排,他都力促计划的落实和实现。

列宁的上述那封给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信写于停止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酝酿改行新经济政策之际,列宁所说的“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值得一提。我想说明的是,作为“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前身的电气化计划的制订虽然经历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但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它的制订并不是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需要。新经济政策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事实是,苏俄改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并未放弃全国电气化计划。1921年12月,列宁在写给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另一封信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要改变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不是要超出这个计划的范围,而是要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同上,第五十二卷第40页)苏俄改行新经济政策是对前此苏俄经济建设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人们通常认为,列宁此时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问题上有所领悟。这的确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巨大进展。我觉得对列宁思想的进展也应实事求是,由此认为列宁当时已看出计划经济的弊端,那就过头了。改行新经济政策后,列宁提到了商业的重要,市场的重要,但直到逝世始终都没有得出社会主义下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更没有从理论上阐述它们与计划经济的关系。当然,列宁所倡导的新经济政策并不因此而失却其伟大意义。

还要说明的是,我们在上面谈论的是列宁对“经济计划”的态度,而不是对“计划经济”的态度。“计划经济”和“经济计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的经济学家们已对它们作了严格的科学区分,这不必多说。我只想指出的一点是,不能把列宁的“全国统一的经济计划”同后来斯大林所搞的计划经济混为一谈。列宁有没有谈到“计划经济”呢?谈到了,但那不是在给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信里,而是在别的地方。例如,一九二二年四月十日列宁在写给美国著名电工学家查理·施泰因梅茨的信中明确说道,代替了资本主义的新的社会制度“将对经济实行有计划的调节,并在全国电气化的基础上保证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福利”(同上,第四十三卷第142页)。“对经济实行有计划的调节”,在《列宁全集》中文旧版中被译成了“实行计划经济”,这也是与原文不符的,因为列宁并没有直接使用过“计划经济”的确定概念。尽管如此,我们从新译文中仍可以看出,列宁不是在揭露计划经济的弊端,而是充分肯定地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将对经济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篇5:《反对自由主义》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学习《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的心得体会。学习反对自由主义,首先就要问什么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潮之一,它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主张个人活动和发展完全自由,实现企业主的自由竞争,提出“自由和财产是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而我们所反对的自由主义,专指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内的自由主义。其特定含义为: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和平。表现为自由放任,无组织、无纪律,不关心群众痛痒,不和危害人民利益的现象作斗争,反而采取调和和宽容的态度。我认为认清这一点非常有必要。

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由主义的各种主要表现;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分析了自由主义的根源和极大危害;提出了克服自由主义的方法措施。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地分析一下这十一种“自由主义”的表现形式。

一、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这种自由主义表面上保持了团结,实质上助长了不正确的言行,走向宗派主义,小团体主义,不利于革命队伍的团结,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对集体和个人都十分有害。尤其是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为了盲目地积累所谓的人脉,对朋友同学的错误听之任之,生怕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会怀恨在心,这是非常有害的。

二、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种行为发展下去,只会使大家成为不从实际出发,无组织无纪律的无政府主义者。严重影响团队的团结,造成同学间的矛盾对立,削弱团队的战斗力。

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种情况在我们大学生中也极为普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就不去关心,对党和人民利益漠不关心,做滥好人。这种自由主义发展下去,会走向极端的自私自利。

四、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我们80后、90后这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西方个人主义的渐染,或者家庭的溺爱,老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集体安排,缺乏奉献精神,这对社会,对我们自己都是有害的。

五、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尤其是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都讲脸面,有了矛盾也不故意表露,却专门以公报私。当然,这种行为的后果大家也是非常清楚的。组织涣散,自取灭亡。

六、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这种表现大家可能觉得比较遥远,但是相信大家都遭遇过一些在政治上不正确的言论吧,我们没必要打报告,但却也有义务去解释,去纠正。

七、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这种表现,说到底就是忘记了要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八、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个又回到了第二条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共产党员的身份。

九、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反省,当代大学生比较喜欢迷茫,一迷茫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整日浑浑噩噩,在虚拟世界里麻醉自己,白白浪费大学的大好时光。

十、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这种骄傲情绪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要切记不可眼高手低,必须脚踏实地。

十一、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这种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惰性所造成的,没有实际行动的决心就是花架子。所以,现在很多大学生大道理说的很溜,自己做的确实一塌糊涂。

其实,这十一种自由主义的表现归根到一点,便是将个人利益摆在了集体利益的前面。如何克服自由主义呢?毛主席给出了这样的良方: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而放到今天,我认为可以以两点概括:一是在思想上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二是在制度上加强纪律建设。

目前呢,在我们当代大学生中,自由主义可谓是横行校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周书记要求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经常在学校的山水BBS上混迹的同学应该知道,在这学期开学的时候,BBS就挂出了一个通知,是关于加强BBS上言论管理方面的。一些在政治思想上不成熟的同学,在BBS这样一个相互交流的虚拟平台上,肆意传播不正确或者危害性较大的言论,结果惊动了江夏区公安局,所以现在BBS的登录时间都进行了限制。这种自由主义对我们学校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我们作为党员一定要以身作则,倡导积极向上的言论。如何解决校园中的“自由主义”问题呢?又得回到我之前讲的两点:一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二要加强纪律建设。

篇6:反对形式主义发言材料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指出:“全党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这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

第一,要深刻认识“四风”的危害。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始终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第二,要深刻认识反对“四风”的重点。《准则》指出:“反对形式主义,重在解决作风飘浮、工作不实,文山会海、表面文章,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等问题。反对官僚主义,重在解决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作风霸道、迷恋特权等问题。反对享乐主义,重在解决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物丧志等问题。反对奢靡之风,重在解决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等问题。”这就清楚表明,反对“四风”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

第三,要深刻认识反对“四风”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对“四风”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长抓不懈,切实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不放,及时严厉查处各种顶风违纪违规行为,特别要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隐性的、变异的不良作风问题。正如《准则》指出:“坚持抓常、抓细、抓长,特别是要防范和查处各种隐性、变异的‘四风’问题,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

第四,坚决反对“四风”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必须进一步重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必须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必须传承好、发展好。坚持不懈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全党全社会的风气必然大大好转。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领导发言稿(二)

形式主义是不正四风之首,危害极大。如何反对形式主义才不是形式主义呢?在笔者看来,应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认识到位,讲认真。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很多党员干部可谓是雄心勃勃,很切实地想要转变作风,祛除以前形式主义的陋习。然而,结果却与初衷南辕北辙。所有以转变作风,切除形式主义为目的的很多举措,都沦为了形式主义。为何?归根结底就是认识不到位,不够认真导致的结果。作为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切实认识到何为群众真正需求,何为形式主义的空架子。然后认真遵照习总书记“深学、细照、笃行”的指示,对照“三严三实”,以最认真,最严谨的态度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能确保不是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第二,立破并举,求实效。习近平强调,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立什么,破什么,需要好好把握。要立我们的互相批评,查找问题之风,破扬长避短,虚与委蛇之气;要立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之风,破作风飘浮、哗众取宠之气;要立公平公正之风,破潜规则之气。总之,要破除不好的,不符合党性的,不符合群众路线的一系列形式主义之风,立求实效之气。唯有坚持以实效为导向,方能确保不会沦为形式主义。以实效为导向,则要求我们要认识何为群众所需,何于群众有益。要将在办公室的学习转换为走入群众的实践,要将大会小会的文件学习变成一件一件可列可数的实事。唯有这样,才能真的不沦为形式主义。

第三,巩固成果,求长效。在中国的发展史上,个人主义极度容易泛滥。为官一方,总想搞出点名堂。而对于前任的举措和成果,总是容易被忽略甚至否定。甚至,随着上级领导的倾向和喜好的改变,也会很容易地破旧立新。或许,破旧立新是好事,但总在开始,忽略了成果和经验,浪费不说,最后也难免沦为形式主义。所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巩固成果,也是避免沦为形式主义的重要保障。当下,是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时刻,第一批也好,还是第二批前期也罢,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接下来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避免沦为形式主义,就必须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吸取积累的经验,并要善于归纳总结,以求长效。有前车之鉴,方能保证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车轮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领导发言稿(三)

对于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来说,“官僚主义”这个词汇让我觉得有些陌生,只能简单的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对于这个词汇的的具体含义,还只能用翻查资料的方法来帮助我理解。《辞海》对“官僚主义”(bureaucratism)的解释是这样的:“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

初读这篇文章,觉得毛主席把官僚主义的种种行为概括的真是既形象又全面!他用“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座不动,十分无用”这几个词把官僚主义概括得淋漓尽致,使我们一目了然地知道了官僚主义指的是什么。

官僚主义随着国家出现而产生,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六十年代初期,毛主席写就《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一文,专门批判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由此可见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官僚主义作风是非常警觉和反对的。他在文章中列出的官僚主义的表现,很大程度上,都能对今天所有领导干部的行为做以警醒和指导。官僚主义并不因为主义、阶级、理论、目标和政党的先进而销声匿迹,相反,它与任何集权政治如影相随。

毛主席讲的那些官僚主义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确实也依然存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所以人们在有些行为和思想上,逐渐开始偏离常规。而且对社会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不禁让民众担心。长期以来,在一些官员的心目中,他们的权力来自上级,只需要对上级负责,因此不敢怠慢之,却往往敢于在社会和公众面前,摆出一副傲慢、不耐烦的“官架子”。除了摆“官架子”不办实事以外,经媒体曝光的贪污、腐败的官员又屡见不鲜,这个社会怎么变成这样了? 官僚主义确实是让人望而生畏的!

篇7:反对形式主义发言材料

篇一

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增强“四个意识”、政治生态、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重要论述,结合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市委书记xx同志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布署要求、领导干部集中轮训班学习的内容,针对这次民主生活会自己通过学习及征求意见对照检查如下:

一、学习的主要收获和体会

1、对“四个意识”的认识体会

我认识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侧重于思想层面,看齐意识侧重行动层面,其中政治意识是根本、大局意识是关键、核心意识是保障、看齐意识是基础。

作为一名企业党员干部,在平时工作及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做事有原则,说话有分寸,行止有遵循,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不搞团团伙伙,拉山头,圈子文化,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时刻保持头脑上的清醒,不断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必须以此为戒,时刻保持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谨慎行事,保证行为不违规、不越矩。其次自觉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真正通过个人自学、向模范典型学习,认真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会及民主生活会,让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增强自身对政治意识的内化于心。

2、对“圈子文化”的认识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官场“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各种不良风气,如贪污腐败、耽于安乐、同流合污的温床,成为个别圈子、个别干部违纪违法,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圈子文化”的腐蚀性与危害性。所以“圈子文化”是诱发腐败窝案的大染缸,是恶化官场生态的催化剂。从国有企业角度来说,为防范权力过度集中,如“一言堂”、“一支笔”的存在,必须强化权力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章建制,依制度开展工作;二是要明确公司成员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3、对“好人主义”的认识体会

好人主义,就是没有原则,不分善恶,有意以“好”去讨别人欢喜,不敢得罪人。王岐山强调:“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根本原因在于有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管党治党不严、责任担当缺失,搞好人主义、一团和气”。同样在公司中一个人搞“好人主义”,也是从不讲原则开始的,如果不讲原则,人们都各怀心机,处于一种“清醒”的麻木状态,好人主义就要泛滥成灾,企业的前途就会葬送。

二、查摆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通过这阶段的学习总结以及听取周边党员和群众对我个人的建议及意见,我认识到有以下四个方面不足:

1、政治意识不强

一是不能与时俱进掌握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能提供了一套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向,做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党的建设性文件精神接踵而来,而作为公司分管纪检工作的自己平时除参加党委和机关党支部组织学习外没有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在落实先学先知、率先领会方面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如新《准则》《条例》的学习。所以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感到业务知识的匮乏。

二是政治鉴别力不够。落实工作行动上不强,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来深入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表现在对党员政治纪律上抓得少,把行动上不出格等同于政治上合格,用行动一致代替思想一致,对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和苗头(如消极怠工)纠正不力,思想顾虑重重,存在畏难情绪,开展工作缺乏主动性。

2、大局意识不强

主要是责任心不强。表现在责任担当意识上不强,在落实公司交办的有些工作时,有时只做表面文章,对安排的工作没有进行全面把握、认真研究。存在上传下达思想,没有把工作真真领会,没有全面考虑这项工作需要几个部门完成,需要完成的质量标准也不去把握,比如,在集团对生态公司融资情况审计过程中,作为分管审计工作的自己,在拿到集团文件后,让自己所管的风险防控部直接把文件交到融资计划部,错误的认为这项工作只是融资计划部的职责,后续也没有积极跟进,部门与部门之间也没有很好的协作,更没有从大局上考虑这项工作如果出现了差错将影响集团对下属企业融资信息真实情况的判断。也会导致生态公司贴上不负责任的标签。这都是大局意识思想缺失的表现。

3、看齐意识不强

一是政治担当精神不强。没有从抓根本、抓关键、抓重点的高度,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司纪检监督工作。在开展工作时有畏难情绪,老怕得罪人,没有处理好个人与组织、感情与原则的关系。

二是工作方法简单。没有对党风廉政设和反腐败斗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遇事也不多思考,如在日常的监督中发现个别党员没有佩戴党徽,只是随意的提醒一下,没有深入的了解没有佩戴的原因,更没有给他讲党员佩戴党徽的意义,从而没有引起公司党员对于佩戴党徽的重视,使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也导致部分党员对党规党纪的不重视。

4、存在好人主义

一是责任担当不强。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对自己分管的领域没有高标准严要求,如对安全检查时没有做到令行禁止,没有按公司管理制度处理问题。在纪检监督方面存在感情用事,影响公司正风肃纪的效果。

二是政治观念不强。常常抱有只要不出事就万事大吉的思想。有时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在有些会议表态时随大流,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得罪人,存私心。

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党性原则有所放松

党性原则指共产党员在党的实际活动中坚持党性必须坚持的原则。自己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好人主义上出了问题归根结底是在思想上自我放松,自认为自己基本党性觉悟和观念还是有的,只要按部就班,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就认为是把工作干好了,违背了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

2、理论学习不够

一是思想上对党的政治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深度广度把握不够。二是坚持学习还不够自觉,在学习时间上随意性大,计划性不强。导致政治理论水平不够高,运用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不够。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问题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从以下方面努力改进:

1、对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的整改措施

一是要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任何时候都要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从严要求自己,要廉洁自律,心存敬畏,要带头遵守六大纪律,从大局出发,不计小集体和个人利益;坚守做人底线,作为公司纪检工作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放下思想包袱,坚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原则,大胆进行管理。在过程中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摆样子,讲究方法、注重实际,脚踏实地,把监督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二是改变工作方法,务真求实。特别是在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检查时要深入一线,不能只看资料全不全,要深入各项目实地检查隐患。

三是在公司制度建设上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积极与集团相关部门沟通,结合公司实际完善公司的制度。

四是理顺所管部门人员。掌握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尽快让所管的部门为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

2、对“好人主义”整改措施

一是正确认识“老好人”思想,要做一个讲原则脾气随和、待人厚道的人。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自己要做到“肯表率、敢担当”;在是非面前,旗帜鲜明、原则至上;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动真碰硬。时刻提醒自己别把“好人”自己当了,“主义”全都丢了。

二是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面前做到人人平等,执行制度要做到制度至上,维护制度的钢性约束。

篇二

按照集团党委统一部署要求,我认真学习了xx精神,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增强“四个意识”、政治生态、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重要论述,学习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认真学习贯彻市委部署要求和市委书记xx同志在市委工作会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动员大会、领导干部集中轮训班等讲话要求,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我意识到自己在“四个意识”方面距离党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完全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来,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态度及方法,没有真正实现新的理论知识对指导工作的意义,还缺乏一名党员应有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下面我就对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理解和存在的问题作简短汇报,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好人主义”倾向

在开展深入谈心交心的过程中,多位党员干部都向我提出了存在“好人主义”问题,我也深刻认识到自身在这方面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作为分管经济财务工作的领导,在这一方面存在问题是要不得的。对此我对自己做了深入剖析,在具体工作中主要表现在:

1、原则性不强。在工作中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制度制定完成以后,没有严格执行制度,使得公司财务管控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因素。

2、一团和气。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栽花、不栽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尤其是主管领导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总是无条件执行,不管是否在制度允许范围内,是否合规合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等。

3、对下属要求不够严格。工作“过得去”就行,放松了严要求、高标准的管理标准。员工思想上有波动,有想法也不能及时了解,主观上有了懈怠的动向。

4、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对待工作有时抱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

(二)政治意识不强

具体表现有:作为党委委员、机关支部委员,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新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大局意识缺乏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大局意识过于狭隘。在处理宝坻项目问题上,总想着部门工作如何好开展,为了便于融资工作,总想保住公司资产负债率不增加,所有者权益不减少,没有站在集团整体利益上考虑集团大的战略布局。

2、在员工培养上大局意识不够强。部门员工与其他部门沟通不够,尤其是融资计划部,闭门造车现象比较严重,不了解一些部门如工程施工、苗木生产销售等具体情况,也缺乏对公司整体情况的了解,没有及时将公司的发展脉络及精神传达下去。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自己从思想上认真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四个意识”理解的不深

由于自己理论上的学习不够深入,导致了自己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己对自身要求还比较低,思想上的放松导致了宗旨不牢固,遇到事情总有得过且过思想,只有通过深入学习、理解党的理论知识,才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补精神上的“钙”,才可以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好组织团结,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才能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二)安于现状、缺乏责任思想作祟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没有尽全力干事创业,没有把“四讲四有”、“四个意识”精神理解透彻,自己的思想还比较狭隘,过于安于现状,导致了在工作中没有全身心投入,没有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共产党人本色,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精神投入的多寡有着严密的联系。

(三)“好人主义”的危害没有认识到位

“好人主义”对党的事业的危害不可低估。“好人主义”就像“腐蚀剂”,又像“软刀子”,侵蚀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损害党的肌体健康。好人主义盛行,有问题不指出,有过错不批评,这种庸俗作风盛行之处,就是党员干部中出问题多的地方。“好人主义”看似危害不大,实则容易引发一些党员干部滋长不负责任的态度和作风,贻害无穷。

三、改进措施

(一)通过增强“四个意识”,深挖其精神内涵

一是增强政治意识,提升工作能力。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态度端正,立场坚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党委、集团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xx教育为契机,持续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问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升工作能力。

二是增强大局意识,大局意识不单是部门、公司内部大局意识,也不单是在集团党委领导下各公司为了集团发展的大局意识,而是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势认识和把握大局意识,从大局看问题,就要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三是增强核心意识,做到心中有党。要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坚决听从党的指挥,思想上时刻查找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工作上时刻查找与党组织要求上的差距,准确定位,积极作为,把工作做到实处。

四是增强看齐意识,缩短与党组织要求的差距。干部职工向党员看,党员干部要向党员领导看,一级看一级,层层找差距,时刻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继续践行xx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勇于担当,发挥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财务管理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

二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xx全会以来党提出的诸多新的理论、准则、条例等都需要及时抓紧学习,深化理解。使得这些理论知识能够快速指导实际工作。

三是集团、公司制定的制度,要及时了解相关要求、工作流程,按照新的制度履行相关业务手续,确保财务风险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三)培养员工大局意识

在培养部门员工的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其大局意识。一是要多与其他部门沟通,鼓励他们多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主动的与其他部门进行互动。二是要多到一线施工现场中去,了解一线员工的工作内容,加深对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

(四)务必做到克己自律、坚守原则

要时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遵规守纪,自觉接受监督,坚守原则底线。

篇8:邓小平反对平均主义的原因

邓小平经常谈到:“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 社会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历来主张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

邓小平讲的“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就包括经济方面所有制的“一大二公三纯”, 经济运行上的计划经济, 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是否等同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然而事实证明这些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一般原理的教条式的理解, 是对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照搬照抄。邓小平根据中国的国情, 逐步总结社会主义的本质, 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出了概括:“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认为平均主义主义便是社会主义的思想其实是对与社会主义本质的曲解。

1、平均主义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曾多次指出, 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社会产品的分配方式。然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口多, 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在生产力水平如此低的情况下搞平均主义只可能是社会成员平均分配少数的社会财富, 导致共同贫穷。所以当时的平均主义的做法既不符合生产力水平发展的现状也不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解放, 只可能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邓小平曾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2、平均主义忽视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生产关系上“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我国剥削制度早就被消灭了, 但是彻底消灭剥削现象, 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条件。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的发展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平均主义主张对社会财富的平均占有和分配, 主张彻底地消灭财富占有上的不均等, 自然也否定一切剥削的存在。这就使得非公有制经济积极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而且显然是超越中国现实国情的一种空想。

3、平均主义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总目标。他曾经指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平均主义的做法与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不相称的, 并且从现实情况来看:“过去搞平均主义, 吃大锅饭实际是共同落后, 共同贫穷, 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现实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进一步地指出:“搞平均主义, 吃大锅饭, 人民生活水平永远改善不了, 积极性永远调动不起来。”所以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也是一个有先有后的过程, 首先通过一部分人, 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代表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本身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经济规律起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经济条件, 而人们在参加经济活动之前, 社会经济条件已经客观存在。人们不能离开当时的经济条件也就不能改变经济规律。因此人们不能违反经济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平均主义的做法违反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诸多规律。

1、平均主义违背按劳分配的原则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立之后, 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应该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来进行分配。在按劳分配实行的过程中劳动是分配消费品的唯一尺度。因此, 劳动者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食。劳动者劳动收入的差别体现了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中实际支出的劳动量的差别。然而, 平均主义的做法忽视了这种差别。它使一部分人无偿的占有了另一部分人的劳动成果, 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能力强弱、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五十块钱, 表面上看来似乎大家都是平等的, 但实际上是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 这怎么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所以邓小平指出:为国家创造的财富多, 个人收入就应该多一些, 集体福利就应该搞得好一些。不讲多劳多得, 不重视物质利益, 对先进分子可以, 对广大群众不行, 一段时间可以, 长期不行。

2、平均主义违背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毛泽东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 无论什么矛盾, 矛盾的诸多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 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情形, 其基本形态是不平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如同其他事物一样, 有平衡, 也有不平衡。他指出:企业和企业之间, 企业内部车间和车间、小组和小组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 都是不平衡的。中国的经济从总体上讲是一种非均衡性经济。造成这一经济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沿海与内地, 南方与北方, 平原与山区, 城市与乡村的经济, 无论是发展水平还是发展速度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要实现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就必须承认和利用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应该根据各地区, 各部门不同的情况, 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 在不同时期, 有重点的逐步地发展。

平均主义的做法是忽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的现实, 盲目的追求经济建设中各地区发展的平衡, 乃至是个人收益中的均等。结果使得资源极大浪费, 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较大波动。邓小平的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就是很好地利用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3、平均主义违背价值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规律学说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的比例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 价值规律也同样适用。但是平均主义尤其是在“共产风”期间无偿调拨的做法, 违背了价值规律, 商品的无偿调拨既不体现其本身的价值, 商品的价格也体现不出供求关系的变化。

4、平均主义违反生产关系必须同生产力相适应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 即是社会生产关系, 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也就是说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它的变化和发展也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的, 与此同时, 生产关系也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 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平均主义的做法恰恰是忽视了我国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十分落后。在这样的生产力水平下大搞平均分配, 盲目地抬高了生产关系, 超过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承受的能力是一种“左”的错误做法。因而导致的结果只能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生活长期处于相对贫困落后的状态。

参考文献

上一篇:华兴乡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查情况汇报下一篇:动物园的小学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