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案例分析

2024-04-15

哈佛商学院案例分析(精选8篇)

篇1:哈佛商学院案例分析

哈佛商学院苹果案例分析(3)

Spindler和Amelio时期,1993—1997

作为苹果的掌门人,Spindler努力让苹果在其核心市场恢复生气(reinvigorate):教育和桌面排版,苹果在这两个领域分别占据60%和80%的市场份额。同时,Spindler扼杀(kill the plan)了在英特尔芯片上运行Mac操作系统的计划,并宣布苹果将授权少量(a handful of)公司复制Mac系统。这些公司将为每一个复制品付约50美元。在Spindler时期,国际市场的增长成为一个重要目标。(在1992年,45%的销售来自海外市场。)Spindler也在寻求减少成本(slash costs),裁员16%,压低研发成本。尽管Spindler做出种种努力,苹果还是错过了契机(momentum):《Computerworld》在1995年对140个公司买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一家Windows用户会考虑用Mac,而超过一半的苹果用户希望买一台用英特尔处理器的电脑。(见表4)此外,Spindler和Sculley一样,希望开发一个革命性的新操作系统使公司的情况好转(turn the company around),但是寻求突破的美好愿景(prospect)逐渐消失了(fade)。在1995年底,苹果和IBM解散Taligent和Kaleida,分道扬镳(part ways),在付出5亿美元后,双方都不想转向新技术。在1996年第一个财务季度,苹果披露了6900万美元的损失并宣布了进一步的裁员计划。两周后,一位苹果的主管Gilbert Amelio取代Spindler成为了CEO。

Amelio希望推动苹果进入利润高的领域(segment),例如,服务器、网络接入设备和PDA。在他履职后不久,他宣称苹果将重返高价的差异化战略。此外,由于Amelio看到了新操作系统的迫切需求(the pressing need),他取消了搁置已久的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开发计划。在1996年12月,Amelio宣布苹果将收购NeXT软件并基于NeXT的工作开发一个新的操作系统。他同时宣布,NeXT的创始人乔布斯将以兼职顾问的角色重返苹果。同时,Amelio带领公司经历了三次重组(reorganization)以及数次降薪。在这些紧缩(austerity)计划之下,苹果损失了16亿美元,其全球市场份额从6%降到了3%。苹果董事会将Amelio逼出宫。在1997年9月,乔布斯成为苹果的临时(interim)CEO。

篇2:哈佛商学院案例分析

哈佛案例教学方法解读 史美兰

哈佛案例教学与哈佛案例一样经典。如何把哈佛的经典案例搬上课堂,案例教学的实施环节非常重要。哈佛案例教学的独特的方式是什么?经过在哈佛的学习体会,我的解读包括以下环节。

哈佛案例教学是区别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新型的教学形式,它绝对不是简单的举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以一个案例为中心,围绕一个教学目标,课前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课程按照严格的教学环节展开,通过教学双方的共同讨论分析,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自从把案例教学方式引入管理学科的教学之后,几十年来,哈佛大学商学院和肯尼迪学院一直将案例教学作为主要的授课方式。为什么坚持案例教学,哈佛人有明确的认识。在哈佛,教学方式与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是紧密相连的,教学方式是哈佛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哈佛大学办学的宗旨是 “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都发光”。在这样的办学宗旨下,哈佛商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责任感、有道德的一流管理人才--公司经理式的通才”。肯尼迪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21世纪准备领导人。”既然是培养未来政府和企业的领导人,因此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在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时的灵活处理能力至关重要。哈佛人认为,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粉笔+讲课”的教学方法获得,他们认为,案例教学是培育学生团队精神和磨练他们战略决策能力的最好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哈佛人要达到以下目标,1、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告诉大家问题的答案,而是告诉大家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和方法。案例教学要求学员学会把已有的理论及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会发现问题和利用已有的信息解决问题。2锻炼决策的勇气和信心。案例教学通过课堂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员的思维和决策能力,锻炼学员决策的勇气和自信。学员要学会迅速、有效地进行独立思考,果断制定战略,明确阐述自己的政策。

3、实现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是亲身参与和分享经验。案例教学30%的收获来自教师,70%的收获来自同学。案例教学是学员自己学习、相互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4、极度开发学生的潜能。案例教学通过不断对学生施加压力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巨大的学习压力和挑战性下,极度开发学生的潜能。

为实现以上培养目标,哈佛案例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程序清晰、环节严谨、过程规范经典的教学形式。哈佛案例教学包括以下五个阶段。学员认真研读案例

学生独自研读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性环节。在上课之前,要将案例发给每一个学员,求学生认真读案例,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案例,回答案例后面的提问,准备好你自己的建议方案。学生阅读案例分为三步,第一步:快速浏览整篇案例,熟悉案例的基本事实,记住一些主要问题。第二步:再次仔细阅读案例,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将可选择的方案进行排序,形成自己的建议方案。第三步: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评估,预期可能产生的后果。哈佛的案例长度不等,这样的认真研读一个案例,一般需要2-4小时。哈佛学生案例的阅读量很大,一般的努力根本不可完成。在哈佛学习时,我们为完成第二天的案例课,经常要阅读到深夜。在周末的考察途中,同学们都在抓紧一切时间阅读。如果不认真准备,在课堂上很可能要遭遇老师的“冷点名”。

“冷点名”(COLD CALL),是哈佛教师的法宝也是学生首先面对的压力。教授会专找不爱发言的同学,“某某同学,请你讲解一下今天的案例。”如果你没有认真准备,结果可想而知。课堂发言的成绩占学习成绩的约50%,哈佛每年有近15%的学生因成绩不合格而不能毕业。在课堂上,你必须充满自信的发言,你必须提出独到的见解,你甚至要反驳老师的观点,才会得到好的成绩。这样的课堂表现必须经过课前的认真准备,哈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因此培养而成。固定的小组讨论

在学员独自研读的基础上组织固定的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推进环节。无论是在商学院还是肯尼迪学院,在案例学习中都要求学员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分析案例。学习小组可以是住在附近的同学,便于就近讨论;也可以是对一些共同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小组讨论主要是交流信息、交换看法、相互学习。由于案例中问题会涉及许多领域,学生的经历与背景不同,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同学相互交流,达到相互帮助和相互学习的目的。在小组里你可以检验你对案例中问题的看法,发展你的策略。在小组中对一些问题形成初步的共识,有助于课堂讨论的深入。

目前我国的案例教学较多采取的小组讨论方式。往往是把学员分成若干小组,经过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其余同学无事可作,然后教师总结,课程结束。但哈佛的小组讨论并不是这种形式,小组的讨论不能代替每位同学在课堂的发言。

哈佛的小组还可以完成其它的学习任务,如共同准备一次研讨会,或共同完成一份报告等。哈佛教授认为,小组讨论还可以舒缓学生学习的压力。目前,小组的活动在肯尼迪学院和商学院都有所加强。课堂案例分析

课堂的案例讨论和分析,是哈佛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案例教学最精彩的阶段。哈佛的案例分析是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的。可以说,案例教学的课堂是教师激情飞扬的舞台,也是学生接受挑战和磨练意志力的战场。哈佛的案例分析是这样进行的:

第一步:教师提供案例分析的理论框架;为了帮助学生分析案例,哈佛的教师总结出一些实用的分析框架。我们在哈佛学习的三圈理论(价值、能力、支持),就是哈佛肯尼迪学院最著名的分析框架。除此之外,利益相关者分析、决策的成本和效益分析等,也是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分析工具简单直观,便于理解也便于记忆,对案例分析非常实用。第二步:组织学员参与案例讨论。课堂的有序组织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用热情调动全班每一个人参与讨论,是哈佛老师最大的特点。在调动学员参与课堂讨论方面,哈佛的老师各有高招。让我们记忆最深的是达奇.莱昂纳德教授,他开始讲课前总是对我们重复同一句话,“见到你们,我的心像雄鹰一样在飞翔”,他还会用双手做一个飞翔的动作。无限真诚、无限深情,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也有老师不停地走动在学生中间,时而回到讲台板书,时而回到同学中间提问,一节课下来,汗水会湿透老师的西装,这样高度的敬业精神,令我们感动。严格控制课堂讨论的方向、进度和时间,是哈佛老师高超的技巧。教师一般不对学员的发言作对与错评价,而是鼓励发言观点鲜明简洁,对发言长篇大论的及时提醒,对发言偏离讨论方向的马上引导,对发言跟不上进度或超前的要立刻打住。对于学生的提问,哈佛老师采取了不直接回答学员的挑战而是请其他同学来回答的技巧。这样可以避免与学生正面冲突。

第三步: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这是哈佛案例教学最精彩的部分。教师首先会对今天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对有创建性的发言进行表扬,然后老师会对案例作总结。哈佛案例教学的总结,绝不仅仅限于案例的内容,一般提供高于案例内容的理论总结。这些理论一般是管理者和研究者收集、发现和归纳出的精华,它比课本上的理论更清晰、更具体、更便于学员在工作实践中应用。课下理论知识的补充

案例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自从案例教学被引入管理学的教学中,就一直受到批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案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不系统。为弥补案例教学的不足,哈佛在案例课堂之外,设计了对学生理论于知识的补充环节,这使得案例教学的方式进一步得以完善。

首先,学员通过自学增加必要的知识,才能读懂和理解案例的内容;其次,哈佛为学员指定导师,导师通过单独辅导补充学员缺乏的知识;第三,学院通过大量学术讲座充实学员的相关知识。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和名人讲坛,是哈佛大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哈佛有许多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如肯尼迪政治研究所、肯尼迪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公共部门领导能力研究中心、费正清研究中心等。

这些机构每学期会组织大量的学术活动。这些活动大致可以氛围三类,一是学术系统讲座,如全球化系统讲座;二是名人讲坛,哈佛会请许多政界、商界和学界的名人到学校讲座。如到访美国的各国总统、大公司的CEO和著名学者,这样的讲坛一般听众很多,学生要通过网上报名和抽签的方式获得门票。三是学术研讨会。各个研究机构会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召开专业的研讨会,学生可根据兴趣参加。这些学术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相关知识,也活跃了学校的学术气氛。

最受欢迎的案例分析方式

经过多年的总结,哈佛形成了较规范的案例分析步骤:

第一:介绍案例分析的理论框架;第二:讨论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环境;第三:分析与问题有关的相关条件和约束条件;第四:排列利益相关者的观点、方案;第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可供选择的方案;第六:对案例作“无结论、开放式”的总结。

篇3:哈佛分析框架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相较于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哈佛分析框架理论是目前财务报表分析领域的一种全新分析方法。其结合了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经营战略等企业活动, 从战略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等三个维度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的全新分析方法。本文试图借鉴这种分析方法对河北钢铁集团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分析。

一、战略分析

1.企业简介

河北钢铁集团于1998年由原邯钢集团和唐钢集团组建而成, 目前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的特大型钢铁企业。该企业以钢铁为主, 兼有矿山资源、金融服务、物流等相关产业, 同时企业具备5000万吨世界先进装备水平的钢铁产能。

2.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1) 优势分析

首先, 该企业具有科研优势。河北钢铁集团下设钢研机构, 目前拥有2835项自主知识产权和14项国家产品标准;产品结构丰富, 产品应用广。科研优势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比如其精品钢板“一次成材”技术将产品成材率提高了4%左右, 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力。同时, 科技创新为企业带来了税收免征优势, 如仅2012年凭借科技创新享受各项税收优惠达1.4亿元。

其次, 企业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如该企业2014年开拓了南非市场, 签署了年产钢500万吨的项目协议;控股瑞士德高公司, 掌握了全球的成熟营销网络。

第三, 企业的区位优势。河北钢铁位于华北地区, 经济发达且交通便利, 极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时, 国家政策 (如“一带一路”) 的实施, 将为企业带来极大的钢材需求量。

(2) 劣势分析

首先, 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大。由于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下, 及其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 企业资金形式严峻, 负债率和资金成本持续偏高, 如2014年企业财务费用为38.67亿较2013年增长17.71%。

其次, 企业配套产业发展不完善。河北钢铁具有金融服务、物流等相关产业, 这为公司的发展和提升创造了条件, 但目前从企业年报上来看的话, 非钢产业的盈利能力有限。

3.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管理学上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可以有效的分析市场的竞争环境。本文将应用波特五力模型来对河北钢铁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第一,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对于钢铁企业来说, 所需原材料主要有铁矿石、铁合金、煤炭等, 配套服务为运输、电力等。其中, 铁矿石是钢铁企业最重要的原料, 由于国际三大铁矿石公司的垄断, 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价格的话语权较低。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和高耗能行业, 原料和产品的大批量进出, 形成对物流和电力供应的极大依赖, 在铁路运输和电力供应垄断情况下, 钢铁企业对铁路运输和电力企业的还价能力处于弱势。整体看, 我国钢铁行业的供应商讨价能力相对的处于弱势。

第二,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钢铁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是建筑、机械、汽车、船舶、铁路、家电等。这些行业的需求增长情况对于钢铁行业的市场需求影响至关重要。目前,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市场供应压力一直存在, 所以, 钢铁企业在与下游用户的交易中, 讨价还价的能力并没有大幅改善, 除了部分市场紧缺产品外, 钢铁企业的讨价能力仍处于相对弱势。

第三, 新进入者的威胁。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严格规定, 投资新建钢铁企业项目受到限制, 所以新进入者通过投资新建钢铁厂的道理基本上是行不通的。目前钢铁行业的产业政策严格禁止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除了部分借淘汰落后之名, 扩大产能的情况外, 新建扩建项目的难度较大。

第四, 替代品威胁。钢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同时性能价格比相对其他材料也具有较大的优势, 目前来看钢铁替代性竞争的压力相对而言比较小。

第五,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间的竞争。钢铁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 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现有市场的竞争中往往占据一定的优势。我国钢铁行业企业众多, 有炼钢能力的企业就有500家左右。企业整体面临的竞争较为激烈。

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可知, 目前钢铁行业外部环境较为恶劣, 但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和钢铁的不可替代性, 钢铁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哈佛分析框架中的重点环节, 本文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对比对象, 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获利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负债的到期偿付能力。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用来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但是通常, 企业经营性质, 经营周期和行业特点均影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如表1所示, 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两个指标来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一般来讲, 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超过60%企业的经营风险就比较高。产权比率则是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是否稳健的重要指标。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负债比率越高, 偿债能力越弱。

从短期指标来看, 河北钢铁的的流动比率在50%左右, 速动比率从28%下降到24%。可见, 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在逐渐减弱, 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不够。从长期指标来看,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于60%, 产权比率在250%以上, 可见, 债权人承担的风险很大, 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也较弱。

相比同时期的宝钢, 宝钢的流动比率保持在0.82以上, 速动比率接近0.5, 资产负债率在45%, 产权比率均值在85%左右。可见, 不管是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还是长期偿债能力, 与宝钢集团相比, 河北钢铁都处于劣势地位。总的来看, 河北钢铁的偿债能力较弱。

2.运营能力

运营能力分析, 主要通过对企业资产结构和资产效率的分析, 来反映一个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营运能力的强弱。取运营能力指标的原因主要从资产结构和资产效率受影响的因素两方面考虑: (1) 由于河北钢铁所处行业差异、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经济周期的变化, 都有可能对企业的资产结构产生影响, 因此关注上述指标对了解反映其资产结构很有帮助; (2) 所谓企业的资产效率管理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的速度。同时周转的快慢又会影响企业的流动性和收益性, 作为理性的管理者进行资产效率管理就是尽可能地加快资产周转, 提高资产流动性, 从而用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多的收益。本文选取的营运能力指标如表2所示。

从2012年到2014年河北钢铁的数据来看, 所有运营能力的财务指标均呈下降的趋势, 说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在逐渐下降, 如果继续下降, 则将影响企业将来的发展, 因此河北钢铁应采取相应措施, 如处置资产等, 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能力。

而同时期的宝钢集团指标, 宝钢集团的存货周转率在逐年小幅度上升, 可见宝钢集团的存货资产变现能力增强。除存货周转率外其他指标也呈现下降趋势。可见, 这与钢铁行业近几年的供需情况有很大关系。相比较来看, 河北钢铁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 其他指标均低于宝钢集团指标, 也就是说河北钢铁的收账能力相对较好。总体来看, 河北钢铁的运营能力也处于较弱的地位。

3.获利能力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一般来说, 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指正常的营业状况。非正常的营业状况也会给公司带来收益或损失。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与企业营业收入有关, 与企业成本费用有关, 并最终体现为各种盈利能力指标。通过对企业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分析及盈利能力指标及其趋势和结构的分析, 可以形成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整体评价。

2012年到2014年河北钢铁的营业利润率、营业净利润率和营业毛利润率逐年提升, 成本费用利润率逐年降低, 总资产报酬率和加权净资产收益率逐年增加, 可见企业的获利能力在逐渐增强。相比于同期的宝钢集团来看, 河北钢铁的营业毛利率 (均值为9.2%) 与其相差不多 (均值为8.93%) , 但是营业净利率却远远小于宝钢, 这是个需要注意的现象。总体来讲, 河北钢铁近几年的获利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前景分析

国家政策的细化落实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如“一带一路”战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及其他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落实, 将会极大拓宽该地区及周边区域的钢材需求空间, 必将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另外, 国家加大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的投资, 企业也可以从中挖掘新的投资机会。

同时, 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很大。2015年, 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 增长依旧乏力。从国内环境看, 我国钢铁行业仍将延续四低一高 (低价格、低效益、低增长、高压力) 的困难局面。钢铁下游行业市场依然低迷, 钢材供过于求的现状难以好转;2015年随着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 钢铁企业环保压力不断加大、运营成本继续提高。

四、结论

综上所述, 通过对河北钢铁的战略分析可知, 企业依靠发展科技, 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方针为企业带来了生机和希望。通过分析河北钢铁2012年~2014年的财务报告可知, 企业偿债能力不论是短期偿还能力还是长期偿还能力都很差;资产管理和利用效率不高, 运营能力有待提升;虽然国内钢铁市场产能过剩, 但河北钢铁的获利能力在逐年提升。可见企业如果能抓住机遇, 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加快产业升级, 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翠荟.河北钢铁集团经济运行状况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 2012, (12) :66~66.

[2]陈胤江.基于哈佛分析框架对携程的财务报表分析[J].商业会计, 2014, (19) :83~85.

[3]孙晨.哈佛分析框架下中国铁建财务报表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 2014.

篇4:一份来自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案例

Eric Babolat今年才38岁,是Babolat公司的第五任继承人。他的家族企业Babolat公司总部设在法国。Eric的祖父曾经营乐器弦,并在1877年创立了全法国第一家肠线企业。从那个时候起,babolat公司注定在天然肠线领域有着绝对的市场统治力,大部分选手都会选择使用。Babolat公司在球弦方面有这样的要求,不与任何球员签订广告合同,并且只会把球弦免费赠送给为数不多的球星(桑普拉斯是其中很少的一位可以免费享有球弦的球员)。在球弦领域的巨大成功也使得他们想进军球拍领域有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大约在14年前,他的父亲Pierre Babolat决定开始制造球拍。

那个时候球网球市场处于低潮期,球拍生产又几乎被Head、Prince、Wilson三家大型制造商垄断,Wilson是这个行业的领头羊,差不多占有30%的市场份额,它可以进入大型卖场,比如沃尔玛,但是其他品牌却被拒绝进入,大多数人认为Pierre Babolat肯定是疯了。Babolat会告诉你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们专利的Woofer技术,它可以让球在弦上停留更久的时间,从而给予了像蹦床一样的弹力。另外他们用清晰和与众不同的简单线条装饰球拍,每款球拍的外形都十分亮丽。

从2000年babolat在美国出售Pure Drive系列球拍开始到2006年销售额达到了一亿一千七百万美金再到拥有16%的网球市场分额。在短短的几年里,Eric Babolat在做一件事情,让有前途的年轻选手尽可能早地使用babolat球拍,随着排名上升,他们就越有可能一直使用你们的球拍。接下来,业余选手也会注意到他们所喜爱的运动员使用的球拍,并且通常购买与之相应的业余版本的球拍(职业选手的球拍很少在商店里面零售,通常都是定制自己球拍)。如果你打网球,或者甚至只是看职业比赛,你肯定注意到了Babolat现象。他们的拍子无处不在——当地的网球场、身边的朋友、各项职业比赛赛场,大批的网球运动员开始使用它。请注意,babolat公司的成功已经成为哈佛商学院的典型教学案例。

Babolat Aeropro销售神话

让我们先听另外一位职业球员的故事。你知道关于布雷克和Dunlop的事吗?几年前,布雷克开始使用邓禄普球拍,最终还与其签订了合同。但是在2004年布雷克颈部受伤、父亲去世,还患上了带状孢疹,这使他半边脸瘫痪、视力模糊,这时邓禄普公司也无情地抛弃了他。接下来的几年,布雷克的状态恢复,Prince也随之与他签下了一纸协约。可问题来了,布雷克使用Prince球拍并不顺手,甚至坊间有传言他仍旧使用邓禄普的拍子,只是刷上漆让它看上去很像Prince的球拍。最终在2007年,他再次成为Dunlop公司的签约选手。

这则故事的寓意是:当一个运动员发现一件他真正喜欢的“武器”,他并不会轻易改变,甚至别人用百万金钱来吸引他,也是没有用的。对于球拍制造商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寓意:越早地让有前途的年轻运动员使用你的球拍,随着他们排名上升,他们就越有可能一直使用你们的球拍。

当今网坛,22岁的纳达尔是男子网坛的强烈的旋风。他以敏捷的步伐和强烈的上旋球,以及强势的大力击球成为职业网坛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他也是可以在球场上真正与费德勒“对话”的选手之一。纳达尔的成功影响了很多少年球手,也影响到了无数喜欢他的球迷,他们的视线转移到了Babolat Aeropro——纳达尔使用的球拍。不久前,Babolat公司与纳达尔签订了一份为期十年价值数百万美金的合同,这也让他获得了网坛价值最高的球拍赞助。当然,babolat公司从这笔天价合同中收益更多,到2007年8月,Babolat Aeropro这款球拍提前18个月完成预定的销售额,创造了一项销售神话。

纳达尔并不是Babolat公司从小挖掘的选手,但是恰恰是这项计划的受益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纳达尔的偶像不是别人,正是最早使用Babolat球拍的人卡洛斯·莫亚。这很让人惊讶,的确,babolat公司做到了。

Babolat的造星计划

1999年,babolat公司开始拓展美国市场,在此之前,唯一一名使用Babolat球拍的职业球员是西班牙人莫亚,他拥有帅气的外表,是一个神气活现的家伙。 一天Pierre Babolat(Eric的父亲,1998年死于一场飞机失事,当时他正在看完美网公开赛返回法国的航班上。Pierre想看莫亚使用Babolat的球拍赢得98年法网冠军,但却在公司掀起一场网球风暴前遗憾去世。)的助理Luca Appino与自己的美国朋友Benhabiles闲聊,Benhabiles是一位网球教练,同时也在Prince任职,谈话过程中自然就聊起了自己17岁的学员罗迪克,那时基本没有人听说过安迪的名字。Benhabiles自己也承认对安迪的了解并不多,那一年他在两项青少年大满贯赛事的首轮即遭淘汰,Volkl是唯一愿意给他提供球拍的厂商,但是他却选择了Babolat,罗迪克和babolat公司在1999年都是幸运的,这项伟大的合作仅仅因为他的教练Benhabiles和Appino私交很好,天啊。

一年以后,一切都变了。罗迪克夺得了四项主要的男子比赛中的三项冠军头衔,并且直接升上青少年排名第一的宝座。其他的球友开始注意他,尤其是他强大的发球。有些人立即给在法国的Babolat公司打去电话,询问是否可以得到“安迪的球拍”。曾在罗迪克9岁到14岁期间,指导过他的教练里克·马奇说:“是不是他拥有了什么魔法,我认为人们一定很想去试试安迪的扫帚。”

没过多久Babolat公司就开始做一些之前很少做的事情:与罗迪克签署关于球拍的协议,并付给他美金。罗迪克的经纪人Meyerson与Babolat公司在2000年商定了一个六位数的合同。不久,罗迪克转为职业选手,2003年又签了一个数目更大的合同,正好那年他拿到了美网公开赛的冠军。合同规定,每年付给罗迪克一百万美金。现在,罗迪克已经是网球界炙手可热的明星,罗迪克是美国人。如果你想在美国卖球拍,你需要一个美国的本土大明星。

随后Babolat公司准备进军网球鞋市场,这一决定很快得到了罗迪克的支持,他愿意穿上公司的球鞋参加比赛,双方很快签订了相关协定。现今,如果你去美国任何一个Babolat的展示柜台,你都会看到关于罗迪克和他的球拍、球鞋的广告。

虽然罗迪克近年没有取得令球迷满意的成绩,但对于Babolat公司来说,他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球星,因为他有一把重要的球拍,叫做Pure Drive Roddick,这把拍子也让他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BABOLAT

AERO PRO DRIVE(纳达尔使用)

拍面:100平方英寸

拍筐厚度:22 -26 毫米

拍长:27 -27.5 英寸

重量:300 克±7 克

平衡点:320 毫米

线形:16×19

拍柄:1、2、3、4号柄

BABOLAT

PURE DRIVE RODDICK+(罗迪克使用)

拍面:100 平方英寸

拍筐厚度:23 -26 毫米

拍长:27 -27.5 英寸

重量:315 克±7 克

平衡点:315 毫米±7 毫米

线形:16×19

拍柄:1、2、3、4号柄

BABOLAT(巴博拉特)大记事:

1998年,使用BABOLAT球拍的西班牙选手莫亚(Moya)夺得法网冠军,并于次年(1999)年获世界排名第一。

1999年ATP排名前50位的选手中就有37位在使用BABOLAT使用BABOLAT球拍的网线,还有约75%的职业选手长期固定使用BABOLAT网线。这里包括了桑普拉斯、卡费尔尼科夫、科里亚、里奥斯等球星。

1999年欧洲公开赛,冠军尼古拉斯正是使用BABOLAT网拍。

1999年ATP年终排名前10位选手中就有8位是使用BABOLAT线。

2000年4月ATP排名前二十名的选手中,至少有15位使用BABOLA球线。

2000年,世界排名前十名选手所用的线中只有两种品牌,一个是BABOLAT,一个是YY,其中选手中有9人使用的是BABOLAT网线。

2001年,科里亚在ATP上排名第九。

2002年3月17日,汉图切娃取得太平洋人寿保险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登上WTA世界排名第15位。

2003年8月18日,罗迪克获得ATP男子单打世界排名第一,他一直使用的是Babolat Pure Drive Team+球拍,Ballistic Polymono和VS Touch 1.30线。

2003年8月18日,克里斯特尔斯获得WTA女子单打世界排名第一,她使用的是Babolat Pure Drive Team球拍和VS Touch 1.30线。

2003年,网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男女单打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罗迪克和克里斯特尔斯)同时使用同一个品牌的球拍和线,BABOLAT为之骄傲。

2003年9月,罗迪克获得2003年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同年克里斯特尔斯获得美国网球公开赛单打亚军。

2005年,纳达尔(Rafael Nadal) 在法国网球公开赛获得男子单打冠军。

2005年,美国网球公开赛中,BABOLAT选手克里斯特尔斯夺得了女单冠军。

篇5:哈佛《商业评论》案例大赛

早在1921年,哈佛商学院就开创了案例教学法,在各种生动的情景再现中,激发出更多创新思维,培养了全球身价最高的MBA毕业生,从此哈佛案例风靡世界。作为哈佛案例研究理念的华传播者,哈佛《商业评论》的“HBR案例”也因此备受中国读者青睐。

2003年哈佛《商业评论》开始在中国各大商学院中举办案例大赛,将HBR经典案例与精彩赛事完美结合,为理论与实战、商校与前沿经营者之间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也成为中国的优秀商业管理精英齐聚一堂、激荡脑力的盛典。

在往届的基础上,2006年案例大赛不仅在地域上有所扩展,在推广渠道方面也汇集了更多资源,吸引了全国顶级商学院及亚太地区著名商学院的踊跃参与,并得到众多著名企业、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整个活动期间,除了哈佛《商业评论》中文杂志以及所有参赛院校的MBA联合会将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大赛实况还将在知名门户网站在线播放,全国各类主流媒体将全程报道赛事盛况。

2006年哈佛《商业评论》案例大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全国商学院校内比赛和第二阶段校际比赛。校内比赛在全国40所商学院内举行,各商校决出的优胜队将有机会参加第五届哈佛《商业评论》案例大赛。第二阶段校际比赛将邀请中国及亚太地区著名商学院参加比赛。

06哈佛《商业评论》案例大赛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静安区政府的支持下,本次大赛将“如何使静安南京路成为国际购物标志性地区之一”作为案例命题。

上海静安南京路始建于1862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众多近代历史保护建筑见证着百年文化的脚步,有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恒隆广场组构的上海商业“金三角”,有近1200个著名品牌云集于此,更有各类新建与在建的地标建筑不断刷新着历史纪录。繁华动感而不失精致幽雅,是今日静安南京路的独特风采。然而,如何更好地规划静安南京路,这个曾经被誉为“西区十里洋场”、上海“黄金走廊”的百年大道,在不久的将来,是否将成为代言世界第六大时尚新都的城市标签?这个话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

篇6:哈佛电子工程专业分析

哈佛电子工程专业分析

相比哈佛大学传统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哈佛大学的工程科学发展较晚。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成立于2007年9月20日,这是71年前哈佛大学成立肯尼迪政府学院以来首次成立新的学院。校长Drew Faust在成立仪式上致辞说:“新学院的成立表明哈佛认为工程和应用科学是其学术机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我们认为工程与应用科学拥有巨大的潜能,能够加强哈佛其他很多专业院系之间的联系,帮助它们跨越障碍,变得生机勃勃。”

招生信息

1.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独立的电子工程系,哈佛大学的电子工程隶属于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下Engineering Science下的一个方向,小而精致,与其USNEWS研究生电子工程排名(26名)不符的是,其研究实力十分强大不少教授都为业界泰斗只是规模比较小。

2.研究生招生方面基本招收博士,难度相当大,主要是VLSI方向固定招收每年1-2人,学生背景主要是清华微电本科,也有少量北大微电。

教授分析

1.共计全职教授11名,除了1名助理教授外,都为Full Professor.2.相比其他学校较为全面的方向,哈佛大学电子工程的教授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信号处理,固体器件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3.信号处理方向:Vahid Tarokh在做遥感成像和医疗信号处理,ToddZickler计算视觉和图像,新晋的华人助理教授Yue Lu在做信息论、压缩感知和光学应用。另有Navin Khaneja在做NMR成像,这个方向个别年份有招收过中国学生。4.固体器件方向:M.Loncar 和 Donhee Ham,Hu都在做纳米光子学和生物光子学。

5.大规模集电路方向的二位教授W.Yang和Gu-Yeon Wei均为华裔,招一些中国学生。

篇7:在哈佛大学感受案例教学

笔者有幸去到哈佛大学商学院,参与其举办的 “案例教学及参与者主导教学研讨班(Program case method and participant-centered learning)”。该研讨班是哈佛大学商学院专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商学院举办的,目的一 方面在于推介其案例教学和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该研讨班加强与亚洲,尤其是中国高校的联系。研讨班上,75位来自各大学院校商学院的教师们,像真正的学生一样,在教授们的引领下,完成了二十多个工商管理案例的学习与讨论,观摩了MBA案例教学的录像,亲身感受与体验了举世闻名的哈佛工商学院管理案例教学法和以参与者(学生)为主导的哈佛课堂。10天的学习和研讨尽管短暂,但哈佛给我们的震撼、感动和思考却远远超出了我们所学习的教学法本身。震撼:

大学课堂竟然可以如此精彩

尽管哈佛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早已蜚声中外,尽管我们带着极高的期望值和朝圣的心情而去,但哈佛教授们展示给我们的大学课堂,精彩程度仍然超出了想象。在我 看来,在哈佛,讲台就是舞台,教室就是剧场,一堂堂课就是教授与学生共同上演的一幕幕精彩的话剧。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话剧是怎样的精彩:

(一)课堂设计中承载的教学理念

在哈佛,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课室的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课室的学生座位是呈U形排列的,中间一块马蹄形的空地留给教授做讲 台。如此的设计使教授们一走上讲台就等于来到了学生中间,被学生们三面包围着,瞬间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堂师生互动提供了极好的“地理”条件。另 外,说马蹄形的空地是教授的讲台并不确切,因为其实根本没有“台”,与我们的教室讲台高于地面相反,哈佛的教室是用阶梯式的座位将学生的位置层层提高,且 各排座位之间的落差大到足以使前排座位的学

(二)教授们的风采

在哈佛的课堂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首先是教授们那好莱坞明星般的风采。给我们上课的教授无论高矮胖瘦,无论男女老少,无一不是衣冠楚楚,精神饱 满,气质非凡。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都极美、极酷、极富感染力。这无与伦比的魅力无疑首先得益于教授们丰富的内涵和知识修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不 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对教学工作的虔诚与热爱,断难在课堂上表现得如此潇洒。

激情投入达到忘我境界是讲台上的哈佛教授们留给我的另一深刻印象。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有几十年教龄的资深教授,都是提前十几分钟就到教室进行课前准备,为 了精心准备上课,教授们课前一般不与学生交流,课后当然是有问必答。而且一旦开始上课,教授就像入戏的演员,完全沉浸在一家烂熟于心的剧本中,分不清角色 与本色了,讲到激动时声情并茂甚至手舞足蹈。教授的激情感染着学生,课堂就这么活跃了。同时,教授又像一个指挥若定的导演,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或讲解 或提问或倾听,收放如地掌控着课堂的一切,使之从头至尾一气呵成。

(三)教授们的绝活

采用过的案例教学法的老师都会有体会,案例教学中除了案例材料的选择之外,要点和难点还包括如何引导学生用相关理论解析问题,避免就事论事不得要领:如何 控制课堂讨论的中心与主线。避免众说分坛离题万里:如何控制进度与时间,避免到点下课有头无尾等等。在哈佛教授们在课堂上,对此人人都有一手绝活,他们驾 驭课堂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他们既能通过“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对恰当的人、提恰当的问题”来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不露声色地及时叫停学 生偏离主题的废话;他们既能激励学生天马行空地展开思维,又能牢牢掌握讨论的主线避免野马脱缰,还能将课堂时间和进度所谓控制准确到分钟,下课时间总会在 教授刚好做完总结或讲完课的时候来临。不仅如此,讲台上忙碌不已的教授还能注意到某个角落里某个学生一言不发正在神游,于是冷不丁走过去给他一个“cold call”(根据哈佛教授的介绍,“cold call”就是向没举手发言的同学提问)将其拉回课堂。教授们的另一手绝活是,无论课程内容或案例材料有多枯燥单调,经他们一番幽默与睿智 的解说与煽动,“剧情”便引人入胜,学生们便也雀跃起来。以笔者的亲身体会来说,研讨班讨论的案例内容与本人的专业有距离,加之时差颠倒,每次预习阅读案 例材料时都困顿不已,可一到课堂上就被教授所吸引,瞌睡全无,且像开小差都难。到研讨班后期,笔者为偷师学艺,曾多次试图从案例讨论的具体问题中超脱出 来,专门观察教授们如何驾驭课堂,如何应对学生们五花八门的提问和发言,也就是努力想要开小差,但稍不留神会不知不觉被吸引会所讨论的具体问题当中去,跟 着教授的指挥棒转悠起来。教授的课堂吸引力可见一斑。

感动:

教授们对教学工作如此敬畏与投入

在我国的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中,教学的工作不被教授们所重视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人认为,美国也是如此。马延奇(2008)就曾总结说:“在美国研究型大学,教授们越来越远离教学,甚至近似于专职研究者”。此前,我对此类 的说法亦是深信不疑的。但是,本次哈佛之行彻底颠覆了我早先的认识。因为我们亲眼看到,美国的教授们不轻视教学,恰恰相反,他们对教学工作有着满腔的热情 和深深的敬畏。至少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是这样的。

且看他们为了教学工作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一)千锤百炼的教学方案

哈佛商学院以案例教学为主,教授们除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调研、收集、选择、撰写案例之外,在每个案例投入使用之前,对该案例的教学方案,不知要经过多少人 多少次的反复研究和讨论。案例可供那些专业方向使用?可从那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关键问题有哪些?怎样切入?课堂上的第一个问题该问什么?怎么问?最后需不 需要总结?等等,都要反复研究论证。每个案例经反复讨论后通常会确定几套教学方案,较大的案例还会集中多个专业方向的教授来共同探讨,我们就曾观摩过一个 案例教学方案的“专家会诊”,来自商学院若干个专业的近10名教授,其中包括多个资深教授和2个来观摩的年轻教师,针对一个案例的教学方案进行热烈的讨论和磋商。在我们研讨班中还碰到了这么个案例,我们手中已经有两套教学 方案了,每套方案讨论的切入点和所提的第一个问题都不同,课前要求我们对两套方案进行思考,但等到教授来上课的时候,却没有按照其中任何一套方案,而且效 果也非常好,有学员问他为什么不按照既定的方案?这位资深教授说:按已有的方案当然省事,但如果停止思考和尝试,新的方案就不会产生,他认为对教学方案的 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二)每周一次的小组备课与教学 总结

我们在研讨班上了解到,在哈佛商学院,以教学小组为单位,每周一次例会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总结,交流教学体会,依据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表现研究探索现有的案 例的利与弊,笔者曾询问一位给我们讲课的教授,周复一周的例会是否会流于形式?是否真的有意义?教授不仅给了肯定的答复,而且还补充说,我们每个人都会因 为被指派上某一门课而感到荣幸,都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将课上好,而每次小组会都是一次极好的交流学习机会。不仅是笔者,来自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的教授们也为他 们这种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感叹不已。

(三)科研:高质量教学的源泉

无论多么高明的导演多么优秀的演员,如果没有就此的剧本,是拍不除号的电影的。大学教学也一样,没有深厚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后盾,就不可能有真正高质量的教 学。正如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教授(2002)所说,“在任何杰出的大学,教学和研究是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在最优秀的研究和学术工作中获得的重要思想和发现,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源泉。这是优秀大学中的教学与其他类型大学教学相区别的一个方面。”笔 者认为,哈佛案例教学之所以成功,一是因为教授们在案例的收集与研究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将撰写教学案例作为其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研讨班 所讨论的案例中,就有经过资深教授跟踪研究一个典型企业常达20多年的成果);二是因为所有的案例都是来源于活生 生的真实的企业。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绿,工商管理学科的理论研究尤其离不开现实沈国的土壤。也正是因为其教学以研究为基础,而研究又根植与现实生活 之中,所以他们课堂上所运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包括案例研讨,教学实验甚至教学“游戏”,都能够高度模拟现实世界。这里还需要提及的是,没有美国许多著名企 业对大学教育的支持,就不可能有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在我们研讨班上,教授曾无不遗憾的告诉我们,在他的案头,摆放着多个非常有价值的中国企业的 案例,但无法投入使用,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同意使用案例的前提是要将有损企业形象的不美的地方删除。可删除以后的案例还有多少价值呢?

(四)细致入微的课前准备

本次研讨班的性质使我们有机会与哈佛的教授们探讨大学教学工作的诸多问题。我们研讨班的负责人马歇尔教授介绍了其接受讲课任务之后进行课前准备的细节让我 印象深刻感慨不已。他说,每次接受授课任务后,除了对课程内容的精心准备之外,他还要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对学生的照片逐个记忆学生的面孔,研究学生的背 景,包括来自哪里、已经受过的教育和工作的经历等等。洞悉学生的背景对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的,熟悉学生的面孔则是为了每次下课后能准确地回忆并登记各个同 学的课堂表现。在哪里。课堂发言的数量和质量是期末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因为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学生姓名的发音千奇百怪,为了能在 课堂上准确地叫除班上学生的姓名,他在开学前会请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到他的办公室录下其姓名发音,然后对着录音反复练习,“课堂上念错学生的名字是多么糟糕 的事情,即使他来自阿拉伯也一样”。能够如此敬畏教学、尊重学生的教授,还会有什么讲不好的课吗?

思考:

我们向哈佛学什么?

哈佛之行留给我的,除了震撼于感动,更多的应该是思考。中国大学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许将是多少代人的梦想,但是一切都 要从现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与借鉴。参加哈佛的研讨班目的就是在于学习与借鉴。然而,除了研讨班本身的内容之外,我们 还应该向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们学点什么?仅就教学而言,课堂上的风度翩翩,幽默睿智等极具个人魅力的方面也许不是人人可为,但以下方面却是值得每一个大学教 师认真思考的,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教师。

(一)怎样做一个好老师

大学的功能需要教师来实现,随着我国研究型得学的日益强化,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身份也被不断强化着,科研成果几乎成了评论教师学术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教学则 不被看作是一种学术活动,也少有人会真正从教学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做一个好老师。实际上,这与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为无论得学的功底和教师的 职责发生这怎样的变化,即使是研究型大学,只要其培养人才的功能一天不消失,教师作为教学者的职责就应该始终得到坚守。而作为一个教学者,课堂教学和学生 就应该在其工作中占据相当的分量。哈佛商学院作为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的商学院,其教授对教学职责的坚守可以证明教学对于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意义。在我们 研究班一次“关于如何做一个好老师”的讨论中,一位教授无不幽默的说,做一个好老师太容易了,你只要爱你的学生就可以了。哦,你要用行动告诉他,你每天都 花很多时间冥思苦想,想要告诉他一些新的东西,他每次来到你的课堂都有新的惊喜,你绝不会让他浪费宝贵的青春去听你站在黑板前念那些发黄的讲稿。这或许已 经道破了怎样做一个好老师的“天机”,一个好的大学教师不是一个单纯的“教书匠”,而是以个学者,一个每天冥思苦想的研究者,但他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他 是为了不断将“新的东西”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他许许多多的“新东西”走出校门,走向广阔的社会,去放飞梦想,去创造财富,去做国家的栋梁。

(二)教师的使命是传授知识还是 启迪智慧

篇8:哈佛大学案例教学透视

◎震撼:大学课堂竟然可以如此精彩

尽管哈佛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早已蜚声中外, 尽管我们带着极高的期望值和朝圣般的心情而去, 但哈佛教授们展示给我们的大学课堂, 精彩程度仍然超出了想象。在我看来, 在哈佛, 讲台就是舞台, 教室就是剧场, 一堂堂课就是教授与学生共同上演的一幕幕精彩的话剧。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话剧是怎样的精彩:

(一) 课室设计中承载的教学理念

在哈佛, 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课室的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课室的学生座位是呈U形排列的, 中间一块马蹄形的空地留给教授做讲台。如此的设计使教授们一走上讲台就等于来到了学生中间, 被学生们三面包围着, 瞬间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为课堂师生互动提供了极好的“地理”条件。另外, 说马蹄形的空地是教授的讲台并不确切, 因为其实根本没有“台”, 与我们的教室讲台高于地面相反, 哈佛的教室是用阶梯式的座位将学生的位置层层提高, 且各排座位之间的落差大到足以使前排座位的学生坐下来挡不住后排座位的学生以及学生面前的姓名标识牌, 姓名标识牌则竖立在课桌上预留的缝隙里。这样, 即使在近百人的课室中, 教师也可以一览无遗地看见每一个学生的眼睛, 也可随时叫出任何一个学生的名字。在这样的课室环境中, 每一个学生都像是与教师面对面交流, 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得以大大提高。除此之外, 其课室还有两点值得一提, 一是各排座位之间留有足够的距离, 需要时教师可以一边讲课一边轻而易举地来到任何一个学生身旁。二是教室的吸音效果极好, 容纳我们研讨班75位学员的教室并不小, 但不仅教授从不需要使用麦克风, 而且坐在任何位置的学员发言全班也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 特别适合课堂讨论。

(二) 教授们的风采与激情

在哈佛的课堂上, 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首先是教授们那好莱坞明星般的风采。给我们上课的教授无论高矮胖瘦, 无论男女也无论老少, 无一不是衣冠楚楚, 精神饱满, 气质非凡。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都极美、极酷、极富感染力。这无与伦比的魅力无疑首先得益于教授们丰富的内涵和知识修养,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不可否认的是, 如果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对教学工作的虔诚与热爱, 断难在课堂上表现得如此潇洒。

激情投入达到忘我的境界是讲台上的哈佛教授们留给我的另一深刻印象。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有几十年教龄的资深教授, 都是提前十几分钟就到教室进行课前准备, 为了精心准备上课, 教授们课前一般不与学员交流, 课后当然是有问必答。而一旦开始上课, 教授就像入了戏的演员, 完全沉浸在已经烂熟于心的剧本当中, 分不清角色与本色了, 讲到激动时声情并茂甚至手舞足蹈。教授的激情感染着学生, 课堂就这么活跃了。同时, 教授又像一个指挥若定的导演, 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或讲解或提问或倾听, 收放自如地掌控着课堂的一切, 使之从头至尾一气呵成。

(三) 教授们的绝活

采用过案例教学法的教师都会有体会, 案例教学中除了案例材料的选择之外, 要点和难点还包括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析问题, 避免就事论事不得要领;如何控制课堂讨论的中心与主线, 避免众说纷纭离题万里;如何控制进度与时间, 避免到点下课有头无尾等等。笔者留意到, 哈佛教授们在课堂上, 对此人人都有一手绝活, 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既能通过“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对恰当的人、提恰当的问题”来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 又能不露声色地及时叫停学生偏离主题的废话;他们既能激励学生天马行空地展开思维, 又能牢牢掌握讨论的主线避免野马脱缰, 还能将课堂时间和进度的控制准确到分钟, 下课时间总会在教授刚好做完总结或讲完课的时候来临。不仅如此, 讲台上忙碌不已的教授还能注意到某个角落里某个学生一言不发正在神游, 于是冷不丁走过去给他一个“cold call” (根据哈佛教授的介绍, “cold call”就是向没有举手发言的同学提问) 将其拉回课堂。教授们的另一手绝活是, 无论课程内容或案例材料有多单调枯燥, 经他们一番幽默与睿智的解说与煽动, “剧情”便引人入胜, 学生们便也雀跃了。以笔者的亲身体会来说, 研讨班讨论的案例内容与本人的专业有距离, 加之时差颠倒, 每次预习阅读案例材料时都困顿不已, 可一到课堂上就被教授所吸引, 瞌睡全无, 且想开小差都难。到研讨班后期, 笔者为偷师学艺, 曾多次试图从案例讨论的具体内容中超脱出来, 专门观察教授们如何驾驭课堂, 如何应对学生们五花八门的提问和发言, 也就是努力想要开小差, 但稍不留神还是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回所讨论的具体问题当中去, 跟着教授的指挥棒转起来。教授的课堂吸引力可见一斑。

◎感动:教授们对教学工作如此敬畏与投入

在我国的大学, 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中, 教学工作不被教授们所重视是不争的事实, 很多人认为, 美国也是如此。马廷奇 (2008) 就曾总结说“在美国研究型大学, 教授们越来越远离教学, 甚至近似于专职研究者”。此前, 我对此类说法亦是深信不疑的。但是, 本次哈佛之行彻底颠覆了我早先的认识。因为我们亲眼看到, 美国的教授们不轻视教学, 恰恰相反, 他们对教学工作有着满腔的热情和深深的敬畏。至少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是这样。

且看他们为教学工作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一) 千锤百炼的教学方案

哈佛商学院以案例教学为主, 教授们除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调研、收集、选择、撰写案例之外, 在每个案例投入使用之前, 对该案例的教学方案, 不知要经过多少人多少次的反复研究和讨论。案例可供哪些专业方向使用?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关键问题有哪些?怎样切入?课堂上第一个问题该问什么?怎么问?最后需不需要总结?从哪些方面总结?等等, 都要反复研究论证。每个案例经反复讨论后通常会确定几套教学方案, 较大的案例还会集中多个专业方向的教授来共同探讨, 我们就曾观摩过一个案例教学方案的“专家会诊”, 来自商学院若干个专业的近10名教授, 其中包括多个资深教授和两个来观摩的年经教师, 针对一个案例的教学方案进行热烈的讨论和磋商。在我们研讨班中还碰到这么一个案例, 我们手中已经有两套教学方案了, 每套方案讨论的切入点和所提的第一个问题都不同, 课前要求我们对两套方案进行思考, 但等到教授来上课的时候, 却没有按其中任何一套方案, 而且效果也非常好, 有学员问他为什么不按照既定的方案?这位资深教授说:按已有的方案当然省事, 但如果停止思考和尝试, 新的方案就不会产生, 他认为对教学方案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二) 每周一次的小组备课与教学总结

我们在研讨班上了解到, 在哈佛商学院, 以教学小组为单位, 每周一次例会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总结, 交流教学体会, 依据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表现研究探讨现有教案的利与弊。笔者曾询问一位给我们讲课的教授, 周复一周的例会是否会流于形式, 是否真有意义。教授不仅给了肯定的答复, 而且补充说, 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被指派上某一门课而感到荣幸, 都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将课上好, 而每次小组会都是一次极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不仅是笔者, 来自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的教授们也为他们这种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感叹不已。

(三) 科研:高质量教学的源泉

无论多么高明的导演多么优秀的演员, 如果没有精彩的剧本, 是拍不出好电影的。大学教学也一样, 没有深厚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和后盾, 就不可能有真正高质量的教学。正如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教授 (2002) 所说, “在任何杰出的大学, 教学和研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最优秀的研究和学术工作中获得的重要思想和发现, 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源泉。这是优秀大学中的教学与其他类型大学教学相区别的一个方面”。笔者认为, 哈佛案例教学之所以成功, 一是因为教授们在案例的收集与研究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将撰写教学案例作为其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研讨班所讨论的案例中, 就有经过资深教授跟踪研究一个典型企业达20多年的成果) ;二是因为所有的案例都来源于活生生的真实的企业。理论是灰色的, 生命之树常绿, 工商管理学科的理论研究尤其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土壤。也正因为其教学以研究为基础, 而研究又根植于现实生活之中, 所以他们课堂上所运用的各种教学手段, 包括案例研讨、教学实验甚至教学“游戏”, 都能够高度模拟现实世界。这里还需要提及的是, 没有美国许多著名企业对大学教育的支持, 就不可能有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在我们研讨班上, 教授曾不无遗憾地告诉我们, 在他的案头, 摆放着多个非常有价值的中国企业案例, 但无法投入使用, 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同意使用案例的前提是要将有损企业形象的不美的地方删除。可删除以后的案例还有多少价值呢?

(四) 细致入微的课前准备

本次研讨班的性质使我们有机会与哈佛的教授们探讨大学教学工作的诸多问题。我们研讨班的负责人马歇尔教授介绍其接受讲课任务之后进行课前准备的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感慨不已。他说, 每次接受授课任务后, 除了对课程内容的精心准备之外, 他还要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对着学生的照片逐个记忆学生的面孔, 研究学生的背景, 包括来自哪里、已经受过的教育和工作经历等等。洞悉学生背景对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熟悉学生面孔则是为了每次下课后能准确地回忆并登记各个同学的课堂表现。在那里, 课堂发言的数量和质量是期末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 因为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 学生姓名的发音千奇百怪, 为了能在课堂上准确地叫出班上学生的姓名, 他在开学前会请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到他办公室录下其姓名的发音, 然后对着录音反复练习, “课堂上念错学生的名字是多么糟糕的事情, 即使他来自阿拉伯也一样”, 他说。能够如此敬畏教学、尊重学生的教授, 还会有什么讲不好的课吗?

◎思考:我们向哈佛教授们学什么?

哈佛之行留给我们的, 除了震撼与感动, 更多的应该是思考。中国大学的发展目前还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许将是多少代人的梦想, 但一切都要从现在做起, 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需要学习与借鉴。参加哈佛的研讨班目的就在于学习与借鉴。然而, 除了研讨班本身的内容之外, 我们还应该向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们学点什么?笔者认为, 仅就教学而言, 课堂上的风度翩翩、幽默睿智等极具个人魅力的方面也许不是人人可为, 但以下方面却是值得每一个大学教师认真思考的, 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教师。

(一) 怎样做一个好老师

大学的功能需要教师来实现, 随着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功能的日益强化,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身份也被不断强化着, 科研成果几乎成了评价教师学术成绩的唯一标准, 而教学则不被看作是一种学术活动, 也少有人会真正从教学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做一个好老师。实际上, 这与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为无论大学的功能和教师的职责发生怎样的变化, 即使是研究型大学, 只要其培养人才的功能一天不消失, 教师作为教学者的职责就应当始终得到坚守。而作为一个教学者, 课堂教学和学生就应在其工作中占据相当的份量。哈佛商学院作为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的商学院, 其教授对教学职责的坚守可以证明教学对于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意义。在我们研讨班一次“关于如何做一个好老师”的讨论中, 一位教授曾不无幽默地说, 做一个好老师太容易了, 你只要爱你的学生就可以了。怎样传递爱的信息呢?哦, 你要用行动告诉他, 你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冥思苦想, 想要告诉他一些新的东西, 他每次来到你的课堂都有惊喜, 你绝不会让他浪费宝贵的青春去听你站在黑板前念你那发黄的讲稿。这或许已经道破了怎样做一个好老师的“天机”, 一个好的大学教师不是一个单纯的“教书匠”, 而是一个学者, 一个每天冥思苦想的研究者, 但他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他是为了不断将“新的东西”给学生, 让学生带着他许许多多的“新东西”走出校门, 走向广阔的社会, 去放飞梦想, 去创造财富, 去做国家的栋梁。

(二) 教师的使命是传授知识还是启迪智慧

上一篇:某厂季度工作汇报_经济工作下一篇:赏梅记的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