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论学习心得体会

2024-04-13

两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

篇1:两论学习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学习心得

数学组

邹 广

通过参加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主题教育的学习后,我对自治区党委、地委行署做出的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学习活动的意义已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必需把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的教育活动引入课堂,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学生,使之成为新西藏的合格接班人。

一.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四观”是指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核心部分。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导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而形成的对祖国的看法和观点,即对祖国的民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领土、主权、制度等的系统见解。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的看法或观点,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观察、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对宗教、宗教问题的总的看法和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及无产阶级政党关于宗教的论述、对待宗教的态度、解决宗教问题的原则和方针。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本质、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地位、文化发展的规律以及文化具体内容的认识和文化建设思想的总和。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不分,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对待文化现象的基本态度和根本观点,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两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包括马克思、恩克斯所创立并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唯物论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历史上各种无神论体系优秀成果的科学总结和发展,是彻底的、科学的无神论。

二.在学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主题教育的必要性。学校的主要群体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学校,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西藏的未来和发展。

**集团妄图在教育领域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争夺接班人,培植“藏独”后备力量。如果,我们培养的接班人没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常识,就不能同分裂主义思想做坚决的斗争,就不能搞好民族团结,就会拜倒在神佛的脚下,不能摆脱愚昧,不能相信科学,也不能抵制披着宗教外衣的分裂主义势力,就会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上让出阵地。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的教育,是全面贯穿党的教育方针,确保西藏教育战线成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阵地所必需;是我们与**集团争夺未来、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中保持绝对优势所必需。因此,我们必需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来重视接班人的培养问题,要针锋相对,把争夺接班人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坚持德育优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使我们的学生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质,能过始终坚定地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使他们在反分裂斗争中旗帜鲜明地站在前列,在理论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认清**集团的反动本质,牢固树立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观念。

三.在学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要注重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的教育不是标新立异、贴标签的形式主义,必需把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落到实处,使广大教师学生受到实际的教育,思想上得到较大的进步。

1.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要做到“四有”。

一是要有计划。教师在制定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教学计划时,要根据教学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贯穿到教材的相关内容并确定一定的教学时间。二是要有教案。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目的提炼教材内容,找出和“四观”、“两论”的结合点,使这一观点和理论体现在每堂课的教学活动中。三是要有教材。学校要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思想情况,把“四观”、“两论”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得教师的教学有抓手,学生的学习有依据。四是要有考核机制。考核可以采取平时考查和结业考试两种形式。通过考核,发现学生思想认识上的薄弱处,不断改进和提高,最终使“四观”、“两论”的教育有虚变实,扎实有效。

2.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要做到“三结合”。

首先,“四观”、“两论”教育要和思想品德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小学的思想品德教材虽然没有把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的内容系统的表述出来,但是他处处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的内容。如1-2年级的《品德与生活》中关于国旗、国歌等内容就初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思想;3-4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中关于社会、民族、民族习惯等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文化观的思想。

其次“四观”、“两论”教育必需和当今西藏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相结合。学生身边的重大事件,往往都是学生所普遍关注的,感兴趣的焦点话题。结合这些焦点话题进行“四观”、“两论”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生动、直接、亲切,可以增强感染力。如:结合“3.14”事件讲授民族观、宗教观的理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本地重点项目的建设讲授国家的民族政策,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最后“四观”、“两论”教育必需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结合。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论水平低,尤其是我校学生汉语水平还很欠缺。教师在讲授“四观”、“两论”的理论过程中就要由浅显的生活知识讲解,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如通过新旧西藏的对比讲社会主义祖国的优越性等。

总之,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学生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为西藏北洋更多的“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优秀人才。

篇2:两论学习心得体会

(一)矛盾论:

1、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排而又斥互相信赖的关系。

2、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读后感:

一、认识矛盾并用矛盾的方式分析问题及开展工作

《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结合我们的工作,当着手一项全新的工作或者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局面时,我们不要盲目的用主观思想去判断,或者用轻易的以往经验拍脑袋办事情。在工作和目标达成的不同阶段都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及周围的变化产生新的问题即矛盾,多考虑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或者目标的实施过程相对立的一面,尽可能的考虑到不同的细节,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使得我们的工作在进展过程中不被动,对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问题有解决预案,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能够有效、高效的开展,得到预期的效果(效率+结果)。

“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的处理事物的矛盾”

“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马斯诺的需求层次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可以认为这五个层次就是五个矛盾。而这五个层次的矛盾只为一个矛盾而存在,就是人的生存。而生存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的生存,而另一种则是精神的生存。

就我们的事业而言,我所理解的最大的矛盾就是我们的“普光精神—真诚、平等、慈悲、传承、感恩、奉献”,我们目前及将要开展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要达到和追求这样的一种精神。包括“创孝宗、立孝佛”;包括“建设盛世之园,打造传世之作”;包括“普光计划、普光行动”等等等都是为了追求和达到我们提出的普光精神在服务,所以在这里都成了服从于“普光精神”的次要矛盾。

为了达到和解决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阶段需要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在不同的阶段,各种不同的次要矛盾又会上升为阶段的主要矛盾,就目前公司发展的规划来分析,摆在公司上下所有同仁面前的主要矛盾就是“建设盛世之园,打造传世之作”,目前的工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达到这个目标,所有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都必须要服从于这个目标。

二、利用矛盾开展工作、创新工作

毛泽东在“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里举例说到“炸弹发生爆炸。。”一直到“自然界中一切到了最后要采取外部冲突形式去解决旧矛盾产生新事物的现象,都与此相仿佛的情形”。要产生新的思想、创新的工作思维就必须要有矛盾,思想与行动能力之间的矛盾;新环境与过往经验之间的矛盾;结果与过程之间的矛盾等等等等,当然,所有的矛盾必须服从于主要矛盾。

《韩非子难一第三十六》中有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为了给自己的的商品作推销,夸赞自己的矛没有任何盾能抵挡住的锐利,又夸赞自己的盾没有任何矛能刺穿的坚固。有人就问:那么,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有什么结果呢?结果此人语塞达不出来。就《自相矛盾》的故事,我们换种思维来考虑,假如卖矛和盾的分别为甲和乙,甲为了能让自己的矛能刺穿所有的盾,他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制矛的技术,以便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而乙为了能让自己的盾让所有的矛都不能刺穿自己的盾,他也必须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使其无比坚固。在甲乙两个人的行为中当一个人的技术领先时,另一个人就必须想办法再超越,周而复始,你赶我超,这样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当然是矛和盾的制造技术同时得到提升。

马斯诺在需求层次论中认为,当人满足生理需求后必将产生一个新的需求即安全需求,然后是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一直到最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达到不同阶段的目标就会有新的需求,新的需求产生新的矛盾,而矛盾又会带来需求。。

需求既是矛盾,矛盾就是为了满足需求而存在。随着园区的建设以及我们的事业不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环境的变化就会产生新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就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动力。现实工作中,我们正是坚持对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才推动了一项项工作的创新。因此,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捕捉矛盾,善于把握矛盾,善于剖析矛盾,善于利用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工作的开展和创新,从这个角度来看,矛盾其实就是生产力。------“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三、矛盾能帮助我们顺利的开展工作

在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里毛泽东剖析到: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

在工作的开展中,不管是与合作单位还是同事之间,甚至是工程进度、事业进展都存在着矛盾,但是这些矛盾中一方的存在都是以矛盾的对立面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材料供应就没有工程建设;没有工程建设就没有综合采购,没有工程采购工程也无法开展等等等等。因为存在着不同的矛盾,而所有的矛盾是必须要服从主要矛盾的,所以,在矛盾产生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以便尽快回到并服从于主要矛盾中来。因为了沟通和了解,甲方与乙方、部门与部门之间、同事之间都会朝着原来矛盾着的两个方向相反运动,最终达成统一、同一。

(二)实践论:

《实践论》中说道“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用来检验理论的。这并不是说我们需要否定一切,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必须要有“否定”这样的精神,或者说是“批判的接收”。就拿一个例子来说,我们的观音平台爆破,景观设计公司给我们原来的设计方案中爆破面是垂直的,理论上是行的通的,但是当我们去现场实地考察了后发现,这种理论是不被支持的,因为岩层结构不能支持、因为爆破技术不能完全达到标准、因为安全因素不能支持。。等等等,这些东西在图纸上是看不出来的,在办公室里是看不出来的,必须要到工程现场去看去感知。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不管是开展工作还是认识自然都是由点到面,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结合理论,用实践来积累自己的经验认识,用自己的直接实践经验再结合别人的经验(学习来的知识)来对事物进行判断,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客观的认识事物和开展工作。

而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实践论》中说,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得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也就是说,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事物必须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感觉之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对工作内容的认识,并逐步修正和丰富自己的感观认识,从而形成理论指导。

在21.9米锻铜观音的签约过程中,从一开始各个合作伙伴的报价以及对方对自己报价的解释给了我们一个感觉上的认识,而这只是一个现象,要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就必须要通过实践来提供真知灼见。为了挤出报价中的水分,我们必须了解从泥塑、制模、锻造、安装整个环节及流程;我们就必须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么哦个环节所涉及到的人工、材料、仓储、运输等市场行情,有了这些实践的经验才能对我们所感觉上的东西做出合理的判断。而自己亲身经历的实践经验将成为后期类似工作的理论指导,有了这些理论指导后又会在新一轮的工作实践中得到再次检验并得到新的知识与理论。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任何工作,要想得到客观的真理就必须要亲身实践。

中国有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园区的铺张及雕塑是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亮点,也是建设资金一个大量的流动方向,通过对比与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从工艺上各个区域不同的差别;从价格上由于市场规模、产地、量产等因素而产生的巨大差别。就是源于我们对所需要的物料做了实地考察,并做了客观对比才得到了这些重要的信息资料。我们肯定不能做“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我们通过实践得来的“真知”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当一个过程从某发展阶段推移到另一个发展阶段,这些实践的认识也会随之而变化的。再拿我们的准提观音铜材做比喻,铜材最高时曾经达到80000多一吨,而因为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金属市场行情也随之而变化,我们必须要掌握这些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来及时调整我们的方案和预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真知”。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认识、学习、提高,最终达到对事物的准确把握,更好地开展工作,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

篇3:“四观两论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具有重要意义,一可以提高西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西藏大学生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三是大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

经过学习,自己对市委作出的继续深化四观两论学习活动的意义已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通过四观两论的学习,我认识到西藏是祖国不可分裂的一部分,任何人任何组织,无论如何变换手段,如何施行伎俩,他们分裂祖国的企图都只能是奢望,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谁也无法否认西藏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脱离了祖国这个大家庭,西藏人民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证。这些年来,党的几代领导集团无不对西藏的发展充满关切之情。全国人名不遗余力的支援西藏的发展,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无不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种成就的取得是因为有了党的英明决策,有了三个代表在西藏的生动实践,有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努力。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能做的不多,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西藏是祖国不可分裂的一部分。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反对民族分裂的重要意义。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最根本的利益首先是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西藏的发展进步与稳定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战略全局上看,西藏的安全涉及国家的安全,西藏的稳定涉及到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到国家的发展。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稳定的环境。没有安宁稳定的政治环境,民族就难以生存和发展,更谈不上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从和平解放那一天起,党中央就深切关注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对领导集体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坚定不移。

稳定是福,分裂是祸,已经成为了西藏人民的共识,我们理应旗帜鲜明地站稳立场,反对分裂,积积极响应学校党委作出的决定,深入揭露、批判**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手段上的变化性。我也认识到**的手段无论如何变化,它的反动本质不会变。

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举世公认。西藏社会的发展进步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中国推动了向的现代化发展,反对**的活动合乎民心顺乎民意,天经地义。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多年的历史表明,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历史车轮不可逆转,西藏的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谎言终将被西藏发展的现实所揭穿,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企图阻碍西藏现代化发展,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倒行逆施。都注定遭到可耻的失败。

在涉及国家统一,主权稳定发展这些重大问题上,每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会自觉维护国家根本利益,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更应如此。

?

篇4:读两论有感

——读“两论”有感

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就研读过毛主席的著作——《矛盾论》。之所以对这篇文章感兴趣,一者是因为当时政治课上老师对此有所介绍,于是寻本溯源,在网上找来原著用心体会;再者也是因为打小就对哲学很喜欢,《矛盾论》中的思想使我生出许多感悟,收益良多。这次集团公司团委组织的活动,不仅给了我重读《矛盾论》机会,更让我有机会一睹《实践论》的风采,《实践论》中所包含的核心思想,课本上也有交代过,可抽掉水的水果失去了很多风韵,同样并不可口,而阅读原著确是与原作者精神对话的最好机会。经过这次阅读之后,细细咀嚼,细细品味,收获了很多,特别是在对“两论”统一的理解方面感觉豁然开朗。不仅丰富了自己,提高了境界,也重新激起了我对哲学问题的思辨习惯,想说的话很多,就从哲学说起吧。

从来不敢妄称自己懂哲学,只敢说是喜欢。在我看来,哲学这门学科是很神奇的,且并不深奥,与工具型学科不同,虽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却可以雕琢人的思想。而且哲学并无是否学会这种说法,不论经过多少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多少领悟,直到以为触碰到了世界的本源,可以解释一切现象了。这时阅读一本其他学派的著作,或是经历一些从未经历过的事,亦或只是看到某个场景,听到某段音乐,都有可能动摇你对这个世界和对自己人生的理解。是了,我们的思想中,只有相对的真理,没有绝对的真理,人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与人本身认知的局限就是一对矛盾。这其中的认知局限,包含很广泛:比如你站在分钟的角度看待某个问题,你会得出一个结论,而你站在世纪的角度看待问题,你会得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更不用说是站在人类史或是自然史的角度了,此是为时间上的局限;相同的,站在所在城市中得出的结论,一定不同于周游世界的结论,而它们也一定不同于踏遍宇宙所得出的结论,此是为空间上的局限;你考虑到了一件事物的两面与考虑到事物的四面所得出的结论,也一定有所不同,此是为视角的局限;而你的结论也一定取决于你对此件事物知识的丰富程度,此为知识面的局限。因此,时间、空间、视角、背景知识等等这些影响你认知的因素,都会最终影响你能够获得的所谓“真理”,而当这些因素变化的时候,你获得的“真理”也会随之变化。但即使当你站在了整个时间长河角度、站在了整个宇宙及其外部的空间角度、包含了各种方面的全面思考问题、并且拥有了一件事物所有的背景知识的时候(当然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显然是不可能的),经过你缜密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是所谓的真理么?就可以据此解决所有的问题么?我认为不是,你站在整个时间角度得出的真理,不一定就能解决其中一天中所发生的具体问题,你站在整个宇宙角度得出的真理,也不一定就能解决其中一个房间中所发生的问题。所以,绝对的真理是不可能达到的。(这点与自然科学很像,而哲学其实就是思想科学)但是,绝对的真理并不是不存在的,正如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说:“无数相对的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这,就是哲学。

上一篇:《雀之灵》观后感下一篇:浅析高等学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