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的句子赏析

2024-04-19

《狼图腾》的句子赏析(精选9篇)

篇1:《狼图腾》的句子赏析

1) 我刚才忽然想起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他认为,西方人兽性多一些,而中国人家畜性多一些……

2) 劳动光荣,劳动神圣。勤劳是华夏民族的一大优势,是未来民族复兴的雄厚资本。但是劳动不是万能的和无害的,劳动之中还有奴隶劳动,奴役性劳动,专政下的劳动,劳改式的劳动,做牛做马的劳动。这种劳动光荣神圣吗?可以赞美吗?而奴隶主,封建主最喜欢和赞美这种劳动。自己不劳动甚至剥削别人劳动的人,同样也会高唱赞美劳动的歌曲。

3) 你想草原上的狼,战斗力为什么那样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头狼会干脆地杀掉重伤兵,可是这样一来也就减轻了狼群的负担,保证了整个队伍的精干快速有力。了解狼的这个特点,你在跟狼打仗时候,就能把形势估计得更严重一些。

4) 狼的最坚硬但又最薄弱,也是最致命的部位——狼牙。

5) 只有一条被两人共同套住的狼,稍有争执。毕利格老人一句话也就定判了:卖了皮子打酒,一人喝一半。

6) 这是在马上用马棒打狼最有利的位置,也是巴图此夜所能得到的绝佳杀狼机会,关键就看胆量和手上的准头了。

7) 额仑草原的杆子马都有胜则躁进败则气馁的特性。

8) 我跟巴雅只挖到了一只,其它几只是先回来的几家人送给咱们两家的。他们说,这是额仑草原的规矩。杨克笑道,咱们跟着老阿爸真是占大便宜。老人也笑了笑说:你们也是草原人了,往后也要记住草原的规矩。

9) 成吉思汗极其重视狩猎,他常说,行猎是军队将官的正当职司,从中得到教益和训练是士兵和军人应尽的义务,他们学习如何追赶猎物,如何猎取它,怎样摆开阵势,怎样视人数多寡进行围捕……当他们不打仗时,他们老那么热衷于狩猎,并且鼓励他们的军队从事这一活动。这不单为的是猎取野兽,也为的是习惯狩猎训练,熟悉弓马和吃苦耐劳。

10) 在这持久战争中,人与狼几乎实践了后来军事学里面的所有基本原则和信条,例如:知己知彼。兵贵神速。兵不厌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备不懈,声东击西。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化整为零,隐避精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11) 狼群在发动总攻之前,往往主动脱离它们要攻击的目标,故意后撤以再一次迷惑人畜。

12) 想睡安稳觉的人不是个好兵。

13) 在人类社会,如果专制镇压的力量太强大,时间又太久,人群也会渐渐丧失人性中的兽性,而逐渐变为家畜性十足的顺民。顺民多了,民族内部的统治也顺利了,可是一旦遭受外部强大力量的入侵,这个民族就丧失了反抗能力。或者俯首称臣变成异族的顺民,或者被彻底毁灭,变成后人考古发掘的废墟。多少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现在只能到历史博物馆去看了。

14) 陈阵发现蒙古牧民擅长平衡,善于利用草原万物各自的特长,能够把矛盾的比例,调节到害处最小而收益最大的黄金分割线上。

15) 马群在大开杀戒以后,迅速调整队形,怯马在内,强马在外。用爆发有力令狼胆寒的铁蹄,组成连环铁拳似的后卫防线。

16) 草原上,谁活着都不容易,谁给谁都得留条活路。

17) 人心不如狼心齐啊,狼打仗的本事还好学,可狼的齐心就难学了,蒙古人学了几百年还出不了师。

18) 我倒是越来越欣赏二郎了,人是得有点狼性才成。我没套住那条狼,不是技术问题,是我胆气不够,手软了。而狼却不是,它珍视自由也珍爱生命,狼被俘之后照吃照睡,不仅不绝食,反而没命地吃敞开肚皮地吃,吃饱睡足以后,便伺机逃跑,以争取新的生命和自由。

19) 速度是黄羊抗击狼群的主要武器,一旦丧失了速度,黄羊群几乎就是一群绵羊或一堆羊肉。

20) 草原人其实是运用了草原辩证法的高手,还特别精通草原的“中庸之道”.不像汉人喜欢走极端,鼓吹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草原人善于把草原上的各种矛盾,平衡控制在“一举两得”之内。

21) 打猎不能问数,一说数,就一个也不上夹了。人把前面的事做好,后面的事就靠腾格里。

22) 所有人的祖先都是猎人,猎人是人类在这世界上扮演的第一个角色,也是扮演时间最长的一个角色。

23) 这是一场真正的屠杀,也是智慧对愚蠢和大意的惩罚。

24) 我也打狼,可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还能活吗?

25) 但残酷的草原蔑视弱者,依然不给弱者最后的一点点怜悯。

26) 只有最精的黄羊,才能舍得身子底下焐热的热气,在半夜站起来撒出半泡尿,这就不怕狼追了。

27) 草原上的人狼战争真是残忍之极。人和狼都在用残酷攻击残酷,用残忍报复残忍,用狡猾抗击狡猾。如果这样恶恶相报,近朱者赤,近狼者势必狠了,从此变得铁石心肠,冷酷无情?

28) 这是道尔基家的一群全场出名的杀狼大狗,个个都是职业杀手,组合配对极佳,八条狗齐心合力,分工明确:快狗纠缠,笨狗撞击,群狗咬定,恶狗一口封喉。它们与狼交战从不分兵,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29) 在草原上,人完全掌握着狗的生杀大权,人是靠强大的专制暴力和食物的诱惑将野狗驯成家畜的。

30) 几条大狼巨狼还使出了蒙古狼极其残酷的战法:以轻伤换重伤,以重伤换敌命,故意露出非要害处让大狗咬住,然后置自己伤口于不顾,而猛攻狠咬狗的喉咙和肚子。

篇2:《狼图腾》的句子赏析

2) 狼之所以个个顽强,不屈不挠,不是因为狼群里没有“汉奸”和软蛋,而是因为残酷的草原环境,早把所有的孬种彻底淘汰了

3) 黄羊能把狼群引开,狼去抓黄羊了,牛羊马的损失就少了。

4) 在残酷竞争的世界,一个民族,首先需要的是猛兽般的勇气和性格,无此前提,智慧和文化则无以附丽。民族性格一旦衰弱,就只能靠和亲筑长城投降称臣当顺民和超过鼠兔的繁殖力,才能让自己苟活下来。

5) 打狼就是打仗,斗体力,斗精力,斗智斗勇,三十六计除了美人计使不上,什么计都得使。

6) 立下军功应及时奖励,这是古今中外的传统军规,

7) 你看,狼懂气象,懂地形,懂选择时机,懂知己知彼,懂战略战术,懂近战夜战游击战运动战奔袭战偷袭战闪击战,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还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全歼马群的战役意图。

8) 以后咱得像狼一样,尽量减少常规打法,要胡打乱打出其不意,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乱中求胜,虽然乱,不合兵法,但让狼摸不到规律,防不胜防。

9) 能当着那么多的狗吃北京奶糖,是草原狗莫大的荣誉。

10) 狼群如此艰苦卓绝地按捺住暂时的饥饿和贪欲,耐心地等到了多年不遇的最佳战机,居然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除了黄羊的武装。

11) 它不会受狐狸甩动大尾巴的迷惑,能直接咬住狐狸尾巴,然后急刹车,让狐狸拼命前冲,再突然一撒口,把狐狸摔个前滚翻,使它致命的脖子和要害肚皮来个底朝天,黄黄再几步冲上去,一口咬断狐狸的咽喉,猎手就能得到一张完好无损的狐皮。

12) 艺高狼胆大,胆大艺愈高。

13) 头狼这么干不是狠毒,是在发善心,是怕伤狼落到人的手里,受人的侮辱!狼是宁死也不愿受辱的硬汉,头狼也不愿看自己的兄弟儿女受辱。

14) 蒙古人一半是猎人,不打猎,就像肉里没有盐,人活着没劲。不打猎,蒙古人的脑子就笨了。

15) 他相信小狼会教给他更多的东西:勇敢智慧顽强忍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永不满足永不屈服并藐视严酷恶劣的环境,建立起强大的自我。

16) 狼的自杀是极其残忍痛楚的,因此狼也就不会让它的陪命者死得痛快。

17) 狼群杀那么多的黄羊,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为了抖威风,它们是为了给狼群里的老弱病残留食。狼打食想着自个儿也想着狼群,还想着跟不上狼群的老狼瘸狼半瞎狼小狼病狼和产崽喂奶的母狼。

18) 狼只要有东西吃,就不找人畜的麻烦。

19) 这就叫做群狼战术,全面出击,四面开花。声东击西,互相掩护,佯攻加主攻,能攻则攻,攻不动就牵制兵力,让人顾头顾不了尾,顾东顾不了西。狼群的这招要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更厉害。

20) 在草原上,做什么事都别做绝,兔子急了还咬狼呢,母狼急了能不拼命吗?

21) 天下的机会只给有耐性的人和兽,只有耐性的行家才能瞅准机会。光靠狼的狠劲还不成,还得靠狼的耐性。

22) 你要是头狼,准得饿死。一次打光了黄羊,来年吃啥?狼可不像人这么贪心,狼比人会算账,会算大账!

23) 在草原,对朋友耍滑要吃大亏的。

24) 软弱的民族性格是万恶之源,它将导致一系列最可耻最不可饶恕的罪恶:不思进取,坐井观天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叛卖投降俯首称臣;人民被杀戮被贩卖被奴役被歧视;民族被改种改文改姓改身份等等。世界上无数古老农耕民族就因其性格软弱,而被残酷的世界无情淘汰。

篇3:《狼图腾》的句子赏析

《庄子》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意即人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风景, 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张载在《西铭》中也说道:民与吾胞, 物吾与也, 意即爱所有的人和一切的物类。《狼图腾》为我们呈现了美轮美奂的草原风景盛宴, 作者也对其进行了尽情地讴歌。但是, 草原美景和对草原的讴歌, 仅仅是草原大美的表象, 从深层次看, 《狼图腾》体现着对草原的生态美学关怀, 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 《狼图腾》体现了“中和之美”、“物极必反”的生态美学思想, 正是因为草原人坚持、相信“物极必反”的规律, 它们才没有把狼赶尽杀绝。因为一旦狼被赶尽杀绝, 整个的生物链便会松动, 狼群消失之后草原的迅速退化与沙化便是其最好的证明。正如作者所说:“蒙古牧民擅长平衡, 善于利用草原万物各自的特长, 能够把矛盾的比例, 调节到害处最少而收益最大的黄金分割线上”[1]73;其二, 《狼图腾》体现了生态美学的自然性审美原则, 主要浓缩在“草原逻辑”这几个字里面。“倒伏的秋草的枯茎败叶渗出黄黑色的腐水, 遍地的羊粪牛粪, 狗粪狼粪, 兔粪鼠粪……”[2]147, 这些, 在常人看来, 都是肮脏的、丑陋的。可是它们可以给草原以营养, 有了它们的滋润, 草原便可以永葆生命与活力。到了这里, 又有谁能否认这些丑陋而肮脏的粪便是大美特美的呢。同时, 对于符合草原逻辑的东西, 作者都进行了赞颂, 哪怕是死亡和血腥。战争的血腥场面总给人一种凄凉哀婉的感觉, 可是在《狼图腾》中, 只要这战争与血腥符合草原逻辑, 作者也会品尝得有滋有味, “……母狼们真是豁出命了, 个个复仇心切, 视死如归、肝胆相照, 血乳交融。……狂歌狂舞, 欢心欢宴”。[3]49战争的血腥场面, 成语加排比的修辞运用, 放置在“草原逻辑”的大背景下, 显得相得益彰、理所当然。到了这里, 又有谁能否认这战争带来的血腥也是一种鲜艳的美呢。

(二)

《中庸·右第二卜第一章》托子思云:……天、地、人各有其职:天的作用是‘化’, 即化生;地的作用是‘育’, 即养育。人的作用是‘赞’, 即助, 帮助天地去化生万物。[4]这是理想中天人合一的状态, 也是额仑草原原始的生存状态, 而随着农耕汉人和盲流的大量涌入, 这一平衡状态被打破了。在这里, 人的作用已经不再是“赞”了, 而是“损”。汉人盲流人迹至处, 草原便无宁日。依据“盖娅假说”:地球是一个整体的、复杂的系统, 具有类似于生物性的本体感受系统。地球孕育了大地上的一切生命, 而地球当下的生态状况又是靠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之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包括人类——来维护的。[5]以此来观照《狼图腾》中之前的额仑草原:草原 (腾格里) 滋养着草原上的一切生灵, 而动物、植物……通过新陈代谢等又滋养了草原的欣欣向荣。人, 便是其中的“赞助者”, 人类根据草场的承载量来饲养动物, 当狼群过多时便捕杀部分狼群……这样, 整个的额仑草原便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之中。曾繁仁在其文章中提出了“返魅”的观点:所谓‘魅’, 乃由远古时期科技不发达形成的自然自身的神秘感与恐惧。工业革命以来, 科技的巨大发展极大增强了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于是人类以为对于自然可以无所不知……正是这种‘祛魅’成为人类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从而造成严重生态危机的原因之一。……在他们看来, 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占有, 因而他们愈加噬求得到超过的东西, 并往往为此而诉诸武力。……‘返魅’绝不是回到人类的蒙昧时期……而是部分恢复自然的神性神秘性与潜在的审美性。[6]面对“天人合一”状态的千疮百孔, 我想, 只有我们实现对自然由“祛魅”到“返魅”的转变, 我们内心深处的千疮百孔才能得到根治, 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于地球之上。因而, 自然之魅便是我们需要重新灌输的一种信仰体系。

(三)

“草原的腾格里几乎变成了沙地的腾格里。干热的天空之下, 望不见茂密的春草, 稀疏干黄的沙草地之间是大片大片的板结沙地, 像铺满了一张张巨大的粗砂纸。……偶尔见到一群羊, 则乱毛脏黑, 又瘦又小, 连从前额仑草原的处理羊都不如”;[7]355“几天以后, 窗外突然腾起冲天的沙尘黄龙, 遮天蔽日。整个北京城笼罩在呛人的沙尘细粉之中, 中华皇城变成了迷茫的黄沙之城”。[8]408和之前的额仑草原相比, 现在的额仑草原可谓丑陋至极。信心十足要战胜腾格里、战胜草原的包顺贵、建设兵团都成功了。因为草原被他们彻底打败了。但他们真的成功了吗?我想上述现实景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恩格斯的“一步胜利, 二步三步失败”论告诉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胜利, 在第一步确实都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 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9]

狼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图腾, 我们不会要求每个人都去信仰。但是面对当前严重的生态危机, 重拾自然之魅, 树立一个信仰“自然”的知识体系, 则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2]、[3]、[7]、[8]、姜戎:《狼图腾》[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版。

[4]、苗福光:《生态批评的三维知识空间》[J],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第1期。

[5]、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知识空间》[J], 文艺研究, 2002年第5期。

[6]、曾繁仁:《当代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J], 文艺研究, 2007年第4期。

篇4:《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关键词:狼图腾;图腾文化;图腾崇拜;民族精神;文化含义;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 P31;C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54-2

1 中国图腾文化的追溯

“凡山经首……其神皆人面蛇身”,这是山海经对中国图腾最古老的记载,所以,中国远古氏族的图腾形象大都以人面蛇身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图腾的形象也从蛇转向了龙,中国的封建帝王都以龙自居,以龙威它象征着神圣、不可侵犯,这也是统治阶级利用图腾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变相为图腾的存在提供了条件。

1.1 图腾崇拜

在中国,龙与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图腾,但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并非所有的中国人都信仰龙凤,例如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信仰“狼”,苗族的图腾是狗头帽、鸟类和牛角饰品等等。图腾被大家信仰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与团结力,人们把图腾视为自己的祖先,希望得到图腾的认可并受到图腾的保护,这是从前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应对自然环境的必然结果。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中有不同的图腾崇拜,女真族的图腾是神鹰;鲜卑族类马似牛的鲜卑瑞兽;匈奴、突厥以狼为图腾;蒙古族所崇拜的狼、鹰、鹿等,这些动物的图腾形象贯穿着中国整个图腾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这是对远古文化的传承,它有着区域性、悠久行、变化性、多样性等特点。现如今,图腾作为一种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比如被置于服饰上、婚丧嫁娶、生活祭祀等等,但无论如何,图腾崇拜都在不同的形式上维系着一个氏族的统治与团结。

1.2 图腾文化

图腾文化包括图腾观念、图腾崇拜、图腾禁忌、图腾意义等,图腾在氏族中有着固有的制度,并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系统,比如福建人以蛇为图腾,有纹蛇的传统,在一些宫庙中有蛇的画像或雕塑,进行祭祀;云南瑶族祭祀“树神”;甘肃民间剪纸艺术,都是以女娲为原型;蒙古族和藏族的天葬传统等,都从信仰、社会、艺术等方面揭示了图腾固有的文化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图腾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祭祀、跪拜等形式,将图腾转变成服饰和饰品进行崇拜更有着独特的色彩,比如帝王的龙椅龙袍、凤披霞冠;藏民的三色石;云南彝族祭祖时所用的虎纹葫芦瓢……甚至于现如今的一些传统节日中也有图腾的影子,比如春节贴春联、贴门神就是图腾文化的传承。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身上依旧可以看见图腾的传承,像回族就是以伊斯兰教为图腾标志,众所周知,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影响较深,无论是风俗习惯还是文化传统,都有其影子。但是现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缺失,长期的民族融合导致了汉民族没有它独有的图腾文化,虽然龙一直是华夏民族的图腾,但它并没有汉族本身的特色,所以,在图腾文化演变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持汉民族的图腾文化迫在眉睫,图腾所产生的图腾文化不仅可以维系社会的稳定,也可以对社会群体起到调节作用,加强民族团结力,同时也能作为现代人行为道德的标准。

2 从《狼图腾》看中国的图腾文化

《狼图腾》是姜戎十几年的“与狼共舞”和三十年的呕心沥血所创作的巨作,它以新的视角体现出狼的智慧及团结,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国古老图腾——龙的由来,本章着重介绍游牧民族的狼图腾与农耕民族的龙图腾,在民族融合下的新型文化与精神实质。

2.1 《狼图腾》中“图腾”的精神实质

《狼图腾》中体现的是狼的全新形象,在以往的印象里,狼是凶恶狡诈的代表,但这部作品里体现的却是狼群之间的团结互助、机智勇敢,让我们看到一个拥有温馨、坚韧的狼的世界,在残酷的草原竞争中,我们看到一种强悍的生命力量,草原既是敌人也是朋友,狼,作为草原人民的精神象征,起到了保护神的作用,它的勇敢顽强为草原人输入坚韧的狼性血液,这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英雄神话。充满狼性的大将卫青、霍去病血站匈奴;北魏太武帝一统北方;中国最大版图的开创者成吉思汗,用他所向披靡的蒙古骑兵,如同群狼奔驰在草原一样横扫亚欧大陆……在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狼的勇敢与刚毅,他们的个性印证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草原人民崇拜的图腾文化的实质就是崇拜它的坚韧与顽强,所以也造就了上述中国历史的辉煌时代。

2.2 民族融合下的图腾崇拜

自从唐朝大一统以来,草原文明与华夏文明进行了完美的融合,由草原带来的狼性崇拜和华夏的龙性崇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狼图腾》中陈阵对蒙古草原狼有着敬畏和痴迷,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可能就是人们心灵对原始图腾的崇拜,自从他养了一只小浪,通过对它的观察,让他更有信心接近草原的精神领域,即对狼图腾的崇拜。在小狼死后,他将小狼的皮挂在杆上,配合蒙古包的白烟和凛冽西北风,好似看到一条飞龙腾云驾雾,飞向那些曾经战死的草原狼灵魂之地,让他感受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华夏文明中的龙头、龙尾、都和狼极为相似,虽然其龙角似鹿角,但鹿也是草原民族崇拜的图腾之一,龙的样子可以说是草原民族图腾演变的结果,几千年来的草原民族,都一直信奉狼图腾,狼影响了草原人的性格和精神,也影响了中国华夏文明,游牧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品质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当今社会,仁义礼智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品质,但我们骨子里流淌的狼性血液却构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无论是对哪一种图腾崇拜,都是中国人民精神的寄托与传承,都为我们的华夏文明增添了新的色彩。

3 中国图腾文化的现实意义

《狼图腾》中草原人与狼的斗争、狼与草原的抗争,形成了一个完整循环的生存哲学,即适者生存,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在如今这个世界大融合的社会当中,各个国家之间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社会要进步,人类要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应懂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重要性。

3.1 《狼图腾》中竞争意识的思考

《狼图腾》中毕利格老人说:“就你这点胆子咋跟羊一样,你们汉人就是从骨子里怕狼,要不汉人怎么一到草原净打败仗。”①草原人民时刻处于被狼威胁的环境中,如果想要生存,就一定要激发出自己的全部潜能,安逸的环境不可能造就伟大的勇者,残酷的生存环境才能让草原人成为勇士。对于实际来说,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想要共同生存,必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和平共处,如果想要牺牲别人而换取自身利益,那最终的结果就会像《狼图腾》中所说的那样:“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把草原上的大命杀死了,草原上的小命全都会没命。”[2]

3.2 《狼图腾》精神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大地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它要求我们仁义谦让、温柔敦厚,作为拥有灿烂文明的礼仪之邦,这的确是我们不能舍弃的精华,但面对当今世界的竞争格局,我们更应唤醒骨子里流淌的狼性,用坚韧和勇猛迎接严峻的挑战,“羊欲静而狼不休”,只有时刻保持狼的机警与团结,才能让我们屹立于不败之地。

4 总结

《狼图腾》中所描绘的狼的全新形象和精神,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无论是从历史还是文化角度,都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解读,用其强烈的感受刺激我们的心灵,不可否认,它所包含的丰富文化意蕴,仍需我们细细的发掘和品读。

注 释

①姜戎:《狼图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参 考 文 献

[1] 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

[2] 何星亮.图腾与中国文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 孙有霞.浅析中国传统服饰图纹中的图腾文化[J].2008.

[4] 罗义群.苗族的图腾文化[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

篇5:狼图腾中赞美狼的句子

1、天下的机会只给有耐性的人和兽,只有耐性的行家才能瞅准机会。光靠狼的狠劲还不成,还得靠狼的耐性。

2、你要是头狼,准得饿死。一次打光了黄羊,来年吃啥?狼可不像人这么贪心,狼比人会算账,会算大账!

3、在草原,对朋友耍滑要吃大亏的。

4、软弱的民族性格是万恶之源,它将导致一系列最可耻、最不可饶恕的罪恶:不思进取,坐井观天、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叛卖投降、俯首称臣;人民被杀戮、被贩卖、被奴役、被歧视;民族被改种、改文、改姓、改身份等等。世界上无数古老农耕民族就因其性格软弱,而被残酷的世界无情淘汰。

5、在草原和狼打交道必须明白“什么可能都会出现”.这是草原狼教给蒙古战士的最基本的军事条令。

6、难道像有些牧民说的那样,狼的哭腔,是专为把人畜哭毛哭慌,搅得人毛骨悚然,让人不战自败?草原狼莫非还懂得哀兵必胜、或是精神恐吓的战略思想?

7、在蒙古草原,平安后面没平安,危险后面有危险。

8、打仗,狼比人聪明。打仗的输赢,全看你是狼,还是羊……

8、我跟巴雅只挖到了一只,其它几只是先回来的几家人送给咱们两家的。他们说,这是额仑草原的规矩。杨克笑道,咱们跟着老阿爸真是占大便宜。老人也笑了笑说:你们也是草原人了,往后也要记住草原的规矩。

9、成吉思汗极其重视狩猎,他常说,行猎是军队将官的正当职司,从中得到教益和训练是士兵和军人应尽的义务,他们学习如何追赶猎物,如何猎取它,怎样摆开阵势,怎样视人数多寡进行围捕……当他们不打仗时,他们老那么热衷于狩猎,并且鼓励他们的军队从事这一活动。这不单为的是猎取野兽,也为的是习惯狩猎训练,熟悉弓马和吃苦耐劳。

10、在这持久战争中,人与狼几乎实践了后来军事学里面的所有基本原则和信条,例如:知己知彼。兵贵神速。兵不厌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备不懈,声东击西。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化整为零,隐避精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11、狼群在发动总攻之前,往往主动脱离它们要攻击的目标,故意后撤以再一次迷惑人畜。

12、想睡安稳觉的人不是个好兵。

13、在人类社会,如果专制镇压的力量太强大,时间又太久,人群也会渐渐丧失人性中的兽性,而逐渐变为家畜性十足的顺民。顺民多了,民族内部的统治也顺利了,可是一旦遭受外部强大力量的入侵,这个民族就丧失了反抗能力。或者俯首称臣变成异族的顺民,或者被彻底毁灭,变成后人考古发掘的废墟。多少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现在只能到历史博物馆去看了。

14、陈阵发现蒙古牧民擅长平衡,善于利用草原万物各自的特长,能够把矛盾的比例,调节到害处最小而收益最大的黄金分割线上。

15、马群在大开杀戒以后,迅速调整队形,怯马在内,强马在外。用爆发有力、令狼胆寒的铁蹄,组成连环铁拳似的后卫防线。

16、草原上,谁活着都不容易,谁给谁都得留条活路。

17、人心不如狼心齐啊,狼打仗的本事还好学,可狼的齐心就难学了,蒙古人学了几百年还出不了师。

18、我倒是越来越欣赏二郎了,人是得有点狼性才成。我没套住那条狼,不是技术问题,是我胆气不够,手软了。而狼却不是,它珍视自由也珍爱生命,狼被俘之后照吃照睡,不仅不绝食,反而没命地吃、敞开肚皮地吃,吃饱睡足以后,便伺机逃跑,以争取新的生命和自由。

19、速度是黄羊抗击狼群的主要武器,一旦丧失了速度,黄羊群几乎就是一群绵羊或一堆羊肉。

20、草原人其实是运用了草原辩证法的高手,还特别精通草原的“中庸之道”.不像汉人喜欢走极端,鼓吹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草原人善于把草原上的各种矛盾,平衡控制在“一举两得”之内。

21、打猎不能问数,一说数,就一个也不上夹了。人把前面的事做好,后面的事就靠腾格里。

22、所有人的祖先都是猎人,猎人是人类在这世界上扮演的第一个角色,也是扮演时间最长的一个角色。

23、这是一场真正的屠杀,也是智慧对愚蠢和大意的惩罚。

24、我也打狼,可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还能活吗?

25、但残酷的草原蔑视弱者,依然不给弱者最后的一点点怜悯。

26、只有最精的黄羊,才能舍得身子底下焐热的热气,在半夜站起来撒出半泡尿,这就不怕狼追了。

27、草原上的人狼战争真是残忍之极。人和狼都在用残酷攻击残酷,用残忍报复残忍,用狡猾抗击狡猾。如果这样恶恶相报,近朱者赤,近狼者势必狠了,从此变得铁石心肠,冷酷无情?

28、这是道尔基家的一群全场出名的`杀狼大狗,个个都是职业杀手,组合配对极佳,八条狗齐心合力,分工明确:快狗纠缠,笨狗撞击,群狗咬定,恶狗一口封喉。它们与狼交战从不分兵,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29、在草原上,人完全掌握着狗的生杀大权,人是靠强大的专制暴力和食物的诱惑将野狗驯成家畜的。

30、几条大狼巨狼还使出了蒙古狼极其残酷的战法:以轻伤换重伤,以重伤换敌命,故意露出非要害处让大狗咬住,然后置自己伤口于不顾,而猛攻狠咬狗的喉咙和肚子。

31、要想在草原呆下去,就得比狼还厉害。

32、狼之所以个个顽强,不屈不挠,不是因为狼群里没有“汉奸”和软蛋,而是因为残酷的草原环境,早把所有的孬种彻底淘汰了

33、黄羊能把狼群引开,狼去抓黄羊了,牛羊马的损失就少了。

34、在残酷竞争的世界,一个民族,首先需要的是猛兽般的勇气和性格,无此前提,智慧和文化则无以附丽。民族性格一旦衰弱,就只能靠和亲、筑长城、投降称臣当顺民和超过鼠兔的繁殖力,才能让自己苟活下来。

35、打狼就是打仗,斗体力,斗精力,斗智斗勇,三十六计除了美人计使不上,什么计都得使。

36、立下军功应及时奖励,这是古今中外的传统军规,

37、你看,狼懂气象,懂地形,懂选择时机,懂知己知彼,懂战略战术,懂近战、夜战、游击战、运动战、奔袭战、偷袭战、闪击战,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还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全歼马群的战役意图。

38、以后咱得像狼一样,尽量减少常规打法,要胡打乱打、出其不意,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乱中求胜,虽然乱,不合兵法,但让狼摸不到规律,防不胜防。

39、能当着那么多的狗吃北京奶糖,是草原狗莫大的荣誉。

40、狼群如此艰苦卓绝地按捺住暂时的饥饿和贪欲,耐心地等到了多年不遇的最佳战机,居然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除了黄羊的武装。

41、它不会受狐狸甩动大尾巴的迷惑,能直接咬住狐狸尾巴,然后急刹车,让狐狸拼命前冲,再突然一撒口,把狐狸摔个前滚翻,使它致命的脖子和要害肚皮来个底朝天,黄黄再几步冲上去,一口咬断狐狸的咽喉,猎手就能得到一张完好无损的狐皮。

42、艺高狼胆大,胆大艺愈高。

43、头狼这么干不是狠毒,是在发善心,是怕伤狼落到人的手里,受人的侮辱!狼是宁死也不愿受辱的硬汉,头狼也不愿看自己的兄弟儿女受辱。

44、蒙古人一半是猎人,不打猎,就像肉里没有盐,人活着没劲。不打猎,蒙古人的脑子就笨了。

45、他相信小狼会教给他更多的东西:勇敢、智慧、顽强、忍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永不满足、永不屈服、并藐视严酷恶劣的环境,建立起强大的自我。

46、狼的自杀是极其残忍痛楚的,因此狼也就不会让它的陪命者死得痛快。

47、狼群杀那么多的黄羊,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为了抖威风,它们是为了给狼群里的老弱病残留食。狼打食想着自个儿也想着狼群,还想着跟不上狼群的老狼、瘸狼、半瞎狼、小狼、病狼和产崽喂奶的母狼。

48、狼只要有东西吃,就不找人畜的麻烦。

49、这就叫做群狼战术,全面出击,四面开花。声东击西,互相掩护,佯攻加主攻,能攻则攻,攻不动就牵制兵力,让人顾头顾不了尾,顾东顾不了西。狼群的这招要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更厉害。

篇6:读狼图腾有感700字赏析

狼是处在草原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狼,草原也就不复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恨狼,同时也爱狼,杀狼同时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中生活了数千年。狼也成为了那里文明的起点,那里人们的歌声,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无不和狼有着密切的关系。毫无夸张的说,那里的生机勃勃,那里悠久的历史都是拜狼所赐!

同样的,我们在生活当中,时刻不能忘记,草原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狼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它能基于每个人生的希望,处于低谷的时候,我们只要想起它们,就会鼓起勇气,向前方驰骋。

篇7:《狼图腾》的句子赏析

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 孙守丽

在寒假期间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狼图腾》,想在假期看看,陶冶情操,丰富一下放假生活。可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此书写的真的很好,虽然年代久远,可是书里面精神确实是我们要学习的,书中写了很多浅显易懂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狼图腾》中讲的很多东西我们都在一点一点的淡忘了,或者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我很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让读到这个读后感的你也有新的体会。

第一个体会:团结守纪。书中讲狼是团结的动物,经常成群结队的在一起打黄羊,他们在头狼的带领指挥下,分工明确,有探路的,有放哨的,有先锋,有收尾的,丝毫也看不出一点破绽,从侦查到捕猎到打扫战场,到给团队留春季食物,真的是运筹帷幄。看了这段我太震撼了,这是动物,是狼,所有的行动就像纪律严明的军队。而且狼很照顾弱小,不因为老的小的没有参加捕猎而不给留吃,相反,在大部队吃完后会安排放哨的,没有吃到食物的狼来吃肉,而且很有秩序,我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狼群就是那么做的。书中讲,蒙古骑兵很多作战经验就是跟狼学的,所以蒙古骑兵才走到了欧洲,建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元朝。狼的这种团结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在当下,科技发展迅速,人与人之间缺少了直接的合作,大多都是自己干自己的,很少协同发展,但是科技工作也需要合作,也需要团结,只有多沟通,多联系,合作才能干大事,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团结的精神现在也需要。

第二个体会: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今天我们仍然在提倡,但是我在书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尊老爱幼。书中讲狼不会随便抛弃自己的伙伴,他们在捕猎后都会留食物给老幼狼吃。只有跟不上的老狼才会被淘汰,但是那是自然规律,狼群也会给无法生存的残疾狼一个痛快,不让这样的狼活的没有尊严。狼这种动物对狼群中的老狼和幼狼都特别的照顾,他们受到特别的对待,特别的保护,尤其小狼,在行动的过程中都保护在队伍的中间,危险绝不会碰到小狼。很难想象,在动物世界中会有这样的种群,可是在蒙古狼里面有。看完这段后我就在想,在现在这个社会,老人已经成为家庭的负担了,这种思想是不是我们自己照成的,我们自己要反思,作为子女我们能为老人做什么?是不是只有我们老了才能体会?那会不会有点晚呢?

第三个体会:保护环境。书中对蒙古族人民如何保护生态平衡做了详细的阐述,以前虽然在书本上学了食物链等知识,但从没有这样详细的解释。在16年暑假我去了内蒙古赤峰,看到了大草原,也看到了沙漠,很震撼。但是对草原的了解也只是导游的一些介绍,现在从这本书里看到了保护生态的重要,如果从那时开始保护,绝对不会出现今天的沙尘暴。书中讲到老一辈的蒙古人民是怎样保护生态的?草原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生态平衡需要多方面维护。旱獭是草原常见动物,破坏草原力很强,牧民都恨它,但是都打不绝,可是草原狼吃旱獭,在没有食物的季节,旱獭就是狼的主食,如果旱獭少了,狼就会去吃牧民的羊。可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大量捕杀狼,导致狼群消失,生态破坏,草原面积减少,沙漠化严重,现在我们不得不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治理沙漠。草原长草的地方只有1厘米厚,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所以我认为,只有草原当地的居民都认识到保护每一厘米草原的重要性,草原的持续发展才能进行下去,我们的祖国才会有辽阔的美丽的绿色大草原。在书中作者还说,老一辈的牧民都知道狼打猎从来不把猎物杀绝了,而是留下一下,这样就会总有猎物吃。

在《狼图腾》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道理,也学会了尊重自然。无论历史的车轮走到那里,做错了就要付出代价来修改,人类也是这样发展的。希望大家都多看有意义的书籍,多开动脑筋。

篇8:论电影《狼图腾》的不足

许多影片的开篇是悬念开片:设置一个特别大的悬念,让你揪心。如《失孤》这部影片里,开头的字幕还没出完,就在银幕上现出了一个大大的、非常非常可爱的孩子头像,旁边的字幕清晰地标注着:被人贩拐走,随之其影像渐渐“沙化”,飘散开去……,影片由此抓住了千百万观众的心,带领着众人走上了“漫漫寻亲路”。

还有一种开篇,是耀武扬威似的,让你羡慕崇拜。大家都非常熟悉的007系列,它总是在片头的3——5分钟的时间里,用洗练的镜头来表现英雄007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的功夫,展现他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扫清顽敌,最终安然回归的“惊人壮举”;而他还会像邻家“坏男孩”一样,“揽尽人间秀色”,从而引发我们对007的极大关注而乐此不彼地将电影看下去!

这,就是好的电影开篇。它达到了电影开篇的基本诉求:介绍背景,抛出悬念,抬出诱人的元素,为故事的展开打下基础。

好的导演,会从开篇开始,设置一个又一个的悬念,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丝丝入扣,环环相接。他将一个个悬念引出,又去探寻和揭示一个个谜底……

而有着畅销小说垫底,拍摄周期长达数年,遍请世界高手,投资额巨大,“完全尊重导演意图”的史诗般电影《狼图腾》,却没有“吸人”的开篇,没有丝丝入扣的主题设计,没有人与狼的矛盾和情怀的逐次展开、转变、升腾;我们看到的是纷乱杂陈的琐事,是自相矛盾的对狼的描述,是一厢情愿的对蒙古草原的诠释。

阿诺导演的《狼图腾》开篇,是一片红色的海洋,是一大群城市“知识青年”的遣送——它是以1967年中国文革中“革命小将”被遣散到“广阔天地”为背景来开篇的!

这样的红色场景,与草原上的人狼故事“相干”不大;而作为铺垫,的确小题大做了。

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导演阿诺自己的喜好。这样的喜好,让影片“跑题”,并削弱了全片的感染力。

实际上,导演阿诺在88年执导的《熊的故事》里,就有过分灌输的痕迹,三场小熊“梦境”的表现,既没有给小熊的稚爱增色,又没有为故事的发展加瓦,实属多余。

如果本片是以几个初来乍到知青在草原上与狼的初次遭遇来开篇,展现狼的足智多谋、不断尾随;阵型有序、打而不乱;锲而不舍、坚定跟踪,从而形成挥之不去的恐怖气氛……;而知青在这种情况下的惊吓、反击;失利后的恐慌甚至绝望……,最后又以草原牧民在暮色中的援驰而收尾,那将是一场多么荡气回肠的开篇!

如果这样开篇,就为后面的惧狼、恨狼;打狼、灭狼;救狼、喜狼的故事,做了夯实的铺垫!

在这点上,阿诺导演并没有瞄准狼与人的故事来开篇,而是把全片第一场狼出场的戏处理成了一场“笑剧”。

狼,之所以引起人类重视,受到人们的极度关注,就是因为“狼,要吃人”!把几十只狼对一个“嫩仔”的围猎,拍成了一场“演习”,一场“游戏”,在单人的敲击马镫的金属声中,几十只饿狼就像古战场上的士兵一样“鸣金收兵”、“落荒而逃”。——这,可以说是导演的“创新”了。

我不去猜测导演这样处置的原因,也不去讨论这种事存在的可能(万事皆有可能。但哪些是常态,哪些是个例,还是有公论的)。但作为同行,我知道,在这情节之后你再向观众述说狼的“丰功伟绩”,再动用“狼演员”犯下“滔天罪行”,你再利用后期合成和动画来描述狼的坚忍不拔、凶残万分……都难以说服观众。

在一部描写狼、崇拜狼、最终“以狼为图腾”的影片里,在开篇仅十分钟里,这样的情节设置,难以将剧情引向高潮。

回看小说《狼图腾》,你会发现,在该书的前半截,都是描写狼的攻必克,战必胜,无往而不利……就是一群有经验的老猎人,如果没有武器,在狼的面前,也难讨胜算。所以,草原狼才成为了蒙古族牧民心中的阴霾,也才让狼成为我们今天议论的话题……

在一个时间有限的电影里,要让男主角从“惧怕狼”发展到“喜欢狼、爱上狼”,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需要大量的篇幅。阿诺导演则另有侧重,他将篇幅放在了“男知青与牧民女”的草原欢爱之中,放在了“与狼生死搏斗”之上以及“盗挖黄羊”的深层细节展示中……

这些章节,在对后续文章的推进上并没有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

在27年前阿诺导演的《熊的故事》中,就有在叙事章节上的把控不佳的情况出现。

在那个片子里,猎人被感化而立地成佛离开了森林,却忽然冒出一段“美洲狮与小熊的生死劫杀”。该章节拍得出神入化,扣人心弦,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是,作为《熊的故事》,这一段恰恰是狗尾续貂。起码,是导演的处置不妥而形成的“二个影片”硬剪在一起的感觉。

在《狼图腾》中,导演让主角陈阵在被狼群围攻、差点丢命的情况下,无源的、一瞬间就“爱上了狼”,不假思索地就要“要掏一只小狼崽来养”。这种无原因的“爱上狼”,的确显得唐突和冒失。

导演为了佐证陈阵的单相思,设置了“大地动容,苍天助阵”的情节,在天空中为陈阵描绘出了一幅“圣者”召唤图和一幅美丽的“狼图腾”云彩,以图呼应全片的主题,达到了极强的视觉渲染效果,但在情节设置的合理性上还是稍显不足。

电影里,男主角陈阵就像唐吉可德一样执着而疯狂的“养狼”,其中狼崽二次伤人,引起二次救助。但这,都没有推进人对狼的新认知,只是强化了“狼要吃人”概念。养狼而没有新元素的出现,与平行推进的打狼剿狼,狼群的几次大规模反扑互不相干,影片设置“养狼”的巨量篇幅?

单纯的惧狼恨狼成不了故事,单纯的打狼灭狼也成不了故事,单纯的救狼喜狼还是成不了故事,只有将些事情巧妙地串连起来,展现矛盾、再现变化、最终让人们对狼顶礼膜拜,让“狼的图腾”真正飘扬在草原之上。这,才是一个好的故事。

按理。电影的篇幅有限,它的改编,主要是突出主线,把故事讲清楚。在影片中,人们对狼的认知和态度的改变,本应是主线,是主题!而这一过程,是有因的,是渐进的,是曲折和艰难的……。因而最后对狼的理解和崇拜,乃至于升腾到图腾的境地,才能是刻骨铭心而又挥之不去的!

在本片中,惧狼恨狼的篇幅较少,打狼灭狼倒是用了不少笔墨,而对狼的描述,几乎就是空白。我们在影片中,看不到狼的悲欢离合,看不到它们的原则和追求,观众缺少了解狼的渠道,进而缺少“憧憬狼”的说服力。崇敬和膜拜,成了主角陈阵一个人的单相思。

导演在对副线人物的处理上与小说有较大的出入。在小说中,毕利格老人是草原智慧的化身,他热爱草原又熟知自然,他集一生的经验指导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他的关爱和影响,也让一群“知识青年”,对草原有了新的认知和热爱……

而在影片中,毕利格老人成了一位孤独的牧师,满腹经纶,却在大灾来临时却没有了踪影,最后还因为自己的经验不足而成为了人类暴力的牺牲品!

在影片中,毕利格老人几乎没有追随者,主角陈阵也是若即若离的,就连自己的儿子儿媳都“与父相背”,参加了掏狼窝灭狼仔的活动,牧民们就更是“惟命是从”地紧跟着包场长,几次与狼交手,几次失利,却不总结,无醒悟,依然紧随包场长,疯狂地和狼“干”上了……人与狼的对立和仇恨在加剧,人对狼的绞杀在加紧!而理解和共处就没有了空间。

不能不说,这部耗时7年、投资3亿、集国家各项优势予以保障的影片,从影片场景的宏大,到视觉效果、画面都无可挑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但从情节设置和影片内涵来看却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可以说是身兼第一编剧,担负着导演重任的阿诺先生的遗憾!

参考文献

篇9:“狼图腾”文化的恶果

奇虎和腾讯的商场厮杀,最终以工信部发出通报批评、两家公司向社会公开道歉而暂告结束。不少媒体在报道时,大多将重点放在工信部责令两公司道歉上。

其实,更为重要的看点应是这些年来中国企业为了竞争不择手段,甚至欲置人于死地的“狼图腾”文化。“狼图腾”式的竞争已经存在于中国市场多年,如果企业能以这次事件为戒,严格恪守商业法规,这种伤害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竞争模式才会告别中国市场。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之间将会出现充分的市场竞争,使消费者购买到价格公道、质量优良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商业竞争不能像军事行动一样以消灭对方为手段来扩充自己的市场地盘,这种竞争所带来的结果只能导致竞争双方共同受损,消费者不仅不可能购买到合适的产品和服务,而且会直接造成其利益受损。

对此,我国早在1993年就制定颁行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限制,“3Q大战”的发生,则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利益,需要政府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干预和制裁。

“3Q大战”之所以会发生,与我国商业竞争多年来的无序状态有很大关系。客观而言,我国企业几乎都已经意识到了市场竞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像互联网这样的新兴行业,它们每一寸市场版图的获得,几乎全是靠企业在与同行的厮杀中获得的。

不过,这种竞争中没有相应建立起文明竞争规则,一些企业甚至采取了不择手段的策略,以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最有效手段便是消灭对手。这样的企业,即使能一招制胜,也无法赢得消费者信任,最终结果只能是导致市场萎缩,自己也无法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

这种以消灭竞争为目的的竞争手段,是一种“狼图腾”式的商业文化,这种文化泛滥则会导致市场无序,使消费者利益无从保障。

改革开放已有30余年,但商业竞争的文明规则还没有建立起来,假冒伪劣、盗版等恶性竞争催生的违法现象已令中国企业形象大跌,此次“3Q大战”也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商业领域被当作正面形象倡导的“狼图腾”文化所种下的一个恶果。如果不通过行政、法律等手段加以干预、纠正,“狼图腾”文化仍会继续下去。

对我国企业来说,应通过这场恶性竞争所留下的教训,认识到遵守行业规范、维护市场秩序和尊重用户权益的重要性。

上一篇: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下一篇:交通安全行车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