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走向没落?

2024-05-17

中关村走向没落?(通用5篇)

篇1:中关村走向没落?

近日不断有媒体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IT卖场交易量明显下滑,部分商户看好网店经营,转战网络”云云等,我们且来看看这几个关键字:经销商销量锐减、5%店铺倒闭、卖场降租,以国内的报道的惯例和传统,实际濒临倒闭的店铺肯定远远不止5%,本人确实没有想到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能够传导的如此迅猛!

不过,仔细想想,冰冻三尺也绝非一日之寒,一个好的实体应该是有一定的能力抵御外部的环境变化,即使要倒下也不应该是第一个或第一批倒下的,马云不也说过:“即使跪着,我也得最后倒下”,那究竟谁才是压垮中关村电子市场这头大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我这里简单的做出如下分析,有时间的话也顺便聊聊未来一段时间电子商务的趋势和发展:

购物环境及诚信经营的重要性;

中关村本人去的越来越少了,现在基本上是一年一次或两次,尽管工作和住的离这里都并不算太远,因为一想到卖场里被销售人员包裹兜售的情形,就是非常的不爽,当人们一再大谈用户体验之上的时候,中关村还是继续着自己这种落后的QJ似销售模式,能让人会有好的购物体验和环境吗?更何况今后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肯定是趋势,而在中关村到处充斥着的兜售的噪声甚至是拉扯,无时无刻不打断购物者的思绪,这样的购物环境首先便严重侵犯了购物者的个人空间,也打断了购物者的自主消费意念,这时候身处其中购物者很难不很汗。。。

而恰好是这个时候,你更要提防骗子们的出现,随口一个不可思议的超低价格,往往让你摸不着头脑的跟着上了某个楼上,公司通常也会比较体面,可就是你所锁定的某个产品不是缺货就是被‘曝有’严重缺陷,之后顺势再向你推荐某个“热门”产品,而消费者通常这时候早已口干舌燥,体力不支,多数会在骗子们的蛊惑和殷勤下,逐渐放下了警惕,猛的发现推荐的东东也不错,价格也还行,随即掏钱成交。

购物者经过这番折腾之后,心有忐忑者是情理之中的,多半还是会忍不住上网或询问下官方,却发现手上的这个热门货竟然比官方报价都高出好几千,顿时肠子都悔青了。依照国人的传统及维权的困难性,多半还是打掉牙往肚里咽,只好下次小心小心再小心,脑子里自然想到:老子以后能不去中关村就不去中关村,实在要去也要带个超级懂行的,或是有网店的并且支持支付宝的(顺便去中关村逛逛并拿货而已)

以上案例也许都仅仅是个案,但是分众营销时代,谁又能轻视口碑传播的威力,当以上事实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上万时,中关村是否只能剩下老鸟们和骗子们的自娱自乐?

以我看来,二十一世纪最贵的不一定是和谐,但一定会是诚信!

为什么老鸟也频频上当?

鉴于很多很多的同学甚至是老鸟,都有在中关村上当的经历,这里还是先说说为什么上述骗局并不巧妙,但却还是屡试不爽:

1、 贪图便宜就不说了,废话,低价买到更优的东东,谁不想呢?!

2、 骗子洞悉了人性弱点,你非要往心理学上靠也说得通的,但是骗子们难道都是心理学高材生毕业吗,所以还是要鄙视下所谓专家论点的废话;

3、 言归正传,去中关村购物的消费者往往都是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问了不少懂行的人,付出了很高的学习和市场调研成本,最后锁定了某几款产品,可正是由于这点,精力、目力、意念过于集中于一点,一旦骗子们给你们推荐其他你并不熟悉的所谓热门产品时,就算你是专家还是大拿,也一定会头脑发蒙,各种参数什么的肯定是来不及详细对比,何况这些参数还是被骗子们隆重包装过的,再加上一天的购物那个疲惫和环境吵杂什么的,潜意识中的尽快成交念头也会跳出来说:“买了算了,反正性能都差不多的,何况媒体报道也未必靠谱呢”,于是乎上套就成了必然,

所以,这里恰好验证了,学的多未必是好事情,一不小心就过于执着了,换了个环境马上不灵了。

上面说的比较表层的,再来浅析下中关村电子市场没落的体制根本。

如果一个卖场主要是靠吃包租差价的简单经营模式,通过一手,二手转租来获得最高和一手利润的时候,一切监管手段和有序经营也都将不再靠谱,经济正常运转的时候,还能通过不断的转卖来套取转租受益,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只能是将卖场中绝大多数最后接盘的租户直接套牢,由此5%或更大面积的店铺倒闭势必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高租金也必然压迫那些还未倒下但苟延残喘的店铺,在经营手段和方式上又无所不用其极,进一步加剧整个中关村电子市场生态环境的恶劣和不堪。

以上仅是自己的一点个人看法,欢迎指正。

时间有限,接下来会另起一篇介绍下谁是下一个卖场模式的赢家和未来方向。

作者:饶凯(阿凯,blog.myqun.org) 版权所有,如若,必须保留作者链接及本声明!谢谢合作!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raokai@tom.com

篇2:中关村走向没落?

3月11日,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招生专业考试阅卷现场

艺考的确“易考”

一方面是艺考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多数人毕业即“失业”、面临转行,一方面却是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艺考生的录取分数的确很低,所以家长愿意拿出比正常学费贵几倍的钱来“考”艺术。比如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本科分数段,大约在550分到570分之间,但艺术考生的文化课成绩,大约只要290分左右,分数下降了40%左右。因此,一些考生在高二时预测到正常学习考不上理想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想到了艺考的路子,如果能顺利通过术科考试,就可以以相对很低的分数,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

据知情人透露,有这样打算的学生在整个艺考生中已经占到了八成以上,这与大学扩招前完全不同。艺考以前是精英教育,只有少数有天分或者是真正爱好的孩子才会选择学习艺术。而现在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在多数考生眼里,参加艺考因为这是一条上大学的捷径,有没有艺术天分、喜不喜欢艺术完全不重要。这其中,又以学美术的学生最多,因为美术不像音乐、体育,必须有基础,需要十年以上的功夫。相比较来说,美术更容易速成,这也是为什么在艺考生中,美术考生最多的原因,教育部门因而将艺考考生分为美术类考生和非美术类考生。

“神通广大”的辅导班

因为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所以有关艺考的考前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这些辅导班通常与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有的就是高校老师自己开办的.。这样就更方便让那些没有艺术基础的学生,可以通过“速成”进入高校。

拿美术为例,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参加考试的学生一般都从7月份开始来辅导班学画画,一直学到第二年的1月份,一个月的学费是两千元,一个学生7个月学费加起来就是一万四千元。如果一个辅导班能招到二十个学生,半年下来,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正是由于市场巨大,利润丰厚,现在各个辅导班在争夺生源方面各出奇招,而最“打人”的就是承诺无论有无基础,学生可以保上心仪的学校,上不了退钱。为此,辅导班可以开出各种不同的价码,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哈市美苑艺术高中的校长刘恒伟说“这些草台班子利用家长和孩子对情况不了解,瞎许愿,比如承诺孩子术科保过,以此多收三万元的学费。但实际上的情况根本不是这样,比如某国内重点美院现在一年要招800人,按报名者1:5或1:4的人数发合格证,那就要发3000至4000个左右,这些人都有资格参加文化课的考试,但这样的专业合格证对绘画基础不好的学生没有任何实际作用,专业课排在名左右的人根本没有可能考进去,但从术科上他们也都算是合格了,你说这三万块钱花得冤不冤?”

除了让学生和家长多花钱之外,辅导班还成了考官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使得“潜规则”得以更顺利的实行。送钱的学生上了学,没送的就要被顶下来,这造成了高等教育的严重不公平。一方面是更多的考生和家长意识到艺考是上大学的一条捷径,另一方面辅导班的暗中运作,使得半路出家的孩子能“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了。互相作用,使得艺考一年比一年更热。而受到伤害的则是包括考生和整个艺术界乃至全社会,暂时获利的高校从长远来看也得不偿失,这种灰色的招生现状,造成学生的素质低,以后成为老师的再去培养学生,真的可以说是“流毒无穷”。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哈市某声乐界的一位权威人士,受朋友之托帮一位高校人士录音,事后才知道对方是高校教师,他非常惊讶,认为母校怎么可能任用这样的人当老师呢?教声乐的人竟然走音,而且能走两度之多。于是他不客气地说:“如果是我教学,你连大学都上不了。”但更让人惊讶的还在后头,这位老师不但是老师,而且还是博士生导师。

精英教育的没落

谈到艺考现状,专业艺术人士都非常气愤和感慨,哈尔滨爱乐乐团团长,哈尔滨歌剧院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哈工大人文学院的老师滕秋红告诉记者:“现在的艺术教育早已不是精英教育了,这与艺术的本身规律极不相符。我1992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那时候学院一年只在东北三省招一个学生,而且宁缺勿滥,如果今年没有好的学生,学校就不会招生。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国内的音乐学院都在疯狂扩招,老师根本不够用。我上学时基本上可以说平均三个老师教一个学生,现在很多学校平均一个老师教三十个学生。”

著名青年油画家、哈工大老师孔繁文也持相同的观点:“我很赞成陈丹青的一句话,艺术是创造性工作,只能少数人搞,艺术教育只能是精英教育。经过短期的培训就去大学里学艺术,根本就不可能画出来。”

滕秋红说:“搞艺术天分从重要,其次是环境,再加上个人的努力。从小没有艺术训练的人,很难成功。我身边搞艺术有成就的人,多数是有家学的。艺术的培养和熏陶非常重要,他甚至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有时是几代人的积累和遗传。作为高校老师,我对很多学生半路出家,花钱学艺术、“买”文凭非常痛心。”

篇3:走向没落的大树

地球是所有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那些生长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树,在自然界中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人类无止境的活动中,大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人们悲哀地发现,大树正在走向没落。

大树的贡献

在全球生态中,高大的树木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它们构建森林的层次和体系,为大量生物提供舒适的“居所”。它们吸纳二氧化碳,能把几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森林里。大树的根能深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把那里的水吸上来,又以水汽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大树能释放氧气,吸附灰尘,使局部环境变得湿润、清新。

树洞和树缝成为动物们的栖息之所,树干和树枝是植物们的依附之处。大量附生植物,如蕨类植物、兰科植物、凤梨科植物将大树装饰得像一座立体的“园林”,而苔藓、地衣和藤蔓则把大树打扮得分外葱茏。大树的树冠是擎天的华盖,它捕捉阳光中的能量,由此生产出了丰硕的“收成”:果实、花朵和树叶,这些都是大量森林动物的食物来源。大树是真正的丛林之王,站在一棵大树下,我们会感觉自然的博大和自我的渺小,也会领悟时光的悠长和人生的短暂。

环境改变让大树变得脆弱

像任何其他物种一样,大树要想长得很大,必须经历很长的时间。通过使用碳同位素测定技术,科学家们发现,在亚马逊河流域,大树的树龄通常在400至1400年之间,而在北美洲,巨木红杉树龄可超过2000年,有些甚至超过3000年,可以想象,一棵大树的长成要经历过多少的风吹雨打以及环境变迁。

然而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古老的森林正在遭受毁灭。在北美西部,多数森林被生长较快的单一针叶林所取代,而西伯利亚森林则正在以很快的速度被砍伐。

在热带地区,人类砍伐森林虽然有所选择,但最大和最老的树木还是难以幸免。在亚马逊河流域,科学家们发现,热带雨林中的大树大都处在孤立的环境中,大树被草地所环绕的时候,它们的死亡率是非孤立时候的三倍。其原因在于,它们躯干高大,树叶浓密,缺乏柔韧性,在孤立的状态中,就会很脆弱,风会毫无阻碍地吹过开阔地带摧毁它们。同时,在雨林中的孤立大树,在干旱的时候,如果被干而热的草地所环绕,它们更容易遭受干旱的袭击。

大树必须把水从泥土中输送到顶端的树冠上,而这条“路程”通常有40米、50米,甚至更长。假若遭遇了干旱,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太少,水在输送的过程中就会在大树的木质中形成水泡,这些水泡会堵塞水分通往树冠的“通道”,乃至最后杀死大树。

气候变暖使大树生长放慢

有证据表明,日趋温暖的气候正在使树木的生长速度变得缓慢,而假若一个地方的气候本来就温暖,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在哥斯达黎加的拉塞尔瓦生物研究站,一组科学家对那里的树木研究了几十年,他们发现:在温暖的年份里,树木的生长明显地放慢了。参与此项研究的科学家戴维·克拉克说,“对于树木来说,气候的温暖化可能意味着双重的打击,一方面,在白天,由于太热,树木的光合作用发生关闭;另一方面,在夜晚,由于新陈代谢加快,它们又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树木就没有充足的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了。

克拉克推测,如果他们的研究结果没有错误,那就意味着热带森林将在今后发生萎缩,那些最大,最老的树木将逐渐死去,而年轻的树木还不能长成大树以替代它们。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现象还可能触发一个负面的循环,当森林中的大树死去,森林便把大树们先前“固定”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结果导致气候进一步变暖,森林进一步萎缩,而碳的释放也进一步增加。

全球变暖会不会带来更频繁的干旱?这是更令科学家们担忧的一个问题,不幸的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肯定的。如果极端的干旱果真袭来,对大树的冲击将非常严重。在亚马逊河流域,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干旱会周期性地出现在一些固定的地区,更严重的是,在2005年和2010年间,强烈的干旱甚至袭击了当地一些最湿润、最不应该出现干旱的盆地。研究显示,这种干旱摧毁了数千万棵树木,数十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到了大气中。

变化中的气候还正在以其他的形式伤害大树。在热带雨林,干旱很容易引发地面大火,这种大火通常只烧去地面的树叶和垃圾,从而使大树看起来安然无恙。大树曾被认为在这种大火中能够存活,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有些大树在这种火灾发生两三年后就死去了。在高山地区,山上的森林隐藏在云雾中,树木使用它们的枝干和树冠去捕捉云雾中的水分,然而气候变暖将把云雾推向更高的地方,高山上的大树将失去来自云雾中水分的滋养。假若气候变暖进一步引发强烈的飓风和强风暴天气,大树更将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为它们虽有直指蓝天的树干,但质地却很脆弱,很难抵抗风暴的来袭。

大树的可怕敌人

在热带雨林中,大树的另一个敌人是长于攀援的藤本植物,它们是热带树木的主要寄生者,它们一旦攀附到树木上就会限制树木生长和存活,而它们又尤其青睐老迈的大树。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藤本植物在许多尚未受到打扰的森林中亦有增长的趋势,这是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有关尚有待研究。

在印度南部,一种名为马樱丹的外来灌木侵入到森林中,它们在森林许多地方都生长得很密集,乃至使大树的后代失去了扎根之地。没有了后代的顶替,那里的大树迟早要消失。在澳大利亚,来自非洲的甘巴草在北部的很多天然草原林地生长繁茂,这种草可以长到4米高,遇火即成燎原之势,大树在那种时候很难幸免于难。

大树最可怕的敌人应数昆虫和疾病。在北美西部的一个狭长地带,由于近年来越来越频繁的“暖冬”天气,那里的小蠢虫们繁衍成灾,它们甚至可以把整座山上的树木全部毁掉。在北美和欧洲,一些外来的病原体,例如引发荷兰榆树病的真菌,竟杀死了几百万棵高大的树木。

篇4:走向没落的画像石棺艺术

从现在发现的宋辽金元画像石棺看,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如前朝,体量上,也难以与前朝相抗衡。此时的画像石棺内容多反映孝子烈女等题材,如出土于河南孟津县的北宋崇宁五年张君石棺、山西芮城县的元代至元六年潘德冲石椁,以及河北辉县的北宋石棺等(见图1),两侧线刻孝子烈女图二十四幅,每幅都还有榜题;也有部分画像内容表现戏曲人物、散曲乐舞。而四灵、西王母等神仙传说、市井风情画像则比较少见,更多的是世俗民风,也有少量的宗教题材,如山东济南的宋代舍利石棺,棺前档雕死者灵魂出窍升天,外壁左右帮各浮雕四僧侣持不同乐器宋辽金元时期是中国画像石棺艺术走向没落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石棺或石椁,其画像艺术已没有了隋唐时期的细腻丰满和南北朝时期的古怪神秘,更没有两汉时期的多姿多彩、光怪陆离。在雕刻技法上,再难看到两汉时那磅礴大气、简约率性的“汉八刀”风格,也难以见到隋唐时婉约细腻的笔触。

从现在发现的宋辽金元画像石棺看,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如前朝,体量上,也难以与前朝相抗衡。此时的画像石棺内容多反映孝子烈女等题材,如出土于河南孟津县的北宋崇宁五年张君石棺、山西芮城县的元代至元六年潘德冲石椁,以及河北辉县的北宋石棺等(见图1),两侧线刻孝子烈女图二十四幅,每幅都还有榜题;也有部分画像内容表现戏曲人物、散曲乐舞。而四灵、西王母等神仙传说、市井风情画像则比较少见,更多的是世俗民风,也有少量的宗教题材,如山东济南的宋代舍利石棺,棺前档雕死者灵魂出窍升天,外壁左右帮各浮雕四僧侣持不同乐器吹奏弹唱送葬(见图2)。

这时期的雕刻装饰手法趋向工艺性,强调装饰性,不似汉代的简洁明快或隋唐的精细飘逸,雕刻技法上多采用阴线刻,有少量是浅浮雕,人物形象、装束或纹饰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如河南辉县的北宋石棺、河南修武县的金代石棺上线刻的人物衣着打扮,无不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山东安丘的宋代石棺采用若干块石头用卯榫组合而成,整体造型为仿屋庑殿式,此种体量的石棺,在汉代一般都是由整块石材雕凿而成,由此看出,宋代的石材雕刻远没有汉代来得大气(见图3)。而山西榆社县云竹镇出土的一具后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的石棺前挡,其雕刻虚掩双门露出半个人物的表现手法与四川雅安芦山出土的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王晖石棺前挡极其相似,时空跨越了900余年,两地相距千余里外,竟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方式,无不折射出人性对生的眷恋这个永恒的主题(见图4、图5)。

在选择画像雕刻装饰的附着物上,宋辽金元时期,由于棺椁材料的多样化,以至于不再过多地注重石棺的本体雕刻,而是把更多的雕刻、壁画选择在墓壁四周进行装饰,如四川泸县等地出土的大量宋代墓葬画像石刻,主要装饰墓室,题材内容涉及当时的民俗民风,人物形象沿袭典型的宋式造型(见图6)。山西汾阳市西南部东龙观的宋金砖石墓,其中一座金代早期的墓“墓室各壁之上雕斗拱”,墓壁四周雕门窗、人物及花卉等图案,所有雕刻上施以红、黑等色彩。有意思的是,其中南壁有幅图案,雕一妇人立于门缝中,面向门外,寓意应与前述的四川王晖石棺和山西榆社石棺上的内容相同(见图7)。

这一时期的画像石棺开始注重标注纪年,有的部分石棺还直接将墓志铭等文字题刻在上,如山西垣曲县的宋代石棺左侧阴刻有:“太平兴国三年九月二十日”纪年(见图8)。而河北宣化县出土的金大定二十六年张时中石棺、山西芮城县出土的元代元统三年宋德方石椁等均标注有纪年。

从这些画像石棺分布的地域来看,宋辽金元时期的画像石棺南北各地均有出土,但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原等传统石棺出土地,远在东北的辽宁省也有比较多的发现,如辽宁沈阳出土的四神石棺和李进石棺,雕刻的内容比较单一,其棺的前档及门额上雕的朱雀虽是代表着四神中的朱雀,但其身躯和造型已演变为胖乎乎的形象,更像是佛教里兜率托天中的“大鹏金翅鸟”了(见图9)。门扇也不再半开闭,而是紧闭并上锁,传递的信息与上述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反映出地域不同的风俗习惯(见图10)。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木棺的大量采用和盛行,以及金属等其他材质棺椁的使用,导致石棺这种笨重材料的葬式被彻底取代。而墓室的装饰艺术也被墓内壁画这种装饰技法所替代,画像石棺1500余年的发展历史走向没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

[1] 解希恭,阎金铸.山西永和县出土金代大安三年石棺[J].文物,1989(5).

[2] 2008年山西汾阳东龙观宋金墓地发掘简报[J].文物,2010(2).

[3] 萧易.泸县宋墓[J].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1(6).

[4] 高文.中国画像石棺全集[M].2011(10).

[5] 赵晓刚.法库县孤家子辽墓发掘报告[M].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2008(10).

[6] 辽李进墓发掘报告[J].文物参考资料,1951(9).

篇5:中关村筑梦走向世界的“升级版”

日前,《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3-2015)》出台,为开创中关村发展的新局面提供了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的“路线图”,指导思想高瞻远瞩,发展目标清晰明确,努力奋进重在落实。

到2015年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实现的目标是:

——总收入力争超过2.5万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收入的比重超过70%;形成1到2个5千亿级的产业集群,5到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六个优势产业集群的总收入超过1.6万亿元,成为首都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柱和引擎,对全国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更加显著。

——在下一代互联网等六大优势产业以及集成电路等四大潜力产业取得20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施20项全产业链带动效果明显的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建成20个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特色产业基地。

——培育5家规模超千亿的龙头企业,50家规模超百亿的行业领军企业,2000家规模超亿元的特色企业;形成一批快速成长、创新活跃的“瞪羚企业”群体;应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企业不断涌现。

——有利于原创技术、原创产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完善,造就和聚集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团队,培育和吸引一批天使投资人,建立一批高水平公共技术平台和孵化器;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与全球创新集聚区的链接更加紧密。

中关村在领跑自主创新中“加快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发展”。主要体现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捷足先登,领先全国;“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优势先发,勇做龙头;“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北斗布局,重在示范;“生物和健康产业集群”,凸显民生,优质服务;“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探索新路,立足行业;“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独拨头筹,走出国门。

中关村在建设战略高地中“推动四大潜力产业集群跨越发展”。主要内涵是:“集群电路产业集群”,要在未来三年中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地。“新材料产业集群”,力争未来三年里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获得重大关键技术突破。“高端装备与航空产业集群”,确保未来三年建成数控机床、通用航空等若干个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群”,力求在未来三年,成为全国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高端研发、示范与装备制造中心。

中关村在进行机构调整中“促进现代化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主要方面是:“明确重点服务方向”,与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科技部等部委暨北京市联合,在中关村探索现代服务新模式。“促进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在数字生活、软件服务、创意设计、电商物流、科技服务等方面开拓新局面。“实施一批重大培育工程”,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新兴服务业、电子商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节能服务产业等方面取得示范工程的效果。“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在海淀园等园区优化布局,重点在中关村建设软件园区、电子城创意产业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支持新兴的产业联盟发展”,诸如中关村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数字电视、数字内容、数字创意设计、企业家天使投资等方面的“联盟”建设。

“推进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机制措施”是实现目标的保证。主要是,建立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统筹协调和协同推进机制;深入推进“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试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思路落到实处;完善多元化产业投入机制,尤其是要增强中关村“一区多园”的科技金融服务功能和做强做大“中关村板块”;培育创新生态系统,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力争让已经取得成效的“瞪羚计划”、“金种子工程”、“十百千工程”等取得更大的成果,让“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创客空间”、“云基地”等新型孵化模式开花结果;“面向全球开放创新发展”,在吸引国际要素流入和向国际辐射上要有新突破,帮助更多的科技型企业走向国际,实施国际化战略。

中关村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新地标”,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肩负着建设“中国硅谷”的使命。在新形势下,正如业界专家所建言的那样:中关村完成使命的“一个关键”是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一个重点”是要“制度创新,持续探路”;“一项使命”是“把握未来,引领方向”。苟仲文同志明确指出,“中关村作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站在了历史的潮头,在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面前,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勇于探索,勇挑重担,努力实现‘十八大’确立的目标。”

上一篇:2023国家司法考试大纲解读: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部分下一篇:中学生态创建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