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专题

2024-05-05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专题(通用8篇)

篇1: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专题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模板 式样

A4型公文用纸页边及版心尺寸见图1;公文首页版式见图2;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1见图3;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2见图4;公文末页版式1见图5;公文末页版式2见图6;联合行文公文末页版式1见图7;联合行文公文末页版式2见图8;附件说明页版式见图9;带附件公文末页版式见图10;信函格式首页版式见图11;命令(令)格式首页版式见图

—3 —

—5 —

—7 —

—9 —

—11 —

—13 —

篇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专题

在XXX市委的组织和本单位的安排下,本人参加了《新条例》《新格式》及《自治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实施细则》专题培训班,接受了五天的公文写作理论知识培训,感觉收获很大。

这次公文写作培训班的举办,对我们从事文秘工作的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参加培训的有X州、XX州、和田、哈密、兵团农4师、农5师等地区的学员。参加培训的学员有老有少,热情很高,期望很高,都迫切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事实上通过此次培训也确实达到了培训目的。

在五天的学习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新格式》)、《自治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实施细则》、常用公文文种的写作要求、行文规范、写作技巧等。培训期间,我认真听课,做好学习笔记,遵守校纪校规,顺利完成了所有学习内容。

五天的学习时间很短,但学到的内容很多。培训班上的几位老师,都是公文写作方面的专家,有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秘书长、自治区党校教授李传来老师、新疆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武晓凤老师、国家公文写作研究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岳海翔老师等,他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很高。通过他们的讲解,我对公文写作有了基本的认识,大大丰富了自己的公文写作理论知识。

培训期间,几位老师不同的讲课风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秘书长岳海翔先生学识渊博,讲课时深入浅出,例证丰富,他提出要想写好公文应当注意6个方面:了解思路框架、提高政策水平、多读经典公文、正确使用文种、强化文字表达、注意格式规范,短短36字包含了公文写作最重要的技巧,归纳精辟,讲得很精彩。戴敬雨老师从事文秘工作多年,实践经验丰富,讲课内容紧密联系实践,可操作性强,对于督察与信息工作有独到的见解,他强调:督查工作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要求, 一是在督查工作范围上,由单纯办文办事的“小督办”向办理党委决议决定的“大督办”方向发展;二是在督查人员组成上,由办公部门秘书同志构成的“低层次”向党委领导同志构成的“高层次”方向发展;三是在督查工作本质特征上,从偏于注重工作过程单纯督查政治性工作的务“虚”型,向注重实际效果综合督查政治经济工作的务“实”型方向发展。张广田老师严肃认真,讲课内容实践指导性强,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2012年7月开始执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相比较已经停止执行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具有“首创性”、“简约性”、“规范性”、“先进性”等四个方面的特点;李传来老师讲课幽默风趣,通过鲜活生动的案列和发人深省的小故事使我们明白了“先做人,后为文—秘书的职业道德修养”,开放活泼的授课方式,时常能引起学员的阵阵笑声。作为参训学员之一,我觉得这次学习很有收获,不虚此行。

总的来说,这次学习很成功,无论是培训活动的组织还是正常学习都开展得有条不紊,几名领队同志认真负责,在培训开始之前和培训期间做了大量的工作,行程安排、食宿安排、活动组织等方面都很

细致、很到位,保证了学习的顺利进行。

要做好文秘工作,不仅需要较强的文字表达功底,还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理论素质。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公文写作实践相结合,在干中学,边干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更好地履行好文秘工作的职责,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本单位的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市委城乡综合改革办公室

篇3: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专题

一、份号

新《国标》对版头中左上角三要素中的其他两要素标注方式规定为3号黑体字, 而对份号仅规定了字号为3号字, 未规定字体。这是为手工打号留有操作空间。但份号与公文其他要素同时印制时, 其字体该如何标注呢?新《国标》“5.2.2字体和字号”规定:“如无特殊说明, 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殊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据此, 份号可标注为: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 版头左上角三要素字体上的不同, 尤其是份号的数字与保密期限的数字字体不同, 让页面显得不和谐、不统一, 不符合公文“庄重美观”的原则。故份号直接印制时, 可采用与其他两要素相同的标注方法, 即三号黑体字, 如图2所示:

份号标注的位数, 新《国标》规定为6位阿拉伯数字。《应用指南》推荐采用3~6位。这是随意扩大了新《国标》规定的外延, 不可取。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

新《国标》对“密级和保密期限”的规定, 未提及同时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时, 是否标注“★”, “★”如何标注的相关内容。《应用指南》对该项的条款释义中指出, “一般密级和保密期限之间可用‘★’分隔, 如‘秘密★1年’……”。但在附录A《2012版国家标准与99版国家标准全文对照表》中又指出“密级和保密期限去掉‘★’”。而在新《国标》与《应用指南》所有示例中, 同时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时, 均标注有“★”。这给实际应用带来很大困扰, 二者间的“★”究竟该不该标?还是可标可不标?

密级和保密期限在新《国标》中虽定义为一个要素, 但实际是两项内容。中间标注“★”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 对这两项内容进行区分。第二, 最主要的, 为了加以强调、突出显示。《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国家秘密标志形式为‘密级★保密期限’、‘密级★解密时间’或者‘密级★解密条件’”。故密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的“★”, 不是可标可不标, 而是必须标。

根据《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对在国家秘密载体上作出国家秘密标志的规定可以看出, 标注方式有两种:一, “密级+★+时间或条件”。二, “未标明保密期限或者解密条件”的, “密级+★”。无论哪一种, 都需要标注“★”。换句话说, “★”才是表明某份载体涉密与否的标志。那么, 新《国标》给出的仅标注密级不标注“★”的示例, 在《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颁布施行之后, 应当不再采用。

三、版头中的分隔线

新《国标》对党的机关、行政机关的分隔线未加区分。新《国标》与《应用指南》给出的示例也仅有不加“★”的一种分隔线。长期以来, 党的机关公文版头分隔线居中位置标有“★”, 而行政机关没有。在新《国标》施行后, 行政机关继续沿用不标注“★”的做法;党的机关公文版头分隔线中, 有的标有“★”, 有的没有。如2014年1月19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2014]4号) 标有“★”。而2014年3月4日印发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等关于做好2014年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组厅字[2014]17号) 没有标“★”。这让各基层单位实际操作时莫衷一是。

在新《国标》发布施行的背景下, 党的机关与行政机关公文各要素格式已统一。而笔者认为, 版头分隔线标不标注“★”, 是唯一可对党的机关、行政机关公文进行区分的地方。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建议保留党的机关公文版头分隔线标注“★”的做法。如图2所示。

同时, 对团的机关公文也可进行单独标注, 示例如图3:

四、附件的附件

附件的附件在公文中大量存在, 虽大部分不需要单独作附件说明, 但仍有部分是需要特别标注出来, 起主要或特殊作用的。附件的附件如何标注, 在新《国标》中未予明确, 新《国标》和《应用指南》中也无示例。

笔者认为, 应按附件说明与附件的标注方式, 结合层次标注的方式进行标注。具体形式如图4、图5:

五、“正文”的定义

新《国标》表述严谨, 对可以进行调整的地方都单独做了说明, 但仍存在个别随意改变定义内涵的地方。

“7.3.7附件”部分, 共出现了3次“正文”。第一次出现表述为:“附件应当另面编排, 并在版记之前, 与公文一起装订。”这里的“正文” (下称“正文A”) 指的是附件之前的所有部分, 含版头至附注之间的内容。第三次出现表述为:“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这里的“正文” (下称“正文B”) 指的是正文A加上版记的内容。而除开“7.3.7附件”部分, 新《国标》中其他提到“正文” (下称“正文C”) 的地方, 所指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定义相同, 为“公文的主体, 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即指主送机关与附件说明之间的部分。

那么, “7.3.7附件”中第二次出现“正文“时, 表述为“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这里的“正文”究竟指正文A (正文B对格式的要求同正文A) ?还是正文C?采用正文A或C对附件其他要素格式无影响, 但对附件标题格式的要求则不同。如采用正文A, 附件的标题应按“5.2.2字体和字号”的规定, 使用3号仿宋体字。

如采用正文C, 附件的标题应按“7.3.1标题”的规定, 使用2号小标宋体字。虽然第二次出现“正文”与正文A在同一段文字中, 但笔者认为, 在考虑公文“庄重美观”的原则下, 这里的“正文”所指应与正文C格式要求相同, 采用2号小标宋体字。这样做, 一是在文面结构上显得平衡, 不头轻脚重。二是突出显示了附件的主旨。如图5所示。

六、页码一字线

新《国标》对页码一字线仅规定了标注位置, 未规定具体的标注格式。如按“5.2.2字体和字号”规定应采用3号字大小。但为了公文页面整体的协调统一, 笔者认为页码的一字线应与其所附属的页码数字格式统一, 标注为4号字大小。

七、横排表格页码

新《国标》仅规定了横排表格的标注位置, 未对标注具体方式进行规定。《应用指南》也只给出了横排表格的示例, 而未给出横排表格页码的示例。按正常的阅读方法, 在有横排表格的页面中, 页码也应该与表格内容的阅读方向一致。

标注页码是为了保证公文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对公文进行查阅、统计、检索、印制、装订, 甚至防伪。在实际工作中, 尤其是公文成为档案的过程中, 还存在不看公文内容单独使用页码的情况。横排表格页页码与其他页页码方向不同, 利用起来很不方便, 不利于保证公文的依次顺序向下看。

八、纪要的附件说明、附注

纪要是新《国标》中格式最为灵活的一种。格式虽然灵活, 但公文各要素仍应具备。新《国标》对纪要的附件说明、附注标注位置未作规定。通过《应用指南》纪要条款释义可以看出, 附件说明应标注在正文与出席人员之间, 上下各空一行;但仍未对附注标注位置予以说明。新《国标》和《应用指南》中也无二者示例。

除特定格式之外的其他公文有附注的, 应“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但纪要成文日期一般标注在版头分隔线之上或标题之下。纪要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是出席人员。那么附注应该标注在附件说明之下还是出席、请假、列席人员之下呢?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定义, 附注是“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而纪要的印发传达范围, 一般为参会的单位、人员, 或其下级单位。合乎逻辑的做法是, 应在对参会人员进行说明后, 再对纪要发放范围等事项进行说明。所以, 附注应标注在出席、请假、列席人员之后。

九、公文中图、表的标题

根据新《国标》规定, 在同一份公文中, 已经出现了7种不同的字体、字号。在同一页公文中, 最多则可能出现6种字体、字号。随意增加新《国标》规定之外其他字体的做法不可取。在新《国标》已规定的字体中, 与公文正文字体有所区别、又不会引起层次上的歧义的字体, 为宋体。标题的字号以略小于正文为宜, 可采用4号。

篇4: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专题

关键词:通用公文;格式;标准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该条例于2012年7月1日起施行。为配合该条例的执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6月29日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于2012年7月1日起执行。笔者认为,从公文作为全国各类组织通用办事工具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项事业中的领导地位的国家政治体制等角度考虑,该标准以改称“通用公文格式标准”为宜。

首先,从公文作为全国各类各级组织通用的办事工具角度考虑,全国应有统一的公文格式标准。公文作为书面的办事工具,不仅在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各级组织内部使用,而且,在不同类别的组织间流转,用以传递信息、沟通意图、指挥协调等。公文具有统一的格式标准,便于人们对之的识别、使用、处理、管理等,当然,也便于人们对之的学习、掌握,同时,便于保证公文的效能发挥等。因此,中国自建立国家制度以来的各朝代,都十分重视公文格式问题,并且,随着国家制度的完善和人们对公文认识的加深而对公文格式作日益合理、完备的规定。如,殷商时,甲骨文书初步形成了“前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的结构形式,汉朝时,对公文的载体尺寸、不同类型的公文格式等作出规定;明朝时,对公文的书面排版作出详细规定等[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也十分重视公文格式问题,历次党政部门的公文处理规定,都把公文格式作为重要内容。特别是1988年9月5日,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机关公文格式》,正式确立了国家统一的公文格式,并且,明确“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级党、政、军机关正式发布的公文”。但是,由于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关于党的公文格式的某些规定与这个标准的某些相关内容不一致,且由于党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问题,使这个标准经修订在1999年12月27日由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时,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从而使国家又无全国统一的公文格式标准,由此,造成使用公文时的一些问题。如党政联合行文时,发文日期党的系统要求用阿拉伯数字[2],行政系统要求用汉字[3];保密等级和紧急程度,党的系统要求标于公文首页的左上角[2],行政系统要求标于公文首页的右上角[3]。这种要求的不一致,使制作公文者无所适从。现在,国家发布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统一了党政公文格式,解决了前述原党政公文格式不一致出现的问题。但是,这只是统一了党政公文格式,军队和人大公文格式还是执行其本系统的规定,还存在着与现党政公文格式不一致的情况。如,现党政公文格式规定公文密级标于公文首页左上角[4],现人大公文格式规定公文密级标于公文首页右上角[5],现军队公文格式规定也是公文密级标于公文首页右上角[6]。再如,现党政公文格式规定发文机关标志的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的距离是35mm[4],现军队公文格式规定“报告”、“请示”的发文机关标志的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距离为80mm,其他种类公文的发文机关标志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距离为25mm[6]。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党或行政机关和人大或军队机关联合行文时,制作公文格式不好确定。还有其他性质单位的公文格式现在无统一规定,虽然,党政公文格式标准规定“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可以参照执行”[4],然而,这里说的是“可以参照执行”,是否真“参照执行”,取决于制发公文者自己,由此,还有可能出现不同单位使用通用公文形成的实际格式不一致的情况,所以,国家应颁布统一的通用公文格式标准。

其次,从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角度考虑,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一个部门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直接规范党组织公文格式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不合适。尽管《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7],但党章的规定,是说党组织应像社会其他组织一样尊重和遵守法律,支持和接受行政机关等的社会事务管理。不意味着行政机关等可直接针对党的组织出台管理规定,对党组织的有关活动直接进行管理。虽然,笔者清楚,《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发布,是由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前者是后者的配套文件,但由于前者不像后者那样是党政联合行文,而是行政机关的单独行文,所以,无论是按党的十三大确定的党政分开原则[8]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根据隶属关系行文原则[9],党政任一方不应向对方的下属组织下命令、作规定,还是考虑党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都不适宜发布直接针对党组织公文格式问题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而应发布面向社会各种组织其中包括党组织的通用公文格式标准。

其实,发布通用公文格式标准不仅是现实公文处理工作的需要,也有良好的现实基础。这个现实基础不仅是指各种组织的公文处理工作遵循大体相同的运行规律,形成了各方认可的基本相同的格式,而且,更重要的是,指社会上的大多数企事业组织党政行文过去长期分别按国家党和行政机关的公文格式办理。现在作为国家一级的党政公文格式标准统一了,也就意味着,这些企事业组织的党政公文格式也统一了。社会上的其他组织公文格式虽然可能与现行党政公文格式标准存在一些差异,但这些差异不是现实公文处理工作的客观需要造成的,而是不同公文格式制订者的认识差异造成的。统一全国的通用公文格式,不会束缚不同性质组织的实际公文处理工作,恰恰相反,它有利于不同性质组织的公文使用、运行和效能发挥。将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改称“通用公文格式标准”,不仅可使该标准的运行更名正言顺,而且促进全国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郑彦离.通用公文简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31~33.

[2]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Z].1996-5-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Z].1999-12-27.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Z].2012-6-29.

[5]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Z].2000-11-15.

[6]总装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 军队机关公文格式[Z].2005-10-2.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章程[Z].2007-10-21.

[8]田济民,宋琼.党员手册[M]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8: 370.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Z].2012-4-16.

篇5: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本标准规定了党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排版和印制装订要求、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规则,并给出了公文的式样。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可以参照执行。使用少数民族文字印制的公文,其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印制等要求按照本标准执行,其余可以参照本标准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8 印刷、书写和绘图纸幅面尺寸 GB 3100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 3102(所有部分)量和单位 GB/T 15834 标点符号用法 GB/T 1583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字word 标示公文中横向距离的长度单位。在本标准中,一字指一个汉字宽度的距离。3.2 行 line 标示公文中纵向距离的长度单位。在本标准中,一行指一个汉字的高度加3号汉字高度的7/8的距离。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

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量为60 g/m~80 g/m的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纸张白度80%~90%,横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为7.5~9.5。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 5.1 幅面尺寸

公文用纸采用GB/T 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 mm×297 mm。GB/T 9704—2012 5.2 版面

5.2.1 页边与版心尺寸

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 mm±1 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 mm×225 mm。

5.2.2 字体和字号

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5.2.3 行数和字数

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5.2.4 文字的颜色

如无特殊说明,公文中文字的颜色均为黑色。6 印制装订要求 6.1 制版要求

版面干净无底灰,字迹清楚无断划,尺寸标准,版心不斜,误差不超过1 mm。6.2 印刷要求

双面印刷;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超过2 mm。黑色油墨应当达到色谱所标BL100%,红色油墨应当达到色谱所标Y80%、M80%。印品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6.3 装订要求

公文应当左侧装订,不掉页,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 mm,裁切后的成品尺寸允许误差±2mm,四角成90°;,无毛茬或缺损。

骑马订或平订的公文应当:

a)订位为两钉外订眼距版面上下边缘各70 mm处,允许误差±4mm; b)无坏钉、漏钉、重钉,钉脚平伏牢固;

c)骑马订钉锯均订在折缝线上,平订钉锯与书脊间的距离为3mm~5mm。包本装订公文的封皮(封面、书脊、封底)与书芯应吻合、包紧、包平、不脱落。7 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 7.1 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

本标准将版心内的公文格式各要素划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称为主体;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记。

页码位于版心外。7.2 版头 7.2.1 份号

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7.2.2 密级和保密期限

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7.2.3 紧急程度

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7.2.4 发文机关标志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发文机关标志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

联合行文时,如需同时标注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7.2.5 发文字号

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7.2.6 签发人

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

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对齐。

7.2.7 版头中的分隔线

发文字号之下4 mm处居中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分隔线。7.3 主体 7.3.1 标题

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7.3.2 主送机关

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标注方法见7.4.2。

7.3.3 正文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

一、”“

(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7.3.4 附件说明

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7.3.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 7.3.5.1 加盖印章的公文

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

单一机关行文时,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联合行文时,一般将各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关顺序整齐排列在相应位置,并将印章一一对应、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最后一个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间排列整齐、互不相交或相切,每排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首排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7.3.5.2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联合行文时,应当先编排主办机关署名,其余发文机关署名依次向下编排。7.3.5.3 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加盖签发人签名章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二行右空四字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二字标注签发人职务,以签名章为准上下居中排布。在签发人签名章下空一行右空四字编排成文日期。

联合行文时,应当先编排主办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其余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依次向下编排,与主办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上下对齐;每行只编排一个机关的签发人职务、签名章;签发人职务应当标注全称。

签名章一般用红色。7.3.5.4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

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7.3.5.5 特殊情况说明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或签发人签名章、成文日期时,可以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解决。

7.3.6 附注

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7.3.7 附件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7.4 版记

7.4.1 版记中的分隔线

版记中的分隔线与版心等宽,首条分隔线和末条分隔线用粗线(推荐高度为0.35 mm),中间的分隔线用细线(推荐高度为0.25 mm)。首条分隔线位于版记中第一个要素之上,末条分隔线与公文最后一面的版心下边缘重合。

7.4.2 抄送机关

如有抄送机关,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标句号。

如需把主送机关移至版记,除将“抄送”二字改为“主送”外,编排方法同抄送机关。既有主送机关又有抄送机关时,应当将主送机关置于抄送机关之上一行,之间不加分隔线。

7.4.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后加“印发”二字。版记中如有其他要素,应当将其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用一条细分隔线隔开。7.5 页码

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 mm。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

GB/T 9704—2012 8 公文中的横排表格

A4纸型的表格横排时,页码位置与公文其他页码保持一致,单页码表头在订口一边,双页码表头在切口一边。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

公文中计量单位的用法应当符合GB 3100、GB 3101和GB 3102(所有部分),标点符号的用法应当符合GB/T 15834,数字用法应当符合GB/T 15835。公文的特定格式 10.1 信函格式

发文机关标志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居中排布,上边缘至上页边为30mm,推荐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标志。

发文机关标志下4 mm处印一条红色双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 mm处印一条红色双线(上细下粗),线长均为170 mm,居中排布。

如需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应当顶格居版心左边缘编排在第一条红色双线下,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第一个要素与该线的距离为3号汉字高度的7/8。

发文字号顶格居版心右边缘编排在第一条红色双线下,与该线的距离为3号汉字高度的7/8。

标题居中编排,与其上最后一个要素相距二行。

第二条红色双线上一行如有文字,与该线的距离为3号汉字高度的7/8。首页不显示页码。

版记不加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分隔线,位于公文最后一面版心内最下方。10.2 命令(令)格式 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加“命令”或“令”字组成,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0 mm,推荐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

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居中编排令号,令号下空二行编排正文。签发人职务、签名章和成文日期的编排见7.3.5.3。10.3 纪要格式

纪要标志由“XXXXX纪要”组成,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 mm,推荐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

标注出席人员名单,一般用3号黑体字,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出席”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仿宋体字标注出席人单位、姓名,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

标注请假和列席人员名单,除依次另起一行并将“出席”二字改为“请假”或“列席”外,编排方法同出席人员名单。

纪要格式可以根据实际制定。11 式样

篇6: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关于××××××的报告

院领导:

根据×××××××××××××××××××××××××××××××××××××××××××××××××××××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

二、××××××××××××××××××。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执行。

北京积水潭医院××处

××××年×月×日

例文(建议报告)

关于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报告

xx: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是一种不能有效治疗,却可用疫苗彻底预防的急性传染病。

为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一九九五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国家决定开展强化免疫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我国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提高,发病率显著下降,取得了可喜的战绩。

二、在冬季,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能力最弱。为此,决定从现在起至一九九五年一月期间,每年的十二月五日和一月五日,对全国四岁以下儿童各加服一次疫苗。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执行。

卫生部

篇7:《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1.单击word文件下拉菜单,打开“页面设置”高级选项,选择“页边距”选项卡,将页边距设置为:上“3.7厘米”、下“3.5厘米”、左“2.8厘米”、右“2.6厘米”;方向为“纵向”;页码范围“普通”。选择“纸张”选项卡,纸张大小选择“A4”;选择“版式”选项卡,“页眉和页脚”设置中,设置成“奇偶页不同”,距边界页脚设置为“2.8厘米”;页面垂直对齐方式为“顶端对齐”,单击确定。

2.单击格式下拉菜单,打开“段落”高级选项,选择“缩进和间距”选项卡,“缩进”设置为“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设成“固定行距、28.2磅”,确定;

单击格式下拉菜单,打开“字体”高级选项,选择“字体”选项卡,“中文字体”设置为“仿宋”、字形“普通”、字体“三号”,确定。(根据使用者习惯可以用仿宋或者仿宋GB2312)

3.单击插入下拉菜单,打开“图片”→“艺术字”高级选项,选择普通版式(左上角第一个),字体选择“方正小标宋GBK”输入发“文机关名称+文件”。在艺术字框上单击右键,打开“设置艺术字格式”高级选项。选择“颜色与线条”选项卡,填充颜色选“红色”,线条选“无线条颜色”; 选择“大小”选项卡,在尺寸和旋转中,“高度”设置为“2.64厘米”,“宽度”设置为“15.6厘米”; 选择“版式”选项卡,“环绕方式”选“浮于文字上方”,“水平对齐”选“居中”,点击“高级”按钮,打开高级选项,选择“图片位置”选项卡,“水平对齐”选“居中”相对于“页边距”;“垂直对齐”中,绝对位置设为“页边距”、下侧“3.5厘米”;“选项”中“对象随文字移动”不选,确定。

4.单击插入下拉菜单,选择“图片”→“自选图形”,打开绘图菜单栏(文档底脚),按住shift键随意画一根直线。双击直线,弹出“自选图形格式”复选框,选择“颜色与线条”选项卡,颜色设置成“红色”,虚实选“实线”,线型选“2.25磅”; 选择“大小”选项卡,在尺寸和旋转中,高度设置为“0厘米”,宽度设置为“15.6厘米”; 选择“版式”选项卡,“环绕方式”选“浮于文字上方”,“水平对齐”选“居中”,点击“高级” 按钮,打开高级复选框,选择“图片位置”选项卡,“水平对齐”选“居中”相对于“页边距”;“垂直对齐”选绝对位置“页边距”下侧“9.6厘米”;“选项”选择“允许重叠”和“表格单元格中的版式”两项。

5.单击表格下拉菜单,选择“插入”→“表格”,表格尺寸设置中列数和行数均为“1”,自动调整操作中设置成“自动”。双击表格弹出“表格属性”复选框,选择“表格”选项卡,对齐方式选“居中”,文字环绕选“环绕”并单击高级选项“定位”,打开表格定位选项卡,水平位置设置为“居中”相对于“页边距”,垂直位置设置为“底端”相对于“页边距”,单击确定;单击打开高级选项边框和底纹,选择边框选项卡,线型选“实线”、颜色选“自动”、宽度选“1磅”、预览只选上下两种线其他线条取消、应用于表格,单击确定;打开列选项卡,尺寸指定宽度为“15.6”cm;打开单元格选项卡,尺寸指定宽度为“15.6”cm,垂直对齐方式为“居中”,确定。打开绘图菜单栏(同“4”),按住shift键随意画一根直线。双击直线,弹出“自选图形格式”复选框,选择“颜色与线条”选项卡,颜色设置成“黑色”,虚实选“实线”,线型选“0.75磅”,选择“大小”选项卡,在尺寸和旋转中,高度设置为“0cm”,宽度设置为“15.6cm”;选择“版式”选项卡,环绕方式选“浮于文字上方”,水平对齐选“居中”,点击“高级” 按钮,打开高级复选框,选择“图片位置”选项卡,水平对齐选“居中”相对于“页边距”;垂直对齐选绝对位置“页边距”下侧“21.41cm”;选项中选择“允许重叠”和“表格单元格中的版式”两项,确定。点击预览查看所画直线是否与表格上边框重合,如果没有重合,那么单击选定直线之后,按住Ctrl键应用小键盘区“↑”、“↓”两个键进行微调,直至与上边框重合(看上去为一条直线)。到了应用的时候只需要将光标移至印发机关之前,回车即可出现版记细线。

篇8: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专题

1 信函式格式的使用使公文格式不统一

1.1 形成便函、函、信函三种格式并存局面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平行机关之间相互联系工作、商洽有关问题、处理事务的一种文字工具,在我国被各级各类机关、群团、企事业单位广泛使用。据《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修订本)记载,“函”指称书信始于汉代,《三国志·魏书·刘晔传》记载:“(曹操)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不过那时的函主要用于私务。用于公务的函,其前身是封建社会官署衙门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相互往来的平行公文,如“关”、“刺”、“移”、“解”、“碟”、“咨”等。1912年11月6日北洋军阀政府颁发的《公文程式条例》中规定:“行政各官署无隶属关系者之往复文书,以公函行之。”1957年国务院秘书厅的《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出台后,“公函”改称“函”。自此“函”被列为正式文种,并开始在我国被广泛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将“函”列为常用或主要文种。20世纪80年代末起,国内选用“函”文种行文时基本上采用便函和函两种形式;但自新国标出台后,用“函”文种行文时,出现了三种格式并存的局面。

一是“便函”形式。长期以来,在我国各级各类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为方便起见,在介绍、商洽、询问、催办等有关事宜时,往往用一种与书信大体相同的“便函”行文。这类便函格式上只有版头和主体两部分,缺版记部分;两大部分中公文格式的要素往往不完整,而且格式要素标识随意性很大,如:公文印制时使用版头标印有机关全称或简称下有一条红色反线的便笺纸,无发文字号,大多无公文标题,有的虽有公文标题,标题直接为“公函”、“邀请函”、“拜访函”、“约稿函”、“征求意见函”等等。

二是“红头文件”形式,即选用“函”这一公文文种行文时,以正式红头文件格式标印。自1996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1989年3月1日《国家机关公文格式》(GB9704—1988)标准试行后,我国各级党政机关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普遍采用公文格式标准中规定的公文格式要素来印制公文。每件公文中格式的三大部分(版头、主体、版记)较完整,各要素较齐全,如党的机关公文使用“函”这个法定文种行文时,版头一般都标印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括号内标注“函”字,如“××××××(函)”;发文字号三要素之一机关代码中都标识“函”字,如“×委函”、“×委办函”,“×政函”、“×政办函”等。唯一区别的是印制此类公文时,行政机关的公文版头统一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就全国而言,使用“函”文种行文时,公文格式逐步朝着统一、规范的方向迈进。

三是“信函式格式”的形式。1999年底,修订发布了新国标,新国标第11条第1款信函式格式中规定: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推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每行居中排28个字。首页不显示页码。发文机关名称及双线均印红色。发文字号置于武文线下1行版心右边缘顶格标识。发文字号下空1行标识公文标题。如需标识秘密等级或紧急程度,可置于武文线下1行版心左边缘顶格标识。2000年1月1日起,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大量的公文使用此格式标印,有的党政机关也参照此格式标印公文。自此,国内出现了便函、函、信函三种不同公文格式的版本,原已趋向统一、规范的局面被打破。

1.2 产生的矛盾与问题

1.2.1“文件格式”与“信函式格式”的差异

一是公文格式要素上的差异。表现在构成要素上的不完整性,如:前者的公文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文件”二字组成,后者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没有“文件”二字;前者版记部分标注印发机关名称及印发日期,后者版记部分不标识印发机关名称及印发日期。二是版式不同。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大小不一。前者的上白边为37mm,后者缩小为30mm;前者在发文机关标识下标印一条156mm的红色反线,后者在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及在距下页边20mm处分别标印上下两条长度为170mm的武文、文武线。三是格式要素标识的位置不一,如:通常行政机关印发的下行文、平行文,发文字号标识在发文机关标识的下方居中位置;印发的上行文,发文字号标注在红色反线的左上方位置,秘密等级、缓急时限依次标注在公文首页发文机关标识的右上角;而信函式格式的发文字号标注在上一条武文线右下方位置,秘密等级、缓急时限则依次标注在上一条武文线的左下方位置。

1.2.2使用同一文种印制公文时出现红头文件格式与信函式格式两种不同的公文格式的矛盾

众所周知,列入《条例》中的公文主要种类共有14种,列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的公文主要种类共有13种。两个法规合计共有18种公文种类,其中可在新闻媒体、网页公布和在社会公共场所张贴的公文文种有“公报”、“公告”、“通告”和“会议纪要”及“命令(令)”这5种公文种类外,选用其他12种公文种类(决定、决议、请示、报告、批复、通知、通报、意见、议案、条例、规定、指示)行文时,都按正式的“红头文件”格式标印。而自2000年1月1日,信函式格式出现后,打破了这一格局,加剧了公文格式的混乱现象,出现了许许多多问题。

一是导致了“通知”与“函”不分、“请示”与“函”不分、“批复”与“函”不分、“意见”与“函”不分、“通报”与“函”不分、“报告”与“函”不分、“议案”与“函”不分等,同时也出现了“函代请示”、“函代批复”、“函代通知”、“函代意见”等的现象。二是出现大量使用同一文种而用两种不同公文格式印制公文的情况。全国各级行政机关行文的实际情况显见这一现象。例如:《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要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函〔2009〕75号)、《关于2009年5月份税收收入情况的通报》(闽政税函〔2009〕139号)、《关于对需调整有关地区省级人员出访计划的意见》(外外管函〔2009〕129号)、《关于8月1日“摩的”司机集体上访情况的报告》、《关于支持和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建设的批复》(文港澳台函〔2009〕2322号)、《关于提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草案)>的议案》(国函〔2009〕×号)皆用信函式格式来印制,甚至连任免令、嘉奖令亦用信函式格式印制,如:《关于晋升××同志海关副总监关衔的命令》(国函〔2003〕116号)、《关于给×××同志记一等功的命令》(国函〔2006〕35号);这种使用信函式格式来印制公文的做法还波及党的机关,例如:《关于表彰全国机要交通业务质量竞赛“十连冠”优胜单位的通报》(厅函〔2008〕18号)、《关于接待香港惠安同乡总会海西参访团的请示》(闽委统联函〔2009〕52号)等。以上选择“通知”、“通报”、“意见”、“报告”、“批复”、“议案”、“命令”、“请示”文种行文时使用信函式格式印制的公文,与所谓“红头文件”格式印制的公文的版面,差别很大,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大打折扣。

2 导致公文格式混乱局面的原因分析

2000年初信函式格式启用以来,导致了公文格式更加混乱、不统一的局面。主要原因如下。

2.1 尚未给“函”一个准确的定位,认识上的误区所致

《办法》第四章第十五条规定:“政府各部门……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2001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国办函〔2001〕1号)对“函的形式”作出解释,即“函的形式”是指公文格式中区别于“文件格式”的“信函格式”。以“函的形式”行文应注意选择使用与行文方向一致,与公文内容相符的文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一书在解释“信函格式”时指出:“信函式公文格式是针对非普发性公文所采用的一种格式,主要用于答复、解释或说明某种具体事项……这种在眉首只标识发文机关名称而不标识‘文件’二字的‘信函式’公文,用于处理日常事务的平行文或下行文……”国务院公报2008年第5号刊载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的意见》中谈到控制文件规格时,要求“能以函的形式印发的,不以文件形式印发”。纵观上述条文释义,不但对“函的形式”的确切含义没有明示,而且对特定格式的适用范围和具体使用等有关问题未作明确说明,导致了对“函”的形式的理解上产生分歧,产生出“信函”是不是“函”,属不属于“红头文件”范畴;信函是不是正式行文,正式行文与非正式行文如何界定,若是非正式行文,它有无法定效力;具体事务、日常事务如何区分等许多问题和疑问。

一是从行文规则来看,行文时不按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选用文种,而是按其内容的重要程度和是否普发来确定。

二是从行文方向看,“函的形式”主要用于平行文,有时也用于处理一般具体、日常事务的下行文;而“文件格式”主要用于普发性的下行文以及上行文。

三是从公文内容上看,以“函的形式”行文主要是用于非普发性行文,处理具体事项和日常事务的一般问题;而用“文件格式”行文涉及的都是法规性、政策性事项或者比较重要的事项。孰轻孰重如何区分、辨别。

四是从所用的文种看,“函”是现行党政机关一种常用的公文文种,而“信函”只是法定公文文种的一种载体。将“函”这个在《条例》、《办法》中列入常用或主要的文种游离于法定文种之外,成为非正式公文。正式公文与非正式公文凭什么界定。

五是从使用范围看,用信函式格式行文在各级行政机关和部门党的机关较为普遍,信函式格式区别于文件格式,那么信函是否属“红头文件”范畴。

2.2 以公文的发文字号中的“发文机关代字”来界定公文格式所致

分析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格式细则,不难看出,是以“发文机关代字”来区分公文格式要素的,如:“×发”、“×办发”的公文格式是按照“国标”中第5~9条规定的公文格式的要素标识的,而发文字号为“×函”、“×办函”的,则是按“国标”中第11条第1款“信函式格式”这一特定的公文格式来标识公文格式要素的。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是否合理,都值得商榷。

3 治理公文格式混乱局面的对策建议

全国三大机关(党、政、军)或是七大系统(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军队、法院、检察院)的公文格式,主要有以下7种类型。

一是《条例》、《办法》等规定的公文格式。众所周知,发文机关标识(或称版头)套红标印这是“红头文件”的标志。《条例》、《办法》中规定的公文版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另一种是党的机关公文也可由发文机关全称加括弧标注文种组成。

二是“民用标准”(指新国标)与“军用标准”(指《军队机关公文格式》GJB 5100—2005)中共增加的5种特定公文格式,即:“民用标准”中的“信函式格式”、“命令(令)格式”、“会议纪要格式”和“军用标准”中的“印发、转发和批转的公文”、“代拟稿”、“会议纪要”3种特定公文格式。

三是简报式公文格式。如:党的机关印发时“×办通报”,国家行政机关印发的“内部情况通报”,纪委部门印发的“××××通报”。这些亦属“红头文件”范畴。

四是在新闻媒体上,互联网上发布或在社会上公共场所使用特殊纸张印制张贴的公文,如“公报”、“公告”、“通告”。

五是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格式。

六是建国以来在我国社会广泛使用的便函格式。

七是分别用4种不同颜色标印的所谓“红头文件”、“绿头文件”、“白头文件”、“黑头文件”,即: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文机关标识用红色大字居中套印的“红头文件”,包括用红色大字套印的“密码电报”报头(电报属文件范畴);2009年1月1日启用的用绿色大字套印的“内部明电”报头的“绿头文件”;还有各级党政机关频繁印发的“白头文件”,以及各级各类机关擅自印发或复制的“黑头文件”。

以上仅从公文的版头或首页版面来看,公文格式的混乱现象就不言而喻。这五花八门的各类公文格式,使“红头文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受到严峻挑战,实有治理整顿之必要。

一是要统一。全国各级机关尤其是上级机关要根植一体化理念,要有与时俱进精神,强化统一性意识,不能对全国公文格式多样性视而不见,抱无所谓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公文格式的不统一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各级各类机关制发的“红头文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损害了机关的形象。特别要处理好特殊性与统一性的关系。笔者认为,必须在国标修订中作出正确的抉择。一是目前的“民用标准”与“军用标准”并存实不可取,再也不能强调其他机关的特殊性又出现其他国标了,若政出多门,必然混乱局面依旧。二是各类机关制定了《条例》、《办法》、《规定》中关于公文格式的要素必须统一服从于“国标”,不能从某个机关局部需要来考虑问题,应该有全国一盘棋的意识。三是作为国标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尤其是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以往的《国家机关公文格式》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名称都不合适,前者局限在机关,后者更局限在行政机关。国标的名称应为《国家公文格式》为宜,它能涵盖全国范围,即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同时,鉴于目前全国各类机关电报格式也不统一的现状,笔者认为,亦很有必要制定出台电报格式国家标准。

二是要规范。公文格式规范须靠国标来约束。首先,国标要严谨规范,对公文格式的每一要素,每一要素的标识位置、每一要素的字体字号等都要作出规范的定义和解释,如:对用少数民族语言印刷公文的排印格式作出具体规定说明(据了解,目前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印制此类公文时,排印体式有所不同);又如:对在新闻媒体或互联网上刊登或在社会上张贴的“公报”、“公告”、“通报”的公文格式作出具体规定说明;再如:对简报式、会议纪要式的公文格式各要素作出具体规定说明;同时对使用命令(令)这一文种制发的公文格式要素作出规定说明(据了解,目前在标印此类公文时,行政机关与军队机关标印的格式也有不少差别),等等。若国标不规范,表述不严谨、准确,将无所适从,难免为印制公文格式不规范留下空间,甚至将其视为不规范标印公文格式要素、公文格式混乱的理由。

三是要权威。公文格式是外在形式结构的组织与安排,是显示公文权威性和严肃性的重要标志。因此,修订颁发的公文格式国标要有权威。权威必须建立在制定的国标是合理和科学的基础之上。一是修订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必须遵循统一、规范的原则。二是加强调研。修订国标时不能闭门造车,要加强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工作,不但要考虑上级机关或中央、国家机关的需求,更要通盘考虑省、市、县基层各级各类机关以及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手修订;三是广泛听证,集思广益。“国标”这一规范性、专业性较强的文件在修订稿出来后,要进行广泛听证,甚至可以公开征求意见,通过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等公开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征求广大文秘工作者的意见;亦可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上下级机关、业务部门的意见和公文学界、秘书学界、专家学者的意见,集思广益,使之符合我国国情,产生出一个既合理科学又便于操作的统一规范的国家公文格式标准。

上一篇:青年论坛论文体例要求下一篇:单位组织旅游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