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2024-04-25

三年级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共12篇)

篇1:三年级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王道琼

为了促进学生树立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生活和生产技能及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本学期,我教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简单回顾与总结。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初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的三年级老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引导本年级学生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社会的综合性问题。当我们在活动中,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时,深深明白了“一杯水、一桶水“都早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反思,不断地充实知识、研究方法才能适应新的课程。

在活动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长期这样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仅可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够得到纯化,心灵得到升华。同时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还经常学习相关法律,并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

三、问题和困惑

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我们来说还是全新的领域,由于我们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不足,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氛围未能形成。社会、家长不清楚、不理解、不支持,觉得这学科不重要,有这些观念的家长人数不少。但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得到更多家长的支持,我们也会在舆论宣传方面做得更细致,更彻底。

2、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程,说实话,我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这门学科上,只能尽力而为。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综合课程,一个课题可能要涉及到各个学科各个门类的知识,有许多问题我有时根本无法解决,所以得经常学习。

虽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诸多问题,但我们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老师从讲台上下来了,学生头抬起来,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身子站起来了,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总之,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把综合实践课落到了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3、1

篇2:三年级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并以我的校园生活,家乡习俗为切入点来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I

在我的校园生活主题下,考虑到三年级学生认识及调查能力方面的局限性,我只让学生从学校各功能室及活动场所这方面入手,简单的去认识认识学校的功能室的数量,用途及现状。从另外一方面讲也可以增强学生爱护学校公物的意识。

另外这学期我还结合我校的特色,安排了剪纸作为学生在校的另外一种校园生活。让学生从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到了解我校独有的剪纸艺术特色,也让学生感受我校剪纸艺术的浓厚氛围以及在剪纸过程中体验剪纸带给他们的乐趣,我这一块主题也是我接下来要和学生实施的内容。

校园里的生活丰富了学生学习之余的空闲时间,在课堂上同学们会学到很多的知识,而走出课堂,社会的知识给学生呈现的就是无边无际的海洋。现在的学生不同以往的学生,他们对生活中经历过的或者接触过得事物都不怎么理解。就比如拿我们经常吃的年糕和红糖,他们就不知道制作年糕和红糖的原料,加工过程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增设校外的这些知识,让学生慢慢的去了解家乡的一些民风民俗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我这个学期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些总结:

1、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

2、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3、立足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

4、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短短的一个学期,学生们在运用知识,用本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深切的体验,产生了积极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孩子们那种研究生活和研究科学的欲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半个多学期下来我碰到了一些问题:

1、理想总是美好的,但回归的课堂上的时候却让我不得不

承认自己在某些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比如在教学民风

民俗——红糖甜红糖香的时候,我自己也是仅仅局限于

网络上那些关于红糖的知识。

2、可能你会说不懂就让他们去调查,去探索。但是说起来

都是很容易的。像这些知识的调查,都必须要在课外完

成的,可能有些还要走街串巷,寻亲访友问过来,谁陪

着他们去调查?家长?老师?或是他们自己成群结队,貌似都不可能吧!

3、以上提到了家长,但在家长眼里综合实践活动他并非是

是一门主课,引不起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重视。就比如我布置下去的在家炒年糕,游永中河泥荡,给我回信的也只有一两个人。

4、其实我个人也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在忙完两个班的数

篇3:三年级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交流阶段对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目标达成, 包括合作学习、分享研究成果、提高表达与展示水平、培养评价、反思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笔者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阶段, 教师应着力关注并落实以下三点。

一、展示:展示什么

在这个阶段, 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展示。展示是对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参与活动的总结与认可。它能让学生体验参与活动的成就感,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展示中得到对自己和自己所处团队的认可,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 在展示时可以选择相应的展示方式。

1. 展示活动作品

设计制作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应当侧重于学生作品的展示。在展示作品实物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展示设计的理念、意义等作品本身的内涵。展示的形式以“作品展览会”等直观呈现并辅以简介的方式为主。例如“我爱乒乓”主题活动中学生衍生出制作类的小主题———“废弃乒乓球大变身”。在总结交流阶段, 选择该小主题的小组以“变废为巧———乒乓球制作展览会”为形式, 向学生展示各小组的活动成果, 同时在作品旁附以简洁的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介绍, 现场参观者可以直接点评、交流, 营造了展示者与参观者现场互动的良好展示交流的氛围。

2. 展示活动结论

探究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展示调查活动的结论。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论述、文本呈现、视频图片等。例如“饮食与健康”主题活动成果交流汇报课上,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以是调查报告, 以文字的形式交流活动成果;可以是宣传画册, 以图片的形式提醒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是小品、快板等形式, 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愉悦的笑声中获得健康饮食的知识等。

3. 展示活动过程

实践活动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应当指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 展示活动的体验。呈现的方式同样可以是口头论述、文本呈现、视频图片等。例如“小小大厨师美食我能行”主题活动成果交流课上, 受场地等因素影响, 学生无法展示所有美食制作过程和成品, 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展示交流:有的小组采用DV拍摄的方式, 用视频记录制作过程;有的小组采用习作的方式回顾制作过程;有的则以多张照片组合成“照片墙”的形式来展示活动过程……各个小组的展示交流方式各不相同, 但都辅以现场解说或文字解说, 同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点评交流。

二、反思:反思什么

反思, 顾名思义, 就是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思考过去的事情,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反思,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 促进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升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指导学生学会反思, 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自身的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反思活动中所“长”

“长”指的是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经验、习得的方法等。反思取得的成绩能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成就感, 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注入动力;反思获得的经验, 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反思习得的方法则能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以致用, 提高学习效率。

2. 反思活动中所“短”

“短”指的是在活动时发现的不足、应吸取的教训。反思不足, 能让学生理性地看待自己, 用批判性的思维审视自己,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反思教训, 能让学生避免下次出现错误, 迎来成功。

3. 反思扬“长”避“短”

反思扬“长”避“短”, 就是让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或者少犯错误, 同时发挥自己或者是团队的特长。扬“长”避“短”能让学生在一次活动后总结活动中的成功经验, 同时发现不足之处。教师通过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反思, 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反思活动的开展方式多样, 一般有下列几种。

(1) 化整为零:贯穿于展示活动过程。如上文提到的“变废为巧———乒乓球制作展览会”, 小组成员向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活动成果, 同时在作品旁附以简洁的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介绍, 在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中融入对本次活动过程的反思, 把获得的经验或发现的不足通过不同形式展示出来。

(2) 独立成形:单独开展一次专题交流。如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记录活动后的反思, 举行一次相关的习作赏析会;也可以就某个活动涉及的方法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 展示各自的经验或者不足。

三、延伸:延伸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阶段除了指导学生学会展示、反思以外, 更应引导学生持续关注部分活动主题的后续发展, 让学生从一次活动走向更有意义的、更有深度的下一次活动中去。哪些活动主题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去关注, 去延伸呢?

1. 延伸意犹未尽的

学生的兴趣始终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如此, 只要学生感兴趣, 他们就愿意继续深入进去, 把活动做得更实, 把研究做得更细。这是我们教师最愿意看到的, 也是课程理念所鼓励的, 更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当学生对某个主题活动感到意犹未尽时, 教师应抓住这个良机, 引导他们深入进去, 延伸出新的主题活动。

2. 延伸遗憾缺失的

受学生年龄、心理、阅历等特点的影响,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或不足。教师应有宽容之心, 宽容学生在活动中的错误, 宽容学生在活动中的不足。教师应该把这些错误、不足视为真实而又珍贵的教学生成资源。只要教师善加利用, 这些犯错、不足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一次历练。这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重来, 再次尝试。在二次开展活动中, 学生能改正错误、克服不足, 获得新学习机会, 得到能力的提升。

3. 延伸深度挖掘的

同样受学生年龄、心理、阅历等特点的影响, 学生自主确定的主题活动可能仅限于“蜻蜓点水”, 还不能很好地触及问题的本质。这时, 教师应该适当点拨, 并加以鼓励, 给学生指示方向, 让学生在现有的活动成果上继续加深研究力度, 从而让整个主题活动更具深度。

篇4: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三要素

一、 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对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首先,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或行为)过程,即现实的、感性的外部表现,是相对人的内部思维、意识和心理活动来说的。其次,活动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体因素对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决定活动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再次,活动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的活动。这种与活动相关的客观条件是活动的外部因素,它包括活动的时间、空间、情境创设、氛围营造、信息资料、结构性材料等等。客观条件的优劣对活动的绩效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最后,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活动过程总是要指向一定的客观对象即活动对象,活动对象是连接主客观因素的纽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对象是指专门设计的活动项目及方式。

活动的意义在于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要发挥活动的功效就得首先了解活动的要素。一般认为,活动要素主要包括活动主体、活动条件、活动对象三个方面。发挥活动的功效就是要考虑和优化活动的这三个要素。第一,在设计活动时必须做到设计的活动要从学生的自身需要出发,只有这样才会能动地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设计的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即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活动。第二,对于活动条件,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对于活动对象,我们在设计活动项目及方式时,一要符合学生实际,二要丰富多彩。

二、 体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核心

体验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主要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状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所凭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应当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所有内容和所有过程。体验由感受、情感、理解、联想、领悟等心理要素构成。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体系及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和发展中,体验均处于核心地位。这一核心地位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第一,从功能上看,体验是学生综合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人的综合能力形成和发展过程是由外部的、展开的活动向内部的、简缩的活动的,即主体将外在的东西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体验,客体就不可能被内化。体验是内化发生的前提条件。体验的过程就是内化和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体验教育。第二,从综合实践活动体系三个要素的关系上看,作为综合实践课学生活动体系的三要素之一,体验处于核心地位,是学生活动体系的中心环节。没有体验,活动中蕴涵的东西就无法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我们设计的活动就会流于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也就无法达到。没有体验特别是情感体验,学生就无法以积极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也就不会把自己的内心与体验之物融合在一起。没有体验,也就没有分享,因为分享是学生个体体验的分享。

三、 分享:学生综合素质的协同发展和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位文学家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就变成了两种思想。充分说明了分享这一活动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与价值。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仅仅满足个体自获得的体验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同学们把自己的体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协同发展和提高。

篇5: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近“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们认真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坚持讨论活动中出现的题目。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逐步向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校本课程努力。

由于本语文课本中有关水果的课文,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水果在学生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围绕“水果”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发动家长带孩子上水果市场观察水果,了解产地,价格,并拍摄照片,再让孩子上网查找关于水果的资料,并加强课堂上资料的整理和选择。在这项活动中,加强评价,如同一小组中组员的评价,不同小组间的评价,包括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

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查找资料时,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广阔无垠的世界。水果的悠久历史,美丽的`色彩,鲜美的味道,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尤其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水果的神奇魅力。

但由于他们初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在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的困难。如:更恰当地选择资料,包把握的方案设计的更完美一些等等。

篇6:三年级综合实践的活动总结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

如在与语文学科的密切配合中,组建由学生为主体的春蕾文学社和小记者班,利用节假日及学校大型活动期间,进行采访及组稿,编辑学生自己的报纸、文集,在校内外发行,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喜爱文学知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构建校园文化、熏陶文学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与理、化、生学科的紧密配合中,通过对理、化、生知识的系统了解,自行设计相关有益的实验观摩活动方案及趣味知识竞猜等活动,帮助学生对知识难点、重点的理解,促进了理、化、生学科的健康发展,并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深层次的讨论和探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设想,从现实生活需要出发,确立了“主动探究,主动展现,主动构建”的课程目标,奠定了学好理、化、生知识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使胜利门中学的理、化中考成绩一直领先于市内同类学校。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对学生,开设对家乡水资源综合调查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家乡水源质量的变化和追踪调查污染源,结合理、化、生、地理等学科的知识和具体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防止水源进一步恶化的方案和措施,设计未来处理的崭新设想,使学生的想象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还利用上网的机会获取最新的信息,对家乡水源的综合利用作出了科学的、探究性的研究,描绘了未来清洁水源的蓝图,颇有新意。而后又带领学生去市芦村水处理厂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家乡目前水资源的现状和处理后达到的效果,亲眼目睹了处理生活污水的各个过程,增进了理性知识,为探究性课题注入了具有现实性、科学性的活力。通过参观活动,学生还对厂方交与一项任务大感兴趣,又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这就是水处理后留下的固体污泥如何进行综合利用?回来以后,学生们设计了不少的方案,进一步加以论证,准备将这些原来只能放到桃花山垃圾填埋场处理的污泥用于种花、用作某些植物生长的基肥等,又一次为学生对新课题的探究开拓了新视野,引发了他们美好的遐想。

如历史学科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学生学习东林先贤的爱国精神,亲临东林书院旧址进行实地采访和参观,对进一步理解东林精神增添了不少新的材料和内容。并在现实的基础上,对当时东林先哲们提出的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得到了深刻理解和深层次的探究,激发了学生认真读书,长大报效祖国的积极性。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利用秋游之际,在综合活动基地开设亲近大自然的活动,通过各类趣味性、科学性强的活动,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劳动光荣观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扬和提高,使教育寓于活动之中的理念得以进一步的证实,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三、重视活动课程的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使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用于课堂师生的交流活动,而自主动手的机会偏少。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本着为全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设人材的目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很有必要。我校在七至九年级全体学生中分层次开设了手工制作、手工编织的劳动技术培训。利用有限的工具、场地、时间,使学生动手机会得以落实,使学生能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简单的作品设计和制作过程,精心制成了许多与其幼稚年龄不相符合的精致作品,展示了新一代学生的风貌,使执教的教师们欣喜地看到祖国花朵的聪颖和才智。学校每年开展的校园艺术节活动期间,总有许多学生踊跃参与,呈送大量有学生自己动手制成的作品,吸引着众多师生的眼球,展示了学生们动手的才华。今天在胜利门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板上的各类作品仅是许多优秀作品中的一角。数量虽少,但它确实充分体现了胜利门中学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显示了胜利门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迈上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台阶。

篇7:三、五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

三、五年级数学游踪活动总结

一.活动前(活动背景)三、五年级的数学游踪活动是数学类综合实践活动之一。我们围绕“学数学,用数学”的宗旨,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实现自我体验、培养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学校开展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活动,但是像数学游踪这样的活动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我们三年级是率先开展活动的,项校长、罗老师密切关注活动的策划,多次组织老师们商讨,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开学初项校长给我们介绍了香港的小学是如何开展数学游踪活动的,我们总结了其中值得借鉴之处,并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学生把在三年级数学课堂里学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出来,既是数学课的延伸,又是数学课程的拓展与探究。比如说我们三年级的数学课本上刚刚学过测量、吨的认识,我们就设计了让学生量量自己的身高,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食堂餐桌的长和宽等活动。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活动的每个环节都经过了周密的策划,活动正式开展前数学老师提前将活动手册发给学生,让每位学生充分了解活动内容与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有序、文明的参与活动。经过紧张的筹备,9月28日中午,学生们期盼已久的数学游踪活动如期举行了。二.活动中(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前,我们三年的全体师生以及数学组的全体老师在广场上举行了简短的数学游踪活动的启动仪式,(照片:这是费主任在仪式上给大家讲话)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一起喊着响亮的口号:“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好玩的!”接着学生自由组合4人为一小组,有序的分广场、餐厅、教学楼以及操场四个站点展开了活动,老师们也各就各位到指定地点进行相关的指导。

孩子们的各种学习活动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上演着,校园内随处可见孩子们互相交流、教师们悉心指导的画面。学校的中央广场,孩子们簇拥着,紧锁眉头,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所学知识,估量着旗杆的大致高度;也有孩子左顾右盼着,商榷广场东南西北的物体;餐厅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探究着一楼餐厅的地砖块数,餐桌的长度,餐厅能容纳的人数„„他们手里的米尺,铅笔等工具各显神通;教学楼里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你来走楼梯,我来估时间”,大破难关;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操场这一站,孩子们手拿米尺,有的在量出自己的一步有多长,有的在计算,还有的兴奋地呼喊着“我跑1圈用了50秒!” „„热闹的场面不失文明礼貌。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充分经历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进一步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充分体现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操作中体验成功,让每位学生在游戏里收获快乐,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再说说五年级:五年级的孩子们已经见过其他年级开展过类似的活动,他们对本次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已跃跃欲试期望已久。我们也是充分利用校园的资源,结合五年级孩子已掌握的知识特点,主要将学生的方向感,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楼梯问题,小数乘法,理解步长,以及统计等方面的内容穿插融入到了校园生活中。特别是与三年级不同,增设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画图、解决问题等步骤,使他们体会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和应用。学生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在画的过程中也互相讨论着“为什么我们五年级人数最少呢?” 不难看出孩子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将活动的内容与自己身边的事件做了到有机地结合,学会了更深入地思考。三.活动后(活动评价及延伸)

活动结束后,我们还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评价,学生写体会,家长写感言、老师写评价,立体全面地反应了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所悟、所得。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程度,交流的主动性,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性,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以引导、鼓励为主。在评价过程中,充分体现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探究性、趣味性,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我们三年级还安排了延伸拓展。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和爸爸妈妈再次开展一场课外的数学旅程。活动的内容也是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比如:学校到湖州浙北大厦有多少千米。有什么交通工具比较合适?大约需要几分钟„„从孩子们的活动手册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家长都能跟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并做好记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家长看活动的感言中,303班吴婉琪的家长是这样说的:在活动中既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队精神,又提高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希望这样的活动多一些。

303班沈李欣家长:很有趣味性,很贴近实际。

303班沈雨轩家长:希望以后这种活动多举行,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学习比较难的知识点,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喜欢学习,享受学习。

303班舒悦鑫家长:这次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学校,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测量能力。

304班董雅涵的家长:这样学数学既增加了孩子的兴趣,又能使孩子在学习实践中增长知识,很好。

304班李家杰家长:通过身边的实物、空间让孩子了解长度、重量、形状、方向等知识,这样孩子很容易接受、掌握这些知识。很好!

304班吴宇晗家长:感谢学校和老师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此项活动非常有意义,孩子在合作和实践中能领悟到更多的东西。

304吴佳逸家长:寓教学于活动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年级徐可的妈妈这样写道:“理论结合实际,增加学习的兴趣,也让小朋友切实感受到学习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特别好的活动。”吴过的家长提到“活动非常不错,儿子的方向感太差,争取学会识别。”

从这些家长的感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本次数学游踪活动以及对学校的认可,家长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新颖、独特,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三年级的数学游踪活动的相关报道还刊登在了10月11日的湖州星期三上面,湖州教育网、湖州在线的网站上也有我们三年级数学游踪活动的介绍,其他兄弟学校的一些老师也打来电话向我们咨询活动的详细情况,他们都觉得我们这个活动很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这既是适应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的必然,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让学生做数学比让学生知道数学事实更重要。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调查了解有关问题,收集相关信息。

篇8:三年级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一、现状

(一) 关于课时

放眼我校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上级课程部门给设定了三节课。可一节被班队活动领走了, 还剩两节可以真实地归综合实践活动所有。

(二) 关于内容

在这每周两节的课时中, 学校又规定了需要采用省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劳动与技术》《人、自然、社会》《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区教体局教研室编著的《可爱的××》《孝德教育》, 再加上学校本身又有自己适时适地开发的一些校本教材。

二、剖析

课时是一个常量, 不会随着活动内容的庞大而增加, 就只是每周80 分钟。我们能下手的地方只能是活动内容。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整合的思想, 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材中巧妙减肥瘦身, 组合成主题模块, 并联系生活实际, 适时拓展, 既不失此, 又能及彼, 达到整合、综合运用的效果。

三、策略

(一) 策略一:打破边界, 减一减

因为活动内容太过庞大, 所以整合的第一部就要为这些教材减肥瘦身, 但不是随意随性地删除减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主题的综合性要求, 打破学科边界, 做好学科间的整合。

期初, 每个学生通读《人、自然、社会》《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可爱的××》《孝德教育》《劳动与技术》这5 本教材,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先前的学习基础, 再对照本学期其他的学科教材, 收集整理每个小组列出的学科间重复的内容, 在期初就对教材进行一次学科间的整合, 做到瘦身的效果。

通过学生小组初选, 我们发现学科间有许多内容重复:如《人、自然、社会》的第一章节中《名人鲁迅》在《品德·社会》一科中有所涉及;第五章节《天气和我们》《台风登陆》《梅雨时节》在《科学》一科中有所涉及;还有一些在班队活动中就常常做, 比如第六章节《控制传染病》《讲究卫生》。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内容直接嫁接入那些课程中, 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少讲甚至不讲。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 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 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上, 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入手, 在学科间进行重复项目的删减, 让他们掌握学习内容选择的主动权, 让我们的活动更加有的放矢, 也更科学合理!

(二) 策略二:主题模块, 加一加

当前, 主题模块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 已是我们经实践考验了多次的较佳选择, 既可以点盖面, 又能在相应的内容中统筹课时, 同时也能让活动的效应更深刻、更深化。

细细研读《人》和《可爱》教材, 题材相似的内容还真多, 活动方式统一的主题也不少, 以整合的视角来解读它们是件很有趣味的事。如何我把他整合成某些模块, 那就不再是纷繁的三十课和二十课。

1.活动内容相似的。《人、自然、社会》的教学内容为五大块, 包括“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 而《可爱的××》一书涉及的是“名胜”“名人”“工艺”“民风民俗”。这两者从大板块上看就有许多相同处, 其中涉及的小课题, 好多是相互统一, 大小错落, 如能整合, 便是天衣无缝的延伸和补充, 是既省时又省力。

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其中的一个课题, 费时不说, 更严重的是让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常常会浅尝辄止, 停于表面肤浅, 研究也是“半截子”状态。如此整合后, 一个学年就不再是50课, 而只是4、5 个主题模块, 还何愁我们的实践活动无用武之时, 还何惜我们的实践活动没有深入没有让学生燃起头脑风暴呢!

2.活动方式相近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开展大课堂的活动, 内容安排上要求“化零为整”, 集中安排不同研究内容在统一活动基地同时进行。有些活动, 虽然分属版块不同, 但都能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开展活动, 我们何不顺势把他们归纳到同一次实践活动中呢?

如《可爱的××》中, 一处讲到“家乡的桥”, 一处讲到“家乡的台门”, 这两个就可以放到同时实践, 到石桥和台门保存完好的老街进行实地考察, 仿佛是更科学合理的。如《人、自然、社会》第24 课“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第25 课“硬骨头六连”, 我们可以借清明到革命烈士墓扫墓前夕, 通过网络信息的搜集获得感知, 一并解决课题, 在较小的时间单位使探究的知识达到更大的辐射面。

在省厅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中, 明确了三、四年级学生要求达到的具体目标有:根据需要搜集研究信息, 并分类保存。这个目标的达成途径可以是用电脑搜索并搜集一个主题内容的研究资料, 也可以是观察、走访等实地取证的方式来搜集信息。以上案例中通过整合后的教学起点, 不就可以达到这个能力目标吗?

(三) 策略三:联结生活, 变一变

一个好的综合实践活动, 必定是受学生喜爱的, 必定是教师更游刃有余驾驭的。这个活动往往来自学生兴趣, 往往渗透着学生日常的生活所见所闻所想, 同时也承载着地域特色, 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如果我们常常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引申开去, 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与生活对话, 与兴致对话, 与质疑对话, 或许就能从一个个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细枝末节中捕捉到活动主题, 从而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

1.教材内容的伸展。从教材出发,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吃穿住行, 从小事中提取活动主题;直接提取学生生活中的大型校内外活动, 作为主题;正视存在的弱势, 试着用综合实践的主题活动借弱势变优势。所实践的活动既能让学生有兴致尽情尽兴, 又能对教材有个拓展, 为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等搭建一个提升的平台。

“尽信书不如无书”, 教材不是圣物, 特别是作为拓展性课程, 我们更应该把眼光放到书本外学生的真实生活中。把必定教材作为引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引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 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2.活动进行的插曲。学生在进入综合实践活动时, 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意外。这意外可能只是一个学生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一个小疑惑, 却是我们下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主题。如学习“浙里好风景”主题模块时, 学生可借助网络游览美丽浙江时想到了自己家乡旅游业的发展, 于是, 借助“四季鲜果游”这一主题, 为自己家乡设计“一日游路线”主题活动应运而生。以一日游线路的设计整合当地的交通、旅游、文化产业, 让学生真正综合了一把, 做了一回家乡的小主人。

实践活动类课程应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 旨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探究自然、了解社会, 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我们以教材为支点,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辐射性综合实践活动, 让综合实践活动更自主、更有趣, 把学生牢牢吸引到活动中来。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对于定量的课时, 因其内容的庞大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不能顾及全面。因此, 教师应打破学科边界, 用减一减的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借用主题模块, 用加一加的方法对活动内容进行整合;联结学生生活实际, 用变一变的形式对活动范围进行拓展;借用减一减、加一加、变一变等多种方法对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

关键词:整合,主题,生活

参考文献

[1]宋慧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 2012 (6) :100-101.

[2]吴婉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8) :25-26.

篇9:三年级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A-0028-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教学目标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个方面。其中,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一项新的教学任务。从新版本的语文教材内容来看,教材中关于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要求随处可见,有时出现在一篇课文之后,有时出现在单元练习之中。但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往往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许多教师只关注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很少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笔者在与部分教师交流时发现,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许多顾虑,如担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会出现安全事故;本地没有符合教材要求的内容让学生去实践;城市里有少年宫、科技馆等可供学生开展综合实践的场所,而农村只有农田、房屋,教师根本没办法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其实不然,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关键在于教师寻找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为此,我校开展了“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策略研究”,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要想优化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就要做到“三尊重”。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进行分析论述。

一、尊重语文属性,优化实践方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前提,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语文教师就要从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出发,优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其内容与形式都要突出工具性与人文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方案,让综合实践活动服务于语文教学。

比如在组织《乡下人家》课后综合实践活动时,笔者在设计实践方案中,首先让学生自主分成若干实践小组选择实践课题。有的学生选择水稻与小麦两种作物作为研究对象,有的学生选择家中园地里种植的上盘西兰花与上盘西瓜为研究对象,有的学生走进头门港风景区观察景区内的景物,有的学生走进翼龙国家地质公园研究起珊瑚岩,有的学生将上盘花鼓作为研究对象,还有的学生将当地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实践研究对象之后,笔者指导他们列出实践提纲,每个小组都能够按照自己所列的提纲进行实践活动。例如,研究“上盘西兰花的种植”小组所列的提纲有:一是观察上盘西兰花的生长情况,并写出观察日记;二是根据自己的观察,研究上盘西兰花的生长条件是什么,比如气温、水分、肥料等;三是走访农民,了解当地农民对种植上盘西兰花有什么经验感想。有了这三个活动提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写作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农民的情感,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在整个活动的设计与落实过程中,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践,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学习方法。

二、尊重地域资源,优化活动内容

结合各个地方不同的文化资源,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要组织学生充分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地域资源,在立足本地资源的基础上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由于教材中安排的一项任务是了解家乡特别的景点或物种是什么,结合本地上盘镇地处东南沿海,有新开发的头门港风景区、翼龙国家地质公园、珊瑚岩(即六角形的火山岩石),还有上盘西兰花、上盘西瓜等远近闻名的特产,以及地方特色文艺节目上盘花鼓等地域资源,都可以作为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就要综合本地地域资源,充分利用并开发这些常见的景点或物种,让他们对这些景物进行调查研究,如调查不同季节庄稼、蔬菜、瓜果的生长情况;访问家人或者走访邻居,调查本地人们的生活变化,可以用文字来记述,也可以利用照片来展现,或是用录音的形式来承载,最后形成调查报告。这些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展开,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效地挖掘农村资源,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富有农村色彩的素材,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尊重学生水平,开展多维评价

评价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起到导向作用。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而是促进学生进行更好的活动,是一种激励和发展。学生由于受到学识水平与性格习惯的影响,在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状况来。为此,教师就要采用多维评价策略,激发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教师要从鼓励与激发的视角出发,保护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比如,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原则是评选、展示、激励。笔者首先评选出“优秀摄影”“优秀文字”“优秀视角”“优秀思维”“优秀协调”等奖项,让不同学生从评价中发现自己的突出之处,如“优秀摄影奖”“优秀协调奖”等。每个学生在汇报中找到自己的优点,从而保护了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某一部作品没有获奖时,他们就会及时将自己的作品与获奖作品进行比较,寻找差距,激励自己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

总之,农村地区为小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要不断挖掘本土资源,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合理评价活动过程,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篇10: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海则庙中心小学 王培英

本学期,我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目标构建知识,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健全的、创造的人格发展。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

1、我引导学生从“劳技教育”“环保教育”“科学实验”“人与自然”等侧面提炼主题。让学生在“劳动中学劳动”,树立劳动观念,学习劳动技巧;让学生“在考察中学环保”,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实践。让学生“在自然中学自然”,丰富科学知识,经历探究过程。如:研究性主题“水果拼盘”,他们就围绕这个主题,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了不同水果的特性,既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2、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学生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我要让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

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如:开展的“家长的土特产”活动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各种土特产,了解了家乡的风俗,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开展方法的尝试

学生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如: “美化班级布置”就是综合运用了各种方法手段;学生经过对过去教育布置的回顾,和家庭的一些有益的做法,提高了学生和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的护班意识。学生在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活动。

三、活动中的感受和认识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

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首先组织本年级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如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验父母的劳动辛苦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语文课前的查阅背景资料,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如参与敬老院等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

3、投入实践,让学生走进综合课程。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我们三年级老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我们让学生饲养小动物,如小青蛙、小金鱼。种花、养草,如种植水仙花,大蒜和兰花等,开展制作贺卡比赛,结合大队部的读书节活动,我们开展了“我与好书同行”读书、读报活动,并让学生撰写了读后感,举行了讲故事比赛,还组织了合唱比赛。在众多的比赛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兴趣和生活情趣都得到了提高。我还带着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春游让学生开阔了眼界,通过网络看爱国主义电影,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篇11:三年级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参加区综合实践中心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认真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实践活动,将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理解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行动中。

资源包中安排了四个单元的实践内容,我根据每周一节课的有限课时,根据学生的需求,确立了“漫话交通工具”和“与书为友”这两个单元为本学期的实践活动内容。我制定了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方案。在组织每一次的活动前,做到有引导;在活动中,做到跟踪指导;在活动后,安排展示交流。实实在在地落实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体验,获得感悟。例如,在“漫话工具王国”这一单元,学生有去修车铺去调查自行车、摩托车的部件、构造的,有去公交车站点看路牌、调查公交车线路的;有去搜集交通安全标识的„„当学生个人或是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成果,获得奖励时,真正获得了参与实践的情感体验。

建立综合实践网站,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本学期,我在组织实施选定的“与书为友——学会读书”这一实践内容时,建立了综合实践网站。带着“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每一个学段都要有一定的阅读量,3-4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落实课程标准,仅仅在课堂阅读是不够的,必须要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何在阅读中获得收益,这要有阅读的方法,才能产生量和质的突破,才能获得真正的情感升华。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要使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阅读方法。”这样一个设计意图,我确立了实践活动目标(1、学生在“热爱中华文化,博览群书,使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提高人文素养”主题思想的影响下,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亲历亲为中丰富知识,学会读书的方法,提高读书的质量。

2、学生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安排了主题实践活动内容(读书调查、摘抄欣赏、名人读书、读书名言、、课文资料、读书心得、实践体会),认真地落实活动实施的每一步。比如,学生全部注册,经历了近一个学期的过程。

通过建立的综合实践网站,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即使元旦放假在家,有的学生还自发的上网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如,学习并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通过上网下载、链接,扩大了阅读量,学会了一点对资料的收集处理的知识,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从情感体验上,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认识。本次在区综合实践网站评比中我校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篇12:三年级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三年级学生清明节踏青活动总结1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妈妈还有表哥去浦江—“神丽峡”观赏风景。

刚一下车一股树叶的清香迎面扑来,使晕车的我一下子就好了许多,再加上今天有雾,半座山笼罩在朦胧的雾气当中。

湖中央的小岛上几棵高大的松树仿佛是小岛的守护者,时时刻刻保护小岛的安全。我们一直往前走,听见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我们拼命跑去,跟前出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眼前是从高处流下来的瀑布,美丽极了。再往里面走还有三四处的瀑布,样子几乎相同。我就感觉没新意了,没耐心的我看着就有些不耐烦了。忽然表哥叫道:“你们看这里有个-水帘洞。”表哥从瀑布的这头走到了瀑布的那头,这里怎么会有个洞呢?我们走到洞里把手伸到流水上,水花溅起来,把我的袖子都给溅湿了。

往深处走,来到了开心训练营,那里有悬空阶梯,还有空中跷跷板和射箭靶等等。射箭靶看上去很简单,但射起来并不容易。我第一射中箭七环,第二箭射中二环之后就一直没射到靶子上,直到最后一箭才射到靶上,所以说想射好箭并不容易。不由的使我想起奥运会射箭冠军张娟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走到尽头看见一快石头上写着“万家泉”。下面有一块地方有个小潭,小潭里的水清的不能再清了。我喝了一口,啊!真凉爽呀,而且还有点甜呢!

啊!今天的清明踏青真是太有意义了!

三年级学生清明节踏青活动总结2

我们都会有一些难忘的回忆,而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清明节的时候第一次踏青的那段回忆。

踏青那天,天气很热,阳光很灿烂,我们去的是花圃。那边的花很好看,有白白的樱花,红红的桃花,都很璀璨夺目,风景很美。我们在这里还玩起了丢手绢的游戏,用的是我的水瓶做手绢,后来,水瓶也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天这么热,我又没了水瓶,后来,我真是渴极了。不过,我还是玩得很开心。那边还有很多的大钟。

到了吃饭的时候,我们二大组分成了二个小组,大家坐在草地上,分享大家带来的美食,还有同学带来了听歌的东西,我们边听音乐边吃东西,感觉真是美极了。吃完饭后,我们大家都把自己的垃圾丢进了垃圾桶里,因为我们要让花圃一直都很漂亮,供大家欣赏!

这天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还学会了要保护环境的道理,就这样我们结束了清明节的第一次的踏青活动!

三年级学生清明节踏青活动总结3

清明,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当日我们要去各个地方的烈士陵园给为了我们和平而逝去的英雄祭祀,当然也要给我们逝去的亲人祭祀。不过我们全家要去“母亲河”那里踏青,因为这个节日正是:万物复苏、空气清新的好时候!

在去踏青的路上我也不免看到一些给逝去的亲人祭祀的人,再看着翠绿色的柳条随风飘动着,嫩黄的油菜花也在风中跳着婀娜的舞姿,不禁让我想起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首诗句……

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我们终于抵达了“母亲河”,在旁边的饭店里大饱一顿后(在大船上)便上岸到了黄河边,我心中也有一点兴奋,因为我看到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母亲”,是它养育了我们中国人!

不过我们也不是空手而来的,我还发明了一种游戏,它可是相当危险的,但是它很好玩儿。我们先在靠黄河边上一点的岸上慢慢地用小碎步在上面踏,然后它会越来越软,有时还会冒出水泡,当时我害怕极了,紧张极了,总感觉自己要掉下去,因为地软软的总感觉要落出来一个大洞,要把我陷进去。原理是这样的:黄河水已经将岸上的土地浸透啦,别看它外表坚固其实很危险,听妈妈说她小时候有人在上面玩,结果就有人掉进水里淹死啦,所以胆小者勿玩哟!

在这次踏青中我吃到了好东西、玩到了好东西、看到了好东西,简直太棒了!你们不信的话也来玩玩!

三年级学生清明节踏青活动总结4

今年的清明节放假,我们一家到去野外踏青去。

一路上我很兴奋,坐在车上我总是不停的说、笑、扭动着身体,妈妈说我快乐疯了,哈哈……春风吹着我们,小鸟在天空唱歌,路边的柳树向我们招手,它们也告诉我春天多么美好。

路边的田野里,麦苗碧绿碧绿的,金黄的油菜花全都张开了笑脸,就像黄和绿组成的图画。我们来到马陵山,山上的人已经很多了,人们穿行在绿树和红花之间,真是舒服极了。我喜欢路边的蒲公英,金黄的花瓣,毛茸茸的花心,多可爱呀。我喜欢像红云一样的桃花,这儿一片那儿一片,我的心情也像这花儿一样,变成粉红色的了。我喜欢那些绿得发亮的叶片,像妈妈做的饭一样散发着芬芳……

我们又来到了马陵山陵园,有很多人来烧纸上坟,爸爸说这叫祭祖,清明节在古代也叫鬼节,是纪念逝去的亲人的节日。听得远处传来的哭声,我的心不由的有些悲伤,忍不住想起经典诵读上的那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真是一个让人悲喜交加的节日呀。

三年级学生清明节踏青活动总结5

哦!放假了!咦?今天怎么没有往常过节的气氛,但卖烧纸、冥币的还不少,于是我迷惑不解地问妈妈今天是什么日子。妈妈答道:“是清明节,古时候又叫踏青节,阴历三月清明,正是春回大地,阳光明媚的好季节,人们不仅在节日里扫墓祭祖,也进行踏青郊游活动。”

第二天,妈妈就带我乘着大巴车去郊外踏青。一路上我别提多高兴了,跟小朋友们一起有说有笑,不知不觉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到了目的地——黄河湿地。这里柳树姑娘垂下的柳枝像她漂亮的长辫子,而柳枝上的点点嫩芽则像她美丽的头饰。这里还有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色的迎春花、粉嫩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等等。抬头仰望天空,柔软的几片白白的棉花糖似的白云,像是在轻声给我们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白云上的那一片黑白相间的是什么呢?哦,原来是一群大雁向我们边招手边说:“小朋友们,我们回来了,你们想我们了吗?记得去年我们伴着萧瑟的秋风从这里飞走,现在春暖花开我们又从南方飞回来了。”午饭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准备告别这个美好的踏青之地——黄河湿地。

上一篇:致童年作文下一篇:我想有一个温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