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证书借用协议

2024-04-29

资质证书借用协议(共8篇)

篇1:资质证书借用协议

资质借用协议

甲方:

乙方:

为配合甲方开展经营活动,乙方将园林中级职称资质挂靠到甲方,经双方友好协商,同意达成以下协议:

一、乙方的毕业证书、职称证书需注册到甲方,甲方在从事绿化活动期间负责每年支付乙方资质挂靠费用计人民币元整,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计。如果甲方停止园林绿化经营活动,须提前一个月通知乙方。

二、乙方应积极配合甲方开展工作,根据甲方需要,随时提供相关资料,甲方负责办理注册手续并承担相关总费用,非乙方原因造成注册时间延误,甲方仍须支付相关费用。

三、协议期间,证书原件由乙方保存,甲方需要时乙方应提供,用完后应及时归还乙方保存。协议期间,乙方不得将毕业证书、职称证书(两证)提供给苏州地区其它园林企业使用,否则甲方有权终止执行协议。

四、如果甲方需要乙方参加继续教育、安全生产等。培训费用(含学习费、食宿费、交通费)全部由甲方负责。

五、甲方需要乙方参加工程项目投标(招标方要求到场或须答辩),甲方须按天支付人民币贰百元津贴给乙方(不包括食宿费、交通费)。

六、协议期间,非乙方原因,甲方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所发生一切有关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施工安全方面的事故责任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均由甲方承担。

七、协议期间,甲乙双方不得擅自单方解除协议,如因此造成损失,由擅自解除协议一方负责。如果甲乙双方在协议期内需要变动协议,应本着相互支持与理解的原则:一方需要在前一个月事先告知另一方,以便另一方做好工作安排。但在下列情况下,乙方有权提前解除协议:

(1)甲方不能按期支付挂靠费用;

(2)甲方有其它违约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八、双方签订协议后,甲方支付年挂靠费用(汇到乙方账户)。

乙方开户银行账号:

今后每年月底前甲方负责结清乙方全年挂靠费用,不延误。

九、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章)乙方(签名):法定代表人(签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联系电话:传真:传真:手机号码:手机号码:

签订日期:年月日签订地点:

篇2:资质证书借用协议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则,乙方就***工程项目使用甲方企业资质证书,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经双方共同充分协商,现达成如下协议:

1.乙方保证向甲方提供的所有资料和信息是真实、完整,准确、合法的,并保证所提供的资料和信息在证书有效期限内发生变更时,及时书面通知甲方。

2.乙方同意甲方向有关部门和个人核实乙方的信息,并保留相关的资料。甲方有权合法地收集乙方的资料,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本协议的约定对乙方资料保密。

3.乙方保证使用证书的行为具有合法性,乙方不得将甲方的证书资质用于公司业务范围以外的其他用途,凡使用证书的行为,均视为乙方真实的意思表示。

4.乙方应保管好甲方证书,且只限于安装工程项目使用,不得转借他人。如乙方在使用甲方资质证书期间,因乙方原因造成甲方证书失效或丢失的,乙方有责任采取措施使甲方证书恢复效力,并负担证书恢复效力的一切费用。

5.甲方应当在收到该工程项目的工程款两个工作日内按中标价的 %扣除其应得的相关费用后把余款转付给乙方指定的个人账户。(甲方在该项目中应得的总费用为:)。

6.因乙方原因不能按招标合同文件要求按时完工,质量不合格等损失由乙方承担责任。

6.在该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两年内,乙方负责免费保修。7.证书的使用期限为 天。协议期满后,如需续签,协议另行签订。乙方在使用证书期间有维护其继续有效的义务,并承担其所需基本费用(包括继续教育及注册费用等)。

8.如需甲方亲临现场配合工作的,甲方应前来现场,所需费用(差旅费)都由乙方承担。

9.乙方在经营活动中,若出现安全事故等重大意外,均有乙方独立承担,甲方不承担一切责任,特此提出免责声明。

10.使用期间甲、乙双方不得无故解除协议。因甲方或乙方原因需解除协议的,双方均需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对方。因甲方原因需解除协议的,甲方要退还与甲方签订协议期内的证书使用费。因乙方原因需解除协议的,甲方不退还乙方已付证书使用费,违约方需向守约方支付合同标的额3%的违约金。11.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工程质量、人员安全事故及所有经济损失均由乙方承担。

12.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若发生争议应有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其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签字盖章:

签字盖章:

****年**月**日

篇3:资质证书借用协议

在多网络接入的前提下, LTE的区间切换中存在着一些安全的隐患。由参考文献1 的分析可以得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UE与源基站的认证正确性;UE与目标基站的认证正确性;重放攻击。实际的攻击主要是两种伪冒UE攻击和重放攻击。所以LTE-R在漫游切换时的安全身份认证不仅需要克服以上的这些安全隐患还要减少列车与地面认证过程对通信时延的影响。笔者介绍了EPS-AKA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协议并就高速铁路在全IP的LTE环境中快速切换时提出一种基于用户漫游认证证书的身份认证方法。

1 EPS-AKA协议

为了降低全IP网络的脆弱性和多网络接入技术的难操作性, 3GPP提出了EPS-AKA协议。LTE/SAE认证与密钥协商过程的目的是通过Au C和USIM卡中所共有的密钥K来计算密钥CK和IK, 并由CK和IK作为基本密钥计算一个新的父密钥KASME, 随后由此密钥产生各层所需要的子密钥, 从而在UE和网络之间建立EPS安全上下文。EPSAKA的具体过程, 见图1。

EPS-AKA协议也有一些安全缺陷需要改进, 比如IMSI会以明文的方式传输在第一次认证的时候, 攻击者可以等待这个时机, 窃取IMSI从而冒充UE进行攻击。EPS-AKA协议的安全是后续研究的一个方向。

2 基于漫游证书的LTE-R身份认证协议

本论文根据高速铁路运行切换以快速有效安全的方式传输列控信息的特点, 结合一些文献资料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漫游证书的快速局部认证方案来减少列车越区切换的时延开销。

首先当用户在自己的LTE-R网络中已经被LTE-R的认证服务器HSS使用EPS-AKA认证之后, HSS会生成一个漫游证书T给UE。漫游证书T包含的信息有用户ID, 发起者ID, 漫游密钥kr, 截止时间t, HSS的签名。 即T={IDH, IDU, kr, time, sig H}。假设LTE-R和访问网络的认证服务器拥有公钥证书。这个协议不涉及LTE-R网络的HSS, 只是在用户和访问网络的认证服务器V之间进行认证的过程, 具体步骤见图2。

当用户想进入网络时, 用户UE选择一个随机数Nu, 并且发送接入请求信息包括IDH和随机数Nu向访问网络的认证服务器V。

当V接收到这些信息时, 检查它是否含有LTE-R网络HSS的漫游信息。如果有, V就找到它被HSS签名的漫游证书cert V, V用它的私钥对IDV, Nu, Nv信息签名, 然后将反馈信息IDV, cert V, NU, NV, sig V发送给U。

从V发送的消息, U首先用HSS的公钥验证V的证书。如果证书正确, U从证书中取出V的公钥并且验证V的签名。当U成功验证它的签名后U完成了对V的认证。U相信NV的真实性。U用公钥PKV对漫游证书T加密, 并用哈希函数h计算MACu。MACu由Kr, IDu, IDV, NU, NV生成。MAC U=h (kr, IDu, IDv, Nu, Nv) , PKv (T) , MACu发送给V。

V对PKv (T) 解密, 获得U的漫游证书T。V验证证书的真实性通过验证HSS的签名。如果证书正确并没有过期, V相信漫游密钥kr和其他信息IDu, IDv, Nu, Nv来计算MACv。U是否有效的可以对比MACv和MACu来判断。如果U通过这个过程, V计算共享的MK=f (kr, Nu, Nv) 。

3 新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当移动用户UE漫游在另一个网络中使用这个协议安全机制在整个认证的过程中不涉及本地网络。使用局部的认证可以使用户UE得到一个快速的网络认证。第一, 实现了双向认证。第二, 保护了用户的身份。用户的身份及相关的一些信息没有在认证的过程中出现。第三, 保证了密钥的新鲜性。在认证的过程中主密钥MK是由两个随机数Nu和Nv决定的。随机数的新鲜性保证了主密钥MK的新鲜性并且V和U不能独立的控制主密钥的生成。第四, 实现了前向保密性。因为随机数是不能被U和V预测的。即使攻击者攻击U和V的秘密信息也不能使用过去的随机数和过去的主密钥。第五, 抵制重放攻击。因为认证过程中加入了随机数信息保证了新鲜性和不可预测性, 这样能确保用户的MAC码是新鲜的, 这就可以轻易的抵制重放攻击。

4 结语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LTE-R环境下高速列车在本地网络下的安全认证机制EPS-AKA。并且提出了一种基于漫游证书的局部认证方法来适应在不同网络间切换的高速铁路需要快速有效安全的切换机制的要求, 减少了通信时间开销提高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世健, 刘贵龙, 王鹏.LTE小区间漫游安全性的研究[J].电信快报, 2009 (6) .

[2]Hyeran Mun, Kyusuk Han, Kwangjo Kim.3G-WLAN Interworking:Security Analysis and New 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 based on EAP-AKA[J].IEEE, 2009.

篇4:资质证书借用协议

摘 要:通过对借用资质这一违反资质管理规定的挂靠行为的认定,结合合同法对合同效力的规定,检讨司法解释将借用资质行为认定无效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认为应当进行资质改革,同时应加大对借用资质这一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或可达到规范资质管理秩序的目标。此外,对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效力应当认定为有效,以保护守约方的利益。

关键词:借用资质行为;挂靠行为;合同效力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070-05

2015年3月1日起施行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与2007年6月26日建设部颁布的原《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9号)相比有所进步,包括:1.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类别仍为12个,专业承包资质专业类别由原来的60个减少为36个,同时专业类别名称和等级有所变化,其中取消了19个类别;劳务分包资质由原来的13个专业类别合并为施工劳务资质企业资质,不再分类别和等级;2.资质类别方面,对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只能要求的承包资质予以取消;对部分专业划分过细、市场需求少、经营范围相近的专业承包资质予以合并;3.在资质标准要求方面,对部分与目前工程实际制度不相适应的要求进行了调整, 取消了对项目经理的要求,将原来对项目经理的要求转变为了对建造师的要求,一级资质对建造师要求大部分专业保持不变,个别有所减少;二级资质对一级建造师的需求明显增加;同时建造师可以做公司的技术负责人。

但整体来说,一方面,资质评价仍然是从企业资产、企业主要人员、企业工程业绩和技术装备等方面进行要求,专业类别仍旧细分过多,整个产业仍被切割得非常细碎,人才、技术、经验无法流通,容易形成垄断,影响整体发展,不利于竞争,也不利于两岸建筑业的交流;另一方面,没有资质的施工企业依旧不能十分容易地获得相应资质,借用资质的挂靠行为并不会因此而减少。

台湾地区的建筑业从1970年代之十大建设开始,已经在基础设施、都市建设、科技厂房、商场住宅等各种工程建设中大展身手;大陆地区是在八九十年代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相比之下,台湾地区至少提前二十年起步,加之双方语言沟通无碍,本可在大陆建筑业市场有所参与并分得一杯羹,但由于资质管理上的严苛甚至不合理的要求等原因,致其并无一席之地可占。目前,除30余位台湾注册的建筑师经特批获批一级注册建筑师的个人资质,以及十余家建筑企业依据《台湾建筑业企业进驻平潭综合实验区从事建筑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完成备案外,两岸建筑业上的交流并无实质上的进展。此时,即使台湾企业想借用大陆企业资质承接工程,又会面临合同无效的窘境,更不利于其权益的保护。

一、借用资质行为的认定

借用资质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资质而要借用有资质的企业名义承揽工程,实务中称其为挂靠,那为什么要挂靠呢?因为我国对建筑市场实行资质管理这一市场准入制度,没有相应的资质就不能承揽相应的工程,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有资质的企业无法完成日益加大的工程量,没有资质或低级资质的又无法插足进来,于是就催生了借用资质这种违反资质管理规定的行为。

(一)借用资质行为的特征

借用资质者没有从事建筑活动的主体资格,或即使有此资格也不具备与项目要求相匹配的资质等级,如一些个人或没有资质证书或资质等级未达到要求的建筑施工企业。因此,借用一方向借出方交纳“管理费”,就成为挂靠的最重要特征。被挂靠人不实施管理,只是以企业的名义代为签订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收取管理费而不进行管理,或者仅仅是形式上的管理,不承担技术、质量、经济责任[1]。如此,形式上的合法就非常容易地逃避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

借用资质行为的认定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特征:

在构成要件上,首先双方之间既无资产联系亦无统一的财务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管等联系,而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发布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第三条①亦支持了该观点,认为如果有财务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管等必要管理的,应认定为企业内部承包合同。

其次,在整个挂靠关系中,与第三方订立合同的被挂靠人和实际履行的一方之间并无合法或者实际上的人事调动、聘用及社会保险关系,同时前者与实际履行的劳动者之间也没有合法的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关系,而权利的最终享有者和利益盈亏的最终承受者实际上是实际履行一方,即挂靠人。因此,如若一方实际履行了义务,但却只是以债务人的代表人身份作出履行,那么其并非权利义务的最终承受者,也就不构成借用资质行为。②

最后,即使当事人之间存在内部挂靠约定,但并不是挂靠人的所有对外行为均属于外部挂靠行为,而必须限于挂靠人以被挂靠人的名义而且有使第三人相信其就是被挂靠人的表征如被挂靠人的资质、营业执照、公章等。例如,在广州市恒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与方伟丰等买卖合同纠纷上诉案中法院认为黄培粮与恒盛公司之间基于工程项目施工而签订了《内部承包协议》,无论其构成所谓的项目承包或是项目挂靠性质但均未由此产生黄培粮有权以恒盛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的法律效果;同时也不能认定作为合同相对人的方伟丰在主观上善意且无过失地相信黄培粮有权以恒盛公司名义签订合同。③在该案中,由于黄培粮并非使用某公司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因此不属于直接的挂靠行为,而属于无权代理。

(二)挂靠行为有别于代理行为

挂靠行为与代理行为具有相似之处,因为挂靠人与代理人均是以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在代理行为中,代理人是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即对第三人而言代理人与被代理人并不是同一个人。与之相反,借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行为人在这里表明,自己同与行为相关的那个名义载体是同一个人[2]。而署名代理与直接挂靠行为尤为相似。所谓署名代理,是指代理人事先经过被代理人的同意并不显示自己的名字而直接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并使第三人误以为其就是被代理人[3]。挂靠行为亦是挂靠人以被挂靠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而使第三人误以为其是被挂靠人。但就署名代理而言,代理人为被代理人而实施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除基于代理合同享有约定的权利外,代理人不享有其他任何权利也不履行其他任何代理合同以外的义务;而挂靠人为其自己而实施法律行为,法律后果依约定由挂靠人自己承担,被靠人则仅仅是名义上的载体罢了。

根据《建筑法》第二十六条④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⑤的规定,该挂靠行为是违反资质管理规定的。挂靠行为是指挂靠人以被挂靠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同时被挂靠人与挂靠人约定该法律后果由挂靠人承担的行为。此时,第三人会认为挂靠人即被挂靠人本人。建设工程、装潢等采用资质作为行业准入条件的行业中所存在的挂靠经营行为,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借用资质行为。

二、借用资质行为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合同效力指法律赋予合同的约束力,它包括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等。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履行合同约定的给付义务;二是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三是履行合同随附义务[4]。

(一)认定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⑥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法定的五种情形,其中第五种情形作为兜底条款规定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在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4号)第一条又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做了解释,认为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无效。对于这种挂靠行为是否导致合同无效,学说上有几种观点:

杨代雄教授认为,借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出名人就该法律行为进行追认的对其发生效力;但在该法律行为被追认前,第三人有权以通知的方式将其撤销。出名人不追认但第三人不知道借名人是借用他人名义而做出该法律行为的亦对出名人发生效力;反之,第三人明知行为实施者是借用他人名义的该法律行为不成立。依据相关情事可以断定相对人并非只愿意与出名人缔结法律行为时,该法律行为在借名人与第三人之间发生效力[5]。另有学者从挂靠行为的角度指出,当第三人的合同相对人为被挂靠人时,被挂靠人与挂靠人都应当承担责任,因为挂靠经营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挂靠人与被挂人都是明知,此时二者都存在过错[6]。还有学者站在立法论的角度,在违约之时挂靠人与被挂靠人应对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7]。

借用资质行为的法律效果可以从意思自治原则与信赖保护原则来进行考量。基于自我的意思表示形成法律关系的意思自治原则,是对个体在法律关系形成过程中自己意愿的认可[8]。在意思自治实现过程中,为促进交易的便捷进行,保障交易的安定性法律有必要确认一种能够彰显主观权利的事实,并进而规定凡对该权利外观事实付出信赖者,如其信赖合理、正当则应得到法律的保护[9]。因此,信赖原则与自我约束原则共同构成了法律行为交往中的基本原则。人们不但可以信赖法律行为上的意思表示而且只要存在表意人通过某种行为以可归责于自己的方式造成了存在某种意思表示的表见那么人们还可以信赖这种表见[10]。

借用资质行为从意思自治的角度看,无论是挂靠人的意愿、被挂靠人的意愿抑或是相对人的意愿,均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挂靠人的意愿是为自己的利益而签订合同,被挂靠人的意愿是法律行为的后果归于挂靠人,相对人的意愿则为与被挂靠人签订合同;但是从信赖保护及权利外观主义看,由于被挂靠人的可归责的行为,若将某资质出借给挂靠人使用并签订合同,诱使第三人认为挂靠人就是被挂靠人的权利外观,此时应对第三人的积极信赖利益予以保护[11]。

挂靠人通过被挂靠人的名义与第三人签订合同会产生以下法律效果:

1.如果第三人没有理由知道挂靠人是借用他人资质,并且只愿意与被挂靠人签订合同,由于被挂靠人事先同意挂靠人使用其名义应当类推适用《合同法》第四百零三条,由被挂靠人作为挂靠人签订合同的主体;同时,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第三人有权撤销该法律行为。

2.如果第三人明知挂靠人是借用他人资质,那么他将不受信赖原则的保护,二者的行为依据意思表示来决定。如果挂靠人与第三人事前通谋作出意思表示却都不受其拘束,此时成立通谋虚伪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二条之规定,该行为无效;如果第三人与挂靠人都愿意受其意思表示的拘束,那么,该行为在第三人与挂靠人之间有效。

3.如果第三人并不看重行为人具体是谁,即不论是挂靠人还是被挂靠人,第三人都将与其订立合同,那么,为避免第三人利益受损,防止挂靠人逃避债务,第三人有权主张挂靠人为法律行为的主体。

4.若借用资质行为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禁止性规定,那么该行为无效[12]。

具体而言,如果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4号)那样,仅就字面含义即径行认定挂靠行为无效,但却又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不仅不能起到惩罚的作用,还会在私法上侵害合同守约方的利益。因此,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在违反那些不具备强烈的伦理基础的规范时,应避免产生无效的后果。”[13]如此才能规避以下不良影响的发生:

1.合同无效对工程造价确定的影响。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前提下,即便合同无效,承包人也有权请求参照合同进行结算,即釆用“无效合同有效化”处理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某些违法行为。

2.合同无效将影响质量索赔范围及计算。若合同有效则发包人可按合同约定计算索赔金额,也可按法律规定索赔相应的间接损失。但合同无效通常只能索赔修复费用等直接损失,其他间接损失很难索赔,也不能依据合同约定直接计算索赔金额。

3.合同无效将对工期索赔产生重大影响。若合同有效,则可直接依据合同或法律规定计算工期违约金;若合同无效,则过错责任很难界定,因工期引起的相关费用索赔也难以得到支持。

4.合同无效对利息计算有一定的影响。利息属于法定孳息,不论合同是否有效,发包人均应支付利息,但利息的计算则与合同效力有关。若合同有效,则利息可按合同约定计算(不得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标准);若合同无效,则不能直接按合同约定计算,此时,利率标准及利息起算点均带有较大不确定性,对承发包双方均有一定的风险。

5.合同无效阻碍业主请求施工人承担质量担保责任。

总之,并不是所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合同都被当然地认定为无效,换一种说法,民事主体订立的合同违反禁止性规定与合同无效并不完全是一回事[14]。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并不必然导致建设工程合同无效,而认定合同无效反而损害了守约方业主的合同利益。

(二)借用资质与合同效力的检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4]14号第一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认定无效: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第二条又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二者实属矛盾。

国家出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目的,对建设工程的施工主体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即通过资质对其进行管理,施工主体违反资质管理强制性规定的行为是公法上的违法行为,后果是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是否因该违法行为而否定其在私法上的权利义务,需要法律上对其进行评价。建设工程合同是私主体即业主和施工人意欲发生私法上权利得丧变更而订立合同的民事法律行为[15]。是不是所有违反资质管理强制性规定的行为,都会导致私法领域的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答案是否定的。资质管理的强制性规定有管理性规定和效力性规定之分;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都会导致建设工程合同无效。那么什么样的违反资质管理强制性规定的行为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什么样的违反资质管理强制性规定的行为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有一个法律上的评价和甄别。《建筑法》上专门对违反资质管理强制性规定的行为进行了规定。根据传统民法理论,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是将上述违反资质管理强制性规定的行为认定为导致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情形,是否有利于对合同当事人利益的保护?值得商榷。司法解释的这样安排,并不能起到规范建筑市场的目的,也无法遏制违反资质管理强制性规定的行为。因为认定建设工程合同无效后,非但不能起到惩罚实际施工人的目的,反而不利于业主利益的保护,特别是在建设工程验收合格,实际施工人可以参照合同主张工程价款的情形。

在行政法上已经对违反资质管理强制性规定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情形下,是否有必要对当事人间的私法关系进行干涉?实值探讨。

依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一旦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当事人就要返还财产使合同恢复原状。即使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也应当折价补偿。事实上,认定建设工程合同无效只能在合同尚未开始履行的情况下才能起到足够的预防作用,阻止不符合资质条件的承包人将来的履行行为;但是建设工程合同被认定无效的结果对于不符合资质条件的承包人来说也没有任何损失。而合同已经履行一部分或者全部履行完毕的情况下,再认定建设工程合同无效仅能对合同无效后将要履行的行为起到阻碍作用又或者是完全不起作用,之前已经履行的部分即便合同被认定无效后依旧能得到补偿。在尚未开始履行、部分履行、完全履行的三种情况下,不符合资质条件的承包人并不会因为合同被认定无效而受到财产损失。既然不会遭受财产损失,不符合资质条件的承包人必然会抱着合同无效也无妨的心理来承包工程,此时合同无效对其的阻碍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16]。

所以,单纯认定违反资质管理规定的建设工程合同无效无法在现实中起到预防作用,也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违反资质管理规定在利益衡量的层级上不应再对合同效力产生影响,而应当维持合同有效。如果合同尚未履行,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行使行政权力,采取禁止当事人继续履行、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使得该种行为不能得以履行,如果合同已经完全得以履行,行政机关也可以依法对违反资质管理的行为加以处罚,行政处罚的方式包括:责令改正、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罚款等[17]。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可以说是对被挂靠方的有力处罚,不仅使其无资质可借,更使其自身亦无法承揽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罚款是对实际施工人最有效的行政处罚措施,有助于从根源上惩治违反资质管理的行为。

三、借用资质与合同效力的重新定位

随着建筑市场的充分发展,我们对建筑市场的规律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发布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已经明显区别于2004年出台的“解释一”的规定,其第二条规定,当事人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主张无效的,不予支持。具体包括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第三条对挂靠行为和内部承包行为的认定做了区分,即承包人与其下属分支机构或者职工签订合同,将其承包的全部或者部分工程承包给其下属分支机构或者职工施工,并对其下属分支机构或者职工的施工进行财务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管等必要管理的,应认定为企业内部承包合同。当事人以上述内部承包合同的承包人无施工资质为由,请求认定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司法机关在处理建设施工纠纷,特别是在处理资质与合同效力问题时应该始终坚持利益衡量的内在逻辑。在处理建设施工纠纷时进行利益衡量是一种类型化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实质法律推理,它将利益衡量作为确立大前提的一般方法和原则,沿着法律推理的程式,得出有效的案件处理结论,在禁止性法规未明示的情况下,并且也无法依据相关法律条文或者规定直接推断出法律行为效力的时候,就需要综合衡量一下该法律条文或者规定所保护的法益与法律行为本身所涉及的法益,由此来判定该法律行为的效力是否有效[18]。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利益衡量的内在逻辑是:立足于不同的案件事实基础,准确识别承包人、发包人、其他招标投标人利益乃至合同自由利益(平等与意思自治)、质量合格与安全达标的工程项目成果、招投标制度经济效益、建筑业的健康与发展繁荣、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等社会公共利益诉求,进而依据利益位阶、社会效果、公共政策、弱势保护因素标准进行利益保护方案的比较、取舍,再与现行法律框架反复比对、权衡、检验与校正,形成最终的法律判决理由。这一逻辑过程可以保证司法机关得出裁判的审慎性和规范性,同时增强判决结果的可预测性,为解决当事人的权益矛盾、妥善解决纠纷提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新路径。

四、结语

对于借用资质一方来说,借用资质行为可以使其绕过过高的资质制度门槛及过于繁琐的审批程序来承揽工程,而对于出借一方(即被挂靠方)来说,还可以收取可观的管理费,这对于双方而言均为双赢之举,而判定因借用资质而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无效并不会对借用人造成严重的不利后果。因此,一方面,认定因借用资质行为而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有效,以便约束施工人来保护业主的违约质保利益;另一方面,进行资质改革并加大对借用资质行为的行政处罚,才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之王道。

注 释:

①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发布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第三条承包人与其下属分支机构或者职工签订合同,将其承包的全部或者部分工程承包给其下属分支机构或者职工施工,并对其下属分支机构或者职工的施工进行财务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管等必要管理的,应认定为企业内部承包合同。当事人以上述内部承包合同的承包人无施工资质为由,请求认定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②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2)沪二中民二(民)终字第1968号民事判决书。

③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穂中法民二终字第2213号民事判决书。

④《建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禁止施工单位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其他施工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施工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

⑥《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参考文献:

〔1〕白贵秀.建筑业资质监管制度研究[M].法学杂志,2011(8).

〔2〕[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694.

〔3〕[日]山本敬三,解亘译.民法讲义总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279.

〔4〕刘宗宇.建设工程合同效力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4).

〔5〕杨代雄.使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效果——法律行为主体的“名”与“实”[J].中国法学,2010(4).

〔6〕董建中,高玲.建筑行业挂靠纠纷审理中存在的问題及解决对策[J].法律适用,2007(6).

〔7〕王玉松.论旅行社挂靠经营的连带法律责任[J].法学杂志,2011(6).

〔8〕[德]维尔纳·弗卢梅,迟颖译.法律行为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545.

〔9〕朱广新.信赖保护原則及其在民法中的构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90.

〔10〕[德]卡尔·拉伦茨,王晓晔等译.德国民法通论下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507.

〔11〕冉克平.论借名实施法律行为的效果[J].中国法学,2014(2).

〔12〕蒋光辉.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之归属[J].法律适用,2012(8).

〔13〕[德]梅迪库斯,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483.

〔14〕周效宇.论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之效力[D].吉林大学,2013.

〔15〕周佑勇.工程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6〕林镨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操作指南[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98.

〔17〕许中缘.论违反公法规定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再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J].法商研究,2011(1).

〔18〕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经济理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4.

篇5:职称证书借用协议

甲方: 乙方:

因甲方公司发展需要,经过双方平等、自愿的协商,双方遵循真诚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就甲方借用乙方中级职称证书达成以下协议:

一、协议期限

本协议期限为:即甲方使用乙方证书的期限为

二、甲方权利与义务

1、协议期间,甲方使用乙方的职称证书仅用于申报甲方公司的企业资质及资质年检。若甲方未经乙方同意私自用于其他范围,一切后果均由甲方负责。

2、甲方应妥善保管乙方职称证书,不得涂改、损坏、转借或丢失证件,如有发生,甲方负责补办并承担一切费用和损失。

3、协议期间,甲方要确定乙方的证书可以用的情况才办理后续手续,如果到时主管部门因专业不符合不予办理,则甲方承担相关责任。

三、乙方权利与义务

1、乙方须保证所提供职称证书及相关证件资料的真实有效。

2、本协议签订后,乙方应于2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提供职称人员的学历证书、身份证、职称证书、证件照等资料的扫描件。

3、借用期间,甲方用学历证书、身份证等原件时(资质审查部门),乙方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供使用。

4、本协议履行期内,乙方应保证乙方相关证书给予甲方的唯一性,不得将其证书用于其他任何企业,并保证证书及相关资料的有效性。

四、费用支付

经双方商定,甲方与乙方签订合同后,甲方于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

五、其他

1、本协议未尽事宜,以及履行本协议过程中的任何争议,由双方友好协商处理。

2、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

篇6:资质借用合作协议

甲方:xxxxx公司

乙方:

为了共同合作做好XXXXXXXXXXXXXXXX项目,优势互补,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现达成以下合作协议。

1、乙方承包XXXXXXXX项目。乙方承担XXXXXXXXXXXXXXX项目的销售、实施和服务。

2、甲方向乙方提供该项目所需的相关资质。

3、乙方在投标成功合同签订后向甲方缴纳管理费用:合同总额(中标金额在500万以下的5%,中标金额在500万以上为3%)(从合同回款中直接扣除),协议签订时乙方预交5000元;投标盖章时交5000元。投标成功,冲抵管理费用;如投标失败,10000元作为甲方项目费用。

4、乙方需向甲方提供增值税发票;

5、乙方不得以甲方的名义从事该项目以外的任何业务(除另有协议规定外)。

6、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乙方应全面承担起XXXXXXX项目的服务职责。

7、乙方必须及时响应客户服务请求,以及甲方转达的客户维护请求。因为乙方原因导致的项目问题,乙方应承担所有责任,且甲方有权终止本合作协议。

8、甲、乙双方根据合同进度执行付款。在合同签订收到用户第一笔款后,乙方向甲方支付管理费的50%;收到用户第二笔款后,乙方向甲方支付余下的50%。

9、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xxxxx公司乙方:

代表人:代表人:

篇7:关于无损检测资质证书借用的协议

甲方(证书借用单位):

法人代表身份证号:

地址:电话:

乙方(持证人):

身份证号:

地址 :

电话:

经双方友好协商,本着诚实守信,互惠互利的原则,就双方借用无损检测资质证书和职称证书达成以下一致意见:

第一、乙方向甲方提供真实有效的无损检测资质证书和职称证书等个人证书,乙方对证书享有所有权。甲方保证借用证书仅限于工商注册之用,不得他用。在协议有效期内,甲方不得使用乙方的证书出具任何检测报告和证明。任何未经乙方现场确认及本人签字的报告、证明,乙方不负任何直接和间接的连带责任,一切后果均由甲方自负。

第二、甲方对乙方所提供的证书和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损毁,不能转借他人,否则,甲方负责赔偿因此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并负直接或连带法律责任。对于甲方出现的违反此协议的行为,乙方有权单方面终止本协议。甲方应切实做到维护乙

1方的声誉、形象和切身利益,并做好甲乙双方协议的保密工作。

第三、本协议有效期1年,从双方签字时间起算。

第四、甲方应保证在协议到期前15个工作日内,将乙方提供的所有证件资料,送达到乙方提供的工作地址,由本人亲自签收。

乙方收到证件后,告知甲方。

第五、甲方通过电子汇款方式一次性支付给乙方全部报酬贰万

元人民币。乙方在收到甲方汇款后,在5个工作日内将证书邮寄给

甲方。

第六、协议有效期内,如确实因工作需要乙方到甲方工作所在地,甲方应提前10天通知乙方,在乙方工作及时间等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前去协助甲方完成相关工作,期间发生的交通、食宿等

一切费用均由甲方承担,且另外支付报酬300-500元/天。

第七、甲乙双方需认真履行本协议各项条款,双方均有依法维

护自身利益的权利。

第八、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后生

效。

第九、本协议的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另行协商。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篇8:资质证书借用协议

关键词:基于服务器的证书验证协议,委托验证

0 引言

为了规范与简化PKI的应用与部署, IETF工作组在RFC-3379提出了委托路径发现和委托路径验证 (Delegated Path Discovery/Delegated Path Validation, DPD/DPV) 模式, 给出了DPD/DPV协议的基本构成, 在RFC4158对路径构造和路径验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 IETF又在RFC5055中提出了基于服务器的证书验证协议 (Server-based Certificate Validation Protocol, SCVP) 。本文分析该协议的优缺点, 针对混合信任模型的特点, 设计了适合混合信任模型的证书验证委托服务器。

1 SCVP协议

1.1 SCVP协议的工作模式与适用范围

SCVP采用基于HTTP协议的“请求/响应”模式为客户端提供服务。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相关请求, 服务器接收请求后可以为客户端提供证书路径构建, 验证以及查询证书撤销状态等多种服务。这样通过委托路径发现和服务器验证就使得部署PKI应用程序更加容易, 使得一个组织能集中管理的验证策略。RFC5055文档指出SCVP协议可用于如下两种情况。

(1) 在客户端部分信任SCVP服务器的情况下, SCVP服务器可以提供证书路径, 撤销信息、CRL和OCSP响应等这些常用的服务, 但是验证证书路径的工作还是必须由客户端自己完成。显然, 这些服务对没有实现发现和下载中间证书、CRL和OCSP响应的客户端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2) 在客户端完全信任SCVP服务器的情况下, SCVP服务器在具有上述的一些基本服务外, 还可以提供证书路径构造和证书路径验证的服务, 同时可以确保证书策略在一个组织内保持一致性。

根据RFC5055的建议,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客户端可以采取完全信任SCVP服务器的方案。

(1) 客户端想节约证书路径验证软件的昂贵费用和对每个证书验证花费大量的时间。

(2) 客户端在一个组织和部门内, 该组织想集中管理验证策略。这些策略在信任锚点上明确的指出, 在整个证书路径过程中都会被用到。

1.2 协议优缺点

与传统的客户端证书验证过程相比, 证书验证服务具有的优点是很明显的。

(1) 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的工作, 降低了开发和部署PKI应用程序的难度。减轻了客户端的负担, 提高了证书验证的速度。

(2) 在一个组织内可以对证书验证策略进行集中控制, 而不是由应用软件开发商自行处理, 有利于验证策略的实施。

(3) 采用DPV服务, 不需要检索证书路径处理所需的大量信息, 从而节省了网络带宽。

(4) 更有利于证书验证的实现。由于很多原因, 大部分证书都没有包含证书路径构造所必需的一些扩展项, LDAP证书库中许多属性也没建立, 使得路径构造无法实现。而服务器端可以人为配置相关信息, 实现证书路径的构造和验证。

(5) 缺陷在于SCVP系统本身不安全或者有可利用的安全漏洞, 就不能为使用证书的应用系统提供可靠服务。证书认证路径的构造和验证是一个费时的过程, 容易遭到拒绝服务攻击。SCVP服务器的性能也是关键技术环节, 如果解决得不好, SCVP服务器本身极有可能会成为整个PKI应用系统的一个瓶颈。

2 混合信任模型

混合信任模型如图1所示, 它是网状信任模型与层次信任模型的结合体。域CA3与CA5内, 都是建立在严格的层次机制上, 域内的证书路径构建比较容易实现, 建立的信任关系可信度非常高。域间, 信任关系可以传递, 减少了需要签发证书的个数与需要维护的证书量, 从而使证书管理更加简捷。根CA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以及中介CA既可以签发下属CA证书, 也可以签发最终实体证书。在策略允许的条件下, 域内或域间连接两个中介CA的高频路径可以建立交叉认证。在实际的应用中, 企业都希望能够控制其组织内部的CA与外界的信息交流, 希望能够通过一个信任根CA来与其他企业信息交流。该模型基本满足了这种分布式的需求, 另外的好处是由于有了交叉认证就避免了依赖可信第三方进行认证, 节约了大量经费。因此在商业上, 混合信任模型比桥CA模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本文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证书验证委托服务器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工作。

3 证书验证委托服务系统的总体架构

基于SCVP协议的证书验证委托服务器系统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该服务器可以为所有遵循SCVP协议的客户端PKI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证书相关操作的接口。其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简述如下。

(1) SCVP协议处理模块

该模块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 主要负责对SCVP客户端的SCVP协议消息流的进行处理。一般的过程是在确认客户端合法的身份后, 接受客户端的请求并通过查询相应的各种信息来生成对查询请求的响应将其返回给SCVP客户端。

(2) 路径维护模块

该模块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二, 主要负责建立证书路径和证书路径的更新、证书路径存储, 查询工作。

(3) 本地路径库

主要用来存储证书路径信息, 系统启动时必须从证书库中读取证书路径。系统退出时, 如果有新的路径必须写入该路径库。

(4) 本地证书库

存放整个的由根CA直接或间接签发的证书的信息以及各个证书路径所涉及的证书。这样可以提高路径验证的效率。

(5) 本地CRL库

存储各个CA签发的证书撤销列表, 当客户端要求返回证书撤销信息时就不必每次都去获取证书撤销列表。

(6) 路径验证模块

主要负责对路径的验证工作。IETF在RFC3280中指出, 证书状态检测是路径检测的一个部分。

(7) CA间交互模块

主要负责读取其它各个CA的维护的证书库、证书撤销列表。该系统可能与其它CA有信息的交流, 可能访问其它CA的证书库, CRL等。在这里我们假定其他各个CA采用LDAP与OCSP作为其存储方式。

4 总结

证书验证是个复杂困难的过程, 证书验证委托服务可以极大地减轻客户端的负担, 降低客户端软件开发和部署的难度, 使证书验证更为可靠和有效, 促进PKI的应用, 混合信任模型是PKI普遍使用的一种信任模型。本文论述了在此种信任模型下证书验证委托服务的实现, 可以很好地解决证书验证问题。目前的研究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 设计的证书验证委托服务系统还要进一步完善, 后续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改进。

(1) 本文的研究目前只支持一般的PKI公钥证书, 而对于属性证书的支持还没有实现。研究属性证书, 并使得服务器能够提供属性证书的验证功能将是下一步研究内容之一。

(2) 本方案实现SCVP协议的时候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处理妥善, 比如验证时间以及cache的使用等问题, 验证策略请求响应对还没有实现。SCVP协议本身还在不断的发展中, 继续跟踪SCVP协议以及对该协议的实现不断完善是今后的一个重要工作。

(3) 路径构建模块与路径验证模块的并行性能有待提高。

(4) 证书验证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5)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基于分布式交叉认证的PKI混合信任模型上, 对于其他的信任模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出一个更为通用的路径构建与验证方法与模式。

参考文献

[1]D.Pinkas, R.HousleySeptemberDelegated Path Validation and Delegated Path Discovery Protocol Requirements[S].RFC3379.PKIX Network Working Group September2002.

[2]M.Cooper, Y.Dzambasow, P.Hesse, etal, Internet X.509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Certification Path Building[S].RFC4158.PKIX Working Group, September.2005.

[3]T.Freeman, R.Housley, A.Malpani, etal, Server-Based Certificate Vali-dation Protocol[S].RFC5055.PKIX Working Group.December.2007.

上一篇:《吉祥宝贝》教案下一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实施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