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经历作文

2024-04-26

风的经历作文(通用10篇)

篇1:风的经历作文

早晨六点半起来给鱼儿们换水、喂虾卵,又有四条小凤尾鱼诞生,吃爸爸买的油条与豆浆,带洗澡用品与手机到澡堂,路上见孙二与工人们忙着,二朗神叔成天逗乐子,进门扫码,桌子没了?老板娘等刘师傅来搓澡,我刚脱衣服他就进来了,进里面泡澡,小池子新热水,洗一洗出来,见拿水杯的红姐见我很高兴,老板娘织十字绣中坐门口。

回仓房让老大仔回仓房下蛋,到公园喂小鸡仔干豆腐吃与山东馒头店女店员知道我买馒头的用意,直言不讳,见物业收费大厅有大群人集堆交供热费,小淘气成天了闲,差点被车后撞了,司机大骂小淘气,连累我,真倒霉。回家给红姐打电话,约好以后有小鱼崽都给她,我捞红箭小鱼崽装二个矿泉水瓶里,路上遇见打针黄姨,她也想要,以后下崽再给她。到澡堂给老板娘,非常客气。见黄姨与秦姨购物有说有笑回家,一样衣服的程姨与邵姨上市里玩。

四点四十三分日出时我还在睡觉,爸爸已拎热乎豆浆与大果子回家,妈妈剁菜给一夜未食的小鸡仔们吃。下午五点四十三分日落时渡过舒服的一天,妈妈在雨中收鸡回笼子,我没饭吃,因为懒还是穷?上午燕子成群结对在空中飞来飞去,今天白露:清风至,白露生。以后清早天天有露水啦!

上午祝姨宰鸡后与秦姨三名妇女收拾用热水拔鸡毛,祝姨什么都不信,旁边带小女孩女人劝她不要杀生?中午外面下着小雨刚开始时,妈妈到公园赶小鸡仔回仓房,可它们不认识妈妈?妈妈回家找我,我光膀子一同与妈妈到公园把小鸡仔从雨中赶到仓房里、妈妈喂它们,四楼李姨看在眼里,说在道上,一下午没放它们出来玩,因为台风海神已降临,是动物都会躲。下午二点半红楼二舅拎毛豆来家求鱼儿,可我家都是小鱼崽,二舅给朋友要的?中午爸爸在姐夫家吃的。

篇2:风的经历作文

窗外一下子乌云密布,狂风怒号。忽然。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照亮了天空,紧接着便是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声。大雨倾盆而下,我连忙关上了窗户。风夹杂着雨,把窗户打得发抖,我被吓坏了。“飕飕飕”——又是一阵狂风吹过,还伴着雨棚上雨点撞击的声音。“房子会不会倒,我们会不会死?”我眼前飞快地闪过一大片房子被吹倒,我们有的被砸死,有的被埋在里面出不来的悲惨画面,我害怕极了!

我壮着胆子向窗外看去。暴雨在冲刷着这个世界,把树打弯了腰,把花打落了下来。硕大的雨点,被狂风吹得倾斜,疯狂猛烈地冲向大地。垃圾袋被吹得胡乱飞舞,广告牌、站台、垃圾桶都在风中支离破碎。绿化带的草皮翻了身,小树在台风的袭击下连根拔起,大树也被“五马分尸”。台风像一只被激怒的庞大的怪兽,疯狂地横冲直撞。

世界昏暗,狂风大作,雨点越来越猛,好像世界末日一般。

我心惊胆战了好长时间。终于,雨小了,又渐渐地、渐渐地停了下来,风也小了,天慢慢放晴了。路上积了许多大水洼,树枝凌乱地落在地上,昨天才开的花全被狂风暴雨打落了,大地一片混乱,惨不忍睹。

篇3:风的经历作文

一、米芾仕途简述

米芾十八岁(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年)入仕,仕途坎坷,调任频繁,曾经任职秘书省校书郎、浛光县尉、临桂县尉、长沙从事、杭州观察推官、淮南幕府、润州州学教授、雍丘县令、监中岳庙、涟水军使、发运司管勾文字、蔡河拨发、太常博士、书学博士、监洞霄宫、无为军使、书画学博士、知淮阳军等等,普遍都是一些闲职微官。米芾的一生仕途之所以不顺利,总结起来原因有四:

1. 米芾无明显的政治立场,无论哪个党派皆有交往,因而不得新旧两党信任。

米芾生处于北宋两党倾轧的政治环境中,但是米芾并不隶属于哪个政党派,并且与两党的人士皆有交往,比如与以苏轼为代表,苏辙、黄庭坚、李之仪、李公麟等“蜀党”人士往来频繁。另一方面,米芾又与王安石、吕惠卿、沈括、许将、王涣之等“新党”人士颇有交情。这种在做人处世的态度是米芾仕途不济的原因之一,无论谁主政都不愿意重用米芾这个“墙头草”。但是这样也无意中让米芾能够在北宋政局中游刃有余,谁也不得罪的态度使得他能免于任何政治迫害。用米芾曾自我嘲讽道:“庖丁解牛刀,无厚入有间。以此交世故,了不见后患。”[1]

2. 其进入仕途的方式被当时文人们所诟病,也就是出身问题。

在北宋时期这个崇文轻武的时代,文人就成了当时官员中的大多数,几乎每个文人都经历过残酷的科举考试,层层选拔最终取得功名。米芾的母亲曾为英宗的奶妈,而米芾则受皇室“恩荫”谋得秘书省校书郎这一职务,这样在天下仕子看来,米芾出身也算是“可鄙”了。在此之后,无论米芾如何故作清高,在御史眼中他的人品中始终有这一污点。米芾曾经因书艺出众受皇帝青睐而做到从五品的书画学博士,却被御史以“出身冗浊,无以训示四方”[2]为由弹劾。

3. 米芾过分张扬的性格与不能与世俯仰的态度,以“颠”名世。

米芾的“颠”,在北宋时期已经赫赫有名,具体的成因分析后文中会提到,其中明显因“颠”行而影响米芾仕途的事件不在少数:“有好洁之癖,任太常博士(崇宁二年,1103),奉祠太庙,乃洗去祭服藻火,坐是被黜,然亦半出不情。”[3]米芾因洁癖洗去“祭服藻火”,违反当时礼法制度而被罢黜,真让人苦笑不得。又有“米元章守涟水……时杨次公为察使,知米好石废事,因往廉焉。”[4]米芾爱石,因此误事,引来上司不满,虽然被他以美石贿赂上司而搪塞一时,却始终影响他的政绩。米芾所做出格的事情比比皆是。他因“颠”而名声大噪,世人皆以为有魏晋风度,不能世故,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米芾仕途却因其“颠”的名声屡次受阻。

4. 唐宋政治格局变化之后为缓和阶级矛盾所引发的制度改革造成的普遍现象。

北宋初期朝廷为避免唐末五代十国番邦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而导致战端不断, 于是实施“重文轻武”的政策, 通过科举考试大量录用文人治政, 将各地的实权职务交予文人, 同时为不得罪大量以武官为首的旧势力, 给予他们不掌握实权的虚职, 这样这些武官们便领着俸禄而不用干事。

同时皇帝为了培养文臣的势力, 通过科举大量招文人入仕, 其规模是唐代数倍之多。唐代科举进士每年不超过30人, 在宋太宗时期, 通过科举入仕的人就过万。曾巩在《本朝政要策.贡举》中说道:“ (进士科) 自唐以来尤盛, 岁取不过三十人。咸亨 (670-674) 、上元 (674-676) 中, 增至七八十, 寻亦复故。开成 (836-840) 中, 连岁取四十人, 又复旧制。进士外以经中科者, 亦不过百人。至太宗即位, 太平兴国二年 (977) , 以郡县阙官, 旬浃之间, 拨士几五百, 以补阙员而振滞淹。”到了仁宗时期 (1023-1063) , 录取了4517名进士, 平均每年1129人。[5]

北宋一方面养着空吃粮饷的武官,一方面又大量招文人入仕,必然导致庞大臃肿的官员体制,给北宋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财政压力。到了神宗元丰三年(1080),因为政权的稳固、财政压力大等原因,将原本空置的武官罢去,对文官则大量裁剪,这样就大量出现了人才闲置不被重用的现象,所以在宋神宗时期大量出现文人郁郁不得志,借诗文、书画表达心中不满的现象,米芾只是其中个案罢了,这种政治环境成为宋代尚意书风产生发展的土壤。

二、米芾仕途经历对其性格的影响

曾有一句话形容米芾:“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米芾在北宋时期就是出了名的怪人。放荡不羁的行为、对物器(书、画、玉石、砚台)痴迷的追求、洁癖、异装癖等行为成为了人们对米芾的印象。米芾的这种颠行被很多人所不齿,但也获得像苏轼等文人的赏识,宋徽宗更是以一句:“俊人不可以礼法拘”[6]表达了对米芾恃才傲物的理解。

但是从米芾洗去“祭服藻火”、洗坏朝靴的洁癖表现到“捧砚跪请”后“余墨沾渍袍袖,而喜见颜色”,前后反差竟然如此之大,他在一方面表现出不能忍受一丝脏污的、如莲般不染的品质,另一方面他在皇帝面前似乎把这洁癖忘得干干净净,摆出一付谄媚姿态。我们很难判断米芾是真洁癖还是假洁癖,但是起码能知道米芾的性格具有矛盾性。

对于米芾性格的矛盾性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他的“颠”有其故意做作的成分。米芾曾经一场宴席中的表现更是证明了这一观点:“华原郡王仲御家多声妓,尝欲验之。大会宾客……杯盘狼藉,久之,(元章)亦自选坐于众宾客之间。乃知洁疾终非天性也。”[7]

米芾“颠”的行为表现大致可以这么理解:

1. 风流浪漫天性使然

任何行为都是由其性格为主导,不可否认米芾是个天生的偏执狂。他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使得他能够十年如一日地研习书法,他在《海岳名言》中曾说道:“学书须得趣,他好倶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8]在书史上米芾的苦学是出了名的,而支撑着他“一日不书便觉思涩”的这股劲便是他的执着。米芾以让他人无法理解的偏执疯狂收藏古字画、玉石也是他颠行落人口实的重要原因。

2. 出身冗浊欲盖弥彰

米芾一生中被弹劾不在少数,他在做礼部员外郎时,就被御史弹劾:“今芾出身冗浊,冒玷兹选,无以训示四方。”[9]弹劾的理由便是他“恩荫”的出身问题。这在米芾看来不能不是一个耻辱,以他容不得半点污秽的性格只能通过极端的行为证明他品格上的高洁。

3. 哗众取宠入仕手段

北宋朝廷是文人官员多而实职少的境况,有才华而不受重用者比比皆是,不得不让人怀疑米芾是为了在众文人中为了脱颖而出而故意作秀。黄庭坚为人性格直爽豁达,对他人的评价也颇为中肯,同样他在对米芾评价时总不留情面一语道破,在对米芾书法的长处肯定后又以一句“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给予了并不高的评价。同样对于米芾疯癫的行为黄庭坚看得很明白:“米元章在扬州,游戏翰墨,声名籍甚……然观其诗句,合处殊不狂,斯人盖既不偶于俗,遂故为此无町畦之行以惊俗尔。”[10]

4. 仕途无为无声抗争

米芾仕途起起落落始终没有做到高位,一直不受重用,在五十三岁时因其在艺术方面的才能做到了书学博士,之后又被弹劾,在他的《复官贴》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奈:“

一年复官,不知是自申明,或是有司自检举告示下……芾至今不见銜替文字,不知犯由。”

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为什么总被弹劾,甚至连他哪里做错了也不清楚。仕途长期不顺利使得米芾到了晚年对功名的抱负已不如早年,反而对书画、砚石的兴趣更加专一,有诗为证:“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

三、米芾仕途经历对其书风的影响

米芾书风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早期集古字

米芾早年书风深受唐人的影响,尤其是欧阳询与褚遂良,米芾天性放浪不羁,欧阳询奇险峻拔的书风正好契合米芾不做正局的书风。米芾将欧阳询的险绝、险峻进一步夸张化,这种风格也伴随米芾一生,可见欧阳询对米芾书风的形成影响颇深,究其原因,可能因为米芾特立独行的行为与欧体求险书风相吻合,在米芾较早期作品《三吴帖》中可看出端倪。而褚遂良书风似熟驭骏马,天真自然的书风则打动了米芾性格中更为本真的那一部分。在米芾早年时候的书风主要收集他人的字然后加以临摹,因此也被人笑称为“集古字”。

米芾早年在书法认真刻苦的态度也是他在仕途上一心进取的映射,得益于这种勤勉的心态,使得米芾在技法上有了深厚的积累。

2. 中期远追晋人格

在米芾与苏轼等人相接触后,在他三十二岁后开始大量搜集魏晋法帖,欲学二王书风入魏晋平淡,我们可以在《方圆庵记》中看到米芾学习二王书法所下的苦功。米芾在其不惑之年一改书风远追晋人格,但是之后他在心境上面却远远不能达到晋人的风流洒脱。魏晋风度所追求的是风流萧散、不滞于物、不拘礼节,而米芾在书法上以“有意”求“无心”,加上他在仕途上不豁达的心态,难免顿失固步。

3. 后期终成一家

与苏轼交往对米芾有较大的影响,苏轼因言获罪被贬黄州的经历给了米芾很大的震撼,这可能对米芾晚年寄情书画的态度埋下了伏笔。

米芾四十一岁前名字为“黻”,之后改名“芾”。米芾这一举动实在是耐人寻味,根据字面上的理解,“黻”意思为古代礼服上的青黑相间的花纹,而“芾”主要是草木茂盛的意思。一者在朝,一者在野,米芾改名的举动实际上是他心境转变的流露。晚年米芾对艺术的痴颠脱去了哗众取宠的浮躁,对待书法的态度转变为最原始、最单纯的兴趣,“学书须得趣,他好倶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这不能不说是他在仕途上的挫折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而这一改变正好契合了洒脱超逸的魏晋人格,从而使得他在书法艺术的观念上豁然开朗。

晚年米芾追求“振迅天真,出于意外”的书风,恐怕得益于他看淡功名之后的豁达,最终能在书风上体现自己天真自然的个性,完成了从“集字”到“终成一家”的转变。

注释

1[1]张珂.意造宋代[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12, 第1版.

2[2]吴曾.记事[C].见:四库全书, 能改斋漫录, 中华书局, 卷12.

3[3]庄绰.鸡肋编[C].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3980.

4[4]潘永因编.放诞[C].见:宋稗类钞, 卷四.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5, 12, 第1版:306.

5[5]苏轼.送章子平诗序[C].见:苏轼全集.卷十:857.

6[6]钱世昭.钱氏私志[C].见:笔记小说大观.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 1983, 1:1667.

7[7]范明泰.米襄阳志林[M].范氏舞蛟轩重刻本.1603, 卷20.

8[8]米芾.海岳名言[C].见: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363.

9[9]吴曾.记事[C].见:能改斋漫录.卷12.

篇4:风的经历作文

春天到了,万物生长,草长莺飞,孩子和大人们有的踏青,有的露营……基本每一户家庭都出门在外,这时风从人群中飘过,人们个个高兴起来,有些小孩子开心地说:“春风真舒服!”大人们惊叹道:“这是最温和的风了!”风也开心地飘走了……

夏天悄声降临了,炎炎烈日下,人们都在用各种方法避暑,吃棒冰,游泳吹空调……可见人们真是创意非凡,一阵大风又吹了过来,人们都被这太阳带得汗流满了身子,顿时,人们感到一阵凉爽,无不惊叹这神奇的风,个个惊呼起来,风!卷着夏日的热气飘走了……

迷人的金色秋天带着黄灿灿的树叶“走”来了,人们还是像往常那样活跃,集体组织去看落叶,那金黄的树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黄灿灿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风又怀着欢快的心情吹起来,林子里的树叶“沙沙”作响,动听极了,可是一些树叶也向我们“飞”来,遮住了人们的眼睛,风好像知道自己犯了错,便害羞地回头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便到了滴水成冰的冬天,四个季节中最冷的也只有这个季节了,人们的衣服也加厚了许多,风,它吹来了,在家里的人们还没有事,在外面的人早已被冻得发抖,人们都赶紧躲到家时,大街上变得冷清,只有风发出“呼呼”的声音……

篇5:风的经历作文

纵观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其词作风格都各具特色,例如《如梦令》创作于少女时代,《一剪梅》创作于少妇时期,《声声慢》创作于南渡之后等等。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李清照在不同时期的人格与词风,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作进一步了解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作为我国两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她的人生可谓波折坎坷,少女时代无忧无虑到少女时期的思情悠悠,再到南渡以后的颠沛流离,李清照体味了人生的变故无常,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李清照的不同词风。

一、第一阶段:成婚南渡以前,词风清新自然欢快爽朗

李清照自幼生长于文学世家,其父李格非身居士大夫之职,对古文颇有研究,其母也能诗会文才情了得。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天资聪颖的李清照饱览群书才华出众,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她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以后更是夫唱妇和,吟诗作对,幸福愉快。此阶段李清照的作品清新自然,欢快爽朗,生活情趣溢满词作之间。然而聪慧率真的李清照,并不拘泥于庭院生活之中,从那篇最为著名的《如梦令》便能知晓: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忆昔之词,可见李清照早年的真实生活状况。仅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极美的生活情趣图。先指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作者同伙伴一起郊外“西亭”饮酒到日暮时分,到想回家时却忘记了归路,这不仅是因为喝多了,还有被大自然美景沉醉之缘故。等尽兴晚上乘舟回家时,却又不小心“误入藕花深处”。其行文自然流畅,并无斧凿之印迹,其忘情状态由此可见。她们的闯入把栖息的水鸟惊动而起。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呀。一个自由活泼、浪漫天真、快乐幸福的少女形象立即呈现在眼前。此时的李清照心境开阔思想单纯,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再看《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该词可谓是李清照的生活“写真”,那个无忧无虑、活泼可爱又有几分顽皮羞涩的小姑娘跃然纸上,不由让人心生怜爱。

当然,在封建制度下生活的李清照,受到封建礼法拘束,只能长守闺中观庭院前花开花落,长大以后也有了些许伤感之情,如那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喝多了,沉睡了一夜,朦胧中好像窗外一夜风雨,于是迷糊状态下担心起海棠花儿来,她的侍女没看出来什么,李清照却敏感地察觉到了“应是绿肥红瘦”。写出了她对海棠花的无限惋惜怜爱之情,同时也以花自喻,感慨易逝的青春年华,体现出她对自然和人生美景难以长久的感伤心态。

这类词作众多,可以从不同侧面看出李清照的性格特点。如《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中那个多情却又不能很好掩饰自己的女孩;那个唱着“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的快乐女孩,无一不在显示出她率真、爽快而多情的个性,那时的她就是一个快乐少女。

这一阶段李清照的词作语言优美清新,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使用白描手法抒写心绪,形象逼真,情真意切、亲切感十足。

二、第二阶段:婚后二年到南渡以前,词风清婉细腻离愁别绪

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文化素养很高,二人婚后生活也十分和谐美满,然而那时男人必须以仕途为重,赵明诚没办法只能离开爱妻远去他乡。两地分居自然难免相思苦,也因此李清照有了许多思夫之作,词作同样是其真实生活写照。此时原来那个快乐少女已然不在,长成了思情悠悠、愁肠无限的少妇。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笔法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这首词是在赵明诚远走他乡后而作,体现了李清照的思夫情感。还是乘舟却早已没了“兴尽晚归”时的愉快心情,“独上兰舟”等待锦书的到来,充满了无限惆怅和忧郁之情。无法抗拒“花自飘零水自流”,也无法排遣夫妇二人的相思情怀,思念之深在心头挥之不去,将离别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词作展示出了优美伤感的意境。

李清照因丈夫远行十分寂寞,节日之际思念之情尤为突出,她只能借文字以抒怀,如那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写于重阳佳节,抒发了李清照的寂寞和相思之情,文笔委婉细腻,展示了她的多愁善感形象。她心头“薄雾浓云”满是愁苦,李清照“每逢佳节倍思亲”,赵明诚“独在异乡为异客”,相思折磨得李清照“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充分体现了她的凄苦憔悴。通篇虽无“思”字,却处处洋溢思念之情。

这一阶段李清照的词作充满了离愁别绪,文笔清婉细腻,婉转缠绵,雅而不俗。这都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三、第三阶段:南渡以后,词风沉郁顿挫凄惨流离

发生在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不仅是宋朝的转折点,同时李清照的人生也由此转变。随着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夫妇再无幸福生活可言。辗转流亡使得丈夫赵明诚染病而亡,李清照也只能继续流亡他乡。由于国破家亡的双重打击,李清照精神已到崩溃边缘。然而她忘不了丈夫的临终遗言,流亡期间他们曾携带了许多文稿书籍和金石器物,并且《金石录》尚未成书,李清照惟有依靠这些精神寄托苟且偷生。但动荡的时局,凄惨的生活让李清照失去了那些“宝贝”,她真的成为孤苦伶仃一小舟了。南渡以后,国破家亡、夫死他乡,故国沦陷亲人丧失情况下的思念成就了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主旋律,如《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李清照详细生平简介

2.李清照详细生平和作品特点

3.一剪梅作者李清照生平

4.李清照生平事迹

5.李清照生平简介新

6.你了解李清照有多少?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7.李清照人物生平

8.李清照的生平

9.李清照生平简介及死因探究

10.李清照生平简介

11.李清照生平

这首词是李清照流寓临安而作,与元宵夜临安城的张灯结彩歌舞升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清照痛苦难言,她没有及时行乐醉生梦死,而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她思念故国旧家,“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如今的她已流落异乡,凄凉憔悴。今昔对照,兴衰之感和个人之悲跃然纸上。此时的李清照充满了身世之愁,家国之愁,孤独之愁。再看那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作从残秋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抒发出作者孤寂落寞、悲凉愁苦之心态。开篇的七组十四个叠字低迷徘徊、凄婉苦楚,好像一个伤心至极之人在低声诉说,她虽未曾开口却已让我们感觉到了她的忧愁,这十四个叠字看似平平淡淡、信手拈来,却彰显出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被誉为“词采第一”。十四个字虽无一“愁”字,但字字是愁,声声是愁,凄清之景就在眼前。正是因为生活不同、心境不同,“旧时相识”更引发了她对从前生活的思念,如今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独自怎生得黑”,充分表现出作者寂寞难耐,度日如年,守着窗儿,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备感凄凉,而梧桐细雨的滴打声,更是一声声地打在她的心上,所有的这一切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作品以“愁”字收尾,写出了其内心的悲愤情感。

这一阶段,李清照的词作里没有了明快,只有无边的愁苦。从她对同一事物前后的不同描写中可以表现出来,如同样是写大雁,以往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今却已是“雁过也,正伤心”;菊花以前虽说是“人比黄花瘦”,也不过是对丈夫的思念而致,而“如今满地黄花损,有谁堪摘”,表现的是对生命即将逝去的悲哀。这也成就了李清照多元化的词风,这是她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的写真。

李清照的家庭成长环境使其具备了才情,社会变迁和人生变故影响了她的词风。其“易安体”词作将婉约词推向高峰,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拓展阅读: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风格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着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李清照详细生平简介

2.李清照详细生平和作品特点

3.一剪梅作者李清照生平

4.李清照生平事迹

5.李清照生平简介新

6.你了解李清照有多少?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7.李清照人物生平

8.李清照的生平

9.李清照生平简介及死因探究

10.李清照生平简介

篇6:风的感觉作文

风很平常,可是我却很爱它,因为它给我的感觉很好。

春天的风像妈妈的手,轻抚着我的脸颊,是那么得柔情万分!春风很轻很柔,几乎让人无法感觉到她的存在。可是无形的它却留下了清晰可辨的脚步,让我看得一清二楚。因为它把小草吹绿了,把花儿染红了,把万物唤醒了。

夏天的风凉爽宜人,它把人们的汗水给吸走了,把万物的热给吹跑了。看,那里的花儿在摇头,我知道,风儿已从那里走过。看,柳条在欢乐地舞动着,我知道,风儿已从那里走过。看,那里的水面漾起了涟漪,我知道,风儿已从那里走过……

秋天的风从爽到凉,它把嫩叶儿吹走了,它把禾苗吹黄了,它把果园吹红了……它吹出了农民的喜悦,吹出了大地的自豪。

冬天的`风很是凛冽,让人们冻得直哆嗦。可是它照样能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它把美丽可人的雪花吹来了,俗语说“瑞雪兆丰年”,人们怎么能不喜爱它呢?它把大自然吹成了一个美丽的白天地,把一个萧瑟的大自然,吹成了另一幅画,吹出了另一番情趣!

篇7:风的经历作文

一、李清照南渡前的主要生活经历及其词风

(一) 李清照少女时代的生活及其词风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 (1084) , 济南章丘明水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 父亲李格非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 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 学识渊博, 为当时著名学者, 官至礼部员外郎, 京东路提点刑狱。母亲王氏, 身出名门, 知书善文。这样一个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对她具有良好的影响, 使她从小就具有不平凡的创作才能。另外, 她的家庭气氛比较宽松开明, 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 奠定了她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安定, 家庭生活富足, 加之个人心情舒畅, 因此, 此时其词风受生活的影响就表现为明丽、开朗、清新。李清照少女时代的词欢快无忧, 充满乐趣, 这正是她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写夏季午后, 炎热消退之时, 词人与伙伴泛舟湖中, 一边游戏一边喝酒, 嬉戏玩耍, 好不痛快。又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这是一幅多么生动有趣的秋千图, 那位荡秋千的天真活泼而又聪慧顽皮的少女, 不就是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吗? 再看她另外几首早期词中的作者形象, 例如:《浣溪沙》中那个“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的多情少女; “似也恨 , 人归早” (《怨王孙》) 中那个借助鸟儿表现自己心思的钟灵娟慧的少女。透过这些词, 我们仿佛看到李清照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二) 李清照婚后至南渡前的生活及词风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1101) , 李清照十八岁, 嫁给了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 两人志同道合, 婚后生活非常美满。婚后的李清照, 生活舒心适意, 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 而美满的婚姻爱情便成为她主要的理想。此时, 李清照的词风在明快中又多了艳丽的一面。如: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这首词上片写买花, 但只截取买花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画面:女主人公手执鲜花, 作满怀深情状地欣赏。下片写戴花,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生动传神地写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妒的心理。最后通过比花, 从人物的思想写到行动, 整个词清新绚丽, 恰到好处地反映出词人新婚后轻松浪漫的生活。但赵明诚在太学读书, 每月初一、十五才回一次家, 这对于新婚不久的夫妻来说要受相思之苦, 于是“愁”字和“酒”字便悄悄地走进李清照的词中 , 词风有了灰暗的色彩。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一剪梅》)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在这两首词中, 已看不到往日无忧无虑的少女形象, 取而代之的是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此时两人虽然短暂分离, 却互相惦念, 一种离愁, 由两人分担, 更何况尚有传情锦书的慰藉, 在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这时李清照的词是传统婉约词的悲秋伤春, 离愁别恨, 但感情真挚, 意境深厚, 非同时代男词人模取女声之作可比。这样欢乐与甜蜜的新婚生活没过多久, 崇宁元年 (1102) 七月 , 李格非因“新旧党争”被罢官 , 李清照写诗给公公, 希望他帮助自己的父亲摆脱困境, 却遭到拒绝, 李清照因此而写下“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诗句。“后二年, 出仕宦……”① 赵明诚出仕带来的是更为长久的分离, 这让这对恩爱夫妻更是苦上加苦。受生活的影响, 李清照的词风较以前变得沉郁、凄婉、哀怨忧伤, 如: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这首词在预写别后之情, 上片突出一个“慵”字, 写词人听到丈夫将要离别的消息便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下片部分突出一个“念”字, 烘托出词人因思念丈夫而产生的“愁”。并且说明这一次的“新愁”和“新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而是“生怕别怀离苦”, 况且,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较之以前的短暂分离的“愁”,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这“新愁”既有丈夫的远离, 又有自己父亲的落难, 内涵十分丰富, 所以才“多少事, 欲说还休”。

在饱尝了两年多的相思之苦后, 李清照又回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身边。

春到长门春草青, 江梅些子破, 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 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 (《小重山》)

这是一首当春怀人、盼望远人归来之作, 既没有写个人独居之苦闷, 又没有写良人不归之怨恨, 而是热情地呼唤远行在外的丈夫早日归来, 共度今春的迫切心情, 表达了词人盼望夫妻团聚的欢愉心情, 词风较此前明显清新、明快了许多。

然而, 好景不长, 大观元年 (1107) 三月, 赵挺之去世, 蔡京趁机诬陷死者, 赵明诚也被罢官入狱, 一直到七月, 赵明诚才被释放。遭受这一连串无端的打击后, 夫妻俩已心灰意冷, 决意脱离官场, 他们回到了青州老家, 在乡里开始长达十年之久的屏居生活。在这时期内, 他们摆脱了官场上的钩心斗角, 离开了城市的喧嚣纷扰, 归来堂上悉心研玩金石书画, 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 尽情享受着隐退生活带来的蓬勃生机和无穷乐趣。对于这段幸福的生活,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面有记载:“后屏居乡里十年, 仰取俯拾, 衣食有余……每获一书, 既共同勘校, 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 亦摩玩舒卷, 指摘疵病, 夜尽一烛为率。”……“余性偶强记, 每饭罢, 坐归来堂烹茶, 指堆积书史, 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 以中否角胜负, 为饮茶先后。中, 即举杯大笑, 至茶倾覆怀中, 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②这时的词风恬淡自然, 表明作者追求隐居生活的心境, 如:

小楼寒, 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 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 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 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 屈平陶令, 风韵正相宜。微风起, 清芬酝藉, 不减醾酴。渐秋阑, 雪清玉瘦, 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阜解佩, 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 浓烟暗雨, 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 留得几多时。人情好, 何须更忆, 泽畔东篱。 (《多丽·咏白菊》)

这首词作者赞美了菊花的清雅高洁, 由菊花联想到了归隐田园的陶渊明, 表明了作者追求菊花般的清雅高洁, 十分向往陶渊明一样隐居绝俗的生活。

然而, 当李清照准备与丈夫隐居绝俗, 永远过“泽畔东篱”式的生活时, 赵明诚于宣和三年 (1121) 被任命为莱州太守。官场的险恶早已使李清照夫妇深受其害, 如今赵明诚又复入宦海, 而李清照又无法阻止丈夫再入仕途, 所以, 刚刚离开李清照的“愁”又回到了她的词中, 而且“从今更添, 一段新愁”, 词风又回到了从前的沉郁、凄婉。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 她在婚后至南渡前这段生活经历比较曲折, 影响到其词风, 显得比较多变。

二、李清照在南渡后的生活及词风

(一) 李清照南渡后至赵明诚病逝前的生活及词风

靖康元年 (1126) 八月, 金兵南侵, 同年十一月, 金兵攻陷汴京, 次年二月, 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先后南渡, 但他们花了毕生精力所收集到的古籍、古器物却大多毁于战火。国家遭受巨大的灾难, 也使李清照的生活发生急剧变化。从此, 李清照的离愁别恨加重了分量, 作品内容也在从前的抒写悲秋伤春、离愁别绪中增加了对国家灭亡、人民丧乱流离的痛苦感受, 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出现在她的词中, 词风为之一变, 从此李清照的词中具有了一种阳刚的丈夫气。即词风变得婉约而不绮靡, 而是柔中有刚, 蕴含豪迈之气。一首《渔家傲》最能代表此时的词风: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中的“有惊人句”表明了女词人的自信自负, 在封建社会, 李清照纵然才华横溢又有何用呢? 一个“谩”字, 又把自信自负的情怀陡然引向了对摧折人才的现实社会的指控。尤其是“九万里风鹏正举”, 其豪放处已近乎苏、辛。另一首《鹧鸪天》也颇有豪放气:“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 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自是花中第一流”同样表明女词人的自信自负的豪气。李清照豪放词风的出现, 既是其博采众家所长的一个表现, 又是受生活的影响。词人不满统治阶级“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醉生梦死的生活态度, 渴望北上抗金、收复失地的爱国情绪不时在词人心中流露, 但自己又无力回天, 只有把爱国热情化作满腔悲愤不时在词中流露。这种爱国情绪和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在词人同时期的诗作《夏日绝句》里也有明显的表达。

(二) 李清照在丈夫病逝后的生活及词风

李清照在愤懑不乐中过了两年。建炎三年 (1129) 八月, 赵明诚病逝。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加上金兵渡江南下, 使她害了一场大病, 气息奄奄, 孤苦伶仃的李清照从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饱尝人间的苦难。词人先后奔波于明州、奉化、温州、越州一带, 日夜不得安宁。她丧失了完整的、统一的国土和美好的幸福家园, 丧失了志同道合的丈夫, 丧失了自己费尽心血收集的珍贵文物, 丧失了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生活的巨变引起了她词风的变化, 变得更低回、宛转, 凄苦深沉。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 以非常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词人在一个秋日里, 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 凄楚悲哀的心境, 这实际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曲折而典型地概括了词人南渡以后飘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 悲哀的内心世界。与早期作品的伤春悲秋、伤离怨别不同, 它不是生离之短暂, 而是死别之永恒, 不是暂时的空虚, 而是长久的寂寞, 不是可望团圆, 而是已成永诀, 丧夫之痛与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深切哀愁凝聚交织, 沉痛无比。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失词如今变成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 词风由明亮轻快变得灰冷凝重。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时所作。已经五十一岁的她, 几经波折, 流离失所, 心情极其沉痛悲苦。首句写盛开的繁花受到狂风的袭击已委身于尘土, 这正是词人自己身世的象征。次句写日色已高, 头犹未梳, 虽与“起来慵自梳头” (《凤凰台上忆吹箫》) 语意相同, 但那是生离, 这是死别, 区别明显。这一切悲苦, 都是由于“物是人非”, 并非无聊的伤春悲秋, 而是家国之变, 身世之痛, 故而“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尤其是“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 许多愁”。短短三句, 将内心的犹豫和不堪负载的愁苦量化和具体化, 既曲折生动又巧妙自然。

我们再看李清照南渡后其他几首词作所表现出的词风: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永遇乐》) 所表现的低回宛转。“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所表现的苍凉沉郁,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 , 所表现的凄苦深沉无不是李清照晚年词风的代表。

综上所述, 李清照的词风并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 它由少女时代的明丽、开朗、清新到少妇时代的明快、艳丽, 再到沉郁、凄婉, 又到隐居时代的恬淡自然, 一直到南渡后的低回宛转、凄苦深沉。虽然主流是朴素自然, 妩媚秀逸的婉约之风, 但其词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这与词人坎坷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南渡后, 生活的巨变使李清照的词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 爱国情绪不时在她词中流露, 词风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程千帆, 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2]罗宗强, 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周汝昌,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4]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5][清]穆东居士.宋词三百首.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4.

篇8:风的颜色作文

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春风姐姐轻轻一吹,小草露出它那嫩绿色的小脑袋,向我们微笑。柳树被春风一吹,长出了绿色的叶芽,柳条随风飘荡,好像在对我们招手。大树妹妹也长出了她那绿色的头发。就连竹笋弟弟也冲破泥土,掀翻石块,探出了头,对我们说“你好”。

夏天的风是红色的。夏风弟弟用力一吹,太阳伯伯的脸变得通红,把大地烤红了。小朋友的脸蛋儿也红得不得了,像一个一个红通通的小苹果。荷花妹妹露出她粉红的小脸儿,高兴地在池塘里翩翩起舞。桃子姐姐那可爱的脸蛋儿也红了,她特别害羞。

秋风是黄色的。秋风哥哥出来游玩了,他一吹,稻谷爷爷就变得金黄金黄,乐得笑弯了腰。梧桐树伯伯的叶子变得黄中带棕,显得十分漂亮。小草退去了嫩绿色,穿上了金黄色的衣服,变成了一位小王子。再看树上挂满了大大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红的小灯笼。橘子妹妹也穿上橘色衣服,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冬天的风是白色的。一想到冬风伯伯,我就特别高兴,因为他是个有名的魔法师。他用手中的魔法棒在空中转了个圈儿,洁白的雪就不停地下着,像一片片鹅毛从天下飘荡下来。屋顶到处都是,连烟囱也看不见了。大地上雪最多,像是给大地妈妈穿上了一件白外套。

篇9:风的颜色作文

我想把风儿涂成红色。红色的风缓缓吹过脸庞,就像看到苹果,也闻到苹果的味道,香味扑鼻。我以为那是苹果,想摘下来吃,扑过去,摔了一跤,真的好疼好疼啊!

我又想把风儿涂成绿色。绿色的风使我想到了草儿、大树。风从那里吹过,给小草、大树洒上了更浓的颜色,还给它们了丰富的营养,让环境不受到污染。

我还想把风儿涂成粉色。粉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我把它的颜色和白云合在一起,粉色的风儿和白云融在一起,把白云变得更漂亮,白云会特别感谢风儿的。

我更想把风儿涂成紫色。紫色的风儿吹过大葡萄树,他们融在一起,既让葡萄的颜色变深,又让葡萄的味道更甜,尝一尝葡萄的味道,一定很好吃。

我最想把风儿涂成彩色。彩色的风儿,吹过世间万物,把草儿、花儿……都变成了彩色,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变成彩色,你想想,这是不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呀?

篇10:风的颜色作文

当风从草地上吹过的时候,小草会把它柔软的身子轻轻地摆动,向风爷爷招手,问:“风爷爷,您是什么颜色的呀?”风爷爷没有说话,也没有用手脚比划,他只是微微一笑,然后悄悄地从小草身边走开。小草不解,为什么风爷爷不告诉我它是什么颜色的呢?

过了几天,小草的身子变绿了。小草想,原来风爷爷是绿色的呀!小草开心地笑了,因为它认为它解开了历史以来最难的问题,就连人类都不如它。

风又从花儿身上吹过,花儿用它那柔软的身躯向风招手,它也问小草的那句话:“风爷爷,您是什么颜色的呀?”风也没有答应,没有说话,也没有用手脚比划,他也只是微微一笑,然后也悄悄地从它身边走开。花儿不解,为什么风不告诉我它是什么颜色的呢?

过了几天,花儿开出了一朵鲜艳美丽的粉红的花。它想:原来风是粉的呀!

上一篇:唠叨的妈妈美文下一篇:双结对共建签约大会主持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