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环境分析报告

2024-05-07

职业环境分析报告(精选9篇)

篇1:职业环境分析报告

医护人员职业环境分析

医疗护理职业社会背景环境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观念的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程度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医护业也因此受到巨大的冲击,新的形势及变化将对医疗护理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向医护工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医疗护理行业发展还不完善,医疗护理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观念也相对落后。随着医疗行业竞争的逐渐激烈,医疗护理作为医院经营的作用日益提高,医疗护理水平也逐渐提高,国家对于医疗护理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加大,卫生部2010年1月份下发了《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加强了对医疗护理行业的要求,在未来免费的医疗护理或可能成为今后医院发展的一个趋势。

医疗护理职业环境现状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导致了社区医疗护理和家庭医疗护理的需求有所增加,但是目前我国面临着医护人才匮乏、医护政策及财力支持不足的状况,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观念转变,社会、政府的支持,医疗护理的开展必将成为当今社会医疗发展的时代潮流。目前,由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医疗纠纷增加,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医患之间缺乏信任,以及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等原因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当前和谐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护人员同时承担着管理者、沟通者、照顾者、代言者、保护者及教育者等多重角色。因此,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而且要有高深的专业素质、广博的人文素质。知情、同意、自由、不伤害、最优化,这是国际社会认同的医学道德的最基本原则。我们应该采纳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理念,加强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并应用于医患活动中,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医护人员工作环境分析

现代医学的成长和发展与职业危害并存。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广泛地存在于日常医疗工作中,大量的危害如无形无影的“杀手”在损害着医务人员的健康,如放射线、紫外线、化学消毒剂、电磁波、铅污染等。了解职业危害,正视工作中潜在的危险,能提高对自身职业的防护意识,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可避免或减少遭受疾病的侵袭,对保护环境和医务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危害类型

1.化学危害 主要来自消毒制剂及抗肿瘤化疗药。化学消毒剂对人体具有显著的损害,如:84消毒液、次氯酸粉、来苏、氨水、甲醛等有刺激性气味,如防护不当或浓度过高,可刺激人的眼睛及呼吸道,引起咽喉炎、职业性哮喘、咳嗽、眼睛流泪、干涩,更为严重的是长期处于有污染的环境中,会使人的白细胞下降。抗肿瘤药是某些疾病的诱变物质,能引起已婚的育龄护士致畸、宫外孕、死胎、流产、脱发、头晕、皮炎等副作用。

2.物理危害 主要来源于放射线、紫外线、电磁波、铅污染、设备的电击伤。放射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能损害人体组织器官、腺体与造血功能,长期处于该环境中,毒性蓄积,可引起头晕、乏力、失眠、造血功能损害、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对男性工作者造成死精或少精,引起生育功能障碍医学教育`网整理,对女性则是月经失调或面部色素沉着。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癌、眼炎、恶心等臭氧中毒症状。

3.生物危害 主要指针刺伤、刀划伤及医务人员伤口继发性感染医学教育`网整理。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高达87%.当医务人员手部有破损时,接触了传染性的血液或体液就有感染的可能。

4.医院暴力 医护人员在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包括被侮辱、被殴打、身体被伤害、财产被破坏、性攻击等暴力行为

5.心理、精神压力 护理工作平凡又繁重,护士常倒晚夜班或加班,生活无规律,正常的生物钟受到干扰,下班后还要照顾家庭及孩子,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与睡眠。各医疗单位机制的改革,竞聘上岗,护士的执业压力加大,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就要不断的学习。护士集工作、家庭、学习于一身,精神压力很大,许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眠、胃病、内分泌失调等疾病。

二、防护 1.化学制剂的防护

在配制中,戴厚纱布口罩及乳胶手套,尽量不要直视,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条件的可戴防护眼镜;合理安排好护理步骤,缩短接触制剂的时间。若操作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刻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及时就医。

2.抗肿瘤药物的防护

在治疗室安装排风设备,护士在配制药物时要按规程操作,洗手、戴布口罩,将头发全部罩于帽内,穿隔离衣、戴橡胶手套防护。打开安瓿要垫无菌纱布,在溶解粉剂药物时医学教育`网整理,要将溶酶沿瓿壁缓慢注入,待与粉剂完全浸润后再轻摇,保持药瓶内外压力平衡,用大号针头抽吸,防外溢,完成药物配制后,将此次所用的医疗废弃物集中放入污物袋封闭处理。

3.物理危害的防护

(1)安装排风设备,排除有害气体,保持空气的流通。尤其是在制作防护铅模块时,铅的熔点低,易随蒸汽蒸发到空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损害呼吸和皮肤,在接触、摆放铅模块时,要戴厚棉纱手套。

(2)严格遵循放射线操作规程,按要求程序进入操作间,争取短时间内完成检查或治疗,手术人员要充分利用屏蔽装置,穿戴好铅制防护服,减少不必要的过量照射。(3)紫外线空气消毒应选择在治疗、护理操作少的时间,如中午或晚间,长时间接触消毒光线要遮盖皮肤及眼睛。

4.避免生物危害造成的感染

为防针刺伤或刀划伤,就要掌握正确的持针或握刀的方法,保持锐利面的使用空间,不要将锐利面对着自己或他人,用后将针头或刀片放入利器盒中,按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处置。在操作中,防止血液或体液喷溅到头面、眼部,如果发生此类情况,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抗生素眼药水;如操作者手上原有伤口,一定要戴乳胶手套进行各项操作,防止病毒入侵机体造成伤害。医护人员长期与病人接触医学教育`网整理,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破坏、阻断病毒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每年定期体检,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5.完善风险管理,强化危险意识,防止医院暴力

(1)院方要采取得力的防暴措施,如提供保安服务、监控系统、警报等,能有效遏制暴力事件的发生,提高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保障。

(2)强调医德医风建设,倡导积极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全院开展“防医院暴力”的培训班,包括“如何预防袭击,控制暴力的技巧,摆脱暴力的方法”等,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暴意识和应对能力。

(3)运用法律武器,惩治野蛮的医院暴力当事人,达到惩前毖后的警示效应。(4)推进社会沟通,增进社会理解,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运用严谨、公正的媒体导向进行宣传。

6.尊重、理解护士

对护士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给予人性化管理和关怀,创造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护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心胸开阔,合理安排时间,妥善处理好工作、家庭、学习三者的关系医学教育`网整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职业危害的剖析,所有医疗从业人员均应充分认识到职业危害的严重性,高度重视职业防护,从预防抓起,通过防护知识的学习,安全规范的操作,保护自身健康,将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篇2:职业环境分析报告

1、市场环境分析

对于市场的需求,要考虑行业和地区两个方面。大城市由于机会比较多,更容易吸引应届生,应届生则要在职业规划的时候就弄清楚选择大城市的利弊。已经非常热的行业也要慎重,这种行业往往已经进入卖方市场,用人单位更挑剔要求也更严格。

应届生在做职业规划时要弄清楚自己想要进去的职业在各个地区的不同状态。如果真的是想做某个职业,那就应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去发展。

2、组织环境分析

这部分就已经具体到你想要进的行业了,有些信息如果你在做职业规划时能够很好的了解一下,那对你将来的面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3、行业环境分析

行业环境也就是对想要从事的目标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发展状况,受什么影响最明显,行业的优势和问题,还有就是行业前景。

在分析行业环境时,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是不可忽视的。时代发展下,有些行业已经夕阳西下,有些行业却是旭日初升,还有些则是如日中天。有些行业受到保护,有些行业被限制,有些行业则被大力支持。像是今年来和环保有关的行业就受到国家支持,如果你规划时选择了高污染的行业,那么必将带来严重后果。

4、企业环境分析

企业实力既包括企业外在的竞争力也包括企业的内在发展动力。一个外表看起来辉煌内里却已经坏掉的企业最好不要去。最好的,当然是一个正在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有更强的竞争力,明确的战略目标。充满活力和战斗力。即便是个小公司,也是可以考虑的。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则是你能否在其中长久工作下去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好的企业,应当让让员工感到快乐和受尊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能够有比较合理的晋升途径和更好的职业培训。你能够在其中成长,为企业做出贡献,并且在做出贡献后能够获得报酬。

篇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环境分析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行政策

1.体制方面相关政策基础

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我国目前主要通过现有的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 调整培养目标, 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仍不满足时, 经批准可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 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 即“三改一补”政策。1999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 在重申“三改一补”政策之外, 又提出了“部分本科院校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从高职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看, 政策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规定:一是将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和文凭发放等方面的责权下放给省 (自治区、直辖市) 和学校, 要求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指导下, 对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进行统筹;二是确定了入学不转户口、毕业不统一文凭内芯、不发就业派遣报到证、可实行高收费的原则;三是将高职教育限定“为专科层次学历教育, 其招生计划为指导性计划”。现在看来, 其中有些管理和运行政策 (如“三不一高”) 并非无可指责, 迫切需要调整和改进;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 这些政策毕竟在短时期内迅速打开了高职教育资源短缺的局面, 对高职教育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办学许可策略

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印发的关于《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中明确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由以下机构承担: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内设定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经教育部批准的极少数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合格标准的成人高校等。至此, 形成了“六路大军”共同办高职的局面。

此后, 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 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设置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及如何架起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近年来, 国家在高职院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并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2006年11月, 周济部长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提出, “今后一段时期,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即将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个意见总结了10年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经验和教训, 特别是针对当前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广泛征求了高等职业教育战线许多同志的意见。本文中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二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三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四是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确定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五是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六是将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这是在当时高职教育规模急剧发展的新形势下出台的一个重要文件, 对规范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三、初步形成了高职教育的多元投入机制

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推动下, 2002年后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政策逐步向强调多元化方向发展, 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高等教育经费中统筹安排办学经费, 按照高等专科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拨付经费。各举办校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和行业现有资源”等。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总原则下, 国家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方式推进高职教育发展, 例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从2004年开始,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 对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进行扶持”;最近正式启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 中央财政“十一五”期间至少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 主要支持示范院校改善教学试验实训条件, 兼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改革, 以及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 将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重要的作用。

四、办学政策条件不断细化

从办学政策方向来看, 当前政策尤其强调高职院校要办出质量和特色。教育部明确指出:“所谓一流的教育, 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上, 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都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 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随着办学条件政策要求的逐步细化, 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

五、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的思考

1.法律保障性策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应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培养的对象、管理职责、运行机制、办学模式、举办学校条件、课程设置标准, 以及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 这样才能确立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

2.现行政策与现实发展相结合

完善现有的发展高职的政策, 缓解现行政策与现实发展的矛盾, 给予优惠政策, 积极扶持重点中专校改办高职教育。适度发展本科高职教育, 但绝不能向综合大学方向发展, 应向技能性、应用型方向发展, 最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专科、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3.产学研结合的策略

产、学、研结合, 是行业、企业主管部门与高等职业院校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优势互补、共同育人的基本要求。学术界、科研机构和企业紧密联系, 一方面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被市场认可的价值, 另一方面也要及时从市场中、从企业中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生态链。

4.办学模式的地方性策略

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应多样化, 重点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因此, 不应局限于统一办学模式, 专业设置也应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去预测发展需求, 因地制宜。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 就开办什么样的专业, 并办出特色。其次, 要逐步建立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篇4: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环境分析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政策环境 发展策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法规政策。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专业設置、社会就业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差距甚远,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还不能吻合,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政策之间仍存在着矛盾。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行政策

1.体制方面相关政策基础

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目前主要通过现有的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仍不满足时,经批准可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即“三改一补”政策。1999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在重申“三改一补”政策之外,又提出了“部分本科院校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从高职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看,政策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规定:一是将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和文凭发放等方面的责权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学校,要求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对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进行统筹;二是确定了入学不转户口、毕业不统一文凭内芯、不发就业派遣报到证、可实行高收费的原则;三是将高职教育限定“为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其招生计划为指导性计划”。现在看来,其中有些管理和运行政策(如“三不一高”)并非无可指责,迫切需要调整和改进;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这些政策毕竟在短时期内迅速打开了高职教育资源短缺的局面,对高职教育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办学许可策略

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印发的关于《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由以下机构承担: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内设定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经教育部批准的极少数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合格标准的成人高校等。至此,形成了“六路大军”共同办高职的局面。

此后,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设置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及如何架起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近年来,国家在高职院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并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2006年11月,周济部长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即将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总结了10年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经验和教训,特别是针对当前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广泛征求了高等职业教育战线许多同志的意见。本文中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二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三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四是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确定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五是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六是将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这是在当时高职教育规模急剧发展的新形势下出台的一个重要文件,对规范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三、初步形成了高职教育的多元投入机制

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推动下,2002年后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政策逐步向强调多元化方向发展,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高等教育经费中统筹安排办学经费,按照高等专科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拨付经费。各举办校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和行业现有资源”等。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总原则下,国家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方式推进高职教育发展,例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进行扶持”;最近正式启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十一五”期间至少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主要支持示范院校改善教学试验实训条件,兼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将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重要的作用。

四、办学政策条件不断细化

从办学政策方向来看,当前政策尤其强调高职院校要办出质量和特色。教育部明确指出:“所谓一流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上,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都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随着办学条件政策要求的逐步细化,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

五、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的思考

1.法律保障性策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应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培养的对象、管理职责、运行机制、办学模式、举办学校条件、课程设置标准,以及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这样才能确立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

2.现行政策与现实发展相结合

完善现有的发展高职的政策,缓解现行政策与现实发展的矛盾,给予优惠政策,积极扶持重点中专校改办高职教育。适度发展本科高职教育,但绝不能向综合大学方向发展,应向技能性、应用型方向发展,最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专科、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3.产学研结合的策略

产、学、研结合,是行业、企业主管部门与高等职业院校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优势互补、共同育人的基本要求。学术界、科研机构和企业紧密联系,一方面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被市场认可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及时从市场中、从企业中寻找新的研究方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生态链。

4.办学模式的地方性策略

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应多样化,重点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因此,不应局限于统一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也应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去预测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就开办什么样的专业,并办出特色。其次,要逐步建立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相应的学生学业考核和评价制度,强化高职教育特色,通过政策导向,引导学校采用多种方式,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评价向就业导向和社会评价方向发展。

篇5:教师职业环境分析报告

学校:石河子大学

院系:农学院园艺系

姓名:陈艺易

班级:园艺131班 学号:2013512257

教师职业环境分析报告

一:基本信息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也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二:任职资格与工作描述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二)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

(1)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是否属于师范教育教育专业应根据省教育行政部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省教育行政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来确定),其他中专毕业学历应视为不合格学历。

(2)申请认.定初中、初等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

(3)申请认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业中专、职高、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下同)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

其以上学历。

(4)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且应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其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5)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三)教育教学能力条件:

(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解决教学和学生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课程实施、实现教学目的、掌握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能力和使用普通话提问、板书和讲解的技巧。

(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3)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要求:非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必须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国家承认学历的师范院校补修教育学、心理学,并取得相应的单科结业证书。已在高等学校、师范院校或者通过国家自学考试等途径,学习了相应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并取得单科结业证书者,可免修。

(四)身体条件:应当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教师平时的工作表现有:

(一)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辅导方案;

(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三)紧密结合学生教学进度,为学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提供专业、高质量的一对一教学服务,帮助学生快速提高成绩;

(四)完成校方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三:内外部环境的分析

(一):家庭环境分析

由于出生在农村,父母是靠打工来赚钱养家,所以从小生活的环境也不是特别好,受到的教育业不是很完善,一路走来很多东西都要靠自己的悟性去理解。所以对社会这个大环境了解更是不深,只是有自己一面单纯的看法,也慢慢的发现身边离自己最近最普遍的职业教师,它的有趣之处,最主要的是,这个职业很符合自己的家庭背景,它有固定的收入和职位,对家人就会减少一份担忧,而且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相对而言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比较容易实现。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这样一份值得骄傲又稳定的工作,同样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不要为长大后的自己操一分心。所以这是最好的选择。

(二):学校环境分析

就目前我所就读的学校以及自己现在的专业而言,似乎离这个职业有点远,可是就长远的分析来看,却有很大的希望。石河子大学,首先是一所211高校,有着比较丰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可以让我在这四年里学到很多基本的东西,而且我们现在的专业是石河子大

学的较好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4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此专业重实践、重应用,确立了以适应现在和未来新疆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高层次、强质量、复合型农业人才和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目标,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坚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一直走产学研的道路,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也从事过很多方面的专业,而在我自己的计划里,四年之后我会考研继续学业,以研究生教育为先这将会使我离这个目标更近一步。也完全符合教师这个职业要走的路。也是我们学校及专业所可以培养及发展的方向。

(三):行业分析

从教师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与人业匹配分析来看,我们国家色教师团队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小学和高校任职教师数量不足,如果一但提高大学入学率,高校教师数量便会明显不足。二是心里不平衡,团队不稳定,精力不集中。如大部分很大一部分中学教师考研选择非教育专业,并把考研作为逃离中学的跳板。大学教师读更高学位的也有相当多的脱离高校,另某高就。而且大部分的教师并没有把完全的精力放在教学上。三是培训跟不上,知识难更新。就目前中国的教育发展趋势之一是终生教育。这就要求对教师不断进行培训,以便更新知识系统。近年来调查显示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的主要精力在学历达标。培训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四):社会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契合点,首先表现在毕业生就业这一环节上。现在正在运行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制度。固然毕业生有自主择业的权力,但不是说,就业政策就失往了导向、调控、约束的功能。所以教师这个职业也是必须双向选择,只有用人单位和自己打成默契才可以就业。(2)经济环境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其劳动就业状况。大学生选择职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从一个国家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状况来说,由于其不平衡性,往往使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区成为大学生择业的热门。所以必须慎重选择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3)社会心理环境

如父母及亲友的意见,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积淀,子女与父母之间依靠与被依靠、控制与被控制性较强。受其不同情况的影响,像我还是会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还有老师和身边要好的朋友对自己的期望不一样也会或多或少产生影响。(4)社会发展环境

篇6:职业环境分析

2职业环境分析

我计划毕业后直接工作,想在比较好的跨国公司工作。所以在此分析将来职业环境状况。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1.社会环境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显现其作用。同时,这种高增长也要求中国政府对经济体制进行更全面的改革,使得制度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除此之外,政治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因为没有一个更加开放的政策来支撑经济发展的话,就不会有稳定健康的土壤让经济茁壮成长。

而为了实现以上的经济、政治改革中国不得不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强经贸 往来,加强政策改革讨论研究。因此中国企业加强与外国企业的合作也是必然的趋势。跨国贸易数量会更加庞大,中国的跨国公司也会进入发展的快轨道。下面

2.行业环境分析:

我想要进入IT行业。下面分析其环境:

就中国来说,IT产业在过去5年经历了年28%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国家GDP增长速度的三倍,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已进一步增强,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IT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利税总额1000亿元,IT产品出口额1421亿美元。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收入1600亿元,软件出口额20亿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姓名:卡依尔江 学号:2011200900 班级:管研1102 IT产业占全国工业比重达到12。3%,占GDP的9。1%,成为第一大产业。(资料来源:中华会计网校,《论IT行业的发展及前景》,网址:

http:///new/287_294_/2009_7_20_ha3572***00228272.shtml)

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会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聚集各种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制约,在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现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加强创新,促进IT产品更新换代,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并进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所以,无论是从大的方向讲,还是从小的方面讲,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IT人才都显得非常重要。

这里可以分析比较一下IT行业跟其他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数据不全,故在此忽略。

3.企业环境分析:

国内的IT行业领域较大较好的企业并不多。联想,华为,中兴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才有真正的发展希望。说到公司,目前我没有明确的目标说一定要去哪

篇7:第二节 职业环境分析

目前大学生做职业规划要面对接触社会较少,对职业环境了解得不够的问题。在求职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因此,清醒地认识职业环境,对大学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对职业环境的分析从两个方面进行:社会环境分析和自身环境分析。

一、社会环境分析

对社会环境的分析一般从四个维度进行:社会背景环境、行业环境、组织内部环境和岗位环境。

(一)职业所处的社会背景环境

社会背景环境分析就是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1.区域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

地域环境不一样,地方的经济水平不同,当地的文化环境也就不同,人才储备、发展空间、竞争状态更是不同。选择在经济发达城市或经济落后城市就业各有利弊。大学生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区域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

2.社会文化环境

通常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水平、道德规范、宗教信仰及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体现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为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社会职业价值观念

目前我国社会职业价值观念的特征为:多元并存,新旧交替。了解和分析整体社会职业价值取向,有利于自我职业价值观的确立和调整,有利于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方向和制定适合社会发展的生涯规划。

(二)职业所处的行业环境

在做选择的时候,要知道自己今后想进入哪个行业,调查行业内人才的基本要求,储备和竞争的状况等。

1.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社会行业的数量、种类、结构和要求等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行业发展还将会继续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要求我们在做生涯规划和就业选择的时候,驻足现在,放眼长远,用动态的眼光审视行业的发展方向。

2.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在了解目标行业的发展阶段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目标行业是属于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不能以行业的发展时间长短来判断一个行业的未来前途,而应该看这个行业是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否有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是否有相关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鼓励和扶持,以及当前国内外形势等因素,结合自身的职业兴趣爱好等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三)职业所处的企业内部环境

对一个组织、一个单位、一个公司进行分析。一般在分析一个组织内部环境时要分析组织内部人员状况,实力与规模,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文化。

1.组织内部人员状况

在确定自己的目标单位后,可以通过浏览单位网络、与单位普通员工访谈或到单位实地进行考察等方式,注重观察领导人的领导风格、教育背景、处世方式以及员工的工作情绪、热情和员工间默契,来分析目标单位的工作氛围,与自己的预期值比较,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2.组织实力与规模

对组织实力与规模的调查需要对组织的人员规模、设备条件、经济实力、发展前景等进行分析。这些信息一般可以从该组织的网页,一些相关报道,行业排行中获得,并且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

3.组织内部结构

组织内部机构组织的基本架构,是资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员工的能力培养、发展方向和晋升机会。学生要了解目标组织的内部结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理想抱负和奋斗目标具体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机构单位,确定当下及未来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

4.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治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组织在生产与工作时间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团体氛围的综合。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具有丰富多彩生活的宽松的工作环境。

(四)职业的岗位分析

每个入职者都有必要在做规划时对岗位职责、工作要求、薪资情况、岗位流动状况等进行了解。所有的工作岗位都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方面是通用要求,包括基本的知识要求和素质、能力要求;另一方面使他无数要求,包括特殊的专业技能要求等。

二、自身环境分析

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不同的可能,每个人都最终会有自己的职业归宿。而最直接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莫过于自身的生存生长环境。为此,在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和分析自身的环境,分析影响自己生涯规划发展的内在因素。

(一)家庭因素

大学生在做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时候,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家庭生活背景,分析家庭状况可能给自己提供的机会,以及可能会给自己造成的负担,以免今后产生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二)专业知识

在做职业规划时应该尽量考虑将来尽可能地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由于目前的就业形势,职业发展趋势和各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通用型人才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应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努力学习新知识,特别是一些通用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三)个人经历

为了使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合理、更具有可行性,必须在求学阶段尽可能的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历。

(四)社会关系

要仔细分析自己周围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例如学校的整体环境资源、老师的资源、同学的资源,以及自己的前辈们所能提供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是一种财力物力上的支持,更是经验上、智力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发现和利用自己周围环境的可利用因素,这也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

三、职业环境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职业环境的最好途径和方法就是实践。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感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逐步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趋于合理。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对职场进行分析,做到早定位,早准备。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招聘信息,更多的是要了解职业环境,并为职业生涯规划决策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很多信息,例如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概况,行业排行,单位的发展状况,用人标准等。

2.生涯人物访谈

了解职场社会,对职场人士进行访谈,是最直接最易操作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或者兴趣选择不同职业人士进行访谈与调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教训,避免今后自己走弯路。可以将他们的生涯规划道路与自己的进行比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参观、实习

篇8:审计职业判断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一) 被审计单位环境。

审计人员接受委托,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对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 而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都是在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下, 经过确认、计量形成的, 被审计单位的状况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审计判断绩效。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性、经营风险、管理层的道德状况等因素会影响审计职业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越大, 审计判断的风险也就越大, 需要的审计证据就越多, 审计绩效往往也比较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越健全, 管理层诚信度越高, 审计判断的正确性越高, 越容易取得良好的审计判断绩效。

(二) 审计行业的状况。

审计行业的状况是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其中职业独立性的影响是最明显的。由于现行的审计制度, 社会中介机构即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服务, 收取的审计费用都是被审计单位直接支付的, 并且有些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对同一家公司提供资产评估、工程造价咨询等相关业务的集团的成员单位。即使审计人员在进行判断时独立性很强,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被称为内在的与独立性相悖因素的影响, 使社会公众以及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持有怀疑的态度, 造成审计行业整体在“外观”上缺乏独立性。

(三) 审计职业准则。

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工作, 做出职业判断都要依据相关的审计规范, 包括国家立法、审计准则和审计标准。然而,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经济组织之间交易类型、交易手段日益多样化, 整个审计环境日趋复杂, 现有职业准则的不完善使得注册会计师缺乏判断标准而无所适从。如审计准则对同一个问题规定了多种审计程序, 造成注册会计师须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做出选择。再如, 随着经济的发展, 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日益复杂,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 职业准则不可能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做出全面的规定, 注册会计师不得不对准则未规定的新型业务做出谨慎的职业判断。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就是为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 力求符合审计准则要求针对事务所做出的一系列具体规定。它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 也是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水平的重要基础和衡量标准, 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质量控制准则的研究。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环境

(一) 时间压力。

由于审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被审计单位处于明显的有利位置, 往往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 在审计时间上要求比较苛刻, 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争抢业务, 在不增加相关报酬的情况下, 都希望审计人员做一些额外的工作, 为完成工作任务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对象实施审查时, 不得不考虑时间上的限制。时间的压力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同时, 也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这样审计人员就可能放弃一部分次要信息, 而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信息上, 集中关注那些与审计目标相关的审计证据, 缓解不相关审计证据对审计判断的影响。

(二) 上下级责任关系。

为了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 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一般都建有从工作底稿到审计报告整个审计过程的三级复核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责任关系就是下级审计人员负有向其上级主管证明其判断合理性的责任。这种责任无疑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 使他们经常面临对其任何判断或行为负责的风险, 更加谨慎地运用职业判断。由于主观上的判断偏见很难通过实施额外的审计加以纠正, 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内部的压力, 造成审计人员在进行判断时过于保守而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

(三) 审计项目的重复性。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在审计实践中都是尽可能地委派上任审计人员对同一家公司的项目进行审计, 在审计过程中就可能使其审计判断与以前相同, 形成思维惯性, 而忽视某些问题的存在。这种迁就、附和以前所做出的判断和习惯很可能导致错误的审计判断。

(四) 激励机制。

篇9:分析从宏观角度看会计的职业环境

关键词:会计 职业环境 宏观分析

一、会计职业道德滑坡现状的分析

会计职业道德滑坡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2003年度国家审计报告来看,滥用国有资产所分布的范围之广令人震惊:体育总局滥用奥组委1.31亿元资金;国家电力领导人员的决策失误造成总损失近32.8亿元。2002年国家财政部对全国的283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其中22户企业存在双重账户的问题,共计查出不实资产115亿元。

以上這些数据有力的反映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会计是对经济事项进行反映与监督的有力工具,他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等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也要为投资者、社会公众服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滑坡将会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而之所以出现这种大范围的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从微观层面来说,一方面是由于会计人员的执业态度不端正,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不高或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会计人员所服务的单位管理不严格或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故意漏记错记了一些会计信息。这些微观环境从某些方面来看也是受到了宏观环境的影响。国家的政治环境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方向与规模,形成了不同的会计环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各不相同。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有发展才会有会计的需求,会计的发展紧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文化环境的不同也会对会计产生一定影响。这样看来,要想构建一个良好的会计职业环境,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改进是极为重要的。

二、会计职业环境的宏观分析

宏观层面的分析将从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这四个角度进行。这四方面是对一个国家整体活动的基本划分,其环境的不同将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会计职业的环境。

1、国家政策与政治环境的影响

稳定的政治环境是一切企业进行活动的前提,如果政治动荡,人民连正常的生活都不能保障,又何谈发展经济呢?从如今的全球经济发展来看,经济落后的国家多分布在政治动荡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总体经济环境一直比较稳定,这样就为会计职业环境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十世纪以后,我国的部分会计学家开始了会计职业环境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在我国的会计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不利于会计环境形成的问题。在我国企业中,很多会计人员是迫于无奈而做出违法的事情的。例如在我国的国企,大部分领导人员都是由党政部门委派的,这些人在追求政绩欲望的催动下,盲目的设定经济增长指标,使得企业为了完成目标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告。在我国的部分高校也存在相同的问题。项目资金虚假申报的现象屡见不鲜。所有这些违背经济发展正常规律的行为都损害了会计的职业环境,也从反面反映了政治理念改革的迫切性。

2、经济环境的影响

18实际工业革命的爆发使社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会计实践的巨大革新。会计操作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从结绳记事演变到了现在的大型计算机处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经济全球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企业的生产、分配、交换将在全球的范围内开展,这一现象客观上将各国的经济发展联系到了一起。因此,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及体制都将对我国的会计政策与实践产生影响。因此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需要多参考世界其他国家的处理方法,资产的计量标准与方式、财务信息对方报送的方式等内容都不再只局限于我国。在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尽相同的情形下,国际会计准则在国际经济事务的处理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公正合理的国际会计体系通过加强全球经济的沟通交流,使会计从业人员能更好的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

因此,经济发展的好坏对会计职业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影响重大,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构建良好职业环境的前提。

3、文化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促进会计发展的政策,高级会计人员将成为我国未来急缺的人才,我国社会对会计职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二十世纪以前,会计并没有作为一门单独设置的学科存在,人们普遍认为会计只有记录的功能而没有实质作用。就今天来看,会计早已不是单独的核算工具,而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对社会生产进行的一种反映与监督,任何经济行为的发生都不能缺少会计操作。

除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会计的文化环境还包括会计的教育和理论研究。现如今,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从高到低的会计教育体系,并开展了会计电算化教育,一些杰出的会计学者也编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会计著作。这些行为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在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同时,也使得会计理论与时俱进,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稳步发展。

4、法律环境的影响

在如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会计师经济犯罪的现象屡屡发生。虽然大部分的注册会计师能够坚守职业道德、遵守法律,但还是有少数会计师走上了犯罪道路,更有一部分会计师是被无辜牵连进了犯罪案件中,很明显会计人员的权益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保护。以民营企业会计人员为例,他们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企业高管的制约,其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我国的会计法自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它规范了会计行为,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加强了经济事项的财务管理,有力的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秩序。目前我国最主要的会计法律有《会计法》与《中华人民注册会计师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企业会计准则》和《细则》等。这些法律的颁布使得会计工作有章可依,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现在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的事件屡见不鲜,这除了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职业能力不够的问题外,相当程度上还是因为会计人员的行为受限于企业,被迫出具了不真实的信息。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对全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应当对会计人员予以足够的法律监督与保护,严惩恐吓会计人员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公正的会计职业环境。

三、构建良好的会计职业环境

1、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任用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按照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来处理会计信息,从而消除腐败根源,营造稳定、健康的会计职业环境。

2、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严格监督会计人员

通过有效的监督教育措施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于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有关部门应该给予大力表彰;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会计人员,必须予以严厉的惩罚,通过大范围的宣传,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氛围。

3、加快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的法规来规范会计职业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保证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近年来,执法力度不够是会计工作中出现信息失真秩序混乱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加强落实《会计法》,保障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不受损害,财政部门应切实履行《会计法》所赋予的职责,严惩违法违纪的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陈颖.从宏观角度看会计的职业环境[J].商业会计,2013,(02):102-103

[2]韩洪灵,陈汉文.会计职业道德之性质与实施:契约理论视角的解说[J].当代财经,2007,(02):111-117

[3]劳川奇.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会计文化背景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上一篇:中学生国旗下讲话爱国下一篇:工程教育报告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