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则城市家具设计论文

2024-04-08

关于原则城市家具设计论文(精选8篇)

篇1:关于原则城市家具设计论文

一、人与城市家具

在人——城市家具——城市空间环境这个系统中我们先讨论人与城市家具的关系。所有城市家具不管如何分类:休闲服务设施。交通服务设施,卫生服务设施,信息服务设施……。一切城市家具设施都只有一个目的,为人服务,也就是能为人所用。当然不同的城市家具有不同的用法,这人的各种“用”概况起来,其实都是人的活动。而人与外部世界之间最基础最直接的关系,就是通过人的活动来显现。所以在人与城市家具的关系中,人的活动同样体现了这种关系的普遍性。同时由于人们自身的特性也决定了人的活动是有区别的,由物质与意识的二分法我们知道,人的活动又可分为身体活动和精神意识活动。这两种类型活动我们先讨论身体活动在人与物关系中的特点﹙图1﹚。

在人使用城市家具的身体活动过程中,如广场上的某人要休息一下,那么这一具体的活动是通过某物来实现,例如坐具,再深入一步来讲,首先这一具体“物”必须具有一定形态,一定功能,才能满足和实现要“休息一下”这一具体活动,它根植在人与“物”(城市家具)的最基础关系之中,由身体活动引发的这一层关系,虽然是整个系统最基础部分,却是任何理论无法忽视部分,因为没有这部分,城市家具就失去了存在意义,这是任何情况都不能否认的。当我们关注于不同点的时候,不同理论就不断呈现了。但只要这关系存在,任何理论都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图表来源:作者自绘在“用”这一具体活动中包含了两种相对行为过程,作为设计者思考的是面对“物”(城市家具)的时候谁在用?如何用?作为使用者关注的则是这“物”是否好用。所以当我们侧重于材料、结构、工艺的时候,设计技术论出现了;当我们侧重于功能时,设计功能论出现了;当我们侧重形态时,设计形态学出现了;当我们将身体活动与形态功能结合起来考虑时,人类工程学出现了……。这种理论的多样性现象恰好显现了人类需求的多样性,所以没有一种理论是最好最完美的理论,但是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一定人群范围内,对需求而言,存在着相对适应的理论来指导我们进行设计,从而完成相对实用的“物”(城市家具),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所以恰当的设计、良好的使用效果这就是适用。

因此适用——作为城市家具设计原则一,现在对我们而言是必然的。接下来我们讨论人的活动中第二种类型,精神意识活动。在人与物的关系中,审美是人精神意识中一种特殊的主观活动。这种类型活动是人的活动中最复杂的一种活动形态,不管面对自然物或是人工物,人天然就存在着审美的活动,但是关于审美的研究,人类几千年来至今都还在不断进行探求,虽然美是复杂的,但存在人类审美活动这一现象却没有人质疑。在人与城市家具关系之中,人的审美活动对象同样是以物为基础,这种“物”也是具有一定形态,也具有审美功能,所以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例如,某类城市家具使人感受到愉悦、优雅、雄浑、崇高……。人的审美活动是在物的形态与功能基础上,通过人的直觉、判断、思维等一系列的活动,才能最后完成审美这一过程。人的审美活动关联到个体与群体两方面,这反映到审美层面就表现出了特殊性与普遍性,这就表明不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有着不同审美需求,而且这种审美活动还深深受到文化与时代变迁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也会使人的审美活动呈现出差异性。

所以当我们侧重于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时,出现了情境设计、格式塔设计理论;当我们侧重于理解“物”的意义与人的认知时,符号学设计理论出现再论城市家具设计原则的必然性了,当我们侧重于文化时,地域性设计、国际化、本土化设计理论出现了。当我们侧重于历史的发展时,后现代设计理论、回归传统的设计理论出现了……。我们通过图例﹙图2﹚可清晰地看出它们之间的结构与关系。各种理论都处在人与“物”(城市家具)关系之中。所以在各种理论指导下我们的设计作品必须也必须满足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一定人群的精神意识需求活动——审美,这是各种理论无法忽视的。所以,美观——作为城市家具设计原则二,现在对我们而言是必然的。

二、人与城市空间环境

城市空间环境属于人生存的物质空间之一,另一部分是自然空间。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也是通过人活动来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全部来自外部物质空间,城市家具只是其中一种具体的形式。从人——城市家具——城市空间环境,这个系统运转的角度来考察。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要保持下去,也就是人的活动要不停止,需要满足一个条件,物质空间提供的“物”—各种资源要能保证人的活动—消耗资源,这一过程不能停止。人对物质空间的活动,其实质是在不断消耗资源。因此,前面所有人与物的关系,必须以人与物质空间环境为前提,才能实现。人与物质空间的关系不存在,人与物的关系也就不存在。当然,人也不能生存了。

在这层意义上,人活动就是一种经济活动,就是所谓的经济性,以尽可能少的消耗满足尽可能多的需要。再具体一点,我们完成了一个城市坐具的设计,满足了人们休息需要,满足了人们审美需要,但是在单品的成本过高,无法在城市中推广使用,这种坐具(物)无法实现。而另一种情况,同样是城市坐具的设计,满足了人们休息需要和人们审美需要,但设计寿命周期短,仍然无法在城市中推广使用。其实还可以列举很多例子,但这些活动都无一例外的建立在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之中,因此在我们侧重于能源关系时,出现了低碳设计理论,侧重于生物资源时出现了生态设计理论,侧重于资源利用效率时,出现了工业化设计理论……。其实所有设计理论都是要指导设计实践活动的,所以必须考虑到现实的可实施性,而这一点,是必须由经济性来约束和保证。因此,经济——作为城市家具设计原则三,现在对我们而言是必然的。

三、结语

城市不断发展,城市家具也在不断发展,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人群,总对应着不同的城市家具,而总有些所谓曾经的原则,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失效。因为这些原则,反映着事物发展中最基础的部分,而这恰好是我们否定不了的。我们需要从整体、系统的方向去考察和研究对象,这样才能在多元化发展中,以协调、共生的方式实现我们可持续的设计目标。

篇2:关于原则城市家具设计论文

一、人与城市家具

在人——城市家具——城市空间环境这个系统中我们先讨论人与城市家具的关系。所有城市家具不管如何分类:休闲服务设施。交通服务设施,卫生服务设施,信息服务设施……。一切城市家具设施都只有一个目的,为人服务,也就是能为人所用。当然不同的城市家具有不同的用法,这人的各种“用”概况起来,其实都是人的活动。而人与外部世界之间最基础最直接的关系,就是通过人的活动来显现。所以在人与城市家具的关系中,人的活动同样体现了这种关系的普遍性。同时由于人们自身的特性也决定了人的活动是有区别的,由物质与意识的二分法我们知道,人的活动又可分为身体活动和精神意识活动。这两种类型活动我们先讨论身体活动在人与物关系中的特点﹙图1﹚。

在人使用城市家具的身体活动过程中,如广场上的某人要休息一下,那么这一具体的活动是通过某物来实现,例如坐具,再深入一步来讲,首先这一具体“物”必须具有一定形态,一定功能,才能满足和实现要“休息一下”这一具体活动,它根植在人与“物”(城市家具)的最基础关系之中,由身体活动引发的这一层关系,虽然是整个系统最基础部分,却是任何理论无法忽视部分,因为没有这部分,城市家具就失去了存在意义,这是任何情况都不能否认的。当我们关注于不同点的时候,不同理论就不断呈现了。但只要这关系存在,任何理论都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图表来源:作者自绘在“用”这一具体活动中包含了两种相对行为过程,作为设计者思考的是面对“物”(城市家具)的时候谁在用?如何用?作为使用者关注的则是这“物”是否好用。所以当我们侧重于材料、结构、工艺的时候,设计技术论出现了;当我们侧重于功能时,设计功能论出现了;当我们侧重形态时,设计形态学出现了;当我们将身体活动与形态功能结合起来考虑时,人类工程学出现了……。这种理论的多样性现象恰好显现了人类需求的多样性,所以没有一种理论是最好最完美的理论,但是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一定人群范围内,对需求而言,存在着相对适应的理论来指导我们进行设计,从而完成相对实用的“物”(城市家具),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所以恰当的设计、良好的使用效果这就是适用。

因此适用——作为城市家具设计原则一,现在对我们而言是必然的。接下来我们讨论人的活动中第二种类型,精神意识活动。在人与物的关系中,审美是人精神意识中一种特殊的主观活动。这种类型活动是人的活动中最复杂的`一种活动形态,不管面对自然物或是人工物,人天然就存在着审美的活动,但是关于审美的研究,人类几千年来至今都还在不断进行探求,虽然美是复杂的,但存在人类审美活动这一现象却没有人质疑。在人与城市家具关系之中,人的审美活动对象同样是以物为基础,这种“物”也是具有一定形态,也具有审美功能,所以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例如,某类城市家具使人感受到愉悦、优雅、雄浑、崇高……。人的审美活动是在物的形态与功能基础上,通过人的直觉、判断、思维等一系列的活动,才能最后完成审美这一过程。人的审美活动关联到个体与群体两方面,这反映到审美层面就表现出了特殊性与普遍性,这就表明不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有着不同审美需求,而且这种审美活动还深深受到文化与时代变迁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也会使人的审美活动呈现出差异性。

所以当我们侧重于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时,出现了情境设计、格式塔设计理论;当我们侧重于理解“物”的意义与人的认知时,符号学设计理论出现再论城市家具设计原则的必然性了,当我们侧重于文化时,地域性设计、国际化、本土化设计理论出现了。当我们侧重于历史的发展时,后现代设计理论、回归传统的设计理论出现了……。我们通过图例﹙图2﹚可清晰地看出它们之间的结构与关系。各种理论都处在人与“物”(城市家具)关系之中。所以在各种理论指导下我们的设计作品必须也必须满足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一定人群的精神意识需求活动——审美,这是各种理论无法忽视的。所以,美观——作为城市家具设计原则二,现在对我们而言是必然的。

二、人与城市空间环境

城市空间环境属于人生存的物质空间之一,另一部分是自然空间。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也是通过人活动来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全部来自外部物质空间,城市家具只是其中一种具体的形式。从人——城市家具——城市空间环境,这个系统运转的角度来考察。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要保持下去,也就是人的活动要不停止,需要满足一个条件,物质空间提供的“物”—各种资源要能保证人的活动—消耗资源,这一过程不能停止。人对物质空间的活动,其实质是在不断消耗资源。因此,前面所有人与物的关系,必须以人与物质空间环境为前提,才能实现。人与物质空间的关系不存在,人与物的关系也就不存在。当然,人也不能生存了。

在这层意义上,人活动就是一种经济活动,就是所谓的经济性,以尽可能少的消耗满足尽可能多的需要。再具体一点,我们完成了一个城市坐具的设计,满足了人们休息需要,满足了人们审美需要,但是在单品的成本过高,无法在城市中推广使用,这种坐具(物)无法实现。而另一种情况,同样是城市坐具的设计,满足了人们休息需要和人们审美需要,但设计寿命周期短,仍然无法在城市中推广使用。其实还可以列举很多例子,但这些活动都无一例外的建立在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之中,因此在我们侧重于能源关系时,出现了低碳设计理论,侧重于生物资源时出现了生态设计理论,侧重于资源利用效率时,出现了工业化设计理论……。其实所有设计理论都是要指导设计实践活动的,所以必须考虑到现实的可实施性,而这一点,是必须由经济性来约束和保证。因此,经济——作为城市家具设计原则三,现在对我们而言是必然的。

三、结语

城市不断发展,城市家具也在不断发展,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人群,总对应着不同的城市家具,而总有些所谓曾经的原则,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失效。因为这些原则,反映着事物发展中最基础的部分,而这恰好是我们否定不了的。我们需要从整体、系统的方向去考察和研究对象,这样才能在多元化发展中,以协调、共生的方式实现我们可持续的设计目标。

篇3:关于原则城市家具设计论文

生态城市中的桥梁与其他桥梁相比有什么特点, 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让桥梁建设切实做到与生态城市的整体规划概念和发展目标相符合, 是桥梁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1 生态城市的规划理念和环境特点

生态城市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这意味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要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依托, 顺应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及演替规律。因此与传统城市相比, 生态城市具有以下环境特点[2,3]。

1)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生态城市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共生共荣, 人回归自然, 贴近自然, 自然融于城市。

2) 注重生物圈的整体性。生态城市不仅追求环境优美, 更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尽可能防止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碎片化。

3) 重视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兼顾不同时期、空间、合理配置资源, 不以“掠夺”和低水平重复的方式进行开发和建设, 保证城市社会经济以健康、持续、协调的方式发展。

4) 综合结构合理。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综合结构合理, 包括更合理的土地利用, 更良好的生态环境, 更充足的绿地系统, 更完整的基础设施, 更有效的自然保护。

2 生态城市中桥梁的设计原则和理念

根据生态城市的特点, 将桥梁设计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建筑视为一个有机整体, 共同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此生态城市中的桥梁在妥善处理交通、生态、景观等方面的需要外, 还应坚持以下桥梁设计原则和理念[4]。

2.1 安全、适用的设计原则

桥梁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是工程设计成功的基石, 是第一位的。因此在桥梁设计过程中, 必须充分重视结构计算和分析, 严格按照规定对桥梁结构进行全面、严谨的结构分析, 满足安全要求和使用要求。

2.2 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

人类在桥梁建设过程中更关注桥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需求, 忽略桥梁工程会改变原有地形地貌及景观格局, 破坏生态平衡的负面效应。

基于生态城的特质, 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应按照“保护最大, 破坏最小, 恢复最多”的环保原则, 用最少的人工构筑对实际空间、视觉空间、生态空间的占有, 实现人类恰当而不过分的需求, 达到保护自然、模仿自然、恢复自然的效果, 最大限度地降低桥梁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 减少对资源的剥夺, 保持营养和水循环, 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 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在设计时应根据桥梁所处的生态环境, 根据客观需要和动植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满足生态环保的需要。

1) 预留足够的生物通道宽度。由于人工建筑物, 尤其是道路工程的影响, 自然生态环境由面积较大且完整的区域被破碎化、被隔离和切割, 形成一个个小的生态区域, 即生态斑块。而桥梁则为道路两侧生态斑块的沟通提供可能, 对于生物的迁移和扩散非常有利。促进斑块间基因交换和物种流动, 方便不同斑块中同一物种中个体间的交配, 增加物种重新迁入机会。因此在桥梁设计时, 应充分重视桥梁的生态廊道作用, 预留足够的通道宽度, 保证动物顺利利用桥下空间作为穿越道路的通道。

2) 减少对生物的干扰。桥梁在运行期间, 灯光和噪声会对动物产生干扰, 影响到桥梁周围动物的生存活动。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削弱或消除, 例如可以采用在桥梁两侧设置隔音板或种植绿篱, 减少投射到桥下的人工光线和噪声。

3) 进行合理的桥梁绿化。合理的桥梁绿化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其中在桥两侧可以遮蔽机动车产生的灯光和噪声, 起到降低对野生动物惊扰的作用, 减少桥梁和接线道路对生物栖息地的压缩;桥面绿化可以引导视线, 美化环境;桥下绿化可以为迁移的动物提供隐蔽, 降低桥梁对动物的胁迫, 起到提高桥下空间作为生物通道的作用。

4) 对施工方面的要求。桥梁施工会干扰周围动物活动, 侵占生物栖息地,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在设计时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 综合考虑不同施工工艺的适用性、工艺难度、工程费用、临时用地面积、施工周期等因素, 尽量采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施工工艺进行设计。

5) 桥上液体污染物的处理。桥梁运行期间, 车辆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有毒、有害液体物质的泄露, 造成环境污染。设计时可以结合排水系统统筹考虑, 在保证排水的同时具备一定引污、截污功能。将污染物引离桥面后, 疏导至地面排水沟, 并设置沉淀池、油水分离装置、紧急截止设备, 使泄露的污染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收集、可控制。

6) 加大环保材料的使用。在桥梁建设中应尽量使用环保产品, 间接降低对大自然的破坏。例如, 可以在普通常规混凝土中更多地掺加以工业废渣为主的细掺料, 以降低水泥及混凝土的用量, 减少环境污染。根据相关研究, 混凝土生产以粉煤灰替代水泥, 每吨用量可减少1.0~1.1 t温室气体排放, 环保效益显著。泄水管可以用PVC管代替金属管。PVC材料不易锈蚀, 不仅节省防腐处理的费用, 而且使用年限延长, 是一种相对环保的产品。

2.3 景观效果优异、重视桥梁与环境协调性的设计理念

在生态城内, 桥梁构造物及沿线设施作为有形的实体构成新的景观因子, 影响着整体景观的生态和美学功能。因此桥梁工程设计应将景观设计贯穿于设计全过程, 力求桥梁工程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实现桥梁与周围自然环境、其他建筑物在空间形态上的和谐。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5]。

1) 桥梁自身的美观、协调。桥梁的景观效果与其自身的比例和尺度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桥梁不同形式, 结构比例通常认为黄金比例最能引起美感。但是现代桥梁往往比较轻巧、简洁, 同时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要实现黄金比例往往比较困难, 而且未必完全合理。因地制宜处理好整体比例关系和结构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 设计出令人感到愉悦的桥梁建筑。

2) 桥梁与周边建筑的协调。生态城市中人工建筑密度较低, 在桥梁设计过程中需考虑与周边建筑的协调。这种协调主要表现在建筑风格上的一致性。例如美国俄勒冈的斯特约翰桥, 采用哥特式建筑造型和装饰的桥塔, 与周围教堂的建筑风格高度统一, 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见图1) 。

3) 桥梁与周围自然景观的协调。生态城市比较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 桥梁也应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桥梁方案应根据周边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特点, 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我国重庆的朝天门大桥就是一个成功的代表 (见图2) 。桁架式拱桥既能保证大跨径桥梁结构上的需要, 又具有较强的通透性, 避免大体量结构带来的压抑感, 拱结构将两岸的山体平顺地衔接起来, 给人一种自然、稳定的感觉, 同时拱肋的红色涂装突出桥梁结构, 又与青山绿水形成一种呼应关系, 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2.4 重视耐久性设计的原则

耐久性设计是生态城中桥梁设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结构耐久性不足的桥梁会缩短结构正常使用年限、增加维修与加固的费用、严重浪费资源, 这与生态城的建设初衷严重背离。因此在桥梁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全面考虑防腐蚀设计, 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不利环境作用的影响, 使桥梁结构便于维修保护 (见图3) 。

3 结语

由于生态城市的特殊环境和整体规划理念, 桥梁设计建设需从“安全、适用”, “生态、环保”, “景观与环境协调”和“耐久性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目前生态城市中的桥梁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概念、设计原则和建设方法的阐述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 本文在该方面进行探索, 仅供同行参考。

摘要:首先对生态城市的规划概念和环境特点进行分析, 比较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之间的区别和要求。然后从设计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探讨生态城市中桥梁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希望在“市政桥梁”和“生态城市”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生态城市桥梁,环境特点,生态影响分析,设计原则,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润有, 李曦淳, 张大为.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浅谈生态城市设计理念[J].中国勘察设计, 2009 (10) :58-63.

[2]陈正斌.关于城市桥梁生态景观设计[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 :852-854.

[3]雷冰根, 李绍才, 孙海龙, 等.桥梁工程行为的生态效应及其生态化[J].水土保持通报, 2011 (2) :242-246.

[4]戴志中, 郑圣峰.城市桥梁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篇4:关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思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

1.1 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是指处于群落中的物种,在时间、空间和营养方面所占的地位。植物空间的生态位,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是指植物空间提供给人们的或者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如土地、气候、休憩空间、交通等)的集合,反映植物空间的现状对于人们各种活动的适宜程度及吸引力大小,良好的生态位比较适宜人们的各种活动,对人的吸引力比较大;从微观层面上讲,良好的生态位是指构成植物景观的每一种植物处于合理的空间分布,在它所处的生态空间都能比较健康的生长,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

1.2 实用原则

我国古代庭院起初是经济而实用的果树园或者草药园,具有田园气息。实际上,不管是在家中的庭园里,还是在城市的园林绿地上,各种植物的功能都应当做到多样化,不但要具有观赏的价值,同时还应具备实用价值。以求尽可能地实现植物的果化、药化、绿化以及香化等。也就是说,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绿化应当尽可能地应用植物姿态、体形、叶色以及花色等因素,确保城市园林景观周围的绿地上有花、常绿,并且确保植物色相有所变化,提升绿地的艺术性,创设出优美而又实用的情境。

1.3美观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一定要切实转变观念,从狭隘圈子中脱离出来,从而放开眼界,强化景观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要有植被、山石、水体以及建筑物等构成的园林,而且还应当有雕塑、街道、各类设施和标志物等,同时还需要结合各个空间环境的实际进行艺术设计,以求做到和园林之间浑然一体。

2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而言,主要暴露出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景观的布局不新颖,主要表现为形式的单一、守旧,而且雷同点颇多。我国城市中的各类园林景观大多以喷泉、绿地以及雕塑等数种建筑元素加以堆砌,不仅千篇一律,而且毫无新颖的特色。二是缺少因地制宜的城市景观设计。在当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一哄而上和比排场、抛弃原有已经设计好的绿地,未能充分运用固有资源等问题,如此一来,不但并不可取,而且也极大地浪费了人、物、财力。三是专业设计人员培植不足。尽管近年来新设立的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数量较多,但是富有设计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数量非常有限,这就产生了供少于求之局面,且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缺少足够数量具备实际设计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是无法设计出精品项目工程的。四是城市园林景观施工组织设计不够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园林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技术文件,这是施工设计企业在施工之前对本工程应当投入的人、物、财力和占用时间的一种合理规划与组织。然而,现实中大量园林景观设计企业在进行工程投标时往往是从网上下载或者对以前的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就产生了新施工组织设计材料。实际上,园林景观的施工设计,缺乏足够完善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就匆匆忙忙地开工,这对于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3 改进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几点对策

3.1 在综合考虑街道形式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对于交通量比较大的街道,应当以直线的大半径曲线为主体,运用对道路两边的建筑以及树木高度、街道宽比等形成空间上的感受,从而为来往的车辆产生良好的观赏感受。同时,还可在街道附近的墙上画一部分壁画,从而为街道增加亮色。步行街作为交通性街道的一种延续,应当在设计过程中合理运用收放手法,在宽度合适之处设计一部分园林小品,比如,小型的喷泉或者雕塑,这样就能增加了街道所具有的自然情趣,比如,加拿大著名的特科果街就是这样设计的。

3.2 精心实施城市街道的绿化设计

对城市街道实施绿化设计,这是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绿化设计能够构造出简洁、大方而又开放的良好景观。一直以来,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鉴于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设计的要求越来越多,功能也变得复杂起来,其中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绿带,其中也有把行道树和林荫道、防护林带共同加以联系,从而成为绿色的走廊。城市街道的绿化设计与其它绿地的设计一样,应当遵循统一、均衡、节奏、尺度以及比例等原则。因为城市街道的绿化形式非常多,所以,在街道形式的选择上应当依据街道的环境特色加以决定。比如,街道两边的建筑景观均富有特色,如果在设计中要重要表现建筑,那就应当选用较为低矮的植物。街道的绿化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植物的安排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而道路绿化过程中的植物配备则应展现出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相结合之美学思路。在立地条件许可的状况下,可运用隔离带来配置中小乔木以及花灌木,以求真正实现各类乔木与花灌木之结合,让街道景观更具层次化。在城市街道的绿化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于行道树之选择,切实改变当前行道树的树种过于单一,地被的色块太过重复等现象。要采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树配置方式相对较为统一的形式,选取数种行道树来作为基调类树种以保障城市的道路绿化能够展现出和谐一致之风貌,而在中、下层则应当尽可能地做到丰富多彩。要坚持以乡土树种种植为主体,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广适合于本地自然条件的树种。同时,在选择行道树的过程时,不能为了美观而忽视行道树所具有的遮阴方面的功能。

3.3 大力培养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才

鉴于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才紧缺的现状,应当从历史悠久的园林企业或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聘请骨干专业人才为我所用,或者从高等院校中招聘应届毕业生,通过以老带新等形式建立起技术团队。但是,无论是用高薪聘请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是刚毕业的高校毕业学生,重点是必须给予其提供施展自身才华之舞台,让其充分地展示出聪明和智慧,同时还应当在薪酬待遇上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位设计人员的要求,激励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力投入到工作之中,而不是成天琢磨着怎样跳槽。

3.4 精心开展城市园林景观的施工组织设计

在城市园林景观施工中,必须要开展较为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一是要具有针对性,应当针对园林景观设计工程之条件、植物种类及种植时间等进行编制,从而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以确保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二是要在设计过程中全面覆盖到工程的全部范围,以确保内容具有完整性。三是设计应当具备足够的可操作性,努力追求量化,避免出现模糊标准,以免让施工人员无所适从。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正在愈来愈多地受到现代人的重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应当对街道景观实施多个方面的考虑,但同时也需要得到所在城市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市民的鼎立支持,这是因为对一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主导作用并非是设计者,还需要得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加美好、宜居。

参考文献

[1]孟兆祯.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J].中国园林,2002(4).

[2]许正原.论园林生态艺术设计[J].科技信息,2006(6).

[3]刘海燕,吕文明.论中国园林文化的和合精神[J].华中建筑,2006(7).

篇5:关于原则城市家具设计论文

城市市政排水的规划设计,第一要结合当地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具体的工程投资金额等确定排水系统。在合流制和分流制的选择上,合流制比较适宜于小城镇等排水负担不太重的地方,大型市政排水系统应当尽可能的选用分流制,将地面的积水就近排入附近水体,这样做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排污管道以及整个排水系统的工作负担,具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对于既有的采用合流制的城市市政排水系统,应当在保留其系统功能性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其进行改造,使其逐步走向分流制的道路。对于一些污染型企业排出的包含毒害物质的废水,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减污处理,当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以引入市政排水系统。

在城市污水管道规划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区域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划分合理的排水系统区域,分区域、分阶段的进行城市市政污水管道的规划和设计。在城市雨水管道规划设计方面,针对处于由地和丘陵地区的城市,应当将城市的市政排水系统与城市的防洪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市政排水系统在由洪防治中的作用,避免洪水高峰时段城市内涝的出现。对于洪水和因雨水引起的地面大范围积水,应当坚持就近原则,就地排放入最近的水体,坚持分散治理的原则。在城市污水资源化和雨水利用的规划设计方面,应当将城市污水当做珍贵的资源来看待,利用污水净化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城市污水收集并经过净化处理之后,可以作为工业生产用水进行二次使用,在淡水资源稀缺的城市,这样的办法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有效于段。

2城市市政排水的改进措施

2.1雨水管道的改进问题

2.1.1雨水管道出水口

通过分流制的排水方式,可以将城市地面的积水通过管道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的水体,有的城市受到地势因素的制约,其管道的出水口有时被淹没在河流、湖泊的水平面以下,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这种淹没式的排水方法,因为受到排水口水位压力的影响,排水管道内水流的流速比较低,严重影响了整个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在雨水充沛的季节,由于排水不及时很容易导致在城区出现大面积积水的现象,对城市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因为在出水口没有设置必要的闸门,有时会出现水体对排水管道的回灌现象,给清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这些在工程实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从下面几点入于改善排水管道的排水效果。

(1)市政排水管道的出水口应尽可能高于所排放水体的水面高度,具体可通过减小管道坡度、管道浅埋加固处理、调整城市竖向规划等办法来实现。(2)在外面因素的制约下,如果排水管道的出水口无法漏出水面时,需要充分考虑管口水位压力的影响,在出水口附近设立抽升泵站和溢流闸门,方便在排水压力比较大时利用水泵增加排水的通畅度。(3)为了保障立交排水出水口不堵塞,立交排水需要使用独立的排水系统。

2.1.2雨水管道之间的连通管

市政雨水排水管道通常可以分为好几个相互独立的排水系统,这些排水系统各自负责一个区域内的排水工作,互相并不交叉。因为各个独立的排水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水面积、集水时间各有不同,排水任务和排水能力也各有差异。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排水系统已经处于满负载的运行状态,有些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却还有富裕,这种分配不均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可以在将两个独立的系统通过连通管进行连接由排水量小的管道分担一部分排水压力,对排水量进行自动分配,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排水工作的效率。

2.1.3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的连通管

为了在雨水充沛季节提高排水的效率,避免市区道路大面积积水的现象,可以在城市低注地区通过连通管打通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使污水管道分担一部分雨水的排放任务。在通过连通管打通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时,对连通管的埋置深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连通管不宜埋置过深,只需满足最小覆土厚度要求就可以了。在打通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以后,由于污水管道通常埋置在雨水管道的下方,双方有一定的高度差,这样可以使得雨水自由的在重力作用下入污水管道,同时也保证了污水管道中的污水无法回灌入雨水管道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雨水管道里经常遇到河水顶托现象则不宜选择上面的办法,这时需要建设一个专门的收水井,该收水井和污水管道相通,有效的避免因出水口压力导致的河水回灌的现象,同时也显著增强了汛期的排水能力。

2.1.4雨水口的改进

根据雨水口形态的不同,可以将雨水口分为两种形态。其中,平蓖式雨水口能够保证水流畅通,但是容易产生堵塞现象:面立蓖式雨水口很少会产生堵塞,但是需要边沟水位维持一定深度。下面是笔者对于雨水口布置的一些建议:(1)在布置雨水口时要充分考虑地形和水面积的影响,在道路纵断设计的基础上设立雨水口。(2)在容易产生积水的凹陷地区,由于雨水的径流量比较大,需要相应的增加一定数目的雨水口,以提高排水的效率。(3)在竖向坡度比较大的城市公路路段,特别是立交桥的引桥,需要使用平蓖式雨水口进行排水。雨水口应当从上游就开始布置,在下游地区增加雨水口的数量,从面使得雨水从上游开始就一部分的被分流进雨水管道中,避免雨水全部积累在下游导致的地面积水现象。

2.1.5住宅小区的雨水管道建设

在当下许多住宅小区的设计中,并没有包含雨水管道和雨水口的内容,降落在住宅小区内的雨水需要经地面径流至市政道路以后,才能通过市政雨水口进入地下排管道。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政排水工程的负担,降低了排水的速率,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地面大面积积水现象。因此,为了提高市政排水管道的排水效果,在对住宅小区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雨水口和雨水管道,使得雨水就地经雨水口进入排水管道,避免因雨水的地面径流造成的积水现象。

2.2污水管道的改进问题

在污水管道中,由于污水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纤维、生活废弃品等固体物质,常常会堵塞管道,给管道的清掏和疏通维护作业带来了很大困难。有的漂浮物通过格栅进入泵房后,常导致水泵叶轮堵塞、磨损损坏现象的发生。尽管格栅栅条的间距一再减小,但仍有大量的漂浮物进入泵站造成堵塞。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在庭院或住宅小区的污水管道出口处设置简易人工拦污格栅,定期进行清理、清掏,从源头上控制漂浮物进入市政管网,以减轻市政管网维护管理的工作量。

3结语

篇6:关于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探讨论文

关键词: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自然

一.关于城市生态景观的概念及涵义

景观是指地表空间的景色、景物或风景。而我们中国的景观常常与园林联系在一起,当今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及涵义已极为扩展,不在局限于简单的“造园”或“造景”,而是一项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的致力于改善和创造城市生态景观的系统工程。

城市景观是在自然要素基础上叠加了人类活动的因素,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综合体现。城市生态景观内涵丰富,形态多样,有人们普遍认识的视觉生态景观,即物质性的景观,也有包括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性的景观,它是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和感知。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内日益受到重视。

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目标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主要是为加强城市生态景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美观度,促进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为了维护城市景观的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这既是生态目标,又是社会目标。

2.舒适。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要能充分将技术和自然融于一体的,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满足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的需求,愉悦身心,通过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来提高市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这是生态目标。

3.安全。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要考虑能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生态景观场所应能在重大灾害(如地震、火灾中)中作为居民疏散和避难的场所,确保广大市民生命安全。城市生态景观还要具有一定的容纳、吸收和分解城市各种固、液、气态污染物的功能,保障城市的生态安全,这是社会目标。

4.便利。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要考虑居民在居住区或居住小区范围内,步行可方便到达景观地点,游憩不用乘公交车,确保城市生活、游憩的方便。这是社会目标。

三.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景观设计都要体现对人的关怀,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一个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它满足人类户外活动的需要的程度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程度。

2.生态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建设的不断扩展,使得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景观退化,滋生城市病。景观规划设计对象不再局限于一定的人群,应上升到景观生态学层次上,这为解决日益尖锐的城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要遵循生态的原则,注重环境容量,保护环境敏感区,加强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促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增加绿化空间。

3.尊重历史、地域、文脉的原则。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城市的历史性和地域性,突出自身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特色,切不可对其他城市的景观设计照搬照抄,应保持自己的城市风格,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基础。

4.整体性原则。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要要符合城市的基调和整体风格,体现城市形象和个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特征,城市中各景观元都拥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市民也有共同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所以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既要确保城市景观的整体性,又要保证各景观元的丰富多彩,做到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变化。

5.多样性原则。设计时应针对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少的特点,增加景观的自然成分,但要注意避免绿地建设中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的状况,保持物种多样性。

6.结合自然的原则。景观设计应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特征,促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7.系统性原则。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时要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在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为基础的情况下,加强与城市水环境、市容卫生、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制定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

四.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内容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规划设计廊道、斑块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组合和空间分布情况,使景观不仅具有一定美学价值,而且符合生态学原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城市景观设计、生态绿地空间规划设计和景观敏感区的保护规划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充分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城市景观生态问题。

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要考虑城市风貌与建筑景观的总体规划布局,创造优美的城市生态景观,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要适应城市自然条件,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特征和自然斑块,并加强景观设计与这些元素的联系。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城市的地形地貌,保留场地的起伏或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堆土成山,积水成池,形成局部的自然生态景观。在建筑群体景观上,尤其是商业建筑追求标新立异,建筑间的不同形态丰富了视觉环境,营造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景观设计还应结合城市规划,加强对主要特殊点、主要道路和街道、中心广场和步行林荫道等处的景观控制,使建筑物的轮廓、色彩和绿化、小品等要素更符合审美和生态的原则。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些都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加强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能有效缓解各种城市生态问题,并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而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7:智慧城市通信工程建设原则论文

关键词:通信技术;智慧城市;互联网

本文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智慧城市中通信工程建设的规划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对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下的通信工程建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理论建议。

1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和基本原则

1.1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

当下,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很多城市将“智慧城市”作为目标,来进行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而要想实现智慧城市建设,通信设施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比如说我们日常使用的宽带、手机、计算机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等,这些都是通信基础设施,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应当加强对通信工程的建设。在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时,必须充分结合国土管理方面的规划要求,确保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具有足够的空间,确保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速度。

1.2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和基本原则

(1)必须要加强对系统工程的重视,对智慧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建设,确保智慧城市项目能够得到统筹化的规划,使智慧城市建设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使城市中各个行业领域得到智慧化、规范化的管理。(2)必须要加强优化配置,实现两型性社会的构建,使城市社会变得更加友好,更加节能环保,尽可能的实现人、物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智慧城市的特征

篇8: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方法与原则研究

关键词:景观照明,设计,原则

1 研究背景

美丽的景观照明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城市繁荣的特征, 开发城市的夜晚景观, 是展示城市特色、促进商业和旅游业的繁荣和迈向国际化都市的“硬件”条件之一。2009年3月20日, “2009第三届中国郑州城市照明、园林景观技术及户外用品设施展览会”开幕。展会主题——“发展节能照明、搞好城市亮化、净化空气, 美化家园”。展览范围涵盖:城市公共照明技术及市政亮化工程、照明节电技术和产品;专业户外照明灯具、照明节电设备、管理和测量系统;照明生产设备、检测仪器, LED背光源、显示屏、交通指示灯、高频无极灯、霓虹灯等各类光源产品、照明电器附件;太阳能路灯、太阳能信号灯、草坪灯、庭院灯、节能灯、光伏电源、控制器;户外广告;城市景观设计、绿化工程;户外设施及景观配套产品;养护;建筑设计。从展览范围可看出,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绿色照明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也是市场的需求。

2 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方法研究

2.1 光源及其选择

景观照明电光源按照工作原理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固体发光光源, 主要是白炽灯、卤钨灯。第二类是气体放电光源, 气体放电光源又分弧光放电光源和辉光放电光源。其中弧光放电光源种类较多, 低压 (灯内气压在l%大气压左右) 的有低压汞灯、荧光灯、低压钠灯, 高压 (灯内气压在1-5个大气压之间) 的有高压汞灯、高压钠灯、氙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而辉光放电光源只有霓虹灯和氖灯两种。

选择光源应从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三方面考虑, 选择光效高、寿命长、显色性好的光源。下面列举一些常用光源的特性、电耗及费用进行比较, 见表1。

注:灯光瀑布就是把小功率、超低电压型 (6V、12V) 的白炽灯患接在一起, 挂在建筑物立面上, 装上闪控制电路, 就会产生瀑布的效果, 随着控制电路的改变, 瀑布的形状也会改变。

2.2 建筑物景观照明设计方法

2.2.1 室内内透光照明

室内内透光照明, 适用于玻璃幕墙办公楼等, 柔和的光线有规律地从内往外透射, 极具灯光效果, 具有特征突出的特点。这种景观照明方式主要优点是能够利用室内的照明器, 而且维修简便。

2.2.2 建筑物轮廓照明

建筑轮廓照明有轮廓照明和负轮廓照明两种。

轮廓照明, 是用灯连成线条, 刻画出建筑物的轮脚、门和窗的框架、屋脊和屋顶的线条。常用于较大型的建筑物, 强调整个建筑物形状, 忽略某些局部细节。轮廓照明不能用于小的建筑物, 因为发光线条靠得太近, 在一定距离内会造成视觉混淆。

负轮廓照明, 将光线投射在物体的背面, 或者通过亮的背景来创造负轮廓的照明称为负轮廓照明。负轮廓照明可将主体结构和其细节区分开来, 比较适用于非主题的建筑构成, 如柱廊、建筑物上的圆齿状突出、装饰构件等。对这些部位的负轮廓照明处理再配合主建筑的投光照明等方式, 能产生美妙的光效果。

2.3 户外广告景观照明设计方法

(1) 投光灯照明。

投光灯照明是泛光照明的一种应用, 它是利用投光灯照射广告牌, 使其照度比周围环境照度明显高, 起到突出广告内容的作用。投光照明包含稳态投光照明和动感投光照明两种。广告牌的投光照明一般是稳态投光照明。

(2) 霓虹灯广告。

霓虹灯是一种冷阴极辉光放电管, 其辐射光谱具有极强的穿透大气的能力, 色彩鲜艳绚丽、多姿, 发光效率明显优于普通的白炽灯, 它的线条结构表现力丰富, 可以加工成任何几何形状, 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电子程序控制, 可变幻色彩的图案和文字, 受到人们的欢迎。

(3) 灯箱广告照明。

灯箱广告照明通常是指柔性灯箱、磨砂玻璃灯箱、漫透射有机玻璃灯箱、胶片灯箱和铁皮灯箱中的一种。其中柔性灯箱目前使用较为广泛, 原因是与其他灯箱广告相比, 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布料漫透光性能好、布料柔软强度高、运输安全方便、方便维护、寿命长。

(4) 大屏幕显示屏广告。

一种完全不同于霓虹灯广告的大屏幕显示屏广告, 利用单个发光器件作单元组合而成的大面积矩阵视频显示系统。这种系统用于广告显示, 不仅画面亮度高、对比度大, 色彩鲜艳, 而且和电视一样可显示其动态画面和文字。显示屏随使用发光器件的不同, 它的种类很多, 主要有发光二极管 (LED) 显示屏、阴极射线管、荧光放电管, 白炽灯泡显示屏和液晶显示屏。

(5) 混合照明广告。

它是几种照明方式的组合, 发挥各种照明方式的优点, 取长补短。如采用霓虹灯和投光灯的组合便用, 能够极大地弥补霓虹灯广告牌日间效果差, 投光灯照明广告缺乏生气的弊病。

2.4 城市绿地景观照明设计

随着近年来城市居民作息方式的变化和人们对城市绿地需求的不断提高, 人们不仅希望在白天, 而且更希望在夜晚能欣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它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能熟练运用现代照明科技知识, 更要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 精确地把握光、色彩、质感交融的视觉效果, 用光来描绘植物, 创造一种优雅而自然的感觉。

上射照明:是植物景观照明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是指灯具将光线向上投射而照亮物体, 可以用来表现树木的雕塑质感。灯具可固定在地面上或安装在地面下。一些埋在地面中使用的灯具, 如埋地灯, 由于调整不便, 通常用来对大树进行照明;而那些安装在地面上的插入式定向照明灯具, 则可用来对小树照明, 因为它们比较容易根据植物的生长和季节变化进行移动和调节。

下射照明:与上射照明相反, 主要突出植物的表面或某一特征, 同时与采用上射照明的其他特征形成对比。下射照明适合于盛开的花朵, 因为绝大多数的花朵是向上开放的。安装在花架、墙面和乔木上的下射灯均可满足这一要求。

轮廓照明:即通过光源本身将照明对象的轮廓线突显出来。在园林植物景观照明中主要利用串灯, 它的装饰作用是挂在除了树冠浓密的针叶树之外的乔木上突出树体轮廓。它比较适用于落叶树的照明, 尤其是冬天效果会更好。

背光照明:又称剪影照明, 是使树木处于黑暗之中, 而树后的墙体被均匀、柔和的光线照亮, 从而形成一种光影的对比。比较适合于姿态优美的小树和几何形植物。如竹子是非常适合采用背光照明的植物, 墙前背光衬托下摇曳的翠竹枝叶就犹如一幅中国传统的水墨画。

月光效果照明:将灯具安装在树上合适位置, 部分向下照明以产生斑驳图案, 另一部分向上照明, 将树叶照亮, 这样产生一种月影斑驳的效果, 好像皓月照明一样。

3 城市景观照明设计原则

3.1 高效原则

城市景观照明设计应选用效率高、寿命长、节能、低损耗的照明器具, 以质胜量, 发挥光源的最大效益, 避免光源浪费。

一般情况下, 可逐步用气体放电光源替代热辐射电光源, 并尽可能选用光效高的气体放电光源。其次, 照度是灯光环境设计的重要问题。在满足标准照度的条件下, 为节约电力, 应恰当地选用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三种方式。尤其是植物群落照明时, 当一种光源不能满足显色性要求时, 可采用两种以上光源混合照的方式, 这样既提高光效, 又改善了显色性。

3.2 安全原则

景观照明灯具大多是人手可以直接触及的, 例如休憩绿地花坛中的低矮照明灯具、主景植物照明、主题雕塑所使用的地面投射照明灯具, 灯具选择则应考虑到人为的破坏性及安全性能。因此, 必须选用较高防护等级的室外灯具。可根据周边景观环境选择造型及非标型装饰灯, 即能起到照明效果又可达到艺术小品的观赏要求, 兼具观赏性和安全性。

3.3 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的本意, 是要求照明设计师要更多地了解生物, 认识到所有自然环境下的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 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 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 反对孤立的、盲目的夜间光环境的整治行为。此外, 生态学原则要求我们尊重自然, 以自然为师, 研究自然的演变规律;要顺应自然, 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 减低城市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

3.4 人性化原则

“人”是光环境中的第一主角, 因为所有的景观照明都是为了让“人”观看、体验的。所以我们在从事设计时, 应该时时以“人”的观点出发, 希望“人”身处在这样的光环境, 会是怎样的感受?希望“人”由远处看这个光环境会有怎样的感受?希望这样的光环境会让“人”有什么样的想法?希望表达什么样的讯息给“人”呢?如果能够兼顾以上所列的因素, 相信这样一个空间的照明就已经与“人”产生了关联。

灯光设计应以人为本, 由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 选择适宜的光源、光色, 确定合理的用光量和照度, 既能充分满足照明功能需求, 表现出城市的夜间观赏性, 又不为了表现繁华绚烂景象过多使用装饰照明而设计过度。

3.5 城市文化特色原则

每个城市文化都有其鲜明的历史痕迹, 传统的历史文化影响着当地人民的审美心理与审美喜好。因此, 城市景观照明的规划、设计、营造必须首先充分考虑本地市民的生活习惯和欣赏习俗, 例如, 有调查显示, 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喜亮。也许是因为北方夜长些或南方天气较热的缘故, 例如在南方园林里很多幽暗微亮处使人感到优雅轻快, 反而更吸引人。在西方国家, 尤其是比较“保守”的所谓“绅士风度”的地方, 很多市民更喜欢低照度、单色调的夜间照明。例如英国中小城市, 德国北部许多城市、也包括巴黎很多地区, 那儿的城市夜景灯光往往不以高强灯光直射或跳跃多彩为特长, 反而更加重视街道构筑物、设施、地坪的低照度轮廓照明, 以及周边建筑群落与之相呼应的内透光设计, 少见明亮多彩的建筑外体及植物群落照明。

上一篇:大学入党心得体会3000字相关下一篇:六爻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