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介范文

2024-05-12

作品评介范文(精选8篇)

篇1:作品评介范文

作品创作说明书

作品名称:《身体动态讲解》

作品类型:电影和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

一、创作目的

本公司主要通过网络的途径,教授绘画课程。本视频以少年儿童美术教育创新为背景,通过讲解水浒叶子,让学生能够理解线描造型的知识,目的在于更好的指导学生用线条来表现造型。网络教学的方式也结合了现代互联网的思维,突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的用户得到我们的教程。

二、创作过程

该作品于2014年8月6日开始构思,着手创作。

作品通过摄影机录制和拍摄,经过多次剪辑而成。在最初录制时,作品的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对于作品绘制的过程不能清楚的解析。在录制过程中,考虑到内容的完整和充实性,对于作品进行了分步解析,且在过程中用红笔圈划出重点,让绘画过程更加清晰。作品最终通过EADUS软件录制而成。

历经5次修改,于2014年8月15日在北京市创作完成。

三、作品独创性

作品一共时长为68分钟,是一年级艺术造型课。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陈洪绶的叶子学习线条的知识,让学生临摹为主;第二部分是写生部分,实践大家的学习成果。

作品从一分钟开始讲述线条的概念、发展,介绍线条的表现形式。视频中告诉学生,艺术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合适、非常合适,艺术更加感性。描述了在基础的绘画技巧和水浒中三个人物绘制的分解步骤。从3分15秒开始,具体讲述绘制线条的方式。然后从4分20秒开始,介绍了水浒中的画家陈洪绶的绘画风格,他绘制了《水浒叶子》这一作品,共计40位水浒英雄人物,作品中充分体现了线条的转折、变化的所具有的个人特色。作品中具体介绍了人物“武松”的绘制特点,教授了由外到内、由简到繁、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式。作品通过3张图进行作品分解,详细的说明了武松的绘制过程。重点表达了数学中的线和艺术中的线的不同。从17分钟开始,介绍的是李应这个人物,加强大家对观察方法的认识。从22分左右开始,介绍了人物“秦明”的绘制步骤分解,虽然外形复杂,可是经过上、中、下三块分解,且用红色的线条区分开,建立起外

轮廓和内部结构的联系,绘画的时候更能抓住人物形态。期间老师详细的教授了作品的细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让人对于绘画的注意点把握的更加精准。从34份3秒左右开始讲述的是身体的动势,需要大家发挥立体思维,介绍人物是“戴宗”。戴宗的动作幅度大,动势突出,故称为课程的案例。从38分24秒开始,介绍了人物“萧让”读书时的姿态。因为人物有弯腰姿态,故还考虑到左右脚承受的压力不同,衣服、佩剑都需要考虑到。然后老师介绍的是“樊瑞”这个人物的动势,看上去和萧让差不多,但是比萧让弯的幅度更大,外形线条流畅。课程的46分25秒开始,介绍的是“石秀”的练拳的姿势,主要提示的是我们通过线条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的动作。老师还介绍了一些方式,对于人物的绘制还可以自己面对镜子做动作,或者让家人摆动作,仔细去体会动作的细节之处,寻求作品的准确。作品的51分钟左右,以“扈三娘”的形象举例,讲解了线条方法的把握、线条的转折规律,任何一个线条都会影响人物的神态。作品从55分钟开始讲述“施恩”这个认为的绘画特点,这是讲述的线条的方向,是指表示人物动势和力量的方向,不是说画线条的方向。课程到1小时时,讲述的是“花荣”这个认为的绘制特点,他在做弯弓拉箭的动作,比施恩的动作难度大的多。这个人物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在绘画的时候要观察清楚人物身上的物品,也承担着指示人物动作、方向,也引导人物视线的作用,我们要利用起来。“扈三娘”和“花荣”是高明的作品。1小时4分钟开始,介绍的是“刘唐”,他是背对着的形象,然后扭过来,向自己的后下方射箭,扭曲幅度较大。这个人物是要同学注意线条的松紧。在课程讲述中,老师提示了绘制中的几个难点,作品均通过红色线条勾勒重点、示范动作,分析绘制方式。

本作品通过多个水浒人物绘制的分解,讲解了绘制中的几个重点。并且课程中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去实践课程理论知识。具有本公司的独创性。

四、发表情况

该作品于2014年 8月 15日,首次发表于北京市。

申请人(签章):

2015年3月12日

篇2:作品评介范文

但尽管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该倡议就如同这位总经理向我所解释的一样很有道理;真正的问题却是此类想法仅仅存在于那些认为自己有时间思考不同想法以及措施的员工之中。因此,当这位总经理选择询问自己的下属“可行性建议”的时间,并不会在业务方面带来价值。实际上,在这些待办事项中就有不少属于非常令人困扰可以放弃的情况。

当然,这种模式可以带来两方面的重要变化:第一、它可以发出公司将非常关注改革情况的明确信号;第二、这会让广大职工认识到只有进行通力合作,改革才会取得成功。对于公司来说,员工只有去除本职方面的工作才能进行比较有意义的真正创新。而且,所有个体行动加到一起才会带来最终的平衡。

这个案例可以说明,相比企业战略某些事物的重要程度可能会更高。它提醒人们,只有现实可行的优秀创意,才有可能带来最终的成功。尽管具体内容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对于它如何经常会被忽略的次数之多,人们是不应该有所奇怪的,

毕竟,愿景以及附属战略的失败往往不是因为价值不够,而是所依靠的假设错误以及执行方面的能力不足所造成的。

因此,在决定推出新战略或者举措之前,明智的管理者都需要让自己对文章下面给出的两项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

我们为什么应当相信这项假设?这句俗语――假设让你和我都变成了大傻瓜――可能属于老生常谈;但在研究结果没有被深入分析,竞争威胁没有被考虑到,假设没有受到挑战的情况出现时,它的前瞻性却往往会获得最终证实。对于领导者来说,在出现这方面的情况时,保证自己以及下属可以承担并坚持下去是非常重要的。

领导者如何才能获知广大员工做好了迎接改革的准备?这项问题的重点就在于新战略的传达情况到底有多全面。广大员工是否知道公司需要进行改革的真正原因所在?别忘了,个人意愿也需要被包含在准备工作中。广大员工是否具备了进行改革的知识和技能呢?

现实提醒我们,针对上述问题的答案肯定是没有一定成功的保证。而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将是至关重要的。精明的领导者应当明白这一点,在新事物出现的同时保证自身的业务情况可以获得尽可能接近的实际支持。

正如前首席执行官现作家的拉里博西迪所说的:“执行就是将预定战略目标与现实情况对应,职工方向与既定目标对应,并实现预定结果的能力”。

篇3:作品评介范文

"《作品取样系统———教室里的真实性表现评价》是由美国儿童发展评价权威、艾里克森研究院院长山姆·麦索尔斯 (Samuel J.Meisels) 及其同事所著, 台湾师范大学廖凤瑞和其学生陈姿兰编译, 2009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精要】

""作品取样系统是一种真实性表现评价, 目的在于协助教师运用教室内的经验、活动与作品来记录并评价儿童的技巧、知识和行为。它是融入课程的评价, 通过儿童在解决问题、搭建积木、进行实验、与同伴互动时所展现的所知所能, 让教师更了解孩子。它还是一种教学评价, 主要目的在于协助教师做出教学决策, 不像一般测验用来评等或比较儿童。

一、作品取样系统的评价理念

作品取样系统出现主要是受情境认知理论的影响,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知识蕴含在真实情境中, 个体建构知识要在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知识是文化和情境脉络的产物, 抽离了情境脉络的学习和评价, 难以对儿童产生意义;个体只有通过参与情境中的活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并有效地运用知识。因此, 评价必须在情境中, 特别是在和幼儿生活相一致的情境中进行才会更有效果。

二、作品取样系统的特征

第一, 作品取样系统是幼儿主动建构答案或创作作品以展示其知识或技巧的评价方法, 幼儿的答案或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由作品中观察到。第二, 评价的项目或评价的情境具有真实生活性。第三, 要求整合所学领域各个方面的智能。第四, 强调高层次的思考, 重视儿童所能。针对传统只提供备选的测验, 儿童所做的选择只能反映出儿童对已有知识的记忆能力, 而不能反映儿童高层次的思维如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五, 鼓励儿童创造并发现儿童思考的过程, 关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及问题解决策略等。第六, 促进儿童自我评价。第七, 符合儿童发展, 在活动的设计和活动材料的选择上都体现了多样性, 并和儿童发展特性相结合。第八, 呈现儿童发展和学习的模式, 强调持续性。该评价是在多重时间持续的测量、多种方式来观察儿童在一段时间中的进展和学习的特质。最后, 评价与教学结合。评价是根据课程来进行的, 最后以评价的结果来修订课程和教学。

三、作品取样系统的领域

作品取样系统涵盖了7个领域, 每一个领域又各自涵盖数个功能分项以及表现指标, 每个领域都在3个系统中出现。作品取样系统详细地列举了每个年龄段幼儿各个领域和表现指标。1.个人与社会发展, 强调情绪和社交能力。前者包括儿童对于自己作为一个学习者的看法, 他们所知觉到的对自己与对别人的责任。社会发展主要是儿童交朋友、解决冲突, 或在团体中有效运作的技能。2.语言与文学, 主要强调能传达与解释意义的语言和文学技巧, 包括听、说、读、写、研究。3.数学思考, 焦点在于儿童思考数学以及解决问题所采用的策略, 重点在于如何获得、使用策略来觉察和解决数学问题。4.科学思考, 涵盖对物理环境、生活世界与地球科学的探究及探究方法。5.社会文化, 对社会与文化的了解, 了解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6.艺术, 了解儿童在艺术方面主动或被动的表现以及如何运用艺术来表达、表现, 以及整合他们的经验、想法和情绪, 如何发展对艺术的欣赏等。7.体能发展, 涵盖粗动作技能、精细动作技能、个人健康和安全。

四、作品取样系统基本要素

作品取样系统是一个系统性的架构, 该系统含三个基本要素:发展指引与发展检核表、档案、综合报告。教师运用“发展指引与发展检核表”观察、收集幼儿的作品于“档案”, 最后形成“综合报告”。

1. 发展指引和发展检核表——结构化的观察、纪录与评价

发展指引提供一个观察3岁~6岁儿童发展的架构和一套观察的指标, 该指标是依据美国的国家课程标准和儿童发展知识制定的, 用来增强教师观察的过程以及确保教师观察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发展指引呈现对每个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适宜期望, 它可以让不同地方的教师用同一种标准来执行专业的判断, 评价儿童的行为、知识、成就。发展指引将每一个特定的技能、行为或成就以一个单句的表现指标来呈现, 在每一个表现指标之后, 接着陈述该指标的重要性, 并列举几个表现或行为的例子, 以便教师观察和评价。发展检核表是为了促进发展指引在教室里的使用, 它列出了所有表现指标及提供一年三次评价儿童表现的观察记录表格,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就记录在发展检核表内。

2. 档案——资料的收集

档案是有目的地收集可以展现儿童努力、进步与成就的作品。作品取样系统主张以结构性的方法来收集2种作品:核心项目和个人项目。核心项目用来显现儿童跨时间的成长以及儿童在不同课程领域的作品质量。它主要收集语言与文学、数学思考、科学思考、社会文化和艺术5个领域的儿童作品, 而儿童在“个人和社会发展”及“体能发展与健康”2个领域的指标由于很难用作品的形式呈现, 因此由教师直接观察并进行描述。作品取样系统只要求教师每个领域收集2个学习指标的核心项目, 以免太多而无法整理。个人项目是用来展现儿童个人独特的特质, 以及儿童统整课程领域的作品。与核心项目不同的是, 个人项目不需要教师事先规划, 也不限于特定领域, 只要是能展现某位儿童兴趣、才能、学习方式、重要成就或跨领域知识的运用的作品都可以收集。档案的设计、选择及评价并不只是教师的任务, 幼儿也可以参与到其中。

3. 综合报告——表现的总整理

综合报告一年填写三次, 分别是上学期开始时、上学期结束时和一学年结束时, 每次教师要结合“发展检核表”和“档案”的信息, 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儿童发展的知识, 来评判幼儿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及进步。教师总结他们对于儿童的认识, 来划分等第, 并书写一段“综合评述”描述幼儿的优点和需要关注的地方。综合报告既可以描绘出每个幼儿横贯7个领域的优缺点剖面图, 也可以提供家长和教育管理者有关学生的发展信息, 还可以为老师的教学规划作出指引。

篇4:《谢定超扇面作品精选》评介

【关键词】谢定超;扇面作品;评介

【作者单位】何加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谢定超扇面作品精选》(上、下两册,贾德江主编)先后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3年5月版)、四川美术出版社(2014年12月版)印刷出版,贾德江、何国辉为其作序。《自我特色的塑造者——有感于谢定超的扇画艺术》(贾德江)、《趣味和轻松——关于谢定超的扇面艺术》(何国辉)两篇序言从不同侧面对谢定超的扇面艺术做了评介。

谢定超(笔名老石头,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四川民进书画院副院长)出版有《谢定超中国画艺术》《谢定超画集》《谢定超彩墨新作》《谢定超现代山水画艺术》等多部个人画集。《谢定超扇面作品精选》收录多为谢定超近期较为典型的代表作,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定超先生在中国画笔墨、构图、立意等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探索:他始终固守中国画的笔墨底线,高扬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删繁就简,标新立异。这套画册所选作品大多数为先生近期的扇面精品,包含写意山水、花鸟、人物;打开画册,扑面而来的是其戛戛独造的强烈画风。笔者试从下述几个方面解读这套画册及谢定超扇面作品。

一、画册收录小品内容丰富,情感强烈真挚

扇面为中国画常见形式,多为团扇和折扇两种。谢定超这批扇面作品不仅有传统团扇和折扇,还有部分变形的折扇;扇面内容涵盖写意山水、人物、花鸟、蔬果。因其多为小品,我们能体味定超先生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尽情展示的精妙笔墨和苦心营构,亦能强烈感受定超先生的悲悯之心和济世情怀。

谢定超作品的特色之一便是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他让数千年来远离人间烟火的山水画从出世与修道的虚无缥缈中回到人间,而这‘人间’却是经他过滤后似曾相识的梦里人间。”先生很少画名山大川,其笔下的山水皆为“可居”“可游”的故园一隅,充满人间烟火和脉脉温情——写有“文革”标语的矮屋、健硕的村妇和垂钓的老翁、泉水流淌和鸡鸣犬吠……然而,随着轰隆隆的挖掘机对古老农耕文化的碾压,定超先生曾经热恋的故土面目全非:山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一条狗一头驴的惬意似乎成为不可逆转的绝唱;鸟雀翻飞、牛羊成群、河底摸鱼的穷乡僻壤似乎成为永远的过去;低矮的农舍不再,酣夫悍妇不再,犟驴土狗不再……在这套扇面画册里,先生依然执着地讲述那些遥远的故事——仿佛一曲挽歌,惆怅而无奈。这种情怀成为其绘画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成为其绘画特点迥异于同时代绘画特色的表现之一。近年,先生远赴皖南、黔西地区写生游历(见图1《无尘图》、图6《皖南写生图》),将“异域”风情融入笔端,通过这些扇面小品展现。虽然景致略异于往昔,但画面上彳亍而行的依然是先生早年笔下那些熟悉的身影,流淌着的依然是先生挥之不去的故土情怀。

定超先生总是站在平民的“非文人”视角去看待世界,去感受周围的人与事,故其以山水表现山乡的穷困与怡然自得,表现收获的喜悦与劳作的艰辛,也表现对环境破坏的无奈与愤懑。其花鸟作品极少流露传统文人画的孤高清傲、远离尘世,而是站在“非文人”的平民视角去表现老百姓的心声和疾苦:《心疼图》通过蔬果表现对物价上涨、工资不够买菜的忧虑;《都不容易图》借老鼠偷食表现生活的不易,《家有国宝》则流露出“土豪”般的满足与自豪。一枝一叶总关情,先生笔下的花鸟鱼虫皆有情,或惊或喜或愁或悲,有八大山人“冷眼看世界”的风骨,亦有白石老人“童真在人间”的韵味。真情流露,不拿捏、不做作,本真而充满激情。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文人画的作者早已不再是饱读诗书、闲庭信步、遛鸟观花、琴瑟相伴的文人,甚至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化人。文人画的题材、情趣、意境理当时移世易。先生也画传统文人画题材,但情趣和意境迥异:其笔下献寿的麻姑形同劳作的农妇,品茗的高士变身为大腹便便的憨汉,躺在艺术殿堂的女模特也未能摆脱蚊虫叮咬的困扰……他总是有意无意将那些孤高、严肃、神圣的话题变得世俗化,将大众的注意力从艺术的神坛拉回充满戏谑、情趣和无奈的尘世。在历来强调“诗画同一”“书画同一”金科玉律的文人画领域,历代大师们莫不战战兢兢唯恐逾矩:黄宾虹精研笔墨,潘天寿苦心营构,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当代书画大师在古人的藩篱下小心翼翼地演练着亘古不变的笔墨程式,描摹着与古人面目相仿的“新”文人画。谢定超似乎是一个另类,他带着极大的冒险精神尝试文人画新的表现视角与手法,其表现视角平民化、题材生活化、情趣个性化,明显与古人拉开距离,在当代笔墨中亦是戛戛独造。这些特征在这套画册中俯拾皆是(如《歇气图》《猫猫一直不是个什么好东西》等),戏谑的人物场景加上俏皮的款识让读者忍俊不禁而又反复玩味。从这些画作中,我们似乎看见传统文人画远离了琴棋书画浸淫、诗书礼乐熏染的历史,听见非文人时代裂变的声音,也许先生进行绘画探索的意义正在于此。

二、作品风格朴拙老辣,笔墨精妙,情味隽永

中国画(尤其写意画)历来注重用笔用墨,强调“骨法用笔”(用笔)、“气韵生动”(用墨),中国画的大师莫不如此。有关笔墨的底线问题,20世纪学界曾掀起轩然大波,“八五新潮”新水墨运动也曾轰轰烈烈。定超先生却坚守笔墨底线,用自己的方式汲取传统绘画和民间艺术的滋养,寂然探索属于自己的笔墨。先生早期的作品构图稍“满”“塞”,略压抑和紧张,其当时更强调用笔,墨线浓密,多用短线皴、网状皴;墨色变化较小,层次不多,点苔繁密敷色浓丽;强调画面的装饰性,画面厚重,视觉冲击力强。绚烂之后归于平淡,先生近年浸淫于八大山人、黄宾虹、吴昌硕、石壶等前辈的笔墨,兼习书篆治印,其绘画展现另一种风格,这种变化在这套扇面画册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一,画面删繁就简,愈显空灵,近景多为墨线简单勾勒皴擦,墨线洗练迅疾,干裂如秋风;远景多为似有似无的淡墨甚或留白,润若春雨;作品融苍茫浑厚与滋润轻盈于一体(见图6《皖南写生图》)。其二,注重清水冲墨技法,挖掘淡墨的表现力。先生画荷、树干常用清水冲墨,形成一种晶莹剔透的特殊效果;此技法用于画远山、云雾,能形成烟雾迷蒙之效;用于画葡萄、没骨人体,更是晶莹剔透、浑然天成。先生熟谙“墨分五彩”的妙处,淡破浓、浓破淡,在墨与水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将一腔才情尽付笔端。其用笔依旧朴拙,但更迅疾干练,如草如篆,如锥画沙。先生山水近作更多使用“勾、皴、擦”技法而不事“点染”,逐渐减少评论家津津乐道的“定超皴”(短线皴、网状皴)技法的运用,更凸显画面的用笔着墨,突出线条的书写力度和墨色的表现力(见图1《无尘图》)。其三,减弱点苔,弱化渲染。先生前期山水画多用“点苔”技法,色彩绚烂。观其近作,“点苔”明显减少,往往点到为止,敷色更为谨慎、沉着,传递出朴拙老辣之感。

nlc202309090858

写意性为中国画之重要特征,中国画强调“以书入画”, 反对“描”,提倡“写”。 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论写意说:“写画亦不必写到,若笔笔写到便俗。落笔之间欲到而不敢到便穉,唯习学纯熟,游戏三昧,一浓一淡,自有神行;神到写不到乃佳。”清代石涛提出的“不似之似似之”以及后来齐白石提出并实践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一脉相承,都指出了中国画 “写意”的特征及要求。若说笔墨为中国画之外衣,“写意”则为中国画之灵魂。观摩定超先生这批扇面作品,更能强烈感受其突出写意性。其一,表现主题的写意性。先生画画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皆能率真而为,毫不做作拿捏,从不无病呻吟,或喜或悲或忧或乐,皆真实的生活感受,其情也真,其意也切。其二,笔墨的写意性。先生作画大都率性而为,不喜描摹,不求细腻形似,但求朴拙老辣,形象夸张传神(尤其突出人物、动物的眼白);用笔多以中锋出之,线条粗壮“如高山坠石”, 力避纤弱媚俗而充满阳刚之气;墨色随意泼洒,力避匠气俗气而绚烂天成。其三,画面构成的诗意性。先生谙熟黄宾虹先生“太极绘画”之道,无论尺幅小品还是巨幅长卷,在画面构成上皆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将画面的虚实、多寡、轻重、聚散等进行均衡。其画面构成除传统的“三段式”“S型构图”“‘井’字形构图”外,还不断尝试传统绘画忌讳的满构图、三角形构图等新的构图方式,努力将现代构成融入其间。其款识、用印亦极具特色。款识内容大多口语化、俗语化,字体半篆半隶极具个性;钤印朱白相间,再以肖形印相间,如此,字画印共同构成既有传统风韵又有现代特色的画面。

三、花鸟人物山水“共生”,风貌独特

定超先生早期以山水名世,花鸟人物偶一为之。近年来,先生痴迷于花鸟、人物画,成果颇丰。这些花鸟人物画在这套画册里亦悉数收录。其花鸟如山水一般特色鲜明:其一是“讲故事”,蔬果虫草抑或塘边小荷,先生皆能在画面一角或是款识上给我们讲述一些生活的感悟。这些略带戏谑的情节和款识在传统文人画中是比较罕见的。其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较之山水,花鸟更能展现画者笔墨功夫与才情修养。先生作花鸟画,每每兴之所至一气呵成,落笔大胆迅速,我们从其作品的画面构成和用墨的浓淡干湿就能体会先生的苦心孤诣。其三是传递独特的情感。先生笔下的花鸟都是符号化了的,它们不同于徐青藤笔下的墨葡萄,不同于郑板桥笔下的墨竹,亦不同于八大山人笔下的水鸟……夸张变形的青蛙、金鱼、蚂蚁、蜻蜓等成为先生笔下的主角——先生正是借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感悟(见图3《心疼图》、图7《都不容易图》)。先生在用色上亦做了大胆尝试,他将丙烯和水粉颜料大胆植入传统国画色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这些探索在这套画册中亦有收录(见图4《小青花》、图5《秋塘图》)。

定超先生人物多画劳作的村姑、牵驴的憨汉、牧羊的儿童及纳凉的老叟。其画法是典型的“大写意”,寥寥数笔挥就,人物风采尽现笔端;人物造型迥异于传统人物画的“秀骨清像”,要么丰乳肥臀,要么大腹便便,要么憨厚质朴;这些人物画用笔简练,皮肤、衣服淡墨(淡彩)稍加皴擦,毛发和五官则以墨线或朱砂勾勒点染,人物表情夸张传神,人物眼白则似有八大山人鱼鸟画的影子(见图2《莫想那么多》)。近年,先生对没骨人体画情有独钟,多以淡墨快速勾画人体造型,趁湿以清水冲出人体结构和淡墨层次,点出肚脐、乳头,以干墨画出五官,再以浓墨画出毛发,然后点染出眼白、头绳等——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笔墨酣畅,稍作停留后,先生在画面上小心补遗,或补以花鸟虫草,或补以“家中国宝”(见图4《小青花》)。先生打破山水、花鸟、人物之藩篱,在其间自由驰骋,纵横捭阖,形成了山水、花鸟、人物“共生”的独特风貌。

中国画宗师石涛曾言:“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中国画自20世纪以来各种思潮流派纷呈,谢定超却数十年如一日“在墨海中立定精神”,坚守自己的“理想国”。他深谙中国画丰富的表现力,高扬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不断探索笔墨表现的无限自由,追求“书、画、印”的高度统一和协调。然而,又不仅停留于此,他总是以极大的勇气冲击着传统绘画的藩篱,嬉笑怒骂皆入画,对传统文人画在题材、内容、旨趣方面追求嬗变、突破,并发挥笔墨的自由,使其画笔能信步穿行在山水、花鸟、人物之间,画作绚烂多彩而浑然天成。诚如贾德江在《自我特色的塑造者——有感于谢定超的扇画艺术》中所述:“其用笔、用墨、用色皆溢出了文人画传统,但又不是对西法的盲从,而是带有一种现代感的个人印记……他有过人的胆识,敢于与前人、别人的创造拉开距离,敢于与客观物象拉开距离……”

透过这些扇面作品,我们能看到谢定超对传统文人画在题材、内容、旨趣方面的苦心孤诣;亦可在品读观摩这些笔墨酣畅、形象夸张、情节戏谑的扇面小品之余充分感受定超先生对生活的态度。正如何国辉在《趣味和轻松——关于谢定超的扇面艺术》中所述:“面对这个书写化、符号化的扇面世界,我们看到的是扇面给出的让人紧张局促的空间所表现出的审美世界应有的轻松和趣味……”

[1]何加健. 谢定超绘画感言[J]. 文艺生活,2010(10).

[2]俞剑华.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杨成寅. 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石涛[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贾德江. 谢定超扇面作品精选[M].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13.

[5]杨樱林. 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黄宾虹[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程秀红. 当代背景下中国画创作中的写意精神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3.

篇5:电影作品集锦(范文模版)

唯美爱情电影:《云水谣》、《初恋这件小事》、《恋空》、《雏菊》、《只是爱着你》、《爱有来生》、《不能说的秘密》、《假如爱有天意》、《下一站说爱你》、《爱的发声练习》、《触不到的恋人(美国版、韩国版)》、《对不起我爱你》、《等待只为与你相遇》、《属于你的我的初恋》、《云中漫步》、《恋爱假期》、《恋恋笔记本》、《初恋50次》、《和沙漠的500天》、《海角七号》、《罗马假日》、《两小无猜》、《我脑海的橡皮擦》、《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四月物语》、《泰坦尼克号》、《花样年华》、《简爱》、《我的野蛮女友》、《八月照相馆》、《怦然心动》、《初三大四我爱你》、《天使之恋》、《恋爱小说》、、《挪威的森林》、《我的小小新娘》、《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恋恋梦中人》、《80后》、《荷尔蒙》、《》、《天使之卵》、《大约在雨季》、《建筑学概论》、《》、《》

爱情电影:《夏天协奏曲》、《爱久弥新》、《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史密斯夫妇》、《七号公务员》、《我配不上她》、《返老还童》、《这个杀手不太冷》、《恋恋书中人》、《傲慢与偏见》、《乱世佳人》、《爱在罗马》、《被爱的人》、《危险关系》、《幸福迷途》、《幸福59厘米》、《燃情岁月》、《白鹿原》、《残梦》、《成为简·奥斯汀》、《画皮1、2》、《暮光之城1、2、3、4》、《西雅图夜未眠》、《春娇与志明》、《花好月圆》、《百年好合》、《怪物史瑞克》、《风月俏佳人》、《一夜未了情》、《十日拍拖手册》、《我的机器人女友》、《我的野蛮女友》、《真爱之吻》、《魂断蓝桥》、《我为玛丽狂》、《something bored》、《真爱至上》、《蔚蓝深海》、《再见初恋》、《爱情手册》、《初雪》、《初吻》、《想爱就爱》、《淘气少女求爱记》、《日落卡门》、《连理枝》、《狼的诱惑》、《附注:我爱你》、《肩上蝶》、《梁亮亮和谢小星的简单故事》、《我的野蛮老师》、《因为爱你,所以没关系》、《天堂的车站》、《近在咫尺的爱恋》、《》

无关于爱情的电影:《浓情巧克力》、《艋呷》、《木乃伊1、2、3》、《生化危机》、《勇敢的心》、《碟中谍1、2、3、4》、《黑客帝国》、《古墓丽影》、《华丽之后》、《黑夜传说1、2、3、4》、《虎胆龙威》、《肖申克的救赎》、《被窃之物》、《安娜卡列丽娜》、《黑衣人1、2、3》、《蜘蛛侠系列》、《美人鱼的眼泪》、《》、《》、《》、《》、《》、《》、《》

同志类电影:《蓝色大门》、《爱在暹罗》、《午夜巴塞罗那》、《女朋友男朋友》、《暹罗之恋》、《刺青》、《》、《》、《》、《》、《》、《》、《》、《》、《》、《》、《》

励志类电影:《阿甘正传》、《律政俏佳人》、《我是传奇》、《千与千寻》、《魔女宅急变》、《迷失东京》、《闪耀的花火》、《舞出我人生1、2、3、4》、《灰姑娘的玻璃手机》、《三傻大闹宝莱坞》、《丑女大翻身》、《永不妥协》、《加勒比海盗1、2、3、4》、《穿普拉达的女王》、《叫我第一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国外的演讲》、《像男人一样思考》、《舞出我人生1、2、3、4》、《像男人一样思考》、《公主日记1、2》、《胖嘟嘟的革命》、《》、《》、《》、《》、《》、《》、《》

温情类电影:《幸福终点站》、《美丽心灵》、《机器人总动员》、《玩具总动员》、《汽车总动员》、《贱女孩》、《刁蛮掌门人》、《爱丽丝梦游仙境》、《公主日记》、《迫在眉睫》、《纳尼亚传奇1、2、3》、《放牛班的春天》、《狮子王1、2、3》、《绿野仙踪》、《天堂电影院》、《仙境之桥》、《当幸福来敲门》、《同床异梦》、《蒂莫西的奇艺生活》、《希望温泉》、《男人如衣服》、《纽约两日游》、《变身西装》、《荷尔蒙》、《》、《》、《》、《》、《》

复杂类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呼啸山庄》、《盗梦空间》、《雨人》、《南方的野兽》、《天使之城》、《诺丁山》、《海上钢琴师》、《赎罪》、《天使之城》、《美国甜心》、《现在是和相爱的人一起生活吗》、《》、《》、《》、《》、《》、《》、《》、《》、《》、《》

感人类电影:《萤火虫之墓》、《马利与我》、《人狗奇缘》、《我与狗狗的十个约定》、《婚纱》、《忠犬八公》、《搜索》、《护主狗狗》、《心动奇迹》、《傻瓜》、《》、《》、《》、《》、《》

搞笑类电影:《阳光小美女》、《超速绯闻》、《泰迪熊》、《天生一对》、《坏老师》、《新乌龙女校》、《贱女孩1、2》、《泰迪熊》、《新邻里联防》、《功夫小蝇》、《胡狼来了韩国》、《人在囧途1、2》、《夜店》、《疯狂的石头》、《小屁孩日记》、《》、《》、《》、《》、《》

友情类电影:《牛仔裤的夏天》、《我最好朋友的婚礼》、《我的黑色小礼服》《》、《》、《》、《》、《》、《》、《》、《》、《》、《》、、《》、《》、《》、《》、《》

篇6:美的作品 美的教学(范文模版)

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知燕子美丽的外形,我先让学生细读课文,再闭上眼睛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燕子,让燕子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一边听课文的录音,一边把燕子在纸上画出来,(请一位同学画在黑板上)。画好以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画的燕子介绍给同学听。最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燕子优美的外形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由话到画,再由画到话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二、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动态美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掠过”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轻声读读句子,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那么“沾”在这里应作什么讲?能换个词吗?(碰、撞)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

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三、运用想象,欣赏燕子的静态美

运用想象可以使文中描述的事物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表象,这是感悟课文内涵的重要方法之一。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谁能把它画出来?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先画了几根若有若无的细线,又在细线上画了几个小黑点。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联系刚才想到的,又能体会到什么?再闭上眼睛,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通过想象,学生不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时的静态美,而且领悟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意境,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的能力,而这也正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篇7:松山美术作品集后记[范文模版]

经过了半年多的筹划,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广大会员们的配合和支持下,我们的《松山美术作品集》终于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之际与大家见面了。本书虽薄,但饱含了松山地区广大美术家和美术爱好者们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情感。

本书从赤峰市松山区美术家协会数十余名会员的近百幅作品中,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20余位画家的40余幅作品,这些作品是他们近年来在中国画、油画、艺术设计等美术领域中学习、研究和探索的实践成果。

赤峰市松山区美术家协会自2008年7月19日成立至今,已走过3年的路程。美协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尽职尽责、克服困难、不求回报,带领松山地区70余名美协会员,通过:开动员会、举办研修班、搞讲座、办展览、专业帮带、出画册等一系列活动,搭建平台、交流观念、不断提高会员们专业能力,探寻创作思路。松山大地的美术创作氛围逐渐形成,这支队伍正朝着更高的学术目标不断迈进。

本书的出版是我区美术作品单独结集的第一次,这既是一次探索,也是一次尝试。作品仅表代近一个时期的会员们的创作水平,相信我们会以此画集的面世为动力,不断激发画家们的创作热情,深入提高作品创作质量,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奉献给大家更加丰富、精彩的美术作品。

赤峰市松山区美术家协会

二〇一一年七月

鸣谢赤峰兴业建筑有限公司对本书出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松 山 美 术 作 品 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版发行

中国文化出版社

印刷装订

中国文化出版社印刷厂 编 辑 者 赤峰市松山区美术家协会 开

635mm×965mm 1/8 印

1—1000册

版 次

2011年7月第1版

印 次

2011年7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8888-25-5522-54/J.88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作品评介范文

所谓评介性稿件, 是指就报纸杂志上刊登的某篇报道、文章、作品或出版的某一本新书等, 进行评论、分析、介绍、推荐所写的文章。它包括赞扬和批评两个方面, 通常以赞扬为主, 批评为辅。

撰写评介性稿件的目的在于对一部分优质稿件和书刊进行赞誉、支持、推荐和鼓励。这样做, 可以调动作者的积极因素, 使群众喜闻乐见的佳作源源不断地问世, 从而使报纸、杂志、出版、文艺的百花园内, 日新月异, 繁花似锦、万紫千红;通过评介, 引起读者的关注, 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使作品发挥出最大效力。撰写评介性稿件, 是提高写作水平, 繁荣创作的需要, 也是每个记者、通讯员和一切从事写作的同志的一项光荣任务和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评介性稿件的写法有多种多样, 不必千篇一律, 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要写好评介性稿件, 一般应从下述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认真阅读, 弄清原文。阅读是评介的基础, 是第一步的工作。为了准确地进行评介, 首先要认真阅读原文。恩格斯为了对拉萨尔所写的《弗兰茨·冯·济金根》这一剧作进行评介, 先后阅读了至少四遍。他这样写道:为了“使阅读了之后提出详细的评介, 明确的意见”, “所以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我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 《红楼梦》要读五遍, 不读五遍就没有发言权。可见, 只有熟读弄懂原文, 才有评介的发言权。有的同志写的评介文章之所以跑题, 就是没有认真阅读原文的结果。比如让评介“写作特点”, 有的同志写成了评介稿件的社会意义和作用, 这就错了。关于阅读的要求, 就评介的作品而言, 应全面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特点, 深入理解作品的写作意图和社会意义。通过阅读, 应对所评介的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写作特色、社会作用等有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 对其某一方面的问题, 最好能有一个较深或较新的见解。

二是要找出特色, 重点评介。这种评介方法通常使用得最多。像笔者编著的《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 (新华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一书中的各篇文章, 就属于这类评介。像书中的《一篇报道保护藏羚羊的美文》——评介第13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请过路吧, 亲爱的藏羚羊》、《源于当地, 高于当地》——评介第15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生动·传神·感人》——评介第16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等, 是从写作特色进行评介的。像《一篇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评介第14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关注民生, 聚焦热点》——评介第13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维护社会公正, 敢于仗义执言》——评介第15届“中国新闻奖”评论二等奖作品《指责熊德明是社会的耻辱》等, 是从主题思想、传播效果方面进行评析的。写这类评介性稿件, 问题要写得集中, 口子要选得小, 特点要抓准、讲透, 篇幅不宜过长, 还要有真知灼见。

三是用材料说明观点, 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写文章, 要求观点能统率材料, 材料能说明观点, 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写评介性稿件也不例外。这个问题处理得好, 评介的逻辑性就强, 评介就有力量。凡是写得不好的评介稿件, 毛病之一就是观点和材料脱节。比如有一篇评介文章, 观点是“以小见大”, 但材料却写的是用事实说话、如何选材、巧用数字等, 显然观点和材料就不统一了。而另一篇的观点是“以新取胜”, 稿件以事实新、角度新、语言新为材料来进行阐述, 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就具有了很强的说服力。

评介性稿件的写法, 就其“色彩”来说, 大致有三类:

一类是重在“分析”, 即侧重于作品本身内容的剖析与发掘, 目的在于向读者讲解作品, 使其正确地把握作品的基本精神。像书中的《一篇会议新闻的典范之作》——评介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三等奖作品《首都女纪协纪念杨刚逝世40周年》一稿就属于这一类。

另一类是重在“评介”, 即侧重于分析作品的成就、意义、地位、不足等, 帮助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作品。像《具体生动, 可学可用》——评介第9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浚县少年怀揣“两证”出学堂》一稿就属于这一类。

再一类是重在“发挥”, 即通过作品做“由此及彼”的联想, 针对现实生活或读者中某些有代表性的事例加以生发, 将作品的内容与评介者的感想相互交织, 融为一体。这样有助于发挥作品的潜在能力。《一篇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佳作》——评第13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作品《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就属于这一类。

有些评介性文章之所以写得不好, 通常表现为这样三个问题:一是“肢解”作品, 复述原文, 繁琐散乱, 言不及义;二是离开作品, 大发感慨, 空泛议论, 不着边际;三是面面俱到, 什么都谈, 但没有一个问题讲透的。鲁迅说:“取其有意义之点, 揭示出来, 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 那是正确的批评家的任务。” (《鲁迅全集》第四卷第358页)

要写好评介文章, 还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有感而发, 不要硬写。“诗圣”杜甫留给后人一句名句:“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之所以吟咏出“花溅泪”和“鸟惊心”的绝句, 盖出于“感时”和“恨别”之深情。进行诗歌创作是如此, 写评介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无数写作实践证明, 凡是成功之作, 大都是作者被某篇文章或某部著作中的人物或事件、或语言、或技巧所感动得身不由己的程度, 到了不吐不快、不写不畅之境地。这时写出的作品往往是思路畅通, 似行云流水, 一气呵成, 感人至深。相反, 你对某篇文章或某部著作感受不深, 却硬要去写, 那是肯定写不好的。

二是要在“评”字上下工夫, 必须凸显这个“评”字。意思是说要讲出点道理来, 那稿子好在哪里?不能只是笼统地说“写得好”、“真不错”、“很管用”;不能只是感慨的话语, 而是要从理论上、技巧上, 从新闻业务的深度上作出评析;不论是评介人还是评析事, 不论是评单篇还是评系列稿, 都要多加分析。我曾经就“评稿”的具体内容归纳出“12个要点”:

1.分析文章是如何立意确定主题的;

2.观点和材料是怎样结合的;

3.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4.背景材料是如何运用的;

5.作者是如何展开思维和联想的;

6.文章是怎样开头、结尾的;

7.写作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引语、成语、俗语、排比、叠词等技巧的运用) ;

8.文章在大小标题运用上有何特点;

9.细节描写运用上有何特色;

10.情感使用上是否到位;

11.传播效果如何;

12.文章中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把握上述“12个要点”, 再反复字斟句酌原文, 反复精读原文, 抓住特色进行评析, 并常写不断, 就能写出好的评介稿件来。

三是要苦练概括、提炼之功。评析报刊文章, 在消化、吃透原文的基础上, 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 评出稿件的特点和不足, 不能大段大段地抄录原稿的文字, 要少而精地引用原文来说明评析的重点内容。

上一篇:2022车机生产部人员规划书下一篇:酒店客房欢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