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技术及发展论文

2024-05-20

制造技术及发展论文(通用8篇)

篇1:制造技术及发展论文

2014~2015现代制造技术课程论文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综述及发展

崔海波

工程技术学院 2012级机制5班

摘要:本文对先进制造技术作了概述,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指出其内涵与特征,介绍其当前的一些研究热点,比如现代集成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云制造等,并且分析了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最后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AMT 概述 内涵特征 先进制造模式 发展趋势

0 前言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竞争,主要是先进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又体现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ing technology,简称AMT)的研究。[1]

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当代的AMT以其高效率、高品质和对于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为主要特征。AMT是生产力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科学技术的各个学科提供装备、工具和检测仪器的重要任务,成为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尤其是一些尖端科技,如航空航天、微电子、光电子、激光、分子生物学和核能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如果没有AMT作为基础,是根本不可能的。

[2]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及特征

2.1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先进制造技术是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国家竞争力的不断减弱,贸易逆差过大,许多原来占优势的产品都在竞争中败于日本。为此,美国政府和企业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究,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先进制造技术的新理论。这些战略在短短几年内,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部分被日本占领的市场被重新夺 AMT的概述

AMT,往往用AMT来概括由于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的种种变化与新型系统。具体地说,AMT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2 2014~2015现代制造技术课程论文

回。[3]目前对先进制造技术至今尚无统一的,明确的,公认的定义,但经过近年来对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开展的工作,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研究,将其定义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成。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生产的基础制造技术,其目的是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此,先进制造技术比传统的制造技术,更加重视技术和管理的结合,重视制造过程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简化和合理化。[4]

2.2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征

(1)先进性。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是经过优化的先进工艺(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工艺),其从传统制造工艺发展起来,并与新技术实现了局部或系统集成;此外,其先进性还应体现在必须面临人类在21世纪消费观念变革的挑战,满足对日益挑剔的市场的需求,实现灵活生产。

(2)系统性。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信息生成、采集、传递、反馈、调整的信息流动过程。先进造技术是可以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传统制造技术一般只能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资金流。

(3)动态性。先进制造技术是在针对一定的应用目标,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逐渐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而其内涵不是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反映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先进制造技术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重点、目标和内容。因此,其为一个动态的、相对的、不断发展的技术体系。

(4)集成性。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学科间的不断渗透,交叉,融合,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技术趋于系统化、集成化,已发展成为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因此可以称其为制造工程。

(5)实用性。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制造业需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先进,实用的技术,有着明确的需求导向。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以追求技术的高新度为目的,而是注重产生最好的实践效果,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6)广泛性。先进制造技术不是单独分割在制造过程的某一环节,而是将其综合运用于制造的全过程,其覆盖了产品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甚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5]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

3.1 常用先进制造模式的类型及特征

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造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先进制造模式,也成了当前制造领域研究的热点,如现代集成制造、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柔性制造、快速原型制造、敏捷制造、网络制造、智能3 2014~2015现代制造技术课程论文

制造、绿色制造以及最新的云制造。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制造模式也正朝着更广、更深、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表1列出了常用先进制造模式的类型及特征:

3.2 几种先进制造模式的分析比较

3.2.1 并行工程、柔性制造、成组制造和精益生产

这 4 类制造模式,是一类基础的制造方法,也可以说是制造的一种准则,所应遵

循的一种基础的标准。无论是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生物制造,还是敏捷制造、网络化制造、云制造,都必须得遵循这种方法,通过他们可以节省时间,降低成本,节约资源。

[6]

3.2.2 快速原型制造和虚拟制造

快速原型和快速制模的结合和发展,形成了快速制造;虚拟原型与虚拟生产和虚拟企业的结合,形成了虚拟制造、快速原型和虚拟原型各有特点,相辅相成。快速原型可以将可视的虚拟原型,变成实际的物理零件或产品;而虚拟原型,则为零件和产品提供更为快捷经济的设计制造方法,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性能评价和可制造性分析等功能。它们均以 CAD 技术为基础,达到同一个目的: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设计品质和一次设计制造成功率。

3.2.3 智能制造、生物制造和绿色制造

生物制造是从生命现象和生命科学出发来物化生命现象,其更关注设备和技术的柔性及智能化;智能制造的特征主要是智能化,智能化体现的是自动化的深度。智能制造和生物制造有一定的共同点,无论是物化生命还是人工智能,都体现了智能化,都将生命现象融入到了制造之中。绿色制造强调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及回收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其侧重于技术、管理和人的积极作用的发挥。[7]

3.2.4 集成制造、敏捷制造、网络化制造与云制造

集成制造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人们开始将技术系统$生产系统和人们的思想理念集成起来,以便优化系统,共享资源,提高总体效益。为了使企业能够应付迅速变化和不可

2014~2015现代制造技术课程论文

预测的市场需求,以获得长期稳定经济效益。在集成制造的基础上出现了敏捷制造。[8]敏捷制造极富创造性地构建了一种企业的动态联盟:虚拟企业,以便能灵活快速地对市场变化做出积极的响应,使整个制造生产系统在技术、管理或人员、组织上都具备充分的柔性,尤其强调了组织的柔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使敏捷制造成为可能,而另一种制造模式:网络化制造也就应运而生。

网络化制造的特点,是制造厂和销售服务遍布全世界,企业能够在任何时刻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用户或供应商打交道,通过网络的协调和运作,将遍布世界的制造厂和销售网点连成一体,不仅同合作伙伴甚至同竞争对手都能建立全球范围的生产和经营联盟网络。因此,其柔性范畴扩大到了市场经营和供货环节,以完全柔性的制造系统来应付完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其实质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生产经营业务活动各个环节的合作,以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优化组合和异地制造。网络化制造和服务技术同云计算、云安全、高性能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形成了云制造。

云制造是一种利用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制造云),为用户提供各类按需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其核心就是建立共享制造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巨大的社会制造资源池连接在一起,提供各种制造服务,实现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协作,社会资源高度共享。先进制造的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业追求的目标是:高品质、高效率、高柔性、低成本、低劳动力、低消耗、品种多和规格全的产品,因此,ATM的发展趋势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造技术向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制造技术向更深层次发展。基于CAD/CAM技术的CIMS是制造业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方向。CIMS通过CAX(CAD,CAPP,CAE,CAM)系统和PDM系统,进行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仿真,并结合数字化制造设备,进行自动加工。并采用MRPII/ERP系统,对整个企业的物流、资金流、管理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技术(IMT)是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系统中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中系统能自动监测其运行状态,在外界干扰或内部激励下能自动调整其参数,以达到最佳状态和具备自组织能力。例如机器人加工就是将机床与机器人、传感器、控制器组合而成的智能制造系统,它具有信息处理和知觉 反馈、决策能力,可同时控制指挥多种操作,从而能提高效率、保证品质和降低成本。[9]

2)精密成形与加工: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技术、微型机械是AMT发展的方向之一。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研磨加工以及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如机械化学研磨、超声磨削和电解抛光等)三大领域。超精密加工技术己向纳米技术发展。纳米技术已在纳米机械学、纳米电子学和纳米材料技术得到了应用。

3)新型特种加工方法的形成:特种加工5 2014~2015现代制造技术课程论文

亦称“非传统加工”或“现代加工方法”,泛指用电能、光能、热能、电化学能、化学能、声能及特殊机械能等能量达到去除或增加材料的加工方法。它包括激光加工技术、电子束加工技术、离子束加工技术、等离子加工技术、电加工技术等。今后,特种加工将从实际出发,在融合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开发特种加工领域中的新方法,包括微细加工和复合加工。

[10]

4)制造业中广泛应用VM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制造过程中的VM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模拟和检验。VM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所谓柔性,是指一个制造系统适应各种生产条件变化的能力,它与系统方案、人员和设备有关。系统方案的柔性是指加工不同零件的自由度。人员柔性是指操作人

员能保证加工任务,完成数量和时间要求的适应能力。设备柔性是指机床能在短期内适应新零件的加工能力。

5)网络化和全球化: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企业的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等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因此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是由网络化迅速向全球化迈进。

6)实施无污染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

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对于目前世界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的现状以及人类的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讲,绿色制造是必然的趋势。[11]总结 世纪以来,先进制造技术正在逐步地改变$取代传统的制造模式,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制造业的需要,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向着系统化、集成化、精密化、多样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先进制造模式要求我们不仅仅要追求品质,而且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胜利,还必须得快速响应市场。AMT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是国际间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都把它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只有跟上发展AMT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杨继全,朱玉芳 先进制造技术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 何 涛,杨 竞,范 云 先进制造技术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李伟光,现代制造技术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Chen,I.J.and Small, M.H.Implementing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n IntegratedPlanningModel[J].Omega,1994,22(1):91-103.6 2014~2015现代制造技术课程论文

[5]周会娜,林滨,程应科.先进制造技术及其重点发展方向[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06,4.[6] 崔剑平,王晓强,并行工程及其实施 [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6,(1):36-38 [7] 朱红建,钱 萍, 机械制造业中绿色制造技术应用模式研究[J], 装备制造技术,2008,(7):107-117 [8] 王 伟, 21世纪生产制造模式——敏捷制造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2):44-45

[9]吴虹.浅析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天津

电大学报:增刊,2007.[10] 杨叔子,吴波.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2003,39(10):73-78.[11]Proctor,M.D and Canada,J.R.Past and Present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Evaluation: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Literature[J].The Engineering Economist,1992,38(1): 45-58.7 2014~2015现代制造技术课程论文

篇2:制造技术及发展论文

这是因为FMC的投资比FMS少得多而经济效益相接近,更适用于财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国外众多厂家将FMC列为发展之重。

32 发展效率更高的FML

多品种大批量的生产企业如汽车及拖拉机等工厂对FML的需求引起了FMS制造厂的极大关注。采用价格低廉的专用数控机床替代通用的加工中心将是FML的发展趋势。

33 朝多功能方向发展

由单纯加工型FMS进一步开发以焊接、装配、检验及钣材加工乃至铸、锻等制造工序兼具的多种功能FMS。

4 结束语

柔性制造技术是实现未来工厂的新颖概念模式和新的发展趋势,是决定制造企业未来发展前途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届时,智能化机械与人之间将相互融合,柔性地全面协调从接受订货单至生产、销售这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活动。

近年来,柔性制造作为一种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科学“哲理”和工厂自动化的先进模式已为国际上所公认,可以这样认为:柔性制造技术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将以往企业中相互独立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等过程,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支撑下,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完整而有机的系统,以实现全局动态最优化,总体高效益、高柔性,并进而赢得竞争全胜的智能制造技术。它作为当今世界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前沿科技,为未来机构制造工厂提供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将成为21世纪机构制造业的主要生产模式。实现了按端口、MAC地址、应用等来划分虚拟网络,有效地控制了企业内部网络的广播流量和提高了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4 结 论

现实中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网络,有支持TCP/IP的,有遵循OSI标准协议的,每台机器的对应层协议都不同,对哪一层实施连接,需采用相应的网络互联设备。

篇3: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 人们对产品的要求多样化、个性化、快捷化, 促使先进的制造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制造技术无论是在管理、设计, 还是在制造工艺、自动化技术等方面均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阶段性差距[1]。为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提高我国产品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丰富加工品种种类, 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必须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

1 先进制造技术概念及组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指在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中融合电子、信息、材料、能源等现代科学技术, 使材料转换为产品的过程更为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精益、敏捷、灵活, 取得理想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2]。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体系, 包容了从市场需求、创新设计、工艺设计到生产过程组织与市场信息反馈在内的工程系统, 主要以先进制造工艺、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 辅以支撑技术和管理技术。如支撑技术包含有信息技术、传感器和控制技术等, 管理技术着重在产品品质管理及人员组织培训等。因此, 先进制造技术就是人、技术、组织三者的协调融合统一。

2 先进制造技术模式及现状

先进制造技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 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 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 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 代表着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

随着制造业朝着精密化、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职能化的方向发展, 产生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 先进的制造技术必须在与之相应的制造模式里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当前, 先进制造技术的模式主要有:柔性制造技术、并行工程技术、虚拟工程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 这些模式的提出, 进一步推动了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制造业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自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开始, 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把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国家级关键技术和优先发展领域。上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日本、德国、欧盟等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纷纷针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提出了国家层面的发展计划, 旨在提高本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1993年, 美国根据本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为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出“先进制造技术”计划, 将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敏捷制造作为美国21世纪的制造战略。日本1989年就发起“智能制造系统”计划, 都着重本国的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发展。1998年至2007年, 欧盟相继公布了“第五框架计划 (1998-2002) ”、“第六框架计划 (2002-2006) ”和“第七框架计划 (2007-2013) ”。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中心的新的制造业革命时代正在快速朝我们走来。我国1995年在“九五”计划中提出要大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 明确将其列为高技术研究与发展专题, 希望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 以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3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 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日益明显, 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包含了成组技术、敏捷制造、并行工程、快速成型技术、虚拟制造技术、智能制造。因此, 未来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是向着全球网络化、智能信息化、绿色环保化的方向进行发展[3]。

3.1 全球网络化

全球网络化制造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适应全球化经济与制造全球化体制的一种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造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 突破空间、地域对企业市场经营和生产方式的束缚的一种现代化先进制造模式。这得益于互联网计算机硬件的发展, 使得大规模的网络化制造成为现实。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产品的设计、下订单、签订合同、购买零件等, 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甚至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跟踪和调查。传统的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在网络化制造中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网络化制造把零件供应商、生产制造省、经销商、维修服务商、客户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快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

3.2 智能信息化

制造智能信息化的基础是制造的数字化。近年来, 信息技术不断地与制造技术相融合, 使制造业日益走向数字化。采用数字化制造技术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还能快速响应市场, 降低生产成本, 将数字化技术注入产品也是提高产品精度和可靠性的有效途径, 数字化产品既直观又方便, 便于与计算机连接, 通过计算机控制产品, 进行信息处理及传递。智能信息化制造技术在数字化制造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 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 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过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是一种集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于一身的制造模式, 具有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高技术和高水平的先进制造系统。

3.3 绿色环保化

绿色环保化制造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 是以传统制造技术为基础, 并结合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控制技术等新技术的先进制造技术。其内涵包括绿色资源、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产品。在产品成本制造和产品的生产周期过程中, 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 强调在从产品的规划、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到报废淘汰的回收利用、处理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产品的生产均要做到节能降耗、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 资源利用率最高, 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一致。

绿色环保化制造包括用绿色材料、绿色能源, 经过绿色的生产过程 (绿色设计、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包装、管理) 生产出绿色产品。通过资源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二次能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措施延缓资源的枯竭, 实现持续利用;同时通过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及排放, 提高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程度, 降低整个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 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4 结束语

网络化、信息化和绿色理念等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引领机械制造技术向着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前进。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既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未来的发展趋势使制造技术成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 数据化控制和研发为依托, 绿色技术为制造主体, 系统化管理为辅助系统的更加灵活而高效的低污染技术模式, 同时也直接带动了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互动。

参考文献

[1]吴吉才.浅谈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现状及发展[J].工业技术, 2008, 7:108.[1]吴吉才.浅谈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现状及发展[J].工业技术, 2008, 7:108.

[2]王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12 (3) :39-41.[2]王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12 (3) :39-41.

篇4:制造技术及发展论文

【关键词】车身制造;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逐渐趋于普及,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汽车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最近几年以来,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装备被引入我国汽车制造业中,这种生产线自动化的实现,是制造技术的大幅度提升,也是汽车质量提升的动力源。

一、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也有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汽车制造企业,如吉利、奇瑞、比亚迪、东风、长城、北汽、长安等,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量逐渐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第一大国。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细致,为满足日益提高的需求,汽车制造业加强制造技术的研发,加快对制造技术的改造,增强人员素质培养。汽车车身制造作为汽车整车的重要部分,车身的个性化设计、多样化设计在逐渐成为汽车制造中的主导。目前,车身制造成本在整车的制造成本中比重较高,一般货车的车身质量所占的比例最少约16%,上限大约在30%;轿车和客车的车身质量所占的比例最少约40%,上限大约在60%。在实际制造中,有的可能还会稍高于上限。所以,仍然迫切需要车身制造寻找更加节约材料成本,提高美观和工作性能的创新技术。车身的改变促进汽车的更新,其生产能力的提高决定着汽车整车的生产能力,因此,在我国汽车行业中,只有通过最新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降低车身制造成本,才能在汽车制造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特点

汽车车身制造包含汽车从设计、冲压、压铸、零部件制造工艺和焊接到工厂的物流,以及技术的创新研发等多个方面。汽车车身制造的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和总装工艺并称为四大工艺技术。汽车车身制造技术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主要具有实用性、集成性和系统性的特点。(1)实用性。车身制造技术的发展是以满足人们对汽车的美观、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等方面的要求为基础的,因此车身制造技术首先必须是一种实用技术,通过实用技术的提高,可以让汽车制造企业快速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带动整个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最终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2)集成性。汽车车身制造涉及电子、机械、材料管理和信息等多个学科,而且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已经淡化或者消失,专业之间已经相互渗透,技术的集成化已经成为一大特点,有利于推动车身制造的技术、质量的多方面的提升。(3)系统性。汽车车身制造在整车制造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关系着整个汽车制造的多个内容,涉及了汽车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设备、加工制造、销售维修等,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制造生产过程中信息的生成、采集、传递以及反馈、调整、物质流、能量流。

三、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数字化管理。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信息化发展,主要是数字化系统的提升,目前,随着数字化工厂、CIMS概念的深入,人们已经应用了CAX(CAD,CAPP,CAE,CAM)系统、PDM系统、MPII系统、ERP系统等,对产品进行数字化的设计和仿真,自动加工,物流、资金、人力等数字化的管理。(2)智能化系统。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使汽车制造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制造过程中智能化系统也得到了广泛提升和应用,解决了汽车制造系统中存在的多个问题,将人工智能、模糊控制、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等多种先进技术和科学的方法融合,其适应性非常强,友好性特别高。(3)虚拟化制造。通过虚拟设计、虚拟装配、虚拟加工,在计算机内完成汽车制造过程的仿真研发,发现问题,创新技术,有效降低了汽车成本,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4)绿色化环保。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绿色环保制造观念也渗透到汽车制造业中,如何在保证产品的质量、成本、功能的情况下,减少污染,降低能量消耗,已经成为每一个汽车制造企业努力探索的方向。

综上所述,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必须结合国情,协同集成、自主创新,共同努力,推动我国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进军。

参考文献

[1]许瑞麟,朱品朝,于成哉,熊万里.汽车车身焊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焊机.2011,40(5):1~18

[2]虞耀君,马明亮,丁志华.汽车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现状与行业发展趋势[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0(5):1~3

[3]李克强.汽车技术的发展动向及我国的对策[J].汽车工程.2009,31(11):1~12

篇5:制造技术及发展论文

2.1虚拟化

在机械制造工作中引入虚拟化技术,同时合理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这也是产品应用质量的一个关键性衡量指标。在应用虚拟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产品开发速度,推动能源利用率不断提升。

2.2绿色化

就机械制造技术在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而言,绿色化也是一个侧重点。在体现绿色化时不仅应着眼于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后期使用、维护以及节约能源资源等方面,还应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层面,不断推进绿色化机械制造计数的升级与发展,既要确保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免遭机械制造的影响。

2.3一体化

随着现代信息化计数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自身综合竞争实力也有了显著提升。同时企业在机械产品方面的需求不再与传统需求保持统一和契合,在此情况下产品的多样化特性以及个体化显得更为重要。随着市场实际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大批量生产方式已经逐步落后,而个体性、小批量生产方式则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在此情况下,通过制造工艺与设计的一体化,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实现了生产周期的合理化控制,各类繁冗的操作工序得以简化,生产资源的不合理消耗也得以控制,从而实现了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

3结语

篇6:制造技术及发展论文

近年来,世界高新技术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为了提供性能佳、质量优、成本低、可靠性和维护性好的装备产品,发达国家的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不断推动新一代装备产品的问世。从飞机的研制生产来看,总体上世界先进制造技术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3.1 新材料、新结构工艺成为重点

新一代装备产品减轻结构重量和提高性能的主要途径是采用新材料和新结构,这也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重点。

1)复合材料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已用于战斗机的主承力结构。复合材料在先进战斗机、大型客机的用量已分别达到结构重量的20%-30%、10%-30%[6],已经出现了全复合材料的公务机。共固化成形、树脂传递模塑成形(RTM)、复杂件缠绕成形、丝束铺放等复合材料制造新技术均己用于生产,并建立了工序配套、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系统。正在开发新的复合材料辐照固化技术和质量保证技术,并大力开展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的研究。

2)钛合金和铝锂合金在新一代飞机上应用量增加很多。引发和配套解决了其难度很大的高速切削、化铣、成形及焊接等关键工艺。钛合金的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PF/DB)结构是一种新兴的耐热、整体、轻量化结构,在机体结构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工艺也已日趋成熟并向主承力结构扩大应用。先进发动机的空心宽弦风扇叶片也是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制品。

3)随着难加工材料的大量应用,以电子束、激光束、离子束为代表的高能束流加工技术近10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先进航空产品研制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制造技术。电子束焊接已用于飞机主承力框、起落架和发动机鼓筒轴、各类机匣,发展前景广阔。迄今为止,激光束仍是发动机零部件冷却孔系加工的首选工艺。此外,其他特种加工,如离子束加工、电加工、高压水射流加工、磨粒流加丁等在先进航空产品的制造中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4)金属胶接技术有利于结构减重及抗疲劳,其生产工艺已基本成熟,形成了先进胶接体系,制造出了用作主承力结构的耐久胶接构件。由金属板材与树脂基预浸料胶接成的混杂层板胶接结构是金属胶接与复合材料的结合衍生物,能抑制裂纹扩展,大幅度提高壁板(蒙皮)疲劳寿命。其不同金属与不同预浸料的组合,还可更好地发挥减重效果。机体构件机械紧固件孔的精化加工和强化、孔壁孔周的挤压强化以及壁板零件的喷丸强化等技术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大大延长了航空产品的使用寿命。

5)发动机热端部件工作温度的提高,带动了金属间化合物等一系列高温合金及碳—碳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还提出了新的涂层材料及涂层工艺的要求,随之推动了一大批新的热工艺技术的发展。等离子弧加工技术仍是多种性能涂层的主要工艺,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已用于热障涂层及其他涂层的制取,电子束表面处理与热化学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可使制件表面具有特殊的性能。发动机的整体叶盘结构、新型封严结构的出现又带动了特种焊接(如摩擦焊、真空高温钎焊)的迅速发展。6)毛坯精化及近无余量制坯技术也已成为航空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国外航空发动机制造业中已形成精铸、精锻、精轧等一整套精密制坯技术,材料利用率从20%~30%提高到80%左右,机械加工量减少至原来的1/5~1/10。钛合金、高温合金的薄壁、整体精铸技术、单晶无余量空心涡轮叶片精铸技术、粉末冶金和热等静压技术已成为高推比发动机研制生产的关键制造技术。

3.2 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技术迅速发展

随着装备的导航、制导和控制精度的提高,要求制造出材料特殊(如高硬脆性、高强度、高弹性、高熔点等)、结构复杂、体积小、尺寸和形状精度高于0.1μm、表面粗糙度小于0.01-0.02μm的机载设备零件。为了适应上述要求,美、英、日等到发达国家在高速数控加工技术,亚微米级超精密加工和复合超精密加工技术,纳米级超精密加工技术和高强度、高硬度、高脆性材料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很多研究成果已用于生产。微米级坐标镗床已进入生产线,0.1μm超精密加工机床和各种超精密加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机载关键零件的批生产。单刃金刚石车削技术已用于激光晶体材料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可达0.001μm。用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砂轮的高速缓进强力磨削,可对难加工功能材料进行高精密(微米级精度、0.1μm级表面粗糙度)无毛刺加工,能获得复杂几何形状和极佳的表面完整性[10]。此工艺在美国已成为批生产加工技术,成批制造出各种功能材料的机载设备零件,如红外线或紫外光学系统、激光陀螺系统、微波管、光纤器件中的零件。

近年美国又研制出激光微细加工中心,该加工中心的视觉系统能提供加工过程的连续影像,并自动寻找、对准、测量和修正加工对象,加工精度可达百分之几微米以内。该激光微细加工中心还适用于硬脆材料(如氧化铝、碳化硅)加工,蚀刻线宽度0.25μm,打孔直径小于75μm,还可对各种材料的裸芯多芯电缆和光纤进行焊接,标志着功能材料的加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20世纪90年代末,面临装备研制周期短、产品更新快、品种增多、批量减少和动态多变的市场,装备的质量、价格和交货期已成为增强飞机制造企业竞争力的3个决定性因素。3.3 计算机技术应用普遍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有了空前迅速的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最早引入计算机技术的行业,计算机技术使装备制造技术得到了优化并产生了新的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装备制造技术的面貌。

计算机技术与飞机制造业的3大传统工艺技术(机械加工、钣金成形、铆接装配)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航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在机械加工方面,零件加工数控化和精密化已成公认目标,数控高速切削也正在被迅速推广,数控机床进一步向高速及复合化方向发展。机载设备生产所需的超精密加工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钣金成形方面,数控铣床板坯下料、蒙皮拉伸成形、壁板喷丸成形/强化、零件高压橡皮囊液压成形等主要工艺均已实现数控化。同时正在提高成形过程的数字模拟和动态仿真以及实时监控与变形量控制技术,钣金成形的专用设备正向多功能和柔性化发展。在铆接装配方面,数控钻铆机及干涉铆接的应用日益普遍,高压水制孔及激光辅助定位钻孔系统、计算机辅助钻削系统、计算机辅助电子经纬仪(CAT)系统、数字模拟装配和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等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不断涌现,装配现场已一改劳动者密集的面貌。事实上,计算机技术已渗入各个制造专业,从工艺参数控制到工艺过程动态仿真,进而建立数据库,直到建立专家系统,正在简化工艺、稳定生产、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3.4 低成本制造技术备受关注

当今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正在研制第4代军用战斗机,不管性能多么突出,都必须在价格上能被用户或市场接受,否则就难以进行生产和销售。例如,由于F-22太贵,难以大量装备部队,所以美、英又联合研制了联合攻击战斗机(JSF)以满足军方的需求。又如,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优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复合材料更大份额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昂贵的价格,为此,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专为发展“造得起、买得起”的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开展了大量工作。例如,研制便宜的碳纤维、树脂,开发叠层缝合、树脂传递模塑成形(RTM)技术、丝束铺放成形,以及节能的“非热压罐固化技术(如辐照固化)”等种种低成本技术以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麦道公司研究工作表明,采用织物缝合/树脂传递模塑成形(RTM)工艺制造的机翼已比相应的铝合金机翼减重25%,成本也降低了10%。市场经济要求航空制造技术必须走“造得起、买得起”的路,否则即使再好的技术,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出路。为此,国外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除积极采用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和先进的产品全寿命管理技术外,无余量成形工艺(精铸、精锻等)、改良的成形方法(时效成形、超塑成形、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等)、特种焊接技术(电子束焊、摩擦焊等)、数控高速切削、机器人装配技术等低成本制造技术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说明世界上即使是比较富裕的工业发达国家,在研究应用“造得起、买得起”的制造技术上也是不遗余力的。

篇7:制造技术及发展论文

目前,在美国并行工程已到了推广应用阶段,在虚拟制造方面也有商品化软件投入市场,在这方面我们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从研究工作方面看,科研经费紧缺,科研力量分散,科研成果难以推广应用,人才流失严重;从企业方面看,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管理工作落后,科研能力薄弱,当面临国际竞争时大多难以为继,很难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方面花费过多,而且受企业人员素质的制约,一些先进的技术还不易取得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这些都影响了企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热情;从国家政策方面看,虽然国家对制造业十分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在改革过程中,多种机制同时运行,多方利益难以协调,在资金使用上往往顾此失彼,而且国家财政困难,也难以使用重金支持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下列解决方案:

(1)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甩图板”工程为契机,大力普及CAD技术,帮助企业进行人员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其中包括技术水平、劳动态度、道

德水平等),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成功示范企业中及时推广并行工程,并适当宣传虚拟制造、敏捷制造等思想和技术,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在政府方面,应发挥政府的协调职能,组织企业和科研部门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而且应组织多学科、跨地区的科研力量共同攻关;从宏观上加强对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指导,集中大家的智慧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计划,并将计划的执行落到实处。

(3)在技术的先进性方面,不要过度追求世界领先,应该根据企业实际要求,解决实际问题,力争尽快创造效益,以此取得企业的支持并获得资金上的帮助,以便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同时,应该参与国际合作,跟踪国际研究动态,当然,也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关键的、有发展潜力的技术,进行消化和创新,缩短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保持一定的技术领先性。

(4)针对我国科研力量分散的弱点,仿照分散网络化生产的思想,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协调一致进行科技攻关。所谓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现实研究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研究过程进行全面的集成,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共同的目标以最佳的人员和单位组合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协同工作达到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缩短科研周期,增强科技成果的竞争力,也可以说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是将现实的研究机构的职能在网络中的映射,是一种“虚拟”的工作模式【9】。

综上所述,发展我国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动力,通过政府的政策和计划的协调,继续深入开展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绿色制造的研究与应用,并利用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组织各地区的科研力量集中突破与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密切相关的如STEP标准的应用、CORBA规范的推广、企业过程重构理论的研究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理论研究工作,逐步使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成为我国制造业的灵魂。

参考文献

李伯虎等,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与863/CIMS主题的实施策略,CIMS,,10:7~15 吴澄,李伯虎,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到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8,10:1~6 李敏贤,面向21世纪的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业自动化,1998,20(4):1~3 虚拟制造技术研讨与演示会论文集,机械科学研究院,1998,9 Wiens G.J. : Overview of Virtual Manufacturing, Proceedings of 2nd Agile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Albuquerque, New Mexico, USA, March 16~17,1995 王宏典、张友良,虚拟制造技术及其应用,机械科学与技术,1998,17(3): 477~479 陈晓川、张暴暴、刘晓冰、冯辛安,虚拟制造技术研究概况综述,机械制造,1998,12:8~10 IKimura F.: Product and Process Modeling as a Kernel for Virtual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Annals of the CIRP,1993,42(1):147~150 陈晓川、刘晓冰、冯辛安,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及其体系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8,12 The Strategy and Frame of 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hen Xiao-Chuan, Liu Xiao-B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IMS Centre,Dalian,116023)

Abstract: Recent years the new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AMTs) are developed rapidly.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 technolog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CIMS and the other AMTs according to Chinese conditions. We proposed the system frame and some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CIMS that will be beneficial to our manufacturing sector for development of AMT in China.

篇8:谈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及发展

工业革命以前, 机械大都是由木工手工制成的木结构, 金属 (主要是钢和铁) 仅用以制造仪器、钟表、锁、泵和木结构机械上的小型零件。金属加工主要靠机匠的精工细作以达到需要的精度。随着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以及随之出现的矿山、冶金、轮船和机车等大型机械的发展, 需要成形加工和切削加工的金属零件越来越多, 所用金属材料由铜、铁发展到以钢为主。机械加工 (包括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等技术及其设备以及切削加工技术和机床、刀具、量具等) 迅速发展, 从而保证了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装备供应。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 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 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要求品种要多样、更新要快捷、质量要高档、使用要方便、价格要合理、外形要美观、自动化程度要高、售后服务要好, 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 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2 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做好基础自动化的工作仍是我国制造企业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但加工中心无论是数量还是利用率都很低。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并不普及,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还很有限。因此, 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在看到国际上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

2.1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2.2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

2.3 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转变为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 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2.4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

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 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应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 应是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

3 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国的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 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3.1 管理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 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 推出了准时生产 (JIT) 、敏捷制造 (AM) 、精益生产 (LP) 、并行工程 (CE) 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 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3.2 设计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 采用新的设计, 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CAD/CAM) , 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

3.3 制造工艺方面。

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但是, 我国的普及率不高, 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3.4 自动化技术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 (FMC) 、柔性制造系统 (FMS) 、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 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 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使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后, 中国制造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能力, 在国际化和信息化方面也做得相当不错。例如我们不仅有很多产品可以选择, 并且价格越来越便宜。但是从整体来看, 国内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挑战并不比其它行业轻松。我们必须关注在未来2~3年所面临的两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制造企业的外包模式。由于外包, 从而使企业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将制造环节外包的上游企业, 其代表就是Dell, 上游企业承担主要职责的不是制造环节, 而是供应链和客户关系。国内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向Dell学习, 以海尔为例, 在海尔公司后面就有上千家公司为海尔提供产品和服务。人们常说的“制造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 指得就是这类企业;第二种企业, 是向上游企业提供OEM产品的从事生产制造的企业, 我们在东莞、昆山看到了大量这种类型的企业。就国内企业而言, 大部分企业走的是这种模式, 它们关注的是资源的优化, 成本的控制和迅速保证按时间交货, 所以这类企业是真正需要实施ERP的企业。第二个挑战来源于如何具备大规模定制的制造能力。以Dell为例, 它能够在一周内按照客户的需求定制出PC或者其它产品, 并且将其交付到客户手中。这种企业需要依靠非常先进的客户关系管理和强大的供应链系统。而这种定制能力正是国内企业所缺乏的。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较晚,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机械制造技术会不断的成熟完善, 与发达国家的距离缩小, 在世界的市场竞争中会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 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 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专家认为, 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 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 这种竞争日趋激烈, 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 (3) .

[2]王世敬, 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2 (11) .

上一篇:太平巷幼儿园学期电教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