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2024-04-11

三年级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通用14篇)

篇1:三年级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三年级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即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突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过程的有效指导。一学期来,我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能够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又加上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画画特别感兴趣。三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在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努力营造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情境。课堂上尽量以鼓励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特别是给差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学生的思维才会处于活跃状况,吸收知识才会迅速,学习英语才不会让学生觉得是“苦差事”。三年级学生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

点,我在课堂上多以表扬为主,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鼓励他们大胆说、积极做、努力唱!让学生们在玩玩、做做、说说、唱唱中学习英语。尽管这个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英语,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答题技巧和技能方面还缺少锻炼。因此本学期在实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在教授学生新知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等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以上所说的几种情况之外,三年级个别学生还存在顽劣和懒惰倾向,上课爱搞小动作、课下作业完成不及时的坏毛病,学习效率也较差,甚至有些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现象日趋明显。学得好的学生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有兴趣,而英语学得不好的学生则越来越不能集中注意力上课,更谈不上回家复习,基础也更差了。这一问题在期末考试中也暴露无余。学习兴趣浓,学习自主性强的学生确实比那些学习兴趣低、学习被动的学生要考得好。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重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重新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

总之,现在的三年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较高,可塑性较强,只要在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引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友谊。

2、知识目标:能听懂、会说、了解一些日常用语,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能听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用英语进行直接思维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法与过程。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活动要求:

1、激发兴趣。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新,采取多种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三年级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而且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倾向,每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时,他们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他们的注意力会特别持久和集中。所以,我们在英语教育中,更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养成习惯。

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倾听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质疑的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1)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触景生“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求知欲驱使下,亲身参与,主动实践,不断探索,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指导到位。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中,教师都要合理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提出活动问题或活动主题,并在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实施过程、活动的总结与评价等环节,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度的指导。

4、养成习惯。

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倾听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质疑的习惯。

篇2:三年级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不丰富,掌握、处理信息能力弱,但却好奇、乐学的特点,以三年级《语文》阅读中关于“校园绿化情况的调查”统计表格为依托,充分考虑相应的季节特征、活动的趣味性、可接受性、参与性及实践性等因素,特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能叫出它们的名称。

2.能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并能说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3.能有目的地、具体地了解几种树木的生活习性、特征及用途。4.学习制作树叶标本和树叶贴画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请教、合作、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的能力。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获得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

2.激发学生热爱学校、保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活动内容

1.认识学校里的树。2.收集有关资料。

3.收集树叶,制作树叶标本和树叶贴画。

4.当一次小导游:以“美丽的校园”为题,把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大家。5.结合冬天,当一次“护绿小卫士”。6.学习写导游词、小短文。时间安排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大约用8——10节课。实施进程

(一)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请教、查阅资料等方法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2.交流调查结果。

3.核实、校对调查结果(以集体为单位,有序地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已认识的花草树木及在调查过程中遗漏或还没认识的花草树木)。

4、能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5、将调查结果作统计,并学习用表格的方式表达统计结果。

(二)当一次小导游

1.讨论:(1)导游的工作是怎样的?(2)导游在解说时应注意什么? 2.以“美丽的校园”为题,学习写导游词。3.评选优秀导游词。

4.模拟当导游:(1)请一、二年级的学生当游客,给小弟弟、小妹妹们当导游。(2)把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家人、亲戚、朋友。

(三)制作树叶标本和树叶贴画 1.收集各种树叶,加工、压平。

2.制作标本:将加工好的树叶贴于纸上,并标明树叶的名称。

3.制作树叶贴画:根据所选树叶,设计图案,进行拼贴。(要求学生尽量用原叶拼贴,细小处也可用其他材料作装饰。)4.作品展示。

(四)争当“护绿小卫士”

1.讨论:(1)冬天到了,树木怎样过冬?

(2)为什么冬天要给树木刷石灰水或绑绳子?

(3)如何给树木刷石灰水?

2.学生活动:“护绿小卫士”——给树木刷石灰水。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用刷子沾石灰水,以1米为界,向下均匀地刷。

(2)根据学校树木的数量,合理安排,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进行。

(3)操作时,应提醒学生不要把石灰水弄得到处都是。

(4)活动结束,要求学生把工具洗净,收拾并归位。3.活动总结:

(1)学生交流汇报本组活动情况。

(2)交流活动中有趣的事。

篇3:三年级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现状

(一) 关于课时

放眼我校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上级课程部门给设定了三节课。可一节被班队活动领走了, 还剩两节可以真实地归综合实践活动所有。

(二) 关于内容

在这每周两节的课时中, 学校又规定了需要采用省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劳动与技术》《人、自然、社会》《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区教体局教研室编著的《可爱的××》《孝德教育》, 再加上学校本身又有自己适时适地开发的一些校本教材。

二、剖析

课时是一个常量, 不会随着活动内容的庞大而增加, 就只是每周80 分钟。我们能下手的地方只能是活动内容。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整合的思想, 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材中巧妙减肥瘦身, 组合成主题模块, 并联系生活实际, 适时拓展, 既不失此, 又能及彼, 达到整合、综合运用的效果。

三、策略

(一) 策略一:打破边界, 减一减

因为活动内容太过庞大, 所以整合的第一部就要为这些教材减肥瘦身, 但不是随意随性地删除减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主题的综合性要求, 打破学科边界, 做好学科间的整合。

期初, 每个学生通读《人、自然、社会》《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可爱的××》《孝德教育》《劳动与技术》这5 本教材,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先前的学习基础, 再对照本学期其他的学科教材, 收集整理每个小组列出的学科间重复的内容, 在期初就对教材进行一次学科间的整合, 做到瘦身的效果。

通过学生小组初选, 我们发现学科间有许多内容重复:如《人、自然、社会》的第一章节中《名人鲁迅》在《品德·社会》一科中有所涉及;第五章节《天气和我们》《台风登陆》《梅雨时节》在《科学》一科中有所涉及;还有一些在班队活动中就常常做, 比如第六章节《控制传染病》《讲究卫生》。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内容直接嫁接入那些课程中, 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少讲甚至不讲。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 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 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上, 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入手, 在学科间进行重复项目的删减, 让他们掌握学习内容选择的主动权, 让我们的活动更加有的放矢, 也更科学合理!

(二) 策略二:主题模块, 加一加

当前, 主题模块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 已是我们经实践考验了多次的较佳选择, 既可以点盖面, 又能在相应的内容中统筹课时, 同时也能让活动的效应更深刻、更深化。

细细研读《人》和《可爱》教材, 题材相似的内容还真多, 活动方式统一的主题也不少, 以整合的视角来解读它们是件很有趣味的事。如何我把他整合成某些模块, 那就不再是纷繁的三十课和二十课。

1.活动内容相似的。《人、自然、社会》的教学内容为五大块, 包括“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 而《可爱的××》一书涉及的是“名胜”“名人”“工艺”“民风民俗”。这两者从大板块上看就有许多相同处, 其中涉及的小课题, 好多是相互统一, 大小错落, 如能整合, 便是天衣无缝的延伸和补充, 是既省时又省力。

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其中的一个课题, 费时不说, 更严重的是让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常常会浅尝辄止, 停于表面肤浅, 研究也是“半截子”状态。如此整合后, 一个学年就不再是50课, 而只是4、5 个主题模块, 还何愁我们的实践活动无用武之时, 还何惜我们的实践活动没有深入没有让学生燃起头脑风暴呢!

2.活动方式相近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开展大课堂的活动, 内容安排上要求“化零为整”, 集中安排不同研究内容在统一活动基地同时进行。有些活动, 虽然分属版块不同, 但都能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开展活动, 我们何不顺势把他们归纳到同一次实践活动中呢?

如《可爱的××》中, 一处讲到“家乡的桥”, 一处讲到“家乡的台门”, 这两个就可以放到同时实践, 到石桥和台门保存完好的老街进行实地考察, 仿佛是更科学合理的。如《人、自然、社会》第24 课“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第25 课“硬骨头六连”, 我们可以借清明到革命烈士墓扫墓前夕, 通过网络信息的搜集获得感知, 一并解决课题, 在较小的时间单位使探究的知识达到更大的辐射面。

在省厅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中, 明确了三、四年级学生要求达到的具体目标有:根据需要搜集研究信息, 并分类保存。这个目标的达成途径可以是用电脑搜索并搜集一个主题内容的研究资料, 也可以是观察、走访等实地取证的方式来搜集信息。以上案例中通过整合后的教学起点, 不就可以达到这个能力目标吗?

(三) 策略三:联结生活, 变一变

一个好的综合实践活动, 必定是受学生喜爱的, 必定是教师更游刃有余驾驭的。这个活动往往来自学生兴趣, 往往渗透着学生日常的生活所见所闻所想, 同时也承载着地域特色, 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如果我们常常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引申开去, 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与生活对话, 与兴致对话, 与质疑对话, 或许就能从一个个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细枝末节中捕捉到活动主题, 从而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

1.教材内容的伸展。从教材出发,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吃穿住行, 从小事中提取活动主题;直接提取学生生活中的大型校内外活动, 作为主题;正视存在的弱势, 试着用综合实践的主题活动借弱势变优势。所实践的活动既能让学生有兴致尽情尽兴, 又能对教材有个拓展, 为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等搭建一个提升的平台。

“尽信书不如无书”, 教材不是圣物, 特别是作为拓展性课程, 我们更应该把眼光放到书本外学生的真实生活中。把必定教材作为引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引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 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2.活动进行的插曲。学生在进入综合实践活动时, 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意外。这意外可能只是一个学生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一个小疑惑, 却是我们下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主题。如学习“浙里好风景”主题模块时, 学生可借助网络游览美丽浙江时想到了自己家乡旅游业的发展, 于是, 借助“四季鲜果游”这一主题, 为自己家乡设计“一日游路线”主题活动应运而生。以一日游线路的设计整合当地的交通、旅游、文化产业, 让学生真正综合了一把, 做了一回家乡的小主人。

实践活动类课程应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 旨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探究自然、了解社会, 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我们以教材为支点,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辐射性综合实践活动, 让综合实践活动更自主、更有趣, 把学生牢牢吸引到活动中来。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对于定量的课时, 因其内容的庞大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不能顾及全面。因此, 教师应打破学科边界, 用减一减的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借用主题模块, 用加一加的方法对活动内容进行整合;联结学生生活实际, 用变一变的形式对活动范围进行拓展;借用减一减、加一加、变一变等多种方法对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

关键词:整合,主题,生活

参考文献

[1]宋慧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 2012 (6) :100-101.

[2]吴婉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8) :25-26.

篇4:三年级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原则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应注意以小见大、从实际出发、贴近社会热点三点原则。

1.选题要遵循以小见大

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彼此交织的基本要素所构成,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主要包括自然、社会、自我三大维度,然而这三大维度是比较宏观、比较抽象的,但就目前小学生的理解而言是难度较大的。因此,教师在选题时,应该本着这三大维度的原则,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让学生能够把握。例如,基于社会维度,可以设计“快乐的节日”这样的选题;基于自然维度,可以设计“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这样的选题;基于自我维度,可以设计“学会自我保护”这样的选题。须注意的是,这些选题中,切入点应当是学生能够把握的,且便于操作的,但是在这样看似微观的综合活动中,却可以获得对社会的认知。

2.选题要符合学生实际

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需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贴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与生活、学习特点,使小学生能够切实感觉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意义。

3.选题要贴近社会热点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应对一些热点问题。为此,在实践活动的选题时,要注意贴近社会生活热点,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和探索,联系热点问题形成认知。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认识科技,教师可以设计“生活中的太阳能”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太阳能的作用。

二、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案

1.明确实践目的

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实践活动的目的。这是选择和确定综合实践主题与进行下一项任务的重中之重。例如,基于我校小学生吃穿攀比等现象,笔者设计了一次“我为山区献爱心”的实践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基于社会维度,使学生了解在山区还有很多学生的生活十分贫困,切实感受贫困山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山外面世界的渴望,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他们。

2.做好内容安排

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之后,教师应该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安排。依然以“我为山区献爱心”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在明确的活动目的的指导下,笔者为学生制定了系统的内容安排。首先寻求援助点,在相关部门获取需要援助的山村小学名称、位置、路线,然后号召学生针对该小学学生的情况,发出倡议书,在全校进行募捐,为其捐款捐物,尤其是要募捐图书、文具、书包、衣物等山区小学生需要的东西;安排好这些之后,学生能有一个具体的活动方向而为之努力,在捐款捐物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3.合理开发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堂之外,甚至是校园之外的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所需要的资源与素材广博。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课程那样有现成的教材作为其活动展开内容,活动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这就涉及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为此,在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需要合理开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活动素材。

4.做好活动总结

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后,很多教师忽略了活动总结的重要性,使得实践活动一结束,学生就将其抛至脑后,隔段时间想起来,仿佛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因为教师没有组织学生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为此,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总结。例如,在“学会自我保护”的综合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实践活动里涉及自我保护的方法,并将其总结记录下来,撰写一个小课题,推荐参与市里举办的小学生课题大赛。这样一来,经过总结与回顾以及课题的撰写,学生加深了印象,也获得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此,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然、社会、自我”三大维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篇5: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一、评价方式

1、课堂评价

2、协商研究式评定

此评定法通常采用师生间讨论和同学间讨论两种形式。通过协商讨论,可以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1)师生间讨论

在一项活动结束后,老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活动作出相应的评价,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总结活动情况以及活动成果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好的方法和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方式,共同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2)生生间谈论

二、评价的基本的内容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能否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设,在活动中是否有不怕困难和合作精神等。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如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操作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方面的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三、评价指标的制定

根据评价的基本内容制定评价表。主要包括两个纬度的评价:一是活动过程要素,二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状况。在划分出评价的各种类别后,要根据评价的重点,赋予不同的评价项目不同的权重系数,综合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状况。

四、评价的操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和自我反思性评价,因此,评价一般分为平时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的综合评价,并注重学生的自评。教师评价也应以定性描述评价为主。

篇6:三年级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即将活动与学科相结合,在教学中以趣味性、差异性、实践性为主,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三、内容安排:

1.千克和克 2.周长是多少 3.多彩的“分数条”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1.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做笔记、实际操作、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动手、测量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篇7: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为了深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对象:学校三年级全体学生

三、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实施如下:每四周定一个主题,每个班级围绕这个主题分别开展活动。

主题一:我的课余生活

1、让学生们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

2、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3、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

4、形成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主题二:秋天的快乐

1、指导学生观察秋天的变化,体会秋天的五彩缤纷、果实累累。

2、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秋天做过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

3、指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秋天里做过的快乐的事儿,注意表达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将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心情有机结合起来。

4、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习作。主题三:中华传统文化

1、围绕精美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风俗习惯、民间文学、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3、利用地方的各种便利条件(如地方戏曲),对同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进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主题四:感恩

1、收集关于感恩节的知识,包括来源、风俗等。

2、制作感恩节贺卡,说说最想感激谁,为什么?

3、课后收集感恩节的诗歌,开展诗歌交流会。

4、感恩生活中给过你帮助的陌生人。

四、注意事项

1、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或居住位置自己成立小组共同完成。小组合作既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理,又要注意整体协作;既要尽可能独立调查研究,但也要注意合作、交流。某些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形成资源共享。

2、不会完成的事情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和家长,但不能出现家长包办代替的情况。

3、调查、汇报的准备时间是节假日、双休日以及课余时间。

4、需要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的可以与家长或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出入网吧。

5、调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以邀请自己的父母共同参与调查研究和设计汇报形式。

五、活动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习态度。学生对活动的投入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能否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作好每次的记录并认真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设想等。

2、能力和方法。在活动的开展中,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表达等基本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提高。在活动中,有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和一些研究的方法。如资料查阅、实地观察、调查的运用、材料的整理、数据处理等。

3、品质发展。在研究中,学生是否培养了合作精神及虚心听取意见,乐于助人、自觉主动等品质。

篇8:三年级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交流阶段对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目标达成, 包括合作学习、分享研究成果、提高表达与展示水平、培养评价、反思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笔者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阶段, 教师应着力关注并落实以下三点。

一、展示:展示什么

在这个阶段, 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展示。展示是对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参与活动的总结与认可。它能让学生体验参与活动的成就感,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展示中得到对自己和自己所处团队的认可,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 在展示时可以选择相应的展示方式。

1. 展示活动作品

设计制作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应当侧重于学生作品的展示。在展示作品实物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展示设计的理念、意义等作品本身的内涵。展示的形式以“作品展览会”等直观呈现并辅以简介的方式为主。例如“我爱乒乓”主题活动中学生衍生出制作类的小主题———“废弃乒乓球大变身”。在总结交流阶段, 选择该小主题的小组以“变废为巧———乒乓球制作展览会”为形式, 向学生展示各小组的活动成果, 同时在作品旁附以简洁的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介绍, 现场参观者可以直接点评、交流, 营造了展示者与参观者现场互动的良好展示交流的氛围。

2. 展示活动结论

探究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展示调查活动的结论。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论述、文本呈现、视频图片等。例如“饮食与健康”主题活动成果交流汇报课上,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以是调查报告, 以文字的形式交流活动成果;可以是宣传画册, 以图片的形式提醒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是小品、快板等形式, 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愉悦的笑声中获得健康饮食的知识等。

3. 展示活动过程

实践活动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应当指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 展示活动的体验。呈现的方式同样可以是口头论述、文本呈现、视频图片等。例如“小小大厨师美食我能行”主题活动成果交流课上, 受场地等因素影响, 学生无法展示所有美食制作过程和成品, 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展示交流:有的小组采用DV拍摄的方式, 用视频记录制作过程;有的小组采用习作的方式回顾制作过程;有的则以多张照片组合成“照片墙”的形式来展示活动过程……各个小组的展示交流方式各不相同, 但都辅以现场解说或文字解说, 同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点评交流。

二、反思:反思什么

反思, 顾名思义, 就是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思考过去的事情,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反思,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 促进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升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指导学生学会反思, 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自身的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反思活动中所“长”

“长”指的是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经验、习得的方法等。反思取得的成绩能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成就感, 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注入动力;反思获得的经验, 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反思习得的方法则能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以致用, 提高学习效率。

2. 反思活动中所“短”

“短”指的是在活动时发现的不足、应吸取的教训。反思不足, 能让学生理性地看待自己, 用批判性的思维审视自己,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反思教训, 能让学生避免下次出现错误, 迎来成功。

3. 反思扬“长”避“短”

反思扬“长”避“短”, 就是让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或者少犯错误, 同时发挥自己或者是团队的特长。扬“长”避“短”能让学生在一次活动后总结活动中的成功经验, 同时发现不足之处。教师通过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反思, 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反思活动的开展方式多样, 一般有下列几种。

(1) 化整为零:贯穿于展示活动过程。如上文提到的“变废为巧———乒乓球制作展览会”, 小组成员向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活动成果, 同时在作品旁附以简洁的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介绍, 在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中融入对本次活动过程的反思, 把获得的经验或发现的不足通过不同形式展示出来。

(2) 独立成形:单独开展一次专题交流。如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记录活动后的反思, 举行一次相关的习作赏析会;也可以就某个活动涉及的方法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 展示各自的经验或者不足。

三、延伸:延伸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阶段除了指导学生学会展示、反思以外, 更应引导学生持续关注部分活动主题的后续发展, 让学生从一次活动走向更有意义的、更有深度的下一次活动中去。哪些活动主题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去关注, 去延伸呢?

1. 延伸意犹未尽的

学生的兴趣始终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如此, 只要学生感兴趣, 他们就愿意继续深入进去, 把活动做得更实, 把研究做得更细。这是我们教师最愿意看到的, 也是课程理念所鼓励的, 更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当学生对某个主题活动感到意犹未尽时, 教师应抓住这个良机, 引导他们深入进去, 延伸出新的主题活动。

2. 延伸遗憾缺失的

受学生年龄、心理、阅历等特点的影响,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或不足。教师应有宽容之心, 宽容学生在活动中的错误, 宽容学生在活动中的不足。教师应该把这些错误、不足视为真实而又珍贵的教学生成资源。只要教师善加利用, 这些犯错、不足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一次历练。这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重来, 再次尝试。在二次开展活动中, 学生能改正错误、克服不足, 获得新学习机会, 得到能力的提升。

3. 延伸深度挖掘的

同样受学生年龄、心理、阅历等特点的影响, 学生自主确定的主题活动可能仅限于“蜻蜓点水”, 还不能很好地触及问题的本质。这时, 教师应该适当点拨, 并加以鼓励, 给学生指示方向, 让学生在现有的活动成果上继续加深研究力度, 从而让整个主题活动更具深度。

篇9: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三要素

一、 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对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首先,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或行为)过程,即现实的、感性的外部表现,是相对人的内部思维、意识和心理活动来说的。其次,活动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体因素对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决定活动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再次,活动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的活动。这种与活动相关的客观条件是活动的外部因素,它包括活动的时间、空间、情境创设、氛围营造、信息资料、结构性材料等等。客观条件的优劣对活动的绩效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最后,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活动过程总是要指向一定的客观对象即活动对象,活动对象是连接主客观因素的纽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对象是指专门设计的活动项目及方式。

活动的意义在于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要发挥活动的功效就得首先了解活动的要素。一般认为,活动要素主要包括活动主体、活动条件、活动对象三个方面。发挥活动的功效就是要考虑和优化活动的这三个要素。第一,在设计活动时必须做到设计的活动要从学生的自身需要出发,只有这样才会能动地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设计的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即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活动。第二,对于活动条件,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对于活动对象,我们在设计活动项目及方式时,一要符合学生实际,二要丰富多彩。

二、 体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核心

体验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主要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状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所凭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应当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所有内容和所有过程。体验由感受、情感、理解、联想、领悟等心理要素构成。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体系及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和发展中,体验均处于核心地位。这一核心地位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第一,从功能上看,体验是学生综合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人的综合能力形成和发展过程是由外部的、展开的活动向内部的、简缩的活动的,即主体将外在的东西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体验,客体就不可能被内化。体验是内化发生的前提条件。体验的过程就是内化和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体验教育。第二,从综合实践活动体系三个要素的关系上看,作为综合实践课学生活动体系的三要素之一,体验处于核心地位,是学生活动体系的中心环节。没有体验,活动中蕴涵的东西就无法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我们设计的活动就会流于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也就无法达到。没有体验特别是情感体验,学生就无法以积极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也就不会把自己的内心与体验之物融合在一起。没有体验,也就没有分享,因为分享是学生个体体验的分享。

三、 分享:学生综合素质的协同发展和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位文学家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就变成了两种思想。充分说明了分享这一活动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与价值。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仅仅满足个体自获得的体验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同学们把自己的体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协同发展和提高。

篇10:三年级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考试目的检查学生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经历完整的实践活动课程,并促进自己的动手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并学会自评与他评。

二、考试内容

以组为单位,分别从洛阳的风俗文化,洛阳的土特产或洛阳的名胜古迹来展现洛阳的特点。通过经历方案的制定,调查统计活动,动手制作活动,查找资料的活动收集及展示对这个主题的认识,最后通过自评与他评了解自己活动过程中的优缺点。

三、评分标准

每符合一项内容,将获其相应的分值,反之在这个分值范围内扣除1—10分或1—20分。

题目:洛阳的____________

(10分)1。活动方案(围绕主题,任务明确,分工合理,具有可行性)(10分)2。资料卡(针对主题有实用性,进行过摘抄,有针对性,精美)(20分)3。调查或采访记录(突出主题,有针对性,过程真实,有效性)(10分)4。统计总结(数据真实,结果精确,总结有实用性与针对性)(20分)5。创新小制作(有创意,精美,有技术难度,围绕主题)

篇11:三年级下期综合实践方案

《探索月球奥秘》

一、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祖国大地科教兴国蓬勃发展,《探索月球的奥秘》综合性学习涉及到了跨学科学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相融合、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快速阅读的能力等等,目的是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塑造新型人才。月亮与中华儿女的心思已经融合在一起,月亮的圆满美好和纯洁真挚贯穿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贯穿每一个人。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月亮情怀,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了解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了解有关月球的人文现象,感受月亮文化的魅力,激发文学艺术想象力、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简单获取资料的方法,提高搜索和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热爱科学、献身

科学的精神;

三、活动准备阶段:

1、准备阶段:(1)一份时间安排表;(2)与月球有关的科学文字图片和录像资料;(3)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和文艺作品;

2、活动目标:资料收集阶段,学生分成四个组,各组按主题分别搜集有关月亮的资料。

3、资料共享阶段,各组将收集的资料与班内其他组交流,资源共享。教师补充介绍。

4、活动过程:同学们对月球了解多少呢?知道月亮的运行情况吗?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又知道哪些呢?师生谈话:鼓励学生就上述问题说出相关内容,然后确定探索月球的奥秘为活动主题。(3)问题分类,分解主题:和同学们一起对问题进行主题提炼,预设会有如下研究问题提出:月球奥秘知多少?观察月亮的运行情况?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我是月球小专家?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4)建立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帮助学生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交流讨论研究方案确定完善。

四、活动阶段

1、按预定方案各小组分工合作,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获取资料。

2、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各小组按预定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资料收集记录活动,每组的组长和班干部负责本组成员做好资料的整理和提炼,并向老师不定时反馈。

3、教师活动:有意识的跟踪学生活动,观察他们搜集材料的情

况,指导他们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合理利用图书馆、参观调查、互联网等方法,并告诉把整个活动中的有关资料随时装入资料袋中,要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

五、课堂成果展示:学生和老师共同分享活动中的感受及成果。导入:放映人类登月的录像教师:月球是地球的近邻,月亮是地球的忠实伴侣,是我们人类的亲密朋友。从孩提时代,我们就听着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今天,当我们在一片清辉中举 头仰望那一轮皓月,心头都会涌起无限的遐想:想揭开这神秘星球的奥秘,想了解诗情画意的月亮文化,想遨游太空拜访月中仙子„„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月亮,去领略月之风采,感受月之文化。

内容一:月球奥秘知多少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调查组组长总结发言,同时展示学生的调查资料,如:展示月球的相关图片、月食现象的视频等。

内容二:月亮的运行学生展示调查表、参观访问记录或者通过叙述来说明月亮的运行情况,教师指导归纳总结。

内容三: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同学们积极发言,通过搜集的资料、查阅的书籍或利用互联网来说明,如:嫦娥奔月的故事?月饼是怎样来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什么意思?

内容四:月球小专家组织学生进行擂台赛,各组之间进行互动,举行月球知识竞赛,如:你知道人类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吗?哪各国家的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嫦娥和吴刚各是谁,他们有什么故事?

内容五: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谈对月文化的理解并体会月文化久盛不衰的原因。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进行故事接龙,展开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这次活动过程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让学生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总结阶段:(一)、评课堂价:

1、说说哪组哪个同学表现最好?

2、完成互评表和自我评价表。通过互评让学生们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己。通过自评,总结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在活动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建立信心,力求提高。

篇12: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走进春天》

活动目标

1.通过实地考察,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大自然,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包括动植物变化、天气变化等)。

2.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手段初步探究春天天气与动植物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益的自然常识,加强自我保健的意识。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体验、感受春天的美。在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观察、表达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活动过程

准备阶段

一、初步观察、发现问题

各自利用合适的时间走出教室,到校园、生活区、公园、田野等各处走一走,看一看,初步观察,发现春天的变化,寻找春天的足迹。把自己的见闻通过多种形式记录下来(可写、可画、可拍照、可摄像、可带实物等)。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二、讨论交流,提出问题

1.各自说说:春天到了,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2.对于春天,你有什么困惑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可以是以前的思考,也可以是观察中的发现或疑问)。

三、问题归类,确定主题

1.将大家提出来的问题进行分类。

2.确定研究的主题。

(1)春天的天气

描写春天的确成语有哪些?春雨润物细无声说明了什么?

(2)春天的植物

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哪些树木长出叶子了?为什么会“万紫千红”?

(3)春天的动物

那些动物到了春天苏醒了?

(4)春天的节日

春天有哪些节日?这些节日有什么传说?

(5)春天的保健

春天有哪些保健常识?如何做好自我保健?

四、划分小组,制定方案

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成立自己的课题研究小组,并选出组长。(学生自主分配,教师适当调整)。

2.各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

制定方案

1.各小组汇报:在本组课题中,你们打算研究哪些方面?

2.分组讨论:这些方面,你们打算怎样去研究?具体时间和人员如何安排?

3.共同探讨: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哪些准备?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与人员?

4.小组合作:根据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为了便于操作,可以设计不同表格)。

5.集体交流:交流各组方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6.分组行动:各组按照方案开展实施。(方案也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总结与交流阶段

春天是什么?春天是大地苏醒,万木复苏的季节。春天是丰富多彩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这一阶段,我们全班同学分成不同小组走进了春天,品味了春天,拥抱了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春天的快乐,开展一个“走进春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会。

首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春天,去感受一下宜人的春光—

一、图文共赏,走进春天(“天气组”汇报)

1.赏图(摄像、摄影、幻灯片、绘画)

2.欣赏好词佳句(成语、小诗、散文)

3.为什么“春雨润物细无声”?“春雨头上挂”有说明了什么?

春天是温柔的,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给大自然带来了勃勃生机,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美丽与动人!

下面,让我们聆听“植物组”的汇报—

二、认识植物,亲近春天(“植物组”的汇报)

1.展示树叶(实物、书签)

哪些树长出了叶子?

2.迎春花

春节刚过,篱笆边、路边那一簇簇小黄花向行人展示着春的气息。

3.杜鹃花

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把山村打扮的花枝招展,有大红的,粉红的,紫色的,淡紫的;这里一簇,那里一簇,山村成了花的海洋。

4.春天其他的花

春天,还有许多果树的花,如桃花、梨花、李花等等,还有茶话、金银花等等。

5.春天哪些植物可以播种?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忙碌的一个季节。那么在这忙碌的季节里,动物们又在忙些什么呢?请听“动物组”的汇报—

三、走近动物,激活春天(“动物组”的汇报)

1.鸟类(燕子为什么回来了?)春天,一群群燕子在田野上上下飞舞,忙着捉害虫。布谷鸟在“布谷、布谷”地歌唱。

2.青蛙

轰隆隆,一声春雷,把地下的青蛙叫醒了,春天许多小昆虫(害虫)也出来活动了,青蛙也该工作了,白天做庄稼的卫士。晚上又奏起一曲曲动人的歌曲。

3.其他的动物

四、春天的节日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外出打工或工作的子女都会回家和父母团聚过一个愉快的春节。

2.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所以晚上叫元宵节。从唐代起,在这一天夜晚就有观灯的习俗。

3.“三八妇女节”

国际妇女斗争的纪念日。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因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决定,为了促进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解放,以每年3月8日为妇女节。

3.植树节

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因为在这一时节植树,树苗最容易成活,提倡大家在这一时节植树造林,造福后人。

4.清明节

民间在清明节有上坟的习俗。是人们怀念先祖的一个节日。

五、自我保健,拥抱春天

1.保健常识

春天的衣食与疾病

春天,天气咋暖还寒,人们都脱下了冬装,穿上了春装。春天天气冷热交替,气候变化大,若不注意及时增减衣服,很容易得感冒并诱发哮喘、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为什么要“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指的是冬天穿衣很多,到春天虽然开始暖和,但忽冷忽热,如果很快把棉衣、毛衣脱掉,就容易着凉感冒,所以春天穿衣服要适当多捂一点儿。夏天穿衣少,秋天天气凉起来,衣服要慢慢地加,这样让身体受点冷空气的锻炼。

2.春天防火

篇13:中职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研究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

中职英语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 加强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但面对学习目标不明确、动机不足、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焦虑等现象, 普遍的中职学生,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强度的不符合时, 人的学习兴趣最大, 学习动机最强。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趣味性和求知欲, 帮助其形成长久的学习动机和发展需求。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也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引导下完成的, 教学任务布置必须合理, 问题设置必须科学, 教师以话题为中心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开展主题探究、情景剧比赛、中西文化擂台赛、英语沙龙、英语角等形式的活动, 要求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 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 培养竞争和探索精神。

二、创设实践情境, 体验探究过程

英语学习首先是情境化的学习, 教师需关注过程和方法,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同步发展为最终目标。其次, 选择真实场景或设置虚拟场景, 选择真实或实用的语言材料, 培养学生生活和职业场景下的语言应用能力, 在活动中体验英语和职业的融合。再次, 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 设置各种合作学习活动, 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多给学生“做中学”的机会, 坚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三、创设合作情境, 增强主体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体验学习, 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的和谐发展。小组内部的交流、讨论、意见综合、生成问题等有助于学生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小组间竞争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能。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理念是“在用中学, 学中用, 学以致用”, 以任务组织教学, 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 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 学生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 以小组为单位, 充分发挥自身的认知能力, 调动自己已有的目的语资源, 通过表达、沟通、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 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任务, 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 最终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以主题活动为引导, 整合英语教学资源。以中西文化中的节日教学为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研究方案, 分组制订研究计划, 组员分工, 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来收集学习资料, 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在分工协作中挖掘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最终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四、创设多样化教学方法, 打造活力课堂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开放性”, 教育时空开放, 教学要求与内容开放, 教学资源开放、教育评价开放。信息技术时代,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下发教学任务、跟踪学生学习状况、指导学生活动实施情况、评价学习成果等。学生可以搜集相关资料、整理上传、交流学习心得、利用优秀英语网站学习等。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 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对知识的感知, 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 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有实际意义的、有现实环境的训练活动, 鼓励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用英语完成任务, 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要擅长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穿插专业词汇, 餐厅服务、宾馆接待等实用对话, 开展多边活动, 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总之, 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将师生从传统静态的课程观念中摆脱出来, 树立起动态的开放性的课程理念, 打破了传统英语课程、教材和课堂的约束,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 以活动为主体, 以情境为平台, 以实践为方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能力发展, 将认知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表达、沟通、合作、反思等能力。活动中注重以人为本, 通过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不追求知识的难度和深度, 重视学生在不同场合用英语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 确保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教师与学生分享教学信息, 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摘要: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 以活动为载体, 整合英语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实践性和自主性, 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通过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实践活动教学, 使每个学生全程主动参与, 友好合作, 踊跃发言, 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提高语用能力。

篇14: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也逐渐普及,而做为电脑的标配----鼠标,在电脑的普及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鼠标做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非常容易损坏,是一种易耗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达到对鼠标的起源、种类、原理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并通过学习鼠标的相关知识,能够对鼠标的进行简单的维护和维修,能够对鼠标的利弊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

二、活动具体目标

态度目标:

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鼠标的基本知识,并对鼠标进行全面的阐述,并能够对鼠标的利弊提一些可行性的意见。

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网上搜索的基本方法,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学会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作品。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

1.从初一各班选出对本活动感兴趣的同学组成活动小组。

2.对活动小组成员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初步分析活动实施方案。

3.学生自由分组并推出活动小组组长。制订本组活动计划,分配本组成员分工。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1.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指导研究主题的活动。活动由主要负责教师统筹进行安排。

2.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鼠标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主题活动和指导老师。

4.研究的主题由各组自己定,各组根据本组的特点自定研究的计划、内容、方法、成果展示。

5.生代表将鼠标的相关知识制作成电子刊物,并能够进行讲解。

实施进度表:

四、研究活动建议

研究性课题活动程序:(各组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方式)

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活动组长,小组成员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

4.上网调查收集、整理鼠标的资料,了解鼠标的重要性。

5.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采访各年级的学生和家长、老师,以及社会上的人,了解鼠标在电脑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6.总结研究内容,了解研究的结果,讨论研究的对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设计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产品。

7.成果展示:学生的成果展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

五、活动要求

1.以小组集体活动为主,每组分工细致,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并按照小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2.学生对调查的参考资料、书籍、网址等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随笔记录,写出研究的感想、活动反思等,对研究活动进行过程性、总结性的小结。

4.开展以畅谈收获、体验、发现、思考、感悟等主题活动。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学生分别写出每次活动的收获和活动反思。

5.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研究主题的活动。

六、活动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1)以自我评价为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面对困难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与人交往的技巧、小组合作的团结、成果展示的创新等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方式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

(2)注重过程性评价。活动不在乎学生结果的质量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活动的实践中获得的种种体验,评价学生可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参与态度、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2.对指导老师的评价

(1)对教师参与活动的态度,对学生的调控能力、师生合作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2)对教师活动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指导、总结、活动后的认识与反思进行综合评价。

(3)由学生对指导老师进行评价,采取口头表达与书面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4)教师自我反思评价。

(5)同行之间相互评价。

七、活动延续

注重活动的生成性,小组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延伸,通过对于鼠标的研究学习,让学生对于目前的鼠标的利弊做一个分析,并对目前的情况,能够对鼠标生产厂家提一些建议。并且通过学习同学畅想一下未来鼠标是什么样的,或者设计一个鼠标。

上一篇:北赵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下一篇:淘宝好评语大全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