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2024-04-14

数学公开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数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10月24日,我参与了文水县初中数学公开课研讨活动,收获颇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首先,第一节课我听了石老师的课,她讲的是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石老师整节课每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加上石老师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是精彩非凡。尤其他在构建等腰三角形时,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去学习。

第二节课,是我的一节数学活动课。通过准备这节公开课,我成长了,进步了。无论是教学观念,还是组织课堂教学,以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都有质的突破。这节课上完,总体感觉还不错,目标实现方面基本达成,学生都从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活动经验,并能利用经验去解决问题,整节课,学生都在紧张,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开展活动,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我会继续努力,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取,不断创新。

总之,通过这次研讨活动,使我体会到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篇2:数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举办了“教学艺术节”活动,我校老师积极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数学教研组又组织开展了听课反思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就所听的课,积极地进行了评价,并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本次听课我们共听了6节课,分别是一年级《9的认识》,二年级《5的乘法口诀》,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四年级《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六年级《鸡兔同笼》。这几节课整堂课的教学形式就是一堂常态课、没有更多的修饰和虚华的成分,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画,没有临场作秀的氛围,自然、得体、和谐。

一、课题引入简单快捷。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有的是复习导入。

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张老师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节课在学生引导、质疑、反思等方面让听课老师深深体会到张老师的课堂深意。

三、多媒体运用上都很好。这几位老师都做了课件,而且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是为用而用,而是真正让多媒体为课堂服务,直观形象的呈现了知识。

四、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五、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王老师《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整洁规范的板书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使我们深刻地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联想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想了很多:

1、精心备好课

对于备课,我们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讲课老师之所以课堂上运用自如,就在于他们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要旨,而我平时备课还达不到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后我会尽力做到。

2、角色换位

平日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很少做到真正的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当做学生去体验自己的教学过程,而从讲课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教学态度的必要性。

3、讲究教学效果

篇3:一堂小学数学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一、问题

前不久, 我有幸聆听了一堂《“直线”的概念》公开教学研讨课。教师上课伊始便出示了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在直观感受轨道、公路中的标识线、行进的队列等生活背景中导入新课。同时, 老师还组织学生在教室内排起方阵, 横竖成行, 以体验直线公理——两点成一线的原理。

第一步:老师首先让一名学生起立, 再要求与该同学共线的学生起立。最后教师总结:因为每个同学都可以与该同学共线, 所以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第二步:老师先让两名学生起立, 再要求与这两名同学共线的学生起立。最后教师总结: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第三步:老师先让三名学生起立, 再要求与这三名同学共线的学生起立。最后教师总结:过三点的直线不确定。

二、分析

首先, 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直线的本质属性。虽然直线是不定义的概念, 从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以来, 人们曾经试图对直线进行定义都没有成功。但是它有一些固有的属性。如:是由无穷个点组成的一个连续图形;两端可以无限延伸;很直;无粗细可言等应当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其次, 这位教师不了解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 不了解情境的局限性, 不能从数学认知的角度对问题情境进行抽象。比如, 在本节课中, 该教师所创设的直线有关问题情境和直线的概念之间存在七个方面的矛盾:一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情境中描述直线的队列是由有限个人组成, 而直线是由无限个点组成。二是一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矛盾。情境是三维立体的, 而直线是一维的。三是连续与间断的矛盾。情境是间断的, 而直线是连续的。四是具体与抽象的矛盾。情境是既有宽度又有高度, 而直线没有宽度。五是特殊与一般的矛盾。情境只给出了一个原形, 而直线是许多原形形式化抽象。六是近似与精确的矛盾。情境高低不平, 定义粗糙不严格, 而直线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应该是“很直”。七是现实与形式的矛盾。情境的队列在生活中存在, 而直线在生活中却是不存在的。

三、思考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是个别孤立的现象, 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数学运动中, 一位老师在教学“集合”的概念时, 分别让男生、女生、白人学生、黑人学生起立, 说明男生、女生、白人学生、黑人学生分别组成了集合。一位学生回到家以后, 父亲指着一堆土豆问能不能组成集合, 孩子说:“不能!除非它们都能够站起来。”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笑话,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与意义。

所谓教学情境,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出于教学目标的需要, 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 用真实的情境呈现有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 是把数学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营造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教具,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与测量, 以获得知识, 用熟悉的生活实例说明数和形的特征, 说明法则与公式的由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感悟数学:看到数学起源于现实, 看到数学应用于生活, 感知到数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的猜想化、形式化的刻画, 进而认识数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2. 处理好创设情境与“数学化”的关系。

数学教学中强调创设情境, 不是说数学等同于情境, 再好的情境都有它的局限性, 它不像数学概念那样准确与简洁。由于数学“是忽略了物质的具体运动形态和属性的抽象结构与模式”, 教师要善于提炼情境中包含的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即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将实际材料组织起来。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创设问题情境, 重视数学与外部的联系, 而且特别要重视数学内部的逻辑联系。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教学不要教孤立的片段, 应该教连贯的教材。”如果在数学教学中, 当需要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时候, 若用屏幕上有限的“形象”代替启发学生的数学“想象”, 用屏幕上个别的“具体”取代启发学生的数学“抽象”, 用屏幕上的快速推导, 取代板书教学中边写边想和师生互动的逻辑渐进过程, 反而会减弱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3. 防止“负情境”。

篇4:数学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到达“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目标。笔者认为应有如下准备:

1.心理准备

一线教师天天在课堂上课,上一堂课不足挂齿,公开课何惧哉?因而教师要勇于和乐于承担公开课,要把平常的每一堂课当作公开课,这样公开课也就成了平时的课了。教师要以平常心态上课,相信自己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2.知识准备

在上课前教师应对这节课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清晰的了解,对于有些背景,知识需要查资料的一定要查资料。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同时又能很好地为本节课堂的教学服务。

3.课前环境准备

在上公开课前一定要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否则会对牛弹琴或者是不着边际。如果是借班上课或是送课下乡,更应给对学生或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周边及所使用的教具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将新课程理念贯穿课堂

现在提倡“以学定教”,一节课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因而整个课堂应贯穿新的教育理念。

1.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上好课前提。公开课要设置一些情节让学生轻松、愉悦。设置的问题应开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参与度。

2.展示学生

数学课上很多的知识,需要学生探究,这时教师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

3.深入学生中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因而教师应深入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讨论,做学生的朋友,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三、注重逻辑,思路清晰

数学体现了逻辑美和严谨美,因而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过渡语言优美自然,给学生和观课者美的享受。

四、分配好时间,灵活调度

学生不喜欢拖堂的教师,因而教师应把握好时间,毕竟听课教师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在下课前一两分钟时,应“刹车”,做好小结与回顾。

五、设计好板书

好的板书能给学生清晰的思路和美的感受。因而课前一定要有板书的预设。切忌课件代替板书。

六、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可用多样的方式给学生评价,如,丰富的语言赞美、掌声、肢体的动作等等。

篇5:数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孙文杰

上星期六一早,我和同事赶到思源中学听课。这是蕲春县教育局组织的黄冈名师下基层给基层教师传情送宝的讲课活动。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听了四位数学老师的课和南秀全老师对《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课堂的反思》,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几位数学教师的讲课风采,也让我对近几年来一直抄作的高效课堂的一些担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几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初二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二 教师要善于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特别是来自黄冈中学的余燕老师,能够把身边的大事(去年日本核电站泄露事件到去怎样读

放射性元素碘的浓度,哪种方法最简单从而引出科学计数法,就以这个事件为题它即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又能够成一事例让学生学习,意义深远。余老师你真是太有心了),她娇小的身体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着实让我吃惊,煽情的语言使整堂课精彩纷呈,一波又一波,高潮不断,这就是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所要学习的„„看到每个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思,为什么我这的课堂不是这个情况?这什么我没有想到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南老师从我们最近一直高烧不断的高效课堂为题,精辟的给我们上了一堂课。

在课中,南老师提到,所为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上运用某种方式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的一种技巧,小组合作,学生个性演展,都是一种手段,一种技巧,学生在学校第一就是学习,学习好了就是高效。关于高效课堂南老师提出了十二个误区:如第二个,过份的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放手让学生去学,这只会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飞,没有重点。从而导致考试成绩不好。领导家长怨声不断。

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不要一味的追求形式,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篇6:小学数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角的度量》是一节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经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技能,根据小学生动作协调性不强、对角的抽象思维不够深刻、空间想象本事不高的特点,学会动手式的读成为这一节课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经过本节课教学,我觉得今后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要讲求针对性、提高性和巩固性,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学生生提出“什么时候读量角器内、外圈上的数字?”时,我没有抓住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机遇,而把问题留到后面找30°、45°、60°、90°、120°的角时解决,这样处理不够恰当,如果立刻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就能顺利解决区分量角时从哪一边的0°刻度线读起的教学难点,而不要留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实践应用环节中,量五角星的一个内角时出现“40°”、“35°”等不一样答案,由于急着要小结,以结束教学而没有针对不一样的答案探讨量角时出现较大的误差的原因,失去一个提高量角技能的好机会。

上一篇:创作中心岗位职责下一篇:海平面上升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