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设计过程

2024-04-28

园林建筑设计过程(通用6篇)

篇1:园林建筑设计过程

试论乐清市在建设园林城市进程中居住区绿化的突出作用

【摘要】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随着乐清市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美化的要求及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乐清市的居住区绿化应从其绿化的作用出发,遵循绿化规划原则,使居住环境适应现代建筑,满足功能需求。

居住区绿化在乐清市的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介绍了居住区绿化的作用和设计原则以及空间组织, 并对乐清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及植物多样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绿地设计;景观设计;

乐清市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水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光照适宜。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雨量1507毫米,全年无霜期258天。

市域山丘、平地、浅海水域的面积构成比为“六山二地二水”。地形属浙南山区和沿海丘陵,东南部为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河网交叉。土壤类型多样,有红壤、水稻土、滨海盐土等7个土类,土壤分布的地理地域分异性强,土质肥沃,养分富足。

市境内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目前多为栽培植被或次生演替植被。天然植被群落类型主要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和灌木草丛林,其中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樟楠类、槠栲类、冬青科、山矾科、杜英科等;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水青冈属、椴属、栎属、榆属、枫香属、酸枣属等;常绿针叶林分布面积广,主要树种有马尾松、刺杉、柳杉、柏木、毛竹等,其中马尾松遍布低山丘陵,占全市林地面积的90%。

乐清市正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营造优美整洁的生活环境。通过长期有计划地加强植树造林,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到2001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52.2%。随着时代的发展,居住区绿化在乐清市的城市生态系统中作用越发明显, 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一、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的不同层面

1.城市层面

进行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时,首先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找出居住区园林环境与城市总体环境之间的切入点,协调局部园林环境与城市环境和绿地系统的关系。于是对应于城市规划层面的园林环境规划设计

1便产生了,它对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并非侧重具体方案的探究,而是更加偏重于概念性、模式性的研究。

2.居住区规划层面

居住区规划层面上的园林环境规划设计,也即是在居住区总体规划阶段,进行整体构思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使其与居住区规划相结合与协调。这一层次的规划设计工作,应由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完成,相互协调,根据建筑布局和园林布局的需要来相互调整,取得居住区总体布局与园林布局的双赢。

3.建筑设计层面

在建筑设计层面,应加强建筑师与风景园林师的配合,园林师要学习建筑的有关知识,建筑设计师也要学习园林学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解决好园林与建筑的互动问题,使景观更好地为建筑服务,使建筑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景观,形成一种建筑与园林环境交融的境界,使建筑仿佛从绿色空间中生长出来的。

4.风景园林层面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层面,也就是从本专业出发,由风景园林师来解决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问题。

二、居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

居住区①绿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绿地是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最为居民经常利用和享受的最经济的一种绿地。对居住小区绿地的合理绿化, 不仅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户外休息放松环境, 而且能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 满足各种游憩活动的需要。而绿化植物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它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 调节气温, 增加空气湿度, 防止西晒, 降低风速, 也能组织空间, 美化环境, 丰富居住区内容, 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 绿地还能起到防火抗灾的作用。另外, 做好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和管理, 还有助于增加商品房的附加值, 使楼盘保值、增值潜力加大。

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2、婀娜多姿的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使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

3、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让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产生很好的心理和生理效应。

4、居住区绿化中选择既好看,又实惠的植物进行布置,使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益。

5、在地震、战时能利用绿地疏散人口,有着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绿色植物还能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

由此可见,居住区绿化对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面貌的美化,对人们心理平复的良好作用都很有意义。随着乐清市民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环境景观还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应为人所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乐清市坚持以人为本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结合起来。打破过去的固式化规划理念,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居住区规划达到经济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综合要求,建造出适宜的居住区。而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②的又一趋势。

三、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1、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来进行。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

2、设计需经济实用,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适地适树,建筑周围的土壤由于建筑施工经常有建筑垃圾等阻碍植物生长的环境,须采用耐瘠薄、抗性强的树种。而且现在很多居住区的物业管理也跟不上,导致植物的生长状况不良,因此更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

3、美化环境的园林绿地设计③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有平面构图,也有立体构图,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绿化要有统一的形式,在统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个部分的变化。要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韵律节奏、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进行规划设计。

4、居住区绿化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5、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另外,以人为本并非一味迎合目前人们的趣味,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味。

6、居住区绿化要适地适树。居住小区房屋建设时,对原有土壤破坏极大,建筑垃圾就地掩埋,土壤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应对选择耐贫瘠、抗性强、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为主,结合种植速生树种,保证种植成活率和环境及早成景。还须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的多种手段的运用。另外注意整个小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7、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绿化面积

在进行小区绿化时,规定了绿化面积的标准,小区绿化应确保 35% 以上的绿化率,而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大于 70%,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水池、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 30% 以内,而这个数字也应越小越好。

四、合理的组织空间

居住区绿化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居住区绿化主要采取分割与渗透的手法来组织空间。

1、空间的分割

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话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

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时,当分割体的高度在30厘米至60厘米时,空间还是连续的,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没有封闭感,但空间隔开了。当分割体高度在0.9米至1.7米以上时,视线受阻,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封闭感增强。用水面、山石、树丛、花架、小品等分割水面如处理得当能拓宽空间,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山石如砌筑得法,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层次。花架能使空间隔而不断,但要注意比例和尺度,过于粗壮则有堵塞感,过于纤细起不到分割作用。

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改变地面高差和利用铺装的变化来分割空间也是常用的手法。同时,地面铺以质感不同的材料效果更为显著,硬质铺地砖同草皮形成质感的对比,绿地底界面高差的变化增加了深度感。采用下沉式或上升式广场给人一种独特的领域感,广场沿街边界可用灌木、绿篱分割内外空间。

2、空间的渗透

空间的渗透与联系同空间的分割是相辅相成的。单纯分割而没有渗透和联系的空间令人感到局促和压抑,通过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可产生层次变化。常用手法有:

用门窗、花格墙和植物框景在设置分割物时,可利用门洞等手法使被分割的空间既保持它的独立,让人们有场所感,又与外界联系紧密,相互渗透[7].巧用花架居住区绿地中的花架不但可分割空间,还能使两侧的景物互为因借,彼此衬托。花架在这里作为中景,使空间具有远、中、近3个层次,产生空间延伸的效果,是利用“分、隔、挡、通”的园林艺术手法,挖掘住宅区土地潜力,以扩大绿化面积,弥补绿化用地的不足的一种绿化形式。用装饰花墙和景门将楼区封闭成不同的庭院,打破了楼群“一字形”、“行列式”呆板布局,形成了幢幢有院、院院有景,景景相连的舒适、整洁、美丽、幽雅的生活空间,改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居住区庭院式绿化以绿为主,以美取胜,小同大异,各具特色,立意明确,回味无穷,融园林艺术、文化艺术、美术艺术、书法艺术为一体,寓教育于游乐之中。庭院式绿化小区中的组团式小游园,服务半径小,供居民茶余饭后休息游乐,人称“袖珍花园”。是利用“分、隔、挡、通”的园林艺术手法,挖掘住宅楼区土地潜力,以扩大绿化面积,弥补绿化用地的不足的一种绿化形式。用装饰花墙和景门将楼区封闭成不同的庭院,打破了楼群“一字形”、“行列式”呆板布局,形成了幢幢有院、院院有景,景景相连的舒适、整洁、美丽、幽雅的生活空间,改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3、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之不足

虽然草本花卉在应用中的管理比较烦琐,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为进行控制,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居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长势等方面,才能互相协调。对于每个组合的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五、利用自然景观,体现绿色。

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的东西更容易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和谐与美好的感觉,因此居住区的绿化尽可能地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有效的利用,组织到居住区的绿地当中去,.避免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对原有的自然环境破坏,使住户闻不到自然的气息和泥土的芳香,不论是新建的居住区还是改造的旧居住区,总会有一些现存的植物存在,特别是一些大树要尽量将它们组织到居住区的绿地系统中,通过植物自然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就不必等新栽的植物缓慢生长,就会有较好的绿化环境,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并且不会给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带来负担。

为提高居住区的生活质量,绿化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在整个居住区内以自然植物景观且多以绿色植物为主,增加整个空间的绿量。在居住区内多种植高大的乔木,因为成片的高大的乔木不仅可以改善居住区的环境而且还为低层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较好的生态条件,在高大的乔木下面还可以作为活动、娱乐的休闲场地。并实现绿化的多样性,建立乔、灌、草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的植物群落,增加开放性空间的绿化,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好的绿化效果。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让居民能真正感觉到大自然的亲切美好。

总结:

居住区绿化影响因素较多,在操作过程中应灵活掌握,不可机械照搬。同时,应充分考虑到绿地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使居住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休息的良好场所。

居住区绿化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乐清市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区绿色空间环境,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环境,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乐清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注释:

①居住区按规模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是居民生活在城市中以群集聚居,形成规模不等的居住地段。居民的日常生活包含着居住、休憩、教育养育、交往、健身、甚至工作的等活动的,也需要有生活服务等设施的支持。居住区是具有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并集中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道路以及其他各种工程

设施,为城市街道或自然界限所包围的相对独立地区。因受公用设施合理服务半径、城市街道间距以及居民行政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居住区的合理规模一般为:人口5~6万(不少于3万)人,用地50~100公顷左右。

②为了满足一定目的和用途,在规划的原则下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利用植物、山水、建筑等园林要素,创造出具有独立风格,有生机、有力度、有内涵的园林环境。

③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景观设计包括:会展展览设计艺术景观设计空间道具设计节日气氛设计。

参考文献:

[1]袁栋.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城乡建设.1999(8):25-26.[2]吴林春,丁金华.对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绿化设计的思考.建筑知识.2002(3):13-15.[3]黄伙南.对居住区绿化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建筑知识.2003(1):5-7.[4]蔡丽明.对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几个要素的探讨.建筑知识.2001(2):19-20.[5]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住宅科技.1998(10):5-7.[6]李汉飞.环境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园林.2002(2):11-12.[7]徐振荣.绍兴市罗门西村小区绿化.中国园林.2000(6):53-54.[8]杨向杰.居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住宅科技.1997(6):27-29.致谢: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我受益良多。

篇2:园林建筑设计过程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园林工程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园林工程施工质量和效果,不仅能够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带来非常多的便利条件,而且还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还能够通过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把控,逐渐将其打造成各个城市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推动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但是在现阶段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园林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成本控制而言,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根据现阶段园林工程的实际竞标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竞标企业在提出竞标价格的时候,这些价格大多数都是在遵循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提出的施工额度。在竞标开始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企业会对成本进行相对应的估算,所以,有很多企业在参与竞标的时候,并不能够对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其最低的支出成本进行有效的把控。除此之外,在人力、物力以及成本方面,也不能够进行妥善安排,这样势必会导致园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其整个过程的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1]。

1.2缺乏合理的内部定额制度

在现阶段想要实现对园林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就需要对实际消耗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分析。但是有很多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所以很容易导致园林工程在进行估算统计的时候,会对其中所产生出的各种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等比较模糊。比如每立方浇筑的混凝土或者是在每一颗不同类型树木进行栽种时所产生的费用,包括材料、台班、人工费等,这些都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计算和分析。这种现象的持续发生,最终会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在对园林工程进行施工时,对国家已经制定的规定过度依赖,很容易导致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出现严重的偏差现象[2]。

1.3成本控制观念缺乏全面性

篇3:园林种植设计的初步过程和分析

苏雪痕先生在《植物造景》中明确提出了植物造景的概念。种植设计是以植物为研究主体进行植物造景。进行景观种植设计,必须有丰富的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生态学、土壤学等学科基础,充分地了解、熟悉和掌握每一种植物的观赏特性和生态习性,才能够胸有成竹地进行景观种植设计。

在种植设计中存在一些基本的设计流程及设计程序,可以减少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增加设计结果的可判定性。同时还可一定程度地增加设计工作的系统性、有序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系统质量保障能力[2]。所以对于种植设计程序的思考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种植设计理论和实践现状

随着生态意识和审美标准的提高,进入21世纪后,生态学原理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风景园林理论中,产生了“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近自然植物景观”等一系列相关的概念[3]。

当今景观园林项目的尺度和规模广泛,大到几十公顷的生态旅游,小到几十平米的私家庭院。不论是大尺度还是小场景,设计师均应该在生态优先、功能完整、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完成种植设计。然而,实际上受急功近利等“城市形象”、“政绩工程”的影响,种植设计往往背离科学的轨道,盲目模仿、抄袭、跟风,忽略地域性、生态性和文化性,甚至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特别是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频繁使用大树移植,导致树木死亡枯萎。缺乏对风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过程上的思考,不能合理兼顾植物群体景观和植物个体的科学关系及景观联系,对于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不到位等。如今,设计师已经逐步意识到这些问题,在继承和发展传统造园的基础上,在遵循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实现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4]。

2 种植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种植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如何把植物科学地种植到土地上,并给大众以愉悦的审美感受,同时还能够满足各种使用功能,人在其中甚至能感受到植物所带来的文化及意境。

要解决的问题最终会具体到选择什么样的植物类型,是乔木、灌木、藤本,还是地被、花卉、草坪;选择多大植物,即植物的规格,包括胸径、树高、冠幅、枝条数等;选择多少植物,也就是植物的数量和密度;它们之间如何搭配在一起,然后种植到项目的土地上,是植物群体搭配还是个体搭配,是片植、群植、丛植、对植、孤植;最后能构成什么样的植物景观,植物整体布局的疏密关系以及植物的林缘线及林冠线的形式等;植物是做主景、背景、配景还是基底关系,植物景观如何与其他元素的结合等等[2]。这些问题分别涉及到植物的个体和植物的群体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选择与布局。

在实际工作中,种植设计在方案阶段的过程包括2个重要环节:植物群体的选择与布局,也就是植物整体的构成风貌,是自然、规整、乡野自然风光或城市人工痕迹。以及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也就是植物个体或者作为个体单元的植物群体在景观中的地位以及和其他景观元素的搭配。植物景观设计同时要解决对于植物个体而言的科学的立地条件的选择,以及植物群落的合理的科学结构。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先确定植物群体关系,然后再确定植物个体关系,但2个环节也会互有穿插,有时还互为前提。

3 种植设计过程

种植设计的基本程序是如何规范地解决上面的问题,也就是设计的步骤过程。在遵循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考虑功能需要和景观效果的基础上一步步创造出适合的植物景观。

3.1 现场调查与资料整理

为了达到设计目标,现场调查和分析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和关键。

3.1.1 获取项目信息。

设计师要掌握绿地的属性,了解甲方的期望和要求、工程期限及造价要求,熟悉相关绿地规范性指标,调查用地的使用情况,并了解使用人群情况等。

设计师需要从甲方得到基地的上位规划图、现状地形图(包括现状植物的位置图等),以及管线综合等图纸。根据图纸进行现场的多次勘查,充分了解基地以及基地可能的栽植空间,并在头脑中形成先期粗略的栽植方式。

设计师需要调查并获取基地以及基地所属区域的自然情况:水文、土壤结构及性质、地形朝向、气象、地质等方面的资料。这些基础资料会影响到植物品种的选择、搭配和种植方式的科学性。当地的植被状况,可参考当地的植物志或通过当地的绿化部门以及现场调查来熟悉乡土树种及其种类、群落组成、引种植物、边缘树种情况等,还需要调查当地的主要观赏树种、行道树种以及使用的自然状况等,植被状况的调查深刻影响种植设计的生态性。而人文历史资料的调查:包括地区的风俗习惯、历史传说、居民人口及民族构成等,往往会左右设计形成具有特色或者特定场所地域特征的植物景观。

所有这些信息有的直接影响植物景观的创造,有的则看似无内在或直接的联系,但实际上这些潜在的因子却能够影响或指导设计师对于植物的选择,从而影响植物景观的创造。

3.1.2 现场踏查。

任何项目都必须进行实际的现场踏查与勘测。一方面是在现场对于先前所搜集的资料通过实测进行补充,另一方面,设计者可以现场进行实际的构思。现场调查包括自然条件调查:温度、光照、水分、现状植物及群落构成、土壤、地形地势及小气候等。人工设施调查:现有道路、建筑、桥梁、构筑物等。环境条件调查:交通、人流组成及来向、活动等。视觉质量调查:环境景观质量、视阈、可能的主要观赏点、视线控制点等。以及进行现场测绘:测绘可以提供甲方所不能提供和表达的实际现场情况,尤其是场地中的植物,要标识出哪些需要保留、哪些需要移走,特别是保留的树木,还需要记录其胸径、树高、冠幅及位置,绘制成表格[5]。

3.1.3 资料整理。

分析并整理前面调查的信息,做到对项目情况一目了然并胸有成竹。并根据植物景观的造景要求以及基地本身景观的要求,提出大致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轮廓,以指导接下来的设计工作。

3.2 绘制分析图

分析图主要是将收集到以及在现场调查得到的资料利用特殊的符号标注在图纸上。现状分析是设计的基础和依据,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设计,所以不仅仅要有分析的内容,还要有分析的结论。对基地条件进行评价,得出基地中对于植物栽植和景观创造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现状分析包括基地的自然条件(地形、土壤、光照、植被等),这些分析紧密关系到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人工设施———工程部分(建筑的基础、地下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等),这些左右植物种植点的选择是否合理。还包括人工设施———景观部分(景观分区、景观小品、景观构筑物、景观场地、铺地等),这些要素对植物分别有着不同的规范限制和要求,需要仔细分析原有景观的构成,种植设计要符合原有景观的风格。

现状分析既包括基地外部周围环境的分析,还包括基地内部环境的分析。如图1、图2。环境分析的目的是分析整体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便设计形成更合理的趋向,所有这些分析都紧密关系到植物景观设计的细节。

3.3 植物群体景观类型与布局

最初的设计出发点是考虑整个植物群体景观的效果。在设计初期,植物与地形、建筑、铺地材料以及构筑物等作为一个整体要素共同分析。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植物互相搭配从而表现出来的外在群体表象,如:大片的密林、线行的行道树、孤植的乔木、丛状灌木、植篱、草坪、地被、花镜等。所以设计师首先需要把这种外在的植物表象,也就是群体景观进行空间配置,而不是把植物个体景观作为设计元素进行搭配,要从整体上考虑什么地方该布置什么样的植物景观类型[2]。

3.3.1 功能需要。

首先考虑功能性景观布局。如:某些位置需要遮荫或引导视线,某些位置需要遮挡视线或隔离噪音,需要建设林荫道路,广场需要遮荫等等。种植设计需要结合不同使用功能区域进行分析、选择、搭配,还要结合植物景观协调各功能使用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相互借景或者隔离,需要结合不同功能区的主要功能考虑,形成不同植物的形式和风格。设计师在考虑景观功能前要考虑生态功能,如,是否适地适树、哪些植被形成水边的植物群体、哪些植被形成山坡植物景观群、需要遮荫的位置如何考虑林下植被景观群等等。所有先期调研的地形、土壤、水文等等均成为植物群体的限制要素。

3.3.2 景观美学需要。

植物群体作为设计要素,具有颜色、质地、大小、空间尺度、形状等美学特征。在保证生态、景观、文化文能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美学需要,提出设计的优点和缺点(见图3)。如在宏观上安排景观轴线,景观节点,局部视角过硬需要植物软化,局部位置需要变化色彩或增加层次以及引导视线等,还要根据视线的变化考虑林冠线和林缘线的曲折丰富等。

3.3.3 考虑整体植物景观的疏密关系。

在植物群体景观风格形成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现场条件、生态和景观功能考虑植物景观的疏密关系。

植物的疏密关系是植物空间或平面整体构成关系,要达到收放自如、疏密有致。如开阔的草坪、密植的树林、精致的植物小景互相形成一个网络关系,且空间的网眼大小不等,这样收放自如的植物景观具有丰富的空间和美感。见图4。

3.3.4 罗列适合的植物品种。根据前面的分析,每个区域列出可供选择的一系列植物品种。如作为整体背景的植物品种;作为底色的基调树种;作为景观序列的前景和主景树种、配调树种;处于空间转折区段的转调树种等;形成各种空间,如覆盖、垂直、私密、背景空间、隔离空间、前景空间等等的植物品种与构成[6]。这些品种的列举首先要考虑每1株植物品种的生态需求是否符合现场的条件,是否适地适树,并考虑植物文化,其次要考虑这一区域的景观效果,是大气的、规整的、还是自然的、野趣的风格等。还要综合考虑整个设计范围内的季相景观,落叶与常绿植物的比例关系。

3.4 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

植物群体景观分析考虑充分后,下一步就是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植物个体的选择首先考虑生态要素,如不同的立地条件,光照、土攘、水分、温度等生态因子,以及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等条件对植物的限制和要求。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解决了几个问题:选择植物品种、确定植物大小和数量、确定植物个体在景观结构中的位置定位等。这涉及了2类知识:景观结构的位置和定位需要美学知识,其它则是生态和工程技术知识。

3.4.1 选择植物品种。

选择植物品种的程序首先是粗选植物。首先根据项目基地主要环境的限制因子,如:公园内部水体周围,主要限制因子为水,则需要配对搜寻前面现场调查过的植物品种,确定所在城市适合的与水因子有关的植物品种。如(粗选相应的乔木、灌木、地被、水生:荷花、睡莲、荇菜等,湿生:鸢尾、落新妇等)。然后进一步根据景观功能和美学的要求筛选植物,如水体局部桥头位置,既为水生和湿生植物,还要有引导和标志的景观功能,(进一步筛选春花亚乔、花灌木、水生:睡莲、鸢尾)。而对于面积较大的项目,如公园等,首先要确定基调树种,基调树种是用于保持统一性的品种,一般来说,基调树种种类的数量要少(20%左右),但相似程度高,公园项目基调树种为当地主要乡土树种:杨树、刺槐、京桃、山杏等,但总植株数量多(80%左右)。最后是确定主要品种。主要品种是用于增加变化性的品种,即主调、转调、配调树种,品种的数量要多(80%),但植株总数量要少(20%)。公园内部每个景点均有不同的植物景观,如,转弯处需要转调树种、入口处需要对景植物也就是主调树种,桥头需要引导则选择秋色植物亚乔茶条槭,搭配春花灌木珍珠梅,水中则是白色睡莲。则一组桥头需要引导的植物小景跃然而生。最后确定每种植物的数量。原则上提倡多植物群落原则,但并非植物品种越多越好。一般的小区来说,15~20个乔木品种,15~20个灌木品种,15~20个宿根或禾草花卉品种已足够满足生态方面的要求。对于小景点而言,如:桥头3株茶条槭、5株三两散置珍珠梅、2丛大花萱草、几片白睡莲完全满足了引导和标志的景观要求。

3.4.2 确定植物初植大小和数量。

目前国内没有具体规范规定,所以设计者更多地是根据甲方喜好和自己的习惯来确定。实际上这种习惯缺乏科学依据,我们都知道苗木越大成活率越低,苗木越小成活率越高,但是苗木过小短期内不能形成良好景观效果和生态效应,所以应该根据景观要求和生态功能共同考虑。

一般建议大乔木胸径以10~12cm的完整植株较为适宜,不超过14~15cm。当然有时候为了满足短期效果,可以通过采用增加乔木的密度和增加大灌木的数量(高度1.00~2.50m)等方式,还可以考虑在种植初期密植,而在后期采取部分植株移走的办法,或者是慢生树种和速生树种相互结合的办法。如间种京桃和银杏,京桃属于速生树种,在种植的前几年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而银杏属于慢生树种,当京桃生长一定年限后,达到了中老龄,且景观效果变差,而这个时期却正是银杏的生长旺盛期,景观效果极好,这样搭配,从而取长补短,共同创造了长期的良好的植物景观。选择植株成熟的程度也决定了种植间距,在实际过程中,可以根据植物生长速度的快慢适当调整植物数量,如移走或补充等。

4 结语

通过一系列严谨的分析和整理的过程,植物景观种植设计则形成了完整的初步设计方案,从而指导接下来的植物施工图设计。当然,在完成这个设计程序之前,最重要的是对于植物的认知,如对于植物的形态、主要的观赏特征、生态习性都要非常熟悉和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分析的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够形成一套可行的,符合基地本身特征的,具有一定美学特征的、符合科学规律的植物景观。

摘要:植物景观在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当今生态设计的大环境下,园林种植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种植设计实际案例初步过程的分析,提出了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整理、绘制各类分析图等来进行植物群体的类型与布局,植物个体的选择与搭配,从而形成园林种植设计的初步过程,指导接下来的种植施工图设计,形成美好的环境植物景观。

关键词:植物景观,种植设计,设计过程,风景园林

参考文献

[1]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屈海燕.园林植物景观种植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程绪珂,胡运骅.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4]王凤珍.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生态经济,2011(7):171-173.

[5]李春娇,贾培义,董丽.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中国园林,2013(6):93-97.

篇4:园林建筑设计过程

关键词:城镇;规划;园林设计;生态

城镇园林绿化对改善和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是留给外来者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城镇外在形象。因而城镇绿化是城镇文明程度和开发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1 尊重自然环境

城镇绿地系统规划通常是在复杂和微妙的特定地域环境中进行,每个场所的特殊自然条件也是最可贵的设计源泉。对城镇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是塑造地域性特色的基本前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只有充分发挥自然地理优势,保护、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设施,将各类绿地、农田、森林、湿地、山体等生态基质进行保护并加以有序规划,才能保障绿地系统的连续性,并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镇人居环境。

1.1 顺应气候特征

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应根据城镇的上导风向,系统分析城镇功能和生态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建立合理的生态廊道体系,将城镇外围生态腹地的凉爽、洁净空气引入城镇内部,有效地缓解城镇内部的热岛效应,同时,强化城镇道路及滨水等带状绿地,建立通风渠道,促进城镇与外围腹地的物质、能量流动,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完善,更有益于城镇中人和动植物的生存。此外,在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中,必须充分重视绿地分布的均匀度,通过构建合理的绿地系统,使各类绿地均匀分布,提高绿地覆盖率,缓解热岛效应。研究表明,当一个区域绿化覆盖率达到30%时,热岛强度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减弱;绿化覆盖率大于50%时,热岛的缓解现象极其明显。同时分析结果显示,规模大于3hm2且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其内部的热辐射强度有明显的降低。

1.2 尊重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与水体特征形成一个城镇的骨架,它在城镇布局上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平原城镇、山地城镇与高原城镇等在园林绿地中所表现出来的地域特色因地形地貌的巨大差异而存在明显不同。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唯有顺应地域山水骨架,并加以合理利用,将景观融入环境之中,才能充分体现自然山水神韵,形成特有的地域风貌。通过“绿脉”及“绿色网络”的合理布局以及桥梁、道路涵洞的生态设计,恢复城镇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

1.3 运用乡土植物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中的植物树种规划要选择适应地域的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基调树种,反映地域特征,增强地域场所感,同时发挥宜人的生态效益。在具体的植物配置中要注意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地域气候特点,不同的地理条件以及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和造景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绿化基础,合理选用乡土植物,可以适应当地环境达到最佳景观效果,同时更有利于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

2 提高城镇植树绿化的生态与环境等综合效益

(1) 应遵循城镇“宜居环境”的规律,做好城镇植树绿化的总体规划和小区布局 现代城镇的特点总体上是“三多一少”,即:人多房多车多,可用地盘和公共空间少。那么,要给城镇的居民和游客提供良好的生活与休闲环境,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扩大绿地面积,尽可能多栽植树木花草。有限的土地和空间与日夜增长的环境需求构成的矛盾,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来协调解决,通过营造城镇森林增加绿化地带、地块,就是现代城镇规划应当追求的目标之一。对规划范围内能够植树栽花种草的地方,也要做好小区规划和细部规划,使整个环境得到优化美化,力求使城镇植树绿化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及投入成本都趋于市民满意的状态。

(2)应遵循“植物与气候相适应”的规律,尽量在适宜的季节和环境条件下移植栽培 植物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与外界气候、温度、水分的节律性变化相适应的反应。树木、花草一般属于高等植物,具有发芽、生长、现蕾、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落叶、休眠生长发育等物候阶段。人类只有利用、认识、理解这些物候阶段,才能获得好的效果。一般宜在树木的休眠期移栽,在植物个体已经萌动或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进行移栽会干扰它的正常生长发育。尤其落叶阔叶树种不可在已开花、放叶后移栽。因此,各个城镇应当根据本地的季节气温的变化规律,确定适宜的植树绿化期限。

3 转变城镇规划观念是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现代城镇园林绿化的内涵已有了质的变化,不仅是城镇的点缀和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且被历史性地赋予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功能在城镇规划工作中不应再向过去“见缝插绿”补窟窿和为应付规划用地指标将完全不能绿化的“废地”充实到绿地队伍中,而应将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协调起来,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以普遍绿化为基础,努力扩大绿地面积;规划时既要注重城镇中心地带,也要扩展市郊外围,体现绿色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4 结合城镇人工环境

城镇形态是一个城镇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形成的概括描述,反映着城镇的整体特色。不同的城镇形态与布局,深刻影响着城镇内部的功能分区、城镇结构和交通路网。城镇绿地系统规划要从城镇基本形态与结构布局出发,进一步深化绿地空间特色。此外,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城镇土地利用和空间发展规划,绿地的面积、位置都牵涉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与社会经济要素间相互影响与制约。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应满足城镇发展需求与经济产业分布发展方向,使城镇绿地与城镇发展相辅相成,将绿地空间作为城镇的有机组成纳入城镇规划体系;规划特色生产绿地,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确立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有效缓解城镇无限扩张问题。规划要实现城镇绿地合理的面积比例与分布状态,达到社会、经济与环境三者之间平衡、可持续发展。

5 做好园林绿地建设具体规划

5.1 公共绿地建设 公共绿地的建设是城镇生态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工作之余的重要活动场所,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之初要全面考虑,总体协调,使绿地的各功能区得到合理的安排,综合平衡;使各功能区分布有机的联系,妥善处理好公共绿地与全市绿地系统之间的衔接,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满足环境保护、文化娱乐、休闲游览、园林艺术等各方面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综合调查分析包头市现有公共绿地的功能发挥及使用效率,对需改进的方面提出改造建议和方法,营造更加完善的公共绿地体系。

5.2 城镇道路绿地建设 城镇道路是城镇的骨架,密布整个城镇形成完整的道路网。街道绿化对城镇面貌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街道绿地对于调节街道附近的温度、湿度、降低风速、减低车辆尾气污染都有良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街道的小气候;同时城镇道路和道路绿化的相互结合创造了良好的的交通环境,提高了车辆流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起到了组织引导交通的作用;在美化市容方面,街道的绿化以线条形式出现,对于面状的城镇绿地起到了形式和艺术上的点缀和烘托,通过植物的色彩和季相上的变化,使城镇的街道景观更富有动感和欣赏价值。从道路绿化的有效性方面全面分析包头市现有主干道的街道绿化现状,不断改进包头市的城镇街道绿化。

总结

篇5: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论文

制度建设是园林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合理的制度来规范施工过程中各方行为,约束物资以及人员配比,并以此增加施工企业在施工各阶段的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园林项目建设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依赖于现代化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根据园林项目的特点建设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成本管控机制,并且注重于制度的可操作以及可实施性,最终实现园林施工企业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3.2通过强化人员成本意识,来增强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

人是各种制度和各项工作的最终落实者,通过加强人员的成本意识保障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最为本质的成本控制手段。人员成本控制意识的真正落实,首先要加强园林施工企业人员成本意识的教育,使其明白成本控制对于企业与个人的重要意义;其次,加强园林施工建设企业各部门人员的通力合作,不仅仅是加强预算人员和财会人员的合作,也要加强财务方面与具体施工技术人员的及时有效沟通,使之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再次要处理好权责之间的关系,保障监管人员的执行权力以及对于成本控制不利人员责任的追查力度。总之,通过人员成本控制意识的增强,能有效养成园林项目工作中节约行为,最终促进成本控制的计划的造成。

3.3加强人员成本、建材价格变动以及部分项目变更应对以及能力,保障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实施

实际的园林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对于人力成本的预估不足,对于建材价格等受到市场波动影响因素事先评估有误,使得园林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把控出现了问题,因此要加强由于人员成本和建设材料设备价格变化引起成本增加的应对能力;除此之外,也要预防由于设计方对于园林项目变更引起的建设成本增加,这依赖于加强对于合同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合同约束各方行为,做好成本控制的最初约定。

3.4加强意外事件风险对于园林项目成本影响的规避能力

园林施工过程出现的意外事件诸如施工人员意外死亡,或者来自于自然风险因素导致施工不能顺利展开都会对园林施工过程成本控制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要加强施工企业的风险管控和转移能力,可以采取购买保险和相应的风险投入,来有效转移风险,实现园林施工过程中成本可控性。

参考文献:

[1]何勇军.浅谈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科学之友,,06:48~49.

篇6:园林建筑设计过程

1、边坡绿化的常用新技术

(1)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指将草籽、肥料、粘合剂、土壤改良剂、保水剂、染色剂等按比例混合,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坡面的施工技术。它具有施工简单、速度快、草坪发芽均匀、适用面广、造价低等优点。液压喷播技术是一种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新技术。适用该技术后边坡生态植被生长快、从而在短期内达到绿化美化边坡沿线整体景观和保持水土的目的,是当前公路、铁路边坡生物防护与工程防护完美结合的模式。有相关实验能够证明在温暖潮湿的地区采用液压喷播技术喷播的4个草种中,狗牙根适宜强,生长速度快,夏秋两季中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春冬两季白三叶高羊茅生长较好,但黑麦草则易发病变。

(2)土工网植草护坡。土工网植草护坡是一项集坡面加固和植物防护于一体的复合型护坡技术,土工网是一种特殊工艺生产的三维立体网,它不仅可以加固过坡,还能在播种初期起到保持土壤以利草籽生长的作用。

在公路、铁路边坡上铺设土工网,可防止岩土滑落、保护水土、美化环境。水库、河流堤坝防护铺设可有效地防止塌方,在海岸工程中用其柔韧性好、渗透性好的特点来缓冲海浪冲击能量。土工网是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的三维网状结构、质地疏松、柔韧,留有90%的空间可填充土壤、沙粒植种初期起到保持土壤以利单籽生长的作用。

在公路、铁路边坡上铺设土工网,可防止岩土滑落、保护水土、美化环境。水库、河流堤坝防护铺设可有效地防止塌方,在海岸工程中用其柔韧性好、渗透性好的特点来缓冲海浪冲击能量。土工网是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的三维网状结构,质地疏松、柔韧,留有90%的空间可填充土壤、沙粒,植物的根系可穿过期间均衡生长,生长后的草皮使网垫、草皮、泥土表面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由于植物根系可伸入地表下30-50㎝,故形成一层坚固的绿色复合保护层。三维复合排水网是由特有的三维土工网双面粘和无防土工布制成。融合了土工布(反虑作用)和土工网(排水和加筋作用),起到了反滤-排水-保护整体功效。

(3)蜂巢式网络护坡。蜂巢式网络植草护坡是在边坡坡上面拼铺正六边形混凝土框砖形成蜂巢式边坡防护技术。它受力结构合理,能有效的分散坡面雨水径流、减缓水流速度,施工简单、外形整齐,造价适中等优点,多用于填方边坡的防护。(4)客土植生带植物护坡。客土植生带植物护坡是在坡面上挂网,机械喷填或人工铺设一定厚度的基质,上面铺设植生带,多用于普通条件下无法绿化的边坡,由于机械化工程度较高,目前该技术在公路边坡防护中已被大量使用,如缓坡可不挂网,直接铺挂植生带。客土植生带植物护坡的优点包括可以根据地质和气候条件进行基质和种子配方,从而只有广泛的适应性;客土与坡面的结合牢固;上层的透气性和肥力好;抗寒性好;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施工简淡,工期短;植被防护效果好,基本不需要养护就可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该法适用于坡度较小的岩基坡面、风化岩及硬质土砂地,道路边坡、矿山,库区以及贫瘠土地。缺点包括要求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边坡坡度大的地方,以及长期浸水地区均不适合。

2、施工中常用的新型材料

(!)保水剂。保水剂是一种吸水能力特别强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无毒无害,反腐释水、吸水。因此农业上人们把它比喻成“微型水库”。同时它还能吸收肥料、农药,并缓慢释放,增加肥效、药效,广泛用于农业、林业、园艺建筑材料等方面。

1提高成活率。幼苗移栽时由于根部失水,导致城市绿化的成活率只有60%-90%,而道路边坡绿化更低至30%-60%,尤其是名贵苗木或古树长途移栽,死一株都损失惨重。如用本剂将幼苗蘸根后运输、定植,可周转几天根部不失水,成活率高达98%-100%。尤其可反季节种草植树,随时建植绿化。

2.解决没法浇水或浇水投入大的问题。保水剂用后仅需很少的雨水或浇灌水,即可长期保持根部恒湿,解决全年浇水问题。大多数植物可连旱2-3个月而不需浇水,减少浇水次数5-10倍,节省养护成本60%以上,相对铺设管道、或每天用洒水车养护、耗费水源、以及高昂的工资和水价而言,即省钱省力、绿化效果有好。3.节肥省药。可将几种水溶性氮肥、生长素和根用药剂等,水溶后吸到本剂中,即成为肥药缓释剂,使肥药不流失,达到均浇水问题。大多数植物可连旱2-3个月而不需浇水,减少浇水次数5-10倍,节省养护成本60%以上,相对铺设管道或每天用洒水车养护、耗费水源、以及高昂的工资和水价而言,即省钱省力,绿化效果又好。

3、节肥省药。可将几种水溶性氮肥、生长素和根用药剂等,水溶后吸到本剂中,即成为肥药缓释剂,使肥药不流失,达到均衡供水、施肥、给药三重效果。尤其是高档花卉用的生物菌肥,因需要封潮湿才能促使菌体活化繁殖,如与本剂复合施用,即为菌肥促合剂,能显著提高肥药效、又节省肥药用量。

(2)抗蒸腾防护剂。抗蒸腾防护剂主要用于农业、园林业等领域在持续干旱的情况下施用,有效抑制树体水分蒸发,尤其对反季节性树木移栽是提高成活率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在、措施。抗蒸腾防护剂是由环保型生态材料-高分子网状结构及其分子间隙具有透气性,能够保证植物的正常呼吸与通气。在植物枝干与叶面表层形成超薄透光的保护博,有效抑制植物体内水分过度蒸腾,最大程度降低因移植、干旱及风蚀造成的枝叶损伤,提高植物成活率,降低人工养护成本。

上一篇:爬大罗山作文500字下一篇:蜜雪冰城-奶茶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