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2023-06-10

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必备的教学文件,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更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以下是小编收藏的《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第五单元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17课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3、 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4、 学会“亭、移、泊、愁、旷、萤、簇”等7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引入意境

1、配乐范读,引入意境。

导入课题,简单介绍作者后,听老师配乐范读,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1) 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正确,注意指导读准诗中的“亭”、“旷”、“簇”等字的读音。

(2) 再次朗读课文,把诗读通读顺。

(3) 检查学生是否把读正确,读通顺。形式可以有个人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 (4) 全班齐读。

二、再读,感悟诗意。

1、学生自读《独坐敬亭山》。

2、根据课文的注释试着了解诗的意思。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有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讨论。

3、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相机指导理解“相看”等词的意思。

4、鼓励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两句讲的是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后两句诗写的以是怎样的情景?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3)和同学交流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和自己体会到的作者当时的心情。 (4)引导体会诗人当时孤寂的心情。

(5)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把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对诗人当时心境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先自己练习读,读出诗的节奏、诗的意境。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诗的节奏、诗的意境。

(1) 指名读课文。

(2) 评价、指导、示范。 (3) 学生自己再练读。 (4) 再指名读、再指导。 (5) 齐读,练习背诵。

三、总结学习第一首古诗的学习方法。 自读——自解——自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

2、背诵《独坐敬亭子山》,回忆学习这首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运用上一节课学会扔“自读——自解——自悟”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

二、三首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体会和小组同学交流,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和大家进行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情况,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学生自由补充、更正、评价,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诗中的意境或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练习背诵《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三、品味诗情

根据课后的“思考·练习”第3题的要求,先读一读诗句,再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然后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发挥想象给这句诗配一幅画。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细细地品味诗情画意,加深对诗的理解和体会。

四、作业: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8 火烧云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确良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确良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 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运用丰富想象描绘景物变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观察朝霞、晚霞或云彩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并根据云彩的形状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自读课文,每人画一副火烧云的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联系课前谈观察感受,导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 第一遍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1) 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是否能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 (2) 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并把自己的记字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3)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学生自己读生字,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做重点指导。练写生字。

2、 第二遍读,要求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想办法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

3、 第三遍读,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霞光?哪些地方写火烧云?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火烧云的?

三、 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对不明白的或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或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 师生读议解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多媒体的展示明确霞光和火烧云的关系。

3、 指导朗读。

4、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1、 自读课文,找出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中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2、 和小组同学交流这些句子美有哪里。

3、 全班交流: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美为什么?小组同学或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1)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他们有读中想象火烧云的形状多样、变化极快的影象,体会句子的意思。如:“这些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一句,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等词语,体会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不见了。”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火烧云变成小狗的样子,体会火烧云变化的有趣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 抓住学生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指导朗读,让学生边想边读,把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而又十分有趣的样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 学生拿出自己课前画的火烧云的画,仿照课文第三至第六自然段中画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先自己练习说,再找同学或朋友互相交流。 (4) 拓展练习。学生结合自己课前观察到的云彩变化和颜色的变化,想象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和形状?然后根据“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样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其他的动物、植物或建筑物等来形容火烧云的形状。要求先和同桌或好朋友交流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三、 习最后一自段

重点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四、 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 练习背诵课文。老师可以适当指导一些背诵方法,但不要强求学生一定要用这样的方法,应鼓励学生采用更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

2、 摘抄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和同学交流。

3、 互相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云霞的好词佳句。

五、 课后练习见95页。

19* 院子里的悄悄话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生字,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摘抄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对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从课题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 自学课文,合作质疑。

1、 把课题读正确、读通顺。

2、 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3、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读懂。

4、 全班汇报交流,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1) 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在学生说不清楚时适当引导学生回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议一议,把问题弄清楚。 (2) 重点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问题:

什么叫年轮?树木是怎样依靠年轮来记录、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

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把课文表演出来。

四、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对话读一读,再抄下来,学生抄写后,可互相交流。

20*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法重点难点

了解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或读过哪些神话故事?(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神话故事。(板书、齐读课题)

二、 学习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 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圈画。

3、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4、 全班交流,互相补充评价。

5、 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6、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鼓励学生收集各种古代神话故事读一读,并和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

积累·运用

五 读读背背、阅读

教学目标

1、 通过“读读背背”,积累一引起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2、 从这些名言警句中得到启发,陶冶情操,从小立下远大志向。

3、 通过阅读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完成“读读背背”

1、 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名言警句,并把对自己起警示、激励作用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两句抄写在卡片上,以便课上交流。

2、 自己练习读一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3、 边读边想一想句子的意思。

4、 和同桌或好朋友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交流讨论自己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5、 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教师指导、示范。

6、 自己练习读。

7、 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形式有指名读、想读的站起来就读、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读好哪一句就读哪一句等。

8、 练习把句子背下来。 (1) 自己练习背。 (2) 找同学互相练习背。 (3) 随机抽查背。 (4) 不必等老师点名,学生想背的,起来就背。 (5) 齐背。

9、 互相交流读一读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名言警句,同学之间互相赠送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互相勉励。

二、 完成“阅读”

1、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2、 学习课文感悟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 学生带着文后的问题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把短文读通顺。

4、 围绕课后的问题边读边想。

5、 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6、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 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鼓励学生有讲的过程中加上动作、表情,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

8、 同学之间互相练习讲故事。

9、 请几个同学面对全班同学讲述,大家一起评议、补充。

习作(看图编写故事)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第

一、第三幅图的内容和联系,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

2、 能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编一个故事。

3、 先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二、 明确要求

1、 自己读一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再和小组同学相互交流讨论,弄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本次习作的要求是: (1) 仔细观察

一、三两幅图,了解两幅图画的内容。 (2) 思考这两幅图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3) 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并在脑中浮现画面。 (4) 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编一个故事。 (5) 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三、 指导习作

1、 仔细观察

一、三两幅图,想想每幅图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讨论交流。

2、 这两幅图之间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把自己的想法和好朋友商量。

3、 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1) 自己想一想,说一说。 (2) 在四人小组中相互交流、补充。 (3) 全班交流、评价。

通过师生的交流、评价,使学生明白:第二幅图的内容是不固定的,只要想象合理,能和

一、三两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就行。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想象得越新奇、越有趣越好。教师对那些想象丰富、表达清楚流畅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4、 把三幅图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发挥想象练习编写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大胆想象,把故事内容编写得更丰富。 (1) 自己练习编写故事。 (2) 同桌或找朋友互相交流自己编写的故事。 (3) 互相评价、补充、修改自己编的故事。 (4) 学生自愿把自己编的故事在全班同学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做相机的评价和指导。

5、学生把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

四、 修改自己的习作。

1、 修改自己的习作,读一读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等。

2、 学生之间互相修改习作。

3、 展示交流成果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指导。

4、 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5、 誊写修改后的习作。

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兴趣。

2、 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自主积累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师生一起收集自己喜欢的古诗。

1、 读一读,背一背自己收集到的古诗。

2、 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古诗。

3、 从大家收集到的古诗中挑选自己特别喜欢的

一、两首认真练习朗读,争取能背下来。

二、 组织古诗朗读会

1、 在小组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同学互相评价、练习。

2、 组织古诗朗读会,每位同学朗读自己挑选的古诗。

3、 组织大家评一评谁读得好,请他们给大家介绍经验。

三、 诗配画

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给诗配上恰当的插图。

2、 举办一期“古诗欣赏”墙报。

3、 组织学生一起欣赏、评价“古诗墙报”,增加语言积累。

第二篇:小学语文第六册单元复习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Cuì niǎo qīng cuìyú wēngfù bùwéi gān

( )( ) ( )( ) ( )

Jí fēi shí bì chèn shān táo tuō sìyǎng

( ) ( ) ( ) ( ) ( )

tòu liàng yì zhǎ yǎn zhuān liè ruì shìshū shì

( ) ( )( )( )( )

qǐ chéng zhàn tái cháng tú má fan zhòu jiàng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

秆( ) 褐( )州( )拔( )裸( )

杆( ) 渴( )洲( )跋( )棵( )

绣( ) 俏( )殊( )澈( )贪( )

锈( ) 峭( )株( )撤( )贫( )

三、写出下列字词的反义词

清( )廉( )功( )勤( )奖( )

优( )善( )正( )得( )动( )

沉重( )减少( )宽阔( )微小( )

四、根据意思写出合适的词语。

1 形容时间很短。 ( )

2 饥饿和寒冷同时逼来,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 )

3 又高又陡,直上直下。 ( )

4 草木苍翠茂盛,也比喻兴旺的气象。 ( )

5 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很齐全。 ( )

五、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是的在后面的括号打“√”并仿写一个比喻句。

1 晚上,一弯新月像镰刀似的挂在天空。 ( )

2 小华长得像他的爸爸。 ( )

3 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偏舟,随着波浪起伏。 ( )

4 我看见杨涛不像平时那样活泼。 ( )

5 阳光下的山茶花,像无数个五角星在闪耀。 ( )

仿写:。。。。。。像。。。。。。

六、写出你平时积累的名诗佳句。

1 :

2 :

3 :

七、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句。

1 缩句(1)教师在灯下聚精会神地工作。-----------

(2)小鸟在枝头自由自在地叫。--------------

(3)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

(4)翠鸟像箭一样飞过去。 -------------

2 扩句(1)花儿开放。-----

(2)汽车开过来。--

(3)校园美丽。----

(4)歌声回荡在山谷中。------------------------

(5)小鸟梳理羽毛。

3 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启发耐心下,他很快做出了这道题。

(2)他今天可能一定迟到了。

(3)这是有趣的一本童话书。

(4)运动会上,兴高采烈地观看比赛。

八、阅读

(一)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 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语理解了“鲜艳”的意思?

答:

2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以翠鸟的外形特点?

答:

3 请你用“-------”画出本段最后一句话应该重读的词语。

4 你能根据课文描述,自己画一只颜色鲜艳的翠鸟吗

(二)

一百多年前,美国有个名叫汤姆的的孩子。一天晚上,汤姆妈妈的肚子突然痛得非常厉害,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往下淌。他爸爸赶紧请来医生,经过检查,医生断定汤姆的妈妈患了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动手术。可是小汤姆家里只有煤油灯,光线太暗,怎么能动手术呢?爸爸愁得用双手紧紧抱住头,医生急得在屋里踱来踱去。小汤姆心痛地想:“要想办法让屋里亮一些,可是从哪去找那么多的灯呢?”他忽然想起,白天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用块玻璃片在阳光下晃来晃去,墙上不就出现很亮的光斑(bān)吗?想到这里,他跳起来对医生说:“叔叔,你快准备动手术吧!”说完,就跑出去。小汤姆飞快地跑到邻居家里,借来了四块镜子,放在病床四周,然后在每块镜子前面放上一盏(zhǎn)煤油灯。这样一来,病床上的光线就明亮多顾。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他就是后来的大发明家———爱迪生。

1、为什么要借镜子?

答:

2、怎样使用镜子?

答:

3、用线把有关的人物和事件连起来。

爱迪生 明朝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本草纲目》

李四光 美国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电灯

李时珍 宋朝人,伟大的发明家活字 印刷术

毕昇 中国现代著名的地质学家 寻找矿藏

九、作文

请你写一写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注意要写出你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第三篇:第六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1.会认33个生字,读准字音即可;会写47个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能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河语段,积累语言。

3.“口语交际”要求学生结合本组综合性学习说说发生在课余生活中有趣的是,把话说通顺,完整,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晰,声音响亮。

4“习作”要求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可以。“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要求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通过朗读、讨论、交流来理解课文内容。

6.恰当借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课文描写的意境,加深理解。 7.通过摘抄、读读背背来积累语言。

8.通过对话交流,完成口语交际,通过协作实践,完成”习作” 9.感受童年快乐,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1.燕子

目的要求 :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并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你从这首儿歌中知道了什么呢?是啊,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生机,那你们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

1、按自学要求读课文。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时,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课文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你们仔细读第一节,读后说说你脑子里浮现

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6、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7、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四、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五、研读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呢?(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六、齐读

三、四自然段。

七、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

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

1、

2、3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

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指名第二段,读后评价。

(1)学习第二句话,这个句子是个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 法,该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色的嫩叶的柳丝”指的是怎样的?(再 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色的嫩叶柳丝”指的就是柳芽,大家进一步 想想:作者为什么把柳芽说成黄色的嫩叶的柳丝不就说嫩芽呢?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长长的细丝。)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3)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4)齐读第三句,这句是什么句式?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 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 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四、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羽毛

外形

翅膀

尾巴

赞 热

燕子

飞回

增添生机

美 爱

春 大

姿态优美

天 自

飞行

速度快

心情高兴

停歇

电线—曲谱

燕子—音符

教学反思: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 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

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咏柳》)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咏柳》全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咏柳》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 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春哓》)今天我们还要随着 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 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枝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诗句意思,你们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看谁说得好。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师小结:是啊,大自然的伟大神奇,诗人的想象力又是那么的丰富。

五、作业:背诵古诗,体会诗情。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教学目标:

1、背诵《春日》全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

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春日》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记背诗句。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诗句意思,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

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五、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六、书写练习。

七、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八、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3.荷花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 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

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 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 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理解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

2、3自然段;课文描写我幻 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题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 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

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呢?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你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默读课文,读后同桌交流,用笔划出课文的三部分内容。

2、汇报交流:

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池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六、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从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一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朵很美„„那朵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是呀连画家都难以做到,那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也突显出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3.自读第

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了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 、珍珠泉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

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难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1)配乐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

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 (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自读课文

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

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 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

(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

(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引

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朗读感悟.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 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朗读。游客谈体会。

同学评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 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这部分。(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

面描写的?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4.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

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 者产生共鸣)

5.评价。你们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喜欢的词、句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3、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4、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 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

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发现了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如: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 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第二单元(主备人:吴凌冰)

第二单元

单元目标:

1.会认19个生字,读准字音即可;会写40个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摘抄或背诵喜欢的段落,加强积累。

3.通过任务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这些名人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了解学习他们可贵的品质。

4.收集名人故事,在口语交际中显身手,能把话说完整、通顺、清楚,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学写一人一事,有条理写下来;从语文园地其他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通过默读或朗读,讨论、交流、自读自悟,来理解课文内容。 6通过品味人物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7.通过手机、整理、交谈来完成“口语交际”。

8.通过写一人、一事的习作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9.与人相处时,学会尊重、体贴他人,爱护他人的自尊心。

10、养成城市守信的好品质。

5 翠鸟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重点 :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指导预习

1、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幻灯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21

2、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3、学生自学课文。

二、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cuì yàn fù chìhè

chèn

翠 鸟

鲜 艳 腹部

赤 褐 色

衬 衫

líng jí dài pào

ruì

灵 活

疾 飞 等 待

小 泡

锐 利

dǎi

饲 养

逮 住

希 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2、指名 分段读课文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22

四、齐读课文 ,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五、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

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难重点 :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教学过程 :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1、提问: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

点?

2、回答:第1自然段共6句话,讲了翠鸟外形三方面特点。

第一句: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

小爪子”。

二、

三、

四、五句:讲翠鸟身上的羽毛非常鲜艳。

第六句:讲翠鸟小巧玲珑,突出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

及“又尖又长的嘴”。

3、作者是怎样观察、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1)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子,再查字典讲讲“鲜艳”的

23

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鲜艳:鲜,有光彩的;艳,色彩鲜明。

鲜艳:鲜明而美丽的意思。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

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何鲜艳。

4、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这是理解

词语的另一种方法:“联一联,想一想”。)

(1)画出描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几个句子,把这几个句

子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翠鸟羽毛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翠鸟羽毛的颜色又鲜亮又美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鲜

艳”。)

(2)找出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时,课文用的几个比喻。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师小结:课文介绍翠鸟羽毛颜色时,用“头巾”、“头巾上的花 纹”、“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2、联系上下文理解“清脆”“ 疾飞”等词的意思。

3 、交流:

翠鸟活动的特点,先讲了翠鸟动作敏捷。通过“贴着水面疾 飞”和“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对比表现的。另一个特点是翠鸟捉鱼时等待小鱼非常专心,“一动不动”。

清脆:声音清亮好听。

疾飞:疾,快。疾飞,飞得很快。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句话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停得急而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

24

系?

2、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3、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锐利:尖锐,锋利的意思。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灵敏。

4、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苇秆,()过去,()小鱼,()水面往远处()。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未落空。

5、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师: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这段讲了几层意思?

这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了“我们”的想法:想捉一只翠鸟。再讲听了老渔翁的话,知道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打消了“我们”想捉翠鸟的想法。最后讲了我们的希望是多看看翠鸟。

3、“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5

4、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5、小结:通过看图、学习课文我们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的呢?动作怎样呢?(外形美,动作快),那通过学习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五、作业设计:

选词填空。 1.愿望 失望 希望

(1)爸爸今天有事没来开家长会,我很(

)。 (2)小刚(

)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3)(

)到北京去看天安门,这是奶奶的(

)。 2.锋利 锐利

(1)这把刀很(

)。 (2)翠鸟有双(

)的眼睛。

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词,使句子更具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6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 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 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于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7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

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

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28

5、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五、作业: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小练笔。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3、练习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你们知道《丹顶鹤的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29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30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

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

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

文会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检查初读课文情况

1、出示生字词,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根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3、交流问题: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四、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31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 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或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我 们大家共同解疑 。

五、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 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过程

32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读懂呢,提出来交流交流。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呢?

四、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33

教学反思: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34

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宽阔( ) 挺拔( ) 楔( )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

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四、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

35

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五、指导阅读第

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

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六、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七、作业:练习册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3、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4、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36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3、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4、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37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引导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3、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重难点: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对对子)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

(4)你读了以后发现了什么?你能试着说几个吗?(荣对辱 生对死对近 开对关)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38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三单元(主备:夏春梅)

一、单元概况

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目标

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

2、强调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如"亡"和"牢"的意思;

39

3、收集资料(寓言故事);积累喜欢的词语;、

4、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口语交际"是正确思想方法的运用,强调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再次强调要认真倾听、作补充并适当评价。

5、"习作"顺承口语交际,强调习作内容的真实性,并示例了题目,提示了另外一种修改方法(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四、本单元内容教授14课时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4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板书)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不明白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41

五、小结

明确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2.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比如: “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42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43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四、思考、讨论。

44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

45

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二、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

46

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

47

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2、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48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难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49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50

第四篇:2018年秋季人教版九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第六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运用(47分)

一、仔细读句子,给加点字注音。(4分)

1.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 )忑( )不安的心房。 ..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 )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 )裂的手指数着。 ..

二、读句子,拼一拼,写一写。(10分)

爱是母亲那chàn dǒu( )的双手和cí xiánɡ( )的眼神,爱是父 亲那严厉的警告和tí xǐnɡ( ),爱是在随时可能发生bào zhà( )的fèi xū( )中父子之间紧紧的拥抱。

三、选择题。(17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颤抖(chàn) 陷入(xiàn) 攥着(zuàn) 腼腆(diǎn) ....B.忙碌(lù) 誊写(ténɡ) 歧途(qí) 怔住(zhēnɡ) ....C.打蔫(niān) 艰涩(sè) 坠入(zhuì) 拖沓(tà) ....D.谨慎(shèn) 埋怨(mái) 不堪(kān) 疲惫(bèi) ....2.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9分)

一如( )( ) 失( )落( ) ( )胜于( ) ( )( )不休 ( )耳欲( ) ( )上加( ) (1)在我的成长旅途中,妈妈总是_________________地关心我。

(2)虽然我不能亲自陪你去,但给你画了一张路线图,也许它不那么准确,却

_________________。

(3)他爸爸的突然病倒对于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无异于_________________。 3.给加点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6分)

(1)疾:A.病;B.厌恶,憎恨;C.快,急速,猛烈;D.疼痛。

①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 .②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 .③昆明暴恐事件死伤数百人,对此我痛心疾首。( ) .(2)骄傲:A.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B.自豪;C.值得自豪的人或事。 ①儿子骄傲地宣布:“我已经学会了看病。”( ) ..②万里长城是中国的骄傲!( ) ..③小明这次数学考得好,他便骄傲起来。( ) ..

四、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读了《学会看病》,使我深受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骄傲地说:“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改为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语境,将下列名言警句补充完整。(5分)

1.生活中,兄弟、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讲究诚信,这让我想到了陈子昂的名言“兄 弟敦和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孝经》中有句话是说关怀尊敬自己亲人的人也会关怀敬爱别人,这句话是“爱亲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亲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觉得诸葛亮的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最适合贴在书 房中。

4.人在天地间,百善孝为先。这让我想到了桓宽的一句有关孝道的名言“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不在于饰貌”。

六、综合性学习。(3分)

右边这张照片出现在网络相簿Imgur上,从欧美到亚洲不断疯传, 短短13个小时感动全球超过250万人。请为这张照片配一则文字标题 (10个字以内),并写一句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感悟(23分)

七、课内阅读。(10分)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 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 ..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 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 ......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 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选文中横线处将内容补充完整。(2分)

2.选文中所说的“幸运”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分)

3.选文中加点的“这种爱的力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根据选文内容判断正误。(用“√”“×”表示)(3分) (1)来自母亲的爱会把人引入歧途。( ) (2)每个人的父亲都是时常提醒自己的人。( ) (3)这段文字说明鼓励和批评都是需要的。( )

八、课外阅读。(13分)

父亲的收藏

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 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肖邦的乐谱。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是价值连城。

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逸事的。读完后我唏嘘不已。太可惜了,我说。然后 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去,问已退了休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 收藏了什么?

父亲一愣。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 藏什么。”我听了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 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 好东西?

“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明清时代的官瓷?” 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父亲仍然摇头。我急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 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

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么?”我一个劲地点头。父 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

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 书;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扉页上有某某学校三等奖字样,年代久远了,字迹模糊看 不清楚;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然 后就是几本剪贴簿,翻开一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么,没有什么值钱的呀。我没 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在那里。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较起来,父 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就在那一刻, 突然的,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的分量。 1.父亲的藏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当“我”追问父亲时,“父亲一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看到父亲的“藏品”后,“我愣在那里”又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文中对父亲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举例说说你从中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文中画“ ”的句子,想想“我”为什么这样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天地(30分)

九、习作风景线。(30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亲朋好友的疼爱,请以“真正的爱”为题写一篇习 作,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把事情写具体,感情要真挚。不少于 400字。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三、1.C 3.(1)①C ②B ③D (2)①B ②C ③A

四、1.读了《学会看病》,我深受启发。

2.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必须承认父亲是对的。 3.这世界上糟糕的诗够多了。

4.儿子骄傲地说,他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他已经好多了。

七、1.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2.既有母亲的鼓励,又有父亲的警告和教育 3.母亲慈祥的鼓励

4.(1)× (2)× (3)√

八、1.儿女的成绩报告书、奖状、获奖证书、新华字典、检查书、信件、剪贴簿等

【解析】此题考查阅读理解的能力。从文中“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后面的内容可以 找到此题的答案,我们只要抓住重点的词句概括回答即可。 2.对自己收藏的东西还能引起“我”的关注感到意外 从父亲与众不同的藏品中“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爱 3.本文描写了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

示例:从“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一句中,可以看出 父亲是一个温和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围绕对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来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可以用原文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总结。

4.因为父亲收藏的东西虽然不是珍品,但父亲却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子女成长的痕迹, 可以回忆和怀念自己子女小时候的逸事,这是任何珍品也代替不了的,所以它们在 父亲眼里是无价之宝。

第五篇:2018年秋季人教版十一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第六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运用(48分)

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昔我往矣(yí yǐ) .野径(jìn jìnɡ) .

锦官城(mián jǐn) .

徜徉(chánɡ shànɡ) .

姗姗来迟(cè shān) .

逸闻趣事(miǎn yì)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

1.晓看红湿处( ) .2.花重锦官城( ) .

A.天亮时。

B.晓得。

C.使人清楚地知道。

A.花儿重叠。 B.花因沾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B.坐下。

C.座位。 3.停车坐爱枫林晚( ) A.因为。

.

三、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反义词。(4分)

1.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2.在朦胧的寂静( )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3.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 )的歌曲/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4.这诗句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 )出来了。 ..

四、给下列诗词作家选择雅号。(填序号)(8分)

A.香山居士

E.易安居士 B.东坡居士

F.稼轩居士

C.六一居士

ɡ.聊斋先生

D.青莲居士 H.石湖居士

苏轼( ) 辛弃疾( ) 欧阳修( ) 白居易( ) 范成大( ) 蒲松龄( )

李白( )

李清照( )

五、指出下列诗句分别写的是哪个季节。(4分)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 ( ) ( ) ( )

六、写出下列各句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6分)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 ( ) ( )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 ( )( )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七、诗词运用。(20分)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举国上下又掀起了一股吟诗咏词的热潮。下面就请你过关斩将,检验一下自己的诗词修养吧。 第一关:点字成诗。(6分)

规则:从给定的汉字中找出隐藏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飞花令。(3分)

规则:“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原为按顺序吟诵带“花”字的诗词,答不上则罚酒。下面飞“秋”字,请你写出三句含“秋”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关:解字。(4分)

规则:请你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思:___________ 霏霏:__________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知: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 ...第四关:解句。(7分)

规则:把诗词句补充完整,并理解其意思。 1.__________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字填入诗句中,并说说这样选的理由是什么。 清风( )细柳

A.舞

B.摇

C.扶 淡月( )梅花 A.隐

B.失

C.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感悟(22分)

八、课内阅读。(11分)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1.从题目来看,“天净沙·秋”中“天净沙”是________,“秋”是______。这首散曲是_____代的________所作。(2分)

2.这首散曲在景物的选择上动静搭配,其中“孤村、_____、_____、_____”等是静物,唯有“_____”是动物,增添了情调,描绘了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4分) 3.这首散曲具有鲜明、丰富的色彩,曲中描写的色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九、课外阅读。(11分)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年)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后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他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讥讽——_____ 感慨——_____ 领悟——_____ 2.“桃花始盛开”是怎样的景象?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想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沈括在一开始是怎样看待白居易的诗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沈括是怎样发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白居易的呢?请用“_____”画出来。(2分) 5.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天地(30分)

十、作文。(30分)

在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举办了诗歌朗诵会、编小诗集、诗歌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许多让你难忘的事,请你选择最难忘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要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450字以上。

第六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yǐ jǐn shān jìnɡ chánɡ yì

二、1.A 2.B 3.A

三、1.寒冷 2.喧闹 3.冷漠 4.隐藏

四、C H D B A G E F

五、1.春季 2.秋季 3.夏季 4.冬季

六、1.夸张 2.比喻 3.拟人 4.反问 5.比喻,设问

七、第一关: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第二关:

示例: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三关:

1.语气助词。 雨雪纷飞的样子。 2.知道。 催发植物生长。 第四关:

1.稻花香里 听取蛙声一片 空气里散发着稻花的香气,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2.CB “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失”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八、1.曲牌名 题目 元 白朴

2.落日 残霞 老树 飞鸿 3.青 绿 白 红 黄

九、1.讽刺 感叹 领会

2.四月间,山下百花都已凋谢,而山上的桃花正红艳盛开的景象。 3.沈括认为白居易的诗中,既然说芳菲已尽,又说桃花始盛开,是自相矛盾的,是考虑不周的结果。 4.第3自然段。

5.在判断一件事情的对与错时,要亲自考察,不能盲目判断。

上一篇:校园达人秀活动策划下一篇:11月份护理部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