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做自己的名人例子

2024-05-10

坚持做自己的名人例子(通用10篇)

篇1:坚持做自己的名人例子

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他提倡以人为本。他创立了当时一个非常著名的学派——墨家学派。

墨子的一生中,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宣扬自己的学说;二就是反对战争。

当时楚国国君楚惠王,一心想让楚国恢复霸主地位,所以不断扩大军队,并准备攻打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最有本领的工匠——公输般,也就是鲁班。公输般替楚王设计了一种专门用来攻城的工具,那是一种非常高的梯子,高得看起来好像可以碰到天上的云一样,所以叫做云梯。

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传出去,各诸侯国都很担心,宋国更是觉得就要大祸临头了。

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其中反对得最厉害的就是墨子了。他反对这种为了争夺城池而使老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所以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跑到楚国阻止这场战争。为了赶时间,他连脚底走得起了疱也不管,撕下一块衣服,把脚一包就继续前进。

一到都城,墨子就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制造云梯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可公输般却说自己已经答应楚惠王,不能反悔。墨子就让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

见了楚惠王,墨子很认真地劝说道:“楚国面积总共有五千里那么大,而且物产丰富;而宋国不过五百里左右,土地不肥沃,物产也不丰富。这就好像是大王您有了华贵的车马后,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扔掉了自己绣上花的丝绸袍子,去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一样,是很不值得做的事情!”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很有道理,

但他还是不肯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对用云梯攻城充满信心。

墨子于是对公输般说:“你能攻我就能守,你不一定能赢的,不信,我们就试试吧。”

于是墨子解下腰带,在地下围成一圈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来模拟一下攻城,好比一比两人的本领。公输般用云梯,墨子就用火箭烧掉云梯;公输般用撞车撞城门,墨子就用滚木?石砸撞车;公输般用地道,墨子就用烟熏……公输般用了九种攻法,把他能想到的方法都用完了,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公输般很不服气:“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我不说。”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楚惠王莫名其妙,他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我很清楚,他想把我杀掉,这样,就没有人帮助宋国守城了。其实我在来楚国之前,早就派了三百个徒弟去宋国帮助他们守城了,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不一定能打赢宋国的。”

楚惠王知道要战胜宋国没了希望,只好对墨子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就这样,墨子阻止了一场战争的发生。在墨子和他弟子的努力下,墨家在战国成了一个重要学派,和儒家一起被称为显学,墨子的弟子遍天下,也得到不少君主的信任和看重。

篇2:坚持做自己的名人例子

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十二岁读小学五年级的上学期时辍学。因为一直喜爱文学,没事的时候,她就找出父亲旧箱子里的藏书,捧在手上贪婪地阅读。

在她十六岁那年,姐姐为了生活,决定外出打工。那天,她望着姐姐瘦弱的身子背着一个比她还要沉重的包,艰难地走出田间小道,一股忧伤涌上心头。要不是家里穷,几亩薄田维持不了生计,姐姐也不用出去受苦。她暗暗责备自己没用,不能为家里分担一点负担。

一天,她在读完箱子里的最后一本书后,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光看别人的书,自己不写呢?说不定写出来,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从那天起,她拿起了笔。

一个只有小学五年半学历的小女孩打算写书,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呀。有人说她不自量力,也有人说她写十年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还有她的家人也百般反对。面对种种压力,她选择了坚持。

由于文化基础太差,一下笔就遇到了许多困难。有不会写的字,不懂的词,她就去查字典。一本几代人用过的《新华字典》被她翻烂了。

山里人农活多,她总是利用空闲时间,伏在窗前的破缝纫机上写作。稿子写了一摞又一摞,装订得整整齐齐的手稿有一尺多厚。由于没有电脑,她每写一部小说都要经过多次修改和誊写,一部30万字的小说,要抄写100多万字。

父母被她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从反对到全面支持她。

经过三年的努力,她终于完成了第一部武侠小说。她试着往出版社投稿,可是由于武侠市场萎缩,这部花了无数心血完成的作品最终遭到了埋没。

姐姐听说这件事后,劝她写一些小稿。于是,她试着给一家杂志投了一篇爱情短文,半个月后,稿子被退了回来。原因是:不符合杂志风格。

父母手头拮据,没有多余的钱给她提供纸笔,她便偷偷地跑到垃圾堆里拣废品,买来最便宜的草纸,用刀子裁成一张张的纸片,装订成本子。夏天,家里没电扇,她被蚊子咬得满身是包;冬天没有取暖器,两只手冻得像包子。有一次,在裁纸的时候,她还不小心被刀子划伤,流了很多很多的血……

寒来暑往,转眼五年过去,她凭着顽强自学和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创作了七部长篇小说,字数达到两百多万。可是由于乡村信息闭塞,写出的手稿一直没有找到婆家,她苦心创作多年,仍然一无所获。村里人都笑她做白日梦,有的还劝她早点谈个朋友嫁了算了。

然而,她不甘心成为等嫁、等死的“二等”人,她想做些有价值的事。她认为,虽然写书还没获得什么效益,但至少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是一种享受。

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她也悲伤过,绝望过,可是想到辛苦了这么多年,在梦想还没有实现之前,绝不能轻言放弃。

无数次投稿失败,使她认识到手写稿的落后。于是,她进入了武汉一所比较便宜的电脑学院学打字。

她报的是计算机中级班,班上几十名学员大都是读过中专或者大学的,她是唯一的“小学生”。因此,在学习上她与别人有很大的差距。刚开始,她连二十六个英文字母都不会。经过几个日夜不眠不休,她才背熟字母和字根。一个月后,电脑老师公布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别人每分钟打40多个字,而她每分钟只能打15个字。她意识到,自己该努力了,绝不能白白浪费有限的时间和父母的血汗钱。从那天起,她非常刻苦。每天一上机,一双手就在键盘上飞舞。累了她也不歇,坐得腰酸背痛,也不起来活动一下。晚上休息的时间,她还用一个硬纸盒做成键盘的样子,在上面画上键位,双手不停地练习。结业那天,她以每分钟117个字的速度赢得全班学生和电脑老师的赞赏,光荣离校。

她原想打年把工,买台电脑再创作。然而,家里突然写信来说,父亲的腿摔伤,需要人照顾,她只好辗转回乡,继续用笔创作。虽然写作路上清贫而艰苦,可她矢志不渝。

皇天不负苦心人,一年后,她迎来了一位出版社编辑的约稿,试着投了一部反映打工者生活的作品,两个月过去,她终于接到该书审查通过,准予出版的好消息。

书出版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人们赞誉她是“改变命运的典范”,说她的精神值得学习。该区的一把手还亲自送了一台电脑鼓励她继续创作。现在的她,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了乡村,在大城市取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这个人就是鄂州市农民女作家陈家怡。她之所以能实现梦想,是因为她坚持走自己的路,把别人的打击当做创作的动力,其锲而不舍的精神十分可贵。如果之前她遇到困难就放弃了,将一辈子碌碌无为,永远也尝不到甘甜的果实。所以说,不管做什么事,一定不能半途而废,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篇3:坚持做自己的名人例子

2015年12月2日, 中国政法大学 (以下简称“法大”) 举行了邓亚萍受聘兼职教授仪式。经多家媒体报道, 法大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一事持续发酵, 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质疑。在国内, 大学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的现象屡见不鲜, 尽管每次聘请都会引发社会舆论质疑, 但质疑之声并没能阻止大学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的脚步。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从正面来看:校方认为, 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有利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以及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 开阔学生的视野;受聘者认为, 在大学做兼职教授, 是自己服务教育的良好机会。从负面来看:这是大学领导与名人之间的交易, 这种交易与大学师生和大学教育无关, 也许只与名利密切相关, 这也正是社会舆论质疑的原因所在。在此, 笔者仅从邓亚萍兼职大学教授惹争议谈起, 简要分析社会舆论为何质疑名人兼职大学教授的现象。

名人效应:难脱名利交易之嫌

近年, 社会舆论质疑名人兼职大学教授, 既有对名人挤占社会资源的反感, 也有对大学过于贴近名利的警惕。2014年,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573人进行的调查显示, 36.8%受访者就读的大学曾聘请过名人兼职。调查显示, 受访者最看重的是扎实的学术功底 (65.4%) 和丰富的从业经验 (62.8%) , 以及良好的人品 (60.2%) 和一定的教学经验 (42.2%) 。也就是说, 谁去大学做兼职教授不是问题, 关键是须有教授的学术功底和教学能力。

法大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引争议, 与其说是社会舆论对邓亚萍的不认可, 不如说是对大学滥聘兼职教授不满情绪的暴发。近年, 屡屡被社会舆论诟病的是一些大学里屡见不鲜的大搞权学交易、名学交易的学术乱象。一些大学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在招生宣传时获得更多的形象加分, 不管聘请的名人是否具有学术功底和教学能力, 很多时候只想着分享名人之名, 而罔顾严谨的学术规范, 滥发兼职教授的“桂冠”。因此, 兼职教授也被异化成了一种可以交易的资源和筹码。

大学的名气最终要体现在培养的学生水平与学术成果上, 绝不是聘请几个名人就能实现的。正如法大学生在公开信中所言, 大学是学术的殿堂、培养人才的港湾,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引进优秀人才, 然而, 学校不能罔顾学科发展规律, 通过拓宽交际资源的办法盲目引入名人来校任教, 一方面给本身就紧俏的教学资源造成压力;另一方面败坏了学校的学术风气, 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

有人认为, 大学聘请名人为兼职教授, 会为沉闷的校园带来一些发展生机。更多人则认为, 这是大学精神的失落, 因为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 名人带来的名人效应有可能会使他们急功近利而影响学风。事实上, 这种现象有着布迪厄意义上资本之间的交媾色彩。如果说大学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是将社会资本转化为教育资本的行为, 那么, 大学利用名人效应则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但我们必须看到, 这种资本交易是一把双刃剑, 在对大学带来名利之时, 同样也会带来强劲的追求功利的浮躁之风。

规则模糊:埋下违规滥聘之患

近年, 大学纷纷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 是高等教育的怪现状之一。这不是说名人不能做兼职教授, 只要其精力充沛, 真有时间到大学讲课, 也是他们为教育做贡献的方式之一。但是, 权贵力量屡屡破坏兼职教授的规矩, 像一些四处挂名兼职教授的名人, 与所兼职大学的接触最多就是聘任仪式和偶尔的讲座, 就能收获大学的欢迎与称赞。对此, 一些大学也意识到了滥聘兼职教授的弊端。比如, 北京大学就对聘请兼职教授做出规定, 条件包括“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或可以做出重要贡献”“一般应具有教授职称”等。

目前,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未对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做出明确规定, 而一些大学或二级学院有相关管理规定。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兼职教授聘任条件有4条, 主要内容是兼职教授应满足学术造诣高深、能够参与学校实质性教学和科研工作、有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等。法大对兼职教授的聘请也有4条要求, 但是在“在本人从事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这一条上, 邓亚萍在乒乓球领域确有影响, 但这个影响是否为学术影响?显然不是法大表示的“符合条件”那么简单。

学界认为, 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应遵循学术规范。法大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事件, 与法学的学术研究不相关, 只与学校拓展社会资源有关, 正反映出近年一些大学追求名人效应的怪现象。有学者就批评, 在一些大学管理层存在着领导素质差、对待学术缺乏严肃态度的情况, 这种现象影响了我们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 大学管理层应该提高对学术的起码敬重。并且, 目前确实存在滥聘兼职教授的情况, 大学应该建立聘请兼职教授的长效机制, 明确并公开聘请兼职教授的程序、条件, 消除社会误解, 维护学术声誉。

2015年12月7日, 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向记者回应近日名人“兼职教授”引争议一事。许涛说, 早在2013年, 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 在大学人才引进方面, 教育部提过明确的要求, 怎样有序地引进, 怎样有序地流动, 下一步教育部会再次强调有关要求, 尤其是在执行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大学操作的规范性, 给大学更多的指导。无论教育部是否出来干预, 大学都不能再违规滥授教授“桂冠”了, 因为教授“桂冠”不是礼物, 不能用于赠送;更不是商品, 不可用于交易……

以政代学:有违程序正当之举

大学是专门承担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授的机构, 有其独立的章程并依据章程形成具体的规则, 按照规则相对独立地进行自治。由于学术研究的特殊性以及评判学术活动的专门性, 大学属于一种“部分社会”的组织架构。从此意义上说, 如果是依循有效规则、遵守正当程序做出的学术决定, 包括兼职教授聘请的决定, 社会应该对其保持尊重。但是, 大学自治并非意味着不接受审查, 自治须依循规则, 在保障相关利害关系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相应的决定。从此种意义上说, 大学自治也需要接受程序正当的审查。

法大学生在公开信中说, 学校聘请兼职教授应该程序正当、决策公开。公开信提到, 比照其他大学聘请兼职教授的办法, 应当由学校或院系组成学术委员会, 表决通过聘请兼职教授的决定。法大校方对记者表示, 此次聘请邓亚萍做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 邓亚萍填写了《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申请表》, 经学校体育教学部学术委员会同意, 向学校人事处提交了聘请报告, 经学校人事处报主管校领导审批后才正式聘请的。这看似符合法大的规定, 但程序是否正当仍然存在疑问。

有学者认为, 在此次“兼职教授”事件中, 法大并没拿出程序正当的说明。法大在此事上有两个问题没有回答清楚:一是为什么有必要聘请兼职教授?二是通过什么程序聘请兼职教授?前者看似好回答, 如聘请邓亚萍是为了支持学校乒乓球发展。然而, 社会舆情质疑的主要是第二个问题, 即大学聘名人该谁说了算?衍生两个追问:第一, 既然是学校聘用, 征询过师生的意见吗?第二, 在明显有反对声音的情况下, 校方以怎样的程序正当说服大家要聘请到底?大学当然可以聘名人, 但聘谁、怎么聘、聘了干啥, 不能沦为行政领导的特权。

学界一般认为, 大学聘请兼职教授本是学术事务, 校方应将聘请兼职教授的意向提交给学校学术委员会、职称评聘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审议, 达到兼职教授基本教学与学术标准后方能授予。事实上, 我国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往往是校长说了算。也就是说, 聘请社会机构或其他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做大学兼职教授, 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是允许的, 但不允许的是, 行政领导以政代学, 不对被聘人的学术和教学能力审核就聘请。

正本清源:勿忘坚守学术之本

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应基于学术与教育的实际需要, 不能为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或出于其他功利性目的, 用兼职教授的荣誉去笼络或讨好社会名人。有学者指出, 兼职教授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 必须满足专业对口、能力齐备、师生认可等基本条件, 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成为大学师资队伍的“活水”和有益补充。就是说, 大学兼职教授不是虚职而是实职。鉴于此, 大学要建立完善的兼职教授工作机制, 明确兼职教授的责权利和工作要求, 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中, 更好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

法大作为一所政法类院校, 设立的绝大多数专业都是法律专业, 如要聘请兼职教授, 也应该聘请社会上法律方面的专家。从法大聘任兼职教授的基本标准之一是具有相应专业的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来看, 邓亚萍是土地经济学博士, 如果她受聘于某个经济类院校尚可理解, 遗憾的是她偏偏被法大聘请。此次“兼职教授”事件的实质, 正如法大学生所公开质疑的, 是法大罔顾学科发展规律, 盲目追求名人效应的败坏学风行为。既然法大聘请邓亚萍的主要工作是支持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建设, 何不聘请其做兼职教练更好呢?

在制度框架下, 一些大学聘任兼职教授的办法, 本身折射出很多的行政化因素。法大聘请邓亚萍的决定最终是由人事处审核通过的, 缺乏学术机构的审查, 就不能保障其学术水平和教学资质, 这也恰恰反映出当前大学自主办学的困境。大学毕竟是大学, 应该以学术为本, 必然要教授当家, 聘请兼职教授自然需要教授把关, 但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显然是行政行为。这就是法大一些师生以及社会舆论质疑法大的焦点所在。西方有个说法, “凯撒的归凯撒”。我们何不愉快地让“教授的归教授”呢?

众所周知, 大学是探索高深学问的教育场所与研究机构。教授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学术职位。承担着研究学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重大职责的教授, 需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 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篇4:坚持做最好的自己

董思阳:16岁的一天,我经过一家书店。这个书店在卖一本书:《亚洲企业家传奇》。这一本书很厚,价格很贵,但是我买了。买了就看。从李嘉诚开始看,看他白手起家、经历痛苦和风波等等,看到流眼泪。那时我就确定,我将来一定要成为华人史上非常杰出的企业家。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更有价值,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后来,我又参加了许多成功学的课程,比如陈安之、林伟贤、许伯凯、梁凯恩、艾莫等成功学大师的课我都有去参加,这些课程使我受益匪浅,我逐渐了解到,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意和企业。于是大学期间我尝试创业,从两平米的饰品店起家,一直走到现在。

《沪港经济》记者:你的第一桶金是怎样淘到的?

董思阳:说到第一桶金,其实有点信手拈来的味道。当时正在过新年,在一个商会上,遇到一位马来西亚的商人,他对我说,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橘子树、招财树都卖得非常好,每家都会买两、三株,你要不要做这个生意?

当时我没有自己的花园和花店,觉得这生意太难做了,但又很想把握住这个机会。他说,你可以做一个新颖的Idea。我当时在大学也有学行销,我就想能不能把一棵简单的橘子树包装、分类,分成不同类的橘子树。于是就在贸易中心购买了很多小饰品,每棵橘子树上都挂着不同颜色的条,挂蓝色条的就代表有健康运,挂红色的代表爱情运,下面还画了桃心,我还记得前后花了1000新币。我把它们拍成照片后挂在网上,价钱和外面花店卖的价钱是一样的,于是很多人蜂拥而至,在网上订货,我一天就能卖20到50株,结果3个月内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沪港经济》记者:从开始创业,到现在的亿万美女总裁,你的心境有哪些变化?

董思阳:最初创业是在学生时期,做的时候本着一个目标——要学习很多经验,所以我从卖花、保险做起。在整个过程中,其实没有很大的压力,也很开心,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有了自己的企业,所不同的是,更多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沪港经济》记者:你觉得父母的财富和人际网络是否为自己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董思阳:我真的不否认家庭在我的成长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父母给予我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东西,他们教给我要诚实、有爱心、做人要胸怀宽广等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但在我的创业中,我没有用到父母一分钱,留学新加坡以后,我也是边打工边学习,积极去学习各种社会经验。

《沪港经济》记者:在你的身上,有着太多的荣誉头衔,也同样有着质疑,对于这一切,你是怎样看待的?

篇5:坚持做自己的名言

2) 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3) 成功的秘诀是走向目的的坚持。——狄斯雷利

4)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5) 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伏尔泰

6) 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雨果

7) 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白哲特

8)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9)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王守仁

10) 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雨果

11)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2) 仍然坚持一些看似可笑的自我。——李若曦

13) 守其初心,始终不变。——苏轼

14)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5) 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16) 虽九死其犹未悔。——战 屈原

17) 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恰普曼

18) 小水长流,则能穿石。—— 翟灏

19) 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爱因斯坦

篇6:坚持做自己的随笔

写下这个题目时,内心就带着几分犹豫不决。我想看到这个题目的大部分人都要批评我不知进取了!俗话也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时刻准备着接受新鲜事物,落后就要挨打,不只是在说一个国家或民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

我很庆幸自己成长在一个很朴素的农民家庭,爸妈没有什么文化,却教给了自立自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高中时学习压力大到让我几乎想放弃,是妈妈告诉我,咱们国家有那么多农民,整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们虽然累但是也很开心,如果上不了大学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还可以在家里做一个快乐的农民。进入大学后,妈妈告诫我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身份还是学生,最首要要做好的就是学习,她不反对我在大学谈恋爱,但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不能伤了自己也伤害别人。参加工作进入社会后,妈妈告诉我,作为女生要学着妆扮自己,不可以浓妆艳抹但也要干净清爽,提到谈恋爱,妈妈说钱重要,但“人”才是关键,妈妈说你找的男朋友有钱更好,但绝不能因为没有钱而否认一个人。

我就这样简单而快乐地成长,朋友说我可能不是最努力、最优秀的`人,但我是最幸运的一个,因为我每天都很开心!社会上太多人告诉我,找男朋友一定要找个家庭条件不错的,最起码要有个房子的,我曾经也被他们有所同化,在感情中掺入太多的金钱因素,我以为大家都认为对的,我照做可以让自己开心,但是那段日子我的一再委屈自己,到最后收获的只是感情所带来的伤害和以泪洗面却又无法诉说的伤害!

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反问自己,为什么我会如此受伤?我想是因为我在努力按大家的意见生活,放弃了坚持做自己的权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随波逐流怎么会走的开心?

篇7:坚持做自己的名人例子

2、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疲惫就放空,被孤立就讨好,脆弱就想家,不要被现在而蒙蔽双眼,终究是要长大,最漆黑的那段路终要自己走完。

3、放弃一个爱你的人会难受,放弃一个你爱的人会痛苦,若是相爱而不得不放弃则让人痛不欲生。爱是一种享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4、人生就是这样,牵挂着、烦恼着、自由着、限制着;走出一段路程,回头一望,却也生动着、美丽着;有着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有着你喜欢的事和需要你做的事,有着牵挂你的人和你牵挂着的人;人这一辈子是短暂的,所以要让自己健康着、开心着、幸福着,偶尔要醉着。

5、渐渐明白了,太在乎一个人往往会伤害自己;渐渐明白了,很多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渐渐明白了,很多东西只能拥有一次,放手了也就意味着失去;渐渐明白了,最在乎的那个人,往往是最容易让你流泪的;渐渐明白了,真心对一个人是不需要回报的;渐渐明白了,我们之所以是过客,因为从来未曾为爱停留。

6、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

7、没有美丽的外表,根本没人会去在意你美好的内心,这就是现实。

8、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9、有没有试过回过头去看你跟一个人的聊天记录,从一开始到现在。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一个人,从陌生走近你,然后再陌生。

10、从现在开始,聪明一点,不要问别人想不想你,爱不爱你?若是要想你或者爱你自然会对你说,但是从你的嘴里说出来,别人会很骄傲和不在乎你。再也不要太在意一些人,太在乎一些事,顺其自然以最佳心态面对,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往往在最在乎的事物面前,我们最没有价值。

11、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受很多伤,会哭泣悲伤,会觉得痛。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后才明白。痛过了,便坚强了;跨过了,便成熟了;傻过了,便懂得了适时的珍惜与放弃。总是在失去了什么,才能学会珍惜什么;总是在碰了壁,才能学会改变什么,放弃什么;总是在疼过之后,才能学会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12、谁不曾有过哭到撕心裂肺的夜晚,谁不曾有过思念的辗转反侧。而许多年过去,再回头想想,那些感情也都淡了。我们并没有被生活改造,却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曾爱过的人,只剩下回忆。曾经历的事,仅仅是路过。人生就是这样,我们爱过,路过。只有留下来的,才真的属于你。

13、有一些东西错过了,就一辈子错过了。人是会变的,守住一个不变的承诺,却守不住一颗善变的心。有时候,执着是一种负担,放弃是一种解脱。人没有完美,幸福没有一百分,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一次拥有那么多,又何苦要求那么多。

14、有时候,听到一首歌,会突然想起一个人。有时候,走过熟悉的街角,突然想起一个人的脸;有时候,莫名的伤感,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发呆。有时候,心里有很多话要说,却不知道怎样表达,有时候,发现自己一夜之间长大,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丢了。善待自己,丢了的自己,只能慢慢捡回来。

15、我微笑,并不等于我快乐。我撑伞,并非只是为了避雨。你永远都不懂我在想什么。我想拥抱每个人,但我得先温暖我自己。请容忍我,因为我已在练习容忍你。我的心常下雪,不管天气如何。雪无声的覆盖了所有。湮灭了迷茫,骄傲和哀痛。所以,别为我忧伤,我有我的美丽,它正要开始。

16、若爱,请深爱;如弃,请彻底;不要暧昧,伤人伤己。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17、人生如車,或长途,或短途;人生如戏,或喜,或悲。很多事,过去了,就注定成为故事;很多人,离开了,就注定成为故人。生命中的故人,积攒的故事,这些都是历练。人就是在历练中慢慢成熟的。一些事,闯进生活,高兴的,痛苦的,时间终将其消磨变淡。经历的多了,心就坚强了,路就踏实了。

篇8:坚持找工作,坚持做自己

我们反复确认已达成的这条共识:这些截然不同的年轻人是全新的求职一代,他们拒绝被模式化定义,无论他们是否一毕业就会找到满意的工作,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依照自己的梦想,快乐地做自己最满意的工作。

王雅超、郝鹏飞、李光辉、路婉婷,分别占据了1985、1986、1987、1988四个出生时段;分别属于白羊、天蝎、金牛、水瓶四个星座——恰好火水土风四星相人守一个;来自河北、吉林、河南、广州四个出生地;出师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贵州大学四个不同级别的学校;占据了财政金融、工商管理、财务会计、英语四个专业;出生于四个截然不同的家庭,父母有的在国企做工程师,有的经营医药器材店,有的在煤矿做机电工程师和全职主妇,有的双双做生意搞经营——这些各不相同就好像是我们在采访前特意筛选过的一样。

王雅超从小就当班长,没参加过中考,连研究生也是保送的,对她来说“人生中真正的考试只有高考那一次”。也许是因为已经在IBM实习了16个月的缘故,从外表看四个人里属她穿得最职业,给人的感觉理性而逻辑,有着咨询公司女顾问的气质。

郝鹏飞在他的简历里形容自己具有“诗人气质和农夫精神”,他说之所以这么形容是因为他的老师在一堂公共关系课上说过这是人重要的素质,而他很认同。他打算应聘新浪的实习生岗位,现场比赛那天,看到其他选手自我介绍没有说完,压力之下,30秒的自我介绍他只用了13秒,后来新浪人力资源总监段冬说他浪费了这13秒。其实他很优秀,只不过不知道如何挖掘自己身上真正的闪光点,而且目标不明确。

看起来稳重务实的李光辉希望自己过一种创造性的生活,就算是财务这样平淡如水的工作,也要可以激发他强烈的好奇心,并能实现“真正的自我”。他为自己设想的未来是这样的:虽然是做财务,但也要和别人不一样,希望自己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给决策者看的财务信息,而是一个关于投资、财务问题的咨询解决方案。他计划做这类型的工作,三五年后去国外读一个MBA,然后回来自己创业,做一家针对私人理财的财务咨询机构。

路婉婷说自己直到同其他几位同学一样坐在这里接受采访才“第一次感受到学生就业的竞争真的这么激烈”——这不代表她不努力、没有上进心,只是她就是那么一个让人觉得山花烂漫的人——新东方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亚哲这么形容她和另一位参赛者刘珏,说路婉婷像《潜伏》里的晚秋,刘珏直爽像翠平。路婉婷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观点是,“大家看起来莽撞而焦虑,是不是因为我们被社会的某种价值观套住了,觉得应该要走这样一条路:进名校,然后进外企,然后要懂得PK,去争取几个别人给你提供的机会?是不是就真的有一个框,大家不由得就被归顺在这条路上?其实我觉得人生就像一片叶子,它有很多条脉络都可以获得养分,不一定非要走哪一条路。”她觉得理想主义是一种很珍贵的特质,她希望自己做一个体验者和厚积薄发者。

四个截然不同的年轻人有不同的就业观、工作观、理想观、价值观,他们对自己有不同的设定,也有不同的能力和态度去调整他们的设定,抛开平铺直叙的简历,当我们来到这些生动的面孔前,我们开始有信心,每个独特的生命都依据着自己的特色在寻求属于他们自己的角色,实际他们的未来道路,在自己的话里已经有眉目,接下去只是需要实现的时间。

谈谈你们找实习工作的经历吧,困难吗?看到你们都有不少实习经历,找实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学到什么可以和大家分享的?

王雅超:找实习工作很难,最难的是摸不清网申实习岗位这件事的诀窍在哪儿。我当时有三个月每天都坚持投至少一封简历,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回音。现在总结一下,觉得是方法的问题,比如虽然认真修改过简历,但是邮件里并没有针对性地自荐,描述为什么我适合这个岗位,只是礼貌地写“我觉得你们公司很好,希望能给我一个面试机会。”当时我并不明白什么原因导致了石沉大海,慢慢开始心里挺煎熬的,觉得不是机会少,而是自己太差,是一根小草。只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从一开始只投很好的大公司,到连没有听过名字的公司都投,结果连这样的企业都没有回音,就开始溃败,哀叹连找实习机会都这么难,那找工作肯定就更不靠谱了。

幸运的是后来跟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发现也许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是方法不对,比如我们发现投简历时间特别重要。以往都是夜里一两点钟还在投简历,还喜欢在周末集中投,结果周一HR的邮箱必然已经爆掉了,投出的简历根本没人看到。后来我们就改在HR吃完中午饭的时候投,那时刚好没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处理,此时邮箱里弹出一封邮件,他点开看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我投IBM的简历里面还附了一封七八百字的信,描述我目前的情况为什么适合这个岗位,当时我希望去上海公司实习,就写到我男朋友在上海,所以我没有住宿上的麻烦,而且我人在上海不可能动不动就跑回学校,所以精力会集中在这份实习上面,等等。然后写了如果做这份工作,我能保证给公司带来什么,总之我表现出我是一个麻烦最小的申请者。后来HR告诉我当时他只是看到那封自荐信的内容,在打开简历的同时就已经给我打电话了,他好像只面试了我这一个人。

路婉婷:我没有那么多关于投简历的丰富经验,很多实习机会是双向选择的结果,比如因为是学英语的,之前又因为帮忙申报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认识了一些朋友,所以有了在电视台做英语新闻的机会。

我的家在广州,在贵州读大学,想来北京找实习机会是为了人生多体验一点不同的东西——我曾经是那种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但是高考失利让我发现,其实有时候你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是命运在选择你,并不会由着你想走的方向走下去,会指给你另外的路,所以后来我的步调就放缓了,心态更平和,开始留心生活的信念,觉得其实只要走稳每一步,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没必要非把自己的目标定成什么样,然后一定要把自己逼到那里去。就好比我们人在这边,但目标在河的对岸,结果为了过河消耗了很多能量,搞不好就被淹死了,所以还不如走在河的这边看看野花,听听水声鸟叫也挺好。

李光辉:我也是海投多、回音少的类型。我也思考过为什么反馈少,后来想可能是自己有很多硬性的标准没有达到,比如英语水平等,所以直接被网络刷掉了,所以我现在的想法就是先读书,把硬性标准强化得差不多了再找工作。

我有一些实习经历,比如从大一开始就在AIESEC工作,AIESEC工作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为各国学生介绍跨国实习的机会,我发现外国实习生身上

有一种中国实习生不具备的东西,他们去全球各地做实习,只是为了体验和认知,而不是把实习当做获得工作的跳板;我在AIESEC也经常听面试官面试别人,看到很多包装得很好的对白,让面试官觉得他非常适合这份工作,结果最后并不适合,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所以我想我无论面试还是找工作,都要展现真实的自我,比如我有很强的好奇心,然后还有点理想主义,不管是曲线救国还是直接就进去了,我找工作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

给你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一次面试是怎样的?

李光辉:我去年投了宝洁的实习生,也参加了面试,当时和面试官聊得非常HIGH,聊了半个多小时,但出了门之后,我知道我可能落选了。因为聊太开后的状态是控制不住的,你跟对方聊的不是工作,是私事,谈到人生去了,过“界”了。还有,我面试的是宝洁的销售岗位,但面试结束后我发现自己不适合做销售,因为我卖东西给客户的时候,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客观评价产品,而没有站在对方角度说这个产品能提供给他什么,而且我很多时候不好意思管别人要钱。

基于现在的经历,你们认为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郝鹏飞:我觉得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在盛唐传扬实习的第一天,任务是帮人去包包裹,我当时觉得虽然自己什么都不会,也不应该是包包裹的人,后来分配给我这个任务的主管跟我说,你来入职,就从学生转换为工作人员了。要什么都会做,什么都能做,不要想着你是本科毕业生,或是将来你能如何如何发展之类,工作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需要处理。

路婉婷:我觉得说到工作观,首先要想清楚自己要怎么活,不要随大流。并不是说我要独树一帜,而是作为一个年轻人,不要总像被别人控制着的小木偶,也许有人会觉得我这么说太理想主义了,但我认为要先明白自己要什么,不要被太多世俗的观点所左右。再一个,其实并不一定要在开始就进入那些很牛的公司。我们看很多成功的典范,他们刚开始的时候都很曲折,所以只要大方向是明确的,一步步总会走到那里。所以当我们第一步从学校里出来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没必要太急,也没必要太慌,首先你一定要保证自己的能力是到位的,在作为一个学生的时候,你一直在积累,涉猎了很多知识。我的经历就是在大学的时候广泛地读书,这样自己的功底会很厚实,最后出来做事时,就相当于是厚积薄发,不管做哪方面的事情,都会有平台让你展现自己的。

我是学英文专业的,经常会听到有人在抱怨说不知道英语学来学去干吗。我认为大家今后不要想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工作的问题,而是考虑怎么样把中西文化精华吸收在自己的身上,成为一个集西方文化大成的人。也许今后我会做一份和英语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但是都是可以走得通的,关键是你要使自己成为一块质地很好的可以汲取知识的海绵。

王雅超:可能是因为在IBM实习的关系,我觉得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是很重要的。我看到很多IBMer能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学习能力。我实习过程中有一个Mentor连看Apple说明书都津津有味,看完后还会给你总结出“一二三四五六”来;那种几百页的英文文件,他看得兴趣盎然,还跟你说,“你看这几点特别特别重要!”说得俗一点,生活中很快乐的那些同事,都是爱学习的人,在这家公司赢得大家尊重的也是那些学东西并且能够反馈出来的人。而且我觉得要保证学习精神很难,尤其是当你真正工作了一段时间,有家庭、孩子之后。就像我的经理那样,宝宝三岁,每天三点钟才睡,五点钟就醒,我觉得如果是我,可能被生活琐事烦得不行了,他一早却还会说,“这个文章很不错,你来看一下!”对生活充满了激情。

李光辉:我觉得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激情。我是金牛座,是每做一件事情都可以做得很踏实的人,但是我觉得自己缺乏一种激情,我很想过那种每天早上起来,看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都感到兴奋的生活。我希望趁着年轻,做的事情没有很多的时候,梦想可以很多,不像以后已经实现的事情很多,能梦想到的就越来越少了。

大家的父母都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对你们找工作有什么影响?

王雅超:我的父母都是国企工程师,他们希望稳定,在我刚开始找实习的时候,他们的期望就是我能够学到一项安身立命的本领。这可能和我父亲的经历有关,回顾他的职业生涯,他30岁之后才确定走工程师这条路,但通过不断学习,现在尽管已经退休了,退休后比退休前还火,很多公司会请他帮忙。所以他觉得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要想以后生活得好,有一项安身立命的本领才最重要,而不是说大家都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可以了。因此,他一开始不太理解我所在的咨询行业,觉得就是忽悠。不过从我学生时代,他就一直给我灌输观念:不在乎考试成绩,而在乎有没有学到东西,我告诉他现在我每天都可以学到新东西,即使有一天离开了这家公司,也是个很值钱的人,他现在慢慢接受了。

李光辉:我的父亲是河南平顶山地区煤矿机电工程师,母亲是专职家庭主妇。之前家里很多代都是农民,后来父亲被煤矿招工,一个偶然的机会又读了函授,现在把我们全家带来北京,从农村户口转到城市户口。所以我的父亲在家里是那种很强势的人。他一直觉得改变了我们家族的命运,他对我的希望也是如此,希望我有一种责任感,能把我们的家族传承更好。

郝鹏飞:我们家的医药店是我父亲退休后从我姑姑手里接过来的,父亲以前的职业是记者,但是他并没有强制我走他的路。作为父母,他们并不是说你要如何如何,而是想知道你现在想的是什么。父亲是一个很朴实人,他跟我说,你做什么事情都好,只要你能够真正帮助公司创造什么价值,不要去混就行了。

那你们中间有人做愿景规划吗?比如10年、20年后,我在过什么样的生活?

郝鹏飞:我觉得现在中国变化真是非常快,所以三到五年计划比较合适。我希望先找到一份工作,有两三年的经验,然后去读MBA,但是是读国内的MBA。对工作,我希望可以像我们导师说过的那样更专业,更合规,更怡人,更投入。

王雅超:我希望可以在IBM待上一段时间,我当初选择IBM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它有全球技术,涉及各个行业,有各种岗位可以给你提供机会,每隔两年就会有一个轮岗的申请机会。都说IBM是一只大象,我想慢慢看一看,象腿是什么样的,象耳朵是什么样的。

理想主义在你们的人生中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你们觉得它重要吗?

路婉婷:其实我是这样的人,抱着一个很好的理想,但是也在做一些很实际的东西。那天我喝豆浆,看到上面有很多泡泡,就在想其实我就是那个泡泡,看到旁边也都是泡泡,但是看不清楚这是一杯豆浆。还是应该多读书,形成一个思想上的门轴,然后你再做事情的时候会有自己的体会,会更游刃有余一些。

王雅超:其实我觉得理想对于我的意义就是在于我能控制自己,如果没有理想,你会随大流。

李光辉:实际我还想说,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的一个区别就是,外国学生实际没有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或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不像咱们会一堆坐在这里,聊找工作或怎么做一个很有成就的人,他们只觉得不着急做这些,着急的是怎样让自己每天都过得高兴。这样看中国社会还是太有压力了。

篇9:坚持做自己作文

当我们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时,我们往往会否认自己,但是她确是坚持做自己,从人们不喜欢,到最后成为了作词作曲的人,她获得了成功,我从心里佩服她。

她就是当年最受争议的选手——曾轶可,观众对她支持与骂声一片,说她凭着绵羊音,唱歌有时还会跑调,怎么还能进十强呢?之后又有谣言说她爸爸是比赛的赞助商,因此她是内定选手,是黑幕的代表。其中有个评委也扬言“她留,我走!”这一切的一切都把这个外表瘦弱、单纯的女生推到舆论的尖端。

篇10:励志美文坚持做自己

人类存活在地球上千万年,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定理规律不计其数。从小我们就知道地球是椭圆的,它一定绕着太阳转,人类是由猿猴演化而来的。但在麦哲伦航海之前,我们一直认为“天圆地方”;在哥白尼发表“日心说”之前,我们一直笃定太阳绕着地球转;在达尔文发表进化论前,我们一直坚信女娲造人亦或亚当、夏娃及其伊甸园的传说。

然而他们——麦哲伦,哥白尼。达尔文等等坚持自我的伟人,使人们的视野不再禁锢于封建或宗教中,把人们带入一个真实的世界,还原世界本来面目,人类文明达到了新的高峰,混沌世界本应如此明朗。

坚持自我,也许这一次并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倔强》中歌词写道:“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坚持自己往往会受到权威的挑战,那就“以刚克刚”。

“我如果对自己妥协,如果对自己说谎,即使你不原谅,我也不能原谅。”如果自欺欺人,告诉别人自己闻见了蜡苹果的香味;也许不会成为“异类”,但若诚实一点,说“闻不到”又有何妨?

蜡苹果的故事在写本文之前我已读过,那位哲学家是苏格拉底,那位坚强自我,说没闻到苹果香味的人是帕拉图。几十年后,帕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或许是从“蜡苹果”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他的名言告诉人坚强自我,坚持真理——吾爱吾师,吾犹爱真理。

上一篇:八一建军节活动标语下一篇:校车应急演练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