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2024-04-26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共7篇)

篇1: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编制:刘增辉 审核: 审批: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习目标

1、明确选择论据的原则,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论据。

2、学习根据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为证明论点服务。

学习重点 紧扣论点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论据。

知识链接

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议论文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充分、有力。所谓真实,是指引用的论据确凿可靠,准确无误。所谓充分,就是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注意广泛选择论据,使论据多样化,做到论据理由充足,事例广泛,令人信服。所谓有力,就是指所引用的论据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既扎实又有分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事实论据,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那是最能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理论论据,指的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理论论据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著作和权威性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事实论据主要是为论点提供事实上存在的依据,从“实”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坚实的实际基础,令文章具体生动、切实可感。而理论论据主要为论点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是从“虚”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理论上的基础,令文章笔墨简洁,富有权威性。在实际写作中,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的,有时先“实”后“虚”,有时先“虚”后“实”,有时“虚”“实”相间。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文章才会既丰满又有神韵。

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的原则:首先,在援引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其次,突出某一个侧面之后,还要善于分析和发掘。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明论点。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事情取胜。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而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

运用理论论据首先要做到准确、恰当。援引革命导师的言论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可有任何的改动和差错。如援引大意,可不加引号;如记不清名人的姓名,则可用模糊性语

言表述,如“有位名人说过”。在引用时,也要选取最恰当、最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并努力使之与自己的语言连贯、和谐。其次,援引名人名言,有时也需要对它解释、说明,发掘其深刻的内涵,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论点。这也可称为有“引”有“证”。预习检测

阅读教材例文《论度量》,分析其中的论据。

学习内容 合作探究

找一找,下面作文片断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论点时存在哪些问题?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别人的宽容让我们觉得温暖。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铺着漂亮的木地板的商店里,她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漂亮的地板,她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她感激地笑了,笑得很灿烂。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女士被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决心“投桃报李”,她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商店。老板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顾客的喜爱。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 编制:刘增辉 审核: 审批: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二)选择我论据时有哪些要求? 1.选择表达主题的论据

主题体现了写作的动机和目的,是文章的统帅,文章选取的作为论据的材料必须展开联想、想象调度出来的材料,与主题毫无关系的不多,因此应细加比较,精选出最能表达主题的典型论据来,而且论据和主题的关系不那么直接,但有助于丰富文章内容,也可入选。2.选择真实的论据

这里所说的真实指事实上的真实,即写作中选用的论据完全符合客观事实,包括细节。以事实论据来论证论点,事实论据必须真实而准确。

论据的真实性表现在作为论据的材料必须是典型的、普遍的,而不是片面的、个体的;所列举的事例体现社会的需求,体现客观规律等。3.选择相互结合的论据

一篇议论文需要的论据很多,所以要事例、事理结合,即使都是事例或事理,也要事例(事理)之间相互配合,达到用最少的论据表现最大的社会范围。4.选择新鲜的论据

有些文章,主题未必达到新颖、独到的要求,但如果论据新鲜,也常收到良好的效果。新鲜的论据首先来自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因此各种新闻体裁的文章,其论据应当是新鲜的,平时可以多看看这类文章。5.选择典型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即所列举的论据具有代表性和普通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通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至今,有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有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

三、在写作议论文时,如何恰当地使用论据?

(一)注意论据的侧重点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内涵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用来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涵的要旨的细微差别。

(二)注意论据的保鲜期

(三)注意论据和论点的本质联系

(四)注意论据的多角度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

篇2: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一、课前热身:

找一找,下面作文片断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论点时存在哪些问题?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别人的宽容让我们觉得温暖。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铺着漂亮的木地板的商店里,她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漂亮的地板,她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像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她感激地笑了,笑得很灿烂。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女士被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决心“投桃报李”,她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商店。老板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顾客的喜爱。

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

二、论据的选择

平时的作文中,许多同学在选择事例论据时,没有明确的标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其实同学们在想材料时应该是有一定方向的。以“学会宽容”为话题的作文,你会选择那些事例作为论据?你还能补充那些事例作为论据?

1、鲍叔牙不计较管仲的自私,多分给他黄金,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2、伟大的政治家林肯把政敌当做自己的朋友,他认为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

3、苏轼一生多次被贬,在偏远蛮荒之地仍不减旷达豪迈,文学书画成就卓著。

4、大卫不允许别人有与他不同的个性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在挑剔中失去朋友。

5、巴勒斯坦少年哈提卜因手持玩具枪被以色列士兵枪杀后,父母将其器官捐赠用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

6、清朝政府闭关自守,不能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导致了国家的衰败与落后。

三、论据的使用

1、围绕论点概括论据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进议论文中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同学们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事例材料

一、2007年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北京时间19点15),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有报道称,赵承熙曾接受精神健康问题的治疗,总是写一些跟谋杀和自杀有关的东西。令人意外的是,在4月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据媒体报道,当时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 1 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爱,是永远流传的”。将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一句话。

材料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材料,使之可用作事例论据。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争吵不休,各不相让,甚至要剑拔弩张,大动干戈。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希望张英凭京城官吏身份向对方施压,逼其让步。张英见信深感 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也成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2、紧扣论点分析论据

有了简洁的事例材料,还要将其与观点联系起来,成为证明论点的论据。在列举事例后缺少必要的分析,是同学们作文中最大的问题。具体怎么分析呢?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分析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哪些优秀的考场作文中寻找和借鉴分析的方法。

1、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这样的变故,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美丽顽强的易安居士。——2007年上海卷满分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 问:文段中用了什么事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

分析:文段运用李清照的事例,来证明“必须跨过这道坎”的观点。前两句简单叙述丈夫去世的事实,后对李清照的生活处境进行分析,她没有消沉哀怨,没有忧伤沉沦,而是坚强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从而点明题旨。此段中用的是并列句式。

总结方法一:正反评价法 参考句式:没有„„而是„„

请仿写句式,分析前边的事例论据。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

,而是。

2、时间或许会让历史蒙上尘土,但却不会风化那些鲜活的记忆。王选,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层尘土,只为还原历史真相,让记忆苏醒。奔走20年,耗尽全部家当,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寻访证人。因为她相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良知会让记忆永存,她与身后数十位白发苍苍的原告,构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记忆。——2007年山东卷满分作文《贝壳• 划痕•记忆》 问:文段中用了什么事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

分析:文段中用的是王选“奔走20年”,“搜集材料,寻访证人”,为731部队细菌战受害者鸣冤,还原历史真相的事例,用来证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观点。文中先概述人物表现,后追溯她这样做的原因,以点明题旨。用的是因果句式。总结方法二:因果分析法 参考句式:因为„„,„„

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事例论据,续写上段内容。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没有大动干戈,以权相压,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因为

3、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文段中打括号的句子,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哪些事例论据?是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

分析:文中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祖逖、王羲之、陈景润三例。在使用论据时,用的是假设推理的方法,假如他们不能从小处做起,点滴积累,就不会成就自己伟大的事业。

总结方法三:假设推理法

参考句式:若无„„,怎能„„

请用假设推理法分析前边的事例论据。

课堂练笔

以“学会宽容”为话题,自选事例论据,先概括事例材料,再运用一种方法分析事例,写一段话。下边两则事例论据供参考。

材料

一、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退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材料二:哈提卜是一个12岁的巴勒斯坦少年,他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一座难民营玩耍玩具枪时,被以色列士兵开枪击伤,11月5日在医院不治身亡。在哈提卜去世后,为他医治的那家以色列医院宣布,哈提卜的父母已决定将他的器官捐献出来,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哈提卜的叔叔说:“看到 哈提卜的器官将被用来拯救病人,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不管他们是犹太人还是以色列人,毕竟我们都是人。”

有关宽容的事例:

李斯特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 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宰相肚里能撑船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 3 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莫逆之交(鲍管之交)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九世同堂在一“忍”(家庭中也需要宽容)公元665年,唐高宗李治经过寿张县时,特意登门拜访了一个九世同堂的大家庭。寿张人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为此,北齐、隋、唐历朝都专门予以了表彰。

交谈中,李治请教张公艺能够九世同堂的原因。公艺老人稍加思索,一口气书写了一百多个“忍”字送给了李治。李治很高兴,赏赐了这家人。

篇3:对待学生,教师要学会鼓励和宽容

一、用鼓励和微笑面对学生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充满着热情、洋溢着活力的生命个体。他们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当他们走向社会时, 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并服务于社会。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 这个年龄段正是人的性格形成的阶段。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里学习和成长是教师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永远有一颗真诚善良和宽容关爱的心, 永远有一双敏锐、公正的眼睛, 关注上进生, 关爱后进生。善于捕捉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 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及时进行调整, 让每一个孩子在心灵里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 让每一个学生能始终在自信、自强、积极向上的心态中愉悦地学习, 完成学习任务。

应该承认, 人与人之间的确存在着差异。一个班上, 总有那么几个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该知道他们后进的原因是多样的:或是基础差, 或是反应能力慢, 或是害怕困难……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分别对待, 多给予表扬, 多给他们一份温馨和关爱。

一直以来, 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要求去做, 而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时候教师的一个赞赏或鼓励的目光会深深地保留在孩子美好的记忆中, 甚至影响和改变他的人生。同样, 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批评也会深深地刺伤他们的心。1995年我在一个镇上的小学任教时, 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及语文课。这些孩子多数是在村小念完三年级后转到镇小学来的。小镇是一个苗、汉、布衣族杂居的地区, 一些学生连汉话都还说不准, 方言阻碍着他们的正常学习。我的语文教学面临着挑战。

为了鼓励学生学会普通话、学会作文, 我经常组织他们开展演讲和朗诵比赛, 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作文竞赛。课堂上, 我发现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 每一次作文我都一字一句地认真批阅, 哪怕只有一两句话写得好我都给予鼓励, 在评价中极尽赞赏。当学生的学习和作文有了一点进步时我都会在班上进行表扬。就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慢慢地提高, 作文水平也在慢慢提高。十几年过去了, 这些当年的学生如今大部分都参加了工作, 并且有的成了单位里的骨干, 有的走向了教育岗位, 还有的如今已是文坛上小有名气的诗人了。2008年春节, 有个学生专程从外地来看我, 并送给我两本他刚出版的诗集。他提到了他在小学的那次诗歌比赛:“李老师, 您知道吗, 我是在您鼓励的目光下走上讲台的, 当时我连汉话都说不好, 那是我第一次获奖呢, 我高兴了好几天。您给我修改的诗我一直都保存着。”可见, 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心中是多么重要, 就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每到节假日, 我都会收到学生的短信和电话问候, 读着那些亲切的语言, 感受着学生的祝福, 每一次都能让我感动不已。其实我做的只是一个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可是却在他们的心里留下美好的印象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继而他们又将这份美好的爱心往下传承, 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在教育工作中, 我始终认为爱是师德之魂, 也是为师之本。学生只有“亲其师”, 才会“信其道”。在教学中, 我认为只有爱心是不能算一个称职的教师的, 教师爱学生就应该让他们学会学习。教师要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关注孩子的情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师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 我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经验, 与时俱进, 探索教学方法, 力求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让学生走进生活, 感悟真情;激情鼓励, 享受成功。十几年来, 我所任的班级总能涌现出一些“小作家”“小诗人”。近年来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的作文比赛活动中屡屡获奖, 他们在各种报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不下几十篇。我个人也先后十余次获奖。

二、用宽容与关爱善待学生

爱是教育的永恒。教师爱学生, 学生也才会爱自己的教师。师生只有在爱与爱的交融、情与情的碰撞中, 才能迸发出生命的火花。闲暇时, 我会经常想起我跟学生在一起的快乐, 他们的纯洁天真净化着我, 他们的朝气蓬勃感染着我, 他们的求知欲望鞭策着我, 他们的调皮和淘气时刻提醒着我, 他们是一本本个性独特的书, 值得我不断地去阅读、去欣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关爱学生, 就应该连他们的缺点也一起爱。有时候, 宽容引起的道德振动比处罚更强烈。”2008年9月, 我担任了三 (1) 班的班主任。这是一群淘气的孩子, 他们聪明可爱, 而且大多数同学的家庭都很不错, 可是有一次, 一个孩子竟拿了别人一部漂亮的手机。

事情发生后, 一下午我都在班上进行开导和谈心, 希望拿了手机的同学能主动把东西还给别人。可是一直到放学, 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当时我真有些急了, 真想把我排查的几个“对象”叫到办公室里去。可是没有证据怎么办?我忽然想:不妨先用“宽柔战术”。凭着我对他们的了解, 这些孩子都不缺钱和手机呀, 可是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呢?于是我字斟句酌地给对方发了一条信息:“好孩子, 老师知道现在你正为你今天的行为感到后悔, 也许, 你在拿手机时只是想看一看是吗?人生的路很长很长, 一部手机的份量实在是太轻太轻, 如果因为这个手机而在你纯洁的心灵里留下一个不光彩的污点, 那真是太不值了。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老师期待着你。”说句实在话, 我当时心里也没有底。

短信发出了, 第二天没有动静, 第三天仍然没有动静。在班上我缄口不提这件事。我一直在等, 我相信来自道德的力量。果然, 第三天晚上, 丢手机的同学给我来了电话:“李老师, 手机找到了!”当时我很高兴, 为这个同学的进步高兴, 他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我想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为了保护那个孩子的自尊, 我没有详细地寻问手机找到的过程, 也许这是个永远的秘密。我也无须去打听, 可是我看到了一个年幼灵魂的道德发现。我相信这个同学从此会迈上了一条光明、正确的人生之路。

对于这件事的处理, 让我再一次深深感悟到: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 特别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宽容学生是一个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它在无言中让人感受到来自道德的约束。对孩子性格的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即使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 也要尽量避免用斥责和粗暴的态度去刺激他们, 毕竟他们都还是孩子, 需要我们的引导和帮助。

原来以为, “教”是一种“给”, 后来才发现“教”也是一种“得”。课堂上, 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徜徉在文字的丛林里, 感受着语言的精深妙曼, 体验着读书的乐趣;在“教”与“学”的互动中, 教师和学生一同懂得感激;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教师唤醒学生可贵的悟性与灵性。

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让教师的爱在学生的手中传承下去, 让他们有一颗爱心。爱世界, 爱生活, 爱他人, 爱自己。让学生有一颗自强的心, 百折不挠, 锲而不舍;有一颗纯净的心, 荡涤污垢, 净化心灵。

回首曾经走过的岁月, 我真切地感受到:幸福无价, 真爱无言!是教育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成就感, 是教育使我的生命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也只有教育, 才能让人的生命之树常青!

有一首诗很让我感动: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

可是你却给了我一片海洋……

篇4: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上)

高中生写议论文,素材运用有两个误区,我们姑且称之为“古墓派”和“堆砌派”。所谓“古墓派”,是指动不动就用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之类的古人素材,通篇都在“故纸堆中讨生活”。所谓“堆砌派”,就是胡乱堆砌材料,企图以多取胜。这样运用材料,反映出了学生在选择和使用论据方面的诸多问题。

技法梳理:

除了注意论据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相结合、事实论据的多样性)这些基本前提之外,选择和使用论据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与论点有内在联系。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它与论点有着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与论点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够完全支撑论点。试看下面的片段:

“慢”的情趣需要细细品味与慢慢咀嚼。“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整整铡了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试想想,很多人也许早就坚持不住了,更不用说在艰难中咀嚼出韵味。音乐家却能“苦中作乐”,细心品味,可见他独特的审美趣味。

片段中运用音乐家的例子,论据关键信息和分论点中“细细品味与慢慢咀嚼”能很好地贴合,二者具有本质上的联系,段尾句子进一步把这种逻辑关联凸显出来,显得论证有力。

二、既有典型性,又有个性。典型论据往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另一方面,典型材料往往又是具体的、个别的,富有鲜明个性的。典型性往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具体与普遍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既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规律,又能有力地凸显观点。如《他人的感受》一文中的片段:

行事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良性品质。一个妈妈告诫孩子不要在地板上乱蹬时,说:“你的地板是别人的天花板。”这句话启示我们,一言一行要多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时时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朝着有利于他人感受的方向发展。从本质上说,行事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是一种善意和爱心。

文段中的妈妈告诫孩子虽是日常生活中的个例,但揭示出人与人之间密切关联、尊重他人感受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三、新颖鲜活,有现实针对性。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论据,要尽可能避免雷同,避熟避旧。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往往能使阅卷者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论据的“新”,当然要具有相对性,主要指新颖、鲜活而有时代气息。试看下面的片段:

不争往往蕴含着独特的个性追求。网络歌手许嵩从未参加过任何选秀节目,他坚持要一人包揽词、曲、唱、制作,执着而专注地做自己的音乐,为此许多公司不愿意冒风险与他签约。但他的坚持与成功让各大主流媒体不得不正视这位音乐人。许嵩从不与人争,他追求的是自己的风格。他干干净净做自己,专心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故事,不断超越自己,终于得以在乐坛占得一席之地。

片段抓住许嵩潜心创作、与世无争的个性追求,凸显他“一人包揽词、曲、唱、制作”的“全创作”型风格,较好地论述了“不争往往蕴含着独特的个性追求”这一分论点,新颖、鲜活。

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交友之道

□张保振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说明朋友的重要。《诗·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结果。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近年来,不少落马贪官在悔过书中都会提到“交友不慎”这四个字。其实,很多官员的“商界朋友”之所以和他们交朋友,是冲着他们手中可以变现、寻租的权力,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可观的利益。官员走向腐败,是利欲熏心,没抵得住诱惑,没能招架住商人的糖衣炮弹。

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顺,甚至头脑发热,有点得意忘形而误入歧途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取友的最佳节点。所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者,友面而不友心也。真友者,生无请言,死无托辞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而招致庞涓嫉恨,庞涓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实则身行恶,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入仕。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友要结真。否则,不仅自己会吃尽苦头,而且至死都不知原因。

交友要交优。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转化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和朋友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选自《思维与智慧》2009年第7期)

1.这篇文章在选择和使用道理论据方面有何特点?

答:

2.文章在选择和使用事实论据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答:

篇5: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宽容的可贵,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心理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学内容剖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三册语文“表达交流”中的内容,属于议论文写作。主要介绍议论文写作中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的知识。学生写作议论文,在使用论据方面常出现论据陈旧雷同,或者叙述烦琐,偏离论题的现象。同时,我们在注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宽容品质的养成。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期望学生写作能力和认知水平同获提高。

(二)教学重点:把握选择论据的原则,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以及恰当取舍论据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恰当取舍论据。

教学思路与方法:

(一)教学思路:计划用一课时。导入要引起学生兴趣。进入正题后,主要通过教师环环相扣的引领,和联系实际的运用,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正确选择论据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比较、讨论解决问题,获取写作经验。并配备教多相关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诸葛亮凭什么获胜的?

生:口才好,能说。

师:不见得吧,当时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哪个没有滔滔雄辩的口才呀,为什么诸葛亮能把他们一一驳倒呢?

生:我想是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更有说服力,让周瑜、孙权更信服吧。

师:有道理。如果我们把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过程形象地理解为是一篇口头议论文,论点就是“孙刘联合比孙家单打独斗要好”,可以吗?

生:(笑)好像可以。

师:那么诸葛亮这篇议论文在体现议论文三要素上哪一要素最值得称道啊?

生:应该是论据选得好吧。

师:不错,我也这样认为。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为了使我们的选择有一个依据,我们得确立一个作文话题。选什么话题好呢?有了。诸葛亮当年面对群儒是当仁不让获得胜利。而我们今天做事恐怕更多需要倡导理解和宽容吧。那就以“学会宽容”为话题来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二)提问推进

师:好,首先谁能说说什么是论据?议论文的论据有几种类型。

生:我认为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师:对。那么什么是宽容呢?

生一:胸怀宽阔,气量宏大。

生二:宽容意味理解,不斤斤计较。师:大家说得非常好,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宽容”呢?

生一: 因为我们现在自私心理太重,又是多么渴望人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生二:我们总是会怀有偏见,总难免有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行

生三:因为我们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宽容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人的作法。

生四:我们人类总是不够宽容,于人、于己、于自然都是这样。然而,„„学会宽容,救赎的不仅仅是他人,还能善待自己。

生五:宽厚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爱戴与敬重。

师:哇,不得了,你们对宽容的理解这么深刻透彻呀,而且还很有哲理诗的味道啊,相信这篇议论文写起来一定会洋洋洒洒。好,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些论据,看看能不能作为“学会宽容”这个话题的论据。(放映资料,学生讨论或者思考)

名言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3、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法.卢梭

4、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法.雨果

5、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俄.普希金

6、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7、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斯宾诺

8、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爱因斯坦

9、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事例

1、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 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2、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 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3、将相和传奇

公元279年旧中国时代,赵国的蔺相如守完壁归赵,立了大功,拜为上 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自恃功高,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常常称病不上朝,不跟廉颇争位。有时蔺相如坐车外出,碰见廉颇就赶紧避开。门客以为 他胆小怕事。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我考虑,强大的秦 国之所以不入侵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今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势必削弱抵御外 敌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先男家之急而后私仇啊!”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很 觉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请罪。说:“我粗野低贱,志量浅狭,开罪于相国,相国能 如此宽容,我死不足以赎罪。”于是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4、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公司老板以“明察秋毫”而洋洋自得,手下员工稍有过错,便严加指责并以重罚。不久,全体员工几乎全部辞职。老板仍不接受教训,重新聘用员工后,还是如是所为,结果还是和从前一样,员工都离他而去。他想不开,我是老板,员工有错难道不该惩罚吗?他的公司终于以破产而告终。他就不明白,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对待,给对方一个改过的机会,这是得他人理解和拥戴的根本。

5、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有“贞观之治”的辉煌,与他的宽容大度,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有直接关系。著名的大臣魏征,原来是李世民的兄长太子建的臣属,在王室争权斗争中,曾鼓动太子建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政权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已之主,竭其力用”,忠心耿耿地辅佐李世民,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6、记得有一次,表哥走进我的房间看起了我心爱的漫画书,我走上去,毫不客气地从他的手中夺了回来,说:“这是我新买的漫画书,你看什么看。”表哥看了我一眼,说:“真小气,一本书都不让看。”“就不让你看。”说着,我气极败坏地把漫画书的首页撕成了两半。爸爸听见了我们的争执,赶忙跑过来,把我拉到了其它房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哥哥,哥哥来到咱们家,就是客人,你是一个男子汉,应该有一个宽容的胸怀,你到别人家,如果他也这样对待你,你高兴吗?”紧接着,妈妈也推门进来,重重地训了我。听了他们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7、母亲每天不仅要上班,回到家还要为我们做饭,而她从来没抱怨过什么。记得有一次,母亲炒菜忘了放盐,我当时就毫不客气地把菜吐了出来:“什么破菜啊,一点味道都没有,让人怎么吃啊?”母亲尴尬地笑了笑,立刻端起菜盘去重新放盐。现在想来自己当时真是太过分了。

师:好,大家思考得差不多了。谁能谈谈对这些论据的看法?

生一:我认为理论论据的8条名言都适用这个话题。但事实论据中的7、8两个事件好像不合适,与话题中心不符。

生:就是。第7个例子谈的是没有宽容,与话题相反。

生二:不见得,第7个例子如果作为反面论据还是可以的,就是叙述语言不对,描写太多,罗嗦,成了记叙文了。

李斯特义收学员生一:我喜欢“六尺巷传奇”、“将相和传奇”和秦王李世民的例子。虽然是大家很熟悉的例子,但用在这里还是有一种推陈出新的感觉。而且可以从历史纵深的角度体现宽容的意义价值。

生二:我喜欢第4个例子。虽然不是知名事件,但在现实生活中很有普遍性,也应该更有说服力。

师:非常好。大家说得都很准确。下面我们就根据大家说的一起归纳一下,看看应该如何选择最恰当的论据

生一:一句话,就是要选最能符合论点需要、为论点服务的论据。再好的事例,再有说服力的材料,如果不能与论点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作为论据都是失败的。生二:还有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主旨的细微差异。

生三:还有要注意论据的推陈出新。

生四:还有论据要典型。用作论据的材料要有普遍性、代表性,要具有充分的说服力。

生五:还有举例的时候要简洁凝练,不要写成记叙文。

师:大家总结得太好了。我们共同看看教材上是怎么说的。(看书p94)

大家读后感觉如何?

生:跟我们总结的基本一样吗?

师:对呀。这说明我们完全有能力运用正确恰当的论据把议论文写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教材93页例文《论度量》,体会一下其中论据应用的魅力。(学生自渎几分钟)

师:怎么样?再写议论文还会为选择论据犯难吗?

生:不会了。

师:好。下面我们就把论据选择的要求再巩固一下,首先要典型,其次要新颖,第三要能证明论点。

此外,我想这节课我们还应在人生境界上有一个收获,那就是——(拉长音)

生:学会宽容。

篇6: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一、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唐人李翱的《李文公集》中有这样一个寓言:两人分乘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和骏马并驾而行。骏马咬破国马长鬃之颈,使其流血不止,国马若无其事,仍行走自如。骏马回家后却浑身颤抖,水草不沾。国马的主人说:“它大概是因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牵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二、选取立论的角度

1、骏马的角度:反省、羞愧、悔改、善待

2、国马的角度:大度、宽容、谅解、尊重

3、骏马的主人:虚心

4、国马的主人:大度

三、评改要求

1、每人主评一篇,参评一篇

2、写旁批:画、评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写尾批:重点评析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①论据是否典型、新颖、真实、是否能证明论点(是否有说服力),是否与论点有内在联系。

②事例论据是否详略得宜,道理论据是否准确恰当,两者的排列是否有一定顺序,是否多角度运用(正反、古今、中外等)。

3、打分,署名、日期

四、例文借鉴

为宽容喝彩

①唐人李翱的《李文公集》中有这样一个寓言:两人分乘国马和骏马并驾而行,骏马咬破国马长鬃之颈,使其流血不止,国马却仍驱行如故。骏马回到家中却浑身颤抖,草水不沾,待国马一番安慰、用鼻子亲近、同槽共食之后,骏马才恢复如初。(概述材料,引出话题)

②初看此文,很为骏马的野蛮和霸道气愤,更为国马的无能与懦弱不平。但是后看国马的不计前嫌,安慰、亲近骏马让其康复,又不禁为国马暗暗喝彩,为国马的宽容精神喝彩。(对比手法,提出论点)

③宽容就如紫罗兰的花瓣,“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喻证法、引证法:宽容的定义。)

④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宽容最终将使伤害你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席,接受自己良心的审判。骏马正是被国马宽容的心境所震动,而自责不已。这种无声的教育终将让良心未泯的伤害者受到正义的感召,走向正直的人生。“将相和”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深刻的。倘若蔺相如也是个小肚鸡肠之辈,与廉颇斤斤计校、毫厘必究,恐怕赵国早已被强秦所吞并了。正是由于蔺相如的为国家不计个人利害的宽大胸怀,感召教育了廉颇,才使他负荆请罪。廉蔺形成刎颈之交,使强秦虽拥重兵而不敢轻易举兵伐赵。无独有偶,青年时代的华盛顿喜欢和别人争论,一次在争论中激怒了对方,被对方一拳打在脸上,华盛顿要还手时被制止了。当晚那位绅士接到了华盛顿的一封信,要明天在河边沙滩相见。按当时惯例绅士带好宝剑,准备迎接决斗。谁知等待他的不是激烈的拼刺,而是华盛顿的微笑。“让我们伸出手来,做一个朋友吧。”绅士听后深受感动,立即紧紧握住华盛顿伸过来的手,并向他主动认错。自此他们之间有了深深的友谊。可见,宽容能教育对方,赢得友谊。(古今、中外正例:宽容能教育对方)

⑤宽容的结果是使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惟宽可以得人”实属至理名言,反之则会步履艰难,甚至逐步走向灭亡。国马宽容了骏马,二马从此后并驾齐驱,共同走向辉煌。“力拔山兮”的项羽,缺乏宽容,先是屡出奇计的陈平和善于用兵的韩信离他而去,最后连最亲近的“亚父”范增也被逼走,只落得个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结局。可见,只有真正拥有宽容,才不会四面树敌,陷于窘境,才能成就自我。(古、反例:宽容能成就自我)

⑥同时,国马和骏马的故事,理应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面镜子,照省自己,照亮别人。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日益紧张,时下不是有“生意场上无父子”的说法吗?一旦有金钱、地位、名誉等冲突时,有些人就会丢弃宽容,拾起“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刀,劈向对手。其实,这些人不懂得宽容的意义,宽容能实现双赢。如今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之时,学习中,生活中有时难免磕磕碰碰。面对矛盾,面对不愉快的事,我们难道不能像国马一样宽容,大度?我们不能不如马。难道我们不能像“再让三尺又何妨”的杨翥?他礼让宽容气度能令对方大为感动,非但不再争执,反而主动多让三尺,形成一条六尺宽的胡同。我们不能不学习古人。可见,宽容能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宽阔,宽容能让我们以和谐、友爱作伴经商和学习,从而双双皆赢。(今古、反正例:宽容能实现双赢)(④--⑥例证法、对比法:宽容的作用)

⑦当然,宽容也不是无原则的宽容,不看对象的宽容。假如咬国马的不是骏马而是一匹恶马或是一只恩将仇报的中山狼,国马定会愤然而蹄之的,倘若骏马咬伤的不是国马而是恶马或者是恶虎,骏马也不会愧悔的。“将相和”如此,“华盛顿与绅士”也如此。所以宽容的对象必须是“骏马”而非“劣马”,是一些良心未泯、幡然改过之人,对穷凶极恶的歹徒、违法乱纪的恶人,决不能宽容。当然我们对日本篡改教科书,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也是绝对不能宽容的。(对比法:宽容的辩证认识)

⑧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我们拥有大海般宽阔的心灵,宽容他人吧。多年以后,你会发现,人生的道路上,你留下的是令人陶醉的瑰丽的风景。(引证法:作结论)

尾批:本文论据充分,运用了蔺相如、华盛顿、项羽、杨翥、生意人、同学、日本及安倍晋三等论据,前四个典型、后三个新颖,都能证明“为宽容精神喝彩”的论点,与论点联系紧密,有说服力。

蔺相如、华盛顿、项羽三个事例论据详写,杨翥、生意人、同学、日本及安倍晋三四个事例论据略写,引用马克吐温、林则徐的道理论据准确恰当,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排列顺序井然。

五、学生互评、自评

互评:按照上述要求评改,推荐优秀作文。

自评:对自己作文的优缺点评价,对同学互评的评价。

六、作文回收,教师仲裁

篇7: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和使用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一节课讲解,两节课训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严峻: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立事?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对话打在课件上)

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

是引经据典,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力有千钧。这就是论据的魅力!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二、论据的选择

1、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

举例讨论:

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

是的,我们不必再犹豫了。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优秀的学生。我们便可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抱负的!

有同学以此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这两个论据。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小结:

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这就对论据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因为运用论据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为支撑论点而运用的,为证明论点而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

2、再举例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 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因此,用它做论据不典型。.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讲解: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学生连举一大串, 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的几个人物,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请大家看这段文字: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出示幻灯片)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这是近几年深受大家欢迎的小作家韩寒的《三重门》里的句子。大家都知道他应该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那么,他在这里讽刺什么呢?

学生作文论据陈旧!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鲜。

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

5、真实

有一点值得提出的就是事实论据要确凿,也就是说用作论据的事实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不能胡编乱造;如果是虚假的,或个别事实不真实,都会导致论点经不住推敲的结果。所以,列宁说,论点“应该设法根据正确的和不容争辩的事实来建立一个可靠的基础”(《统计学和社会学》,《列宁全集》第23卷)。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论据靠不往,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对此,我们丝毫马虎不得。

课堂练习:

假如以“只有懂理又懂文,成为全面发展之才,才能在事业上获得丰硕的成果”为论点,请在下面的论据中选出最好的。

A、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小喜欢文学。他写过几百首词,还写过散文和许多通俗、生动的科普读物。他19岁,还是个初中毕业生,就写出了有独到见解又颇有文采的数学论文,引起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

B、李时珍到35岁时,已读了几千种书,其中医药书籍800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

明确:选第一个。第二项没有扣住中心。

三、论据的使用

1、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我们应该明白,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在于向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简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叙代议。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练习:

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另外,有的同学叙述事实论据时,不突出重点和精华,不注意取舍,水分太多,有许多的叙述描写,有时还有详细的故事情节,文章几乎成了记叙文,使文章的论点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这是写议论文的大忌。议论文重在议论,不应重在记叙。事实材料的叙述要简明扼要,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说就行了。从头到尾地详尽描述,应该注意纠正。议论文中的事实,应该只是叙述而不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摘取事件的一点,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叙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

2、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不少考生在叙例时千篇一律,陈词滥调,罗列材料,堆积词语,导致平淡寡趣、枯燥呆板。尽管所讲的道理千真万确,所用的语言却干瘪乏味。因此,在例子的表述上也应讲究技巧,下面仍以高考优秀作文为例加以简析。

(1)、层层堆叠,铺排有力。所举事例在性质、层面、角度或其他方面无任何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加,通常这种简单的例举应尽量避免,因为它对论证论点的普遍性帮助不大。但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会变得相当有力。如: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了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暗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一一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有意的铺排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如以上这一例子,排比举例简洁充分,一个接一个,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我们在作文时,如果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

(2)、正反对照,加强力度。这是例证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举出彼此相反的两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从而增强论证的力度。如以下文字,用周公、刘备的“兼听”与楚怀王的“偏听”对比来论证兴亡之道:

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

——浙江考生《情感与理智》

3、要学会分析论据。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中学生的议论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中学生要想尽快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就必须学会分析论据。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分析论据的方法。

(一)、阐释分析法

阐释分析法(又称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论述“环境与成才”的关系时,引用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这一论据,随后作阐释分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地的方言,还是办不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

只有经过阐释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二)、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也称揭示本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含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是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斤之效。

(三)、评价分析法

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例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戒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

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和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

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价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

(四)、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例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迁”这一事例手的一段分析:

„„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呢?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本段文字就是通过分析孟子行为的原因,从人的社会属性的角度考虑,阐明了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发挥了事例的论证作用,直接论证了“近墨者黑”的必然性。

(五)、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例如《六国论》中的一段分析: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再如《说问》中的一段分析:

假如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能名垂千古,“著成信史照尘寰”?如果白居易不愿意向老婆婆请教,哪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深受人民喜爱的诗句?假如达尔文耻于下问,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呢?运用此法分析事例,可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练习

1、围绕“挫折磨砺人生”这个中心,选取两到三个论据,并运用适当的技巧表述出来。

2、在以上文字后补上一段说理的文字

五、写作训练

以《挫折磨砺人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论据选择精当丰富,表述富于表现力。

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论据:

找寻与论点具有本质联系的论据 事实论据要典型,道理论据要严密 论据要新颖、充分

论据的使用: 正反对比式 辩证分析式 排比式

典型的“读者”式 叙述+议论、抒情 详略得当,点面结合 联想、想象式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重点掌握议论文写作中论据的选择和使用的方法,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自主修改掌握议论文写作中论据的选择和使用的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互动、合作、探究、总结

【教学过程】整个教学分成三个步骤——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反馈

〔课前准备〕

流程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1、课前利用一节课完成堂上作文。

2、老师先指导作文小组组长审题、把握评分标准,请小组长完成批改,写好评语交给老师。老师再批改作文并修改作文组长的评语。全部写在“互动式”作文批改评分表上。

3、利用一节课进行作文评点指导。在批改前,将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和标准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认真学习评分批改标准,领悟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评分要求和“发展等级”评分要求。展示四篇不同档次的文章,通过示范、讨论指导学生把握评分标准。并让学生从题意、内容、语言、文体四个方面,在批改作文时写旁批,作文批改完后从不同角度对文章写总体评语。

4、每一位学生填写“互动式”作文批改评分表,并让学生从中总结自己本次作文的得失。

5、将老师和组长事先改号的评语发给批改者,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调整自己的点评,逐步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与点评能力能力。

流程二:课堂训练要落实

一、导入新课:作文题目回放

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请您一定打。”经理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二、作文自主评改小组小结

1、审题比较准确,多数以“细节决定成败”为论点。

2、事例不够典型、不够充实。

3、语言表达不够简练、准确。

三、修改文段

(一)、教师示范: 论据修改1

细小的事,决定成败。古代征战连绵,士兵死伤无数,可是历史上也有不费一兵一卒却将四万大兵逼退的事例。这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城内只有聊聊(寥寥)几千兵力,但却因为他知道司马懿生性多疑,于是大开城门,并亲自带上书童上城楼抚琴,使得司马懿因而在城外不敢进入,并草草收兵,恐有埋伏。诸葛亮因早早摸清对方性格,才布下局(病句),从而不难看出,细小的事却决定了成败啊!《细节决定成败》

学生讨论思考――此段病文论据的选取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据没有紧扣论点,叙例时也没有针对论点。同时对概念的理解也有偏差:细小≠细节 小结:论据的选择--

1、紧扣论点

论据修改1示例

细节决定成败,空城计中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却将司马懿的四万大兵逼退,诸葛亮之所以成功,除了超常的智慧和胆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注重了细节:藏起旗帜,大开城门,每扇门派二十个军士洒水扫地。而他自己就穿上鹤氅,戴上纶巾,带着两个小书童到城楼上弹琴。甚至还没忘记点起檀香。如果诸葛亮不是抓住了司马懿生性多疑的特点,如果他不是将每一个细节都布置得天衣无缝,又怎能骗过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又怎能留下战争史上的奇迹?试想,假如有一个扫地的士兵露出了慌乱的神色,假如他自己的纶巾系得不端正……任何一个环节露出了蛛丝马迹都将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我们不得不赞叹诸葛亮的胆大不得不佩服他的心细,实在是细节决定了成败啊!

(二)、学生修改:

论据修改2

经验是影响事业成功的条件,而职业道德操守才是其核心支柱。多少白手起家,默默无闻的人,从低处做起,却凭着一颗对职业崇敬的火热的心取得了成功;多少人在面对诱惑时因心记操守拒绝诱惑。因为职操,江姐宁死不屈;因为职操,董存瑞舍命而死;因为职操,任长霞一生为民;因为职操,包拯不危权势……正因为他们的职业道德操守,才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使他们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让他们为自己的职业升为最崇高的、神圣的地位。《经验虽可贵,“职操”价更高》

讨论思考――此段病文论据的选取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面两个论据没有紧扣论点。

小结:论据的选择--

1、紧扣论点

修改:

论据修改3

以火箭来作一个说明吧。假如一只发射中的火箭突然有一个螺丝钉松了,即使那天万事俱备了,但仍然缺东风。那唯有等下一次发射时间吧。就因这一细节,而使全盘的工作毁于一旦,要想发射成功还要重做一遍,或许又要等好几年才能成功吧。《细节决定一切》

讨论思考――此段病文论据的选取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例缺少要素,不够典型,说服力不强。

小结:论据的选择--

2、典型

修改:

小结:论据的选择--

3、新颖

论据修改4

细节决定成败。正如材料中所介绍到那位应届女大学生一样,首先,她本无资格参加笔试,她却坚持要参加并考取了第一,在经理面试之时,他诚实说出自己并无工作经验,并给了经理两元钱让他无论是否录取都给她回电话,不管是否有意还是无意,正是这一细节,体现出女大学生性格的认真以及工作严谨的态度,让经理改变了初衷,虽然他需要一个资深会计,但是比起经验,严谨的态度和较真的性格更为可贵,有这样的态度与作风,还害怕日后不能完成好工作吗?女孩抓住了这一细节,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让自己得以成功应聘。《细节决定成败》 讨论思考――此段病文论据的选取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例叙述不够简洁。

小结:小结:论据的使用--简洁准确

修改:

论据修改5

细节是很不忠诚的,它善于揭露人的灵魂,控制自己,超越自己的根本就是从细节着手。生物学中,孟德尔的遗传学对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孟德尔并不是发现者,而是一个再发现者。他的成功是因为对前科学家的细节不懈研究,再细小的部分也研究透彻。正是对细节不忽略不轻视的态度,成就了一代“遗传学之父”。他注重细节,于是他超越了自己。

讨论思考――此段病文论据的选取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叙例时没有针对论点,显得中心不够突出,说服力不强。(另:语言也不够准确)

小结:论据的使用--针对论点

修改:

论据修改6

细节决定成败,袁隆平抓住了荒野中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通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温饱问题,为世界农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说: 细节决定成败。

讨论思考――此段病文论据的选取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叙例后没有能够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论点结合不够紧密,很容易造成堆砌材料。

小结:论据的使用--叙后有析

修改:

四、牛刀小试:选取所批改的同学作文中的一个使用不当的论据进行修改。

投影展示并点评。

五、本课总结:

(一)论据的选择

1、紧扣论点

2、典型

3、新颖

(二)论据的使用

⑴简明准确

⑵针对论点

⑶叙后有析

(三)、论据的积累

课本、报刊、影视、网络、名著、经历

(四)、议论文的论据

议论写作要注意 证明论点要论据

选取新鲜又典型 叙述针对又简明

仔细分析讲道理 前后勾连成一体

六、作业:

1、修改同学作文中选择或使用不当的论据。

2、请写出此次你批改的作文对你最大的启示(成功或失败的一点)。(50字以上)

3、写出本次《〔作文升级〕学会修改》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与体会。(50字以上)

附:修改示例

论据修改2示例

因为职业操守,包拯不畏权势,坚决为民请命;因为职操,任长霞不徇私情,秉公执法;因为职业操守,叶欣躺倒在抗非典的最前线;因为职业操守,李春燕赤脚行走在大山大岭间……《经验虽可贵,“职操”价更高》

论据修改3示例

2003年1月16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80秒后发生爆炸,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一片震惊。美国宇航局负责航天飞机计划的官员罗恩•迪特莫尔被迫辞职。事后的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是一块脱落的泡沫。可见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甚至可以将全局毁于一旦。《细节决定成败》

论据修改4示例

一位面试会计的女孩虽然取得笔试第一名,却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具有一双慧眼的经理从女孩预付不属于公司正常开支的两块钱电话费这个细节中,看到了女孩内在的作为会计的天赋。经理还是通过细节,看到了本质,认识到要看透细节,才能揭示本质。《看透细节,揭示本质》

论据修改5示例

细节蕴含着规律,要想发现规律、超越自己的根本就是从细节着手。生物学中,孟德尔的遗传学对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通过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凭着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历经 8个寒暑,终于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正是对植株的高矮、种子的形状这种细节不忽略不轻视的态度,成就了一代“遗传学之父”。他注重细节,于是他超越了自己。

流程三:课后的反馈要及时

1、学生课后完成“本次你批改的作文对你最大的启示(成功或失败的一点)”及本次《〔作文升级〕学会修改》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与体会,总结本次作文批改的收获。

2、把修改好的作文返回给作者,让作者本人了解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得分,交换彼此批改对方作文的感受和看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老师将学生的作文统一收上来,然后逐一批阅,对学生的批改进行再批阅,写出老师对学生文章的批改的意见和评价。

4、最后将老师的评分和意见反馈给学生,让批改学生和作者本人了解老师评价和评分,从而从中找到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提高自己的批改水平,指导自己的写作,真正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全程参与到老师的作文教学与作文评改中,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人,成为作文教学的最大参与者和最大收益者。

附板书:〔作文升级〕

自主修改――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论据

选择 使用 积累

紧扣论点 叙例简明 典型 针对论点

新颖 叙后有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论据的类型、选择、使用和论据的要求等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文章论据的选择和使用的揣摩分析,达到对文章的初步了解掌握;通过对失败例文的修改训练来深入把握;通过迁移训练和课后作业来巩固这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学会围绕论点和论题正确使用恰当的论据。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显示:一考生的失败例文

提倡乐于助人

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古以来,多少圣人贤士在他们文章和行为艘表现这一美德。可生活中总有些人,却学别人遇到麻烦事“悄悄走开”。何也?可能是那些人认为这是最好的一种“处世哲学”。但你遇到麻烦事,别人悄悄走开你又作何感想呢?你肯定说现在人人都自私,不易团结。若此下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是就消失了吗?可见我们的中学生一定要乐于助人。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我国祖先从禹开始,但为了使人民免遭洪水的袭击,冥思夜想,终于想出治洪水的办法。成为人类水利工程的始祖,成为人民世世代代敬仰之人。

到清朝时由于腐败的满清政府,正在西方帝国主义日益强大,闭目塞听,认为大清帝国地大物博,龙恩四海。就这样长期骄傲自满,于是“悄悄走开”,就使本来强大帝国远远地落后了,于是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国丢失了香港。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总结失败的教训,乐于向西方先进技术来武装自己,使自己逐步强大起来,并在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洗刷了百年耻辱。

从上面的例子可知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人民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就是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而得到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而使国力大大加强。

2、让学生尝试给这篇文章打分。然后教师公布该文当年的得分:14分

3、提问:为什么这篇文章只得14分?请指出该文的重大失误。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该文的论点和论据之间严重脱节,文不对题。另外结构、语言方面也存在诸多毛病。

二、学生自读尹方荣《论度量》

1、提问:本文逐层阐述了哪几个观点?

①度量大的好处;②有德、识者度量才大;③靠不断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

2、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

明确:①引用史瑾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觉得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

②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

③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事例。

④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

⑤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

(1)(4)是道理论据(2)(3)(5)是事实论据

3、关于“宽容”或“度量”的论据,大家还知道哪些?

明确:如“七尺巷”的故事、“负荆请罪”、“管鲍之交”等等。

教师总结: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

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以及成语俗语。

三、例题剖析

(一)论据的选择

1、讨论: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②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是“拙”;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他们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2、以“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

多媒体展示:

论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事例: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工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馆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明确:材料符合典型、新颖、确切的要求。

3、以“学贵有恒”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

多媒体展示:

论点:学贵有恒

事例: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到十点就关门,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到深夜两点钟。

明确:犯了选例不确切的毛病。论点是“学贵有恒”,例子却是非常刻苦。“刻苦”与“学贵有恒”是两回事。可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就是说,做什么事只在有恒心,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4、以“凡事预则立”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

多媒体展示:

论点:凡事预则立

事例:有的青年工人喜欢凑热闹,看见买英语书的人很多,想想现在学英语挺热门,就也买书来读。但没过几天,觉得没意思了,便改学语文,改学数学,等等。到头来,一样也没学好,倒费了很多钱买书。学习不能没头没脑地东抓西摸,只有缺什么补什么,才能学得有用,学得巩固。

明确:不确切。论点中的“预”,是指做事情要预先估计准确,作好充分准备。而选例是说明做事情一定要目标明确,不能凑热闹。

5、以“不要轻视小事”为论点,引用下面的话作为论据。同学们讨论一下,看是否合适?

引言: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明确:不准确。荀子的话说的是积累的问题,与“不要轻视小事无关”。

6、以“挫折是一种财富”为论点,引用下面的话作为论据。同学们讨论一下,看是否有问题?

引言:罗素说过,“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明确:张冠李戴。这句话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的。

教师总结:

论据的选择,要由论点决定,根据论点的需要,看它能否证明论点。总之,论据的选用要紧扣论点。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二)论据的使用

1、以“要认真学好语文”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

多媒体展示:

论点:要认真学好语文

事例的叙述:由于生活所迫,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十四岁便进了小书店当学徒,接触到一些科学读物,由此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开始热爱科学并决心献身于科学事业。由于刻苦,他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为科学作出了贡献。遗憾的是这个对近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伟大意义的发现,就因为法拉第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又缺少数学的证明,人们看不明白,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后来,法拉第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电学的实际研究》等理论性书籍,总感到诸多不便。为此,他深深感到,科学缺少语文知识是不行的。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多读一点书,特别是没有学好语文。

明确:事例真实、典型、确切。能够证明论点。但叙述不够概括,不符合议论文的叙述要求。

可概括叙述为:

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因为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人们看不明白而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为此,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学好语文。

2、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

多媒体展示:

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

事例的分析: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1628项发明,经过多少次失败且不去说,他在发明电灯的实验中为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就试用了1600多种材料。试想,假使爱迪生没有顽强的毅力,遇到困难就却步,那么电灯的出现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

明确:最后一句的议论偏到“毅力”方面,属于议论不当。应改为:“爱迪生总结了无数次失败的教训才取得成功。”

教师总结

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叙述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统一。如果是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要学会分析论据。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四、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成功范文:

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会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自己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五、课堂总结:

选择事实论据要做到:

1、典型;

2、新颖;3确切。

选择道理论据要做到:

1、引用准确;

2、有针对性;

3、确切。

六、布置作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相关文章:

《学会宽容》教案05-08

学会宽容诗歌范文06-02

学会宽容懂得珍惜07-20

学会宽容高三作文04-15

教师要学会宽容04-17

读《学会宽容》后感04-18

学会宽容高一作文04-24

初三学会宽容作文04-28

学会宽容与感恩范文06-18

我学会了宽容作文07-19

上一篇:培智三年级教材语文下一篇:课间十分钟小学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