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外地生管理条例

2024-04-27

8外地生管理条例(精选6篇)

篇1:8外地生管理条例

外地生管理条例

1、本条例外地生所指的外地生即非新都户籍,周末一直在校住宿的学生。

2、外地生周末必须在学校住宿,星期五下午第二节下课后如因事、因病需外出,必须到住校生管理办公室填写请假登记表,要求必须注明外出的时间、事由、地点,并在约定返还的时间内销假。

3、外地生如要回家或到亲戚及同学家去度周末的且晚上不回学校住宿的,须提前出具书面请假条,即《新都职业技术学校住校生外出准假单》,由班主任签字后到住校生管理办公室找值班老师登记盖章。若因临时决定回家或去亲戚家,而又不能找到班主任签字的,则必须与住校生管理组长取得联系,并经批准后通知值班老师,方可外出,并且要填写好请假登记表。

4、外地生周末外出及返校都应在门卫处登记。

5、外地生周末晚上9:00以前必须在宿舍或住校生办公室接受值班老师点名,晚上12:00前关灯并安静就寝。外地生周末晚上和白天的寝室电话不关。

6、外地生周末在校纪律考核班级评分标准:

(1)晚休不按时回寝室或到办公室接受点名,根据情况扣0.2—0.5分。

(2)外地生周末夜不归宿,按重大违纪处理。

(3)外地生不假外出白天扣0.5分/每人次、晚上1分/每人次。

(4)外地生周末请假外出不按时返校销假,视其情况扣0.2—0.5分/每人次。

(5)其它违纪扣分同平常规定。

(6)外地生周末违纪扣分由周末值班教师在星期日下午报到学生会算各班考

评。

篇2:8外地生管理条例

姓名:性别:

身份证号码:

该生家庭生活困难,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属于最低生活保障户,有效期壹年。特此证明!

申请人户籍所在村(居委会)

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审批机关盖章

年月日

申请人户籍所在(区)县

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审批机关盖章

年月日申请人户籍所在(街道)镇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审批机关盖章 年月日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证明

姓名:性别:

身份证号码:

该生家庭生活困难,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属于低收入家庭,有效期壹年。特此证明!

申请人户籍所在村(居委会)

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审批机关盖章

年月日

申请人户籍所在(区)县

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审批机关盖章

年月日申请人户籍所在(街道)镇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审批机关盖章 年月日

联系人:

篇3:谈外地施工往来账务管理

目前, 随着我国投资结构的调整, 建筑业市场大幅度放开, 最低价中标法等利于买方市场规则的制定, 使得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外地施工项目部处于外地复杂的施工环境, 使往来账务管理风险升级。首先, 内部控制风险。外地项目管理薄弱, 项目经理轻视往来管理, 往来账挂账核销业务不规范, 与往来相关岗位责任不清, 债权债务催收支付不及时, 而项目部在工程结束后已经解散, 企业很难对项目责任人进行追偿。其次, 市场风险。项目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由于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面对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临时提出设计图纸变更要求, 往往未及时对变更内容进行合同续订, 最终在结算价款和合同履行上引起纠纷, 形成潜亏因素。第三, 垫资导致坏账。外地垫资施工的情况突显, 严重制约了项目部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同时严重影响了项目部财务资金周转, 而垫资的直接后果是项目部的往来清收风险, 形成坏账的潜在因素。第四, 审减风险。目前, 建设方在项目结束后, 由于缺乏工程管理知识, 对施工方结算结果不能有效监控, 往往对施工方出具的最终施工结算进行大规模的审减, 这样形成了企业的潜亏因素。

2 外地项目部往来账务管理的对策

2.1设专人核算往来账务

正确记录、结算、分析、清理往来账务。规避由于账目核算错误、账龄分析错误, 与债权人、权务人往来签证不及时带来企业的经济损失。正确使用应收应付款项会计科目, 不得相互混用、串用, 不得虚假挂账。在应收应付款项管理的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 加强对原始凭证、相关授权批准文件之间的核对及存档工作, 以确保应收应付款项记录的完整、合理、准确。

2. 2 完善项目部内控制度

建立完善项目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是降低和减少企业资金风险的核心。首先, 加强项目经理财务培训, 使项目经理意识到往来账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 对往来的事项及时决策, 及时审批, 确保项目往来账目顺利核算。其次, 建立应收应付款项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对于年终项目考核, 需有上交管理费和应收账款回收率指标, 将应收账款、工程质保金、垫资款、现金履约保证金的回收情况都作为项目考核指标。第三, 谨慎选择综合素质过硬的项目部员工, 提高项目部的执行力。第四, 成立项目经理牵头的清收小组, 对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款项应当制定清理办法, 对催收无效的逾期应收款项需及时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对超过诉讼时效, 给企业造成损失的, 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 3 建立客户和供应商的评级制度

业务发生时, 要先对客户和供应商实行严格的客户资信管理信息收集, 建立往来客户及供应商信息库。对信息数据及时分析, 针对不同往来单位制定相应的收付款政策, 使工程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周期保证施工现场资金周转。

2. 4 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外地施工, 要严格执行合同, 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合法权利。对工程进度款支付、预留工程质保金等影响日后工程施工的条款要在签订时仔细研究修订, 以免在合同订立时留下隐患, 造成工程款支付周期长、预留工程质保金多, 影响企业资金周转。

2. 5 加强对分包工程的管理

外地项目施工一般会将工程分包给他人。加强分包方的往来管理是重中之重。需要项目部的全体人员及时与分包方进行往来核对, 及时发现管理上的漏洞。首先, 避免总包合同签订漏洞。与建设方的合同回款条款应明确, 项目的回款必须回到项目部自己的银行账户, 以避免建设单位直接支付分包方工程款的现象发生。其次, 要加强现场管理。通常情况下, 出于合理避税的考虑, 项目部为总承包人时, 分包合同为包工包料合同, 分包方自采材料, 但施工现场有时也会发生使用项目部的材料、水、电等情况, 这就需要加强现场管理, 分包方领料时严格按制度签领料单;对于现场共用的水、电等费用要及时与分包方签认, 确定负担比例, 避免管理漏洞, 导致往来核算差异, 给项目部带来损失。第三, 严格执行分包合同, 防止超合同付款情况的发生。对分包方的付款比例应不超过同期工程款回款比例, 以保证项目部的现金流, 避免资金成本的损失。

3 加强外地项目部会计往来核算管理

3. 1 建立往来账款对账机制

在外地施工建设过程中, 由于项目部往往只针对一个建设方, 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相对单一, 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 项目工期较长, 工程量不确定, 这就需要项目部及时与相关往来单位确认工程进度及相关费用, 建立定期对账机制, 保证往来款项的真实性, 确保项目经济效益的真实可靠。

3. 2 从日常会计核算上规范往来账管理

1) 原始凭证齐全。保留好业务单位的银行进账单。对应收账款要有给建设方开具的建筑业发票, 工程结算书, 合同。对应付账款需要有分包工程结算书, 分包方开具的分包建筑业发票, 合同; 对于暂收暂付款, 要有相应的合同、收据、发票等。

2) 会计核算要严格按财务制度的要求, 仔细分析往来业务的内容, 性质, 确定核算科目和核算方法。对于往来账的日常核算中最经常发生的业务应当是往来账的核销, 核销的方法有多种, 需要仔细研究每一种方法, 针对业务内容, 进行会计核算, 避免核算方式选择失误给企业带来经济隐患。例如: 项目部2013 年1 月发生应收A企业“应收账款—工程款”50 万元, 2015 年2 月份发生应收A企业“应收账款—工程款”100 万元, 2015 年2 月份收A企业工程回款100 万元。项目部会计核算应如何核销100 万元的工程款, 有两种核销方式: a. 先核销陈账, 2013 年1 月份工程款50 万元, 再核销当期发生的工程进度款, 2015 年2 月份工程款100 万元。b. 先核销当期发生的工程进度款, 2015 年2 月份工程款100 万元, 再核销陈账, 2013 年1 月份工程款50 万元。实务操作时, 第一种情况, 核销结果为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为50 万元工程款, 这50 万元的工程款发生时间为2015 年2 月份, 处于诉讼时效期内。第二种情况, 核销结果虽然也为50 万元, 但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余额50 万元, 发生的时间为2013 年1 月份, 已经过了诉讼时效期。当然选择第一种情况对项目部有利。

4 加强外地项目部往来核算检查

往来账目的检查, 包括应收账款的函证, 预付账款是否有相应的合同条款, 其他往来款项挂账的询证等, 能够及时发现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有隐瞒收入, 虚列成本等现象, 确保项目部利润真实。

5 结语

外地施工项目部的往来账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 项目部应该重视往来账务的管理。外地施工项目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转时间长的特点, 这就要求项目部的财务人员在进行往来账务核算时, 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采取多种方法, 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资金循环和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 外地项目部往来核算与企业经营成果密切相关, 为公司提高经济管理效益起到关键的作用。

摘要:分析了建筑工程中外地施工往来账务存在的风险, 从完善项目部内控制度、建立客户和供应商评级制度、严格执行合同条款等方面, 阐述了外地项目部往来账务管理的对策, 并提出了加强账目核算管理及检查的措施, 实现项目部财务管理的真实性。

关键词:项目部,账务管理,账目核算,合同条款

参考文献

[1]莫利民.财务会计[J].河北煤炭, 2004 (8) :36.

篇4:我是外地生

到陌生的环境中,大部分的焦躁不安首先源自这个问题——别人会怎么看待我?那么,现在就来听一听“别人”是如何吐槽你们的吧!

调查——我眼中的外地生

(以下观点征集自本刊旗下锐角网)

Whynot:我们班有两个从城里来借读的男生,老师让他们同桌坐在后排,说实话,他俩都挺帅的,可就是特别低调、内向。他们和后排男生倒是处得还行,经常打打球什么的,但和班里大部分女生都没有交集。女生都喜欢阳光开朗一点的男生,我们班里的女生都很可爱呀,男生不要这么害羞呀,难道准备文理分班前都不和班里的女同学讲话吗?

凝墨:我们班有个同学是从安徽来的,是个很憨厚的老实人,成绩也很好,他那略带乡音的普通话常常让我们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他却丝毫不在意,任由我们吐槽作乐,有时候还会自嘲几下。其实不会说我们的方言有什么关系,普通话里带点乡音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很喜欢他的这份坦然和真实。在我们班,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川哥。

央禾:我觉得外地生别把自己当另类才好,人嘛,总有点区别的,太介意自己的特殊了,反而会因为太刻意而搞砸。我们班就有个特别怕被排挤的外地生,生怕大家不接受她。有时候听到我们用土话聊天,她会硬挤进来说一句,你们在说什么啊,欺负我听不懂啊!其实我们已经很自觉地在有她参与的场合尽量说普通话了,挺为她考虑的,有时候说说方言也是难免的嘛。何必这么纠结呢,差异是客观存在,有时候既然你想融入进来,就拿出点随和的态度嘛,太生硬了会令人不舒服。

乐乐田:我们学校有个风云女生——成绩挺一般,不是学生干部,没有特长,但这姑娘长得漂亮,穿着打扮常常引领时尚潮流,走在校园里特别扎眼。只要是她走过,就会有很高的回头率。这个女生是大城市来借读的,家境不错,从发型到穿着,都相当的潮。我们学校有许多男生为之倾倒,光我们班就有好几个男生暗恋她,真是万人迷呀。可我们女生私底下都挺爱议论她,不是很喜欢她,觉得她太招摇了,既然到我们小县城里来上学,就入乡随俗朴素一点嘛,据说她们班老师对她也比较头疼。不过我们班那些男生倒是都替她说话,说人家爱怎么打扮是人家的自由,我们这叫羡慕嫉妒恨。哈哈,也对哦,美丽无罪,这算不算是不同地域间的文化碰撞呢?

栗栗:其实不管是本地生还是外地生,大家在一起相处了几年所产生的感情是不分地域的,我们一起抱怨作业,一起被考试折磨,一起被老师责罚,一起拥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会考的时候,我们班里有同学回家乡的学校考试了,总感觉他们走后教室冷清不少。

小小年纪就去外地求学,其间的喜怒哀乐许多人并不知晓,一起来分享几个外地生的故事吧。

阿驰进城

阿驰(化名)衢州人就读于杭州学军中学高二

每次去杭州前,妈妈都会趁我在收拾行李的时候在耳边念叨:“阿驰,到了学校要好好学习,别贪玩。你已经高二了,一转眼就要高考了,好不容易进了省城重点,可别浪费那么好的学习机会……有什么需要的就打电话回家,我和爸爸会给你送去的,知道吗?”

大部分时候,我嘴上应着“嗯嗯”,心绪却在不知不觉间复杂起来,想起放假回家和陈胖、文子他们一起去打街机,一起上初中的张老师家蹭饭,好久没这么痛快过了。在家乡真好啊,上哪都熟门熟路的,真有点舍不得走了。有时候想想,要是当初留在家乡,上全镇最好的高中,说不定也挺好的。

老同学们都觉得我能进省城的重点中学很牛气,过年去亲戚家拜年,大人们也老当着我的面让弟弟妹妹们好好跟我学,说起来还真有点不好意思。我知道老爸对此也很自豪,尽管他不像老妈表现得那么明显。我可真是任重道远,其实,我一直没跟他们抱怨过,在省城上学“亚历山大”呀!

我所在的实验班高手如云,我们班里的同学大多是来自全省各地的佼佼者,竞争十分激烈。以前在初中的时候,我学得很轻松,轻易就能考进年级前三名,在这里想出挑就没那么容易了。平时觉得解些难题没有问题了,可考试总会遇上更难的题,觉得自己已经够努力了,可身边就是有一些“闭着眼睛”就能考高分的“大神”。回想高一刚入学那会儿,我还没来得及摸清学校周围的生活地图,适应适应大城市的空气,就已经被“大剂量”的学业挑战击晕了——我都快不认识自己了,哪里还有心情去认识那些同学们。

印象中,班里同学们的交情似乎就源于这种初到外地,你不熟门我不熟路,大家共同摸索互相帮助的团结。我们班里的同学都来自不同地区,也可算的上是“小小联合国”了。家长周末来宿舍探望时常会带上当地特色食品,有些妈妈还会带些做好的菜,于是最初的交道就在互蹭吃喝中结下了。

不过我们班跟别班相处起来,却似乎总有那么一点隔膜。其他班级全都是本地生,互相之间有初中同学,因此有时还会串串班儿,而与我们班则彼此无形中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意味。我刚好加入了校篮球队,才和本地生有了交往,互动也就多了起来。正是如此,我们才知道了彼此之间的一些误解。有段时间其他队友打完球去喝东西总不叫上我,后来熟了才知道,他们是担心我家是农村的不知道是否负担得起……汗,虽说他们是好意,可心里还是有一点尴尬。好像在城里学生的印象里,“农村”总和“土”“穷”脱不了干系,认识还停留在赵本山的小品里。这种偏见也让我们班好些同学自觉不爽,有意思的是,为了不让城里学生“看扁”,他们会格外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哪怕穿校服也会搭配上阿迪达斯或耐克鞋。我觉得这也没必要吧?至少,从成绩上看,我们班是最强的。

不过,我们这些来自县城的孩子也确实有技不如人的地方,比如个人才艺方面,本地生就比我们这些外地生更有优势,他们在我们摸鱼、爬树、满世界撒野的时候,就在参加各种兴趣班了。校园社团活动也是本地生更热衷些,而且他们确实做得不错。我想这也是我父母特别希望我到这里来学习的原因——开阔眼界、待人接物能更落落大方。

总的来说,外地生和本地生之间会有一些微妙的关系,比如我们觉得本地生优越感强,看起来很礼貌,感觉却有点“冷”。不过他们大多比较单纯、直率。而且如果你确实表现出令他们认可的优秀的一面,他们也都很心服口服。就像在篮球队,我是唯一的外地生,虽然我初中开始才正经摸上篮球,但是我的球感球技还不错,教练和其他队员也都夸我:“阿驰的身体素质和弹跳能力,真是好!”有时候我忍不住想,要是学校把我们分散到各个班级,学生之间能更多地交流、了解,会不会更融洽?

抱怨归抱怨,其实一切都得面对,不是吗?还真是那样,适应或不适应都是初始阶段的事情。过了那阵子,要是你还是执拗地说“我和这里气场不合”,那估计是你自己的气场有点问题啦!我们班有个女生刚来的时候还对校园里花粉之类的东西过敏呢,到了今年就一点问题也没有啦。人的潜力是多么巨大!现在,我也会在不回家的周末和同学结伴去西湖边逛逛,去图书馆看看书,还去大学校园和大学生打球。现在的我一点也不怵这座城市了,反而还慢慢发现了它的可爱之处。人早晚有一天是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独立生活的,我幻想过,哪怕大学去北京上海或者别的地方,我也不会担心,甚至还有点期待,因为有了这几年在外读书的经历。

小知青下乡新编

笑然(化名)杭州人现就读于金华二中

那年夏天的我,一直生活在中考失利的阴影下。杭州城里的重高没考上,又心有不甘,爸妈颇费周章地帮我打点好一切,送我去“下面”的重点高中借读。

假期结束、暑热未褪的9月,在车里摇摇晃晃3个小时,我被爸妈带到了这所位于金华的重高。15年来,这是我第一次独自离开家。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显得有点艰难。学校景色挺美,周围有山有水,可到了晚上寝室里蚊蚋成雷,没几天功夫,小腿就肿得像个玉米棒。 “来自大城市”,这个本来让我多少有点感觉良好的事实,此刻却成了我学业失败的标记。因为考不进自己城市的好学校,才被“贬”来这儿的,就是个逃兵嘛——我多害怕听到周围老师和同学这样的评价啊。因为压力和不安,我竟不知不觉地自卑起来。经过中考的挫败,我自己也不自信我到底还有多少实力可以“用成绩证明自己”。

我们班里的女生读书都很用功,男生则相对粗放一点。尽管身边的同学并没什么敌意,可是我心里还是有畏惧的感觉。特别是当其他同学相互开着带方言的玩笑时,完全听不懂金华话的我只有默默地戴上耳机听音乐,心中满是局外人的落寞感。也不是不想交朋友,可每当我开口跟他们聊些什么的时候,就发现好像我说的他们并不感兴趣,开个玩笑吧,他们的笑点和我都不同。

我像隐形人一样生活,即使在动人的秋色里,也无法体会到“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面对这个我全然不适应的新环境,无处话凄凉的忧愁在心中生根发芽。

然后便特别特别想家,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哭上一会儿。学校的课外活动我参与得很少,老师来问的时候,也总是礼貌地笑笑对付过去。我总觉得既然是来“避难”的,那就该低调些。那时候,每天做的就是听课、写作业、上自习,心里默默倒数着爸妈接我回杭州的日子。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期中考试之后,那次回杭州,我和初中的好朋友们聚了聚。听着她们热闹地聊着各自在新学校的朋友和趣事,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封闭得太久了一点。所有人都在自己的新世界里活得有声有色,为什么我却要一直背着过去的阴影面对我的新生活呢?也许我的新环境并没有那么糟糕,只是我一直不愿意去面对它罢了。有时候,不和以前的朋友见面,真会忘了自己从前的样子,我想做回从前那个阳光女孩。

跨年的时候,学校举办校园文艺晚会,我们班要出节目,班委们急得抓头挠腮——合唱吧,简单是简单,可太没创意;舞蹈呢,这个要花很多时间编排和练习,而且有些同学也不好意思上台表演;要不出个小品吧,可是演什么好呢?讨论一下子陷入了僵局。“要不我来试试吧!”躲在角落的我,不知怎么就这样弱弱地说了一句。听到我的毛遂自荐,班上的同学都有点意外,连我自己都有点暗暗吃惊,也许是“隐形人”终于想现原形了,也许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小提琴水平还是很有信心的吧。晚会那天,我独奏的《少女的祈祷》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得了二等奖。看着同学们欢喜的样子,我心里终于有种东西回归了!

心打开了,之后的事情似乎就变得很简单。我和同学们的关系慢慢融洽起来,同学们还会邀我去家中玩。我们寝室长的家在附近的村子里,她家门口有水塘,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蓝天和青山,简直美极了。她爸妈很热情,总会做一大桌丰盛可口的饭菜,那鱼和肉都有种我在城里从未吃到过的新鲜滋味。真奇怪,开始的时候我怎么就没发现那么多的美好呢。

不知不觉就进入了高三。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包括我自己都在拼命努力。我们几个好朋友已经约定好,一定要认真复习,争取一起在杭州的大学校园里聚首。那时候,我就是东道主了,我一定要带她们去西湖,去梅家坞,去西溪湿地,逛遍大街小巷,吃遍杭城美食……我也会邀请她们去我家里玩,也让她们尝尝我老妈的手艺。

从开始的畏缩逃避到后来的乐在其中,我妈也一直看在眼里。前阵子我妈追电视剧《山楂树之恋》的时候还调侃我:“我觉得,你也像个小知青,你瞧,去外头锻炼锻炼,接受一下改造,多好!这些将来都是人生阅历嘛!”小知青?哈哈,好吧,我穿越了!

新加坡求学记

潘宛青,高三

新加坡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这是十分微妙的概念。有时我甚至忘了自己身处异乡,时时能听见熟悉的乡音,吃腻了福建菜就去牛车水买麻辣烫。甚至连时差也没有,比起投奔美利坚、打个电话都得掰着手指算时间的朋友,我实在过得太安逸。但是,5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却生生将我隔在了祖国外头。听着熟悉的乡音,尝着相似的菜肴,却感到自己与这个世界依然疏远。

说到底,这是思乡之情。

起初,同行的朋友纷纷抱怨新加坡英语口音土气,表示绝不“同流合污”,我倒觉得这口音有一种独特的韵味。然而时间愈久,他人早已能够脱口而出带着刻意的新加坡式英语,我却还是无法自然地在句尾添上“啦、咯、嘛”等等语气词。即便后来习惯了新加坡腔调,在每一个“啦”溜出口时我还是不免愧疚——内心的坚持使我总是抱着欣赏的姿态而难以被同化。

也有一段时间比较愤世嫉俗,周围似是而非的环境使我萌生一种不满,凡事都喜欢拿中国比较,在各种“XX不如ZZ”的结论中怅然若失。这些自己制造的小感伤,维护了我身为一个异地人的骄傲感。调整心态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可笑:每个地方本就不同,过多的家乡情怀只不过是牵绊。我的生活其实一直很开心,但此前一直不愿真正地喜欢这个地方,只是固执放不下。

一个简单的道理,我竟然兜了一大圈才想通,但这也是成长。

网络上有一些留学生写的文章,内容关于对国外的吐槽与自嘲,使我感到这种心理不平衡感或许是许多人所共有的。虽然这种感觉只埋在心里,不影响日常的为人处世,但我依然认为人不能被困在这种情绪中。实际上,学业繁重、人际交往、语言障碍等,我觉得都是可以攻克的“任务”。正好比每一把锁都有开它的钥匙,每一个问题都有相应的解决对策。偶尔不得要领,也大可再次望闻问切,对症下药,推翻重来。若是有什么大碍,也必是因为自己的惰怠。作为一个普通的留学生,我更看重个人的成长、内心的充实,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

每个人交朋友的方式不同,我认为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朋友随着时间慢慢增多,有时因某些契机便会结识一两个交心的朋友。我也不喜欢为此刻意作太多努力,那样显得有些功利。

还是和大家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以及我的一些体会吧。

刚到国外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害怕说错话——我也是。所以去之前就给自己打了预防针,当时真心以为“说错没有什么,真要犯错也躲不过”,可想象和现实总还是有差距,一到开口,还是觉得自己不说出些完美的话不行。

有次不记得为了什么,我转过头看了我同桌一眼又将目光移开。她开口说:“每当你手指搁在鼻梁上看着我又不说话的时候,我就知道你想说事情又不知道怎样说。”那时我尴尬又震惊,因为她揭穿了我都不了解的事实。这让我看到了犹豫中的自己在外人眼中的形象。这是有些滑稽的。无论是说错、打完腹稿才开口或者是干脆羞涩地沉默,他人都看在眼里,没一个比其他更保险。于是我便坦然了许多,不再在开口前做那些无谓的挣扎了。

我在中三的第一个学期参加了外展训练。我们年级被打乱编组,在一个小岛上学习各种生存技巧,天天“风餐露宿”,长途跋涉。那是我回想起来最开心的一段日子,因为交到了许多朋友。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我们的教练,他规定组内的交流必须说英文(新加坡人的华文还是不错的)。这样,我被逼适应了从早到晚说英语的情形,习惯了将一些琐事、感想用英语表达。而且,在特别艰苦的环境下,组员的关系更加亲密,都是很真诚地互帮互助。原来我认为和同学的共同话题太少了,而后,我懂得了与她们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事实就是共同话题。就像在与国内朋友相处时一样,大部分闲谈都不会有音乐、理想这些经典的主题,只是随感而发罢了——这才是自然的朋友相处的模式。

篇5:苏州:外地应届生可先落户后就业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毕业生充分就业,鼓励毕业生来苏工作与创业,打破因户籍的限制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制约,更好地为毕业生提供人事档案代理、户口挂靠等相关服务;对渴望在苏就业,而一时还未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苏州市人事部门将继续落实“先落户后就业”政策。

据悉,办理“先落户后就业”的对象为: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本人愿意办理先落户后就业手续的非苏州籍应届毕业生。办理流程为,个人提供《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应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原件,填写《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审批表》,然后由苏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审核并盖章,凭盖章后的《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审批表》至所在学校办理相关手续。

学生毕业后,个人凭毕业证书、《毕业生报到证》、《户口迁移证》或《常住人口登记表》至苏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报到手续。报到时个人需填写《档案代管申请书》、《户口挂靠协议书》、《登记表》,携带一寸黑白证件照三张,至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人事代理手续。

据介绍,办理手续后的应届毕业生可在苏州就业,也可作异地人事代理。确因特殊原因需离开苏州的,经批准后办理转出手续。应届毕业生办理该手续后,在本市落实了接收单位的,可凭《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应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原件办理相关录用手续。而“落户应届生”如须报考公务员、考研、出国留学等,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可帮助提供涉及档案材料、户籍等相关证明。(周建越)

篇6:8外地生管理条例

变动:父母一方为上海人的,考生需持有《居住证》满两年

正式报名之前的材料准备阶段,家长们需要注意那些今年报名通知中的变动呢?黄浦区中招办负责人表示,2016年非本市户籍学生在本市参加中招报 名需符合条件第三条“考生父母一方为本市户籍,且考生为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满2年的本市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往届生须 取得2015年本市中招报名资格),可在学籍学校所在区县报名。2017年起按本条款报名的考生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须满3年”。2015年中招政 策中,考生需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满1年,而2016年考生需持有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满2年,并且其中要求的《上海市居住证》须至2016年 5月13日仍有效。

另外,家长们要注意“8类条件”第一条“考生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同时考生本人为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 住证》的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可在学籍学校或考生父母持有的《上海市居住证》上登记地址所在区县报名”。父母双方皆为外省市人 员的,除了要有有效期内的《上海市居住证》,还需要积分达到标准分值。据上海市人保局工作人员介绍,外省市来沪人员子女想在上海参加中招报名,或是将来想 在上海参加高考的,父母一方需要达到120分积分及以上,积分折算项目包括父母的年龄、最高学历、在沪就业单位、社保缴纳情况以及职业技能等。家长可登陆 21世纪人才网,进行积分模拟打分,预估符合条件的可向个人所在单位提出积分办理申请。

注意:在沪外省市籍学生最迟应于2016年5月13日补齐材料

黄浦区中招办负责人提醒,《通知》中与报名条件同步公布的还有中考招生报名日程表。家长和考生需要配合学校要求,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须提供相关 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由初中学校和各区县招生部门进行核对、留档。本市应届初三学生报名材料核对时间为2015年12月14日—2016年1月15 日。其他符合条件的考生报名材料在网上报名成功后进行核对。符合《通知》报名条件的本市应届初三学生由其学籍学校统一组织网上报名,时间为2016 年2月24日—3月11日。其中在学籍所在区县参加报名的本市应届初三学生的信息确认与网上报名同时进行,回户籍所在地(居住地等)参加报名的本市应届初 三学生的信息确认时间为2016年3月13日—14日。符合《通知》报名条件的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结业生或外省市初中毕业生在网上报名时间为2016年 3月4日—11日,材料核对、信息确认时间为2016年3月13日—14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符合《通知》第一部分“8类条件”第(一)(二)(四)款规定的在沪外省市户籍人员,如在统一报名时未能取得有效的证明材 料,最迟应于2016年5 月13日前持有效证明材料向区县中招办提出申请,经区县中招办核对并报市教育考试院中招办后予以补报名。

利好:两区合并高中教育资源或作均衡调整

中招报名通知公布,新静安区家长议论纷纷,到底两区合并会给中考带来什么影响?原静安区的整体教育配置质量较高,相对外区学生总人数较少,学生 数与学校数的比例可以说是“粥多僧少”,一直以来,学生进入市区实验性师范高中率相对较高。两区合并后,原静安的家长们可能会担心,新静安区学生总数增 加,意欲投入原静安优质高中门下的学生也可能随之增加,原静安区学生原先拥有进入名高中的优势将受冲击。但事实上,原闸北高中阶段的市北中学、新中高级中 学、第六十中学等市示范性高中可拓宽原静安区考生的选择面。在教育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静安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闸北区学校总数远多静安区,两区合并势 必会在教育资源上作均衡调整,两区各有利好,甚至有观点认为,两区合并必将成就沪上的又一教育大区。

★ 上海中考自荐信范文

★ 上海中考作文

★ 中考:上海中考命题作文

★ 上海中考作文

★ 上海中考分数线

★ 上海中考作文范文

★ 上海历届中考作文范文

★ 上海中考时间作文

★ 上海中考语文作文范文

上一篇:有关于有趣的童年话题作文下一篇:一件有趣的事_小学写人记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