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授课直播

2024-05-23

天宫授课直播(共14篇)

篇1:天宫授课直播

今日下午,我们收看了激动人心、非比寻常的天宫课堂第二课。这节课是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老师们来授课。

在课堂上,老师们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核心舱高微重力、无容器实验机柜,还向我们展示了本次任务中开展的空间科学实验进展。这次别样的课堂,让我了解到了许多高科技的实验设备、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事业的不易与艰辛,无数的科学家呕心沥血才让我们站到了世界载人航天发展事业的巅峰,在这里我十分佩服我们的前辈们拥有如此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长大以后,我一定要为祖国的发展事业奉献出我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中华民族更上一个台阶。

篇2:天宫授课直播

首先我了解了太空上没有地球吸引力,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走路、转身、运动,都和地面不一样,都需要小心谨慎,以免受伤。看见宇航员们在太空飘来飘去,心里顿时涌现出一片小浪花,长大一定要当宇航员。

王老师给我们做了几个太空实验,其中有一个水膜实验,王老师把和女儿在地球上一起折的花朵折纸,放在水膜上,花朵折纸慢慢打开。这让王老师想到女儿,王老师对我们说:“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含苞待放,希望你们的梦想在广袤的宇宙中绽放。”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泡腾片的实验,王老师把注满水的水球加上色素,泡腾片放上去后,泡腾片产生的小气泡一个接一个充满了蓝色水球,而且气泡不会离开蓝色水球,太神奇了。

篇3:天宫授课直播

在这次直播报道中, 技术部门按照节目部门的需求建立了两级直播系统, 一级系统是位于北京航天城的主转播系统, 二级系统是位于酒泉航天城的分转播系统。在酒泉航天城的卫星车把酒泉航天城的公共信号和多路单边信号以MCPC方式传送到通信卫星转发器上, 由设在北京航天城的卫星车接收后, 将其中酒泉航天城的公共信号作为一路信号送到北京航天城转播系统中, 供现场导演切换使用。北京航天城转播系统输出的公共信号和现场多路单边信号经北京航天城卫星车以MCPC方式上行卫星转发器, 后经CCTV主控接收送至新闻频道演播室播出。

一“天宫一号”发射传送系统

“天宫一号”发射传送系统图如图1所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配置两辆卫星车。一辆是配备无线微波摄像机的三讯道卫星车, 上行一个9MHz的卫星转发器, 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场, 酒泉航天城指挥中心以及新闻发布会现场等地做移动报道和传送素材使用。另一辆为主卫星车, 上行一个27MHz的卫星转发器, 传送酒泉发射基地的多路复用信号。酒泉发射现场多路复用传输系统为四路复用系统, 输入信号分别为:酒泉航天指挥中心转播系统的公共信号, 现场单边报道点的两路信号, 一路为备用。这四路信号经复用系统压缩复用后, 由主卫星车上行。其中公共信号由北京航天城卫星车下行接收, 两路现场单边报道点信号由CCTV主控下行接收后分别送到新闻频道和外语频道演播室, 为他们提供单边现场报道。

北京航天城配置三辆卫星车。卫星车1单独传输北京航天城转播系统的公共信号, 使用9MHz卫星转发器, 经CCTV主控下行接收。卫星车2传输北京航天城多路复用传输系统的输出信号。多路复用传输系统输入信号为:北京航天城现场无线微波机位, 北京航天城转播系统的公共信号, 控制大厅现场单边报道的两路信号。这四路信号经压缩复用后输出到卫星车2, 卫星车2上行使用27MHz卫星转发器, 由CCTV主控下行接收。其中公共信号送各个演播室, 两路现场单边报道点信号分别送到新闻频道和外语频道演播室。

卫星车3接收酒泉主卫星车上行的MCPC信号, 解出多路复用系统中的酒泉转播系统的公共信号, 并将这路信号送到北京航天城转播系统供导演切换使用。

二“神舟八号”发射和交会对接传送系统

这个系统与“天宫一号”发射传送系统相似, 只是由于资源配置原因北京航天城减少了一辆单独传送公共信号的卫星车。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配置两辆卫星车。一辆配备无线微波摄像机的三讯道卫星车上行9MHz卫星转发器, 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场, 酒泉航天城指挥中心和新闻发布会现场等地做移动报道和传送素材使用。另一辆主卫星车上行27MHz卫星转发器, 传送酒泉发射基地的多路复用信号。酒泉发射现场多路复用传输系统输入信号分别为:酒泉航天城指挥中心转播系统的公共信号、两路现场单边报道点的信号和一路备用信号。这四路信号经复用系统压缩复用后送到主卫星车上行。其中复用系统中公共信号由北京航天城卫星车下行接收, 两路现场单边报道点信号, 由CCTV主控下行接收后分别送到新闻频道和外语频道演播室。

北京航天城配置两辆卫星车。卫星车1负责接收酒泉航天城多路复用传输系统信号。卫星车2负责传输北京航天城多路复用传输系统的信号, 其各路信号为微波摄像机、北京航天城转播系统公共信号和两路现场单边报道点的信号。这四路信号经压缩复用输出到卫星车2, 卫星车2上行27MHz卫星转发器, 由CCTV主控下行接收。公共信号送新闻演播室, 两路现场单边报道点信号分别送到新闻频道和外语频道演播室。

与此同时, 在陕西渭南测控中心安排一辆卫星车上行9MHz卫星转发器, 传输渭南测控中心的节目信号, 经CCTV主控接收后送到科教频道演播室。

三“神舟八号”飞船返回回收传送系统

神舟八号”飞船返回回收传送系统图如图2所示。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飞船着陆场安排一辆卫星车, 上行9MHz卫星转发器传输“神舟八号”飞船着陆信号, 由北京航天城卫星车2接收。

北京航天城配置两辆卫星车。卫星车1输入北京航天城多路复用传输系统的信号。它分别是微波摄像机、北京航天城转播系统公共信号、两路现场单边报道点信号。这四路信号经压缩复用后输出到卫星车1, 由卫星车1上行27MHz卫星转发器, 由CCTV主控下行接收。公共信号送新闻频道演播室, 两路现场单边报道点信号分别送到新闻频道和外语频道演播室。卫星车2接收内蒙古四子王旗飞船着陆现场卫星车传送的直播信号, 并将这路信号送到北京航天城转播系统供导演切换使用。图3是位于北京航天城的卫星车。

四随后报道中使用的卫星车

“神舟八号”返回舱运抵北京时, 我们在北京昌平火车站和北京航天五院分别安排两辆卫星车, 接力报道“神舟八号”的行程, 分别上行9MHz卫星转发器, 传送火车站和航天五院的节目信号, 由CCTV主控接收后送新闻频道演播室。

五卫星车在这次航天报道中的特点

直播持续时间长。前后经历了“天宫一号”飞行器发射,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神舟八号”飞船返回着陆几个阶段, 共计约两个月。

传送地点多。节目部门除了在以往的酒泉卫星发射场、北京航天城和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用卫星车做直播报道外, 新增加了几处相关报道地点, 卫星车的安排满足了不同频道的节目需要。

报道形式多样。卫星车共参与现场直播、新闻连线、素材传送等多种报道形式。

卫星车参与数量多。这次直播报道中, 参与的卫星车数量为航天新闻报道中最多的一次。

篇4:收看《天宫课堂》授课观后感

“特别能吃苦”,顽强品格锤炼钢筋铁骨。

航天员的选拔极其严苛,从众多战斗飞行员中脱颖而出后,依旧要经历八个大类、一百多个项目、数千个单元的魔鬼式训练才具备进入太空的资格。但唯有如此才成承受八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应对外太空复杂多变的各种情况。年轻干部同样是通过层层选拔、考核,才走上了现在的工作岗位。然而实际工作中的情形是千变万化的,要认识到“苦难”是年轻干部的“炼金石”,去“娇气”,接“地气”。要永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品格,不怕难、不怕苦、不怕累,练就独当一面的强大本领。在具体工作中,更是要迈开步子,不畏畏缩缩;要扛起担子,不推推搡搡;要动起脑子,不犹犹豫豫,在“自讨苦吃”中培养自己敢于担当的精神品格。

“特别能战斗”,冲锋态度激励不甘人后。

载人航天工程是目前中国航天领域技术难度和风险挑战的“天花板”,可即便如此,依旧有许许多多“特别”的航天人在“特别”的攻坚时刻挺身而出、前赴后继,才能渡过一次次危机难关,跨过一个个技术鸿沟。现如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疫情防控依旧吃紧,在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途中,时刻都会面临新的斗争,处处也都会成为战场。年轻干部应当将风险挑战视作自己的政治历练课,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在攻关前沿、基层一线燃烧自己的青春斗志。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也要有善为人先的智慧,更要有争为人先的担当,有勇有谋,冲锋在前,开拓进取。

“特别能攻关”,创新思维启迪举一反三。

中国的载人航天走的是一条完全独立自主的创新之路,我们具备后发优势,更是锚准世界一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由此才掌握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体系。年轻干部是活力,是朝气,某种意义上就是创新的代表,在岗位上更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具体实际,形成独有工作方法。“思想张力”是年轻干部的天然优势,应大胆解放,突破陈旧方式方法,摆脱长期路径的依赖。与此同时,也要戒骄戒躁,把牢“思想定力”,要畅想,不要空想;要高谈,不要空谈;要实干,不要空干。一切干事创业的基础一定是结合实际,而结合实际的基础一定是调查研究。年轻干部应深刻理解其中内涵,擎高思维创新之帆,筑牢肯干实干之船,才能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特别能奉献”,为民宗旨引领孜孜不倦。

篇5:观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

今天,我们二4班开展了一次特别的主题班会,会上不仅有班主任施老师,还加入了其他各科的老师。自然成老师在会前给我们布置了个小任务,我选择了物体抛物实验。我发现物体受到重力的影响,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我很好奇,在太空中他的运动状态会和我想象中的结果一样吗?

接着,我们还和老师们一起在线观看了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次太空授课,在观看的过程中,老师们对实验中的现象给我们进行了指导和讲解,并且和我们开展了讨论。我看到了失重状态下物体运动状态如此神奇,忍不住在屏幕这头拍起手来。我好羡慕宇航员叔叔阿姨可以在太空中开展工作和实验,也为他们的敬业精神点赞。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也可以去太空看一看我们美丽的祖国。

篇6:观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

观看“天宫课堂”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造就伟大人物,在伟大航天精神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扎根枯燥艰深的科研之中,攻克一个个“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一件件“国之重器”。

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宇宙有无限的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索、发现。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贡献。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篇7:天宫授课直播

1 应用背景

该系统设计目的是通过以视频直播授课的方式, 对全省13个市 (地) 及两个省直管县的党员领导干部同时进行培训, 每月邀请一名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专家学者为领导干部授课。通过视频直播授课的方式, 便于会议精神迅速传达, 扩大受众范围, 提高授课效果, 同时可以节约大量会议经费。

2 设计要求

本系统以省委党校教学楼报告厅为主会场, 全省13个市 (地) 委党校、两个省直管县县委党校设分会场。主讲人在主会场授课, 省级领导、省管干部、省直各单位领导、厅级后备干部在主会场听课, 各市 (地) 领导干部在各分会场通过本系统同时听课。现场直播的同时进行录制, 主会场舞台两侧投影幕布播放课件, 观众席两侧液晶电视轮询各分会场听课情况的现场视频。

3 具体解决方案

为保证分会场听课效果, 整套视频直播系统采用高清 (720P) 信号通过联通专网进行传输, 视频信号双向传输, 音频信号单向传输。

3.1 视频信号解决方案

根据“龙江发展讲坛”设备连接图 (视频信号) , 按照各种视频输入信号分别进行分析, 如图1

3.1.1 摄像机信号

(1) 摄像机机位设置

根据主会场实际情况和会议效果要求, 主会场设置3台高清摄像机, 分别采集主讲人影像、舞台全景影像和观众全景影像。

(2) 摄像机信号处理

3台摄像机高清 (720P) 视频信号通过SDI接口进入高清切换台 (洋铭便携式移动演播室HS-2000) , 高清切换台负责对3路高清信号进行监视, 由导播员控制输出信号。从高清切换台共输出了同样的高清信号3路, 其中第1路连接到机架式SDI高清硬盘录像机HDR-50, 用硬盘录制高清信号;第2路通过HD SDI转HDMI转换器DAC-8连接到2号高清编码器 (该高清编码器是网络视频点播系统的一部分) ;第3路连接到视频矩阵。

3.1.2 标清摄像头信号

本系统在主会场一楼天花楼设置了一个D70标清遥控摄像头, 它的信号分别给标清编码器和控制间显示器。标清编码器是网络视频点播系统的一部分, 控制间通过显示器中该摄像头信号掌握标清编码器录制的影像, 并可通过该影像掌握整个会场情况。

3.1.3 主讲人笔记本电脑信号

本系统要求每次主讲人的课件要让主会场和分会场的观众同时看到, 并且要录制。解决方案是:将笔记本电脑VGA信号通过VGA分频器分成两路, 第1路信号传送到VGA编码器 (网络视频点播系统的一部分) , 第2路信号通过VGA转分量转换盒分别接入视频矩阵和宝利通HDX9004。

3.1.4 视频矩阵信号

图中正中央的8路输入8路输出的视频矩阵是整个系统的“中枢”, 其中:

输入信号有: (1) 来自高清切换台的主会场高清摄像机信号; (2) 来自宝利通HDX9004传输的分会场信号 (由各分会场摄像头采集) ; (3) 来自宝利通HDX9004传输的分会场接收的主会场的信号, 即远端接收信号 (起到监控作用, 由此可以判断从主会场向分会场传输的信号是否正常) ; (4) 主会场笔记本电脑课件信号。

输出信号有: (1) 主会场舞台左侧三菱高清投影仪 (播放主讲人课件或主讲人影像) ; (2) 主会场舞台右侧三菱高清投影仪 (同 (1) ) ; (3) 主会场观众席前左侧液晶电视 (播放各分会场轮询影像, 通过宝利通软件设置) ; (4) 主会场观众席前右侧液晶电视 (同 (3) ) ; (5) 将主会场高清切换台信号输出给宝利通HDX9004; (6) 将分会场轮询影像输出给高清编码器; (7) 通过分量转VGA转换盒将分会场接收的主会场信号输出到控制间显示器; (8) 通过分量转VGA转换盒将分会场轮询信号输出到控制间显示器。

3.2 音频输入信号

根据“龙江发展讲坛”设备连接图 (音频信号) 图2, 相对视频信号来说, 音频信号的处理比较简单:主会场音频信号从主会场调音台采集, 控制间调音台将音频信号分别发送给高清编码器、标清编码器、高清硬盘录像机和宝利通HDX9004。

总结:通过以上连接方法, 可以同时实现直播和录制。

直播: (1) 导播员在控制间通过高清切换台可以控制向分会场输出任何一台高清摄像机的信号; (2) 除高清切换台外, 控制间还有3台显示器, 导播员可以同时看到由D70标清摄像头采集的主会场影像、由宝利通HDX9004传回的各分会场收到的主会场影像和分会场摄像头采集的分会场影像; (3) 导播员可以通过视频矩阵切换主会场舞台上投影输出的信号; (4) 导播员可以通过视频矩阵控制各分会场接收主会场高清摄像机信号或主会场课件信号。

录制: (1) 通过高清硬盘录像机录制主会场高清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 (2) 用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分别通过两个高清编码器、一个标清编码器和一个VGA编码器录制主会场高清信号、分会场轮询高清信号、主会场课件信号、主会场标清信号和音频信号。

本视频直播授课系统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和三年的正常运行, 完成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近六十场报告会, 已培训超过六万人次, 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各分会场不仅可以与主会场同时听课, 还可以随时对以往课程进行网络视频点播, 提高学习效果, 扩大学习范围。视频编辑人员通过高清硬盘录像机录制的视音频信号和VGA编码器转码录制的课件信号, 在视频编辑机上将每期课程做成DVD光盘, 供该校教师、学员随时学习, 大大地提高了该校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可以说, 该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对提高我省党员领导干部培训轮训的质量和效率作出了突出贡献。

摘要:随着新时期我党对于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的新要求, 如何利用音视频网络传输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干部培训工作服务, 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

篇8:《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

今天,我们共同见证了太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实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液桥”实验:两颗水珠相互融合,在太空环境中形成一段“液桥”。在有趣的实验中,我们轻松愉悦地学习到很多实用的`小知识,领略到科学的魅力与神奇,同时也激发出我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此次授课,反映的不仅仅是天地间的一次有趣联系,同时也折射出我们国家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应努力学习知识,刻苦钻研。为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篇9:天宫授课直播

比如:在太空“冰雪”实验中,我知道了在太空中液体球会结晶,有热量。在液桥展示实验中,我知道了水在表面张力让液桥板相连。在水油分离实验中,我知道了空间站里水油不能自然分层,旋转水油时离心作用下分层水比油密度大。在太空抛物实验中,我知道了将冰墩墩抛出沿着原有方向匀速前进,十分神奇。

还了解到悬浮实验台内外有两层,有喷气和磁悬浮控制自动回位和高危重力实验柜。在最后,我通过航天员的回答指导了天空站在不停旋转,速度很快,90分钟绕地球一圈,一天就绕了16圈,而且要保持速度,不然会脱离轨道。在太空中,水不能烧开,因为没有福利,但可以加热在太空中,因为没有大气层看月亮看得更明亮。在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从万户到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再到玉兔二号,到最后的载人航天,

篇10:天宫授课直播

太空“冰雪”实验真的太有趣了!“点水成冰”由水球到冰球,再到热球,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水桥”实验实在太神奇了!王亚平老师先拿两块玻璃板,再分别滴上一滴水珠,随后将其合拢。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王老师将两块玻璃板轻轻移开时,水珠并没有掉落下来,而是连在两块玻璃板之间,这让我难以置信。原来,这是因为太空是微重力的,水的表面张力让水珠不掉落下来。还有“油水分离”实验,让我们感受到太空环境下依然存在离心力。

太空实验设施真是太先进了!除了实验,三位教师还介绍了最近新增的一些实验设施,如“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无容器材料实验柜”,让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的科技的力量。

篇11: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观后感

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了航天梦。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就是明朝的万户。新中国成立后,在无数的科学家及其科研工作者的辛勤研发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嫦娥一号”成功奔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航天员在空间站开启精彩的生活。随着这些航天飞船的一次次发射成功,我们的祖国已经让世界为之震惊,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强大。在我们这些少年眼里,航天事业的成功,祖国的强大越来越让我们自豪。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当一名像杨利伟叔叔那样的宇航员,自从有了这个梦想,我才对太空有着如此的着迷。夜晚,当抬头看见夜空无数闪闪发亮的星星,衬托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时,我仿佛看见自己穿着洁白的太空服,乘坐着载人飞船,耳边响起的是周杰伦的《千山万水》“千山万水,无数黑夜,等一轮明月……东方无愧,第一是谁,让我们追求完美”。“轰”的一声,我飞上了太空,透过明亮的窗口,我俯视着美丽的地球,远远地和太阳招招手,和月亮微微笑。我来到中国的空间站,我将在这里生活半年之久,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寻访外星人,打通一条宇宙旅游路线。我要告诉其他星球的人,我们地球人是美丽善良的,我们是爱好和平,厌恶战争,我们向往去太空游玩。我希望我们能建立许多条通往太空各个星球的路线,大家相互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我们地球是命运共同体,我希望我们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篇12:天宫授课直播

到了同学提问的环节,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各有特色,第一位同学向空间站中的叶光富老师,王亚平老师提问,“在空间站里,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样自由行走吗?”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出了解答,因为空间站中没有重力的帮助,所以空间站中的人无法像人在地面上一样的行走。他们总是飘来飘去的,并且在旋转的过程中,上半身向右转,下半身会向左转,上半身向左转,下半身会向右转,吹气等动作在空间站并不能令其转身,这是叶光富老师向我们展示的,但手臂大幅度转动时,可以令其转身。第二位同学向王亚平老师提问,“在空间站中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吗?”王亚平老师向我们作出了解答,由于他们用的是处理过的生水,所以不能循环利用。并且水在地面上有浮力作用,把乒乓球放在水杯里向下按,乒乓球会不断的浮出水面,但是在空间站乒乓球并没有浮出水面,而是在被按压后沉在水底,王亚平老师向我们解释,那是因为在空间站中浮力几乎消失。

水膜实验是王亚平老师和叶光富老师共同进行完成的,这个实验使王亚平老师和女儿共同做的花太空绽开了。接着,王亚平老师向水膜中注水,形成一个大水球,通过水球观看,王亚平老师是一个倒立的像,那是凸透镜成像形成的。随后,叶光富老师将水球中的小气泡抽走,并向水球中注射了一个大气泡,通过水球观看,王亚平老师可以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王亚平老师借此向我们提问,“为什么会有一正一反两个像?那是因为水球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还进行了泡腾片实验,画面十分壮观。后面有广西南宁,澳门,四川汶川,北京等几位同学,向叶光富老师和王亚平老师提问了各有特色的问题,叶光富老师和王亚平老师也为他们一一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最后,有三位同学说出了他们的感受,第一位同学感觉透镜成像十分震撼;第二位同学提出,在空间站想要转身的时候,用扇子扇一扇应该也可以转身;第三位同学道出航天员老师们在空间站要克服重重困难,身负重任的他们是多么的艰难,并且希望自己以后也像航天员老师们一样伟大。

就此,中国空间站首站太空授课成功完成。

篇13: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天宫课堂”的第三课开讲了,今天给我们授课是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陈冬、刘洋两位老师,航天员蔡旭哲当起了摄影老师,这次还是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进行直播授课。

首先,两位老师们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基本构造,里面的科学手套箱和低温存储柜、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都是为做好各种太空实验配置的。接着,老师们又为我们展示了毛细效应、水球变“懒”、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四个实验,我最喜欢的是水球变“懒”实验,当刘洋老师拿着针筒向水球上吹气时,水球会大幅度地旋转扭动,然而当她把不锈钢球植入水球中后,再次用针筒向水球上吹气时,水球的振动幅度就变小了,这就是受太空微重力环境的影响,水球变“懒”了,真是太神奇了!最后,刘洋老师给们展示了在生命生态实验柜种植了70多天的水稻,实现了从种子到种子全寿命周期的培养,还观察到了水稻的“吐水”现象,这一现象让我叹为观止,感到不可思议!

每次的“天宫课堂”都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感受到太空的魔力、科学的魅力。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怀惴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好好学习,一起去探索不可预知的未来。

篇14: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通过观看天空课堂,我通过视频浏览了问天实验舱,我觉得我最感兴趣的是“变重力实验柜”。“在重力实验柜”里面进行的是流体、燃烧、生命的实验。我知道了在太空中,流体的表面张力就大显神威了。

我还看到了许多航天员叔叔阿姨种的蔬菜,长势也很好。还看到了航天员叔叔用语音来智能控制。还看到如何采集样本,还要进行储存。我更加知道,在微重力环境中,水稻会出现吐水的情况。我的收获是好好学科学,长大为航天员做贡献。

上一篇:一株小草的自述作文400字下一篇:对工会工作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