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下期教学工作计划

2024-05-03

初三物理下期教学工作计划(通用8篇)

篇1:初三物理下期教学工作计划

初三物理下期教学工作计划

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以常规教研工作和教学常规落实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本校教研为重点,不断提高我校物理教师的业务素质;以课程改革为动力,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与评价,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使我校物理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而努力工作。

二、目标任务:

1、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各任课教师的通力合作。我作为物理任课教师容易了解学生的情况,定能和其他班主任互相协作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创造一个适易学生学习的环境。

2、做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新课教学工作和中招实验考试的训练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参加学校举行的教案评比、优质课评比、论文评比、自制教具的评比、学生小论文的评比等比赛。和其他教师一起做好教研课题《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研究》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的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要注意收集各种案例、撰写结题报告。

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初三的教学紧张而繁杂,这些只是我的设想,在真正的操作中争取做到尽心,圆满。

篇2:初三物理下期教学工作计划

2、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尤其是基础较差,学生反应慢,作业大部分相互抄袭。对于这种情况,本人采取了“低起点,低难度,注重基础”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3、对学生的作业作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找个别学生辅导,对学生中出现的不交作业现象和抄袭现象坚决制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4、对学生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反复练习,特别是实验题,学生尤其头疼,对实验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的误差等不清楚,更谈不上将实验原理进行转换,进行实验的设计。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仔细给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等,还让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反复训练,反复体会,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实验题的基本解法。并且用多媒体形象演示各种实验,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了实验题的做法。

5、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

篇3:初三物理下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明确学习目标, 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引领着整个教学的思路, 包括习题的选择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因此我十分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在确定教学目标过程中, 本人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为依据, 参考《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结合2011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的要求, 拟定知识点、能力目标、掌握的等级要求。这样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知识点的一一落实, 逐一攻破。

二、精选例题, 精讲巧练

在学案的编排上本人把典例分析安排在知识构建之前, 是因为本人认为复习的知识学生已经全部学过了, 如果用不论难易、是否已掌握的方式进行全面复习, 在复习时间很紧的情况下是不可取的, 而且学生也会觉得疲惫不堪, 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复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 本人把例题放在知识构建之前,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题, 找出遗忘了的或不懂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及时调整复习的内容。

精选例题是提高复习课质量的关键, 选择的例题要有代表性, 通过以点带面, 既要能唤起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的回忆, 又要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 选择的例题尽可能来自课本或者由课本中的题目变形而成。因为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知识题为主, 而且大部分基础题都是课本上的原题或由原题改编而成的, 后面的大题虽然是“高于教材”, 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或者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而成的。例:如图是小军家用的电能表及2月份初、末的两次读数。

1.则小军家2月初电能表读数是__, 2月末电能表读数是__, 小军家2月份耗电__度, 合J__;

2.若按0.5元/kw·h计算, 他家本月应缴纳电费__元;

3.他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得超过__W;

4.若电能表在10min内转了300R, 则接在该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为__kw·h, 该用电器的电功率为__W。

在《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中, 要求学生能够解释电能表重要参数的物理意义, 并能根据电能表所给的信息进行简单计算。

本题第一问设计主要考查学生会读电能表, 会计算消耗的电能。第二问设计考查学生能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在第三问设计考查学生能通过电能表的信息“220V10A”计算家庭电路中允许同时使用的用电器的总功率。

三、限时训练, 及时反馈

课堂上要结合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设计适量的题目进行当堂训练, 既能让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备下一节课的查漏补缺工作。

例:如图所示是有关电与磁实验的装置图, 其中用来研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是图 () 。

一道题就能考查《电与磁》的三种磁现象, 既简单又能达到课堂检测的效果。

四、学习感悟, 总结提升

在课堂的最后, 指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疏理知识、归纳规律、总结方法。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篇4:初三下期数学习题课教学的尝试

在初三复习时,我通过例题、习题的变式教学来达到系统知识、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下面是我的一些尝试,不当之处,请各位斧正。

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加以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方案,从而拓广思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例1.解方程组x+y=17,(1)x2+y2=169。(2)

解法1:由(1)得:y=17-x(3)

把(3)代入(2),得:

x2+(17-x)2=169

整理,得

x2-17x+60=0

解这个方程,得x1=5,x2=12

把x1=5代入(3),得y1=12

把x2=12代入(3),得y2=5

原方程组的解是

x1=5,y1=12x1=12,y1=5。

解法2:(1)2-(2)=120即2xy=120

∴xy=60

由(1),可以把x,y看作一元二次方程z2-17z+60=0的两个根,解这个方程,得:z=5或z=12。

∴原方程组的解是x1=5,y1=12x1=12,y1=5。

显然,解法2优于解法1。解法2把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连成了一条纽带,不但能启迪思维、开阔思路,而且能激励创新、培养能力。

例2.化简-+

解法1:原式=-+==0

如果只按上述解法给学生讲解,无疑会让学生感到毫无兴趣,甚至厌烦。我们不妨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特点,不难发现:每一项分母的两个因式差值的绝对值等于该项的分子,由此启发学生探究式子和-的关系,并得到如下的解法:

解法2:原式=--(-)+-=0

比较这两种解法,相信同学们对解法2更青睐,在此基础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养成一题多解的学习习惯。在复习到平面几何时,我让同学们探究下面这个题目的证明方法:

如图1,已知AB切圆O于点B,BC⊥AO于点C.求证:∠1=∠2。

结果,同学们得到了7种不同的证明

方法。由此可见,在初三复习阶段,一题

多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更

重要的是学生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能够享

受到学习的乐趣。

图1

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一题多变就是通过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某一题目进行条件变换、结论探索、类比推广等,使一个题目变为一类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

例3.如图2,AD、BE、CF是锐角△ABC的三条高,H为垂心。试问:该图中有几组相似三角形?

图2

对初三学生来说,完成这个题并不困难,在学生完成解答后,在题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并鼓励学生给出证明。

(1)求证:AH•HD=BH•HE=CH•HF;

(2)求证:AF•AB=AH•AD=AE•AC

BF•BA=BH•BE=BD•BC

CD•CB=CH•CF=CE•CA;

(3)求证:AD•BC=BE•AC=CF•AB;

(4)求证:++=1;

(5)求证:++=2。

像这样的一题多变,可以引导学生多方位的发现问题或引申问题,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非常有利。

三、多题一解,培养学生的归纳分类能力

初中数学有二十几章,各个章节常常会出现许多内容上的相互转换和渗透。在复习时,我经常以教材中的基本例题、习题为素材,引导学生对这些题目探讨、变形、归纳、整理,从而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使得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例4.已知x-2+y+3=0求xy的值。

这是一道很基础的题目,在教学中我

把重点放在了对它的变形处理,通过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练习题:

(1)已知+=0,求xy的值。

(2)已知(x-2)2+(y+3)2,求yx的值。

(3)已知x2+y2-4x+6y+13=0,求xy的值。

(4)已知(y2+3)(x-2)2+(x2-2x+2)y+3=

0,求xy的值。

通过这一组练习,可以把绝对值、二次根式、完全平方数及代数式的恒等变形等知识组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

例5.m是什么实数时,关于x的方程x2-2x+4m=0有实根?

从二次函数的角度,可以把该题作如下变形:

(1)m是什么实数时,二次函数y=x2-2x+4m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

从二次三项式的角度,可以把该题作如下变形:

(2)m是什么实数时,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4x+4m能分解为两个不同因式的积?

从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的角度,可以把该题作如下变形:

(3)m是什么实数时,一次函数y=2x-4m和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有公共点?

像这样的一题多变,其解题的方法与实质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变式练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感悟到数和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数学思想的高度认识已经掌握的知识,使对知识的理解产生质的飞跃。

不过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要为“变”而“变”,要把握住“变”的“度”。具体来说,应注意题目设计的差异性、层次性、开阔性和灵活性,力求做到变中求“活”、变中求“新”、变中求“异”、变中求“广”。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跨过一个个“门坎”,领略知识的奥妙,学习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篇5:初三下期历史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三下期历史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下期历史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以我校整体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中考的应试能力。力争中考历史及格率达到65%以上,达优率在40%以上。

三、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两个班,从上学期的教学情况分析,(1)班优生教多,但后进生也多,也就是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学生思路比较活跃,但是学困生厌学情绪严重,且基础知识不够扎实;(3)班整体较沉闷,只有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愿意动脑思考,其他学生遇到问题存在严重的等靠思想,自己解决问题比较困难;但(3)班整体素质还可以,只是达优率不高。目前这两个班整体的中考气氛都不浓,没有紧张感和学习的迫切感。

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将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培训和教育,认识到中考的重要性和迫在眉睫的紧张感,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上重点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多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强调,反复记忆及训练,再次基础上,对部分学生进行拔高训练。

四、复习计划:

(一)复习要求:

1、认真研读《历史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切实把握中考历史的方向。

《历史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是供复习时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明确考试的范围要求、内容、要求,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落实知识点。

2、仔细研究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

中考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它包括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线索等。基础和主干知识是载体,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是理解、思考问题的依托,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为了更有效地记忆、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线索,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教科书,熟练使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目录和大事年表,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与对比等。

(二)具体工作:

(1)、备课:

针对九年级的复习课,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理清单元阶段特征或专题特征,由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第二步,由讨论思考题组成。针对单元重点和近年来中考的试题,教师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题目。疑难点,尤其是热点、预测到的考点问题由老师引导分析、作出解答。第三步:巩固练习。学生完成本单元的试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评,巩固本单元知识的作用.这样通过上面几个环节,“梳理”、“探究”、“训练”三环节完成。第四步是课后反思。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相互交流,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2)、上课:

高质高效的上课,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命题思想的逐渐转变,中考改革的不断完善,对九年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复习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3)、习题与试卷训练:

科学的布置作业,体现层次性、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力求做到举一反三。第二、要精选习题与试卷。强化训练主要体现以下原则:

①、适量性原则。事实证明,学生所做习题,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精做一定量的习题为。九年级阶段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为了在短时间内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益,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适量性原则。要精选习题,让学生获得的学习效益。

②、整体性原则。本学期的复习阶段分为两个轮次。第一轮复习依据中考历史新评价按章节顺序进行知识梳理,指导学生完成每单元的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进行历史专题训练与综合卷测试。选题要突出热点、联系现实,以达到综合训练,提高能力的目的。

③、适应性原则。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把握,注重学生在知识迁移、问题思考和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态度、价值观。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

④、梯度性原则。同一年级或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方法、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梯度性原则。保证做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任务要求,做到激励尖子生让其吃饱,关注中等生让其吃好,兼顾学困生让其消化得了,充分落实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4)、研究典型试题及评析,把握命题方向。

研究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明确中考历史的命题趋势,试卷讲评要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查漏补缺。引导学生关注命题意图,了解解题方法,找出解题规律。

(5)、加强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语言。

进行解题方法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构思、组织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通过自我测评,让学生了解试题类型、掌握解题方法、思路、技巧等。在练习和考试中都应注意审题、解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答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化,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

(6)、关注重大纪念、社会热点和时政。

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国家及世界重大的纪念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政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能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困生学得轻松。在课堂上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在设计习题时,注意分层次和梯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三下期历史教学计划2

一、坚持课前检测制度,及时掌握学生识记情况,予以督促。并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本子来完成课前检测。此本上必须有更正的痕迹。对于课堂检测做的非常不好的学生,要单独进行谈话沟通,以尽量保证每个同学不掉队。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学管理力度。良好的管理制度是保证课堂优质的坚强保障。从管理着手,整顿课堂秩序。让我带的班级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风气,促进教学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三、要求学生多动手。比如每节课会针对本节课提出一系列问题,留给学生看书时间,自己作答。对于学生难以完成的问题,我会做以解答。最后再进行拓展。这是在暑期学习当中学到的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教给学生,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完成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求掌握识记内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成就感。

四、每单元完了会有知识体系表,让学生心中有一个单元知识框架。方便学生进行复习。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体系表的内容并妥善保管,以备期末考试用。体系表的内容必须上交检查,以保体系表的质量和利用价值。

五、分成8个学习小组,实行组长责任制。组长负责收取作业本,检查背诵情况,并进行小组比赛。评出优秀组长和优秀小组。小组组长负责制定一个学期背诵任务表,人人过关制,要求每完成一个背诵任务,打钩一个。对于一直不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单独进行教育,单独背诵。确保背诵质量,确保考试质量。

初三下期历史教学计划3

一、目的要求

1.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世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的《世界历史》下册,基本内容分为两部分。

1.1917—1945年是十月革命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②“一战”后建立的凡-华体系,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1929—1933大危机的发生,又一次激化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实现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分别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③德,意,日法西斯不断侵略扩张,而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终于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世界各国人民展开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二战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同时,也对战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945年9月“二战”结束至今,是世界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两极格局形成—演变—解体,随之向多极化过渡。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

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这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上内容,即是本学期讲授的重点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各班学习基础不平衡,有些同学基础差,所以本期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以利他们能够顺利毕业。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法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加强辅导,协调班级发展,以便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升学。

初三下期历史教学计划4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叙述世界现代时期的历史,共21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及班级现状分析:

初三年级情况是:不好动、不好讲、比较死板。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今年初三情况是:尾巴大,尖子生少且不及格中低分率较高,特别是初三(X)班大批男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今年历史毕业考要成功的担子很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课堂及时巩固,及时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四、本学期所作要求及力争达到的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4、加强教育科研,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历史学科研究。

5,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6,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7,认真,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进修活动,以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具体做法: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初三这学期的历史内容是世界现代史,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以课改的理念作指导,对新教材进行摸索

新教材教材插图多,直观性强,能力要求高,所以准备好好研究这本教材,上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5.对课型进行研究,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初三下期历史教学计划5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下册教学内容共分为16个单元,叙述世界古、近、现代时期的历史,共49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基本情况:

今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的5-8班,由于以前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因为是毕业班,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会大大加快,计划今期将世界历、下册全授完。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上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上册24课,下册共五单元,合计25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五、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本学期的要求及力争达到的目标及措施: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2、认真、积极参加市、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进修活动,以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按学校要求完成教学论文一篇。

4、具体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5、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6、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7、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8、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6:初三下期历史教学计划

二、加强教学管理力度。良好的管理制度是保证课堂优质的坚强保障。从管理着手,整顿课堂秩序。让我带的班级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风气,促进教学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三、要求学生多动手。比如每节课会针对本节课提出一系列问题,留给学生看书时间,自己作答。对于学生难以完成的问题,我会做以解答。最后再进行拓展。这是在暑期学习当中学到的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教给学生,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完成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求掌握识记内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成就感。

四、每单元完了会有知识体系表,让学生心中有一个单元知识框架。方便学生进行复习。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体系表的内容并妥善保管,以备期末考试用。体系表的内容必须上交检查,以保体系表的质量和利用价值。

篇7:初三下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一.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

这届毕业班,语文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往往成绩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是更主要的原因。

针对如此现状,我大量阅读了各种有关书籍,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向学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每月举行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学情、教情。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在帮助学生提高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根据本届学生语文成绩起点普遍低,优生不优,中、差生面广的劣势,我实施了培优补差的教学方案,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集思广益和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关键。我们这届学生学生差生面大,普遍有“重理轻文”的心理。但是我明白,只要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就能实现目标。我们年级组有三位老师。何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的独到见解,欧阳老师对待差生那种耐心和乐观的精神都使我敬佩。平时工作中,我们常交流经验,彼此毫无保留。从备课到复习计划的制定、落实,以及时间的分配上,我们都按照整体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大家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本学期我们年级组的合作是愉快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成为我们三位老师的工作目标。我们不计名利,兢兢业业,认真塌实,任劳任怨。不仅解答学生的质疑,而且常常与学生谈心,进行心理疏导。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把对老师的感情转移到学科学习上来,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三.努力地抓好复习和提高成绩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我们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做了以下工作:

(一)滴水穿石,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

语文是语言。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每星期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报刊、文学杂志。抄写、背诵其中美文,名言警句,古诗词等,扩大知识面,加深人文底蕴,从而提高思维品质和文学修养。引导学生学生模仿这些作品。适量增加作文训练的次数,除月考作文之外,每星期一次作文,坚持每周批改,并及时反馈信息,表扬并诵读优秀文章。通过全方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一定基础。

(二)多种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成绩,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备考,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多种训练。第一轮 课本复习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利用教材,用足教材,以“本”为本,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堂时间以复习六册书的内容为主,然后分六次进行测试,检查复习效果,不合格者单独辅导。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做到了人人过关。

备课充分,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上课讲究方法了。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

每册课本布置抄写、背诵的任务,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

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们几乎全部上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 1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认真分析近几年中考考试说明及考试题,突出课文中的重点,如文言文、散文、诗歌的复习,力求贴近中考;同时又注重面的铺展,使学生明确题在课本外,能力在课本内的道理,正确指导自己的复习。

第二轮 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是重点。对每个考点,老师先给学生以理论上的指导,然后精选部分习题,老师先做,以确保题目的典型性与规范性,最后择取典型试题进行检测,力争使每个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有较大的收获。

专项训练包括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文言虚词、文言实词、古文化常识、诗词鉴赏等,每项复习结束都有自编配套试卷加以检测巩固。

我抽时间打印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复习提纲,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次月考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题材或体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导学生课外自读。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课外文言语段阅读,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并配套自编测试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们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实词、虚词、通假、特殊文言句式等语法规则,每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三轮 重点突破

1、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2、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3、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等到总复习再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三月中旬开始,我们就对历届众多的中考综合性试卷作了挑选,选择难度不同的试卷,让学生训练。每周进行一次全年级统一测试,重在训练考生考试的感觉,以免学生怯场。

4、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如学生做完2004年2005年永州市中考试卷后,要求他们自己分析和总结,写一篇2006年中考语文命题预测,各抒己见。

5、作文方面,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抽出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腹有诗书气自华”。课堂时间布置写限时作文,提高学生临场作文能力。根据各班不同情况,从审题、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专项突破。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一步步提生学生的写作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引导每个学生寻找自己的不足,然后针对他们各自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并进行针对性的突破重难点训练,使学生在知识和技巧上能查漏补缺。

总之,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重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反馈及时迅速,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重在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试教学。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在我跟学生取得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心里充满感激。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让我感受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的快乐和对自己逐步建立的自信心;我要感谢领导和老师们,是你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让我深深感受到班主任这份工作的重要与伟大,是你们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了我榜样的力量。下面我就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出总结:

一、亲近学生,倾注一片爱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构建特殊教育事业大厦必不可少的奠基石,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生命线。每天早上和下午及课间,我都一定要到教室了解班情,观察学生作习情况,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动态,注重和同学们建立相互理解、尊重、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注意解决他们生理及心理存在的困难。比如,学生病了,主动带他们看病取药,天气变化,提醒他们添减衣物等。我记得开学没多久,天气还比较炎热,可是一股冷空气袭来,天气突变,早上我来了教室,看到彭鹏飞同学和颜慧敏同学由于没带厚一点的外套来,冷的发抖,连忙想办法找来了厚一点的衣服,让他们穿上,可颜慧敏同学还是病倒了,我又及时赶到大药房,买来感冒药让她服下。我记忆最深刻地是今年中秋节,有几位同学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或者是经济原因不能接孩子们回家过节,同学们听了都很失落,我及时找他们谈心,跟他们讲父母劳动的艰辛,就是在节假日他们还要辛勤的工作,让孩子们理解父母,学会感恩。第二天我从家里带来了一盒月饼,让他们在中秋月圆之夜也能吃上月饼,当他们从我手中接过月饼时,都露出无比喜悦和快乐的笑容。

二、加强班级管理,协调科任老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我和陈红、刘建菊两位老师都是这学期才接任52班的教学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们发现同学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劳动纪律和学习纪律都较差,总结主要原因是基础打得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集体凝聚力不强。根据这种情况,我首先狠抓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完善了班级制度的同时,我和两位科任老师及教导处谢主任,通过沟通协商制定“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的学习目标。低起点,就是传授新知识的起始阶段放低点,使学生听得懂,学得进。多层次,就是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高要求,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努把力就能摘个桃的学习状况,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同学们在劳动纪律、学习纪律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对问题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品学兼优的学生,任何老师都喜爱,因为在他们身上下功夫容易取得成效,教师容易获得成就感,而问题学生由于家庭、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各方面的表现均不如人意,投入的精力多而见效少。问题学生往往自尊心很强,自信心较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由于缺乏自信心,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缺乏抗干扰和免疫力,易于接受不良影响。在对待问题学生方面,我注重了五个环节,即观察了解、冷静分析、亲近关爱、帮教勉励、防止反复。总之,要透过消极的东西,看到转变的积极因素。我班的肖启发同学,开学没几天就在学校搞出几件大事,一次不接受生活老师的批评,挥拳打了老师;一次在宿舍里玩火,差点引起火灾,我及时找到他,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让他自己清醒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危害性。我还根据他字写得好的特长,安排他负责班里的黑板报,并且负责学习纪律,希望扬其所长,给他提供展现自己进步的机会和条件,从而达到约束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事实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勇于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我们许多学生由于残疾,思想迷茫而消沉,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鼓励。肖启发、李健同学劳动积极,喜欢体育活动,许小海爱书画,康宇凡和颜慧敏绘画更是充满童趣,每次看到他们活跃地赛场上,沉醉在书画里,我都大声为他们加油、喝采,鼓励他们勇敢地走下去。他们也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从而激发他们的自爱、自尊、自信。这学期校运动会我们班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书画比赛一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和两个第三名的好成绩,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无形中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五、加强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对学生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除了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努力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是极为重要的。主动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教育学生,不仅是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也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任务。

我平时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了解家长对学生和班主任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以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和方法,并督促学生在家里养成爱学习、多帮父母干活的好习惯,理解父母,学会感恩。

总之,我们特殊学校的班主任工作要做到腿勤、眼勤、嘴勤、耳勤、手勤、脑勤,通过经常深入班级、宿舍,走入家庭、社会,勤与学生沟通,勤向科任老师了解,勤同学生家长联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知识水平,才能引导班集体不断进步。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工作中也增强了管理班级的能力,这也将鼓舞着我迈向新的起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案例

一、课前反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所写的一首抒发社稷理想的名篇。此诗前三节叙写了狂风暴雨对简陋茅屋的破坏以及由此而给生活在茅屋里的人们(自己及家人)带来的凄苦和无奈,可谓字字血,声声泪,描写很见功力。最后一节诗人跳出个人生活的不幸,抒发了“广夏庇寒士”、“受冻死亦足”的崇高理想,从而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这首诗也有其现实意义,它会激励战争年代的人们,为了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幸福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它也会让和平年代的人们珍惜现有的稳定与繁荣,增强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是群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他们没有苦难生活的经历,他们甚至无法理解苦难。喜欢简单的事物,追求美好的东西是他们思想的主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对于他们的欣赏眼光来说,是显得太冗长了,太晦暗了。怎样才能让他们进入情境,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呢?我把感悟诗歌主题,体会作者胸怀作为此课教学目标。有了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有了对诗人精神的崇敬,他们才会欣赏这首诗,才会产生忧患意识,产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些,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的。

二、课中呈现

1.情境演示法 揭示主题

实验操作法在语文课上比较少用,但它直观、易于演示,往往更能说明问题。道具很简单:一个倒扣着的空粉笔盒,里面放两枝粉笔;一个倒扣着的铁缸子,里面也放两枝粉笔;一根木棍。操作也很简单:各自敲打,观看结果。据此推出如下思维主线:粉笔盒——茅屋——弱国;铁缸子——大厦——强国;木棍敲打——风雨侵袭——战争破坏;粉笔碎与不碎——人民的不同命运。得出的结论是:国家不稳固,人民会饱受战乱之苦;国家稳固,人民就可以安居乐业。

这是对诗歌主题的一个深入浅出的渗透,以此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为学生最终接受此诗承载的民族气脉和精神打下铺垫。但前提是学生对杜甫及安史之乱的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课前我们复习了《春望》这首诗。

2.谈话法导入 引入情境

“我们现在的国家稳固吗?”

学生会心地微笑,声音洪亮:“稳固!”

“可实际上我们的国家曾经战事连绵,我们的祖先经常多灾多难。那是公元761年的秋天,大唐的安史之乱已长达6年之久了,真正是民不聊生,哭声震天。随难民几经坎坷,流落到成都,又几番奔波,在浣花溪畔搭了一间简陋的茅草屋,一家人才得以在战乱年代有了一间弥足珍贵的栖身之所的诗人杜甫,这不,又遇到了难处,什么难处呢?还是让我们走进他的茅屋去看一看吧。“

对比往往更能揭示主题,幸福的人面对苦难的人生会产生触目惊心的感觉,从而更加珍惜拥有的幸福。

3.初读课文 疏通字词

这是一首歌行体长诗,生字生词较多,让四名同学分节朗读此诗,纠正字音,疏通词义,最后齐读一遍,加深感知。

这是本节课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它除了要为后面的精读感悟打好基础外,还承载着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作用。很多课,教师教学设计精当,可课堂气氛却不佳,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堂伊始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学生紧张,教师着急,于是草草走了过场。此时,教师要善于等待,语言的空白并不代表思维的停顿,我们要给学生思考和鼓足勇气的时间。另外,问题来源于学生,答案最好也来源于学生,如学生提出对“踏里裂”不理解,问其他学生,也均摇头,这时教师最好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问:“‘踏’你理解不?”“理解,蹬,不老实。”“‘裂’你理解不?”“理解,裂开,裂了。”“因为‘恶卧’,‘娇儿’把什么踏裂了?”“被里。”“这下你理解了吗?”“理解了。”学生自己解决了所提的问题,教师再给予适时的鼓励,会使他因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

4.精读诗文 感悟主题

教知识不如教方法。诗歌鉴赏是有其规律可循的:首先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通过诗人对意象的描写体会诗中的意境,再体验诗人当时的情感,动情朗读,最后畅谈个人感悟,激起生命意识。以表格的形式揭示这一认知规律会使思维的条理更清晰一些,但这只是思路,并不要求填空。

(1)学生按座次分成四个组,每一组主要负责一个诗节的学习。鼓励创意化的解读。教师参与进各组的合作学习,并适时给予指导。

(2)按诗节顺序各组汇报学习的情况。

“我们小组认为,第一诗节的主要意象是秋风和茅屋,风大害大„„”

“哦?哪些词语描写了风大害大?”

“比如说‘怒号’,从声音方面描写了风大,还有‘卷’、‘三重茅’,风大害大,特别是这些茅草‘飞’过江去,像雨点一样‘洒’在江郊,有的‘挂’在了高高的树梢上,有的‘沉’到了塘坳里,根本捡不回来了,害大。”

我赞许地点点头:“那你能用一个字形容一下风吗?”

“狂风。”

“老师,我觉得‘破’字比‘吹’字好,因为‘破’字一方面说明茅屋并不牢固,另一方面也能看出风大害大,茅屋被吹‘破’了。”

师:“一字千金,改得太好了。眼看着得之不易的栖身之所就这样毁于一旦,诗人的痛惜与焦急可想而知,你们组由谁来动情朗读呢?”

学生读诗,将凄惨的意境及诗人焦急的心情很好地表达了出来,但因紧张,把“长林梢”误读成“长树梢”,组内同学微有不满,有人小声订正。

师:“这位同学真不简单,竟对诗歌进行了创意化的朗读(生感激地一笑),不过,我们看看是原诗好还是改后的好?”

生:“原诗好。因为树是一棵,林是很多棵,茅草挂在很多棵高大的树的树梢上,更能体现出风大害大。”

师:“没想到一字之差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别,杜甫说自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看来真是不假。”

这样的幽默对话好处有三:一是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诗歌炼字的重要性;三是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学生接着汇报:“我们感悟到的是诗人处在如此凄惨境地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风狂,而是屋破,如果房屋牢固,就不怕风狂了。”

师:“有道理,我们现在住的房屋就不怕被风吹破。其他组的同学还有补充吗?”生:“我觉得他们组的汇报中忽略了一个关键的意象(获得大家惊奇的注视),那就是诗人自己。因为这狂风破屋的一系列惨景是诗人亲眼看到的,‘三重茅’都被风卷走了,诗人能不急得出来看看吗?他肯定会拄着拐杖,追赶被风吹得到处都是的茅草。”掌声响起来。

我受到学生情绪的感染:“屋漏最怕连夜雨,拄杖出门快追茅。诗人是否追回了茅草呢?我们来听第二组的汇报。”

学生汇报。

“诗人唇焦口燥,一定对群童喊了很多话,我们组依据诗中情境为杜甫与群童设计了一段对话。”

杜(声音苍老):“孩子们,这是我家的茅草啊,你们怎么能当着我的面抢我家的茅草呢?”

童:“我们家的茅屋早就漏了,我捡的,说不定是我家屋上的草呢!”

童:“我妈让我出来拣柴火,没想到捡到这么多茅草!”

童:“快捡,那个诗人老头儿要追来了。”

杜:“孩子们,快把茅草还给我,我一家老小缺不了它呀!”

童:“过来了,快跑!”

童:“把他手里的茅草也抢下来!”

童:“那边有一片竹林,往那里跑。”

杜(声嘶力竭):“还给我!还给我!(自言自语)要不回来了,回家吧,唉!”沉默,然后是热烈的掌声。

师:“公元761年,那个狂风肆虐的秋日,留下了伟大诗人杜甫的一声长叹。我们能否把这一叹的内涵用一句话说出来呢?”

“这是什么世道啊!”

“捡不回茅草,这房子可怎么修啊!”

“这些孩子不该欺负我这老头子啊!”

“没有这该死的安史之乱,老百姓的生活又何至于此呢?”

“什么时候人民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呢?”

师:“战时人不如太平犬,要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那可就惨了。请第三组接着汇报。”学生汇报。

师:“你们组是怎么理解娇儿‘恶卧’的?”

“‘娇儿恶卧’是因为他感冒了,正发烧。”

“哦?何以见得?”

“你想啊,‘雨脚如麻’说明雨又急又密,‘未断绝’是说雨下了一夜,‘床头屋漏’

都没有干处了,被子肯定是湿了,而且还是像铁一样的破被,这样的被子能御寒吗?孩子能不冷吗?能不感冒发烧吗?”

“我同意他的想法,而且我想,杜甫一家当时肯定缺衣少穿,他们家也许因为没有柴火而连晚饭都没有吃上呢。”

“他们家可能穷得连米都没有。”

师:“杜甫有一首诗里形容自己是‘举家食粥米常赊’,甚至他的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过早地夭折了。作为伟大的诗人,正因为他生活在人民之中,才能真正地了解民生疾苦,才会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民生疾苦,杜甫诗中描绘的自家之苦实际上正是千千万万人民在战乱年代的真实生活的写照。你们组能把这人间地狱般的悲惨生活和诗人饱受煎熬的凄苦无奈的心境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一学生朗读。

师:“安得广厦一大间,庇我老妻娇儿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长夜难眠,盼望天亮雨停的诗人是这么想的吗?”

“不是。诗人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师:“在困苦关头,诗人憧憬的并非是小家的安定幸福,而是天下寒土都有庇身之所。在对诗人宽广胸襟产生崇敬的同时,我们想想,怎么样才能有‘广厦千万间’呢?”生:“国家富强了,就会有广厦千万间了。”

师:“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只有国家这座大厦牢固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诗人不光明白这一点,而且还在诗中抒发了急切的心情和甘于牺牲的决心,这句诗是——”全体:“呜呼,何时„„”

师:“没有杜甫这种忧国忧民的民族气节,就不会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没有杜甫这种甘于牺牲的伟大精神,就不会有今天繁荣稳定的幸福生活。从古到今,有这种精神气节的人还有哪些呢?”

生:“屈原。”

师:“‘长叹息以掩泣,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

生:“周恩来。”

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错。”

生:“我认为凡是在战争中为国牺牲的革命先烈,都是这样的人。”

师:“对,为捍卫国家主权,为和平而战的都是这样的人。”

“为抗洪抢险而战,为抗击‘非典’而战的也是这样的人。”

“为申办奥运成功而欢欣鼓舞的是这样的人。”

“为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不断夺得金牌而高兴的也是这样的人。”

师:“我们大家都高兴了吗?”

“高兴了!”

师:“看来,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它已经渗透到每一个国人的血脉之中,形成一股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首诗。”

利用多媒体看动画,听配乐朗读。

三、课后反思

我认为诗歌鉴赏有两种思路:一是以思想性为主,一是以艺术性为主。在试讲这首诗时,我把炼字和朗读作为教学的重点,换字法呀,拖音颤音的处理呀,结果搞得学生毫无兴趣,我自己也疲惫不堪,学生也认为这样的朗读过于做作。杜甫的这首诗过于长、过于闷了,于是,我尝试着从诗歌的思想性上寻找切入点、兴奋点和共鸣点。虽然学生远离诗歌创作的时代,但它所承载的民族气脉和精神是永恒的、不变的。认识、想像、联想、判断、分析、归纳、推理、创造,这些阅读过程在我的头脑中不断地有机组合后,我形成了新的教学思路。

篇8:浅议初三物理总复习的方法

试卷难度采用:容易题:中档题:稍难题=8:1:1, 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作图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为此对初三物理的总复习要有个整体规划, 要分阶段, 有步骤地进行。

一、第一轮复习:只有基础扎实, 才能融会贯通

第一轮复习时间安排在初三下学期开学第二周到市统考, 大概十周时间。第一轮复习重在课本的基础知识, 一般以章为单位。

第一节课:课前让学生把上课要复习的知识, 通过回忆和不懂的翻课本, 把知识点填在中考总复习的“考点知识梳理”中, 通过“中考典例精析”知道这章的考点;课堂上老师通过课本告诉学生知识点, 并对本章的实验加以总结和举例应用, 并对本章的重点进行强调, 对原始公式和变形公式加以区分:课后学生回去复习本章的考点, 并完成相关的练习。

第二节课:提问学生复习上节课的考点知识, 落实上节课的相关练习的完成情况, 把没认真完成和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再出些题做, 讲评上节课的练习, 讲评前让学生总结相关知识点的题目, 并系统的讲评, 做到同一知识点的不同题型都能驾御, 讲评课应多提问学生上黑板, 逐个知识点过关, 做到“厚书读薄”“捡遗拾漏”补充相关知识点, 延伸知识网络, 掌握点点滴滴。

1. 重视教材, 抓纲务本

每次考试无论内容多新, 题目多新颖, 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 每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扩展和深化, 复习课上, 不能抛开课本复习, 再好的练习, 再好的复习提纲也代替不了课本, 因此我第一轮复习时特别强调对课本要理解透彻, 要掌握科后练习, 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电流表, 电压表等仪器。

2. 每章一练, 热点积累, 精讲精练,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从第一轮开始, 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误入题海战术, 坚持每章一练, 就是每节课前三分钟, 轮流一个学生自己课前找练习题中相关知识的题目, 并自己出一题, 分析给全班同学听, 同学可纠正, 老师补充。

所有科目都进行第一轮复习时, 学生们的精力是有限的, 每天又要上那么多的科目, 如何让孩子做到针对性和切中命题的练习, 需要老师认真而且负责的备课, 备教材, 备历年的中考题型, 比如在复习电学时, 有大量的练习需要做, 电学的题目耗时要耗精力, 我就在复习前给学生们准备了一份提纲:

电学是中考每年必考的一个考点, 而且分值很大占快接近一半的分数, 学生特别是女生非常害怕电学里的电功率, 如何通过做题突破学生的心理害怕的底线, 变成我们一线初中老师都头疼的一件大事.

二、第二轮复习抓好专题知识, 优化检测训练, 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二轮复习时间安排从市统考考后两周, 大约一个月多一点。第二轮的重点是体系性和综合性, 整合知识, 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轮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 分成三个板块:声、热、光学, 力学, 电磁学。

声、热、光学占30%, 力学占35%, 电磁学占35%。

课堂上直接发力学专题的练习, 让学生当场练习, 等学生做完了, 直接讲评。落实到位学生的听课效果, 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和订正情况来判断学生有没有听课, 把以前发回家给学生做的练习和课堂上完成。做到每个学生的练习都是自己做的。把讲评完的练习让学生回家再用科作业纸写出答案是怎么来的, 这样对落实了学生的实际练习能力, 做到每题题型都熟悉。

三、第三轮复习做好各市的市质检试卷和模拟中考练习

第三轮时间三周。根据中考题型做几份模拟试卷和各市的市考试卷和中考试卷。这个时候, 可以有意识的收集研究中考信息, 并且进行认真地研究, 筛选, 从中把握出中考的动向和命题角度, 把有效信息用于指导我们的备考复习。此外, 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充满自信, 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才能在复习中做到事半功倍, 考出好的成绩。

最后不管是哪一轮复习, 都要重视解题技巧和训练, 复习课要落实到题目, 才能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总之, 初三物理总复习要扎实基础、专题复习、模拟练习、考题研究、解题训练、提高实验能力, 掌握物理实验的几种方法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等) , 这样中考物理科成绩必会较大的提高。

摘要:初三物理总复习要从务实基础、提高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着手。落实基础知识, 回归课本;专题知识复习要抓好重点板块, 扎实基础;整合知识, 构建体系, 用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复习指南丛书;模拟练习, 市考试题研究, 提高备考的针对性;从历年中考试卷中总结实验和计算题等的解题技巧, 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关键词:九年物理,落实,知识,实验,计算,训练

参考文献

[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高中物理对比实验的教学效应

上一篇:米易、攀二推进会纪要下一篇:企业文化的创新与民营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