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童话留给孩子

2024-04-11

把童话留给孩子(通用12篇)

篇1:把童话留给孩子

孩子的分数,永远不如教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做人重要!

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家长如何培养呢?把财富留给孩子,还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

所以,留给孩子千万财产,还不如留给他这些:

1、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做饭。这与伺候人无关。在爱你的人都不在身边的时候,使你能善待自己。——(能独立生存)

2、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开车。这与身份地位无关。这样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自由)

3、孩子,你一定要上大学,正规的大学。这与学历无关。人生中需要经历这几年,无拘无束又能染上书香的生活。——(一旦走进社会,就进入了市场。)

4、孩子,你知道吗?足迹有多远,心就有多宽。心宽,你才会快乐。万一走不远,让书籍带你走。——(拓宽自己的视野,借助知识的视野。)

5、孩子,如果世界上仅剩两碗水,一碗用来喝,一碗要用来洗干净你的脸和内衣裤。——(自尊与贫富无关。)

6、孩子,天塌下来都不要哭,也不要抱怨。那样只能让爱你的人更心痛,恨你的人更得意。——(平静地承受命运,爱你的人自会关心。)

7、孩子,就算吃酱油拌饭,也要铺上干净的餐巾,优雅地坐着。把简陋的生活过得很讲究。——(风度与境遇无关。)

8、孩子,去远方的时候,除了相机,记得带上纸笔。风景是相同的,看风景的心情永不重复。——(徐霞客之所以是徐霞客,不是因为走的路最多。)

9、孩子,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哪怕只有5平米。它可以让你在和爱人吵架赌气出走的时候,不至于流落街头,遇到坏人。更重要的是,在你浮躁的时候,有个地方让你静下来,给自己的心一个安放的角落。——(独立人格)

10、孩子,小时候要有见识,长大的时候要有经历,你才会有个精致的人生!——(读别人的经历,找自己的经历。)

11、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请记住,拥有善良,会让你成为最受上天眷顾的人。——(这种眷顾未必是财富与权势。善有善报,所报者,爱也。)

12、孩子,笑容、优雅、自信,是最大的精神财富。拥有了他们,你就拥有了全部。——(这就是“贵族”精神。)

篇2:把童话留给孩子

沐川县实验二小:陈柏松

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机会,有机会参加了这次“成都2011年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解决策略研讨会”,有幸亲临了全国教育名师华应龙、徐斌、张齐华、徐长青、吴正宪、潘小明和黄爱华的课堂,认真倾听了名师们的精彩讲座。正如主持人张齐华老师所评价的:“他们的课堂精彩而生动、细腻而大气,充满了教学智慧。”他们以个性的张扬,人格魅力的完全展现,轻松自然的体态,幽默的语言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和在座的每一位听课老师。尤其是华应龙、徐长青和黄爱华三位老师的教学艺术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深深地感染了我。

一、课堂因融错而精彩

华老师的融错理念分为三层:容错,错是错;融错,错不是错;荣错,错还是错。融错教育”首先是“容”错,包容孩子错误。有容乃大,因为包容,课堂才会活起来,才能洋溢着生命力。错误是一种反证,对教师也是一种提醒和帮助。因此,对孩子“不同”的声音,他总是特别好奇。每当课堂上只有一种回答的时候,华应龙就会不停地去问,“还有没有不同的?”他说:“有时候我是有预设的,这个问题,还有着怎样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我只是给孩子一个空间,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很独特。”“融”错——差错是一种资源,对于数学来说,正确答案也许是唯一的,但是错误的回答却有它不同的故事。华应龙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计算上的错误,老师往往认为学生粗心,其实计算问题往往是一种综合的表现。比方说24乘3,学生常会得出92的结果。经过调查他发现,这有三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进了一等于三,三乘三,变92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四得八,进了一,得九;还可能是写成了23乘4。所以同一道题,错误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原因却可能不一样。“明白的学生明白的道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学生就各有各的困惑”。因此,“融错教育”的第二层含义是“融”错,把错误融化。“很荣幸,我错过,错是一种贡献。”这是“融错教育”的第三层含义。华应龙说:“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不该‘错’,而我认为学生可以‘错’,学校、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犯错的地方。”何况爱因斯坦也说过:“失败就是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这对科学就是很大贡献。”在这样一种融错的教育中,积淀下来的就是孩子创新的人格。在学习的过程,他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养成了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错了、失败了,他会去分析,然后再不断地探索。这种教育能帮助孩子磨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二、简单教数学

当听完徐老师的讲座《我的简约教学》后,更是让我产生思想震撼,他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他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对呀!简约教学,我们天天说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如果我们的数学教育走向简单,不因形式的复杂与繁琐而让学生远离学习,这不正是一种真实、自然、以人为本的学习吗?正如徐老师那节课那样,徐老师仅仅借助一支粉笔、一张白纸和一张嘴就把课上的如此棒,这不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吗?

简约教学追求的是朴素灵动、反璞归真,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徐长青老师所提出的简约教学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约思想,“化繁为简”、“博观而约取,厚积薄发”,这一理论的追溯,恰恰体现了简约教学的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的实践特征。在思考和梳理的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理念在我的脑海形成:“数学课堂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走向简约教学。

三、好课,从倾听开始

毋庸置疑,倾听首先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它不是教学的某一个环节,它是而是至始至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过程就是倾听和探究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折射出我们的教育品质。

其一是尊重。以学生发展为本,首要的就是尊重学生。尊重不妨从倾听学生的倾诉开始,教师的倾听,就能给学生以尊重、鼓励、赞许。

其二是期待。尽管学生发言时结结巴巴不够不流畅,或表述的意义不够明确,甚至会有有错误,教师总是耐心地、专注地倾听,用期待的目光和神情去感染学生、感动学生。这是一种乐观的期待。

其三是互动。倾听是接收和输出相融合、相交替的过程,倾诉者在倾听者情绪感染下也会成为倾听者。这种倾听、倾诉的互置,形成了互动的平台,这个平台是用民主、平等的砖石搭建的,它使教师更像学生的知心朋友、可信赖的伙伴、值得尊敬的长者。

倾听的核心是思考。教师倾听时,总是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选择。倾听中,教师的外表是从容的,而脑海里是不平静的,在最短的时间内,甚至在瞬间必须作出教育的决定,或是肯定后的点拨,或是以此展开的议论,或是片刻沉静中的回味、思索,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借题发挥,总之,无不闪现着教师的教育敏感、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的光彩。有时,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

那么,我们倾听什么?(1)倾听学生的妙想。

课堂教学,有交流才有价值。有时学生在阐述其见解时,会不经意带出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副产品”,这时,作为说者的学生可能是“无心”的,但作为听者的教师一定要“有意”,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从错中见对,从无中见有,要“于无声处”谛听即将响起的惊雷。(角的认识)

(2)倾听学生的童心。(教学百分号)

(3)倾听学生的错误。

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要求学生说出面积计算的方法;接着教师在图旁出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学生有两种答案,一种是用数小方格的方法来计算面积,另一种是和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式一样。很显然,第二种想法是错误的。我没有评判对错,去讲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而是肯定了这位同学运用了“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然后,从这位同学的错误想法引导出发,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教师巧妙地将平行四边形移到长方形的图上,引导学生比较,学生发现图中两个图形的面积并不是一样大,那么证明刚才那位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教师继续引导:“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将长方形外的小直角三角形平移进来,然后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道理,师生共同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除了要倾听那些准确无误的回答,更要耐心倾听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机智地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抓住错误延伸,诱发思维,开启心智,得出的结论反而印象深刻。我们不仅要倾听成功的孩子的快乐,更要倾听暂时失败的孩子的心声,我们耐心地等待,我们热忱地帮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4)倾听“弱势”学生的声音。

我们的孩子由于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智力水平等存在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一些“弱势群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将我们的目光关注在这些孩子身上,去倾听他们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声音。

在2007年的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出示这样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洗衣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36台,经过5小时,还剩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般的解法是:288-36×5=108(台)。

可是,一位“后进生”好不容易说出自己的答案,却把算式错误地说成“288÷36”。坐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几个胆大的孩子窃窃私语,“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来”。说错了的孩子“手足无措”,脸涨得通红。

这位有经验的上课老师,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转过身对那位发言的“后进生”说:“这道题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老师这样一说,全班的学生都愣住了,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在老师的启发下,这位“后进生”明白了:288÷36=8(小时),这一步求的是这个车间完成装配任务所需的时间,现在装配了5小时,还要装配8-5=3(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还剩下没有装的是36×3=108(台)。这样,得出了这道题的又一种解法:36×(288÷36-5)=108(台)。

这位老师还引导他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鼓励他选择比较合理、简便的方法。这个同学高高兴兴地坐了下去。

在学生“脸涨得通红,手足无措”的时候,这位老师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机智,想方设法把学生的错误想法引导到正道上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面”地坐下去,这是非常难得和值得大力提倡的。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的教师不会满足于听到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听到言辞背后的情绪、希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尽管学生发言时结结巴巴不够不流畅,或表述的意义不够明确,甚至会有错误,教师总是耐心地、专注地倾听,用期待的目光和神情去感染学生、感动学生。这种乐观的期待能够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让他真正感受到作为一个独立生命而受人尊重、爱护的喜悦之情。

(5)倾听学生的一字之差。

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想混淆的概念,还有一些是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的问题。如何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上的盲点呢?自然要依靠于我们的倾听了。当从学生的发言中意识到这些模糊点和盲点时,就可设计对比问题使学生在比较中分清是非。(梯形的认识)

(6)倾听学生的离经叛道。

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的时候,一位教师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总结商不变的规律,她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猴王国运来一批桃子,老猴叫小猴拿6个桃子去分给3只猴子,小猴子连连摇头;老猴又叫它拿60个桃子去分给30只猴子,小猴得寸进尺,挠挠脑袋,请求老猴再多给一点;最后,老猴慷慨地叫他拿600个桃子去分给300只猴子,这次小猴开心地笑了,老猴也笑了。讲到这里老师问学生谁的笑使聪明的笑。全班十有八九的同学都说老猴的笑是聪明的笑,因为它懂得商不变的规律。这时坐在墙角的一位很不起眼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认为小猴的笑是聪明的笑。”老师一愣,赶紧问:“为什么?” 那个学生大声说:“因为小猴想到了其他的猴子。如果只拿6个桃子去分给3只猴子,其他的猴子一定会过来争夺,猴子们就会打架的。” 瞧,他一副振振有词的模样,这个问题可真够“刁钻古怪”,遇上急躁的老师,不骂个狗血淋头,也会被老师视为莫名其妙,即便是遇上能爱护学生好奇心,机智的老师,最多就这么说:“你很会思考,但是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商不变的话题!” 其他学生听了他的回答哈哈大笑,以为老师会很快否定他的答案,因为大家都明白,这节课讲的是商不变的规律,和猴子们打架没有任何关系。

非常难得的是我们的老师在耐心地听完孩子的回答后,并没有粗暴简单地否决了孩子,反而觉得这个答案非常难得可贵地表现出孩子的求异思维。老师马上说:“你真了不起,能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讲得有道理吗?我们来讨论讨论吧!”于是全班同学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教室里充满了研究探讨的气氛。有的同学认为没有道理,因为小猴不懂商不变的道理;有的同学认为有道理,因为他看见过动物园的小猴们为了一个苹果你争我夺,打成一团。还有的学生认为既有道理又没有道理,如果从商不变的规律来看,小猴不懂,所以老猴的笑是聪明的笑;如果从实际来看,小猴能为别的猴子着想,它的笑才是聪明的笑。这时老师顺势一转:“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老猴、小猴的笑都可能是聪明的笑,就看我们站在什么角度来看了。”

篇3:把课堂留给学生

关键词:主体作用,教学活动设计,情景创造,问题设置,学习主体

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创建适合新一代青少年自主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环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那么, 如何发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呢?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空间、时间, 留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 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一、课堂上, 留一点时间、空间给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课前作了精心的准备, 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却不十分领情。对此, 老师不免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 真难教!其实, 问题不全在学生。教师在备课时, 是否研究了学情, 是否脱离了教育对象的真实情况?因此, 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应留一点时间、空间给学生,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而不是被动地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比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我爱我家》这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爱的回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从呱呱坠地开始, 备受家人的呵护, 家是乐园, 家是港湾, 家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 浓浓的亲情不只在书本中, 更萦绕在每一位同学身边。因为太熟悉了, 我们常常淡忘, 闲暇时打开尘封已久的相册, 一张张照片, 都会将生活中的点滴瞬间留住, 串成记忆的珍珠, 泪水与快乐相伴, 打开记忆之门, 说说自己家的故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课前完成。展示的形式可以是故事, 也可以是ppt演示。在新课的教学中, 各小组的代表纷纷上讲台发言, 讲述家庭生活中老照片的故事, 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 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明确了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 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 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 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增强了爱家的情感, 顺利地达成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上, 留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和氛围, 以及宽松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 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起来。这些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扩大教育信息的交流,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和礼貌的重要性,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假设在放学回家的公交车上, 有人踩了你的脚, 踩脚人会有几种举动?你又会有何反应?请同学分组上来表演。

不一会, 几组学生纷纷上场。有的组踩脚人连声道歉, “你”礼貌地说声“没关系”, 事情圆满解决;有的组踩脚人蛮横无理, “你”据理力争, 双方争吵、谩骂、甚至动起手来, 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有的组踩脚人彬彬有礼, “你”却趾高气扬, 咄咄逼人, 事情人家下不来台……

台上同学演得投入逼真, 台下看得兴高采烈, 这时我话题一转, 接连抛出几个“为什么”。

师:你喜欢哪组的做法?为什么?你不喜欢哪组的做法?为什么?一件小小的事情却有不同的结果, 给你什么启示?你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们议论纷纷, 都说喜欢双方圆满解决的结果, 从不同角度谈到礼貌的重要性, 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生活情境, 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让学生在表演中发现思想品德问题, 这样唤起学生亲近思想品德课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 让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成为学生真正的“老师”。

三、课堂上, 把思考留给学生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又说:“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 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强化和发展。时下中学生虽然年龄小, 但思想敏锐, 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有自己的见解, 老师应学会民主教学, 鼓励学生思维, 甚至发表不同的看法。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在难点上创设问题,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把思考留给学生。

又如在教八年级思想品德《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课时, 在分析“消费者权益应受法律保护、消费者应有维权意识”这个难点也是重点时, 希望学生建立起维权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因为怕麻烦或是其他原因, 根本不会为了几十块钱甚至几百块钱的东西而去找消协或是打官司, 这种想法在学生中也是普遍存在。如果学生不搞清这一点, 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建立维权的意识, 也就不能完成教学的目的。为此, 我设置了一个情境:小明在学校门口的小店里买了一个1块钱的面包, 吃了一口发现里面有苍蝇。并以“1块钱值不值得打官司”为辩题,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列举事例, 阐明理由。

正方“1块钱值得打官司”说明1块钱的东西也应保证质量, 这是消费者的权利, 如果因为只是1块钱而放任之, 势必会助长造假者的气焰, 不利于社会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并举出了王海等人的事例。反方“1块钱不值得打官司”说出了人们不愿打官司的原因, 如:怕麻烦, 没有时间精力, 对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 对法律条文不太了解, 打官司的费用太高等等。

最后我做了总结, 正是由于反方列举出的生活中的种种原因, 使得造假者利用消费者“怕麻烦”的心理, 不断造假。因此, 只有消费者自己先树立起维权意识, 才能营造出放心消费环境。让学生在辩论中、在思考中突破知识的难点。

篇4:把高处的“果子”留给孩子

家长朋友们稍思片刻,立即给出了答案。我大体看了一下,大家举起的几乎全是左手,有几个开始举右手的,看到大多数人举了左手,后来也换成了左手。

看到这里,我笑了。我问其中一个家长为什么举左手而不举右手,她回答说:“猴子也知道爱孩子,由于它们怕孩子摔着,肯定不会让小猴子冒险爬到高处去。”

“可是,答案正好相反。后来,有动物学家在考察黑面疣猴的生活习性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每当猴群发现挂满野果的树木时,那些低处的或者易攀爬处的果子总是让成年猴摘走。如有幼猴来摘,它们的父母总是毫不客气地把它们赶走。幼猴们只好眼巴巴地看着猴群把低处的果子摘光,才战战兢兢地爬上摇摇晃晃的高枝上摘果子,随时都有摔下来的危险。”接下来,我告诉大家。

“成年黑面疣猴为什么不把方便留给幼猴,难道,它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有家长问道。

“不,正因为黑面疣猴太爱自己的孩子了,所以,它们才选择把最高处的果子留给自己的孩子。”我继续对大家说:“专家通过长时间观察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每到食物匮乏的季节,黑面疣猴们就要进入深山老林里去寻食,这时,它们就要爬上既高又细的枝头摘食野果。如果幼猴不在自己开始觅食的几年练就身手敏捷、爬高攀险、在树枝间做长距离跳跃的本事,就会因寻找食物坠树毙命。”

听到这里,很多家长肯定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我借题发挥,继续讲道:“现在,我们的家长出于安全考虑,这也不让孩子碰,那也不让孩子做。有的孩子十几岁了,家长也不让孩子自己倒开水,怕烫着;有的孩子上高年级了,也不让孩子自己走着上下学,怕路上不安全……对十岁以下的孩子,家长们似乎认为所有东西都是危险的。但是,你是否想过:当我们把所有的角都磨圆,让一切锋利的物体都消失殆尽时,孩子们反而会更容易受伤。其实,我们所做的这些是对孩子的过度养育。这种把生活挡在外面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培养起来的孩子胆小、保守、缺乏冒险精神,是揪着妈妈不敢撒手的 ‘吉娃娃’。同时,父母对于危险的过度担心也让孩子失去了探索世界的兴趣,失去了敢于冒险的精神。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如果真是为孩子着想,就一定不要把他们圈养在精心制作的温室里,要引导他们走出我们的圈子,到广阔的天地中去探索、去冒险。当我们真正做到把最高处的‘果子’留给孩子时,我们才会发现他们将更加适应未来的生活,当他们在应对这个世界的挫折和困难时,才会变得更加从容。”

篇5:教育叙事 把宽容留给孩子

登上讲台,不知不觉已经近三年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不仅是学生成长了,连我自己也成长了许多。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能够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花叶尚且如此,何况是人,更何况是一个个还没有成熟、还没有稳定个性的孩子。

无意中看到以下两则寓言让我的心灵激起许多的涟漪。寓言一:我牵蜗牛去散步

有一天,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

我又急又气,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越爬越慢了,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肯向前爬了,而已筋疲力尽的我也只好看着它干瞪眼。

无奈之余,我不禁有些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

寓言二:蜗牛牵我去散步

又有一天,上帝还派我牵那只蜗牛去散步,看着它那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睛,我不禁起了怜悯之心,我不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后面,任蜗牛慢慢地向前爬。

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接着,我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呀!蜗牛已爬出了好远。等我跑步赶上它时,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来迎接我。未等我开口,它已经带着自信,奋力地向另一个“驿站”爬去了„„

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由寓言中的蜗牛我想到了我的一个学生,所谓的后进生。他不聪明,做事速度很慢,字也不漂亮,一开始他常常在我的“催促”与高期望下做事,得到的结果是他很累,而我也很累。一次,无意间给了他机会让他帮我查卫生情况,他认真地做着这项工作,虽然速度并不快。于是第二次他又成了我的小助手,渐渐地,班级的卫生工作因他的这份认真仔细大有改观,再后来他做了小组长,慢慢他的成绩一点一点向前进,虽然很细微,现在每次有什么需要认真细致的事他都能很好完成。

“我牵蜗牛去散步”和“蜗牛牵我去散步”有什么不同呢?细细品味,似乎这里要我们对蜗牛多一点“宽容”,多留给它们一点“自己爬行”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仅使自己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景,愉悦了身心,更主要的是使那些“无可救药者们”又有了获得“新生”的机会。一声“夸大其词”的赞扬,一句“言过其实”的评价,也可以是一个“徒有虚名”的“官职”,也可以是一颗在我们眼里一点也不起眼的“红星”,也可以是我们“糊涂”后的“弄假成真”,还可以是„„ 一句话说得好“拨开满天的乌云,背景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我的孩子们又何尝不是呢!

篇6:幼儿教育随笔:把信心留给孩子

午休时,李明杨和李林霞小朋友经常睡不着觉,为了能使她们安静入睡,我对小朋友们说:“今天中午,我要和李明杨、李林霞打赌,我说她们两个睡不着觉,你们觉得谁会赢,谁会输?”李明杨和李林霞抢着说:“一定是你输。”“我就不信,以前你俩都睡不着,今天中午就能睡着?要是你俩睡着了,我就把红圆点贴在你们的额头上。”以前,这两个孩子总是忽闪着大眼睛,在床上翻来翻去,时而踢踢腿、伸伸胳膊,时而坐起来,还耍心眼,一会儿大便,一会儿小便,还真拿她们没办法。今天中午,她俩把眼睛闭的紧紧的,我从她们身边经过也不抬眼看我,后来,我给她们贴红点,发现他俩真的睡着了。起床时间到了,李明杨和李林霞还没醒,我把她俩叫起来,对小朋友们说:“今天,老师有点不高兴!”小朋友们忙问:“为什么?”李明杨和李林霞抢着说:“因为我俩睡着了。”

在学习《小剪刀》这首诗歌时,我告诉他们,我一定比小朋友记得快,可是,小朋友们没有一个服输的,一个个都“逼”着我快点教他们,为了取胜于我,他们个个都学得非常起劲。我为了不“输”给他们,也教的非常起劲。过了一会儿,刘一诺小朋友举起了手:“老师,我能背诵下来了!”大家很认真的听她背诵完,我也勇敢的告诉他们:“我也能背诵下来了!”孩子们齐声说:“背背听听。”“小剪刀,嚓、嚓、嚓,下……下一句我忘了,”孩子们忙说:“我和姐姐剪窗花。”我接着背诵:“剪串瓜,大车拉,下……下一句我又忘了,你们一起背诵可不算,我要找一个小朋友告诉我。”“一个就一个,”李俊康自告奋勇告诉我:“剪串豆,猴儿抓。”我继续背诵到“剪来鲤鱼跳龙门,剪来鸭儿捉鱼虾。我背诵完了。”“不,不,还有两句:‘剪朵棉花竹篮装,剪穗玉米像娃娃’。”我泄气的说:“哎呀,今天,我太不高兴了,我输给了全班小朋友。”“老师,老师,别恢心,我们大家来教你。”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也“很快”学会了《小剪刀》这首儿歌。

篇7:把粮食留给敌人

城中的百姓们听到消息后对宓子贱说:“麦子已经成熟,迟早要收割。如今齐国军队突然要行军到此,恐怕来不及做到每个人自己收割自己种的麦子,请你让我们一起出城收割麦子,这样既可以收割到自己的粮食,又不会资助齐国人,一举两得,

宓子贱听后始终不作表态。没过多久,齐国的军队路过此地后抢收了麦子。鲁王因此感到非常恼火,准备治宓子贱的罪。宓子贱对鲁王说道:“今年的麦子虽然已经没有了,但是来年还可以种。如果我们在齐国到来之前,一哄而抢地去收割麦子,其中势必会有不劳而获者,这样下去,我们的百姓会产生出惰性,他们不去种地而整天希望敌国军队犯境,长此以往,鲁国就会衰落下去。单父国的麦子只占鲁国所有粮食的九牛之一毛,它的丢失不会使鲁国遭受多大损失,而如果把不劳而获的思想留下来,将会有几代人因此而受害啊!”

篇8:教学民主化,把课堂留给孩子

关键词:民主化;情境;互动式教学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精彩阵地,是学生带着知识走进生活的起点,在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不再满足于做接受知识的机器,他们渴望平等的师生对话、开放的生生交流。新课标改革之下,教师要跳出原本主导课堂的角色设限,实现教学的民主,真正把课堂留给孩子,让他们把学习数学原理与知识当成享受与乐趣,甚至在轻松的课堂之中将新知作为探索未知的开端与跳板。那么,教师要学会用各种丰富多彩与充满智慧的手段与工具,创设平等的关系,采用民主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调动积极性,不仅让他们在有限的课堂上学会主动获取知识,还能实现人文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师生互动,让课堂轻松和谐

新课程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对于新时期的小学老师而言意义重大,这说明了平等、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创建势在必行。在同一个课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是单独的行为个体,而是有着平等对话和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再是精心设计的“圈套”和“模子”,无法实现千篇一律的检验与反馈,我们应当让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动态的、探索的教学中主动获取知识、也实现人文精神的自我提升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笔者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逐渐体会到,教师越是强势的教学指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与持久度越不尽人意。反而,放下教学计划,把自己融入学生中一同探讨知识、我尊重他们的意见,他们也愿意与我分享。我们像朋友一样,了解每一堂课程我们的目标,共同去研究、去实现,课堂氛围与课堂效率成正比。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时,基于前几个课时学生对角的认识与度量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笔者就把这堂原本被设定为关键与重要的课程交给学生自己学习,而笔者只作为一个辅助者,为他们解决教学材料的问题和过程中的纠错、判定。为什么笔者敢这么做呢?这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笔者在上一课时问过孩子们愿不愿意在课堂讨论、合作,通过互帮互助学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学会用三角尺画各种特殊角度的角?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主动邀请笔者做他们的“技术指导”,征求笔者的意见之后分组进行竞赛,自学教材将“画角”这一操作全部实现。在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把角画出来并不困难,但是要总结出画角的步骤颇有难度。这时候,笔者在分组竞赛画角的环节中与学生互动,随着学生画角的步骤,引导其他学生将操作规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堂课学生热情高涨,甚至有几个平时不愿参与的学生都主动向笔者抛出问题,最后的学习效果也达到预期。

二、降低防线,让学生畅所欲言

民主化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敢想敢说”的平台。步入小学中高年级,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在课堂上表现,嘴巴很“紧”,这与他们这个阶段的性格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有部分学生渴望受到关注又在意外界的评价而心生退却。因此,为了放松他们的心理防线,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延迟评价、保护学生的尊严。在以往数学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机会少,很多人认为小学数学并不像英语一样需要开口训练口语,实际上,容易陷入枯燥的数学课更需要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个体的意见抒发。当提出一个话题,学生进行回答时,无论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笔者都会认真听完,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肯定他们的思考的认真与回答的勇气,先表扬再指出其中的错误,这是对学生尊严的保护。其次,引导学生做优秀的“听众”。课堂上,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然后当一位学生在表现时,其他学生往往会对其各方面的奇怪之处和错误之处起哄、嘲笑,这可能会导致回答的学生勇气消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会引导与监督学生认真听别人回答,学会尊重别人,只有这样,学生才敢畅所欲言。

《认识平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认识平行线,会画平行线,发展空间概念。一上课,笔者就在大屏幕展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用红线标出几组线条(如下),让学生观察异同。

图片一展现出来,课前有预习、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踊跃发言,说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两组线都是平行线。这时还有很多学生还不知道平行线的含义,当他们喊出答案时笔者并没有正面反馈,只是夸奖了他们预习的认真。为了照顾大部分的学生,尊重他们的差异,笔者首先提问了一个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正方形的两条相对的线是否有相交?”这个学生反应没那么迅速,此时就有其他学生不耐烦了,说“这么简单都不会”,回答的学生顿时耳根子都红了。当下笔者并没有批评起哄的学生,而是告诉他们:“你们以为小明(回答问题的学生)不会回答吗?其实他只是比较严谨,回答问题当然要思考清楚了再回答;而作为听众,更要耐心等待,认真听取,如果他出现了错误,你们才有表现的机会哦。”听我这么一说,小明马上就回答:“正方形的两条相对的线没有相交在一起。”而出乎意料的是,小明在随后的课堂提问中屡次举手,其他学生也逐渐学会了认真聆听别人的回答,课堂氛围既活跃又有序,每个人都有机会、都有勇气去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开放情境,让思维天马行空

在孩子们的脑袋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小宇宙”,平凡无奇的小事物都会在他们的眼里变得不一般。这是他们的天性,也是教师应当恰当把握的特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为让孩子们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十分明确的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并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平等、民主与开放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保护孩子好奇的天性,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飞翔,结合课本知识将自己的想象最大化。

同样也是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平行》这堂课中,初次认识平行的概念,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尽管他们对平行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抽象的范畴,但他们的想象完全超乎了笔者的想象。当笔者将一系列带有平行线的图形展示完也带入概念解说之后,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把生活中平行的东西找出来,方便带的就带实物,太大太重不宜移动的就带手绘图来。到了下一课时,每一个学生都带了实物或者是自己的手绘图,而有一个学生展示了食堂的筷子。对此,学生们哈哈大笑,这个学生说到:“筷子也是平行线而且还可以移动,中间的距离可随意变化,当然我也可以让它们不平行!”他的回答非常特别,我们考虑到静止的平行图形却忽略了可移动的部分。随后,有一对同桌的学生告诉我们,他们俩也是平行线,此时他们笔直地站在对面,让另一名同学分别测量他们头与头、脚与脚的距离,实现两组数值一致。当学生在演示时,笔者一直与其他学生一起做观众,不多加指点也不规范他们的方向,全程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既实现了动手操作又发挥了动脑想象,借用生活的常识理解课堂的知识,今后还会用课堂的知识去解决生活的问题。顺势而为,在随后关于垂直的课程中,笔者就借用学生的筷子进行描述,他们的接受度和理解度很高,原本晦涩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点燃。

篇9:把危险留给自己

“有危险当然让别人先出去!”,在文中,小梅不假思索的回答令我震惊。掩卷而思,跟文中的小梅比起来,我可真是眇小到连一粒沙子都不如了。平时我泡在蜜罐里,爸爸疼着,妈妈爱着,而我则象一只有翅膀但还不愿去尝试飞翔的小鸟,依偎在爸爸妈妈温暖的羽毛下,安逸又舒适,什么独立自主,想都没有想过。这篇文章象清晨一束最温暖的阳光,照入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里,它教会我做人的最基本准则,它教会我遇事不慌乱、处事沉着冷静的态度。

如果遇到相类似的事情,换作以前,我肯定会争着第一个往上拉小球,但现在我懂得了,有时把危险留给自己,才是最安全的办法。假设小梅在安排逃生顺序时把自己放在第一个,别人还会服从他的要求吗?多半不会,最后免不了大家都争着把自己的小球往上拉的现象。

从这件事情上,还值得我学习的是小梅那善良的心。她的善良使她的小球也在短时间内获救。

篇10:把失败留给自己

“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也不尽然。我的想法是只有不断的失败,才能不断的成长,失败的次数越多,那么离成功就越近。

当然,也不能太失败。如果成功是十分,第一次接触打五分,那么依靠经验就不能低于四分。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是四分,不是五分,难道有经验后还会比没经验要差?其实就是这样。依靠那些经验走老路的人当然不会低于五分,但也有一群创新人士依靠经验发现不足,敢于尝试,所以那是相当于第一次的前一次。当然带着很好的创新思路去创新,那么总结出来的当然是新经验,得分也会更高....

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曾在失败的海洋里漂泊过,你会例外吗?当然不!因为那种人不会知道创新的艰难,社会的残酷。人吃人在现实市场屡见不鲜,随着虚拟市场的开发,更进一步体现人吃人的`做法.....

为什么呢?因为在虚拟市场中,不存在面对面的交谈,进而即使发生争执也不会有“大打出手”“叫人报复”等现象,所以人们的口气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厂家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观点,为求盈利,手段层出不穷.....

所以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只有不断遭受失败的磨练,进而提升能力,丰富经验.....

其实观点与做法,理论与现实都是有出入的,明白了,不一定做得到,失败的时候心情肯定会低落,这就要自己去调整了,不能被失败给打败,反之要利用失败.....

篇11:把时间留给自己

诸城市明德学校

八年级二班

傅田

太阳这样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是个规律丝毫不会有改变,一天一天的循环,周而复始的日子有时会让人厌恶,但是回过头来想想离去了无数个白昼和黑夜才有了现在这番模样。

无数次想问问自己时间去哪了,无数次告诉自己要懂得珍惜,失去了的不会再回来,可还是在该珍惜的时候无数次放弃了这虚渺的时间。最不起眼的东西也是你最致命的东西。人的生活不就是在这不起眼中一天一天生存下来的吗,可是有谁会在经历中感慨时间。只有一年到头了才想想这一年我干了点什么,这样回忆还有什么用,就算知道了时间抓不住,就算知道了自己荒废了也回不来了,也还是无能为力。

都说学校生活枯燥无味,当我每天和我的小伙伴们玩成一片的时候,有时候会忘了自己原有的志向。很多道理其实自己都懂,也知道志向需要自己努力但还是留不住时间,因为自控能力差,也可能是我还小。所以一直没有真正的成功过。我的放纵给了我启示,时间无情,带走了我身边很多也留给了我很多。可是它留给我的从来都要我自己去努力。

我不会深度体会时间是怎样的,可我知道有时候时间是个善良人,它铸造了世间所有感情,让我们拥有了美好拥有了人生。时间给了我希望,我总是希望几年之后的自己比现在好,至少要比过去好,尽管我不知道几年之后的我是什么样子,但我总寄托了我所有的希望

给予了以后,却总是忘记了现在。我忘记了现在我也生活在时间里了,我忘记了现在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我没有去体会,我忘记了我的未来是靠我现在的铺垫。学校里的考试就是对自己的一种鉴定吧。每次考完试,分数会让你回顾你过去的日子是个什么状态,你是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你现在拥有的这些。可我每次都会后悔,后悔当初。这样在别人眼里就是个笑话吧,自己荒废了,就算再差也是自己应得的不是吗?这样也就证明了没有人会同情你,你以后的辉煌需要你现在付出代价,而你总是荒废,就算给予了天大的希望在以后,最终还是会一无所有,到最后也只剩下后悔了吧。

可是时间又让我们看清了很多,越长大越不快乐。现在想想小时候多好啊,多无忧无虑啊。可是换个角度想,当初自己小时候是多么迫切的希望长大啊。总是憧憬没来到的,总是怀念已过去的。随着自己长大却觉得与父母疏远了,没有了当初的温馨;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残酷,却还得默默接受。时间总是逼着你成长。感觉没有经历,感觉一夜之间就长大了,起码思想上有了巨大的转变。可这又似乎不是一夜之间,是时间在运动,是我在经历。世界的冷酷开始让自己的生活黯然无味,可是不管怎样自己还是随着时间成长了。突然间陌生了很多,已经忘记了当初的样子,时间都去哪了?

父母老了,他们一辈子都为了儿女打拼,为了儿女付出,因为儿女就是他们的一切,他们的辛苦我都知道,可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我还没来得及好好看清他们的脸颊,就已经满脸皱纹了,是我以前太不懂事了还是时间太快了没有给我留下报答的余地,他们辛苦了一辈

子,到现在我才懂,才懂得报答,应该为时不晚吧,别让爱来的太迟,从现在开始我就应该孝敬他们了,别给自己留遗憾,他们不容易。

时间是自己的,需要自己把握。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我在珍惜。

篇12:把美名留给老板

有一次,秦始皇在行宫举行宴会,和宠伎爱臣一起宴饮谈笑,十分快乐。此时恰好天降大雨,门外守卫的士兵被冰冷雨水浇透了,站在雨中瑟瑟发抖,显得十分可怜。优旃十分同情守卫,想劝秦始皇让他们休息一下。但他深知秦始皇不听人劝的个性,也考虑到当面为守卫争取休息的权利会显得秦始皇思虑不周,没有人情味儿。于是优旃便在宴会进入高潮的时候走到窗边嘲笑外面的守卫,故作轻狂道:“别看你们一个个长得高大威猛,还不是淋雨站岗的命,这么寒冷的天气都不能休息一会儿,长得这么体面有何用?像我,虽然身高不足五尺,却能待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参加宴会,饮酒玩乐……”

看到优旃趾高气扬的样子,聪明的秦始皇立刻明白了此话是说给自己听的,连忙下令让守卫换岗,轮流休息,引得守卫感恩戴德,直呼万岁。而秦始皇心里也十分受用,觉得优旃非常聪明,自己甘当恶人,却把“体恤下情”的美名留给了自己。

秦始皇一生喜好修筑宫苑。有一次,他想对自己的宫廷花园进行扩建,使其东到函谷关,西至陈仓。这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此提议一出,就遭到了群臣的反对。秦始皇一怒之下,下令再有劝谏者一律斩首。于是,再也无人敢有异议。优旃见状突然拍着手对秦始皇说:“扩建宫苑简直太好了,到时候陛下可以让人多养点猛兽在园子里,一旦六国余孽死灰复燃前来进攻,我们就让麋鹿用犄角顶死他们!”听了优旃的话,秦始皇哈哈大笑,当即下令取消扩建,引得群臣纷纷赞其圣明。

给老板提意见有时候是个技术活儿,稍有不慎就会引来麻烦。但是优旃却懂得反其道而行之,在调侃中巧妙讽谏,把做明君的机会留给老板。如此一來,既能成功达到目的,又不会招致老板的反感,可谓一举两得。

上一篇:写逛庙会的作文900字下一篇:宏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