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墙纸大班美术教案

2024-05-23

设计墙纸大班美术教案(精选4篇)

篇1:设计墙纸大班美术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墙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中引导幼儿认识色彩的冷暖关系,即冷色调、暖色调。

2.激发幼儿的想像力。

3.培养幼儿敢于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立体房子两座,各种色卡5套,兔子一家头饰三个。作业纸、油画棒、音乐磁带、录音机、大头针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教师扮演兔妈妈,带着孩子来到两座房子前。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兔子一家,最近我们新造了座房,可还没有装饰,听说你们的绘画能力很强,所以想请你们帮我设计一下,我的短尾巴小兔喜欢温暖一些的房间,我的长耳朵兔子喜欢凉爽一些的房间,小朋友们肯帮我吗?

二、第二次尝试,请幼儿分色卡

1.请你根据小白兔的要求分色卡。

师:小白兔妈妈已经告诉了你们,长耳朵喜欢凉爽一些的墙饰,短尾巴喜欢温暖一些的墙饰,那么请你们根据它们的要求来把桌上的许多色卡分一下。

2.师:小朋友请你告诉我,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3.教师启发和引导幼儿掌握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定义。

教师小结:用这种冷色来画成的画叫冷色调,冷色调看上去较凉爽。用这些暖色来画的画叫暖色调,暖色调看上去较温暖。

三、第三次尝试,制作墙纸

1.师:那么我们就来帮长耳朵设计一些冷色调的墙纸,为短尾巴设计一些暖色调的墙纸。

2.作画要求:小朋友自由选择桌上的各种纸,一种纸制作一种色调。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放轻音乐,增加气氛)。

四、第三次尝试,幼儿贴墙纸

师:小朋友真能干,为小兔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墙纸,请先设计好的先贴上墙去。

五、幼儿围着两座房子跳舞

篇2:设计墙纸大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中引导幼儿认识色彩的冷暖关系,即冷色调、暖色调。

2.激发幼儿的想像力。

3.培养幼儿敢于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立体房子两座,各种色卡5套,兔子一家头饰三个。作业纸、油画棒、音乐磁带、录音机、大头针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教师扮演兔妈妈,带着孩子来到两座房子前。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兔子一家,最近我们新造了座房,可还没有装饰,听说你们的绘画能力很强,所以想请你们帮我设计一下,我的短尾巴小兔喜欢温暖一些的房间,我的长耳朵兔子喜欢凉爽一些的房间,小朋友们肯帮我吗?

二、第二次尝试,请幼儿分色卡

1.请你根据小白兔的要求分色卡。

师:小白兔妈妈已经告诉了你们,长耳朵喜欢凉爽一些的墙饰,短尾巴喜欢温暖一些的墙饰,那么请你们根据它们的要求来把桌上的许多色卡分一下。

2.师:小朋友请你告诉我,你是怎样分的?“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3.教师启发和引导幼儿掌握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定义。

教师小结:用这种冷色来画成的画叫冷色调,冷色调看上去较凉爽。用这些暖色来画的画叫暖色调,暖色调看上去较温暖。

三、第三次尝试,制作墙纸

1.师:那么我们就来帮长耳朵设计一些冷色调的墙纸,为短尾巴设计一些暖色调的墙纸。

2.作画要求:小朋友自由选择桌上的各种纸,一种纸制作一种色调。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放轻音乐,增加气氛)。

四、第三次尝试,幼儿贴墙纸

师:小朋友真能干,为小兔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墙纸,请先设计好的先贴上墙去。

五、幼儿围着两座房子跳舞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紧凑但不紧张,气氛热烈但不混乱,幼儿活动积极,乐学、愿学,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活动主体、教师主导的纲要精神。实现了“通过对各种图形展开想象,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的教育目标。

篇3:3D墙纸设计与营销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3D墙纸,互联网,营销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人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质量追求提升到了对质量、个性、时尚、美观的综合追求。因此,传统的墙漆装修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居住条件的高要求了,人们现在追求的是对个性和时尚的装修效果。

科技和时代的进步,现代设计的多元化、创新化,人们将3D绘画运用到了房间装修的墙纸效果设计,符合了人们追求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设计和创新的理念。3D墙纸也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人们的视野也逐步转向了创意的、个性的3D墙纸,3D墙纸颠覆的过去传统的装修方式,并以崭新的形式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它以一幅幅逼真的、立体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生活空间里。以消费者需求而绘制出来的个性墙壁,装饰形式独特,素材多元化实现了墙面装饰的个性化,并完美结合了家居风格,营造出时尚且个性的居住空间。

1 3D墙纸发展现状和趋势探索

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以3D墙纸为例,3D墙纸的行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目前,欧洲、韩国、日本等墙纸使用率有高达半数以上,而中国墙纸的发展却不是那么明显,家庭使用率不是很高,但总体也处于逐渐发展的趋势。所以从国内外3D墙纸发展现状的对比可以发现该项目将会走向市场并得到更多人的青睐,而就国内状况来看,墙纸的发展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追求不只是体现于物质方面,精神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于房屋的装饰,而不是局限于白色为主的墙漆,多色的、个性化的、创新的居住空间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给人一种视觉得享受。同时3D墙纸它可以呈现出一种空间感,在视觉方面增大了房屋空间的大小。3D墙纸注重个性的展示,呈现的是多样的风格,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设计,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不同的风格,居住在3D墙纸的打造的空间里会让人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3D墙纸材料的选择更是从环保、健康等多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了当代人的需求选材,它不含有害的、具有挥发性的化学成分,是一种适合住房装修的健康装饰材料。3D墙纸另一个优点,即它便于更换,成本低,人们可以根据个人条件对墙纸随时进行更换。墙面是房屋视线集中的地方,它的色调、风格、样式决定着整个房屋的整体格局,优雅和舒适的居住环境给人带来快乐和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3D墙纸的市场发展前景十分远大,是一个值得投资的项目。

2 3D墙纸的设计与制作

3D墙纸追求个性化,主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确定主题的设计,根据时代对房屋装修需求的市场调研结果进行设计,充分展现设计的灵活性,确定主题,确定墙纸材料,确定整体方案然后就开始设计草图,得到用户满意后即可由厂商进行生产,最后上方达成交易,整个设计和制作展示如图1所示。

3 3D墙纸营销分析与实践

3D墙纸的主要销售于年轻、时尚的群体,主要应用于家庭房屋的装修以及一些娱乐场所的装饰。但是由于国内人们对于3D墙纸的认识度不高,所以为了推广使用,我们首先在校园做个宣传,提前制作一些3D墙画作为宣传材料,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可作为小礼物赠予大家,加大我们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我们3D墙纸。我们3D墙纸的营销方式由三点构成:其一,主要是通过线上或线下人们通过现有制作的墙纸进行购买;其二,是客户可以将其需求,例如,色调、风格等告诉我们,我们根据其需求进行设计;其三,是客户可将自己绘制的画作或者一些值得纪念的照片发于我们,我们再根据其中进行加工创作,制作属于客户自己的独一无二的3D墙纸。

参考文献

[1]夏明学,王丽萍.网络营销:管理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篇4:设计墙纸大班美术教案

为此,我们展开了专门的教研活动,选取大班《建构式教材》下册毕加索的作品《梦》,组织教师在深入挖掘作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幼儿的行为,反思教师的问题,提升认识。

一、《梦》的初始

平时我们在设计欣赏活动时,首先会对原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特别是大师的美术作品,总会把作品介绍放在首位,把一些认知的元素放在活动目标中,重点放在关注幼儿能否理解作品,是否能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表现,往往忽略了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情绪的宣泄和对美的体验与感受。

在欣赏环节中,发现幼儿对作品《梦》的观察理解是模糊且笼统的。教师对大师作品的理解不够,没有真正走进作品《梦》中,所以需要让幼儿去欣赏画面的哪一点,对作品的意境游离在外,导致执教过程中难以把握,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如何欣赏和感受画面中的美。

只有让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美和意境美,才能为幼儿提供创作的空间。于是,除了对活动环节进行调整以外,我们还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欣赏模式,开始尝试多手段结合、多感官参与、多形式表达的开放式美术欣赏活动。

二、《梦》的推进与表现

1.运用音画结合,充分挖掘作品意境和内涵

音乐和美术本质上具有同源性,都是用于表达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相当于画面中的点线面,音乐中的音响相当于画面中的色彩,音乐中的快慢强弱相当于画面中的长短、大小、粗细等。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能达到图音并茂、有声有色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梦》是毕加索中期比较重要的作品之一,作为幼儿美术欣赏的教材,更多要从幼儿观察与欣赏的视角着眼,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感受作品中的美。活动中,幼儿感受梦和表现梦时都出现了音乐。欣赏作品时,教师引导幼儿:“我们来学学画上女孩睡觉的样子”,同时播放音乐,幼儿在三拍子的音乐声中,闭上眼睛感受作品中女孩的梦境,享受熟睡中的身体舒展、柔软和放松,幼儿在感受梦境时,他们脑海中出现了“苹果树下野餐、跳芭蕾舞、草地上奔跑”等美好的梦境。不同的旋律和节奏都会给孩子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音乐的运用将作品抽象的部分形象化,而音乐与欣赏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幼儿对作品《梦》的理解。

2.丰富审美经验,进一步感受线条与色彩

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经验。因此,颜色丰富,色彩明快,画面变化大的作品较容易吸引大部分幼儿。基于此,我们对作品《梦》进行了剖析,把欣赏的重点定位在:线条的变化、组合和衔接;色块的颜色、明暗;人物的神态、表情。

当呈现作品《梦》时,首先映入孩子眼帘的是女孩熟睡的睡姿和神态,从女孩的神态和表情中,让幼儿感受到睡梦中女孩的舒适和惬意,让人也有了欲睡的感觉,体验到女孩的梦境是美的,从而引发幼儿观察作品中女孩脸上的黑色线条、金黄色长发、红色沙发、纤细柔软的手指等一些柔软圆滑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块,圆滑的线条让幼儿体验到睡梦中女孩的柔美,大色块的暖色系(黄色和红色)在画面冷色背景衬托下,显得明亮,给幼儿温暖、柔和的感觉。

3.加入肢体表演,转变抽象作品为具象内容

欣赏式活动形式的开展,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有另外多种形式,如在欣赏名画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通过肢体表演充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让幼儿将抽象的作品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理解内容。

由于幼儿有自身发展的特点,他们更喜欢用身体动作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通过一些随性的肢体表演,从自身的感受来加深所理解作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美。《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女孩抽象的梦境,教师引导大家“我们也来学学画上女孩睡觉的样子”,同时播放舒缓音乐,幼儿随教师的引导,缓缓闭上眼睛,靠在椅子上,十指交叉轻柔地放在胸前,用身体来表示圆滑的曲线,感受曲线的自由、流畅,在舒适安静的睡梦中感受女孩美好的梦境。在幼儿表现“梦”时,他们用手部动作再次表现出不同的曲线。在线条的变化中,表现出女孩不同的梦境。“梦”是幼儿喜欢的话题,但“梦”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通过模仿表演、动作表现等形式,将梦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美术欣赏活动中,加入适当的肢体表演,让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可以将作品抽象的部分转化为具体形象,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

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和欣赏作品的美,把认知对象转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能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当幼儿的美术欣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更能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幼儿的审美想象才会得以释放。

上一篇:全英教学授课用语下一篇:公司信息安全软硬件整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