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2024-04-21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精选9篇)

篇1: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郭卫平

感谢国家每年的远程培训,让我们教师的知识与时俱进,每年都得到新的知识补充,为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国新的血液,让我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做国如下总结。

一、信息技术培训改变了我的教学理念

当前,我们教师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技术应用就是“做课件,放课件。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总是简单的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最多就是用了微课。之前自己也做过微课,但还没把微课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本次培训,我才深知自己知识的匮乏及思想的落伍。原来信息技术包含着诸多的内容,而且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电子白板,slideidea等新的软件出现,让微课制作变得out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跟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学习,并把所学的技术整合到课堂中去,灵活地运用资源辅助教学,转变课堂的上课模式,变成我们目前应该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讲授在课内,内化在课外,不管学生会不会老师都讲。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颠倒了课堂,即老师把知识重难点及自学提纲运用微课或其它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家就可展开预习或者复习,更或可以打造更加个性化,层次化的学习,这样完成了讲授的过程,课堂上则是互动的过程进行内化。由此,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达到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能让学习突破空间和时间上,深度和广度上的限制

1、传统的教学学生学习内容是有限的,局限于教材,即便有学生平时也看一些课外阅读书,但很有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学生可以运用电子书阅读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未来还可以通过电子书包进行移动学习,而且还可以运用电子书包进行互动学习。

2、传统的教学,学生缺席,就相当于漏掉一部分的知识。然而信息技术下的学习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传统的教学,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不太现实。但掌握了某些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随时可以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情况。

因此,在此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是否能做到与时俱进显得尤为重要。希望继教网平台能在培训后持续开放让老师登录,让教师能在工作的时候遇到信息技术的难题能够来平台找到答案,学到技术。

期盼来年的学习,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

篇2: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在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什么时候该使用信息技术时,必须保证其目的在于能更好的完成一定的教学或学习的目标。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应根据 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实践证明,有些内容靠静态的实物、图画和详尽的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 术,创设动态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的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2、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的转变。

之前,自己总是简单的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直到今天听了两位教授的报告才深知自己知识的匮乏及思想的落伍。原来信息技术包含着诸多的内容,而且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了当前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听到了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新名词,如未来教室班班通宽带、云计算、电子书包等,而且通过媒体真正感受到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及有趣性。当前,一大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技术应用就是“做课件,放课件;课堂就是电子交互白板技术功能的展示厅”。殊不知多媒体在于辅助教学,不能全盘代替传统的教法;不能把教室当成电影院,不能使课件成为影片,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更不能让教师充当放映员。我们教师应把技术整合到课堂中去,灵活地运用资源辅助教学,转变课堂。

3、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今天的两场报告中,两位教授都对传统的教学与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教学进行了对比,传统的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讲授在课内,内化在课外,不管学生会不会老师都讲,蒋教授指出,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会的为什么要讲?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颠倒了课堂,即老师把知识重难点及自学提纲运用云服务发送到学生的电子书包,每个学生都能运用电子书包里的教材及学习工具展开预习,这样完成了讲授的过程;课堂上是互动的过程进行内化。由此,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达到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效果。

篇3: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目前, 信息技术课堂出现了一些问题, 着实让老师头疼。

(1) 学生马虎应对老师的任务

(2) 学生缺失分析能力

(3) 学生容易忘记所学内容

上述三种情况, 究其原因如下:学生之所以马虎应对老师的任务, 是老师的任务不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他们把信息技术知识当成操作步骤的记忆, 时间一长, 学生缺失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那么多操作步骤, 仅仅靠简单记忆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改变这三种情况, 教师在课堂中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任务,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敏感度。

二、体验教学的内涵

“体验”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也是关于教学活动的新理念。在计算机教学中, 体验教学应该是这样的: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 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 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 形成能力和某些行为习惯, 继而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在体验教学中, 首先, 学生通过体验来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其次, 学生在体验中, 主动地学习, 大胆地表现出他们的个性;再次, 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 心情是愉悦的;最后, 通过体验, 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本堂课的知识, 还有其他更深的东西。

三、体验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体验教学包括以下几个体验环节:

1.情景体验, 以“情”、“趣”激学生

在课堂中, 教师设置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情景, 或以情动人, 或以趣激人, 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愿意学习本堂课知识。

例如:在第六课图层的初步应用中, 我设置了一个这样的情景, 具体如下: (播放故宫被盗案的视频) 今天我们就来想像一下小偷盗宝的场景。

2.探究体验, 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

探究体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使用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新知识探究, 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亲历探究中实现自我领悟, 形成自已特有的行动策略和方式, 从而得到知识与技能, 继而树立自信心, 具体做法如下:

(1) 巧设任务, 激发探究欲望

要学生能自主地探究, 任务要能吸引学生, 给学生的任务必须由浅入深, 环环相扣, 并且难度适当。例如:在第六课“图层的初步应用”中, 我设置这样几个任务。

任务1:夜深人静

在夜深人静的故宫博物馆, 展馆内有红色的木柱, 小老鼠在墙角悠然自得地消磨着时间。 (知识点:抠图小老鼠, 引入了图层的概念)

任务2:登堂入室

一个小贼偷偷摸摸地潜入到展馆中, 小偷躲到石柱的后面, 探出头向外张望。 (知识点:把小偷图层移到石住后, 图层的次序调整)

任务3:百密一疏

小贼原以为自己潜伏得比较好, 可惜自己的影子曝露了他的藏匿的地点。 (知识点:影子的制作, 图层的次序调整)

以上任务以故事情节为主线, 巧妙地把知识点融合到故事情节中, 并且每个任务难度递进, 学生非常感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 便会主动去探究。

(2) 巧设问, 引导学生探究

由于学生所接触是新知识, 没有老师的引导是无法成功, 这样的话, 更是打击学生, 所以老师要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新东西, 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在课堂中, 我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 问题的提出要有提示作用。

(3) 巧观察, 为下一步探究作准备

学生往往达到效果之后, 就不会在去理会了, 其实这样不利于学生下一步地的学习, 而且会对下一步的探究造成障碍,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操作之后的观察。例如:本人在在第六课给照片锦上添花任务一中, 把小老鼠抠过来后, 要引导学生观察图层窗口发了什么变化。

3.创作体验, 综合应用新知

我们的学生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与模仿老师的作品相比, 他们更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东西, 这个时候老师何不满足学生的要求, 学生创作的过程中, 综合应用了本堂课的知识。

四、体验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中的实施效果

(1) 体验教学, 着眼于学生的兴趣、情感, 有效地吸引了学生

在体验教学中, 设置的情景, 布置的任务是来自学生的生活, 这样既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又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常中。

(2) 体验教学, 着眼于学生的心理特征, 有效地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体验教学中, 让学生先尝试, 后讲解, 在尝试的过程允许学生相互讨论, 这样兼顾到基础好与基础普通的学生, 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保待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体验教学, 着力于学生的学习品质,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体验教学中, 教师通过引导, 让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 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提高学生的信息敏感度, 这样学生就不会那么容易忘记前面所讲的内容。

摘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针对学生马虎应对课堂任务, 缺失分析能力, 容易忘记所学内容, 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人提出了体验教学应用于课堂中的策略, 采用教学教案方式详细呈现, 从中总结出体验教学实施的效果, 并阐明了在体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体验教学,初中信息技术,实效

参考文献

[1]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J].中国教育学刊, 2001

篇4:专利信息应用的“凤凰炉体验”

凤凰炉技术专业配置齐全,技术水平一流,工程经验丰富,运行效率高效,在业内拥有良好的声誉,是国内知名的专业的工业炉及热工设备总承包商。凤凰炉的产品主要是冶金加热炉和热处理装备。其消耗能源多,对整个钢铁行业的节能环保指标有着直接的影响。

凤凰公司十分重视研发的工作,每年投入人力和财力进行研发。经有关部门认定,公司每年平均投入的研发费用占整个销售收入的4%以上,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公司建立了国内先进的热工实验室,进行节能环保方面的产品和技术开发。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有完善的相关制度,公司目前共拥有专利 73 项,其中发明 11 项,实施率达90%以上,专利技术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占有率达60%以上,专利布局涵盖了本专业重要的工业炉总体炉型方面、关键部件如燃烧器方面,对公司的节能环保技术起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公司于2012年获得了北京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试点单位”称号,于2014年获得了“专利示范单位”称号。

在北京科技咨询中心的帮助下,凤凰公司开始接触专利数据检索系统,并且在专家们的帮助下,版本得到提升,由光盘版本升级为硬盘版本。数据量更大,使用更加方便。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该系统,公司还自行开发了工业炉专业的子库,将关键词进行了细化,使查询更加方便。利用这种模式系统,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公司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的实例如下。

典型案例一:

自身预热式燃烧器开发

现有自身预热燃烧器大多采用陶瓷翅片式换热装置,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低,排烟温度高。我们通过查询专利系统库,查询到一项具有压扁换热管的自身预热燃烧器。通过该专利,我们从中得到启示,认为扁管换热能够在自身预热燃烧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换热面积,提升换热效率,降低排烟温度,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采用新型设计结构,增加了换热面积,因此提高了空气预热温度,排烟温度从675℃可降至500℃~520℃,节能效果达13%~15%。

该型烧嘴在完成烧嘴试验室试验后,在柳州钢中厚板厂辊底炉和新余中厚板厂辊底炉上进行了工业化试验,节能效果良好。

目前该烧嘴已经申请了专利。预计该项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公司在热处理炉中的产品竞争能力,每年通过燃烧器销售带来直接产值约300万,间接提高总承包竞争能力,新增热处理炉产值约2000万。

典型案例二:

新型蓄热式烧嘴的开发

蓄热烧嘴是使用者关注的一个热点,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空煤气双蓄热的模式,存在维修困难(需要定期清洗小球)、炉压高(引起冒火)等问题,在烧嘴切换过程中部分煤气被浪费,致使能源不能充分利用。我们进过查询,得知有新型的蓄热烧嘴,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购买国外专利并且加以改进我们形成了有本公司特色的烧嘴。“新型蓄热烧嘴技术”为公司获得了5000万的合同,并且该技术使用效果良好。

典型案例三:

利用国内外专利规划产品的技术进化路线

炉辊是辊底式加热炉中最重要的设备(见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传送铸坯。炉辊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不仅要承受高温、炉内气流冲刷与腐蚀,而且还需承受铸坯产生的机械损伤、氧化与结瘤,不仅影响了炉辊的综合性能,而且还会造成铸坯表面产生黑印,严重影响铸坯的加工质量。因此,提高炉辊的各项性能主要是解决重压、撞击与摩擦影响,炉辊表面的研究课题。

查询专利数据库,得到以下相关关键词:

1.关键词:furnace roller

2.关键词:furnace roller

3.关键词:furnace roller

4.关键词:炉辊

加上其它的专利查询结果,我们根据TRIZ创新方法理论,提出了炉辊的进化发展方向,复合材料和曲面化,于是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路:通过和设计人员讨论,得出了基本的设计思路和图纸。

同样经过分析,得出了辐射管、轧机控制系统、电炉悬挂系统、无料钟炉顶、炉墙保温材料的技术进化路线。(如左图所示)

典型案例四:

和宝钢研究院合作开发富氧燃烧的技术开发

针对宝钢台车炉富氧燃烧改造项目,研究开发新型富氧燃烧器。采用氧气偏置喷吹方案,分别开展不同富氧浓度及氧气喷吹速度的情况下燃烧温度分布均匀性研究,避免富氧情况下产生过高的燃烧高温区和污染物排放,为设计适合加热炉用富氧燃烧器提供依据。本项目采用TRIZ原理的第38条的强氧化原理,目前进展顺利。 责编/刘红伟

篇5: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体验,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这一门科目。在各个工作领域中,每个职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会学生学习,对于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信息技术课来说,是最佳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学法指导,应着重这几方面: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好课堂任务,比如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可以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自行设计作品;在网络应用上,让学生上网体验;在程序设计上编些小程序解决数 学问题等等,这样让学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 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 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篇6:小学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随着“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开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小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使用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五步阅读教学法” 即“课前谈话、激发学习动机――预习课文、学习生字――讲读课文――朗读全文、揭示中心――学生练习、巩固”。这一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课文的价值,特别注重字、词、句的理解和课文知识的落实,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系统的知识,教学方法简单、实用,容易操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信息量的增加,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教学方法出现了弊端:首先缺乏对语段的整体把握和理解,看不懂文章的意思。这主要源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仅能够较好的完成课内的语段教学任务,将疏通字词,读通课文作为重点,对文章的分析讲解很空泛。其次缺乏积累和运用能力。现代社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应该是相当广泛的,但小学生阅读面窄、知识积累水平差。第三、缺乏独立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新教材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无法解决生活中的其他相关和类似的问题。

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存在不足,如何解决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低下,成为语文老师的新的课题。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成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自治力差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而对于没有兴趣的事物总是提不起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我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讲到桂林山水到底有多么的美丽,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展示出各种各样的桂林美景。这时,学生们个个都瞪大眼睛,尽情地欣赏着美景,还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似乎已置身于桂林。这时让学生讨论回答:“桂林山水美在哪里?”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又问:“如果你是作者你打算如何写这篇课文,而本文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美景的?”,,学生在积极、热烈的讨论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进入阅读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古诗、散文、课文中精彩的段落具有很强的审美性、抽象性和精炼性。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以及知识能力的限制,不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如《满江红》这篇古诗,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的限制一般很难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上课时就可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和时代背景。先通过动画介绍岳飞本人及他所在处的时代和社会状况,学生就可以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然后播放“满江红”这首歌曲,学生在此种情况下很容易就能将诗背诵下来,甚至是唱出来。此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校园网将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学习。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来传递信息,达到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目的。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我把相关的图片等材料及许多网上下载的信息放在了机房的服务器上,同时还在网站上开博客供学生协作讨论、回答问题。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在提出的问题,通过上网查询相关的资料,结合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在上发表对老师所提问题的看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典型的观点加以分析、指导。

四、运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外阅读量,夯实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这是个不低的要求。网络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集多种信息资源于一体。使人们在最快的时间里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课本中的精读资料外还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料。学校服务器可以存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在教学中,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它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如《南极风光》,那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光让学生体味文字毕竟是比较抽象的。我事先发动学生自己上网搜集有关南极气候、地形、动物、南极光等知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的学习,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学习语文是很有趣的。又如学完了《草船借箭》,学生们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马上调出《空城计》、《借东风》等有关内容让学生品读,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通过补充阅读,学生对诸葛亮的形象认识更加厚实,同时调动了他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敦促他们看更多的有关诸葛亮及三国战事的文学作品。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充分发挥的广阔空间,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充分发挥主体性和主动性,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信息技术给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魅力无穷的广阔平台,是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的尝试。

1.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2.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

3.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5.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6.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7.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

8.国培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9.2016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篇7: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错,知识就像汪洋的大海无穷无尽。今年5月25日至5月30日,我有幸在县进修学校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数学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这5天的培训,获益匪浅。第一天报到就开始上课,我们的班主任周老师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由于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是来自全县各个不同的学校,一共有30多人,且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占一半,所以我们的第一个活动就是“破冰行动”,班主任按我们年龄分好组,要求每个组的组长和组员们共同取组名组歌逐组上台介绍,气氛瞬间融洽了。

接下了是4天半的紧张学习,大家先后聆听了4位专家有关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讲座。通过几位专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我比较全面地学习了有关“创新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标准及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策略”、“区域信息化套餐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下的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的质量管理”、“培训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管理与方案设计等内容”;初步了解了有关顶级的教育模式,以及国内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尝试应用和取得的一些效果;了解了目前世界或是国内在教学上应用的一些先进信息技术。并且能与各位专家面对面、座谈式、讨论式的交流学习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些教育教学情况,真的是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进一步对现阶段的教学及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总体上,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大变革时代。我国的教育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是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还要继续发展,教育必须要向世界看齐,必须减负增效,必须同时代同步,必须同现有的信息科学技术同步,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引领教育,促进教育,这样才能使教育不断发展和超越,传统教育在我国已有多年,我国的教育要长足发展,提高质量,必须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推动教育的时代变革。

2、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促进和提升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对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提高迫在眉睫,任务艰巨。

4、应该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回去之后再认真梳理、学习、提高,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已的实际工作中,并且要发挥骨干作用,发挥自己的培训作用,培训、引领我校教师认真学习教育信息技术,并且能尽力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经过这次“国培”,我彻底领悟了专家们的严谨治学和博大才华,也深刻反思到自己的学识水平相差的距离和平时教学方法的浅陋,感觉到自己知识功底、思想认识、心理素质等都还有着很有大的漏洞。“国培”是增长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理想学府!在这里我们增长了知识,忘记了辛苦;增添了欢乐,抛开了烦恼;增强了自信,摆脱了困境!我相信,今后只要加强学习,努力上进,我们的教育事业定会锦上添花。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不但普及广大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走进了各类校园,无声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

一、教师应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浅层认识”误区。

李克东教授说得对,这个整合课题并不是“让学生一节课欣赏几十个漂亮的网页”,让学生欣赏几个漂亮的课件。整合的目标在于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培养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理论,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但事实上,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很少用到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各种公开课、赛课活动中计算机等多种媒体设备的使用却屡见不鲜。这说明教师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明白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的实效性,但更多的只是为了在公开课中体现现代化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获得评委和同行的好评。要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却很少应用呢?难道仅是因为“设备跟不上的”原因吗?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应注意学生情感的渲染与移植。

我们可以看到,在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高涨,精力集中,这是学习的最佳状态。由此,让我感到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在整合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取向。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空间。李教授也在讲座中谈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育应该是“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的,教育要使学生入情入景,学生才能将热情移植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三、积极学习各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知识。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深化认识。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使计算机真正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为此教师要加强学习计算机的应用,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

以上就是我这次学习的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定会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做出应有贡献。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有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有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篇8: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体验问题研究

旅游业和信息产业都被称为朝阳产业, 两者的交叉与融合已经愈发紧密和充分。国家旅游局2007年开始每年召开全国旅游信息化工作会议, 国家旅游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在积极推进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问题已成为旅游业实践和行政管理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关的实践案例逐渐丰富, 但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目前,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社会学家等在关注科技的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在这样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 旅游业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 旅游者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及其产品, 旅游体验研究需要将“技术”作为关键变量来考虑。以往的旅游体验研究, 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专门研究。因此, 研究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旅游体验,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信息论视角的旅游体验涵义

所谓“体验” (Experience) , 字面理解指的是感受、经历和经验。以往的体验研究, 一般是从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现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视角来研究。旅游体验, 一般对应的是Tourist Experience或Tourism Experience。Boorstin (1964) [1]针对大众旅游, 提出旅游体验是一种大众流行的消费行为, 体验的是“虚假事件”。MacCannell (1973) [2]则认为, 旅游体验是现代人对现代生活的消极性的一种积极适应, 旅游者追求一种“真实性”体验。Cohen (1979) [3]不赞同Boorstin与Mac Cannell的理论, 强调体验的差异性, 指出体验及其意义因人而异, 并将旅游体验定义为个人与各种“中心” (centers) 之间的关系。谢彦君教授 (2004) [4]对旅游体验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即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暂时性的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 他的定义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理解, 旅游体验可以认为是:在人脑对旅游信息的接收、处理、输出等连续的过程中, 借助信息技术为工具和手段, 旅游者与旅游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与结果。抽象地来理解, 旅游体验是旅游世界确定量的增加或未知量的减少。这种确定量可以是旅游客体的确定量, 也可以是旅游者所感知的确定量。这里的旅游世界[5]与生活世界相对应, 是旅游者进行信息的接收、处理、输出等活动的时空边界。在旅游世界中, 旅游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感知, 获得主观认识或客观知识, 从而减少对旅游世界的未知或接近某种“真实性”。

二、信息技术支持的旅游体验的层次与类型

(一) 信息技术支持的旅游体验层次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旅游体验包括三个层次:

1. 信息的层次:

旅游者接收经过加工的信息后产生的旅游体验。例如, 媒体的宣传、企业的广告、亲朋好友或网友的口碑、网络评价、导游讲解等都属于这类信息。这类信息导致旅游者期望的形成, 并影响旅游活动中的体验质量。

2. 数据的层次:

旅游者接收原始数据后产生的旅游体验。例如, 对某一景观的历史状况和自然状况 (海拔、经度、纬度、气候、地质状况、动植物资源等) 的客观记载。这类数据是对旅游世界的客观反映, 代表了原始 (即未经加工) 的事实。数据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 可以以文字、数字、声音和图像等形式出现。数据相当于原料, 经过加工后变成产品———对旅游者有用的信息。这类数据也会导致旅游者期望的形成, 并影响旅游活动中的体验质量。

3. 旅游世界的层次:

旅游者完全凭借自身感官或借助信息技术支持获得的直接旅游体验, 这个层次实质是通过观察、倾听、记录等方式直接获取相关旅游数据与信息, 来完成旅游体验。例如, 探险、科学考察等活动都能获得这种体验, 李白、徐霞客等古人的游历体验也属于这个层次。

(二) 信息技术支持的旅游体验类型

依据信息技术在旅游体验中发挥的作用, 旅游体验可以分为三大类:虚拟旅游体验, 技术支持的旅游体验, 非技术支持的旅游体验。

1. 虚拟旅游体验。

虚拟旅游体验包括虚拟旅游网站、网络游戏、科技展示与模拟体验、3D或4D电影等形式, 旅游者可以在本地、异地或旅游吸引物所在地等处实现虚拟旅游。虚拟旅游是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和设备对真实场景的三维模拟或实景展示, 从而构建一个虚拟旅游和互动体验的环境, 让体验者在电脑显示器、大屏幕前或特定的环境中实现旅游体验, 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一, 虚拟旅游网站。这类网站具有游戏和网络社区的特点, 可以有一定参与性和互动性, 正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例如, 谷歌地球 (Google Earth) 、“第二生命”网站 (www.secondlife.com) 、虚拟瑞典 (www.virtualsweden.se) 、全景摄影网 (www.chinavr.net) 等。操作者通过点击鼠标, 就能实现360度环景全视, 全景照片可以旋转、缩放, 有导游、旅游线路和现场演出, 能拍照留念, 甚至还可以购买纪念品。很多旅游网站提供虚拟旅游体验, 这实际是为真正的旅行做宣传和准备。目前, 还缺乏真正能实现虚拟旅游的网站, 虚拟旅游的表现力和参与性还有待提高, 尤其是头盔、数据手套等设备尚不普及。

第二, 网络游戏。目前, 出现了旅游景区与网络游戏联合打造虚拟景区的案例, 将景区变为网络游戏的背景和内容。例如, 浙江丽水的飞石岭景区与天畅科技公司进行合作, 后者专门为该景区开发了一个全三维立体的飞石岭虚拟世界, 把整个飞石岭景点逼真地植入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大唐风云》之中。

第三, 科技展示与模拟体验。这种形式主要用于科技馆、博物馆、旅游景区等处, 它的科技含量很高, 科普意义重大, 可以在本地或异地完成, 应该成为虚拟旅游的主要形式。不管是现有的景观、已经不复存在的景观, 还是规划中的景观, 包括人类暂时无法实现的活动 (太空旅游等) , 以及兵马俑、莫高窟等保护性文化遗产, 该类体验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信息技术使这类体验更加富有魅力, 信息技术对人体自身、地球、宇宙等种种奥秘的展示, 创造了条件和环境促使人类充分利用其大脑和身体, 使人类极大地增加了认知能力和认知边界。例如, 旅游者可以去西安“秦始皇陵地宫展览馆”参观, 但众所周之, 它不是真正的秦始皇陵, 只是一个模拟真实皇陵的展示景点, 其现有的声、光、电的展示效果并不好。而正在建设的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 距离莫高窟约15公里, 将通过多媒体展示、数字影院、球幕影院等形式进行虚拟展示, 兼具游览和科研价值;实地参观与虚拟展示相结合, 既解决了莫高窟保护的问题, 又使游客能够全面、细致、多角度地欣赏洞窟与壁画, 极大地提升了体验的质量。

2. 信息技术支持的旅游体验。

这类体验包括在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中依靠信息技术实现的旅游体验。旅游准备过程中, 旅游者利用论坛、虚拟社区、博客、微博、聊天工具 (MSN、QQ等) 、网站、呼叫中心、短信平台等方式, 获取直接或间接信息, 形成期望并进行决策。旅游进行过程中, 旅游者通过电子导游、电子门票、GPS导航仪、多媒体展示、数字影院等方式进行旅游体验。旅游结束后, 旅游者利用论坛、博客、微博、聊天工具、网络小说等方式, 对自己的旅游体验进行整理、表述并分享、传播。

3. 无信息技术支持的旅游体验。

完全的无信息技术支持的旅游体验是很难找到实例的。例如, 类似于徐霞客那样的考察活动, 他是在没有手机、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完成的。时至今日, 尽管旅游者可以不依赖信息技术而选择和决策, 但大量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活动中和旅游吸引物所在地, 旅游者难以规避。例如, 电子机票、电子门票、网络信息搜索等, 旅游者很难不接触到。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旅游体验的阶段分析

从完整的体验过程来看, 旅游者的体验不局限于旅游活动现场或进行过程中, 而且包括体验的期望和回忆阶段, 这是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

(一) 期望阶段

从信息的角度分析, 期望阶段是信息输入和接收的阶段。旅游者接收信息后, 形成了相应的期望。在这一阶段, 旅游信息来源于论坛、虚拟社区、博客、微博、聊天工具、邮箱、网站、呼叫中心、短信平台、搜索引擎、手机上网等技术渠道, 也来源于亲朋好友、企业员工介绍等人工方式。随着信息技术背景下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技术渠道成为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和互动渠道, 这种互动可以发生于熟人之间、陌生的网友之间、顾客和员工之间等。

典型的当代旅游者 (尤其是自助游) 往往是这样开始一段旅行的:他们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工具完成前期准备, 在相关的网站获取详细的目的地资讯, 完成初步的旅游计划;然后, 查找并预订便宜的机票和住宿地点, 在线预订或购买景点门票, 可能提前预订当地的一日游或租车, 还要到论坛、博客里看看当地的特色小吃、纪念品和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 还要使用电子地图、企业的呼叫中心和短信平台等。这一过程结束后, 旅游者已经对整个旅程“心中有数”, 旅游体验的期望也就形成了。

在期望阶段, 旅游体验的实现路径之一是游戏和娱乐。在这一点上, 虚拟旅游表现得淋漓尽致。Cohen (1985) [6]认为, 对于大多数旅游者来说, 旅游其实是一种游戏。虚拟旅游网站和网络游戏并未超越日常生活, 在时空范围上还局限于日常生活的世界。

第二个路径是模仿[5], 即日常生活中的人模仿旅游者的行为和活动。电脑前面的人开始像旅游者一样思考和搜索信息, 这种模仿虽不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扮演另一个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行为, 但搜集信息和所做的决策为旅游活动中模仿起到关键作用。例如, 人们会在网上寻找餐馆、购物点、特色小吃、旅游纪念品等, 以做好计划, 尤其去过的旅游者推荐的必去之处和必须要有的体验, 往往都在计划之中。

第三个路径是交往。这种交往经常发生于潜在旅游者与已经去过目的地的旅游者之间, 这种交往经常是非面对面的方式, 交往双方不清楚对方的情况;可能是实时的联系, 也可能是通过博客、论坛、邮件等方式来联系。

在期望阶段, 影响旅游体验质量的因素众多, 包括各种信息渠道的效率与便利性、信息的真实性与价值性、互动效果等。例如, 网站的点击率、排名、内容丰富程度、响应速度、网站的交互性与友好性、电子商务情况等。目前, 旅游信息大量充斥网络, 但有价值的、可获取的信息依然稀缺, 因而关键不是信息的量, 而是信息的搜集、加工和整理。

(二) 现场体验阶段

在现场体验阶段或旅游活动进行中, 旅游体验的主要实现路径之一是旅游观赏, 人的感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息技术起到了辅助作用。例如, 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遗产 (莫高窟、兵马俑等) 所在地的虚拟展示系统等, 景区的电子导游或智能导游仪, 等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都得到了充分运用, 其中绝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 视觉系统是人体验外部环境的最主要途径。旅游者通过五官对信息的接收, 形成一套总体感觉。感觉是人们接触、认识事物的首要环节, 感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旅游体验的结果。因此, 可以认为这个阶段是感官体验阶段。

在现场体验阶段, 旅游交往则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移动通讯、多媒体等技术的支持, 使这类交往不受空间限制, 信息可以及时接收、发布和更新。例如, 在公共场所和景区内的多媒体交互式触摸屏 (Touch Screen) , 让使用者只要用手指轻触显示屏, 就能实现信息的查找、预订等功能, 使人机交互更为便捷。

旅游模仿则具有角色变更和从众行为特点, 这里的角色变更指的是旅游者开始作为信息源出现, 开始对外传播信息, 如通过微博发送信息;从众行为指的是角色变更受到以往的旅游者、名人、时尚人士等影响, 旅游者开始效仿他们, 体验他们的体验, 从而将自己归为某个阶层, 或验证博客、论坛等处信息的真实性。

(三) 回忆阶段

回忆阶段正好与期望阶段相对应, 这时, 旅游者作为一个信息源出现, 将其旅游体验传播给其他潜在旅游者。在这一阶段, 旅游体验实现路径主要是旅游交往和旅游模仿, 并因此获得心理满足。旅游者将模仿前人, 通过博客、微博、论坛帖子、短信、邮件、实时聊天等方式, 重新归纳或建构自己的旅游体验, 这些体验将影响其他潜在旅游者的期望。这种归纳或建构也会修正旅游者自己原有的期望, 并为下一次出行做好心理准备, 这也是旅游者从体验中学习的过程。

因此, 可以认为在这三个阶段中, 旅游交往和旅游模仿一直都明显存在, 旅游观赏主要出现在现场体验阶段, 游戏和娱乐主要出现在期望阶段, 旅游交往、模仿和游戏都表现出了典型的基于信息技术的人机互动或人际互动。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 旅游者可以实时与原有环境保持联系, 可以处理工作和日常事务;尽管身处异地, “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日益模糊。在这个意义上, 旅游体验很难被理解为“逃避”。另一方面, 在虚拟旅游和模拟展示过程中, 旅游者沉浸在既虚拟又真实的环境中, 进入了一种全新情景, 这是对日常生活的逃避。

四、信息技术对旅游体验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来临, 必将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人们必将获得全新的体验。因此, 旅游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必将对旅游体验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涉及到旅游体验的形式、内容、质量、动机、行为等要素, 也包括对“真实性”的影响。

(一) 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与身体作用的变化

从信息技术与人的关系而言, 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技术总称。从体验的整个过程看, 信息技术及其产品极大地延伸了人体的感官功能, 使人体的感官能够跨越时空界限。例如,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遥感技术使人类的感知能力得到极大的加强。信息技术使间接性的旅游体验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所增加, 人体的感官与审美对象之间增加了信息技术这一“隔膜”。信息技术要么辅助人体的感官进行体验, 要么通过产品和设备来进行科学技术、自然风光、宇宙奥妙等展示, 以供人体的感官来体验。

与之相对应的是, 身体的功能和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 每日的大量时间用在与计算机和网络打交道, 手指、眼睛和大脑成了最关键的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器官, 驼背等体型变化变得普遍, 下肢的功能越来越弱化 (如果在家办公, 情况肯定更显著) 。艰苦的行程和体力耗费, 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相反, 受信息技术影响较小的老年人, 却更热衷于运动、健身等身体功能的发挥。照此趋势下去, 人类的身体必将进化为只有一个大脑的球状生物, 连手都不需要, 因为到那时完全可以实现眼球、声音来控制。显而易见, 身体的重要性出现了下降的现象, 这必将影响到人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观赏、交往、模仿、娱乐、教育、游戏等途径都变得困难。

在期望和回忆阶段, 信息技术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倘若缺乏现场体验阶段, 旅游体验和人类的全部认知都将成为无本之源。当然, 旅游体验的魅力恰在现场体验阶段。因此, 身体应该是体验的物质基础, 体验的获得不局限于几个感官, 身体的全部组成都参与了体验的获得过程。

(二) “真实性”的重新理解

“真实性 (Authenticity) ”一直是西方旅游体验的关注问题。中山大学的王宁教授 (1999) [7]重新界定了真实性的概念, 并将真实性分为:客观性真实 (Objective Authenticity) 、建构性真实 (Constructive Authenticity) 、存在性真实 (Existential Authenticity) 。

在期望阶段, 旅游者并没有和旅游客体接触, 无法直接感受客观性真实。但潜在旅游者通过信息技术, 获得了建构性真实和存在性真实。这种建构性真实, 既是虚拟产品提供者建构的产物, 也是电脑前面的体验者自己建构的产物。只有后者认为虚拟的内容是真实的, 才可能激发他的旅游欲望。不管怎样, 依托信息技术形成的建构性真实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试想一下, 当代人一生中有太多的目的地无法亲身体验, 没几个人能前往火星、月球, 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的体验就往往被认为是真实的, 信息技术有助于解决“远方崇拜”的问题。当然, 人们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 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约束, 实现主体的存在性真实。

在现场体验阶段, 客观性真实、建构性真实和存在性真实都可能实现。对于大众旅游者, 由于接触的信息十分有限, 旅游企业、导游员和旅游者自身等建构的真实可能占据了主导地位, 存在性真实也得到了极大地实现。在回忆阶段, 客观性真实和存在性真实已经暂时结束, 旅游者开始了建构性真实, 重新理解、归纳并传播自己的旅游体验。

在期望、现场体验和回忆阶段, 信息出现了大量的损失和遗漏, 旅游者的期望、回忆与真实体验经常发生分离。例如, 出发前查找的信息和评价, 在旅游活动进行中, 都被忽略或忘记了;旅游结束返回后, 曾有的艰辛都淡忘了, 放松的心情和可以炫耀的经历成为主要内容。同时, 旅游现场即时的体验很容易消逝, 如果没有被及时更新或存储到原有的知识系统中, 在回忆时真实体验就难以获得, 信息技术 (如移动上网等) 有助于真实体验的记录、保存和即时传播。由于信息的获得和传播更加便利、低成本, 人人都能成为“记者”、“作家”、“言论家”、“思想家”, 写作和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廉价。因此, 从旅游客体决定旅游体验, 正转变为旅游者积极建构旅游体验。

五、结论

旅游者与旅游客体之间增加了信息技术这一“隔膜”, 它创造了全新的情境, 使“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之外, 还出现了一个“信息世界”。它兼有“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特点, 并使两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旅游体验, 既有遁世的一面, 又有难以遁世的一面。第一, 信息技术实现了人体信息器官功能的扩展, 体验能力的提高是信息技术积累的结果, 旅游体验的最高境界是虚拟体验与真实体验的融合。第二, 在旅游体验的期望、现场体验和回忆阶段, 信息技术改变了观赏、交往、模仿、游戏、娱乐、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出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人机互动或人际互动。旅游体验的魅力恰在现场体验阶段, 身体应该是体验的物质基础。旅游者的期望、回忆与真实体验经常发生分离, 信息技术有助于真实体验的记录、保存和即时传播。第三, 虚拟旅游网站、网络游戏、科技展示与模拟体验等形式, 虽然不一定在“异地”, 但本身的体验性极强, 对旅游体验有重要影响。因此, 虚拟旅游体验值得研究。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旅游体验将是旅游者的一种主要存在方式。信息技术的普及, 使从旅游客体决定旅游体验, 正转变为旅游者和相关人员积极建构旅游体验。

摘要:从信息论的视角看, 旅游体验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者与旅游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与结果, 即旅游世界确定量的增加。通过对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体验层次和类型的划分, 本文阐明了旅游体验与信息技术之间的依存关系, 并通过对旅游体验的期望、现场体验和回忆的三阶段划分, 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旅游体验实现路径的影响, 阐明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人机互动或人际互动关系。最后, 探讨了信息技术对人体自身和体验真实性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体验能力的提高是信息技术积累的结果,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旅游体验将是旅游者的一种主要存在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旅游体验,虚拟旅游,真实性

参考文献

[1]Boorstin, D.J.The image:A Guide to Pseudo-event in America[M].New York:Harper&Row, 1964.

[2]MacCannel Dean.Staged Authenticity:Ar-rangements of Social Space in Tourist Setting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3, 79 (3) :589-603.

[3]Cohen E.A Phenomenology of Tourist Experi-ences[J].The Journal of the British SociologicalAssociation, 1979, 13 (2) :179-201.

[4]谢彦君.基础旅游学 (第二版)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204.

[5]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30, 170, 173, 177, 180.

[6]Cohen E.Tourism as Play[J].Religion, 1985 (15) :291-304.

篇9: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RMS工作原理

作为Microsoft数字版权管理(RMS)的一个组成部分,IRM成为其在Office办公套件中的具体应用形式。为了深入了解IRM实现文档保护的具体过程,我们首先来看看RMS的工作流程。

具体的版权保护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由支持版权管理的客户端软件(例如,Office 2003)创建相应的文档,并为之定义相关的版权管理策略; 然后,该客户端软件会向RMS服务器发送一个未签名的发布许可证,在接收到该许可证后,RMS服务器对其进行数字签名并返回给客户端,文档作者即可发布该文档。

而接收者使用同样支持版权管理的应用程序打开该文档后,该程序会将当前用户的信息通过RMS服务器进行核对,在确认了用户身份及要求的合法性之后,自动生成用户许可证书,并返回到用户手中,用户即可打开该文档并应用版权限制功能。

实战IRM

上面的介绍多少有些抽象,接下来我们就将具体结合Office 2003亲身体验一下IRM的强大文档保护功能。假设用户A(shukoshi@hotmail.com)要在Office 2003中创建一个Word文档(注意: Office 2003的其他套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也均支持IRM技术),且用户A对该文档享有完全的控制权。为了工作的需要,用户A要将该文档发送给用户B(yaocuilin@hotmail.com),且要求用户B只能读取该文档,不能对其内容进行复制、编辑和打印,并且该文档只在当年有效。IRM在Word 2003中是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安装Windows版权管理客户端软件(Windows Rights Management Client Software)。下载地址为: 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6/6/6/6665c621-ed5a-40f5-8c74-4fced417d9d5/MSDRMClient.exe。该程序是应用版权管理功能的基础,由于Windows中没有内置版权管理功能,因此需要用户自行安装该程序。另外,用户也可以不手工下载该程序,因为在首次使用权限管理功能时,系统会自动下载并安装该版权管理客户端。

2.打开Word 2003,创建或打开需要传递的文档。点击工具栏上的“权限”按钮(位于“保存”按钮的右边),首次使用时,系统会提示您创建一个版权管理证书。文档的权限与版权管理证书紧密相连,IRM就是通过证书来识别查看对象的。

获得版权管理证书的途径有2种: 如果企业中有RMS服务器,那么证书由RMS服务负责签发; 另一种选择就是使用Microsoft提供的免费测试用RMS服务,您可以从Microsoft获得一个证书,它基于Microsoft .NET Passport创建,用户可以通过申请Hotmail或MSN邮箱或者将目前所使用的邮箱注册为Passport认证邮箱来获得(本例中使用的是Microsoft的免费认证服务)。Word 2003会自动检测系统上是否有存在版权管理证书,如果没有,系统自动运行“Rights Management Certification Wizard”(版权管理证书管理向导,如图2所示),为用户下载并安装一份版权管理证书。

3.证书下载并安装完毕后,进入“权限”对话框(如图3所示)。0ffice 2003提供了3大类管理权限以及相关的一些附加选项,它们是“读取”、“更改”和“完全控制”。“读取”权限意味着对方只能读取该文档,但不能对其内容进行编辑、复制和打印; “更改”权限表示用户可以自由地编辑和读取文档的内容,但不能进行打印,其附加权限还包括打印权、设置文档的失效期等; “完全控制”权限在默认情况下只有创建者才能拥有。

在“权限”对话框的“读取”项目中,选中该对话框中的“限制对此文档的权限”复选项,并在“读取”项目中输入用户B的Passport注册邮件地址,由于不赋予用户B更改文档的权力,因此将“更改”项目保持为空; 然后,单击“其他选项”按钮,进入图4对话框。

选中“此文档的到期日期为”复选项,然后指定该文档的到期日期(2003-12-31),实现对文档失效期的设定。如果用户B没有使用Office 2003,则无法打开该文档,这时您需要选中“允许使用Office早期版本的用户使用支持信息权限管理的浏览器进行浏览”复选项,这样对方就可以通过一个安装了版权管理插件的IE浏览器打开该文档了。从图4还可看出,文档的创建者用户A(shukoshi@hotmail.com)在默认状况下拥有“完全控制”权限。

完成上述操作后,用户的认证信息与文档的权限信息将组合成一个“发布许可证”传送到Microsoft的RMS服务器上,并进行签名操作(注意,该过程不会传递整个文档),签名后该“许可证”会被返回,文档信息并不会保存在RMS服务器中。

版权文档查看

用户B要打开该文档时,需要通过Microsoft的RMS服务器来确认是否拥有查看文档的权限,因此用户B必须连接到Internet上。在获得了RMS签发的用户许可证后,用户B即可使用Word 2003打开该文档了。如果用户B安装的是低版本的Office套件,则可以通过安装了版权管理插件的IE浏览器浏览该文档,但前提是要把该文档的扩展名改为.rmh。IE版权管理插件的下载地址为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8/b/9/8b9509d8-0ee9-438d-9b3e-92efddfb97ca/RMUSetup.exe。注意: 该插件仍然会要求用户到Microsoft RMS服务器或企业内部RMS服务器上进行认证(如图5所示)。

小结

上一篇:素描写生4步走下一篇:隔音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