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旅游的作文

2024-04-08

和旅游的作文(通用8篇)

篇1:和旅游的作文

A Trip to Beijing

My American friend Tom and I went to Beijing by plane last summer.

On the first day,we visited the Palace Museum and Tiananmen Square. The next day,we climbed the Great Wall. We took lots of photos. Although we felt tired,it was a fantastic experience. The third day we relaxed. Then we had the Beijing roast duck for lunch. I think it is the most delicious food in the world. Tom is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so we drank tea and saw Beijing Opera in Lao She Teahouse in the evening. Finally,we did some shopping and flew back to Guilin.

The trip to Beijing was short,but it was wonderful. Tom said that he would never forget it.

篇2:和旅游的作文

We first come to the famous ”famous mountain“ in Laoshan. We were driving in the Laoshan mountain road, mountain peaks standing outside the window, the sky;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waves blowing and billowing waves. I felt like I was in the fairyland of the world, and I was delightful.

Mountaineering, we climbed up the mountain road. Soon, a row falls suddenly appeared in front of the waterfall like dragon soar, of great momentum. This is the famous ”Longtan waterfall“, the magnificent momentum really wonders, like ”waterfalls three thousand feet“ magnificent.

On the second day, we came to the beach and surf. The sea of Qingdao very beautiful: the sky is a turquoise sea, is a piece of jade, Yuanwang spectacular water. We stepped in the soft beach, toward the long sea.

The sea rolled up a layer of beautiful waves and whistled to the beach. In the blink of an eye it fled back like a naughty child. At this time, a one meter high waves hold up, I quickly put the body back in the past, a wave of the past, I will walk a few steps forward. In a few moments, another row of waves rushed, and I ran back... We in the sound of the waves in the sea waves play each other furiously, leaving our laughter, the feeling is very good.

篇3:音乐:旅游者和旅游业的挚友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一) 国外研究。

国外对于音乐与旅游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 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1998年Alethea Sellars的《舞曲对英国青少年旅游市场上的影响》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舞曲对英国青少年旅游市场的影响, 及1999年Martin Stokes的《音乐、旅行与旅游:一个后记》探讨了音乐在旅行与旅游中的作用。2001年Kaley Mason的《对于从事典型的传统音乐的要求:一次爱尔兰的游览》探索了爱尔兰的传统音乐在旅游业中培育、诠释、消费和转化的过程及方式。之后, 2004年在《山地旅游的声音和意义》中, 对土著居民音乐和当地旅游的关系做了详细的论述。2002年Chris Gibson在论文《新南威尔士北海岸的音乐和社会关系》中, 探讨了新南威尔士州北海岸城乡移民与流行音乐的关系:流行音乐促进了当地移民就业的需求, 并缓和了当时紧张的社会关系。2006年Chris Gibson和John Connell的《音乐与旅游:再次上路》是第一个对音乐与旅游之间关系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2007年Philip Feifan Xiea等人在《关注街舞作为旅游吸引物》中对作为旅游吸引物的街舞与文化旅游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可见, 国外学者把音乐看作一种旅游资源, 对音乐与旅游的关系研究大多是实证研究, 侧重于传统音乐在旅游中的运用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二) 国内研究。

国内关于音乐和旅游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 还不成熟。1994年罗小平的《试论音乐在景观审美活动中的作用》、2001年邹力宏的《论民族音乐与旅游景观藕合的审美效应》、2005年陈浩和陆林的《基于音乐功能的旅游产品开发》等从审美的角度探讨了音乐在旅游中的作用。1999年丁琳的《谈旅游与音乐文化》、2003年熊晓辉的《湘西旅游文化中民族音乐艺术的研究开发与利用》、2004年万钟如的《民族音乐文化——旅游资源的奇葩》、2006年刘晗和曹诗图的《试论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2008年刘朝的《中国民间音乐与旅游相关的几个问题》等将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并从文化的角度探讨民间传统音乐在旅游中的作用。2005年曾超和周武忠的《音乐:独特的旅游传播媒介》将音乐作为独特的传播媒介探讨音乐在旅游中的作用。可见, 国内学者也把音乐作为一种旅游资源, 侧重于从美学和文化以及传播性的角度探讨民间传统音乐在旅游中的作用的研究。

综上所述, 国内外学者虽然在音乐与旅游的关系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相关理论体系还不完善, 主要集中于将音乐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和民间传统音乐在旅游中的保护与运用两个方面, 对音乐对旅游者的影响的相关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掌握并分析大量音乐旅游实例以及相关学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试图从音乐对旅游者影响的视角来探讨音乐与旅游的结合。从理论意义上考虑, 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音乐对旅游者影响的理论研究内容, 使音乐旅游更具整体性;从实践意义上考虑, 能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二、音乐对旅游者的影响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 是人类特殊的“情感语言”。它能愉悦人们的心情, 丰富人们的生活。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 具有追求精神的愉悦和情感的释放的心绪。旅游者从产生旅游需求到追忆旅游经历的整个过程, 音乐对旅游者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一) 音乐——激发旅游者的出游动机。

旅游需要是当人处于缺乏状态时而出现的个体对愉悦行为的自动平衡倾向和释取倾向是心理内驱力在潜在旅游者头脑中的意识反映[1]161。旅游动机是由旅游需要所催发, 受社会观念和规范准则影响而直接规定具体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1]165, 是促使人们离开居住地外出旅游的内部驱动力, 是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前提。在旅游者出游前, 旅游音乐对聆听者具有强烈的旅游宣传力, 聆听者产生旅游需要, 进而使聆听者产生旅游动机。音乐比其它媒体具有更强的影响力、感染力, 更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

旅游音乐聆听者会感染于音乐自身的美妙而带有对旅游地的无限憧憬与向往。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音乐就是感情的一种独白”[2]240。当我们听到蒙古族民歌《牧歌》时, 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草原上放牧着雪白的羊群的美丽壮阔景象;当我们听到彝族的《跳月歌》时, 脑海中就会浮现节日的夜晚, 彝族青年男女点起火把, 奏起笛管, 拍手歌舞的欢乐场景;当我们听到《请到天涯海角来》时, 我们对风景秀丽的三亚就会产生强烈的向往;当我们听到《神奇的九寨》时, 我们就会对“人间天堂”产生美好的憧憬;当我们听到《太阳岛上》时, 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对哈尔滨太阳岛产生神往。一曲《康定情歌》把康定变成著名的旅游胜地;一段表现田园风光的音乐, 会给聆听者带来宁静、舒适的心理感受, 产生亲自去看小桥、流水和人家的意境。

聆听者通过享受旅游音乐的旋律和内容, 会产生出游动机, 促使聆听者变成潜在的旅游者。用旅游动机成因的推——拉理论来解释:旅游音乐的内容成为聆听者的“拉动”因素, 旅游需要成为聆听者的“推动”因素, 聆听者在“推拉”的作用下产生旅游动机。当潜在的旅游者产生强烈的旅游动机后, 会推动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旅游, 形成旅游行为。如图1所示。游客的旅游动机是复合性的, 游客借助音乐可以达到消除生理和心理紧张、缓解压力、调节单调生活、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因此,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由心理动机、精神动机、身体动机混合而成的。旅游者从歌曲中获得的感知内容与影响旅游者决策的某些出游动机存在着正相关性, 但是相关度不高。音乐能否被旅游者所感受, 首先是以旅游者的视觉、听觉和他们的记忆和联想、想象等生理的、心理的发展和训练的水平为基础。对音乐的感受如何, 是与一个人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感情和世界观的状况相联系的[3]44。因此, 由于旅游者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的不同, 旅游动机的强弱也不同。

(二) 音乐——增强旅游者的精神愉悦感。

随着现代社会高频率生活节奏和沉重工作压力的出现, 人们生活的乐趣逐渐减少, 回归自然或用音乐陶冶自己, 已逐渐成为时尚。重新找回自我, 发现生活之美, 又成为追求音乐享受, 愉悦自身的主要趋势之一。人们生活在有声音的世界上, 而且离不开声音, 美妙悦耳的声音通过人体的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 能对神经系统起到有力的刺激作用, 使人们精神愉悦。旅游的本质在于追求愉悦。因此旅游具有愉悦性, 将音乐加入旅游中能增强旅游者精神愉悦感。用一个形象的数学公式来表示:愉悦+愉悦=2愉悦。在旅途中加入轻快的音乐, 能调节人的情绪, 使人放松心情, 增添游兴, 充分享受旅游的乐趣[4]92。

人们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 到异地、异域、异国去饱览那里的自然风光, 探寻那里的文化古迹, 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虽然有物质的消费, 但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愉悦需求的满足。音乐以自身独特的情感艺术魅力令人陶醉, 给游客精神愉悦的享受。旅游与音乐的结合有效地增强了旅游者的精神愉悦感。在乘车去往旅游目的地的途中, 伴随着淡淡的, 温暖的, 清新的, 和谐的音乐行驶在宽阔的路上, 白云轻盈飘着, 车窗外风景如画, 边听音乐边欣赏沿途风光会使旅游者心情更加惬意, 旅游氛围更加融洽。

(三) 音乐——深化旅游者的审美体验。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通过与外部世界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状态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1]204。旅游者审美体验是旅游者在欣赏美的自然、艺术品和其他人类物质产品时所产生的改变其心理状态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旅游者到达景点参观游览时, 旅游企业在旅游形象上加入冲击听觉的要素——音乐, 将人们的视觉、听觉以及内心感受完美地统一起来, 对旅游者的审美体验可以起重要作用。当我们徜徉在内蒙古草原时, 聆听着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的《美丽草原我的家》;当我们架着小船在湖面春游时, 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陶醉其中;当我们夜晚站在旅顺军港时, 苏小明的《军港之夜》使我们沉醉。此时旅游者触景生情, 通过亲眼目睹, 亲身体验与所产生的情感移入, 最大程度地实现对音乐中所描绘世界的融入。音乐与自然的融合使人产生和谐完美的审美体验, 印证了音乐中熟悉的场景和画面, 并将音乐中所想象到的内容和现实相对照, 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游览的过程中, 具有异地风情的音乐能增强旅游者的审美体验。通过音乐的陶冶可以提高人们对旅游景观的欣赏水平, 不仅悦目悦耳, 而且悦心悦意, 甚至达到悦神悦志的审美境界[4]93。音乐在无形中向旅游者传递着作者的感情思想, 对旅游者的审美体验起着补充和加强作用。但是由于旅游者不同的年龄、爱好、心理变化从而会形成不同的旅游审美体验。

(四) 音乐——缓解旅游者的身体疲劳。

音乐有时候可以把人带入一种情境, 令人陶醉其中, 浑然忘我。音乐是有灵魂的, 它能勾起人心里某种隐藏的情感, 触动人心最敏感的琴弦, 缓解人身体上的疲惫感。作为旅游者应该深有体会, 当我们结束一次旅游时, 坐到旅游车上会处于一种既兴奋又疲劳的状态。音乐主要作用于右半球大脑, 它有助于对常处于疲劳状态的左半球大脑消除疲劳, 当音乐信息传入大脑后, 能使处于疲劳状态的大脑得以兴奋。此时如果在旅游车上放一曲轻松的休憩音乐, 一方面能缓解旅游者疲劳的程度;另一方面能维持旅游者兴奋的状态, 同时能加深旅游者的追忆。

总之, 在旅游中音乐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能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不同类型的音乐对旅游者在旅游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我国旅游业在实际发展中应高度重视音乐的特殊作用。

三、音乐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一) 充分挖掘传统民间音乐, 努力创作地方特色音乐。

由于音乐能够激发旅游者的出游动机, 因此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传统民间音乐, 努力创作地方特色音乐, 并以此来推动当地的旅游发展。为了丰富众多旅游者的旅游生活、满足现代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旅游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旅游资源的开发, 组织国内外作词作曲家到全国各地旅游景区体验生活, 根据旅游资源收集音乐素材, 选出优秀的音乐素材并把握音乐流行风尚, 综合各种音乐表现形式进行精心加工, 改编创作出不同风格的地方特色音乐[5]241。这样有助于旅游企业开发高质量的音乐旅游产品, 加强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 对争取客源市场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 将音乐全方位地融入到旅游的各个环节之中。

音乐对旅游者在旅游的各环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旅游企业可以将音乐资源有机地融入到旅游的各环节中去, 充分发挥音乐在旅游中的特殊作用。旅游全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加入音乐元素。如, 酒店、车上、景点、购物场所等都是音乐最常见的播放地。旅游企业可以将制作好的具有不同形式、体裁 (声乐、器乐曲、交响曲、风光音乐片等) 的音像制品 (包括录像带、CDV、CD) 在交通工具 (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 及景点设置的音乐插座上播放[5]241。巧妙地设置背景音乐, 让游客所到之处都有美妙的音乐相随。酒店背景音乐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在餐厅中适时播放轻松的音乐, 一方面能体现酒店的文化, 另一方面能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将音乐与美酒、美食、客房有机结合能增强旅游者的愉悦感。在旅游车上, 有时司机和导游会不约而同地为旅游者播放或演唱当地的民歌来调动气氛, 促使旅游者与当地的自然美、文化美产生共鸣。传统的导游讲解只是单调的“讲”显得很乏味。若在导游讲解的过程中, 适当加入一些背景音乐, 将音乐与导游讲解有机结合, 是营造旅游氛围和导游服务创新的一个新思路。在景区的卫生间播放柔和优美的轻音乐, 能够使游客心情舒畅。试着把音乐融入到旅游的各环节中去, 有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 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三) 营造音乐与景物和谐的旅游环境氛围。

在整个旅游的过程中, 旅游企业应选用恰当的音乐作为旅游景区的背景音乐为旅游者服务。在景点中, 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通常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 音乐的选择一定要与景物自身的特点相一致, 背景音乐的音量也要与景物相协调, 营造和谐的旅游氛围。例如, 在我国云南丽江古城, 应以民族特色浓郁的纳西古乐作为背景音乐;在大连发现王国主题公园, 应以节奏轻快的流行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背景音乐的选择要适时, 因为有的时候自然山水本身就具有动人的音乐美, 这时用人为的音乐去搭配它, 反而会产生画蛇添足的效果。旅游者走进大自然, 聆听大自然的原始声音, 会产生返璞归真的愉悦感, 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在旅游日益发展的今天, 旅游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而且极具有“灵活性”。音乐使旅游业更加艺术化、人性化。我国旅游企业在旅游宣传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践过程中, 对音乐的重要性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旅游企业应重视音乐对旅游者在旅游各阶段的影响, 全方位而又适当地加进音乐听觉感知, 并且在资源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坚持文化和环境保护的原则。这样不但有助于旅游者全身心地融入到旅游地形象中去, 提高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 而且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音乐与旅游的密切结合, 有助于我国的旅游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向着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但愿音乐与旅游者和旅游业发展的“友好”关系日益加强。

摘要:音乐与旅游的完美结合对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梳理了国内外音乐与旅游的相关研究文献, 通过分析音乐对人体心理生理的作用, 指出了音乐对旅游者的影响, 由此提出了我国利用音乐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关键词:音乐,旅游者,影响,启示

参考文献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161~204

[2].曾超, 周武忠.音乐:独特的旅游传播媒介[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12 (7) :238~240

[3].尹薇.音乐对人体生理心理的作用[J].教书育人, 2000, 6:43~44

[4].刘晗, 曹诗图.试论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 18 (3) :92~93

[5].李广宏.音乐的旅游驱动力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6, 11:213~214

[6].唐嫚丽, 方百寿.音乐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旅游学系, 2008:2~10

[7].陈浩, 陆林.基于音乐功能的旅游产品开发[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 21 (3) :259~261

篇4:和旅游的作文

关键词: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

1.绿色旅游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深入化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日益严重。这样给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此时人们开始认识到破坏自然的危害性以及和自然和平共处的重要性。因此“绿色革命”1的提法随之出现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就是希望能够建立一种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平共处的“绿色文明”2,。而“绿色旅游”的概念也由此提出,绿色旅游是一种提倡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行为、坚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种旅游方式。

绿色旅游的概念有广义旅游与狭义旅游的概念之分。狭义的是指远离喧嚣和污染、亲近大自然、获得健康的精神乐趣的一种时尚旅游,这种时尚旅游是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为前提的,狭义的绿色旅游通常指的是乡村旅游,也就是发生偏远地区的一种旅游活动。广义的绿色旅游是指旅游业提供的在能够亲近环境的同时还能具有环保功能的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绿色旅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是用一种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态度,在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同时并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它概念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的概念有相似之处,绿色旅游是用一种绿色的概念融入进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了人与周围自然环境和平共处的一种思想和理念。因此,绿色旅游也即是说包括旅游经营者、旅游管理者、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的参与的各个环节都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以实现旅游的健康、绿色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了解绿色旅游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绿色旅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绿色旅游是一种在整个旅游活动中都要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二,绿色旅游充分体现了人类与周围自然环境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一种思想;第三,绿色旅游是一种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2.生态旅游

Ceballos Lascurain(1983年)最早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Ceballos Lascurain的观点认为:“生态旅游就是旅游者到干扰和污染相对其他地方较少、较低的自然地区,专门为了了解、欣赏和学习这些地方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当地存在的文化而进行的一种旅游活动。”在Ceballos Lascurain提出生态旅游概念以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和专家就生态旅游的概念做了不同的表达和阐述,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还没有达到一个统一的认知。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对生态旅游做了界定:生态旅游是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与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一种旅游活动。生态游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游还有一种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的定义:旅游活动要尽可能的降低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在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同时要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活动。

3.低碳旅游

2009年5月份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一份《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报告首次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概念。《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显示如下数据: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占世界总碳排放量的百分之五,旅游业中的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占到百分之二,另外百分之三的碳排放量是纯旅游业产生的。2009年11月份在深圳举办的“2009两岸三地旅游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低碳旅游”作为一个概念明确被提出。

随着低碳旅游的概念提出,国内外很多学者和专家对低碳旅游的概念内涵做了相关的阐述,比如:蔡萌、汪宇明(2010年)认为低,低碳旅游就是通过采用采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等手段,为了使旅游者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质量,并确保旅游业的三大经济效益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绿色的旅游发展模式。魏小安则认为,低碳旅游即是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尽可能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种旅游方式。

总结一下旅游业界对低碳旅游概念的相关表述,本文将低碳旅游的概念定义为:

低碳旅游,即是一种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碳排放量并且采取行动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是一种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环保旅游。

4.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概念辨析

从近些年旅游业的发展和研究倾向可以看出,旅游业界共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旅游的研究与探讨。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探讨和研究都在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低碳旅游也是如此,它和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的主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这并不代表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的概念内涵是一样的,我们不能把三者混为一谈,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概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三者有着许多相同点,通过对三者概念相同之处的研究,一是有利于我们把研究成果加以深化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三者的研究上相互借鉴经验。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相同之处表现为:

第一,指导思想相同。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都是在可持续思想的指导下而产生的旅游发展模式。

第二,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要求相同。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都要求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要有极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环保理念的指导下作出环境保护的行动。

第三,本质和目标相同。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都是环境保护的旅游,都是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

(2)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三者概念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象与范围不同。从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概念上看,绿色游与生态游都是有载体的旅游方式,要么是以自然资源为载体,要么是以特定的文化资源为载体,而低碳旅游则不同,低碳旅游没有特定的资源类型的限制,任何类型的旅游资源都可以进行低碳化建设。因此,低碳旅游的概念要比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范围宽泛。很多学者和专家都探讨过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的一种,由此可见,在范围上来说低碳旅游包括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而生态旅游又是绿色旅游的一种。

第二,是否可以量化不同。低碳旅游是一种计算碳排放量的旅游,是一种可以量化的旅游,而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却不可以量化,这是一个较大的不同之处。

通过计算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即是低碳旅游,低碳旅游为旅游业实现低碳化发展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而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只是作为一种旅游发展模式的界定,绿色旅游在旅游发展模式界定的同时也提供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和可以量化的措施。显然,低碳旅游才能承担旅游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托,也可以说低碳旅游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佳定位模式和发展模式。(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注解

①绿色革命是指在环境学科、生态学科等基本学科理论的指导下,人类适应并与环境和谐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和活动。

②绿色文明是一种能够使人类持续感觉到幸福感的文明。

参考文献

[1]Ceballos-Lascurain H. The Future of Ecotourism[J].Mexico Journal,1987(2):13~14

[2]魏小安.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2)

篇5:旅游和环境的英文作文

Qingdao is a beautiful coastal city, the sea on three sides, one side connected to the land, the towering Laoshan stands beside the sea, beautiful scenery, pleasant climate. The ”red green trees, blue sea and blue sky“ reflect Qingdaos unique beauty, a typical Europe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urasian style. The red color, the reef, sail, golden beach of Qingdao beautiful scenery. At the beginning, with the cool breeze, we walked slowly to Qingdao third beach, Qingdao sea very beautiful: the sky is a turquoise sea, is a piece of jade, Yuanwang spectacular water. The first thing I saw was that when the sun was shining, some people were sleeping under the awning. Some people were swimming in the sea, some of them were having barbecues. I had put on a swimsuit on the beach barefoot in the soft, at the vast expanse of the sea. The sea, in peace, like a gentle child, like a mirror when it sparkled in the sea, as if smiling in the vast world. And we were playing in the calm water, and from time to time several seagulls flew in. This is the calm side of the sea, but sometimes the sea is like an angry lion. It is in the high tide of the sea, the waves rushed to the shore as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horses and soldiers, and people will be in the far some land vaguely heard the voice of the waves went straight to the beach, let a person feel the sea is surging. We in the sound of the waves in each other furiously playing a layer of beautiful waves, the roar of the sand from it, and fled back in a blink of an eye, like a group of naughty children playing. At this time, a one meter high waves hold up, I quickly put the body back in the past, a wave of the past, I will walk a few steps forward. In a few moments, another row of waves rushed, and I ran back... The blue sea has left behind our laughter, the feeling is very good! Then, we came to Laoshan, known as ”the top of the sea,“ located on the coast of the Yellow Sea. The main peak is 1133 meters above sea level. Our family, while climbing the mountain,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Look at the Xianfeng rocks in Laoshan, mountain wonders. We came to Laoshan, the largest temple -. There are hundreds of years old trees, such as Ginkgo biloba, pine and cypress, etc. More than 150 Palace houses, respectively, are three independent main houses. The roof of the blue wajin eaves, in the sunshine is beautiful decoration. The walls around them are inlaid with many exquisite designs, showing the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and infinite wisdom of the ancient working people. I love Qingdao, the elegant and chic building, the blue waves of the sea, the long golden beaches, clean and flat road, so I appreciate the magnificent rivers and mountains of the motherland, the Qingdao peoples diligence and wisdom. Ah, beautiful Qingdao! I love you!

篇6:我和李白去旅游作文

时光倒流,又回到了唐代。・・・・・・・・・・・・・・・・・・・・・・・

一天,我和李白去庐山旅游。来到了庐山看见了高耸入云的山峰,绸带一样的瀑布又好似天上银河的水飘流直下。。。这时李白随口朗诵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听了后拍手叫好。我们又来到了江边,看见了两岸高大的青山,太阳东升天边的`云彩成了五颜六色的,只听李白又吟了一首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说完就牵着我的手继续欣赏美景。

吃完晚饭,我们趁着美丽的月光去散步。走着走着李白指着天上的月亮问我:“小朋友,你说这一轮明月像什么啊?”“像一个大圆盘挂在天山。”“小朋友你的观察很仔细。”接着就听见李白的声音:“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篇7:我和妈妈去旅游作文450字

坐上缆车,从上往下看,一座座山蜿蜒起伏,一棵棵树一棵紧挨着一棵。鸟儿在天空中飞翔,时不时还会落在树上歇息。

缆车行驶得越来越高,下面的风景也有些看不清了。5、6分钟后,我们到达了八达岭长城。

长城上人山人海,从高处看,密密麻麻。长城是使用砖和黏土制作成的,全长7600米,可向游人开放的,只有3741米。我很敬佩古人用心血和劳动建造了它。

太阳光照在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没过多久,我和妈妈都汗流浃背了。望着无边无际的长城路,我和妈妈继续向前步行。时间慢慢地流逝。我们已经累得不行了,没有力气再走下去了,不得不半途而废。

第二天,我们来到故宫,这里车水马龙。从外面看,故宫以古老的房子结构组成。

我和妈妈先去了一个类似博物馆的小宫殿,又一直向前,看到皇帝的宝座。宝座全是由金子做的,旁边还有龙的图标,宝座上镶嵌着宝石。走了很久很久,终于走到了尽头。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清华大学的门口,因为不让进,只在门口拍了照。

篇8:和旅游的作文

一、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 低碳经济促生旅游产业的低碳化

低碳经济简而言之, 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量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最终目的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 就应该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与优化, 而在这个过程中, 旅游产业的优势充分突显。

首先, 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用资源少, 而且很多资源可以永续利用, 由此自然形成碳排放量少的突出优势。

其次, 旅游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 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环境的改善, 因为旅游产业的卖点就是环境和文化, 因此保护环境、挖掘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

再次, 通过发展旅游, 对其他产业产生良性替代, 形成产业补偿, 从而达到既节能减排又促进发展的双重目标。以前老百姓没有其他收入渠道, 只有破坏树林来换取收入。但是随着旅游发展, 大家明白自然界许多东西都可以经过加工来出售, 因此种树、环保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地方的纪念品设计、加工已经形成一个产业, 这不仅提高了当地的居民收入, 而且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产业一直是经济产业链条中的一环, 享有“无烟产业”的美誉, 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业是最适合推行低碳经济概念, 而且可以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先锋和亮点。

(二) 低碳旅游简述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 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低碳旅游消费形式, 以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种行为, 会涉及政府、企业、当地人和游客等几个方面。要实现低碳旅游就要求各个旅游产业链条都要有低碳经济的意识和行为。如政府主要靠法规、制度来完成低碳旅游的决策;企业 (或当地有接待能力的居民) 主要通过各种节能管理措施、低碳技术的运用来实现;而游客 (或当地纯居民) 主要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来实现。其中政府低碳政策会起很大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低碳旅游是对生态旅游的继承和延伸

生态旅游提倡注重自然资源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强调的是一种“自然性”, 强调的是较少的开发和干预。而低碳旅游强调低碳环境创设、低碳创新管理和低碳生活方式。与生态旅游相比, 低碳旅游不排斥开发, 它倡导运用低碳技术去进行开发建设;低碳旅游也不排斥干预, 相反, 它鼓励运用科学创新的理念对旅游环节进行干预。

生态旅游是要求旅游者通过交通工具到旅游资源目的地的过程中, 都要具有生态的特征, 即生态旅游者、生态交通工具、生态旅游资源目的地。然而这三种条件在现实旅游中同时满足的情况很少, 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范围大大缩小。低碳旅游则是在旅游活动全过程中, 凡是一切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的旅游方式都可以被称为“低碳旅游”。因此, 低碳旅游的范围要大于生态旅游的范围。

生态旅游强调不干预, 注重“维持”、“保护”, 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排斥旅游规划和开发的, 是一种较被动的去适应环境的旅游发展方式。而低碳旅游则主要依靠政府的低碳环境规划、企业的低碳创新管理和旅游者的低碳生活方式来实现, 这是一种积极地去创造的旅游发展方式。这种创造也是在最大限度地对环境进行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生态旅游实际上是一种理念, 低碳旅游与其相比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两者都是现代旅游的发展方式, 都属于可持续旅游。

三、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载体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的欧美, 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 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 (民族) 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 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在我国, 乡村旅游通常被称为“休闲农业”、“农业旅游”。目前, 主要有3种发展模式。

第一, 体验观光型。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 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 让游客可以入内进行采摘、观赏等体验活动, 让游客体验和享受田园风光, 满足其对田园生态环境怀念的需要。

第二, 都市科技型。以高科技和现代农业技术为重要特征, 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 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 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 兼顾了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

第三, 休闲度假型。突出休闲、度假功能, 在生态环境良好的乡村建立完备的生活设施, 并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 如森林、牧场、果园等, 吸引游客前去度假, 展开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野味品尝、住宿、度假、游乐等各种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 满足城市居民放松紧张心理压力的需求。

目前, 我国生态旅游的理念多数是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来进行的, 因此业界也有将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在一起研究, 乡村生态旅游也就成了一种旅游形式。随着低碳旅游概念的提出和实践, 在乡村生态旅游中融入低碳旅游的理念也成了大家研究的对象。

低碳旅游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特性实际上与乡村生态旅游追求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低碳旅游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 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 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环节来体现降低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并且将太阳能、生物能等清洁新能源运用到旅游业中, 完成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 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乡村低碳、生态旅游的对策建议

虽然现在各个层面都认识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可以改善地方经济结构, 提高地方经济效益, 但由于各种原因, 低碳的意识还不够深入人心。要发展乡村低碳、生态旅游, 实现地方经济的增长, 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政府牵头在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开发中引入低碳行为

以重庆为例,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 运用现代技术, 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把种植、养殖、能源和环境有机地连结为一个整体, 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实现, 改变了乡村生活环境, 使城里人渴望去体验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慢生活, 因此新农村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乡村生态游和低碳旅游的蓬勃发展, 促进了乡村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的融合。

(二) 政府要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扶持低碳行为的企业

乡村旅游的当地居民也要自觉地执行低碳政策, 保护自己生活和居住的环境。在发展乡村低碳、生态旅游的政策上, 政府可以对高能耗、高污染的旅游企业进行整治或关停;对于低能耗、低污染的旅游企业进行扶持和奖励。这里的企业是指凡是为乡村低碳、生态旅游提供服务的单位或个人, 因为乡村旅游中, 游客的吃、住更多的是依靠当地村民。政府可以鼓励当地居民建设、经营农家乐, 并给予相应奖励。因为这些农家乐除了提供住宿外还提供餐饮服务, 菜品还可以就地取材, 减少了运输环节的碳排放。这样居民的收入提高了, 当地的低碳生态旅游也得到了发展。

(三) 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低碳、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

旅游过程中, 旅游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旅游者素质也是乡村旅游中低碳、生态的理念能够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因此,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低碳、环保的宣传, 让每个旅游者既是旅游的参与者, 也是旅游资源的保护者。除了日常的教育、宣传, 政府和当地村民也可以在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醒目的宣传标牌, 有意识地去引导人们注重环境保护, 做低碳旅游的实践者和宣传者。

五、结语

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 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我们要拓展思路, 将低碳行为引入到旅游行为之中。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我们更要运用科学新技术、以乡村旅游为载体, 促进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的融合, 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春燕, 薛焱.低碳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契合、拓展与创新[J].当代经济, 2011 (22) .

[2]郭蓉, 吴长年, 何芸, 等.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从理念到实践[J].环境保护科学, 2011 (02) .

[3]张明, 黄翔.基于低碳经济“三分法”的低碳旅游概念体系与构建模式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2) .

[4]蔡萌, 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 2010 (01) .

上一篇:车库使用权转让协议下一篇:以拒绝为话题的7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