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评价

2024-04-11

金瓶梅评价(通用4篇)

篇1:金瓶梅评价

《金瓶梅》全书,几乎是一部恶人传,全书几乎找不出一个明显的好人,而明显的恶人却有一大堆,其中最明显的西门庆和潘金莲,一个仗势倚財视伦理道德为粪土,另一个则是好淫善妒,视人命为草芥,还有其他谋财害命之徒如苗青,欺弱背主之徒像吴典恩等恶人,更是不胜枚举。在众多的恶人中,有一个人却是我在从前看的时候感受没那么深的不明显的恶人,吴月娘。

在从前看的时候我似乎从没有把吴月娘当成恶人看待过,因为她似乎没做过什么明显的坏事,但是在这次看的张竹坡先生评论版中,张竹坡先生多次提到月娘之恶,并且多次申明“吾生生世世不愿见此人矣”,表达了自己对于吴月娘这个人物的深恶痛绝。

看了张竹坡先生的评论之后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了自己从前不曾注意到的许多细节,才意识到了吴月娘为何是一个被深恶的人物。月娘的恶像是宫斗剧当中隐藏的比较深的大boss级的人物,表面大气和善,实则阴险狡诈。吴月娘和西门庆因为李瓶儿闹别扭后雪夜烧香祝祷引得西门庆感动之后回心转意的桥段倒是也在许多宫斗剧中出现过。

而且月娘对于李瓶儿进门的反对,从前也是我未曾注意过的一个细节。从前未曾想到月娘乃是贪李瓶儿之財。瓶儿尚未与西门庆公开关系就将金银细软偷运来西门家的时候月娘不仅不觉得此事不妥反而积极地出谋划策,直接将财物都搬入她房中。然而之后当西门庆要娶李瓶儿的时候她却百般阻挠,却未提过要如何处置瓶儿的财产或者归还给对方,可见她的贪婪。包括后来送西门大姐回陈敬济家的时候也是只送人回去,衣服箱笼都没给,而且再被三番五次拒绝以后都没打算给,直到陈敬济说要告她才拿出来,对自己的继女都如此,可见此人的贪婪无度了。

其他诸如对于丫鬟小厮女婿丈母之间各种不妨嫌,吃符药坐胎等种种更是数不胜数了。

月娘这个恶人伪装成好人的样子,顶着正牌夫人的匾额,实际上却贪财吝啬,管家不严,导致了之后许多事情的发生。此所以张竹坡先生认为她才是头号大恶人也。

篇2:金瓶梅评价

当然明的时代也并非没有一二想秉公办案的官吏,但朝政已腐烂,即或有人想凭良心想当清官,往往也不能秉公而断。西门庆夏提刑因贪赃枉法,被巡案使曾孝序参劾,眼看他俩要倒楣,两人一时“唬得面面相觑”,然而只是一时。西门庆毕竟老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得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果然钱能通神,翟谦即打发送礼人,说“此事不要紧,叫你爹放心”。他的办法是将曾孝序的参本“只立案,不复上去,随他本上参的怎能么重……也不妨事”。君王昏愦,奸佞把政,即使有什么正派御使的奏章也难达圣聪。何况明代的皇帝本来就没几个清明的,此作所写是明万历年间事,那个皇帝就昏,明朝已显颓势,朝政日烂,明的灭亡从这本小说中已现端倪,我分明已听到了远远幽来的丧钟。

中国是个特别崇上的国家,历来迎送御使高官、中央大员都是诚惶诚恐,《金瓶梅》对此有详细地描述。四十九回写蔡、宋二御使将经过清河,“东平胡知府及合属州县方面有司、军卫官员、吏典生员、僧道阴阳,都具名手本,伺侯迎接。帅府周守备、荆提监、张团练都领人马被执跟随,清跸传道,鸡犬皆隐迹,鼓吹迎接……”西门庆延之家中“一饭”,又厚赠礼物。诚如回目所云“屈体求荣”——这就是保职升官之道!作者以他生动的描述给世人展示了这幅永演不衰的闹剧丑图,揭示了这些小丑热情背后的卑鄙用心。

篇3:评《真假冷热金瓶梅》

作者对《金瓶梅词话》中的主要人物、事件、描写手法、艺术成就及缺陷, 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不仅对西门庆、潘金莲、吴月娘、李瓶儿、庞春梅和陈经济等主要人物的人生观和处世方法进行了解析, 而且对宋惠莲、如意儿、小玉、玉萧和秋菊等小人物的创作意义进行了评说。更为可贵的是, 作者对西门庆、应伯爵等人物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解读, 让人深思, 促人猛醒。作者认为, 兰陵笑笑生对人间情义的“真”和“假”和人情世态的“冷”与“热”, 有深切的感受, 有独特的见解, 并在小说中作了成功的表现。

关于《金瓶梅词话》中的性描写, 作者另有一番见解。他首先认为人类社会的性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时期开放的性观念、封建社会的性禁忌和现代文明的性观念。作者认为《金》书产生的时代虽说是禁欲主义的阶段, 但其所处的具体环境又是性泛滥的时代。但《金》书与其大约同时代的其他性文学作品却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兰陵笑笑生只对他所厌恶的人物才大肆渲染他们的丑态, 而对他要肯定的人物, 则是很谨慎的。小说中的性描写都是从作品的需要出发, 是为了暴露他们肮脏的内心, 抨击他们低级趣味的人生追求, 否则就不会有现在的效果;其次, 作品中的性描写, 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 是为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服务的, 是作者深思熟虑后的精心雕琢, 不能随意删改, 否则会破坏原著的艺术完整性。

篇4:《金瓶梅》散墨

几本书大多都分上下集,都有一定的厚度,每天晚上我倚在床头,看完这本书的一回,再轮换对照着其他几个版本阅读,持续一个月后,我终于读完了《金瓶梅》。好几天,我甩着发酸的手腕儿,走在大街上,走进公园里,总发现满大街的女人都是风情万种的潘金莲;看到男人们坐在饭桌前,好似听到西门庆跟结拜兄弟喝酒的吵闹声。在厨房里,我总想象孙雪娥是如何烧得喷香的猪头肉。我小时倒是见过母亲在大年夜煮肉,可从来没见过一根柴火能把一个猪头烧得烂熟。位于西北的家乡烧的大多都是玉米秆,位于山东的临清是否也是用高粱秆玉米秆烧火,我不得而知。

最揪心的当然是女一号潘金莲了,被父母转卖两次,后又被迫嫁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武大,她典了头饰置办房子,是想安分地过日子的。偏偏命运挑起了她心中的情思,身材凛凛、相貌堂堂的打虎英雄武松来了,潘金莲作为嫂子一眼就喜欢上了他。劝酒表心,十五个“叔叔”的称谓,可谓把女人遇到可心人的心态写得淋漓尽致。笔者以为武松是喜欢金莲的,只因为是他嫂嫂,拒之千里。比如大雪诱叔一段,金莲问武松为何没有回家吃早饭。武松答说早间有一朋友相请。本来回答完了,却又加上一句:“却才又有作杯,我不耐烦,一直走到家来。”难道回家来便“耐烦”么?金莲请她“向火”,他答:“正好”。

好似盼着似的。然后又没话找话地问哥哥到哪去了。难道他不知武大去卖炊饼?后被金莲让了两杯酒,他也就“却筛一杯酒,递与妇人”。金莲“欲心如火”,“武松也知了八九分,自己只把头低了,却不来兜揽”。这已是第三次写武松在金莲面前低头了。第一次,武松见妇人十分妖娆,只把头低着。吃饭时,金莲一直看着武松,武松又低了头。所以才有了金莲“只怕叔叔口不似心头”。多么大胆的表白,可惜遇上的是一个深受伦理浸染的男子。金莲并不想及时行乐,而是希望嫁一个称心如意的好男人,“奴若嫁得这个人,胡乱也罢了”,“谁想这段姻缘,却在这里”。

主动恋爱不成,门前帘下又遇西门庆。潘金莲虽然在武大面前泼辣,在武松面前热烈,唯独遇到西门庆时,妩媚羞涩,尽现小妇人情态。金莲低头、别转头、低声、微笑、斜瞅、斜溜,多少柔媚妖俏。五低头、七笑,两斜瞅,二不动身,羞态动情跃然纸上。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在三月明媚的春光里,金莲着桃红比甲,西门庆着绿色大衣,红红绿绿的热烈色彩显示了盎然的生命活力。值得深思的是,金莲与武松相见时,武松也是穿着绿色的外衣,绿色在雪天里,必定寒冷。可见两人的结局定然不妙。

那人生得风流浮浪,语言甜净,这是她动情西门大官人的原因,而非他的钱财让她动心。潘金莲为西门庆毒死了丈夫,可谓爱到深处,却不知西门庆欢娱过后回家却娶了麻脸的有钱寡妇孟玉楼。

将近三个月没有见人影,金莲每日门儿倚遍,眼儿望穿,还是不见心上人来到。三伏天,洗完澡,纤纤玉手精心包了一笼精致的肉角。脱下红鞋,一次次地打相思卦,算何时了却相思苦。借词表意:他辜负咱,咱何曾辜负他!发现角儿少了一个,打了迎儿二三十下,又用尖指甲掐了两道血口子,并不是心疼包子,只是借机发泄心里的苦闷。此处,她好似有佳人林黛玉的影子,又有妇人王熙凤的影子,痴情与无情交融,不能不说可爱又可恨。让小厮带着信使去找西门庆,花笺上写着情深意切的《寄生草》:

将奴这知心话,付与花笺寄与他。想当初结下青丝发,门儿倚遍帘儿下。受了些没打弄的耽惊怕。你今果是负了奴心,不来还我香罗帕。

仍然见不到西门庆的影子,金莲又送王婆银簪求她再去找西门庆。终于盼来了西门庆,金莲又喜又恼,又打又骂,心里的气发泄完了,才将预先安排下与西门庆庆寿的酒饭整理停当,从箱中取出一大堆物事,用盘放着,摆在面前,原来是:一双鞋,一双护膝,一条玫瑰肚兜,一根并头莲瓣簪儿,上面还刻着一首诗:“奴有并蒂莲,赠与君关髻。凡事同头上,切勿轻相弃。”多么贴心的物件,多么痴情的表白,是否真的打动了西门庆?反正她最终走进了门面五间、到底七进的西门大官人家。却不知陷进了妻妾成群、明争暗斗的是非圈。

金莲下棋输了,把棋子扑撒乱了,一直走到瑞香花下,倚着湖山,推掐花儿。看到西门庆过来,媚笑不止。说着话,将手中花搓成瓣儿,洒西门庆一身。灵动而妩媚。怒打孙雪娥,还给西门庆要休书。此时她是多么的娇惯。西门庆流连烟花巷,迷上了桂姐,金莲写了一幅回文诗,表达衷肠。为了笼络住西门庆的心,金莲花钱让瞎子算命,使计让西门庆专爱自己一个人。听到西门庆夸奖李瓶儿身上白净,她马上将茉莉花蕊搅酥油做成粉,把身上搽得白腻光滑,异香可掬。

孟玉楼和李瓶儿都给西门带来丰厚的嫁妆,只有金莲家世寒酸,西门庆却最宠爱她。金莲也是唯一对西门有激情的。两人打打闹闹,却有默契与平等。时而骂他,时而哄他,时而羞他,时而刺他,西门庆啥话都对她说,她是他的知己。金莲让家乐唱“佳期重会”,众人都不理会,西门庆却立刻领悟了曲中深意,当时“就猜是他干的营生”。她给他写信时,称的是“心爱的人儿”,“爱妾”,“俊冤家”。西门庆出外应酬不回家,别人都可,只有她难以忍受。诸妾里她是唯一辞灵痛哭后走的。比起开始,虽然对西门庆的感情有变化,有杂质,但是始终是爱他的。她对感情、欲望的要求,的确格外强烈。而她的存在,就是由原始的激情到始终。她常以曲子,以书信抒发她的相思,她的怨恨,她对西门庆有一种平等的,甚至浪漫的态度,放在今天也不过时。

nlc202309090536

金莲对于西门庆请黄太尉,不记得场面盛大,官吏势要,只记得西门庆抱怨自从瓶儿死了,连一口好菜都没得吃。从这可以看见金莲心中原无富贵,只在乎人。

她每次给西门庆要的不外是穿的戴的,不是王六儿倚色诈财,养家糊口,而是要强,好面子,不肯落在人后,利口虽然尖酸,但往往说别人不敢说或不愿说破的事实。瓶儿生子后,西门庆三次打骂金莲。一次是西门庆给儿子做亲家,一会儿说乔家只是县中大户,不是为官的,与自己这个提刑不门当户对。又说张家姑娘是小老婆生的。这话怎能不让潘金莲多心?于是抢白了一句,西门庆大怒,让她走。西门庆拿着金子让他与李瓶儿的儿子官哥儿玩,金子丢了,金莲说金子怎么能让小孩玩。于是西门庆把金莲按在月娘炕下,提起拳骂道:狠杀我罢了!不看世界面上,把你一顿拳头打死了。潘金莲边哭边骂:我知道你倚官威势,把人打死了也不放在眼里,你打吧,我随你打。你把我打死了,我妈向你要人呢。你说你是衙门的,其实只是个“破纱帽债壳子——穷官罢了”,能禁得起几个人命。把西门庆惹笑了,说:你个歪刺骨儿,我是破纱帽穷官,叫丫头取我的纱帽,看我帽子哪儿破了?还有这清河县,我少谁家银子。潘金莲伸起一只脚,说:你看我脚哪儿放着歪,你怎骂我是歪刺骨。

或打或闹,可见她爱他有多么的深,他对她的偏爱也真实可信。但是毕竟西门庆是个有钱的拈花惹草的浮浪子弟,怎么能永远对她专一呢?尽管有激情的爱,聪明能干柔情的暗示,甚至谋夫性命,弹琵琶唱曲,还是不能拴住西门庆的心。西门庆一而再,再而三地移情别恋,娶玉楼,收雪娥,梳笼桂姐,外遇李瓶儿,勾搭蕙莲,包占王六儿,使得金莲看透了西门庆的浪子本性。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她设计害死了李瓶儿之子官哥儿,又气死李瓶儿。如此,细忆她不幸的经历,我又为她捧一把同情之泪。

我当然不是在替她解脱,特别是武大、官哥儿、李瓶儿的死,无论是王婆多么的可憎,李瓶儿多么的受宠爱,宋蕙莲多么的浅薄张狂,来旺与西门庆妾雪娥通奸、酗酒、贪利等种种借口中,都不能让我原谅金莲的行为。但是我还是从心里同情她,这是一个多么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在《金瓶梅》序言里,东吴弄巧珠客写道:“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

潘金莲掐花、戴花、赠花——瑞香花、石榴花、玫瑰花、桃花,还有珠宝之花如翠梅花钿儿,无不是为了取悦男子,无不是以自己最美的形象展现在男子面前。

她的世界中,没有别的,只有喜欢的男人。和喜欢的男人在一起,才能生发她活泼的美与生命。

西门死后,金莲被王婆接到家里,待价而沽。经历了风霜,她依旧打扮得乔眉乔眼,在帘下看人。读得我眼泪直流。经历了沧海桑田,不变的仍是对武松那痴情的爱,武松归来骗说娶她。躲在帘内的金莲看到武松出落得比以前更加英武,比过去又会说话儿,痴心不改,心下暗道:“这段姻缘,还落在他家手里。”等不得王婆叫,自己先走了出来。此时湖州的何官人、提刑张二官,还有曾一度喜欢的陈经济为了她,连父亲的丧事都不顾,为她凑着银子。可在痴心的金莲心里,他们都比不上第一次动她春情的男人武松。一句娶她的话,就让她丧失了必要的警惕。可怜的傻女人,只有在痴爱中,才有这般的痴迷。因此,让我忘记了她的杀夫,忘记了她在西门府里一次又一次的挑衅。在她被武松杀得遍地是血的血光中,我的眼前总是浮现着那倚在帘下守望小叔子的多情的嫂子,想着她身着艳丽的服装,做了可口的饭菜,望着窗外飞舞的琼花,等着那个撩拨起她情思的小叔子的到来。想起了阳春三月,她衣着桃红色的比甲,初见西门庆时那七八次的低头,想起了为了取悦心爱的人,她扮丫头,瞒过了众人的眼睛。西门庆众多的妻妾,只有她被扫地出门前在灵前痛哭,让我又原谅了她多少罪恶。爱,使人忘记自己,使人做出疯狂的举动。动人之作,塑造的都是立体而复杂的人物,只有深入人物内心,方才看出人性的幽暗。也因此,潘金莲,这个罂粟般的女人,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

潘金莲不像李瓶儿,在感情上她不是势利之人,否则为什么卖掉自己的钗环帮助武大典房子,而又能喜欢上一个一无所有的打虎英雄。谁知打虎的英雄,其实是一个极端自私的男人,他的报仇之说让人颇费思量。前文我们已经比较,不能说他爱潘金莲,至少他一直是默许的,难道这恨只因杀了哥哥?可是如果对哥哥有爱,打虎归来不主动来找哥哥,怎么会弃哥哥遗孤不顾,怎么不给可怜的迎儿一点生活的费用?只知道杀死金莲、王婆,发泄自己的仇恨,却不能抚养哥哥的遗孤。相反书中多次戏弄嫂子王六儿的二捣鬼韩二遇到侄女爱姐儿先是“两个抱头哭做一处”,说了各自的经历后,韩二又“盛了一碗饭,与爱姐吃”,多么的感人。武松此举有人说这是得不到就施行的暴力,这样的解说我谓有些道理,否则怎么能解释这个多情的小叔子的残暴做法。我得不到,别人也休得到,我要把她毁灭。由爱生恨,才会有如此的举动。

我们再看看西门庆的众妻妾们。

西门庆正妻吴月娘是个贪财自私、俗笨粗鲁、缺乏女性魅力的女人,虽常年烧香,心却比蛇还毒。一生最好的是财物,最关心追求的是生下一个儿子,但是最后,唯一的儿子孝哥被幻化而去,平时吝啬保守的家业被玳安继承,好在落了个善终。

李瓶儿是个软弱、没主意的少妇。为了讨西门庆欢心,置丈夫花子虚不顾,送礼给西门庆妻妾,还没过门,就把自己的家私运到西门庆家。得知西门庆有祸事,又跟医生蒋竹山匆匆结婚,可谓不是真爱。到了西门家,一再用钱施爱上上下下,得到了大家的拥戴。与其说她是被金莲气死的,莫如说是被社会道德压死的。见过大世面、皮肤雪白的李瓶儿,既有大家少妇风范,却绝不是孤芳自赏,她一次次的送礼,分明又是一个俗世女子立世的策略。她好像尤二姐,又好像薛宝钗。

丫头庞春梅从小无父无母,先是月娘的丫环,不受重视,后跟金莲。在西门庆的心目中,能与金莲、瓶儿等众妻妾平起平坐,可见她才貌双全。怒骂对她动手动脚的乐工李铭,不穿别人的旧衣服,瓶儿给她喝酒,她不喝;西门庆给她喝茶,她也是象征性地喝一口,可见她心高气傲。留心四季,熟悉花时,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聪明女孩。西门庆死后,月娘发卖她,她一滴眼泪也没有掉。对金莲深厚情谊,四处维护她形象。在金莲与妈妈潘姥姥之间产生矛盾时,是她带着酒食来看望潘姥姥,诉说金莲的无奈。金莲尸首暴露街头,是她让人收尸装殓。永福寺祭拜金莲,放声大哭,可见她是一个重情义的好女子。细细思量,庞春梅的身上真的有几分晴雯的影子。

nlc202309090536

孟玉楼处世精明,许多祸事都因她而起,她却能深藏不露,而且是唯一一个在打牌时能赢金莲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最后获得了幸福的女人。她把自己藏在深处,然后暗地里挑事,表面上却与世无争,充当老好人,她身上是否也有宝姐姐的影子。

如果用颜色形容众多的女子们,潘金莲当为大红,李瓶儿则为金色,庞春梅大约是一束冷傲的蓝色。月娘呢,怕就是一片灰白色。那么孟玉楼,也许就是似白似灰的中间色,形态模糊,而善于妆扮。

纵观全书中,众女性形象,只有敢爱敢恨的潘金莲,以她火般的爱,以她人人都认为的恶,成就了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怎能不让我们无数个读者为她可叹可息?遗憾她生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成为了一朵恶之花。

同样,一身霸气的男主人公西门庆,他做生意的精明,巴结上司的行径,还有对朋友的豪气,在众女人中的呆气,对瓶儿的痴情,让人不禁为他死后门庭冷落而伤感。他好似贾宝玉、贾琏,又好似薛蟠。原谅我这样的牵强附会。

丰满的文学形象,当然因为有经典的细节造成。王婆定的十件挨光计、盼情郎打相思卦、妻妾玩赏芙蓉亭、笑赏玩灯楼、月娘扫雪烹茶、妓女趋炎认亲、绣鞋风波、美人打秋千、金莲雪夜弄琵琶、传真遗爱,还有洒金川扇子、寿星拨浪鼓、簪子、绣鞋,丰富的物件,编出了多少旖旎风情、云霞满纸的经典细节。

四季中,我最烦北方光秃秃的冬天,可是因为《金瓶梅》,我爱上了冬天。第一个烟花飞舞的元宵节,我看到了潘金莲从年轻的女子到丰艳少妇的动人变化。第二个元宵节,我看到了小人物宋惠莲飞扬的生命。同样,因为《金瓶梅》,我一直喜欢的金秋,充满了悲伤。西门庆的朋友常峙节得到西门的施舍后,去街上买米、买面、买衣服,寒酸逼人。李瓶儿带病宴重阳,从此我再不敢因为想着油画般的色彩,就盼着这个季节的来临。全书从秋天起,结尾和尚夜间念经超脱,我们看到“金风凄凄,斜月朦朦”。从最初的豪华锦绣,到碧草寒烟,多么让人害怕的秋色。夏日的傍晚,玉楼弹着月琴,金莲弹着琵琶,李瓶儿拿着红牙板来代板,唱《雁过声》,丫环打着扇,西门庆边饮酒边听曲。一阵雷雨后,玉楼等要离开,西门庆说要送他们一送,让玉楼继续弹,他拍着手,跟着众妻妾且行且唱,是多么的恣情诗意。接着潘金莲醉闹葡萄架,脱得没条丝,仰卧于席之上,脚下穿着大红鞋儿,手里拿着白纱扇儿摇凉,是多么的风情万种。谁能想到经过一番酣畅的性爱,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番暴力的摧残。西门庆在京城目睹了豪门富贵,回家的路上,作者却让他夜宿残垣断壁的破庙,体会无尽的悲凉。读着这样的段落,我反复思索作者兰陵笑笑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经历了什么事,又是如何看透了人生光鲜之下的那层破絮?

青春年华,不宜读《金瓶梅》,当读受它影响颇深的《红楼梦》,当有一个幻想中的大观园,让少男少女去写诗作画,去谈情说画。年少时我曾经偷偷读过《金瓶梅》,我刚一读到西门庆手里拿着扇子是已死朋友送的礼物时,就恐惧得不想读了。再看到王婆挑唆潘金莲毒死武大,我马上把书扔到一边,重新拿起《红楼梦》,在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中,去体会爱情的美好。

人到中年,经历了风雨沐浴,浸染了俗世的牵绊,再读《金瓶梅》,我才发现它实在是一本充满了人间烟火的好书,因我走过青春,走过风花雪月的岁月,才感到老百姓的日子离不开吃喝拉撒,咏诗作画只是生活极少的一部分。在翟管家埋怨西门庆泄漏官场消息,指点他许多办事手法。何太监宴请西门庆,从对侄子的住房到诸事的关照:“学到老,不会到老。天下事如牛毛,孔夫子也只识得一腿。恐有不到处,大人好歹说他。”我看到了众多长辈的影子。何太监:“如今时年,早晨不做官,晚夕不唱诺。衙门是恁偶戏衙门。虽故当初与他同僚,今日前官已去,后官接管承行,与他就无干。他若这等说,他就是个不知道理的人了。”一口道破世情。从韩道国王六儿的身上,我看到了俗世小人物的精明和算计。出身良好的陈经济,从富贵一步步地走到了叫花子的田地,幸遇春梅照顾,重新富贵后,浪心不改,再次沦落下人,分明我又读到了一些富贵子弟不可改变的劣性。

一部《金瓶梅》,让我读到了世态,读出了人心,读出了对众生悲悯的情怀。

文清丽,陕西长武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就学于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八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深造班)。曾在《青年文学》 《北京文学》《山花》等全国文学刊物发表作品二百余万字,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 《小说月报》 《中华文学选刊》选载,出版有散文集《瞳孔·湾·湖》 《月子》《爱情总是背对着我》,小说集《纸梦》,长篇非虚构《渭北一家人》。现供职于 《解放军文艺》 。

上一篇:写卖报纸的作文 卖报记,亏了还是赚了下一篇:制氧车间节能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