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留给谁》的教学反思

2024-04-20

《财产留给谁》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篇1:《财产留给谁》的教学反思

《财产留给谁》的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关于财产继承的问题的,知识点较多,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特别好理解。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了只有当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即遗产才能被继承。通过讨论和质疑交流的方式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把学生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去面对,互助合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特点如下:

(一)因为是学案式教学,学案稿在一上课的时候就发放到了学生手中,标明相关时间和注意事项,上课的时候可以很自如地控制时间。

(二)一案到底的教学,整节课就用了一个案例,只是设置成了五个情景,而且就是课本上的,只是稍加变动就引出了下一个知识点。

(三)整节课从老师到学生都很轻松,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可以不按照学案稿上的顺序回答问题,会那个就回答那个,不会的由会的同学帮忙解决。可以说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学生在动,正是体现了课改的以学生为主,老师为引导。

但是,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仍需不断改进:

(一)内容比较多,时间比较紧。学生在小组活动的时间太短,讨论不充分。虽然老师设置的问题学生基本都能找出来,但是有的学生未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设置好的,上课时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的也轻松,可是很有可能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挥。

总的说来,本课时通过学生亲身投入角色扮演,激发学习兴趣。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它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具体的问题,做到不仅学法、懂法,还要用法、护法。但是我们不仅仅要讲法律,还要讲道德、注重情义,记住先哲对我们的告诫:“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篇2:《财产留给谁》的教学反思

夏惠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1、选题。

《财产留给谁》是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该框题涉及遗产、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等基本概念八个,相关法律规定四个,内容很多,线索也不清晰,因此我在师傅的帮助和提点下,整合教材资源,充分利用王老汉家庭财产继承案例,全方面、多角度、有梯度地设置四个连贯发展的场景并附一连串问题,一气呵成完成了课堂教学。

2、教学设计。

由于本课涉及的法律概念及法律规定较多,如果按照常规授课,课堂肯定枯燥乏味,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在设计本课时,我用王老汉一家财产纠纷的例子为线索,设计了一系列的情境,将问题溶于情境之中,随着学生对王老汉遗产分配的关注,对随后提出的问题也乐于回答,这样一来,知识点就变得容易理解了。另外为了实现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我还列举了很多经典分配遗产的案例,使学生兴趣高昂,更使学生明白比遗产更重要的是亲情。本人认为,在教学设计方面,本次授课中是比较合理的,目标也基本实现。

二、成功之处

1、设问巧妙,环环相扣。

本课以王老汉去世,王家人分配遗产为线索,层层设问,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使学生的思绪随着问题而紧张、跌宕。随着“王老汉的遗产中哪些是遗产”“到底谁能继承遗产”“遗产到底怎么分”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本来很枯燥难懂的知识点也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

2、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通过小组讨论、帮王老汉的家人分配遗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

三、不足之处

1、如前所述,本课基本概念多,知识点多,在授课时前面尚能轻松把握。到后面就出现仓促局面,由于没有对后续案例做好整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2、学生进行讨论的时间不够,教师对学生在讨论中的疑问无法一一作答。学生自然分组开展讨论没有新鲜感,有的学生没有积极参加讨论。

四、改进措施

在内容处理上,对于一些容易的知识点可以指导学生看书或者用幻灯片显示,不用详细讲授,这样时间会宽裕些。后续案例如果稍作整合,教学效果就会更明显些。

篇3:你的网络财产留给谁?

近年来,人们的网络生活越来越丰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网络空间、微博账号。“未来,我死后,QQ、博客、邮箱、Q币、社交网站账号等虚拟空间里的财产留给谁”成为网民新的困惑。在新西兰,为网络遗产打官司的案例已经发生,一位逝者的家人起诉电邮服务提供商,要求对方为自己进入逝者的个人账户提供帮助。在美国,早在几年前就推出了网络“遗产保险箱”服务,用户只要在遗产保险箱网站注册,每年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就可以享受密码托管、网络内容备份等服务。网络账户还可以给自己的虚拟财产分别指定“受益人”,以便将来自己过世后,有人能“继承”。而在国内,南京一家电子公司也针对网络遗产难题开辟了相应的业务。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网民想方设法处置自己的网络遗产,但法学界对此却存在争议。网络世界的虚拟财产究竟算不算一种财产,至今再法学界没有定论。如博客的版权能否被继承?从目前的情况看,现在很多网友都用化名、昵称等注册博客,而博主的文章也经常被转载,那么博客作品的第一作者怎样界定?如果无法界定,就无法继承。再如一些网络游戏中的游戏币,虽是虚拟财产,但在现实中却能兑换成人民币。一系列争议引起相关部门和专家们的关注。

网络遗产应该算遗产,可以被合法继承。但现在,法律上对于虚拟财产的认定还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逐渐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按照现有法律,规定具有人身性质的网络遗产不可以继承,如QQ、邮箱、网络ID等;但对没有人身性质的“网络遗产”则可以继承,如网上店铺、作品版权和游戏币等。

网络监督

赶集网现虚构企业假招聘

毕业生又到忙着找工作的时候了,广西南宁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赶集网的招聘频道,发布虚假的抄写员用工信息。曾被骗的网友爆料,看似简单的工作任务实际上无法完成,求职者要求解除合同时,对方以签有劳动协议书为由拒退之前缴纳的百元至数百元不等的保证金。

赶集网对此表示,网站提供了免费发布信息的平台,无法对信息一一识别。而相关律师提醒,当前不少网站都提供免费发布信息的平台,由于对所有的信息内容及信息发布者的真实情况进行核实存在难度,不少网站会在其信息平台上发布免责声明。如果没有证据表明信息发布者与网站串通,受骗者则难以追究网站的责任。

假“天上人间头牌”起诉网站

篇4:财产留给谁教学反思

本课中的课堂的导入采用图片,音乐,话题想结合的方法,迅速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有效的.导入了课堂。

【片段】音乐《乡村爱情》主题歌,谈主人公王大拿的非常富裕,问:你觉得他的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学生回答:他年龄大了,终有一天会去世

教师出示图片:小沈阳(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了)

教师:钱没花了,那钱给谁呢?

导入:财产留给谁

二、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本课中采用的创编连续剧的形式来完成案例的呈现,将知识点的教学寓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

片段3: 正当大家为遗产分割的事,忙的个不亦乐乎之时,王大拿的徒弟王天来上门拜访。原来,王大拿对自己的“身后事”早有安排。王天来出示了王大拿生前立过并经公证处公证过的遗嘱,除了子女分割财产外,在遗嘱中还特别提到要给徒弟王天来100万。

1.假如遗嘱中没有给自己的母亲遗产?行吗?

2.假如遗嘱中没有给未成年的儿子遗产,行吗?

3.假如遗嘱没有经过公证,行不行?

4.王天来,能得到这100万吗?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解决了遗嘱的有效性,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通过遗嘱获得遗产的方式即遗赠。

三、思维导图的有效的运用

思维导图的运用应是无处不在的,不应该仅仅在小结领域,而本课中,思维导图分别被用来呈现案例,讲解知识和小结,特别是生成性的思维导图在小组合作讨论和板书设计中的重要运用更是特别的重要。

四、学习评价和学生展示

个人认为学生的展示并不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一种手段,不能成为一种模式,不能成为束缚教师教学的枷锁。

篇5:财产留给谁教学反思(小编推荐)

近日,我们学习了《财产留给谁》一课,经过一天的思索,现将本次授课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总结反思:

一、教学设计

1、选题。

《财产留给谁》是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该框题涉及遗产、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等基本概念八个,相关法律规定四个,内容很多,线索也不清晰,用作教学设计、说课仍可操作,但是用于上比赛课,实在不是理想之选,但是由于一系列活动,不能随意更换课题,所以我也只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教学设计。

由于本课涉及的法律概念及法律规定较多,如果按照常规授课,课堂肯定枯燥乏味的,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在设计本课时,我用邻居吴大叔的例子为线索,设计了一系列的情境,将问题溶于情境之中,随着学生对吴大叔遗产分配的关注,对吴小女的同情,对随后提出的问题也乐于回答,这样一来,知识点就变得容易理解了。另外为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还设计了两次吴家的家庭会议和一个故事——有爱人生,使学生明白比遗产更重要的是亲情。本人认为,在教学设计方面,本次授课中是比较合理的,目标也基本实现。

二、成功之处

1、成功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知识目标应服从并服务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此,一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在设计本课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我花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环节,也是我认为本课最成功的地方。在授课中,先设计一次家庭会议,在会议中,吴大叔的亲人为了继承遗产争吵不休,会议不欢而散,之后村长通过故事——《有爱人生》对吴家亲人的教育,使吴家人明白,人活在世界上不单单为自己,只有爱他人,为他人着想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关心和爱,自己的人生才会更精彩,之后又通过第二次家庭会议中吴小儿放弃遗产,吴家人在村长的教育和吴小儿的感化下相互谦

让,相互体谅,一家人又过上和睦美满的生活。接着,在教师小结中,我用了以下的话:遗产诚可贵,亲情价更高。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同学们珍惜身边的每一位亲人,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这句话在本课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我用一幅对联结束新课,上联:用爱治家,家兴人旺百福至下联:以法维权权广情真万利来横批:家和万事兴这幅对联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本课的气氛达到高潮并结束授课,成功地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态自然、亲切。

授课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点评并引导,知道学生答题,受到评委和学生的认可。

3、设问巧妙,环环相扣。

本课以吴大叔去世,吴家人分配遗产玮线索,层层设问,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使学生的思绪随着问题而紧张、跌宕。随着“吴大叔的遗产中哪些是遗产”“到底谁能继承遗产”“遗产到底怎么分”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本来很枯燥难懂的知识点也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

4、板书。本课的板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5、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通过小组讨论、帮吴大叔的家人分配遗产,采访学生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

三、不足之处

1、如前所述,本课基本概念多,知识点多,在授课时前面尚能轻松把握。到后面就出现仓促指局面,虽然在最后几分钟我灵活处理了,但是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2、对重点、难点问题虽然在授课中有所体现、侧重,但是没有特别强调。

3、由于本课时初二下册内容,学生刚从初一升上来,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些茫然,反应不过来。

四、改进措施

在内容处理上,对于一些容易的知识点可以指导学生看书或者用幻灯片显示,不用详细讲授,这样时间会宽裕些。

上一篇:中国古代的歇后语精选90条下一篇:答谢晚宴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