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怕什么读后感

2024-04-27

爱怕什么读后感(通用7篇)

篇1:爱怕什么读后感

爱怕什么读后感(一)

我很崇拜毕淑敏,特别爱读她的散文集。有人这样评价她:在热闹而浮躁的文坛,毕淑敏似乎自立门户,不能把她归属于任何一个派别;她不以学问见长,也不以前卫的语言标榜;她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黑骏马,她似乎是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走来,但又不全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她把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把人人都经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很有一点“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在暑假里,再次读了《毕淑敏散文》,和她一起分享了心灵的颤动,毕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诗一般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世界上最有记忆的金属,她是那么具有夺目的光泽,是那么具有多艳的色彩。“爱”是人世间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爱怕什么》是毕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现代人称为“心理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我对文章产生了特有的激动,或许是毕淑敏在字里行间对我的打动,第一次,我真真地对“爱”有那样的按捺不住的冲动,肯定地说,正是毕淑敏对“爱”的深刻理解打动了我。

“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从毕淑敏对“爱”的诠释中,不难看出她对“爱”那种独有释怀。

阅读这篇散文,感觉毕淑敏对“爱”的解释特别具有生活的气息,特别具有人性的舒漫,使“爱”更具有人性之魂。在她的笔下,“爱”怕撒谎,“爱”怕沉默,“爱”怕犹豫,“爱”怕模棱两可,“爱”怕沙上建塔,“爱”怕无源之水,“爱”怕假冒伪劣,“爱”怕刻意求工。“说了爱的许多毛病,爱岂不一无是处?”其实不然,毕淑敏在散文中用了大量的“爱是什么”从广泛的多视角诠释了“爱”的博大、“爱”的坚固、“爱”的力量和宏大。文中对“爱”的强调,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间的真“爱”真“情”,能使孕育万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长明的温暖的灯。

从阅读毕淑敏的散文中,我更多的体味是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倾注爱,倾注多少“爱”,是“一生”还是“一时”。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倾注的是毕生的精力和爱,教师更应具有母亲的博大情怀和终生的“爱”,因为教师的职业就是以“爱”的呵护,“爱”的德行,照耀学生们前行的道路。

《爱怕什么》的的确确告诉我们,教师就应该永久真切的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只有“爱”才会使我们的事业得以成功。

我在毕淑敏散文中,体味到“爱”的真谛——“爱是神奇的化学试剂能让苦难变得香甜,能让一分钟永驻成永远,能让平凡的容颜貌若天仙,能让喃喃细雨雅过雷鸣电闪。”

“爱”是教育者的情怀,“爱”是教师的职业特性,“爱”是灵魂工程师们的之情,“爱”是学生成长的土壤,“爱”是学生快乐的源泉。“爱”是孕育万物的草原。在这里,能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所有人间的美德和属于大自然的美丽天分,爱都会赠与你。“

让我们尽情的赋予学生们更多的”爱“,面对鲜活充满童贞的孩子们让我们释怀人本的真”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见”爱“的种子成长的姹紫嫣红。

爱怕什么读后感(二)

毕淑敏的散文《爱怕什么》是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阅读工程“每周一读2007年卷的入选文章,这确实是一篇富有时代意义的佳作。正如宋黎老师所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在追求物质的享受、感官满足时,会不经意间将爱这个上天赐给我们的最纯净的礼物忽略、误解甚至扭曲。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爱、不珍惜爱、不会爱,就很容易迷失方向、成为物质的奴隶,最终被物化,人一旦被物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丧失那种坦率、符合人性的特征,而是渗透进互相利用、互相操纵的意味。

读过《爱怕什么》,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爱怕冷漠,爱怕淡忘。文中的一个自然段,引起了我的共鸣——

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爱需要行动,但爱绝不仅仅是行动,或者说语言和温情的流露,也是行动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的,一个人得到爱、感受爱,就应该善于表达爱、赞美爱、回报爱。现在我已经年近不惑,回忆自己人之初时,最令我难忘的是姥姥给我的爱。

幼年时,姥姥的爱是满满当当的小猪罐和金灿灿的糖炒栗子。上小学前,我一直住在姥姥家。我是全家唯一的小孩子,舅啊、姨啊,全家人谁有空谁带我玩,他们时不时地给我几个小银子,我都攒着,到上小学时,我的白石膏做的小猪罐里已经满满当当的了。那时候姥姥四十来岁,还在纺织厂工作。金秋时节,下班途中,她不会忘记给我捎上一袋子我极爱吃的糖炒栗子,或者什么其它好吃的东西,以至于我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姥姥一回家,我就要像是寻宝似的,在她的手提袋里翻找,然后,我就乖乖地坐在小板凳上,仰起小脸,张开小嘴,只管那金黄甜酥的栗子落入口中!

少年时期,姥姥的爱是暖烘烘的热炕和热气腾腾的发面大包。那时,每年寒暑假,我都要到姥姥家小住。姥姥已经退休,但操持家务仍腿脚灵便。端午节时,她老人家喜欢自己包粽子,一包就是一大锅,有花生的、红枣的、豆沙的多种口味。平常,她喜欢自己发面,制作大馒头,时不时地包饺子、蒸包子、烙韭菜合饼。那包子的品种更是随着时令蔬菜的不同而翻新——大头菜海米包,牛肉芹菜包,猪肉芸豆包、萝卜樱子包等等。当那一盖垫热气腾腾的发面大包端上桌来时,一铺热炕也烧好了。如果这时正是冬天的黄昏,我们会关门堵窗,任凭屋外北风呼啸,屋里温暖如春。

儿童少年时期,姥姥的爱也是慈祥的笑脸、温存的叮咛和暗暗塞给我的零用钱。我上小学时,那是上世纪70年代,父母能管起我们吃饭穿衣就不错了,所以不给什么零用钱。只是我去看姥姥的时候,她老人家时不时地塞给我点钱。我都小心地攒着。我不会用它们去买零食、去买装饰品,它们基本上被我用来购买自己喜爱的课外书了。记得上小学时我自己从新华书店买了《朝花》(儿童文学佳作选)、《比儿子还大的孙子》(童话故事)等书,刚上初中时,我听从老师的介绍,用姥姥给的压岁钱买了一套四本的《红楼梦》,还陆续买了《史记选读》、《唐诗三百首》、《一个少女的日记》、《阅读与欣赏》、《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选)、《外国素描选》等书。到我高中毕业时,姥姥给我的零花钱基本上变成了文学类、艺术类、功课辅导类等多种书籍,这些书可以把我的小贮藏间摆满了。从中,我吮吸着文学艺术的甘露,沐浴人类情感与智慧的阳光,精神生活很充实。我渐渐长成一个懂事、明理、知识面较广、感情丰富、自强、自立的姑娘,后来顺利升入大学,现在从事着教书育人的理想工作……

姥姥给我的爱是朴素的,但又是弥足珍贵的,谈起这些往事,我会泪盈双眼,心中充满感恩之情。是啊,正如毕淑敏在本文末尾所说,人生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孤独人生的温暖的灯。姥姥的爱会永藏我心中,必将持续提供给我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的原始动能!

爱怕什么读后感(三)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朋友相约去书店,第一时间就被一本书吸引住了。它,红色的封面,”爱怕什么“四个白色大字竖在中间,下面写着”毕淑敏心理散文“七个字,不知道是红与白的搭配诱惑了我,还是”心理散文“几个字吸引了我。那一刻,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抱在怀里。从此,我便开始走进《爱怕什么》,走近毕淑敏。书中的每一篇散文,就是毕淑敏讲的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她在娓娓动人的情境里将爱的涵义无限拓展,原来,爱包容了那么多的价值和意义,让我觉得曾经那么熟悉的”爱“甚至有点儿陌生。于是,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爱到底最怕什么?

冥想中,毕淑敏的一句话映入了脑海: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纯净的礼物,爱永远和至真、至善、至美联系在一起,因此爱拒绝虚伪和欺骗,拒绝雕饰与装扮,爱需要率真,需要流露,也需要自然而真诚的表达。是的,如果我们在学校能和同事之间相互关爱,那么我们的工作将永远是快乐的、和谐的。

有人说”同行是冤家“,也有人说”教师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了,人情味越来越淡了。“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想,老师之间为什么不能真诚相待、互帮互助呢?同事之间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家人呢?

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难忘第一次出公开课的经历,要在那么多老师面前展示,我兴奋之余不免有些紧张,真担心自己会上不好,正当我信心不足时,全组的老师一齐为我鼓劲儿打气,他们有的说:”凡事都有个第一次嘛,这不正是一次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吗?“有的说:”小战,我们全组老师都会帮你,不会有问题的。“还有的说:”小战,我们相信你的能力,你就大胆上吧。“听了大家暖暖的话语,我顿时备受鼓舞,也打消了内心的顾虑。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全组上下总动员,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最终为我定下了课题《飞夺泸定桥》。紧接着大家就更忙碌了,为了使我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石老师帮我上网搜集了许多有关长征的资料,读后,我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姜老师翻阅了大量的教学刊物,找了十几篇相关的教学设计,我们一起学习、分析,取众家所长。当有老师提议如果能再配上红军飞夺泸定桥那振奋人心的录像,学生的感受会更直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得以升华。这时张老师二话没说就把这件事情揽下了,当天下班后,他顾不上回家,几乎跑遍了所有的音像店,才终于找到那段再合适不过的录像。

需要制作课件了,微机杨老师一连加了五天班,每当她去接孩子,偌大的幼儿园,就只剩下她的孩子在哭着等妈妈。更忘不了70高龄的孙老师,一遍遍听试讲,手把手地教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有时为了一句准确的过渡语,他会再三斟酌;有时为了一个合适的动作,他也会亲自示范。

出课那天早晨,我没顾得上吃早饭,就到学校做准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课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这时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回到办公室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办公桌上竟然多了一份早餐,一个面包、一根火腿,还有一包奶。原来是细心的组长发现我没吃早饭,悄悄地给我买来的。我想,这哪里仅仅是一份早餐哪?这分明是一份浓得化不开的爱呀!我顿时心潮澎湃,这一切的一切又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记得毕淑敏曾经说过:“爱是至善至诚的,爱的范围里,不能有丝毫私欲。”

平日里,我非常珍惜同事们给予我的无私关爱,我也加倍地对他们付出自己的爱心。当老教师因工作劳累而体力不支时,我就会主动帮他们代课;当办公室里有老师生病时,我总是不忘到家里送上第一份祝福与问候;当年轻老师要出课时,我也会帮忙搜集一些优秀课例,或者先按自己的思路在自己班里上那节课,带回课堂上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难理解的又是什么……讨论时,我即使有一点微小的发现,也会毫不保留地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最愿体验的就是这种分享的快乐。在这样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工作,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幸福!

我们知道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压不弯。和同事之间有一份“办公室真情”,我们工作起来将如鱼得水,心情也会轻松愉悦。

当经历了这一切,终于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在心中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温暖的灯,就拥有了最大的美德!终于明白:享受爱与被爱,我们将无比幸福。在成长的路上,只要不断地以自己的人格和胸怀去获得爱,给予爱,就有爱永远和我们同行,那么我们还怕什么呢?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不会忘记:爱,让我如此美丽!

篇2:爱怕什么读后感

医学是科学。医术是高科技。医心是天使的心,菩萨的心,济世救危,助弱扶伤,杨枝净水,慈悲为怀,爱心是主干,责任是永久,使命是奉献。

小说与散文是人的故事和情感,体贴入微,心界万象,人生经验,苦辣酸甜,再加生花的妙笔,成精成色的语言。

心理咨询是新兴产业,是人的悲哀与软弱的证明。生活越是复杂,社会越是精密,节奏越是紧急,竞争越是激烈,心理的负担就越多,就越需要医生的专业,更需要医生的抚慰、疏浚与理解。

读了毕淑敏著的《爱怕什么》,你觉得这些它都有了。它减轻你的痛苦,虽然时下兴的是绞紧你的肉和心。它开阔你的心胸,虽然时下兴的是鼻子底下与脐下三寸那点事死缠不休。它写得细腻而又晓畅,虽然时下兴的是故作艰深。她拳拳而又眷眷,虽然时下兴的是恶毒与残酷的刺激。它合情合理,虽然时下兴的是大言爆破。它告诉你一加一还是等于二,虽然时下兴的是一加零等于三万八千八。它娓娓动听,虽然时下兴的是对于阅读的颠覆。她竭力教给你活得好一点,快乐一点,善良一点,健康一点,光明一点,虽然高烧、病态、梦呓也是一种吸引眼球的行销策略。

篇3:爱怕什么读后感

山姆·史沃普把这三年的经历写成一本书——《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

习作教学是难啃的“硬骨头”, 为什么在史沃普的课堂上, 学生能够如此享受写作的乐趣呢?史沃普老师难道具有某种神奇的、不可复制的能量吗?从他的身上, 我们应该学习或思考些什么呢?

做名儿童研究者

课堂上, 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后, 没有人举手, 所有学生都把目光移开, 不敢与老师对视。空气快要凝固了, 令人不安的寂静。这样的冷场是不是很令老师头疼?

但是, 山姆·史沃普应对自如。他指名西蒙回答, 因为西蒙“从来不怕说出他不知道”。回答立即遭到拉斐尔和阿隆的反对。很快, 每个学生都活跃起来, 迫不及待地加入到这场讨论中。学生的思维被点燃, 争辩像热流在教室里涌动。

这一切正如史沃普所预料和期待的, 因为他了解每一个学生——

米格尔非常自信, 经常冒出不同寻常的、有趣的想法, 但懒散、易怒, 不守纪律, 不善于与人相处。

罗茜很聪明, 有企图心, 愿意作新鲜的尝试, 但是缺乏耐心。

淑永内心缺乏安全感, 胆小, 不善于沟通, 却对友情极度依赖。

阿隆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分不清事实和想象的区别, 常常把想象中的事情当作事实来讲述, 是大家眼中“爱说谎的孩子”。

法蒂玛很注重隐私, 和她交往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为了深入了解孩子, 学校举行亲师会那天, 史沃普利用一切时间与家长沟通。27位家长, 一个紧接着一个, 时间显然不够用, 因为史沃普想要了解的内容很多——家长移民前从事什么工作?受过什么样的教育?有着怎样的性格、怎样的经济状况?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如何?有着什么样的宗教信仰?为什么移民到美国?美国是否和他们当初所想象的一样……亲师会结束后, 史沃普又走进每个家庭进行家访。

在和孩子交往中, 史沃普始终记得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写故事时, 阿莱拉让主人公把大象的鼻子砍下来卖钱, 史沃普说:“这个恐怖的点子真棒!我们来想想这个点子, 看能想出什么……”在罗茜的故事中, 蛇把一家三口都咬死了:“蛇展开攻击, 结果他们三个人都死了。”史沃普压低声音, 刻意制造恐怖的气氛, 还在故事结尾处加了一句“然后, 蓬蓬头的水撒在他们一动也不动的身体上”, 令人毛骨悚然。米格尔的文章中经常出现暴力事件, 对此, 史沃普并不急于展开道德教育, 而是思考如何让故事写得更有趣。他认为, 残酷的情节出现在孩子的幻想里, 是一件极其正常不过的事情。格林兄弟的童话不正是隐晦而黑暗的风格吗?童年并非一切都是美好的, 孩子们需要恐怖的情节来释放压力。长大成人后, 自然会像施了魔咒般遗忘过去、美化童年, 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成长过来的吗?

正是由于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与认同, 课堂上, 当史沃普引导学生写作时, 才知道故事接下来应该出现一只老鼠, 还是一头大象;是该有一个喜剧的结尾, 还是有一个悲剧的结尾。写作不仅是技巧和能力的提升, 还是师生心灵交流的途径。学生在写作中增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契机和勇气, 也因此和史沃普老师建立非比寻常的默契。

教师应当是儿童研究者。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的, 否则, 再高超的技艺都有可能南辕北辙。正如成尚荣在《教学改革与儿童研究》一文中提到的:“‘学’的问题说到底是‘学生’的问题, 关注学, 必须关注学生;研究学, 必须研究学生。忘掉了学生, 甚至只是轻慢了学生, ‘教学生学’必定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因此, 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与关键应当是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兴趣是夸出来的

米格尔坚持认为, 同学讲的故事是错的。史沃普说:“大家讲的故事永远不会相同, 没有对错之分。既然你这么坚持, 为什么不把你的故事写出来?”

接着, 史沃普不断地引导米格尔: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这些角色是谁?这个艺术家叫什么名家?是同一根羽毛吗?主人公是怎么拿到的呢?很快, 米格尔文思泉涌, 他铿锵有力地说着故事, 两只手不停地做出各种手势, 就像演说家一样。最后, 史沃普和米格尔一起调整故事, 挪动句子的位置, 更换动词, 加进细节。故事完成后, 米格尔一脸惊讶地、静静地瞪着那张纸, 说:“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

米格尔急着向全班同学朗读这个故事。当他朗读时, 双手因为过度兴奋而颤抖。当同学们为他拍手时, 他露出自豪的神情, 身体好像随着音乐轻微摆动。他两手抱着史沃普的腰说:“等我长大以后, 我要当一个作家。”

此前, 米格尔是个不爱写作业的学生, 更不要说写作文了。如此简单, 如此神奇, 史沃普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毫不费力地在学生心里植下了一粒热爱写作的种子。

淑永很害怕写作, 史沃普多次启发她编故事, 她总是沉默。然而, 当史沃普第一次见到淑永的父亲时说:“淑永非常聪明, 她很认真, 以后有可能成为一个作家。”

“拿起你的笔, 写一个故事, 任何故事都可以。”

“当你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时候, 只管下笔就对了。”

“棒极了, 很好!”

史沃普经常这样赞赏和鼓励学生。他认为, 孩子们想象力丰富, 只要给他们足够的赞赏,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三到四年级, 史沃普让学生写虚构文章, 即创作故事。他认为, 孩子想象力丰富, 热衷于关注情节, 写故事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三年级, 他带领孩子们到博物馆看盒子展, 再让他们制作盒子, 创作一本诉说盒子故事的“盒中书”;四年级, 他让孩子们把身体的轮廓画成一座小岛, 写出自己的小岛故事。直到五年级, 史沃普才开始指导孩子进行非虚构写作, 即写真实性的记叙文。三年来, 他不是站在一个作家的角度给孩子大量的写作技巧指导, 而是不停地给予鼓励, 可以说, 是赞赏放飞了孩子想象的翅膀, 激发了孩子潜藏的创作欲望。

人天生就有表达的欲望, 这个表达不仅包括口头表达, 还包括书面表达。写作本来就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然呈现, 把口头表达转化成书面表达固然需要一定的技巧, 但这并不是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重在激发兴趣, 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体会到快乐与成就感。叶黎明教授在《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一书中说:“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 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可能不是写作知识的教学, 而是对学生写作的创造力、真实表达的态度、写作热情等的保护。保护写作热情的意义, 大于传授写作知识的意义。”反观我们的习作教学, 如何开头和结尾, 如何审题和立意, 如何运用修辞写出生动的句子, 训练来训练去, 指导来指导去, 结果, 孩子连最初的表达兴趣都没有了, 写作成了不得不面对的一项任务。

永葆创作的激情

山姆·史沃普是名童书作家。对于他的成功, 可能会有老师说, 人家是作家, 教写作当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嘛!其实, 真正对习作教学有帮助的, 并不是什么华丽丽的写作技巧, 而是他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写作由衷的热爱。

“明天在上学的路上, 发现一个新的东西, 一个你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东西, 一个会让你开心的东西。”这是史沃普——一个写作老师, 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家庭作业。

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同、发现惊喜, 是提高观察力的第一步, 是学习细节描述的基础, 是创作故事的源泉。史沃普说:“虽然走在一条已走过千百次的路径, 假如我的思绪没有沉浸在想象里, 而且记得要观察周遭, 我仍然会发现一些新鲜的东西, 一些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同样作为老师, 我们如此观察过周遭吗?我们是否还拥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

班里的成绩单在公布前被人偷走, 史沃普老师并不是急于调查真相, 而是寻思着如何能够写出一个精彩的故事——

“在这个事件发生后, 我曾试着要写一个名为《成绩单失踪事件》的短篇故事。唯一的问题是, 我无法决定要从哪个角度切入来写这个故事。

“有时候, 我想仿照《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安排, 一点一滴揭露, 其实是全班学生共同谋划了这个失窃案。

“又有时候, 我想用回溯的方式讲这个故事。在故事的一开始, 诺莉雅 (嫌疑最大的学生) 已经长大成人, 而且是个成功的搞笑脱口秀演员。当她哄女儿美心上床睡觉时, 美心说:‘妈咪, 再说一次你偷走全班成绩单的故事。’

“又或者, 最好的方式是按照实情描述整个经过, 只有在最后安排一个令人意外的转折。一直到故事的尾声, 我才让读者知道, 嫌犯正是孩子们的写作老师——史沃普老师。”

作为老师, 我们还有这样的创作激情吗?什么样的题材, 才能够让我们有这种不吐不快甚至热血沸腾的感觉?试想, 一个不热爱写作的老师, 怎么能教出热爱写作的学生?

篇4:爱怕什么?

爱怕撒谎。当我们不爱的时候,假装爱,是一件痛苦而倒霉的事情。假如别人识破,我们就成了虚伪的坏蛋。你骗了别人的钱,可以退赔,你骗了别人的爱,就成了无赦的罪人。假如别人不曾识破,那就更惨。除非你已良心丧尽,否则便要承诺爱的假象,那心灵深处的绞杀,永无宁日。

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爱需要行动,但爱绝不仅仅是行动,或者说语言和温情的流露,也是行动不可或缺的部分。我曾经和朋友们做过一个测验,让一个人心中充满一种独特的感觉,然后用表情和手势做出来,让其他不知底细的人猜测他的内心活动。出谜和解谜的人都欣然答应,自以为百无一失。结果,能正确解码的人少得可怜。当你自觉满脸爱意的时候,他人误读的结论千奇百怪。比如认为那是——矜持、发呆、忧郁……

一位妈妈,胸有成竹地低下头,做出一个表情。我和另一位女士愣愣地看着她,相互对视了一下,异口同声地说:你要自杀!她愤怒地瞪着我们说:岂有此理!你们怎么那么笨?!我此刻心头正充盈着温情!愚笨的我俩挺惭愧的,但没等我们道歉的话出口,那妈妈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每次这样看着儿子的时候,他会不安地说:妈妈,我又做错了什么?你又在发什么愁?

爱是那样的需要表达,就像耗竭太快的电器,每日都得充电。重复而新鲜地描述爱意吧,它是一种勇敢和智慧的艺术。

爱怕犹豫。爱是羞怯和机灵的,一不留神它就吃了鱼饵闪去。爱的初起往往是柔弱无骨的碰撞和翩若惊鸿的引力。在爱的极早期,就敏锐地识别自己的真爱,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果敢。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

爱怕模棱两可。要么爱这一个,要么爱那一个,遵循一种“全或无”的铁则。爱,就铺天盖地,不遗下一个角落;不爱就抽刀断水,金盆洗手。迟疑延宕是对他人和自己的不负责任。

爱怕沙上建塔。那样的爱,无论多么玲珑剔透,潮起潮落,遗下的只是无珠的蚌壳和断根的水草。

爱怕无源之水。沙漠里的河啊,即便不是海市蜃楼,波光粼粼又能坚持几天?当沙暴袭来的时候,最先干涸的正是泪水积聚的咸水湖。

爱怕假冒伪劣。真的爱也许不那么外表光滑,色彩艳丽,没有精致的包装,没有夸口的广告,但是它有内在的质量保证。真爱并非不会发生短路与损伤,但是它有保修单,那是两颗心的承诺,写在天地间。

爱是一个有机整体,怕分割。好似钢化玻璃,据说坦克轧上也不会碎,可惜它的弱点是宁折不弯,脆不可裁。一旦破碎,就裂成了无数蚕豆大的渣子,流淌一地,闪着凄楚的冷光,再也无法复原。

爱的脚力不健,怕远。距离会漂淡彼此相思的颜色,假如有可能,就靠得近一点,再近一点,直到水乳交融亲密无间。万万不要人为地以分离考验它的强度,那样你也许后悔莫及。尽量地创造并肩携手天人合一的时光。

爱像仙人掌类的花朵,怕转瞬即逝。爱可以不朝朝暮暮,爱可以不卿卿我我,但爱要铁杵磨成针,恒远久长。

爱怕平分秋色。在爱的钢丝上不能学高空王子,不宜做危险动作。即使你摇摇晃晃,一时不曾跌落,也是偶然性在救你,任何一阵旋风,都可能使你飘然坠毁。最明智最保险的是赶快从高空回到平地,在泥土上留下深深脚印。

爱怕刻意求工。爱可以披头散发,爱可以荆钗布裙,爱可以粗茶淡饭,爱可以风餐露宿。只要一腔真情,爱就有了依傍。

爱的时候,眼珠近视散光,只爱看江山如画;耳是聋的,只爱听莺歌燕舞。爱让人片面,爱让人轻信。爱让人智商下降,爱让人一厢情愿。爱最怕的,是腐败。爱需要天天注入激情的活力,但又如深潭,波澜不惊。说了爱的这许多毛病,爱岂不一无是处?

爱是世上最坚固的记忆金属,高温下不融化,冰冻不脆裂。造一艘爱的航天飞机,你就可以驾驶着它,遨游九天。

爱是比天空和海洋更博大的宇宙,在那个独特的穹窿中,有着亿万颗爱的星斗,闪烁光芒。一粒小行星划下,就是爱的雨丝,缀起满天清光。

爱是神奇的化学试剂,能让苦难变得香甜,能让一分钟永驻成为永远,能让平凡的容颜貌若天仙,能让喃喃细语压过雷鸣电闪。

爱是孕育万物的草原。在这里,能生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所有人间的美德和属于大自然的美丽天分,爱都会给赠予你。

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

篇5:读爱怕什么有感

—题记

明媚的阳光掩映在窗格中,犹如一朵花在绽放,趁着闲暇的时光,捧着一本《爱怕什么》,细细品读间,唯美的文字,真挚的感情,撩人的禅思,让自己觉得满满的都是幸福。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喜欢文字中穿行的跌宕起伏,喜欢思维中凸显的细腻委婉,喜欢温馨中漂浮的优雅宁静。

因为喜欢,所以邂逅。我和毕淑敏的相遇应该说是相见恨晚,因为一直我都是喜欢华丽词藻的人,很少去看朴实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是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在看惯了气势磅礴的排比后,心突然静了下来,想去寻觅一些自己缺乏的东西。

不得不承认,毕淑敏是一位合格的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用心去书写教育的作家,在读《爱怕什么》之前,在《时文选粹》中读过她很多的小散文,高贵而富有哲理,平淡中不缺乏伟大,写尽生活小事,却从不落下人生思索。她对人世间的爱有着不一样的思绪,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师生情,她都有独具匠心的体会和想法。读完这本《爱怕什么》之后,我也在想,在这个隔阂四伏、道德危机的时代里,我们要去爱,到底在怕什么?外貌,名利,权势,亦或是优秀,忠诚,付出?毕淑敏说,这些都不是我们在爱的时候所要担心的问题,爱最怕的还是沉默,太多的人认为,爱到深处是沉默。可谁又知道,爱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需要我们善意的表达和传递。

在这本书中,我读出了毕淑敏的爱情观。恋爱不是你幸福的投资,幸福亦不是你走向婚姻的条件,同时婚姻不是你爱情的目的地。我们只是在千万人中,随缘相遇了,然后怦然心动了,最后撕心裂肺的相吸了,我们没有想太多,来不及想太多,只是安全感足够,幸福指数满盈。爱情,绝不是单一的出击,爱是一种温润恒远的心心相惜,爱是一种不带目的的感情倾诉,不需要太多的海誓山盟,平平淡淡的扶持,安安全全的一生。同时,她也以心理学家的笔触告诉读者:爱就要表达出来,藏在心里的叫暗恋,抒写的叫相思,而只有大胆说出来的才叫真爱,不要让爱在沉默中埋葬。这句话,给了多少读者以勇气,让多少丢了爱的人真心反思,而于我,读出了爱的唯美,心的浪漫,让我明白,爱情就是心与心的激情碰撞,灵魂与灵魂的高度融合。

一本好书,总是给人无尽的遐思,总能身入其境,体会文字间的淡雅。亲情,也是这本书所谈的重点,作者用大量的案例来诠释家庭,引导亲情。她说,在适合做你丈夫的千百人中只有一个是你的唯一,同时你将和他共建一个避风港—家。我们大多数在家中都扮演着多重角色,我们在没有能力处理好各种关系时,就不要让爱情开出花。是啊,家很艰巨,需要我们在时间中苦苦摸索,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奉献,家的建立,就是一份责任的确立,一种无形的社会规范。在家中,我们掺杂了爱情和亲情;混合了各自的脾气和争端;营造了猜疑和温馨。这里,是我们感情的宣泄区,是我们秘密的藏身处,是我们依靠的信任港。我们可

以在这里撒娇,埋怨,表现脆弱;我们能够在这里担起责任,培养性情;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在这里诠释父母爱,彰显孝顺风,享受夫妻情。家,是亲情的发源地,家,是我们道别时最辛酸的眼泪,用心去经营,无论你正在扮演怎样的角色,或即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她说。

周国平说:“友情是盛开在心田的蔷薇,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风景”,友情使我们懂得如何去爱人,让我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毕淑敏说,每个存在的个体,或多或少都有几个称得上心的知己,你和她做了许多事,走了很长的路。我们无论处于生命的那个时期,或成功,或失意,一直陪在身边的,你最依赖的也许还是朋友。父母,有隔阂;情人,有疼惜;孩子,又太小。读了她的文章,让我豁然开朗。友情,无关乎时间,不在乎身份,无所谓距离。我也不再抱怨好久不联系的朋友,不感伤渐渐在忙碌和喧嚣中淡出的感情,就像我的一个朋友给我留言说的那样:好久不联系,并不代表将你忘记,只是将你藏在了心里。我们的友情在生活中发芽,在距离中深化,一直在那里,像情人,不离不弃。

毕淑敏在循循教诲中诠释着师生情,她的笔端没有居高临下的傲视,只有促膝交谈的真情流露。作为未来的老师,以我的触角,读出了教育的重要性,体会到了作为一位成功的教育者应该有的耐心和能力。毕淑敏说:“孩子,天性的单纯,你给予他怎样的世界他就创造着怎样的天堂”。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年轻的一代,我们担起的责任,不只是教给他知识,更多的是做人处事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怀着感恩的心去视察社会,融入社会。只要我们真心付出,在这个容易心动的季节,爱怕什么。身边值得珍惜的资源,我们越发浪费的时代,相信唯一,在茫茫人海中寻觅着爱情,亲情......爱又怕什么。

篇6:《爱怕什么》读书心得400字

读了毕淑敏的《爱怕什么》,我也仔细地想了一下:爱是什么?爱怕什么?爱需要什么?对于爱这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毕淑敏这个爱不仅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还有恋人之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爱就像脆弱的玻璃娃娃,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我们只有用真心才能获得真爱。爱的假象就像是纸包住火,总有一天,爱的假象会被揭开面纱。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便是无言,但是,我认为爱是需要说出来的。父母对我的爱经常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可是,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不能理解,只觉得父母从没说过他们爱我,就想我是不是个没人爱的孩子啊?爱不是复杂的行为学问题,只需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距离产生美是事实,但是,爱有时又害怕距离,距离让我们怀疑爱的存在性。爱没有对错,不要用评判其它事的标准去评价爱,爱会让人智商下降,只要爱是对的,即使在别人眼中错了又何妨,自己把握幸福让别人说去吧!

为什么有一种说法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因为婚姻是一面放大镜,既会放大我们的优点,也毫不留情地放大我们的缺点。婚姻是那样的赤裸和无所顾忌,所有的遮挡和礼貌都会在长久的厮磨中褪色,露出天性粗糙的本色。婚姻会让人觉得家庭生活是无聊的,只有经常注入新鲜的活力才能达到爱情与婚姻双赢的目的。

篇7:爱怕什么读后感

一、英国已在印度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英国1859年占领印度,在印度实 行残酷殖 民统治的同时,建立了一些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规则,如果没有英国民主制度所提供的基本规则,甘地领导的非暴力运动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下面是两则相关材料:

材料一殖民者在印度引进西方式民主政体的 一些因素,如逐步扩大立法会议,吸收印度人参与立法,让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参与行政管理,通过选举实行多数党组织政府的省自治……

材料二一支训练有素的小型军队,负责执行管理印度庞大艰巨的任务,它由印度自愿民防队的两千名成员和指挥印度军队的一万名英国军官组成。一小撮英国人以六千名英国士兵和二十万土著士兵为后盾,统治一个三亿人口的大国,维持该国的社会秩序。

从这两则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甘地敏锐地看到了敌人是具有现代民主意识和民主制度较健全的国家,才使得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了成功的可能。

二、印度当时独特的社会现实

印度当时有一百多个民族,数十种宗 教,讲数百种语言,各民族画地为牢。印度是一个种族混杂、宗 教信仰根深蒂固而复杂多样、种姓隔离的,被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殖民地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说教是很难把民众发动起来的。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印度的社会,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两段材料:

材料三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很 浓的国家。当 时全国有99.57%的人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其中印度教徒83%,占绝对优势,穆斯林不到12%。两大教派之间互不通婚,印度教徒宁可渴死,也不愿到近在咫尺的穆斯林境内打水。

材料四印度种姓制度。据传婆罗 门是从梵 天空腔里出生;武士是从刹帝利臂膀出生;商人是从吠舍胯部出生;手工业者是从首陀罗脚底出生;最底层的无种姓者是“不可接触者”阶层,他们出生于地下,种姓世袭,种姓阶层不可与“不可接触者”一起进餐。

面对这种情况,甘地的非暴力学说以印度教神学和伦理观为基础,结合现实需要提出“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真理是神”实际上起到 了把印度 各种各样 的宗教信仰“众神归一”的作用,把宗教的神与现实中的理想糅和在一起,唤起人们在真理的旗帜下不分种族、宗教、种姓而团结起来,在当时的印度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对广大的印度民众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是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吸引民众参加反英斗争的有效思想武器。

三、甘地个人高尚的人格力量

甘地是世界禁欲主义的象征,他一生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与下层人民生活在一起,甘地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民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力量。他个人拒绝名誉、地位,拒绝任何官职。他为国家民族争取了独立和自由,自己却最终以悲剧收场。笔者给学生展示了这样的材料:

材料五为争取祖国独立,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他遭到同为印度教徒的“自己人”的暗杀,原因仅是因为他主张印度教和回教应该和平共处。他身中三枪,把一身鲜血洒在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印度土地上。他死后的所有遗产,经人清点,仅仅是以下几样物 件:木纺车一 部,拖鞋一双,三只小猴 雕像,一册《薄伽梵歌》,一只怀表,一个痰盂,一个金属洗脸盆。这些遗物加起来不值十美元。

———《甘地评传》

材料六“耶稣受苦的榜样是形成我对非暴力永恒信念的一个因素,这一信念支配着我的一切行动。”

———甘地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学生新学期学习计划下一篇:万圣节说说搞笑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