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共育工作计划

2024-04-21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计划(精选8篇)

篇1:小学家校共育工作计划

XX小学家校共育工作亮点

近两年来,我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构建家长学校的新模式,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我校在“家校共育”方面,坚持做好“家长学校”的工作:

1、成立“家长学校委会员”,定期召开“家校共育”会议,虚心听取家委会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合力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2、定期召开家长会,精心准备家长培训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家长培训。

3、家校教育宣传。在学校网站中开辟“亲子有方”家教栏目,刊登一些家教信息和科学育儿的知识,引导家长更科学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们也会通过LED电子屏滚动家教知识或定期通过校讯通向家长发送关于家教的信息,既温馨又实用。我校在家校共育工作方面注重宣传,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校社企”关系良性发展。

4、每年六月底都会与XX幼儿园及邻近的几间托儿所联合组织幼小衔接活动,通过“幼小衔接之教师培训”专题讲座、“参观小学”等活动,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以此拉近“校社企”共育关系。

5、利用寒暑二假,组织XX社区关公委及志愿者开展关爱行动,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感觉到大集体的温暖,从而培养他们爱家乡、爱集体、爱家庭、爱学校的观念,并从中学会感恩。

6、建立一支校外辅导员队伍,利用他们的长处,对学生进行帮教及辅导,如:我们利用社区资源协助学校进一步发展我校的“三棋”特色教育,组织一些“三棋”爱好者,定期到我校进行帮教,大大地满足了我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又如:为了提高我校羽毛球运动员的技艺水平,我们诚邀了部分校外辅导员兼做教练,并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这些校外辅导员的成立,造就了双赢的局面,学校的发展得到社会人士的大力协助,同时,他们也乐在其中,感慨能为学校办事是件赏心事,也圆了一会教师梦。

6、营造亲情氛围,开展系列亲情活动。我们抓住学校的德育活动为契机,抓住重要节点,加强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情感,亲子共读、亲子手工制作、亲子共读手抄报、亲子趣味运动会、亲子活动等。2013年“阳光校园科技体艺节”,我们邀请了低年级的家长参加“亲子活动”,通过亲子游戏、亲子美食分享会等形式,与孩子共度校园生活,进一步加强了家校沟通,有效地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还有,我们每年都会对亲子共读表现优秀的家庭进行“书香家庭”颁奖,以此促进、感染身边的人爱上阅读,以带动全民阅读的热潮。

由于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积极向上,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今后,我们会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总结,面对新形势探讨家庭教育新思路、新方法,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XX小学德育处 2014年4月8日

篇2:小学家校共育工作计划

XX市XX区XX小学坐落在XX市XX区府城镇XX路。是2020年XX市“一校两园”项目之一,由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斥资1.4亿元建好后无偿移交给XX区政府使用的公立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35.27亩,建筑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学校按36个班的完全小学配置的办学规模,可容纳2000名学生,配套室内有8泳道室内泳池,室内体育馆,200米跑道,篮球场,门前广场及绿化,多功能室、办公室及教师休息室,400人礼堂等。学校造型灵感来自数学“∞”(无穷大)符号,寓意“学海无涯”。

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职能部门的配合帮助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XX小学2019年9月7日开门办学,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学生1410名,教职工74名,专任教师72名,其中本科学历65人,学历达标率为100%;现有一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5人,正高级教师1名。

心理学和教育学认为,孩子的智力基础和品质基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质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学校是接过这块毛坯进行继续加工的,在学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过程中,倘若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师资和学校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不难看出,建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保证每个孩子健康优秀成长的根本!XX小学在办学之初,就明确了把家校共育这一工作当做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落实和加强。简要汇报如下:

一、以工作室为平台,构建家校共育研究共同体。

我们很清楚,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优质的家长群体是学校教育背后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为了促进家校共育导师优质群体,XX小学借用领航工作室、卓越校长工作室这一平台,借助工作室课题研究强有力的导师团队:北京师范大学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中心陈XX主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XX教授、XX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首席专家李XX教授、课题研究指导专家为XX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教授赖XX教授等。同时,还凝聚工作室13所成员校的优质资源,构建家长共育研究共同体,校际间经验交流、互通有无,搭建发展共同体,为更好地推动家庭教育、构建家训家风、更新家长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不断努力。

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加强家校共育的实践研究。

为了打造研究型家庭、培养研究型教师团队、培育研究型学生,XX小学针对家校共育过程中,家长和学校、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针对各种不同家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时代发生变化,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等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小学家校共育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基于XX自贸区(港)建设的背景》这一课题,意在通过课题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还希望以研究为契机和突破口,促进学校校家校共育工作转型发展。同时,让家长和老师通过研究,都能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让教育观、人才观发生真实的改变。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到行动方式找到可支撑的“脚手架”!

该课题已经立项为省级课题。根据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我校已经组织教师、家长开展家校共育相关理论学习,对当前家校共育基本情况开展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正在构建家校共育体制,完善相关制度,为家校共育提供组织保障。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健全家校共育决策机制、运行机制、评价与激励机制等,为家校共育顺利推进提供机制保障。

三、以研究中心为载体,促进家长群体优质生长。

众所周知,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像总书记说的:家长要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构建“爱满屋”的原生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第一影响源”,是保证孩子健康、阳光、快乐成长的基础。基于此,XX小学成立了“爱.yu未来”家校共育研究中心(“yu”,在这里是同音作用,含着“育、预、遇”三个字的作用)。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本着“用爱筑方舟、寻找高效方法、优化教育模式,助力每个孩子明天更美好”这一主题,通过“共读一本书”、“家庭教育沙龙”、“育儿经验分享”、“教育观点论坛”、“未来人才展望”、“共话生涯规划”、“话说家训家风”等活动,凝聚家长人心,达成教育共识,构建教育“同盟军”,不断促进XX家长群体的优质发展,进而推进教育成效的最大化!

四、以培训为模式,更新家长群体的认知。

时代在不断发生变化,需要的是多元化人才。为了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我校借助家长学校的平台,每一学期坚持家长培训会。在这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到“三固定、三保证”了:

“三固定”主要指:

(一)固定的场地。

分别是体育馆举行全校性大课堂;以年级为单位的班级课堂;个性化的研究中心沙龙!

(二)固定的培训主题。

我们针对每一阶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或者家长提出急需解决的困惑,有目的性的邀请相关专家,或者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培训,答疑解惑。

(三)固定的培训方式。

我校主要本着“向培训要质量”和“为家长提便利”的原则,主要是采取“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

“三保证”主要指:

(一)保证培训团队。

强大的培训团队是培训质量的保证。

我们的培训导师主要有省、市、区关工委推荐的经验丰富的专家;学校领导;全体班主任等。

(二)保证时间。

家长培训时间基本固定于开学第三周和十一周。当然,针对一年级新生家长,我们会在开学前召开一次新生家长见面会,做好“幼小衔接”的培训工作。

(三)保证培训经费。

为了保证每一次培训的质量,我们通过教代会讨论决定,每年从公用经费和学校培训费里拿出5%的资金,作为家长学校可支配资金,用于导师团队培训、书籍购买等活动。

五、以活动为纽带,不断促进家长的育人责任感。

为了搭建学校与家长间更多的交流、合作的平台,我校坚持设计丰富的“亲子活动”,让家长见证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高光时刻,促进家长的责任和担当,也促进家长主动承担起共同“育人”责任。

我校努力探索家校共育的新途径和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家长主动承担起共同“育人”责任。

1.成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明确各自职责,配合班主任、年级长、学校开展各项工作。

2.建立全员家访制度。每学年初制定全员家访活动方案,语数英科任有计划地到每一位学生家里访问。同时,电访常态化,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并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通过反馈信息,学校也了解学生在家表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友好平台。

3.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状况,为有针对性开展家长学校培训工作找到题材。

4.开展家长开放周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加强交流。开展“家长一日讲堂”活动,邀请家长给孩子们上一堂主题不限的教育课,不断分享自己的成长励志故事,增强学生的奋斗意识。

5.疫情期间,依托学校教育哲学“生命教育”,研发了19门“宅家系列课程”,并及时开展线上教学。同时,还开展了亲子阅读、“家庭运动会”、“美食秀秀”、“我是劳动小能手”等活动。同时,疫情期间,我校是全国第一所开展全体师生、家庭成员参加的“线上升国旗”的德育活动的学校,得到了教育部及多家媒体的表扬和报道。

6.2020年6月至今,每周引导家长在线学习“家庭教育每周一讲”,培养学习型家长队伍,打造“书香家庭”,为孩子树立学习榜样和营造学习氛围。

7.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各种活动,如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一年级开笔礼、少先队亲自入队仪式、教室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护卫队、家长党日活动、庆“元旦汇演”、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等活动。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丰富了活动的内容、融洽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沟通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获得了家长的赞誉和社会的好评。

8.2019年9月至今,每个班级都成立家长志愿服务队伍,每天上学、放学都坚守校门做好护学值日各项工作,同时,组建了家长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周三固定家长党员开展护学值日。

9.2020年10月起,每月一期的校报改版,增加“家校连线”专栏,报道学校德育工作,刊登家长育儿经验、精彩家教案例、教师管理心得,传播家校共育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连斯基说的:“只有学校的教育而没有家庭的教育,或者说只有家庭的教育没有学校的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的这一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全国模范班主任刘利梅老师说的:“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了。”

篇3:强化小学家校互动的途径和方法

一、网络信息化拓展家校互动的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无网不胜”,孩子学习需要上网,学校教育也已入网,家校互动同样需要网络,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的必然选择。目前,许多学校要求班主任积极利用网络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提醒班级学生的情况,及时公布家长需要了解的事件。

不少学校已建立家校互动网站平台,还有利用Q Q、M SN等建立班级群,邀请家长们加入该群,由班级家委会成员担任管理员。家长们在群里自由讨论,有讨论辅导学业方法的,有交流育儿困惑的,讨论非常热烈。网络上家长们少了许多羞涩和顾忌,更少了时间的限制,话题谈得更加深入。除了自由交流,家长们还组织了主题交流。管理员根据普遍存在的困惑整理成主题,定时在群内组织讨论。如,围绕“孩子不会系鞋带怎么办”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家长们纷纷把自己的经验亮了出来,互相交流学习。有一位家长最后由衷地说:“我一直觉得不会系鞋带就由孩子去,但今天的讨论让我知道原来教会孩子系鞋带这么重要,这不仅仅是一种本领,更是他走向独立的第一步,所以我一定要教会孩子自己系鞋带。”群内交流就是老师、家长之间的“头脑风暴”,这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分享交流。在平时和家长的沟通中,我也注重了解家长喜欢的网站或者常用的网络互动软件,这样能帮助自己拓宽视野,从而寻找更多的家校互动形式。

这种新形式的家校互动使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颇受广大家长群的欢迎,也更加及时有效地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在学校和家里的状态,有利于双方结合开展教育。

二、平等互动新理念丰富家校互动的内涵

以往传统的家校互动理念中,人们认为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是教育孩子的主体,而家庭只是起“配合”学校教好孩子的作用。即使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但不太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知规律,不注重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有的还不理解学校所采用的教育手段的意义,只是一味盲目的“望子成龙”。有的家长甚至连自身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常常把孩子往学校一扔了事,学校有什么“吩咐”就照做,认为这样就算当好了家长。事实上,教好孩子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因此我提出平等互动新理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要纳入到孩子的教育中,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对于班里的部分本地学生之外,很多家长都是外来务工者。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和观念局限,不太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开家长会时,老师对全体家长进行培训,极力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手把手地教一些家长怎么申请Q Q号,怎么加入班级群,怎么收藏班级博客,利于网络来关注他们的孩子,也为学校教育献言献策。学校资源开放也为这项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老师的努力下,不少家长转变了观念,在百忙之中也会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对于Q Q群、博客上发言多的家长,通过家长会进行表扬,有时也奖给学生一颗五角星,让学生把表扬和奖励带给家长。其他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会督促家长多参与到家校互动上来。提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这样也能使家校互动变得更深入、更有效。不少班主任开展家校互动的活动过程中,经历了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尴尬,也遭遇了家长冷淡的困惑,本着让每一个孩子发展的理念,真心诚意地和家长交流探讨,激起家长的共鸣,这样才能唤起家长主动交流的意识。依靠人的力量和智慧去充实丰富。只有教师和家长真诚平等地对话,才能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初衷。

学校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大框架,而家庭教育的参与,才能具体到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家校互动的深化合作,有利于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摆在同等的位置。

三、两方面互换使家校互动更有效

我们可以创设多途径进行家校联动,开展家庭教育。如让家长走进课堂或让老师走进家庭了解不同环境下孩子的状态,进而开展更全面,更具体的教育设计。

让家长走进课堂,我们可以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是家长学习新课程最好的方式,就是进入课堂中实际感受。每个学期,都安排几天“教学开放日”,让家长进入课堂,观摩“新课程教学”课,和孩子一起直接感受新课程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有家长的互动,特别是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动手实践研究,这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激励。通过这样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不但使家长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使家校联动的开展更深入、更和谐、更有效。让老师走进家庭可以进行主动性的家访活动,依托学校社会、家庭、社会三方的努力,让教师和家长融入和熟悉三方的生活环境,更加体谅和理解对方。如2月28日上午,三年级家校半日交流活动隆重登场。根据学校办学和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们除了来校参加别开生面的亲子活动、聆听课堂教学、观看孩子们的自己主持的十分钟队会、参与家长沙龙之外,学校还特地邀请了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给家长和老师开设了论坛,为大家在教育孩子方面指点了迷津,提供了更多的经验和可操作的教育方法。这样的活动虽然只有短短半天,但是也给家长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他们能得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能向学校提出真实而诚恳的意见和建议。家校互动、合作,是给孩子们创造更多快乐的有效途径,把学校办成家门口的好学校。

这类活动有力家庭和学校对双方更加了解,进而对双方工作的理解,进而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关系。

篇4:小学家校共育工作计划

关键词:小学;家校共育;影响因素;解决策略

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的主要成长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养成以及良好习惯的建立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的是家庭与学校间的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营造出最恰当的生活与学习氛围。当前,家校共育观念成为被大多数家长与学校所理解的一种教育理念,虽然家校共育的推行和落实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家校共育的持续有效推进。下面,笔者将从家庭与学校两个层面入手,对影响家校共育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实现家校共育的有效路径。

一、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

1.家庭层面

(1)家长教育形式不当

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讲究方式方法,也不会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一旦孩子出现某些过错,家长便只会采取粗暴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绝不再犯。这种教育形式显然是错误的,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恐惧心理,而且对于正在建立自身对外界初步认知的四年级学生而言,很容易产生反抗情绪,促使孩子叛逆心理的养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家長重智观念较深

重智观念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家长都存在的一种育子理念,其直接表现便是十分注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在孩子成绩下滑时表现出强烈不满,将分数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且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2.学校层面

(1)教师难以面面俱到

当前我国大多数小学班级都存在一个普遍性问题,那便是学生人数众多,少则七八十,多则上百,众多的学生人数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教师管理难以面面俱到。对于一些成绩十分优秀或者成绩排名十分靠后的学生,老师投入的关注较多,而对于学习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教师付诸的精力难免会打折。因此,教师无法对班上每个学生的状况都了如指掌,与学生家长的互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教师评价体制单一

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体制较为单一,大都以班级平均分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导致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多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教师与家长在就孩子的在校表现进行沟通时,也只是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沟通重点,忽略了对孩子心理变化的观察,也容易导致孩子遭受来自学校与家庭对于学习成绩的双面夹击。

二、实现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

1.成立家长委员会

笔者作为四年级班主任,深深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促进孩子学习进步、帮助孩子培养健康心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成立了班上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由班上学生的家长作为主要负责人,负责家长会举办期间的家长召集工作,并且协助老师进行班级管理。比如,学校在举办运动会期间,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参加运动会会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存在着较多的危险,因此,反对自己的孩子参与运动会。在面对这种状况时,家长委员会帮助笔者与家长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工作,最终大多数家长都被说通,不仅鼓励孩子参加运动会,还亲自来到学校为学生加油助威,笔者的这一举动也赢得了其他班级班主任的认可与效仿。

2.完善并增加家校沟通的渠道

在网络技术无比发达的今天,家校沟通的渠道也变得丰富而便捷,笔者为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特意建立了家长沟通微信群,每日都会将学生的家庭作业发布到微信群中,让家长知晓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此外,由于一些学生家长工作繁忙,经常无法亲自参加学生的家长会,笔者便选择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家长也会就孩子最近在学校的表现进行询问,尽量做到了对孩子成长的同步参与。

3.完善教师评价体制

笔者所在学校也十分重视家校共育的实际落实状况,因此,在对教师的评价体制中新增了诸如与学生谈心次数等选项供学生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此外,学校还发布了网上投票,让家长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负责任的老师”,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次数以及沟通质量等作为评价标准。学校对于当选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票数较少的教师还会组织批评谈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起教师参与家校共育的责任心。

家校共育要想达到良好的成效,需要家长与学校教师共同努力。家校共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双方的共同坚持。本文中笔者对于实现家校共育有效途径的提出只是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教师,但是笔者对于家校共育的研究与实践并不会停息,希望能够为教师同仁提供一些新的育人思路,共同为小学教育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生兰.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家长手册》的特点及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5(8).

[2]刘翠兰.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20).

篇5:小学家校共育方案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评教活动,共创与幸福有约的学习型家庭,真正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氛围。

二、开展形式:

各个班级分班开展与学校统一开展相结合

三、家校活动工作安排:

四、家长义工工作:

1、重新整理各个班级家长义工名册并登记归档;

2、发放家长义工工作职责;

3、出台学校十佳家长义工评比细则,完善工作激励机制;

五、家长开放日活动:

1、时间:4月中下旬;

2、主题:家校携手,共育奇葩

篇6:小学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我们在每一重空间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要从孩子承担的三种角色角度去考虑。”而“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两大教育构成主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相互融合进行启智育人活动,在合力育人过程中,既充分利用学校一切教育资源,同时又注重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两者在步调一致形成积极育人合力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所以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包容又有区别的。那么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哪个所占的比例更加重要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简言之,学校教育就是系统的集体式的教育,旨在培养社会性的个人。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生活中,以亲子互动为主要特征,父母作为教育的主体按照一定的期望和目标,采取一定的活动方式教育和影响孩子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启蒙性。“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新生婴儿从呱呱落地到处不独立生活,主要是在家庭中,家庭是孩子首先接触到的社会环境。

2终身性。人一出生,甚至从胎儿开始,一直到他离开人世,都在不断地受到家庭的教育和影响。

3情感性。家庭教育建立在骨肉之情的基础上,它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4针对性。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具有实施个别教育的一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5灵活性。家庭教育是家长在自己的家庭内单独进行的,与学校教育相比,没有固定的教学程序和组织形式,也没有严肃的教学气氛,多数情况下是根据具体情况随机而发。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点:

1开放性。社会教育部向学校教育具有诸多限制。它没有年龄,时间,地点,等局限,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教育。

2群众性。社会教育的服务对象不仅是青少年,对各个年龄阶段,各行各业人员都有重要意义。

3多样性。社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补偿性。有些学校尚不具备的知识需要社会教育予以补充。

5融合性。社会教育不仅具有独立形式,而且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教育日益发展,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目前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他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1、接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2、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

3、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篇7:小学家校共育工作计划

摘要:

密切家校联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 的呼唤,是时代的要求,具有深远的意义,让学校和家庭携手,让教师和家长携手,朝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目标,不断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篇8:关于农村小学家校交流的一些思考

但是,要做好这个工作,却是相当不容易的。在现实的农村教育过程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跟学生家长各自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矛盾。作为教师,有的时候很苦恼:你教育学生不随手乱丢垃圾,但你无法阻止成人随地吐痰;你教育学生尊老爱幼,但你无法惩罚虐待老人的不孝儿女;你教育学生分清是非,偏偏有家长颠倒黑白。这样,家长的教育与教师的教育背道而驰,甚至互相矛盾。许多教师一提起家长,就摇头叹息,通常以一句带有感情色彩的话来道出自己的无奈:“现在的家长,怎么说呢?素质太低了,唉!”另一方面,作为家长,经常也是同样的充满无奈的一声叹息:“现在的老师啊,不说也罢!”似乎家长也有一肚子不得不诉的委屈。

一、家校合作交流之中存在的冲突

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与家长教育理念之间的冲突。

我在家乡的一所农村小学实习的过程中,几乎天天都能在办公室看到学生的家长,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而被教师通知来的。家长站在办公室里,一个个都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低着头,唯唯诺诺地听着老师的数落,再对老师千拜托,万拜托,请老师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觉得,这样的沟通,根本达不到信息交流的预期目的,沟通方式也不科学。仔细分析之后,我发现教师与家长两方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 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误区

许多教师在观念上有着这样一个误区:所谓教师与家长合作交流,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家长配合教师教育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主,家长为辅,这是天经地义的。这也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对二者的定位。于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之下,合作交流不是双向交流,而是单向告知,即家长只要记住学校或老师的要求并照此执行就可以了。教师不但很少询问家长对教育的看法,而且还有一种不自觉的判断标准:凡是和老师意见不一致的,凡是不照老师要求去做的,都是素质较低的家长。在这里,教师无意中扮演了“真理”代言人的角色。

而事实上,尽管教师是较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但并不意味着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的看法一定不如老师高明。家长群体几乎是社会的缩影,相当一部分家长在教育方面还是非常有见识的,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2. 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偏差

当前家庭教育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有不少家长以错误的教育观教育子女,重智轻德便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如今,农村里的大部分群众的物质生活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家庭教育的环境和条件都有所改善,如不少家长为孩子购买高档的学习用品,或者为孩子请家教等等。只要他们觉得是对孩子有好处,家长都会不惜花费钱财和精力。但是,不少家长却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活动,也从不让孩子干家务,总认为:孩子嘛!得保证他首先吃好、穿好、学好,至于劳动嘛,就由我们家长多做点,不用他操劳了,让他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就行了。

显然,让孩子多学点,学习条件好一点,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不注意对孩子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忽视劳动教育,那么,就会使孩子从小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一个个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甚至成了只想别人伺候,而不愿意为人民服务的“寄生虫”,这将是多么危险啊!

3. 教师与家长联系与沟通的渠道单一

目前,家长会依然是教师与家长最主要的沟通渠道。家长在家长会上获得的信息通常都是常规的、共性的、表面的,大部分是一些须知或要求,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则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个别,单独交流获得的。但是一个班有几十名学生,如果每个家长都在家长会后一一与教师交流,恐怕不太现实。而且,平时教师和家长各自忙碌,很难抽出时间进行交流深谈,这些都导致了家长与教师沟通困难。

4. 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内容片面

传统的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主要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教师在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时,有关孩子的负面信息占了绝大部分,仿佛优点不需要沟通似的。长久下来,就会产生一种“不良反应”,即家长接到老师的电话,最经常的联想就是孩子一定是出了问题。二就是老师在反映问题时,往往只陈述现象,而不分析原因,也很少给予具体的指导或建议。类似这样的语言是常见的:“你的孩子最近学习退步了,上课也不专心听讲”“最近的作业情况不是很好,连续几次都没做”等等。总之,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老师都喜欢向家长“告状”。而这样的交流往往会以家长对孩子的责骂或体罚告终。对学生而言,我挨了骂,挨了打,是因为你老师向家长“告状”了,于是怨恨老师,平日课堂里更加与老师作对,纪律涣散,学习就更加不上心了。如此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还雪上加霜,这恐怕不是老师希望看到的。

二、解决家校合作交流矛盾的策略

诸如以上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看似简单,解决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教师要联系家长,做好家长工作,就必须要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还要有坚定的毅力、意志和不畏艰辛的决心。当今,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面对不同水平、层次、职业的家长,更要有高水平的教育艺术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教师应该主动联系家长,当然联系家长不仅仅是做好家长工作,而且还应该向家长主动反映学校情况,并且了解学生在家庭、在社会的表现情况,一方面,便于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三、家校合作交流的内容

教师与家长进行合作交流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向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育措施

教师必须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活动的大致安排以及具体的要求,了解这些教育行为的有关意义;帮助家长提高对学校整体教育的认识,特别是对素质的认识,如此才能够使家长有规可循、有据可依。家长如果不了解党的教育方针,就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学生。学校的教育工作千头万绪,难免会出现差错,也很容易会引起家长的困惑,这就更需要教师及时向家长说明和解释,消除他们心中的误会和不满。对学校或教师自身行为的不足之处,教师也要主动向家长承认错误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以求得家长的谅解。

2. 向家长介绍班级和学生的情况,班级的教育计划

家长通常很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及其所在班级的大致情况。所以班主任应该理解这种心情,向家长如实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应该注意客观反映孩子的进步,并适时指出他的缺点和问题,有些问题还需要提醒家长注意。更要注重跟家长交流自己调查的原因及分析判断,给出自己的建议,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使家长配合班级工作,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指导。

3. 向家长了解其子女在家里的表现情况

教师要想真正地、全面地了解学生。仅仅看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尊敬师长,可在家里对父母长辈恶声恶气;有的学生在学校里积极参加劳动,在家却什么事都不干;有的学生放学后不及时回家,常常和社会上的一些“混混”来往,沾染上不少坏习气。教师要有效地教育学生,就一定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

4. 向家长讲述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

在农村小学中,有的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往往直接、简单;有的又对子女过严过狠,容易造成子女的逃避、逆反、对抗等心理;有的对孩子娇生惯养,过分溺爱,袒护过错,纵容放任,这些恶劣现象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有义务与这些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使他们掌握最起码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科学、合理地教育孩子,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协调的作用。

四、家校合作交流的方式

在农村小学中,教师最常用的就是家访,接待家长来访、书面联系,以及开家长会四种方式。

1. 家访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家访,就是教师亲自去学生的家庭走访,也就是我们平常理解的去走走、去看看、去问问、去谈谈。尽管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如电话、短信等等和家长联系,但那种直接感受性远远不如亲自走访。家访可以是一般性的,也可以是专门性的,这就以教师的工作需要而定了。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另一面,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可以发现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处境和困难,可以了解到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和意见。凡是优秀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具有实际意义的家访。

2. 接待家长来访

家长到学校来找教师是很常有的事,这也是教师与家长联系,做好家长工作的良好机会。家长来访,主要是家长发现子女在学习、品德、健康等方面存在某些问题,或对于学校、班级工作有某些意见和建议,需要到校来向教师反映。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师特意请家长到校来讨论对其子女的教育问题,这在农村小学尤为常见。教师对待家长来访,除了要热情接待之外,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家长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教师能解决地应尽快给予解决。二是要及时把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向家长说明,如果有些情况需要别的任课教师介绍的,可约请任课教师介绍。

3. 书面联系

书面联系也是做好家长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书面联系,可以把学校或班级要开展的重大教育活动通知家长,或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以纵向的记录告诉家长,让家长能够从纵向和横向来比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4. 召开学生家长会

家长会是对家长集体进行指导的一种形式,家长会面向全体家长,目的是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发动家长自己教育自己,同时让家长了解学校和班级的教育要求,向家长汇报班集体发展的主要情况,并且研究解决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讨论改进教育学生的办法和措施,促进家长与教师两者教育的有机结合。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教育不容忽视,因此,只有教师与家长加强合作,适时交流沟通,随时交换自己掌握的信息,让两种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教师的工作也会取得更圆满的效果。在农村小学中,更需要教师与家长掌握高水平的教育艺术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改进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法,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在现如今的农村教育过程中,总是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孩子成绩好,则一切都好。反之,就是教师没有抓紧学生,或家长没有盯紧学生。教师与家长合作交流的矛盾也由此而产生。从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家长交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入手,分析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结合在农村小学见习过程中常见的一些对小学生造成恶劣后果的不良现象,如“告状”“体罚”等等,找出教师与家长双方教育理念上不同的地方,以及两者各自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的不足之处。讨论教师与家长应该如何进行交流,以及交流什么,才能够改进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法,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陈德洲.家校沟通的问题与策略[J].班主任,2013(2):32-33.

[2]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张万祥,席咏梅.破解班主任难题[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225-227.

[4]汤书翔.小学教育学[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18-223.

[5]张爱华.班主任工作艺术[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284-290.

[6]龚乐进,张贵仁,王忠桥.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2012:139-141.

[7]方天培.班主任工作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35-140.

上一篇:年龄划分古代下一篇: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全词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