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征文]最好的朋友

2024-04-10

[朋友征文]最好的朋友(精选8篇)

篇1:[朋友征文]最好的朋友

那年,我们刚上初中,在学校入睡的第一个夜晚,我望着陌生的人,陌生的屋子,不仅担忧起来,我这种害羞的人能否在新环境中交到朋友?看到室友一个个渐渐混熟,不禁黯然神伤,趴在床上默不作声。

只有你注意到我,调侃到:“这位仁兄为何不说话?”她那有趣的语调一下子就逗乐了我,我的话匣子也打开了。室友们惊奇的看着我,眼光仿佛在说:“这个闷葫芦原来也这么能说。”

黑暗中,我与她握住了手,一握就是两年。开朗活泼的她与我性格截然相反,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友谊的进展。

春天,我们手拉手去学校的绿色大操场疯跑,累了,便停下大笑,那笑声,连草儿们也听到了。于是,草儿一天一天的疯长,一如我们的青春无所畏惧。

夏天,我们不穿裙子,只穿休闲的短裤,违反老师的命令偷偷跑去买冰激凌,躲在班里偷偷地吃。冰激凌散发的凉气在我们身边蔓延,凉爽而又甜蜜,就像我们的友谊之花,沁人心脾。

秋天,我们不约而同穿上大衣,带上半截手套,在叶子落光的树林中踩着干枯的黄叶,“唰唰、唰唰”猛的踢起来,让蝴蝶们漫天飞舞,最后飘落化作春泥护花。而我们也悄悄积蓄力量,慢慢长大。

冬天悄然而至,晶莹剔透的雪花跳着春华尔兹慢慢落下。我们不再只会疯跑疯玩了,我们也成了大姑娘,会拘谨了,会学习了。我们会趴在一张桌子上做着铺天盖地的作业,我们也会在宿舍里大声争论晚上考的数学题。

是的,我们的友谊正在开花。

是的,我们正在慢慢长大。

篇2:[朋友征文]最好的朋友

一次等车时,我准备买一本书打发时间,但我当时相中的它,却成了我最爱不释手的杂志。

《格言》时一个很有独特风格的朋友,它有一个很独特的栏目“格言新说”,这也是我的最爱。“放长线,掉大鱼”、“流言始于智者”、“鸟儿大了,什么林子都有”、“宁做凤尾,不做鸡头”……这些被“篡改”过的格言在你看来或许是歪理,可是格言却将它解释得有鼻子有眼。一次,我做完了作业,感觉有些无趣,无意瞟到格言上写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是好士兵”,我一下就来了兴趣,拿破仑的名言被推翻了?带着疑问,“朋友”为我做起了解释:士兵怎么能天天想着当将军呢?好好做分内的工作才是。做一个无暇做“将军梦”的士兵,脚踏实地地努力,总有一天,你会变得卓尔不凡。朋友的故事讲完了,我恍然大悟,这也是一个真理呀!

《格言》不仅是个哲学家,还是个“文学版”的卓别林。这期的“热帖子”版:“亲爱的,你床下有人”就很有意思:

一天,我深夜醒来,又睡不着了。轻轻唤醒睡在对面的小林:“嘿,你床下有人!”“啊!你别吓我!我好怕!”“什么呀,我可没吓你,你床下不就是睡在下铺的小陈吗?”

看完这个故事,笑声又陪伴了我好久。《格言》,你太有才了!

篇3: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

经典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就象魔咒,蛊了全世界女人的芳心,并迫使全世界男人去买钻石献媚讨宠。女性的美是爱情之魂,古往今来,让无数文人墨客去咏叹。当印度最早发现这坚不可摧、所向无敌的钻石后,钻石便与爱情、与女性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爱的一种纪念,美的一种标志,在文化背景上,最具珍贵象征意义的还是钻石。

年轻人选择钻石来作为他们定晴新婚的见证,通过钻石的完美及永久来祈望他们绝对爱心的美满及永远;年长者喜欢选择钻石来作为金婚纪念的标志,通过钻石的永恒来表明他们那经过漫长岁月考验永生不变的爱心。

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因此被喻为最能经得住各种考验,成为给人带来力量、美丽、幸福和长寿的象征物。所以,从结婚到金婚之间每一个生命之爱的纪念历程,它都可以在爱情之旅上建立起—个永恒的纪念塔。

钻石是世界上最传奇的物质。因此在社交场合,女性佩戴钻石又成为她们表现信心、突出个性,或者表达勇敢与成功的象征。这是自尊、自立、自强的心灵造型,不只是装饰文化,而是构成职业女性的一种美感状态:女性佩戴纯白的钻戒,象征着“纯洁、忠贞”;微红的钻石表示“热情似火”和“活泼天真”;微蓝的钻石表示“柔情以水”和“娇媚可爱”。

用钻石文化语言,为女性诉说着生命的浪漫与激情。女性把钻石镶嵌在胸针上,显得高雅别致;把钻石镶嵌在吊坠上,显得魅力无穷;镶嵌在发夹上,更有一种别样的意境。有了钻石文化,女性美的文化更有一番升华。

洁柔与钻石一起见证您最美的时刻

篇4:最好最好的朋友

只见那只红羽毛黄底子的漂亮毽子,一下子身首分家了!

这只毽子的主人是陈莹儿,她一下子扑过来,捡起已经断成两截的毽子。“你得赔我!”她毫不客气地对谢地说。

谢地还没来得及回答,她的好朋友许薇就在边上叫起来:“你别要她赔呀!她得花自己的零花钱,她的零花钱赚得很辛苦的!”

“不要她赔的话,那我怎么办?我的零花钱赚得也很辛苦的!”陈莹儿看着许薇。

“你的零花钱是怎么赚的?”谢地好奇地问她。

“我考试考到90分我妈妈才给我5元零花钱!”

“考到90分就有5元零花钱!”谢地激动地叫起来,“那你的零花钱可太好赚了!”

“哪里好赚了?我考试很难考到90分的!9分还差不多!”陈莹儿很不高兴地朝谢地翻了一个大白眼。

陈莹儿不喜欢考试,她每次的考试成绩,也就比沈正正好那么一点点。

“可是我考试要考到95分才有1元零花钱呢!”谢地大叫。

“那我可不管!你到底赔不赔我的毽子啊?”陈莹儿有点急了。

“我来赔给你吧!”许薇慷慨地说。

“不要不要!你也要用钱买的呀!”谢地赶忙说。她怎么能要自己的好朋友来替自己出钱呢。

“我不用钱买的,我家有一大箱毽子呢,是以前我爸爸做生意时留下来的!”许薇说。

哈!怎么有这样的好事情!许薇可真好呀!

谢地感动极了,她说:“你帮我赔毽子,那你要我送你什么东西呢?”

“我不要你送我东西的,如果上体育课我忘记带毽子,你借我就好了!”

那还用说吗,即使许薇不替谢地还毽子,谢地也会借她的呀!

这天放学回到家,谢天谢地开始在自己的房间里翻箱倒柜地找东西。

妈妈一看,头就变大了。她大叫:“谢天谢地你们干什么呀!别在那里乱翻!”

“妈妈,我必须找一件礼物送给许薇,她太好了!她帮我赔人家毽子呢!”谢地说。

“是吗?那她可真不错!那你准备送什么礼物给她呢?”妈妈走进房间里来了。

“我想把这支荧光笔送给她。妈妈你说好吗?”谢地手里举着一支漂亮的荧光笔,是那种带金粉的荧光笔。

哎呀,哎呀,这一支荧光笔的价钱,可比一只毽子贵多了!

可是妈妈没有说出来,妈妈说:“好的,好的!你真应当谢谢你的好朋友呢!”

“还有,明天上学的时候我跟谢天能不能每人带三块德国巧克力到学校呀?我们想每人分一块给许薇,这样,放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每人都有两块巧克力吃了!”谢地又说。

前一段时间妈妈到德国出差,带了很多好吃的巧克力回来,谢天谢地每天都要在书包里带两块巧克力,留到放学的时候吃。

妈妈笑眯眯地说:“好的,好的!你们就每人带三块巧克力到学校吧!”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上学,许薇也带了三个新毽子到学校里来噢,一个赔给了陈莹儿,另外两个,她送给了谢天谢地!

篇5:朋友最好的朋友,

她,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黑发,小 小的嘴巴,阳光般的笑容。每当我遇到了挫折,她会在旁安慰我;当我受伤了,她会耐心、细心地呵护我,如同妈妈对我的照顾;当我泪光闪闪时,她就像一阵阵的微风,轻轻抹去我的泪光,并为我加油打气;当我十分寂寞时,她会陪我分享一切一切的趣事。人生,犹如一张洁净的白纸,只要拥有了好朋友,那张白纸,就会画 出第一笔绚丽的色彩。

爸爸曾经和我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要挑选好的朋友,并且互相鼓励,就可以丰富人生。而我和我的好朋友,不但会互相帮忙,还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总有些事,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和她分享。

她和我,每分每秒都和我在一起,就连上厕所都如影随形的;然而,我们也会吵架,没有了她,我就感觉时间十分漫长;没有了她,我就好孤独。

篇6:朋友最好的朋友,

很小的时候,在我们家的小区里,我和李佳音就已经是好朋友了!因为我们年龄相仿,经常在一起做游戏。转入五小后,她给予我很多的帮助。每天早上,我们都要一起上学,晚上一起回家。而且每节下课,她都带着我到处走走看看,去了解学校环境。比如说教导处在哪儿!大队部在哪儿?校长室在哪儿?微机室在哪儿?这样,使我很快的了解了学校的环境。在我转入五小的前一天,李佳音还特意到我家来和我一起写作业,教我写作业的格式。用什么本,怎么写作业等一些事情。她还给我抄了新课表,送给我一些本夹子等学习用品,使我很快的融入新集体。

李佳音不仅是我学习中的好伙伴,还是我生活中的好玩伴。

暑假里,李佳音买了个滑板。看到她在院子里自由的滑来滑去的.,我可羡慕了!于是爷爷也给我买了个新滑板。第一天,她在院里给我滑了几遍做示范。没想到我扶着爷爷的手还上不去呢!更别提自由的滑来滑去了!看来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啊!可是我不气馁,渐渐的我学会了滑滑板,也可以像李佳音一样自如的滑来滑去了,我可开心了!我还可以滑着滑板和我的朋友们追逐、打闹呢!每天晚饭后,我都和李佳音相约一起去南花园玩儿。

篇7:[朋友征文]最好的朋友

从小,我便与水结缘。喝水,是一种与生俱有的能力,我爱享受喝水时的畅快和舒适。闭上眼,感受那种晶莹的液体一点点经过唇、吼、带着些许温润,暖暖滚动。干燥和不适都在那奇妙的一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说不出的愉悦和美好。三岁,我学会了游泳。每每在水中,静静感受着水滑过肤表,一滴滴重新融为一体,我的心也似乎被掏空,不见了各种烦杂念想,只剩一汪平静。山中游玩,走到倦了,眼中瞧见一眼清泉,掬起些许透亮的液体,让水珠悄悄从指尖溜走,一路积压的热气和躁动随之散于云雾,心下宁静了……

学校里,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我渐渐对朋友“水”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她能浇花草,令植物更加茂盛,能是我们的食物水稻、玉米等长得颗粒饱满,也更有营养;能舞动曼妙的身姿,通过一些别的帮助,表演出千变万化的,被我们人称之为“喷泉”的舞蹈;海边的沙滩上,时起时落的浪潮则更带给人们身心共有的快乐……

家里,亲爱的朋友“水”还贤惠地给予我帮助:她用温柔的大手小心地呵护我的其他小伙伴:小金鱼、小乌龟。她将它们小心地保护在她怀中,任它们嬉戏,玩耍,又护它们周全,不出一点儿意外。

平时的学习中,她更是我的好帮手。朗诵得口干舌燥之时,水及时地给我甘甜,湿润喉部;写到心烦意乱之时,脸上洒上些许凉水,又是我更加清醒……

篇8:[朋友征文]最好的朋友

革命烈士江竹筠作为为新中国事业献身的伟大革命者之一, 被同志亲切地称为“江姐”。“江姐”这一称呼承载了人们对她的敬爱之情。新中国成立后, 以“江姐”为原型创作的影视剧作品层出不穷。

“江姐”形象的最早呈现之一是在1962年出版的小说《红岩》之中。小说《红岩》是在罗广斌、杨益言、刘德彬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基础上创作完成的, 因此“江姐”等人物既保留了真实的背景与革命历程, 也被赋予了许多文学色彩。

小说《红岩》中的“江姐”在丈夫牺牲后坚强战斗, 在被捕后英勇不屈, 在牺牲时大义凛然, “江姐”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受小说《红岩》影响, 以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为背景, 真实反映地下革命者惊心动魄革命斗争的一系列文艺作品, 如1984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被拍摄成电视剧的《红岩》, 深度刻画了“江姐”革命者的光辉形象。

1964年, 由阎肃编剧的歌剧《江姐》被搬上舞台。歌剧《江姐》因以四川民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 因此也带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江姐”的音乐形象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红梅赞”、“绣红旗”等唱段脍炙人口, “江姐”的歌声中传递出了一位伟大革命者对新中国的向往、对无产阶级事业的忠诚、对同志的温情、对敌人的仇恨。

“江姐”狱中生活的再现与演绎, 让人们认识了“江姐”对敌人仇恨外的另一种情感, 那便是对战友的革命友谊。“江姐”用歌声鼓舞和激励着战友们为革命事业不懈战斗, 也为“江姐”这一符号增加了诸多鲜活的元素。

1965年, 由水华执导的电影《烈火中永生》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江姐”形象从此更深刻地定格在观众眼前。在剧中, 于蓝扮演的“江姐”延续了“江姐”一贯的英雄形象, 她在狱中受尽酷刑, 宁死不屈, 爱憎分明。

但与以往“江姐”不同的是, 于蓝展现了“江姐”作为女性的温柔细腻, 成为了狱中革命者眼中的知心大姐和主心骨。刑场上, “江姐”大义凛然, 从容就义, 进一步巩固了“江姐”这一形象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

近年来, 有关“江姐”的影视作品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演绎, 如2009年彦小追执导的电视剧《江姐》, 成功塑造了第三代“江姐”的英雄形象。

电视剧《江姐》中, 丁柳元饰演的“江姐”一改“江姐”硬朗的革命者形象, 更多地加入了亲切和柔情元素, 表现了“江姐”细腻的情感, 流露出“江姐”对祖国、对人民、对亲人的大爱, “江姐”这一革命英雄形象所呈现出的符号得到进一步丰富。

二、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中“江姐”形象的重构

2011年, “江姐”的形象再次出现在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之中。然而, 这次“江姐”却打破了以往的传统形象, 以一股青春气息进入人们的视野。

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以“江姐”的挚友何理立老人的回忆为视点, 还原了“江姐”的原型———江竹筠从年少懵懂到产生革命信仰、经历爱情、建立家庭的人生历程, 不同于以往“江姐”作品从“江姐”被捕前的革命工作切入, 以“江姐”牺牲、狱友重获自由作结的叙事结构, 从而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中, “江姐”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年少稚嫩、青春懵懂、纯洁友谊、追求理想、渴望爱情、建立家庭。这种形象上的改变, 对传统“江姐”形象的认知是颠覆性的。

回顾以往的“江姐”作品, 虽然将“江姐”的故事不断创新演绎, 甚至变换了诸多的表现形式, 从小说到歌剧、戏剧、电影、电视剧等, 但都将“江姐”的形象局限在一个主要的框架内:信仰坚定、意志坚强、宁死不屈的革命战士, 心地善良、勇敢博爱、爱憎分明的知心大姐, 向往光明、一心为党、舍己为人的忠诚党员。

反观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 那些“江姐”为人们所耳熟能详的传统形象已经被弱化,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邻家女孩、贤妻良母形象。

“江姐”形象的重构, 是建立在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对“江姐”的全新演绎之上的。从叙事结构上看, 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将背景定格在“江姐”参加革命工作前的时期, 而这一时期的“江姐”尚处青春年少, 主人公的角色定位自然偏向年轻化。

以往作品对“江姐”故事的表现一般开始于“江姐”参加革命后, 冲突发生在“江姐”的丈夫彭咏梧牺牲、“江姐”被捕、狱中斗争、刑场就义等场景, 转折点发生在“江姐”被捕之时, 从革命者到政治犯, 而叙事的结尾通常是“江姐”就义后, 狱中同志成功脱险, 迎接自由。

而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开始于年少时的江竹筠, 冲突发生在“江姐”成长历程中对友谊、理想、爱情、家庭的抉择, 转折点发生在“江姐”的理想和爱情产生之后, 从懵懂少年走向成熟, 以“江姐”牺牲作结。

叙事结构的变化, 产生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刻画, “江姐”也从传统的“江姐”作品中出离, 以另一种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里的“江姐”举手投足之间增加了更多生活化、人性化, 性格也从坚毅勇敢转而变成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多青涩和柔情。

一时间, “江姐”以一种邻家女孩的形象示人, 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真实, 母亲、妻子的角色演绎, 旗袍、高跟鞋的装扮更加贴合“江姐”的时代特征和地下党员身份, 也将“江姐”的女性形象凸显得淋漓尽致。

三、重构“江姐”形象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应运而生, “老电影”里的经典形象也被一次又一次地翻拍和演绎。

《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又一部反映“江姐”的优秀作品。

“江姐”形象的重新构建, 有利于观众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真实、鲜活的形象, 脱离传统革命题材电影“高大全”形象的束缚。

在电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最大限度地迎合收视人群的认同是每一部电影抢占市场的先决条件。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在力求真实的基础上, 抓住了80、90后这一庞大的观影群体, 将影片定位为青春励志电影, 不仅迎合了广大年轻群体的审美需求, 更在观影的同时, 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一举两得。

“江姐”形象的重构, 虽然颠覆了观众的审美习惯, 却也是建立在真实的“江姐”背景之下的, 在原有素材和史实的基础上, 发掘了“江姐”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成长历程, 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因此, 在那个硬朗的“江姐”消失于银幕上时, 一个青春洋溢的“江姐”被观众所容纳也就顺理成章了。

四、结语

一部《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改变了人们对于“江姐”形象的传统认知, 也颠覆了一个时代对于“江姐”形象的解读。“江姐”从最初高不可攀的革命英雄、“红岩”烈士, 成为了伙伴、恋人、妻子、母亲、同志, 从青涩走向成熟, 从幸福走向理想, 从银幕走进人心。

“江姐”这一符号, 也被赋予了更多优秀女性的标签:好朋友、好妻子、好母亲。当然, “江姐”终究还是那个坚毅勇敢的革命者, 还是那个为人民幸福顽强战斗的共产党员, 还是那个激励着几代人不忘历史、珍惜生活的江竹筠。

除此之外, “江姐”对朋友的友谊、对家人的情感, 都让我们在一个全新的“江姐”形象面前, 不禁对她肃然起敬, 同时寄予深深的怀念与哀思。

摘要:“江姐”作为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形象, 历来为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所推崇。坚毅勇敢、忠诚正义的江姐也被定格在人们的视野里。但随着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的问世, 关于江姐的故事又重新点燃了人们的观影热情。在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广播电视集团 (总台) 、重庆沙坪坝区委宣传部、重庆艺真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一声春雷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精心打造下, 这部青春励志主旋律影片《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 不仅突破了以往“江姐”经典形象的藩篱, 重新构建出一个青春激荡、包含柔情的“江姐”形象, 而且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带给观影者全新的体验, 一个个性鲜活、真实且极富感染力的“邻家女孩”——江姐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上一篇:杭氏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方案.三下一篇:送客往夏州,送客往夏州杨凝,送客往夏州的意思,送客往夏州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