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和艳情小说

2024-05-09

《金瓶梅》和艳情小说(精选三篇)

《金瓶梅》和艳情小说 篇1

一、叛逆的人性和被解放的情欲

《金瓶梅》100多万字, 其中有3万多字涉及性事描写, 大肆渲染的性交场合有百处之多, 简单描述的几十处, 一笔掠过的如同星火撒布全文。这种直白性事, 甚至用了欣赏、羡慕的口吻, 在中国历史上少见, 有些地方还可推测出作者丰富的性事幻想症, 把全本中国人羞于出口, 不能见光的性事, 当成了家常便饭般脱口而出, 率性而为。把书中的西门庆、潘金莲甚至写成性符号, 成为熊熊燃烧的“干柴烈火”。有鉴于此, 在清朝便被列为禁书之首, 在新中国也同样被称为洪水猛兽。尽管毛泽东主席多次高度评价《金瓶梅》, 它的公开依旧步履艰难。

《金瓶梅》性火之旺, 如同火山爆发, 与晚明的经济、政治、文化氛围及其哲学思潮密切相关的。明代中叶后, 中国进入了重要的历史转折期, 资本主义市场萌芽的兴起, 改变了中国以农为本建立起来的传统儒学思想。嘉靖、万历年间, 王阳明“心本体”的心学思潮逐渐击溃朱熹的“性本体”, 心即理, 对私欲的主张, 对欲望的肯定思潮猛然抬头。传统的宋儒思想认为, 人兽之别在于, 人能抑制欲望, 而明人看来, 人兽之别在于人能自由、自觉地表达自己的欲望。在这种思潮涌动下, 晚明人性解放思潮汹涌澎湃, 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热衷于谈论风流韵事, 市井百姓以纵情享乐为人生快事, 人性解放达到极致, 思想似乎高度统一, 普遍认为纵情享乐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 才是一种人生存在的体验和证明。情欲的宣泄成为一种审美体验, 一种陶醉和追求。

二、以西门庆和潘金莲为“情欲”符号的溃败

西门庆以“情欲”为符号, 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女色的无耻、卖命追逐。他猎色的女性涉及各个层次, 多种年龄, 除了自己的妻妾外, 还有宦官遗孀、朋友之妻、丫环奶妈、行院妓女等, 在他短暂的33个人生春秋里, 与他发生性关系的可查证的共十九个女性。他对性的理解, 简直石破天惊, 且看《金瓶梅》第57回中的一段对话:西门庆的大老婆吴月娘见丈夫风流成性, 便劝他少干贪财好色的事, 他色胆包天地说到“咱闻那佛祖西天也止不过要黄金铺地, 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 就便强奸了嫦娥, 和奸了织女, 拐了许飞琼, 盗了西王母的女儿, 也不灭我泼天富贵!”, 在中国人看来神圣不可侵犯的神仙, 西门庆都不放过, 那人间女子, 但凡有几分姿色的, 恐怕也难逃他的意念、色心。在西门庆的世界里, 色欲就是他每日的精神粮食, 他的人生体验是由征服一个个性爱对象的瞬间激情串连而成, 情欲的宣泄和体验, 成为他的生命体验追求, 此起彼伏, 他一生的才智和财产都汇聚在那些女人身上。在所有女人中, 按说西门庆对潘金莲、李瓶儿这两人是最中意的, 不过情欲激情过后, 内在的原始情欲冲动又成为西门庆对外无限扩张的不竭动力。在西门庆汹涌澎湃的情欲征服道路上, 值得一提的是, 与西门庆交往的那些女人无一例外地都显露出对西门庆的迷恋, 她们的欲望表达如同西门庆一样凶猛, 而潘金莲对情欲追逐之盛, 远远超过西门庆, 他们在情欲中互动成长, 但失去理性控制的情欲却成为西门庆致命之伤。他吃药、酗酒维持高亢的性能力, 结果败坏身体, 在潘金莲狂野的性幻想中, 被潘金莲的性事致死。

潘金莲代表着困兽般的“情欲”符号, 她一生欲海沉浮, 武大是她宣泄情欲的一堵墙, 武大的无能, 无情地困住了潘金莲本应的幸福情欲, 使得潘金莲丧失理性, 不顾一切将他毒死, 为的是与臭味相投的西门庆狂欢。为争夺与西门庆情欲狂欢的机会和权力, 她无情斗死孙雪娥、宋惠莲、官哥儿、李瓶儿等人。在他看来情欲高于一切, 情欲就是一切, 甚至可以牺牲西门庆。最后, 她在情欲的巅峰给西门庆灌下大量春药, 让西门庆纵欲而亡。“情欲”符号下的男女们目空一切道德、权力, 为了争夺情欲权力, 可以不择手段, 最后导致“情欲人生”的完全挫败。

这种情欲溃败具有鲜明的时代代表性。潘金莲害死西门庆死, 犯下了通奸、谋杀亲夫、乱伦等罪行, 按说是该遭千夫所指, 万人唾骂。而事实恰恰相反, 吴月娘让王婆领回潘金莲后, 竟然有不少男士、路人等竞相聘娶潘金莲, 乐得王婆当她是可居的奇货, 任意坐地抬价。这种病态不仅是指潘金莲性欲旺盛的病态, 而是直接导向了当时的整个社会对情欲认识的病态。

三、情欲人生溃败下的人生层面思考

《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书, 有着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 都把财色欲望小人当作批判、讽刺对象, 持明显否定色彩。唯有《金瓶梅》大胆肯定、揭露、再现了各色人物对财、色欲望的痴迷细节, 通过财、色, 特别是以“色”的真实描述,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欲望的多层思考。表达了性压抑过久的人们重视审视自己的个体生命, 重返追求肉体和精神长久快乐的生命哲学。小说中情欲溃败写法, 揭其原因, 还是宣扬了佛教的人生观。佛教认为:“业有三报, 一曰现报, 二曰生报, 三曰后报”。小说第七十五回直接引用《太上感应篇》中的话说“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如影随形, 如谷应声’。这种佛教思想还集中体现在人物情欲的因果报应。潘金莲为情欲杀武大, 又因倾慕武二而被武二杀;李瓶儿气死丈夫, 最终被丈夫的鬼魂索去了性命;西门庆杀人夫, 夺人妻, 落了个人财两空不得子嗣的下场。吴月娘因有善根, 善终而亡。诚如欣欣子在《金瓶梅词话序》中所言“淫人妻子, 妻子淫人,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种种皆不出循环之机。”

小说情欲溃败包含更深刻的意义。一方面是肯定了个体生命的价值, 对人的情欲给予了合理化认可;另一方面就是否定了人在欲望实现过程中的不顾一切的社会道德约束, 为情欲而情欲是错误的性爱趋向。严酷的结局戒示人们:财多惹事端, 纵欲过度伤身早亡。这便是笑笑生对生命追求层次的思考。也对人类是解决无限欲望与保守有限生命关系的一次严肃思考。在充分肯定小说探讨人生的进步意义的同时, 遗憾的是作者没有给出满足人类以情欲为代表符号的欲望实现的有效的现实途径, 最后只能依托宗教, 宣传信仰得救, 把人的情欲放置在一个自慰、自欺的虚幻世界里给解决了, 这是作者时代和思想的局限所在。同时也是留给后人无限思考的命题。

摘要:在中国长篇小说发展史上, 《金瓶梅》第一次大胆深刻地展示了人性情欲, 并将这种情欲深刻而露骨地放入各种场景中, 淋漓尽致地宣泄。最后无法掌控的情欲将男女主角带到万劫不复之地。全文的悲剧结局充满了对情欲人生溃败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金瓶梅,情欲,人生,溃败

参考文献

[1]张艳萍.明代心学与金瓶梅[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2]李时人.金瓶梅新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1.

[3]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理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金瓶梅》和艳情小说 篇2

还有一点让我吃惊,这里面并没有明朝晚期加强程朱理学的特点,相反,里面的几个女性角色都经历了几次婚姻,一嫁再嫁,看来对于女性改嫁的态度是很宽容的,但是不是因为这本书里的女性角色主要是负面描写,也不清楚。

我并没有非常细致地研读金瓶梅,我是带着好奇心去看的,第一就是金瓶梅以淫著称,它到底是怎么描述性的,第二,都说金瓶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红楼梦,我倒是很想看看能影响这样一本巨著的书是什么样子的,看完了以后一点也不惊讶了,金瓶梅确实是一本特立独行的好书,作者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才子,有这样的水平,没有用来写三流黄书浪费才学,实在难得。他站在高处像一个深山老林的仙家道长指点迷津,先是给看官享尽荣华富贵,自己却没有陷进去,一下子又收住,突然给读者头上敲一个闷棍,“卢生醒来,卢生醒来!”,很有黄粱一梦的感觉,红楼梦里的跛足道人似乎就是写的金瓶梅作者。

金瓶梅里的诗句很多都非常精妙,总是安放得那么恰到好处。这本书功底深厚不亚于红楼梦,而且非常前卫,大胆地描述性爱镜头,风格很像现在的很多欧美文艺电影,《色·戒》似乎就是这个手法。劳伦斯的书和金瓶梅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道欧美人对于这本书是不是给予很高的评价,可是这本书只有用中文看才能体会其中的博大精深,也许翻译过去就索然无味,任何著作都经不起翻译,效果都要差很多很多。然而中国人对于此书依旧是讳莫如深。

图说明代小说服饰之《金瓶梅》 篇3

小说文字回顾

《金瓶梅》第十四回: 只见潘金莲上穿丁香色潞紬雁衔芦花样对衿袄儿,白绫竖领,妆花眉子,溜金蜂赶菊钮扣儿,下着一尺宽海马潮云羊皮金沿边挑线裙子,大红缎子白绫高底鞋,妆花膝裤,青宝石坠子,珠子箍——与孟玉楼一样打扮……玉楼在席上,看见金莲艳抹浓妆,鬓嘴边撇着一根金寿字簪儿,从外摇摆将来。

说文解字 潞州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潘金莲过生日时(正月初九)的打扮,上身穿的“丁香色潞紬雁衔芦花样对衿袄儿”,这里的“丁香色”(有其他版本为“香色”)在同书中也写作“紫丁香色”,如第四十五回写道:“李桂姐穿着紫丁香色潞州紬妆花眉子对衿祆儿。”潞紬(绸)、潞州紬是指山西潞安州织造的花地同色的提花织物,潞州是北方丝绸的主要产区,潞绸全国闻名,生产规模在明后期达到顶峰,顺治《潞安府志》记载:“在昔全盛时,其登杼鸣杼者奚啻数千家,其机则九千余张。”

丁香花

丁香色、紫丁香色是指类似紫丁香花的颜色,紫丁香原产于中国华北地区,已有一千年的栽培历史,其花呈淡紫红色,清代金朝觐有《紫丁香》诗二首:(一)“谁家墙畔数枝斜,疑是新晴落绛霞。今日早朝趋紫陌,花光何处不繁华。”(二)“春色鲜于二月中,分明姹紫胜嫣红。翻疑误泼胭脂水,化出花身迥不同。”

白绫竖领、妆花眉子

“白绫竖领、妆花眉子”是描写对衿袄的衣领和衣襟装饰。“竖领”即后来所称的立领,是明代女装出现的一种新领式,从缀钮扣的直领发展而来。明代男女在领口多缀白色织物的护领,起到保护衣领的作用,竖领也保持了这一做法,多用白色织物制作或另缀白色的护领。“眉子”是对襟衣在开襟处镶嵌的边条,左右襟各一,常使用彩色妆花织物,既保护衣襟又是极好看的装饰。

雁衔芦花样

“雁衔芦花样”是衣料上的纹饰,取自大雁衔芦的典故。《中华古今注》云:“雁自河北渡江南,瘠瘦能高飞,不畏缯缴(zhuó)。江南沃饶,每至还河北,体肥不能高飞,恐有虞人所获,常衔芦长数寸,以防缯缴。”古人传说大雁北归时口中衔着芦草以防被猎箭(缯缴)捕杀,雁归正当春季,因此在正月(孟春)穿着“雁衔芦花样”的袄子,体现了服饰与时令的对应。

溜金蜂赶菊钮扣儿

“溜金蜂赶菊钮扣儿”是领口和衣襟上使用的镀金钮扣,造型为蜂赶菊。明代钮扣中“蜂赶菊”和“蝶恋花”题材使用较多,造型以花卉居中,左右有一对展翅的蜜蜂或蝴蝶。

马面裙

潘金莲在对衿袄下搭配着“一尺宽海马潮云羊皮金沿边挑线裙子”。明代中后期女裙以俗称的“马面裙”为最主要样式,裙身用多幅拼缝,为适应人体腰围而将两侧裙幅打褶,前后仍保留正幅,形成较宽的光面。“一尺宽海马潮云”即裙身的“宽襕”装饰,挑线绣海马、波浪和云霞图案。裙的底边以“羊皮金”缉缝,羊皮金又称皮金纸,是将金箔贴在薄羊皮上,可裁为细缕缉于衣裙边缝,叶梦珠《阅世编》中说:“裳服,俗谓之裙。旧制色亦不一,或用浅色,或用素白,或用刺绣,织以羊皮金,缉于下缝,总与衣衫相称而止。”

金寿字簪儿

此外,裙下还穿有妆花膝裤(膝袜)、大红缎子白绫高底鞋,耳上缀青宝石坠子,头戴珠子箍(头箍)。由于是生日聚会,属于比较正式的吉庆场合,已婚妇女还会戴上“髟狄”髻和各式头面首饰,潘金莲另在鬓边插着一根应景的“金寿字簪儿”,体现出自己的“寿星”身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金瓶梅》和艳情小说】相关文章:

金瓶梅评价04-11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原文欣赏04-28

上一篇:地方时的计算下一篇:公立医院成本会计工作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