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

2024-05-10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精选6篇)

篇1: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

信息管理系统在生产领域的应用 ——中小企业ERP应用现状分析

摘要:

我国中小企业队伍日益庞大,在国民经济过程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企业管理逐渐规范,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中小企业如何通过信息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一种共识,也正如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所说,“从中国企业发展状况、企业信息化应用状况、管理软件厂商发展状况以及管理软件产业链发展状况看,ERP应用将从贵族式消费变成企业普遍应用的大众消费,中国将进入ERP普及时代”。由此也可以看出研究中小企业ERP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出致使其失败的影响因素意义重大。

关键词:ERP理论内涵应用现状影响因素

一、ERP的理论内涵

ERP最初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从MRP/MRPII发展过来的,核心原理实质上还是MRPII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超越,吸收了全面质量管理(TQC)、准时生产(JIT)等新的管理思想,并集成了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等多个系统,是一项整体的解决方案。目前,学术界普遍把ERP定义为“将企业在其运作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事务活动包括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与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利用现在的关系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把企业活动信息准确而系统地记录下来,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使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战略能适应市场竞争。”

二、中小企业ERP的应用现状

我国在ERP的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较大,总体来说实施ERP的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效果并不明显,付出较大的代价。

(一)信息化程度较低或成本相对较高、实施ERP受到制约

1、网络的应用方面,不到一半比例的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究其深层次原因有两点,一是企业规模较小,现金流、物流通过手工实

现更经济;二是人员专业水平低,即使耗费较高成本购进ERP,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造成资金浪费和管理困难。

2、一些流通领域的企业,虽对网络广泛应用,技术上也满足使用ERP的技术水平,但仍不认为ERP应用是对应目前企业规模的合理选择,及在该企业规模上,选择应用ERP存在不经济。

3、局域网建设方面,没有建立内部局域网及数据库的企业数量相当多,这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ERP应用在技术层面受到制约。

(二)对于ERP的认识存在认识误区或者处于基础层面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对于ERP的应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管理混乱、管理效率较低的中小企业认为ERP应用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剂良药,于是不惜花重金购买软件。

(三)软件缺乏与行业及企业的特点的匹配

目前我国的ERP软件产品已经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成本较高的局面,但是我国应用ERP的中小企业所应用的ERP软件并不成熟。

(四)基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行业间差距大

三、中小企业实施ERP成败的影响因素

(一)员工专业综合素质

中小企业应用ERP需要企业内部有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熟练运用ERP系统的人才,即使没有ERP系统的操作经验,也应懂得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等计算机技术。

(二)ERP应用的外部环境

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具体包括规章制度不健全、员工的责权不明确、执行力的低下、业务流程的不规范等,这些ERP应用的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实施ERP的成败。

(三)投入成本及软件兼容性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不畅通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其自有资金需要满足自身企业长久发展的战略,作为资金投入到投资项目;若中小企业要实施ERP,就需要占用原本投资计划需求的资金,双方的共同发展必然需要增加融资成本,并且软件高昂的初始投入成本费用以及一系列的后续费用会使得中小企业在ERP应用的投入成本高于大企业,成功的几率自然小许多。

2、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最新统计表明,国内企业实施ERP项目失败的因素67%在于软件选型不当,软件开发商开发的软件

多缺少兼容性。因此企业在选型时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所属行业特性、管理特点、所需功能、发展目标,候选软件公司的实力、软件功能、兼容性、技术支持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软件。

四、结论

由于ERP系统具有透明性、规范性的特点,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者合一,应用ERP成功后的中小企业会获取巨大收益,但是选择时也面临巨大的风险。基于我国中小企业在应用ERP方面存在的现状,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ERP时要注意员工专业综合素质、ERP应用的外部环境、投入成本及软件兼容性三个重要影响因素,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实施,以取得ERP的最大应用效应。

篇2: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信息管理人员以计算机管理信息化为背景。将学生的信息管理流程化,科学化。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来代替原来手工的管理。本着让用户操作简单,直观,使用方便的原则,用的开发工具是非常适合本系统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指的是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和相应的信息管理软件,而高等学校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了管理上面的观念以及管理上面信息技术的技能等方面。信息技术主要是高校通过对学校的各种管理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对高等学校的信息管理的。信息技术在高等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具有很多特点。譬如信息的全面收集、信息的准确处理、信息的快捷传递、信息的科学分析等等。所以信息技术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全面应用是高等学校迈入信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果用科学的信息系统这一观点来看待,高等学校是社会信息化这一个大的系统中的一个小子系统,构造高等学校这个小子系统的主要因素有人和事以及信息。系统中的主要要素中的人包括教育和被教育这两个方面,这个要素通过科学的信息技术环境的作用从而形成完善的高等学校的教学以及管理等等系列的活动;财产与物品是指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高等学校的各种活动所必须的资金和高等学校的基础设施以及教学材料等。这些财产和物品都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才能够实现物尽其用的。网络信息指的是和高等学校的各种活动所相关的数据以及资料和知识内容。高等学校中的各种信息数据只有通过快捷、准确的处理才能够实现高等学校的科学管理教程。

对于高等学校在管理中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的时候,还要做到对高等学校的管理方法以及手段的运用的现代化。高等学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运用的现代化,不仅仅是能够保证高等学校在管理活动中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也是从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同现代化教育相互适应的,能够融入进当前信息化技术管理理念的现代管理思想;其次就是高等学校中的管理方法运用的现代化。高等学校管理中理应正确的使用当前流行的系统论以及控制论等等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从而借鉴现代管理科学中所取得的成果来对管理思想进行有目的性的充实和发展;高等学校的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不能够忽视的,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教育信息现代化脚步的加快,高等学校在日常管理中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当前高等学校对管理信息处理的及时性的要求以及信息管理中的复杂程度都在的不断提高,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我国高等学校只有努力运用,充分运用最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来辅助高等学校进行管理,才能够更好地处理大量的信息,才能够让信息更加准确、及时地进行,从而使当前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方法一一实现。所以从以上几点可以说,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高等学校进行核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篇3:医院信息系统桌面管理应用心得

1 医院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60年代初美国、日本、欧洲各国开始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到70年代已建成许多规模较大的医院信息系统。例如,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建立了市区所有医院的中央信息系统MIDAS, 可处理75000住院和门诊病人的医疗信息。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将各类医疗器械直接联机并将附近各医院乃至地区和国家的医院信息系统联成网络。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使不同系统中的病历登记、检测、诊断指标等都要标准化。医院信息系统的高级阶段将普遍采用医疗专家系统, 建立医疗质量监督和控制系统, 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和保健水平。

2 医院信息系统桌面管理的必要性

在现代医疗信息化建设中, 随着医院自身不断的发展, 电子病历、HIS、LIS、PACS等各项医疗程序应用, 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医护人员对计算机需求大增, 管理部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企业的计算机运行环境。同时, 由于计算机设备的更新和变化, 财务部门对企业的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和统计经常处于一种无序及手工统计的状态, 当设备更新频繁时, 原本的设备管理记录往往由于管理的滞后和对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不够无法及时更新, 从而造成设备管理的混乱;安全漏洞与日俱增, 网络蠕虫余毒未清, 新的病毒又充斥网络, 原有的手工安装和分发升级文件包和补丁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 还会造成时间的迟滞, 影响业务的运行效率。因此对终端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保证医院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2]

3 医院信息系统桌面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共享问题

医院网络共享就是以医院计算机为载体, 借助网络这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 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因为网络共享, 只要一台电脑安装了游戏和小说, 那么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电脑很快就会获得, 如果游戏和小说中包含有病毒存在, 这样也会引起病毒的传播。

3.2 USB接口问题

U盘的广泛使用方便了文件资料的保存和转移。而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利用U盘擅自安装各种软件、游戏等, 这样很容易会导致电脑病毒感染, 严重影响了电脑运行速度。

3.3 硬件管理问题

个别人员为了玩游戏等需要, 私自对电脑硬件进行更换, 从而改变了医院电脑的配置。[3]因为医院信息系统得信息交换量大, 所以对相应的硬件要求有较快的CPU和较多的内存。而个别工作人员利用机会, 用低质的CPU换取医院电脑高质的CPU, 或在不影响医院电脑运行的情况下, 将医院电脑的内存拆除一根, 导致医院财产的损失。

3.4 分发软件问题

因为电脑漏洞和应用系统升级的需要, 电脑系统的各种补丁和应用系统的更新都需要及时的安装, 以防止电脑遭到入侵, 从而保证电脑安全快速运行。目前很难保证及时提供各种补丁和应用系统的更新, 即使已经建立了服务器, 将需要安装的软件放到服务器上, 但也很难保证终端计算机能及时安装。

3.5 IP问题

IP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 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IP协议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那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台计算机和其它设备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地址, 叫做“IP地址”。由于有这种唯一的地址, 才保证了用户在连网的计算机上操作时, 能够高效而且方便地从千千万万台计算机中选出自己所需的对象来。很多医务人员出于各种原因, 擅自修改计算机的IP地址。这样会导致IP地址冲突, 导致网络不通, 影响医院信息管理运行。

3.6 蠕虫病毒问题

医院终端客户机多, 而计算机管理中心很难有精力去维护每一台客户端的操作系统。[4]局域网中的病毒, 最难处理的莫过于网络蠕虫病毒。蠕虫病毒与传统的病毒不同, 它是以计算机为载体, 以网络为攻击对象, 伪造源地址DDoS攻击、ARP欺骗、等等, 这是蠕虫病毒最常见的攻击方法。蠕虫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漏洞扫描、攻击、传染、现场处理四个阶段。蠕虫程序扫描到有漏洞的计算机系统后, 将蠕虫主体迁移到目标主机。然后, 当蠕虫程序进入系统后, 对目标主机进行现场处理。现场处理部分的工作包括:隐藏、信息搜集等。而且该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触发性, 还能透过不断的自我复制, 攻击网络端口, 利用软件漏洞传播, 消耗计算机大量的资源, 其过程完全不用人工干预, 能使到局域网网络业务瘫痪。

4 加强信息系统桌面管理

为了加强医疗效率, 改善流程, 节约病患的时间, 管理大量计算机终端就成为信息人员日常工作的一部份。针对以上几点问题, 我们需要一个有系统规划的方法管理去实现这一系列的工作。

4.1 控制网络共享

通过信息系统桌面管理对网络共享进行有效地控制, 除对如网络共享打印机等合法的共享允许外, 限制客户端设置共享, 防止游戏和小说通过共享传播, 也间接地控制病毒的传播。

4.2 控制USB移动存储

对USB接口进行区别性控制, 如对鼠标和打印机的USB接口应该给予允许, 而对于U盘和移动硬盘等USB移动存储接口应该禁止使用。而且对禁止的应该要做到即使脱离网络, USB移动存储设备也不能使用。

4.3 对计算机硬件配置的监控

为了私自对电脑硬件进行更换进行监控, 桌面管理应该记录每台终端电脑的硬件配置信息, 如果某一台电脑的硬件配置被擅自更改, 桌面管理应该做出报警, 并记录日志。

4.4 对软件安装进行管理

软件管理大多数的病毒都是针对计算机上的软件漏洞和网络端口, 所以平时需要规范好软件的安装。通过相关桌面管理软件监控和授权允许安装和运行的软件, 对用户桌面的远程操作、消息传送等功能、操作系统分发, 提高维护支持工作的效率。同时设置好用户的权限, 不允许私下安装非法使用的软件。对于内部客户机, 一定要及时进行系统的安全补丁更新, 修补系统和软件上的漏洞, 减少受到病毒攻击和感染的机会。为了解决大量客户机的更新问题, 可以建立WSUS服务器 (windows自动更新服务) 完成补丁自动更新功能, 解决离线状态下自定义软件的补丁分发。通过桌面管理软件, 可以选择需要的更新程序, 设定更新的周期, 避免影响正常业务。

4.5 IP地址管理

网络中断是为网络事故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而此问题的产生多与IP地址有关。只要有一台终端电脑的地址设置不正确, 网络的传输就会受到影响, 甚至整个网络都会瘫痪。使用TCP/IP协议时每台主机必须具有独立的IP地址, 有了IP地址的主机才能与网络上的其它主机进行通讯。对于每台终端电脑指定IP地址, 根据用户的类别统一命名计算机, 并给定IP地址。这样一看机器名, 就知道是哪个部门哪台机器, 便于管理。同时可将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建立IP地址和MAC地址的信息档案, 自始至终地对每个用户的IP地址、MAC地址、上联端口、物理位置和用户身份等信息记录在网络管理员的数据库中。这样知道了非法用户的MAC地址后, 就可以从管理员数据库中进行查寻, 如果对MAC地址记录全面, 便可以立即找到具体的终端电脑的信息

4.6 安全控制

4.6.1 网络杀毒

建立网络杀毒病毒服务器。针对局域网内USB存储管理不善, 致使病毒侵入网络影响工作的情况, 采用统一升级管理病毒库, 监控客户机的杀毒情况, 定时启动后台杀毒, 不影响正常工作。能统计攻击源, 针对攻击的计算机进行限流, 断网等隔离操作。同时进行资源占用率、病毒处理能力测试, 病毒日志与报警管理。

4.6.2 端口管理

端口是计算机和外部网络相连的逻辑接口, 也是计算机的第一道屏障, 所以端口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安全。一般来说, 仅打开需要使用的端口会比较安全, 不过关闭端口意味着减少功能, 所以需要管理人员在安全和功能上面做一些平衡。入侵者通常会用扫描器对目标主机的端口进行扫描, 以确定哪些端口是开放的, 从开放的端口, 入侵者可以知道目标主机大致提供了哪些服务, 进而猜测可能存在的漏洞, 因此对端口的扫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目标主机, 而对于管理员, 扫描本机的开放端口也是做好安全防范的第一步。

4.6.3 进程控制

进程是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它可以申请和拥有系统资源,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是一个活动的实体。它不只是程序的代码, 还包括当前的活动, 通过程序计数器的值和处理寄存器的内容来表示。危害较大的可执行病毒同样以“进程”形式出现在系统内部 (一些病毒可能并不被进程列表显示, 如“宏病毒”) , 那么及时查看并准确杀掉非法进程对于手工杀毒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5]如病毒采用了进程插入技术, 将病毒运行所需的dll文件插入正常的系统进程中, 表面上看无任何可疑情况, 实质上系统进程已经被病毒控制了。

4.6.4 对重要信息加密, 必要时进行备份

由于医院的特殊社会服务职能, 所以对医院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 为了防止重要信息的丢失及黑客的非法进入, 应该对重要信息加密, 必要时进行备份。[6]

5 结束语

以上所列出的只是管理基础中的一部份, 实施桌面管理, 能使信息部门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其实平时在安装终端的时候, 良好的计算机名、标识、统一的软件版本、做好分发记录, 也有助于管理员以后的维护。

在信息化建设急速发展中, 高科技事物上的应用使医院这个特殊的行业, 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稳定性显得尤其重要。部署桌面管理软件后。网管人员可以通过远程定位, 快速定位故障源头, 及时排查各类问题故障, 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病毒防御系统, 减少了病毒感染和扩散, 保障信息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加强网络安全, 优化终端管理, 提高安全意识, 结合多方面措施, 保障信息安全, 减少事故的发生, 结合理论和实际应用, 从整体上去保障医院的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魏牧.浅谈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 2009 (8) :16.

[2]曹芸静, 张真真, 陈峰.医院信息系统中桌面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1) :205-206.

[3]马莹, 钟初雷.桌面安全管理系统在医院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 2007 (10) :28-30.

[4]袁蓉燕.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2) :139-140.

[5]赵春晓, 王献忠.医院信息系统 (HIS) 的客户端管理[J].医学信息, 2008 (11) :89-90.

篇4: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6-0000-02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Application

Mei Junxian

(China Railway No.18 Bureau Group,Tianjin300222,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y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set up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job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work efficiency,for the whole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laid a foundation.Article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of basic management method was introduced.

Keywords:Informatization;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Management application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已经从原有的记账、算账、报账向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管理效用,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层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决策依据。

硬件是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中断工作,软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紊乱,所以各单位必须严格计算机管理,完善系统管理监管措施。

一、会计工作的计算机硬件管理要求

(一)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机房内必须严禁烟火,必须安装消防和报警设备;严禁超载用电,以防短路引发火灾;保证电压稳定,避免计算机在工作中突然断电,或由于电压不稳造成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停止,从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保持机房及计算机设备卫生清洁,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以防设备被磨损或损坏;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避免温度及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非正常运行。此外,还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被人为破坏或被盗等,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二)建立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

建立硬件设备的保养、维护制度,做好硬件设备的使用、故障、维护的记录及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硬件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备维护知识,经常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检查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以防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而中断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各单位不但要建立健全硬件管理制度,还应通过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度等,激励和监督该制度的有效实施与执行,以便及时排除不安全的因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会计工作的计算软件管理要求

会计应用软件是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核心,整个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是在会计软件支持和控制下进行会计工作的,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安全、有效、正常地支持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运行。

(一)慎重选择会计软件

慎重选择会计软件,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合法、安全、正常地进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选择商品化专业通用软件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在选择会计应用软件时,应该选择已经通过财政部门测评的会计软件。财政部门对这类软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功能测试,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性、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并且这类软件的开发公司具备较强大的技术支持,技术培训、软件维护、版本更新等售后服务较健全,保证会计软件具有实用性。

(二)健全会计系统软件的维护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为保证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应建立健全会计软件维护的申请、审批、监督、验收制度。维护申请经单位领导审批后,方可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软件维护,并要做好维护记录,维护完毕必须经过会计部门测试方可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维护申请、维护记录、验收报告须存档保管,避免会计软件被非法修改、删除。另外,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操作管理人员在对日常的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或及时联系软件公司的专职维护人员,尽早排除系统故障,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建立授权操作制度,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避免越权操作

为防止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进行非法拷贝、删除、修改、破坏程序,造成会计数据丢失、混乱、泄密,引发会计信息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要严格保守口令密码,并且要定期更换;操作人员操作完毕必须执行相应命令,完全退出系统,并做好上机记录。

(四)加强技术和管理控制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

计算机病毒是我国会计信息化系统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以对系统造成破坏和干扰,导致会计信的丢失和被破坏。当前有效的反病毒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如安装防病毒卡或防病毒软件,以及一定的管理措施,如制定磁盘拷贝权限制度,防止未经检测的磁盘介入系统。同时,禁止用财务专用的计算机上网或玩游戏,以防止病毒传人系统,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会计工作的计算网络方面的安全管理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接形式的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在网络上,计算机病毒不断出现和传播,计算机网络不断受到“黑客”的非法攻击,机密情报资料不断地被截取和窃取,所以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环境下,尤其要注意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程序维护人员接触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从而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对应用的程序要随时备份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建安装之需。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须制定严格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包括对所有来历小明的介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使用网络防火墙防止日益猖獗的网络病毒侵入等。

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要注意安全性数据安全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不可否认和完整性等,针对这些方面,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的加解密,认证信息的加解密,数字签字,完整性来达到数据的保密性访问。控制技术的代表是防火墙技术,通过在防火墙规则中设定相应的安全规则,防止黑客非法攻击,防止资料丢失,达到安全管理。认证技术代表是网络用户认证系统技术,它解决了财务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安全问题。

四、会计工作人员操作方面的管理

企业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应制定严格控制措施,为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应根据工作及人员情况,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定岗定员,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必须对操作人员的上机、密码和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管理,建立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与会计业务无关人员,没有经过上机培训人员不得作为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计算机和财会软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不得自行修改操作人员的密码,应当严格保密,更换操作人员或密码泄密后,必须及时更改密码。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会计信息也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我国信息产业已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计算机在人的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政策的支持与重视及信息技术自身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信息化事业必将蓬勃发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己成为现实,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快捷、方便,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财务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胡世强.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篇5: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论文

1引言

1.1项目背景

预防接种是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中最成功及效能最高的措施之一。对预防接种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免疫规划工作水平和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充分认识到建设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于建设了覆盖全省各级预防接种管理部门和接种门诊的安徽省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全省范围内预防接种信息的一体化管理,提高了预防接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截止,安徽省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运行了6年,随着系统用户和管理者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业务量的日益增长,安徽省预防接种管理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现有的业务需求。并且,整个系统支撑平台的硬件设备使用已久,性能已跟不上信息技术的迅速展和预防接种业务增长,系统出现个案信息更新交换不及时、报表数据生成慢等现象,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202月,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了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项目涉及软件升级和硬件更新,省疾控中心信息科作为承担中心信息化工作的核心部门,全程参与了此次系统升级项目管理工作。

1.2系统升级规划

原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部分主要由5大功能模块组成:基础资料、预防接种、免疫规划门户、权限管理、短信平台,软件升级后增加了省级管理平台与国家平台的数据交换模块及历史数据迁移和查询功能,同时优化了省级管理平台与接种客户端的数据交换功能。服务器操作系统由Windowsserver升级为RedHatEnterpriseLinuxServer,数据库由SQLserver升级为ORCAL11g。为了提高系统运行速度,新购了两台分别配备了4颗8核处理器、128G内存的高性能服务器,并对原有的4台服务器进行扩容升级。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服务器的性能,新购负载均衡设备在服务器之间进行负载和备援。存储方面,将原有的容量为1T的核心存储更换为容量6T的核心存储。系统安全方面,原系统建立在外网中,通过公共的Internet互联相关单位,系统改造后新增VPN网关设备对系统安全进行加固,同时对原有的备份软件进行升级,充分保障数据安全。

2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管理学分支,同时也成为了一门新兴的学科。项目管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项目管理科学等领域相结合的一个交叉领域,有效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可以让用户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并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提高用户的投资效率、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率。项目管理涉及9大领域:整体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由于本次系统升级过程会对预防接种日常业务的正常开展造成影响,为了减少项目实施对业务工作的不利影响,做好本次项目的进度管理尤为重要。

3项目进度管理

3.1进度管理概述

项目进度管理包括使项目按时完成所必需的管理过程。项目进度管理就是在规定的项目时间内,拟定出合理且经济的进度计划,并在执行该计划的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若出现偏差,要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项目完成。项目进度管理的过程包括: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的资源估算、活动的历时估算、制订进度计划以及进度控制。

3.2进度管理过程

3.2.1活动定义与活动排序

定义活动是识别为了完成项目可支付成果而需采取的具体行动的过程,就是对进度活动进行定义和规划,以便实现项目目标]。在进行活动定义时,可采用分解技术,先把整个项目分解成若干子系统,然后将每个子系统再进一步细分为基本模块。针对本次系统升级项目的特点,我们将整个项目分解为4大子系统:软件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硬件子系统、网络安全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升级工作由一个项目小组承担。然后再将各子系统进一步细分,如软件子系统细分为历史数据管理模块、数据推送模块、儿童异地接种查询模块等。通过上述的分解方式,将项目活动细分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基本模块,并将每个基本模块分配给项目组成员,让各成员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在活动分解完成后需要对所有的活动进行排序。前导图法、箭线图法、进度计划网络模板、确定依赖关系等工具和技术可以运用于活动排序,本次项目我们采用前导图法将项目的四大子系统及其基本模块进行了排序,并依据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整理形成项目进度网络图。

3.2.2活动资源估算和活动历时估算

在完成了活动的定义和排序后,为了保证有充足的资源去完成项目中的每项活动,采用自下而上的估算方法对每个具体工作所需资源进行估算,然后将所有资源进行汇总得到整个项目活动的资源数量。在进行资源估算时需要对资源的可用性进行评价,比如在对人力资源的可用性进行评估时要充分考虑项目初期开发人员的经验不足及项目后期开发人员的经验积累,对项目不同阶段所需初级和高级工程师的`数量及可利用时间进行综合的评定。尤其是在技术难点所在的软件升级开发阶段,需要安排技术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以免因技术问题而拖延项目的整体进度。本次项目构成比较复杂,不仅需要升级软件还要更新部分核心硬件,因此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为了提高活动历时估算的准确度,我们采用三点估算法进行活动历时估算,首先由项目组相关人员估算出活动的乐观完成时间、悲观完成时间以及最可能完成时间,然后使用三点估算法计算出项目活动的历时,同时再加上了这个时间段的10%的预留时间得出了活动的总历时。通过采用完备的活动历时估算方法,使得本次项目工期延长的风险得以降低。

3.2.3制订进度计划

制订进度计划就是决定项目活动的开始和完成日期,根据对项目工作的分解,找出项目活动的先后顺序、估计出活动历时之后,就要安排好活动的进度计划。制订进度计划可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包括:进度网络分析、关键路径法、关键链法、进度压缩、资源平衡等。关键路径法(CriticalPathMethod,CPM)是估算项目最短工期,确定逻辑网络路径的进度灵活性大小的一种方法。本次系统升级项目采用关键路径法来制订进度计划,根据每个项目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及项目活动所使用的资源情况,分析并找出项目的关键活动形成了项目的关键路径。通过平衡与协调项目资源的使用情况,利用MicrosoftProject软件制作总体甘特图及近期活动甘特图,通过总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对项目近期和远期需要开展的工作有更准确的把握。

3.2.4进度控制

项目进度控制的前提是有效的项目计划和充分掌握第一手实际信息,在此前提下,通过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检查、分析、评价项目进度。为了更好地掌握项目的进度,项目组采取进度报告方法对进度实施监控。项目管理层每天早上召集各小组负责人召开简短的站会,各小组负责人在站会中主要对上一工作日的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以及接下来的计划进行汇报。每周召开由系统实施工程师、信息科、免疫规划科等项目相关人员参加的周例会,每周例会进行阶段性总结,汇总之后成为当周周报并统一形成绩效报告。通过每日站会、周例会及和项目周报,使得项目管理层掌握了每个小组当前工作完成情况和项目整体进展情况,从而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调控进度偏差。在进度控制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对进度变更的管理,以项目进度计划、绩效报告以及进度基准为依据,采用变更控制系统对进度变更进行管理,同时规定进度变更必须由变更控制委员会CCB批准后方可执行,并在变更执行过程中进行跟踪,以确认达到效果。

4总结

篇6:HSE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QG/HBYT 338-2012

修改次数:0 发行版本:C-n

码:1/10 1 范围

HSE信息系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团公司统一的HSE业务管理平台。本办法规定了HSE信息系统应用、管理、考核等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单位、机关各处室。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然而,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中,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

安全[2011]5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3 职责

3.1 质量安全环保处是公司HSE信息系统应用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确定各级用户的职责与权限,组织制定HSE信息系统相关规章制度,负责对HSE信息系统应用的管理和考核。各单位安全环保部门是本单位HSE信息系统应用的归口管理部门,按照业务管理要求监督检查基层用户的使用情况,负责本单位HSE信息系统应用的考核,信息管理部门负责HSE信息系统运行维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2012-02-27发布 2012-02-27实施 QG/HBYT 338-2012

页码:2/10

护工作。

3.2 科技信息处是公司HSE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保障HSE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负责解决系统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负责HSE科技管理子模块的录入、维护。

3.3 各级人事教育部门负责企业HSE教育培训子模块的录入及维护。3.4 各级生产运行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子模块的录入、维护。

3.5 各级计划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中“建设项目基本信息”的录入、维护。

3.6 各级人事、劳资部门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人员管理子模块的录入、维护。

3.7 职业病防治所负责职业健康模块的录入、维护,并负责督促各单位完成职业健康基本信息及职业健康体检数据的录入。3.8 各级车辆管理部门负责车辆管理模块的录入、维护。3.9 各级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其它模块的信息录入及维护工作。4 管理内容

4.1 管理维护模块和基本配置模块

4.1.1 质量安全环保处设立一名信息系统联络员,根据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部门的申请,确定和维护用户权限。并分别设立职业健康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环境管理模块系统功能管理员,负责各专业模块日常运行维护。4.1.2 各单位新增用户或调整现有用户权限,由申请人提出“HSE信息系统用户权限调整申请”,经本单位安全环保主管领导确认,上报质量安全环保处审定后进行调整。

4.1.3 公司各单位、机关各处室应分别设立一名系统管理员,当系统录入人员发生变更后,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报质量安全环保处备案。

QG/HBYT 338-2012

页码:3/10

4.1.4 公司各单位及所属单位名称发生变更、增减等情况时,各单位信息系统联络员应及时填报“HSE信息系统单位名称变更申请”报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由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联系集团公司HSE信息系统运维中心更改。4.2 公共管理模块 4.2.1 监督检查子模块

4.2.1.1 监督检查子模块的录入、维护实行分级管理:公司质量安全监督中心负责公司级监督检查数据的录入;各单位安全部门负责二级单位监督检查数据的录入;各基层单位安全人员负责基层单位监督检查数据的录入;其他各级部门(或单位)进行的安全环保检查由本部门(或单位)录入。4.2.1.2 各项监督检查记录需在检查后的5个工作日内录入系统,检查内容需填写完整,其中不填写“检查项及结果”视为未开展检查。

4.2.1.3 对于各级、各类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均应在HSE信息系统中录入隐患整改通知单,被查单位应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至检查人员,由检查人员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录入。4.2.2 企业HSE教育培训子模块

4.2.2.1 企业HSE教育培训子模块的录入、维护实行分级管理:公司人事处负责公司级HSE教育培训信息的录入;各单位培训主管部门负责二级单位级HSE教育培训信息的录入;各基层单位培训主管人员负责基层单位级和岗位级HSE教育培训信息的录入。

4.2.2.2 HSE教育培训计划的录入应在每年2月底前完成,培训计划应完整,每次培训完毕应在10个工作日内将培训开展情况录入“培训记录”。4.2.3 应急管理子模块

4.2.3.1 应急管理子模块的录入、维护实行分级管理:公司生产运行处负责组织公司级应急预案、应急演练计划、应急演练记录等信息的录入;各单位

QG/HBYT 338-2012

页码:4/10

生产部门负责组织二级单位级应急预案、应急演练计划、应急演练记录等信息的录入;各工区级单位生产部门负责基层单位级应急预案、应急演练计划、应急演练记录等信息的录入。

4.2.3.2 各级应急主管部门应保证应急数据的时效性和完整性: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修订并将相关信息录入系统;所有演练均应先制定演练计划并逐级备案;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在演练结束后5个工作日录入“应急演练记录”,且需在系统内调用相关的应急预案。

4.2.3.3 生产运行处负责填报季度应急报表和应急报表,季度应急报表应在次季首月第6个工作日前提交,应急报表应在当年7月和次年1月前提交。

4.2.3.4 各级应急主管部门应建立应急人员、应急专家、应急组织、应急资源信息,并负责在信息系统中录入和维护。

4.2.4 HSE体系内审管理模块:由公司各级HSE体系主管部门负责该模块的维护管理,并及时录入内审计划、内审发现、管理评审、内审员备案等信息。

4.2.5 安全观察与沟通管理子模块

4.2.5.1 安全观察与沟通审核应结合联系点检查工作开展,各级联系点联系人应至少定期开展安全观察与沟通审核。

4.2.5.2 安全观察计划由各级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在每年年初录入系统;安全观察记录和安全观察问题跟踪,由各联系人在安全观察与沟通审核后7个工作日内录入“安全观察记录”;发现不能现场整改的问题,应于问题整改完成后录入“安全观察问题跟踪”项并完整填写“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4.2.6 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各级计划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建设项目基

QG/HBYT 338-2012

页码:5/10

本信息的录入;各级安全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建设项目安全、环境、职业健康评价信息的录入。各录入部门应保证录入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在工作完成、数据变更或事件发生后,要求10个工作日内完成录入。

4.2.7 HSE科技管理子模块:由公司各级科技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将已完成的HSE科技项目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并确定是否将该成果共享。4.3 职业健康模块

4.3.1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子模块:由职业病防治所负责该子模块中各项目的录入,并应在次年1月30日前完成并上报当年的职业卫生档案。4.3.2 职业健康体检管理子模块:由各二级单位负责该子模块中各项目的录入,并应在每年3月1日前完成当年职业健康体检计划的录入并设置为“已完成”;在次年1月30日之前必须完成当年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的录入并设置为“已完成”。

4.3.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子模块:由职业病防治所负责该子模块中各项目的录入,并应在每年3月1日前完成当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计划的录入并设置为“已完成”;在次年1月30日之前必须完成当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的录入并设置为“已完成”。

4.3.4 职业健康基础配置子模块:各二级单位安全环保部门负责检测点和个人防护用品类型以及岗位库的录入、维护;各基层单位负责基层单位信息和接害岗位的录入、维护。相关数据、信息发生变动后,各责任单位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维护、更新。

4.3.5 职业危害防护子模块:公司各二级单位安全环保部门负责个人防护用品、防护设施信息的维护;二级单位和基层单位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各自分管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防护设施配备情况的录入、维护;职业病防治所负责采样检测设备、采样检测设备配备、应急救护设备配备信息的录入、维护。各

QG/HBYT 338-2012

页码:6/10

项信息应在实际工作完成、数据变更后10个工作日内在系统中更新。4.3.6 职业卫生事故管理子模块:由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录入,并应在职业卫生事故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录入(亡人事故应在2个工作日内录入)。

4.3.7 放射卫生管理子模块:由职业病防治所负责该子模块中各项目的录入,并在次年1月6日前完成录入、更新工作。

4.3.8 职业病患者管理子模块:由职业病防治所负责该子模块中各项目的录入,并根据每年体检结果及时更新数据。4.4 安全管理模块

4.4.1 事故事件管理子模块:该模块由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录入、维护,其中百万工时基础数据由二级单位安全部门负责录入各单位应在次月第5日前完成录入;事件管理模块的录入执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件管理办法》(安全„2011‟522号),并在事件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录入。

4.4.2 事故隐患管理子模块:

4.4.2.1 隐患基本信息由各二级单位安全部门负责录入,对于当月识别申报的隐患基本信息应在次月第6个工作日之前完成录入。隐患基本信息内的评估结果与当前防范措施、治理与效果验证等内容要填写完整。

4.4.2.2 隐患治理项目信息由该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录入,并需在次年1月25日前更新治理项目资金的花费情况。隐患治理项目信息必须完整录入,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立项时间、开工时间、项目主管部门、项目管理级别、项目投资情况等。

4.4.3 安全经验分享子模块:由公司各级安全部门负责录入,各级安全部门在录入相关信息前应经单位主管领导审查。

QG/HBYT 338-2012

页码:7/10

4.4.4 危险源管理子模块:

4.4.4.1 各单位应按照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对该危险源评价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级别、按级别进行巡查并在巡查后5个工作日内录入安全运行情况(一级重大危险源至少每月录入一次,二级重大危险源至少每季度录入一次,三级和四级重大危险源至少每半年录入一次)。各单位安全部门负责一级重大危险源信息的录入,各基层单位安全部门负责二级及以下重大危险源信息的录入。

4.4.4.2 各单位应将所有危险源录入详细信息,其内容包括

生产场所:现存物质总量 库区:危险物质总量 储罐区:危险物质总量

压力管道:直径、工作压力、工作温度 压力容器:最高工作压力、设计压力、容积

锅炉:设计压力、许可使用压力、额定出力、介质出口温度、额定供热量。

4.4.5 危害因素管理子模块:危害因素的组织与开展执行QG/HBYT 009-2008《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各级部门、单位应在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工作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录入,其内容应录入完整。体系审核时的危害因素识别以系统中为准,否则危害因素识别项审核不合格。4.4.6 人员管理子模块:

4.4.6.1 公司各级人事、劳资部门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人员基本信息、特种作业人员等相关信息的维护,并应在人员信息或岗位变更等情况发生后10个工作日内录入。

4.4.6.2 公司各级安全部门负责三违记录的录入。

QG/HBYT 338-2012

页码:8/10

4.4.6.3 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管理由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4.4.7 交通管理子模块:该子模块中车辆管理信息由各级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录入;驾驶员信息由各级车队相关管理人员录入;各类人员、设备发生变更等情况后,相关录入人员应在10个工作日内对信息进行更新。

4.4.8 消防管理子模块:由各级安全部门负责录入,各相关录入人员要在设备信息发生变更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录入。

4.4.9 安全评价子模块:在役装置评价信息由公司和二级单位安全部门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录入,并在评价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录入。

4.4.10 作业许可管理子模块:由作业所在属地基层单位负责录入,要求在接到作业许可证起1个工作日内完成录入。4.5 环境管理模块

4.5.1 环境排放子模块:环境监测站负责废水、废气、噪声的监测工作,并要在次月第6个工作日前录入系统。各二级单位、基层单位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维护月度废水、废气、固废排放量数据,并要求在次月第6个工作日前录入系统;

4.5.2 环境统计报表子模块: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填报公司环境统计月报,并负责上传加盖公章的报表扫描附件。各二级单位在每月第5个工作日前完成月报数据录入并审批;矿区服务事业部也应按要求提交矿区服务系统环境报表。

4.5.3 环境因素管理子模块:环境因素的组织与开展执行QG/HBYT 010-2008《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各级部门、单位应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工作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录入,其内容应完整。

4.5.4 环保设施管理子模块:由各二级单位安全环保部门负责该模块的录入,并至少每季度更新一次设施运行情况。

QG/HBYT 338-2012

页码:9/10

4.5.5 环境隐患管理子模块:

4.5.5.1 环境隐患基本信息由各二级单位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录入,对于当月识别申报的隐患基本信息应在次月第6个工作日之前完成录入。隐患基本信息内的评估结果与当前防范措施、治理与效果验证等内容要填写完整。4.5.5.2 隐患治理项目信息由相应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录入,并需在次年1月25日前更新治理项目资金的花费情况。隐患治理项目信息必须完整录入,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立项时间、开工时间、项目主管部门、项目管理级别、项目投资情况等。

4.5.6 污染事故管理子模块:该模块由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录入、维护。录入人员应在污染事故发生后的2个工作日内在系统内录入事故快报,事故快报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4.5.7 污染源管理、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管理、排污费缴纳管理等三个子模块由各二级单位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录入,并保证信息完整。录入时间要求在次年1月第6个工作日前完成。

4.5.8 清洁生产管理子模块:由各二级单位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录入、维护,集团公司确定的清洁生产审核单位必须将清洁生产相关信息录入系统。4.6 考核方法

4.6.1 公司HSE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将HSE信息系统应用情况纳入季度、HSE考核,提出考核意见,在HSE委员会上通报。

4.6.2 HSE信息系统业务数据主要考核内容为:系统数据填报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

4.6.3 各单位可依据此管理办法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5 相关文件

5.1 QG/HBYT 009-2008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QG/HBYT 338-2012

页码:10/10

5.2 QG/HBYT 010-2008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编写部门:质量安全环保处编 写 人:李审 核 人:张聪敏审 批 人:黄

上一篇:43#楼节能自评报告下一篇:户外眼镜表演秀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