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2024-04-09

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通用18篇)

篇1: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师德体会——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高枧小学周方号

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教师们的感人事迹让我内心深受震撼,心灵深受洗礼。看着他们那至纯至朴的笑脸,他们生活在穷村僻壤,他们穿着朴素,甚至破旧寒酸,但是他们都有着崇高的品质和感人的事迹,令人心生敬意。

周胜群老师,桂平市西山镇碧滩小学坪冲分校的“当家人”,在这从桂平市区到学校,坐渡轮、转小舟要3个多小时;学校及周边没有网络、手机70%的时间没信号的偏远的地方,周老师独自一人扎根固守28载,教出学生246人;凭着一颗挚诚的心游说村民集资,建起一栋教学楼,完成了她二十八年来的人生坚守。

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聆听着他们感人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而这些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在中国偏远的乡村、大山中有好多好多,他们心中都时刻装着学生,想着别人,他们都有一颗崇高的心。为了学生,他们可以放弃优越的生活,为了学生,他们可以牺牲自己。这一呆就是几十年„„我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深深感动的落泪了,真的,他们给了我太多的感动,我为我们教师队伍中有这样的教师而感到自豪骄傲。

首先我感动于他们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们都是凡人,他们也有妻子儿女,有生活的各种牵绊,当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也有内心的挣扎,但是当面对那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坚持一年两年不困难,难得的是他们这样做了一辈子,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护着知识的家园,这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撰写者传奇。

其次我感动于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说他们把自己能够奉献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好多老师把自己的收入也就是养家糊口的钱,都接济了自己的学生。我还感动于他们对学生最真诚的爱。有些偏远山区大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这些教师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的爸爸和妈妈。有些老师身染重病,但为了自己的学生,不肯放松一刻,是老师对自己学生深深的爱支撑着他们饱受病魔折磨的身躯,继续教书育人。

同样身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向“最美老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始终不渝的顽强意志。学习他们把自己置之度外,心中只装着学生,为孩子带来无限希望。学习他们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奉献于党的教育事业,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

篇2: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颇为感动,其中几个镜头令我看了之后久久留下思索。

邓丽老师,湖北恩施高原小学的教师,在她来到这所学校前,这里没有女老师,7位男老师的平均年龄是52岁。邓老师2008年从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毕业,在来到高原小学前是武汉一家知名的培训机构的老师,每天出入写字楼,月收入4000元左右。一年后,邓丽参加了“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并主动要求到海拔1800多米的高原小学任教。高原小学的老师们知识结构老化,不会说普通话,更不会教英语,学生流失比较严重,邓丽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访,说服家长把辍学的孩子送来,哪怕一个学期先看看效果。结果从那以后,高原小学的学生减少不超过1人。邓丽让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英语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

宋玉刚老师,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中心小学教师。1997年,年仅22岁的宋玉刚从拉萨师校毕业,分配到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中心小学。宋玉刚的事业就这样开始了,上课、备课、改作业、关照孩子们起居、个别辅导、家访……宋玉刚忙得不亦乐乎,许多时候忘记了吃饭,饿了就买些方便面。细心的藏族老师看见了,便邀请宋玉刚到他们

家吃饭,拿出酥油茶、风干牛肉等招待他。宋老师说:“我喜欢这个只有两千多人的乡,即使有机会调走我也不想走,我只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学生的成绩能越来越好”。

于贵勤老师,河北省承德县三家乡孤山小学校长。于贵勤将一所破烂不堪、教学质量较差的村级小学逐步打造成固定资产达220多万元,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都成为县、市、省、全国所关注的品牌学校。她帮助许多孩子走出深山,成为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她却放弃多次进城机会,无怨无悔地工作在深山的第一线上。

在中华大地上其实有千百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我想起了那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那句话,多么感人至深。基于教师的不辞辛苦与诲人不倦,政府也越来越关心教师这一群体,为老师建立医疗保险,每年进行体检关注教师健康,提高了教师在各方面的待遇。因此,我们更是应该学习“最美乡村教师”那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

当的精神。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第三是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

篇3: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难忘之一:颁奖典礼气势恢宏, 不落俗套

原以为教师节的颁奖, 可能就是将各校的领导和老师召集来, 由邀请到的市领导公布一下获奖名单, 获奖者一一上台领奖, 然后由几名获奖代表汇报自己的突出做法和工作业绩, 让与会的老师们得到教育和启发。没想到这台颁奖典礼运用了现代传媒手段, 融声光影像等元素为一体, 打造出强烈的视听效果。整场风格, 气势恢宏, 庄重典雅。典礼的流程舒畅严谨, 设计细腻新颖。无论是舞台背景的设置、灯光音乐的安排, 还是主持人台词的构思、颁奖词的撰写;无论是颁奖嘉宾上下舞台的行走路线, 还是引导员的站位、手势以及与他人的距离, 都能看出策划者的良苦用心和巧妙安排。

我认为最具匠心、最感动人的是在几名获奖教师与主持人互动之后, 那一个个小小的花絮。这些小花絮作为点睛之笔, 将典礼的气氛推向高潮。四名聋哑女孩用手语“演唱”《感恩的心》, 用略显吃力的发音说出“老师, 我爱你!”让特级教师阚春芝激动不已;初二学生韩笑手捧鲜花, 献给了帮助自己多年的支教老师张晓辉, 让张老师惊喜而泪奔;三中林老师的爱人给妻子写来情真意切的信;双山胡校长对不善言辞带病工作的刘老师的真情介绍;那木张老师没想到自己资助多年的学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发来了祝福的视频......一个个小花絮让我们的眼角湿润了, 让我们的心酸了又酸。在感动中, 谁能不深深地感受到为人师的幸福和骄傲?谁能不默默地体会着为人师的责任和使命?

难忘之二:颁奖典礼凸显了草根英雄的朴素大爱

原以为上台获奖的会有一些学校的校长, 这些各单位的领头羊们走到颁奖台上镁光灯下似乎也无可厚非, 因为他们为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承担了沉重的责任。后来发现最美教师均来自基层学校的第一线, 才意识到原来典礼表彰的视角更多地投向了教师团体, 关注着没有权势、没有等级、没有太多财富的普普通通的一群人。

获奖教师们走来了, 他们是:一直被学生们视为知心朋友的邢士江、具有科研精神记录学生点滴成长的苏磊、不离不弃帮助弱智学生的阚春芝、身体羸弱但下乡支教三次的张晓辉、每天都给四十个学生亲切拥抱的王静、对家庭愧疚而对事业全身心投入的林金荣、身患胃癌但不舍三尺讲台的刘金华、舍身保护学生, 自己却摔成粉碎性骨折的陈月波、用人格塑造人格扎根农村教育的李笑言、无私资助失学儿童为爱坚守的张秀芬。这十名获奖者, 十多年或者几十年来一直用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培育着学生, 用朴素的师爱造就着传奇!

我认为他们不单单代表自己, 而且还代表着无数辛勤耕耘任劳任怨的为人师者。正是这样的群体, 在职业的使命面前, 在生活的困难面前, 没有犹豫, 没有退缩, 昂然担负起一群孩子的未来, 担起社会和无数家庭的重托, 铸就着双辽教育的辉煌和不朽。这些人, 堪称草根英雄!他们的行为不正好印证了特蕾莎修女——这个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的著名女性说过的一句话吗;“我们都不是最伟大的人, 但我们可以用最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的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难忘之三:颁奖典礼诠释了正向丰富的精神内涵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洪流中, 追求物质利益原则早已渗透到了文化教育的领域, 教育界早已不是一方净土。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 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的现象屡禁不止。信仰虚无、道德缺失、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取向滋生蔓延, 颓废惰怠、悲观消极的情绪正侵蚀着不少人的心灵。

基于这样的背景, 不能不说这台颁奖典礼推举出来的最美教师们更加散发出夺目的光芒。他们传递着温暖和质朴, 让我们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幸福和价值。

也许这台颁奖典礼还有一些欠缺的地方, 有一些质疑声和批评声, 那也是正常的, 不过那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策划者通过典礼这个载体所诠释出的精神内涵——弘扬正能量、奏响主旋律, 宣扬着人类 (当然包括教师) 的美德——平等、诚信、奉献、无私、坚强、勤奋、爱心、进取、追求、梦想、信念、希望等, 让我们从中领悟、学习与思考, 更有信心地前行。相信策划者的内心正是想通过恢宏新颖的形式来表达朴素大爱, 为了触动更多教育者的心灵, 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触动。

写到这里, 不禁让我想起白岩松的一番话, 这位央视名嘴在2013届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典礼上曾说:“要让你自己成为中国正方向的推动者。中国这列车, 有的人从后往前推, 我希望是我们;有的从前面拦着, 不让它走;还有人从侧面推;最可气的是, 居然还有些人, 不管你从哪面推, 他都坐在车顶上去享受。不要去看别人, 让你成为车厢后面去推动中国向正前方向美好的未来去前进的那股力量。”

篇4:关注乡村:寻找广东最美乡村教师

广东省有着重视和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首届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时任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亲自接见全体乡村优秀教师,并作重要讲话。受表彰奖励的303名“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分别到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市的优秀学校,结合各自专业发展的实际,以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进行了对口跟岗培训学习。评选表彰活动使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山村教师和全省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今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制定这一计划时,因我省乡村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卓有成效而专门征求我省的意见。

据悉,今年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评选表彰范围,是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任教的在职、在岗乡村教师,需从事教学工作满10年。活动主办单位之一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特别提出,对农村教师要有三条保证:一是要有令人尊重的社会地位。二是要保证享有实惠的物质生活,既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也不能老是要求他们“要守得住清贫”。三是要有系统的荣誉体系,评选活动应该是持久、普及而又催人奋进的。为此,2015年“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除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给予每人万元奖金外,还有5000元跟岗培训费。

篇5:《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本周学校组织观看了中央台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纪录片,刚开始有些喧嚣的会场马上就安静了下来。又只是一会的功夫,就已经是泣声一片。整个的观看过程,大家都是泪眼婆娑,泣声连连。我们的心灵经受了一次洗礼。这些老师太伟大了。他们生活在穷村僻壤,他们穿着朴素,甚至破旧寒酸,但是他们都有着崇高的品质和感人的事迹,令人心生敬意。从最美乡村教师获奖者的感言中,我们都感受到一种浓冽的爱在荡漾。正是这赤子般的爱,让他们选择了留下与坚守,不为其他诱惑所动。我们常说,这是一种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展现的是一种崇高境界和操守。然而,从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质朴和恬淡中,这种大爱与大我却不是一种不近人情、常人不可企及的存在,不是一种“高处不胜寒”、人迹罕至的高地,却像我们每天所见的空气和水一样平常。

第一位领奖的是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中心小学的“汉族爸爸”宋玉刚,他因为一次意外的帮助,对结下了浓浓的藏族情结。他发誓要让更多藏族同胞识字,不吃文字亏。这么想,也这么做。他选择了西藏,虽然那里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时不时地会发生自然灾害。他也时常想念远在他乡的年迈的父母,但是他想到了藏族人民需要他,他要

留下来帮助他们。后来,他发现藏族的孩子听不懂他的话,他走进藏族家庭,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藏族语言,很快他就能讲一口流利的藏语。没有语言的障碍,交流起来就方便了。他不但向汉语说得比较好的藏族同事学习,还主动向学生请教。宋玉刚几乎马全部精力放在学生身上,他的父亲当年随军修理修青藏公路时来以西藏,便留在了西藏,一留便是53年,宋玉刚在日多乡小学也呆了15年,和爱人结婚5年了,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可一家人还没有见过面。当他了解到这里的父母根本不重视教育,当孩子小学毕业了,家长们总希望孩子结束学业,回家帮忙干活。宋老师更是寸步不离地守在孩子们身边,虽然自己的孩子正生病,发着高烧,但是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的强烈愿望一直在心中呼唤着他,直到把所有的孩子顺利地送进中学,他才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带女儿去看病。他的真诚付出,赢得了藏族孩子们的喜欢,难怪孩子们都称他为“汉族爸爸”。

第二位领奖的是高原英语老师邓丽,有她的地方,总是笑声一片,是学生的大姐姐,为聋哑学生谭兵设计了“我们和你在一起”的手语,感动着学生,也感动着自己,更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还有随后领奖的孤山小学于贵琴,守候着洗二屯的明天和梦想的刘效忠,回族残疾教师马复兴,湖南苗寨教师吴金

成,用生命呵护孩子回家路程安全的阿力圃夏老师,台湾的志愿者林子闳老师。所有这些令人敬佩的老师他们心中都装着学生,想着别人,他们都有一颗崇高的心,他们都有为人类做贡献的大愿望。为了学生,他们不怕累不觉苦,为了学生,他们可以放弃优越的生活,为了学生,他们可以牺牲自己。几十年的艰苦付出,不是为了被谁称赞,不是为了取得荣誉,更不是为了获得报酬,默默地付出,默默地承受,默默地离开。此时我想说“无声胜有声”,无声的伟大比有声的伟大更令人敬佩。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价值;活着,就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乡村教师们的坚守,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心中有爱,生活就是富足的,工作就是愉快的,人生就是美丽的,事业就是有成的。这是“最美乡村教师”们的坚守给我们社会、给很多人贡献的另一种奋斗的价值标准。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我认为:做一个现代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一个选择教师职业的人,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因此“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是我紧记的。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是我要做的。

太平小学

篇6:《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董志梅

学校组织观看了中央台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刚开始有些喧嚣的会场马上就安静了下来。整个的观看过程,大家都是泪眼婆娑。我们的心灵又一次经受了洗礼。这些老师太伟大了。他们生活在穷村僻壤,他们穿着朴素,甚至破旧寒酸,但是他们都有着崇高的品质和感人的事迹,令人心生敬意。从最美乡村教师获奖者的感言中,我们都感受到一种浓冽的爱在荡漾。正是这赤子般的爱,让他们选择了留下与坚守,不为其他诱惑所动。我们常说,这是一种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展现的是一种崇高境界和操守。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中心小学的“汉族爸爸”宋玉刚,他因为一次意外的帮助,对结下了浓浓的藏族情结。他发誓要让更多藏族同胞识字,不吃文字亏。这么想,也这么做。他选择了西藏,虽然那里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时不时地会发生自然灾害。他也时常想念远在他乡的年迈的父母,但是他想到了藏族人民需要他,他要留下来帮助他们。后来,他发现藏族的孩子听不懂他的话,他走进藏族家庭,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藏族语言,很快他就能讲一口流利的藏语。没有语言的障碍,交流起来就方便了。他不但向汉语说得比较好的藏族同事学习,还主动向学生请教。宋玉

刚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寸步不离地守在孩子们身边,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的强烈愿望一直在心中呼唤着他,他的真诚付出,赢得了大家的喜欢。

河北省承德县三家乡孤山小学校长。于贵勤将一所破烂不堪、教学质量较差的村级小学逐步打造成固定资产达220多万元,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都成为县、市、省、全国所关注的品牌学校。她帮助许多孩子走出深山,成为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她却放弃多次进城机会,无怨无悔地工作在深山的第一线上。她是老师却又像妈妈一样抚养大了一群孤儿学生,她是校长却八年如一日深夜坚守在锅炉房,她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却放心不下没有改建完成的校舍,如今,56岁的于贵勤已经在北大山脚下的孤山小学守了22年。她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妈妈老师

篇7:201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有感

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中心小学 李之梅

今年的9月10日是全国第30个教师节,这天晚上,我和往常一样准备好了纸巾,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央视一套“201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随着白岩松、冀玉华两位主持人娓娓道来的话语,随着一个个推选评委陈述推荐人选的理由,随着一个个宣传短片的播放,我们一次次走进乡村中国,寻找最美的答案,十个最美乡村教师个人和一个最美乡村教师集体也终于浮出水面,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而我们的泪水也随着现场一个个最美乡村教师故事的讲述而溢出眼眶。

荣获“2014最美乡村教师个人”的分别是:远赴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干部孙丽娜、朱敏才夫妇;拖着残疾之躯、克服重重困难登上讲台的曾维奋老师;“民族团结的大使”、远赴新疆卡伊拉克村幼儿园任教多年的周丽娜老师;带领学生搞科技发明的天津市刘岗庄中学教师刘月升老师;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坚守三十年、关爱每个参加儿童的张美丽、张秀丽姐妹;连续工作三天没有合眼、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乡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张伟;关键时刻用智慧稳住歹徒解救52个学生、把自己做人质的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第三小学教师秦开美;不幸患上尿毒症之后克服重重困难走上讲台的陈腊英老师;冒雨翻越14座大山位学生运送期末考试试卷、在四川省大凉山区坚守18年的王偏初老师;把学生的理想进行录音引领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一家四代从教出了20名教师的胡清汝老师。而从1998年便开始远赴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支教、16年不间断接力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获得“最美乡村教师集体”。

这十位最美乡村教师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河北省平乡县贾村小学的胡清汝老师,不仅仅因为这位老师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四世同堂”(“堂”指课堂,白岩松语),而是这位老师在用心做教育。从21年之前,胡老师每年都让自己任教的一届届学生谈自己的理想,更为可贵的是胡老师找来当时最简单的录音工具——录音机,将每个孩子的理想一一录下来。可想而知,若干年之后,当这些孩子再次听到自己的录音,会是多么的亲切和激动,而在这些孩子成长的路上,学生时代的理想录音将会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增添多么大的动力,在一次次的录音中,在一次次的激励下,胡老师班里的一个个学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有的真的成了一名医生,有的真的成了一名军人,还有的当上了公务员,除了这些孩子个人的努力之外,胡老师的理想录音恐怕功不可没。

时至今日,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已经进行到了第四届,40余个“最美乡村教师个人和团体”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我们的心中,这些乡村教师无疑是最美的,他们的美表现在他们关爱孩子的心灵之美,扎根乡村的坚守之美,追寻理想的执著之美,献身教育的人格之美,在他们的身上,闪耀着千千万万个中国乡村教师共有的人性的光辉。

篇8: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3月10日, 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了最美乡村医生名单。经过三个多月的寻找和推选, 库尔曼别克·苏来曼 (新疆) 、谢序忠和谢本合 (广西) 、刘亚玲 (陕西) 、布琼 (西藏) 、安福久 (内蒙古) 、侯方杰 (四川) 、郭光俊 (河南) 、李春花 (黑龙江) 、方晓美 (贵州) 、王焕云 (湖北) 10位医生, 获得活动组委会授予的“最美乡村医生”称号, 香九妹等1 0名乡村医生被推选为活动“特别关注乡村医生”。

篇9:《寻找最美乡村医生》

2012年12月20日起,《讲述》在晚间黄金时间连续播出20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系列纪录片。中央电视台组织新闻中心、科教频道《讲述》栏目和中国网络电视台多路记者、编导奔赴乡村,足迹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行程数万公里,寻访乡村医生典型人物。

除了发动新闻记者,活动组委会还通过网络报名、电话报名、卫生部门推荐等多种方式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通过对报道选题和申报材料的筛选,共产生候选人500多名。央视网开通官网为候选医生搭建专题展播页,并发挥网络、微博、移动媒体等优势,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形成宣传强势。

央视新闻中心在《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开设了“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专栏。截至2013年1月11日,共播发相关报道70篇,共报道30位乡村医生事迹。

2013年1月13日,《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先后播出,之后在央视多个频道重播。

乡村医生是我们国家发展进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100多万乡村医生是最贴近基层大众的生命守护者。在一些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很多乡村医生从医环境艰苦,房屋设备简陋,收入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学习、培训的机会缺乏,亟须全社会的关心和扶助。除了发动媒体力量进行深入报道,针对乡村医疗技术条件落后、医生亟须专业培训的情况,“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组委会还与卫生部合作,特别推出了帮扶计划。

在“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发布:10家省市级三甲医院与10位获奖乡村医生签订“手拉手帮扶计划”,为他们所在的村子提供医疗服务,为村医提供技术培训,卫生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为乡村医生提供更好的养老和补偿,解决他们非常关心的职业发展问题。

江苏洋河酒厂宣布资助10名“最美乡村医生”每人10万元现金和10万元医疗物资,资助10名“特别关注乡村医生”每人5万元现金,帮助他们实现心愿,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还提供其他公益资助。央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报道播出后,社会各界也纷纷给予资金资助、实物捐助。

以媒体行动的方式,践行社会公益的理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引导舆论、凝聚爱心、弘扬先进的作用,从“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央视逐渐摸索、丰富了结合自身特点的大型公益活动经验。

2013年10月左右,央视还将开展“2013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除此之外,还有“寻找孝心好少年”“寻找最美军嫂”“寻找最美消防员”等活动计划,央视计划逐步打造一个“寻找最美”的公益品牌。

制作人自述

“最美乡村医生”一定是在人格和精神力量上能让你感动、尊重的一群人。我们要求记者必须去体验,必须去感受,记录这些人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生活,触摸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次活动最大的创新在于视角特别平,还原了这群人的平实和质朴。最后的晚会由“颁奖”改为“献奖”,一字之差反映出我们理念上的变化,这些乡村医生确实是值得我们尊重、景仰的一群人。

——张德宏 《讲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制片人

“乡村医生”是一群将自己置于脚下、把病人放在心头、将生命举过头顶,用自己的辛劳付出甚至生命来置换乡村百姓的健康和生命的一个美丽群体。而“寻找”则是媒体带着敬意与责任走进他们真实的过往和生活,捕捉记录这些乡村医生的坚持、坚守所演绎和写就的感动,再将这份感动呈现于荧屏的过程。“正能量”一直存在于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的心中,有助于自己,有助于这个社会健康前行的都是正能量。“最美”系列实际上是对人的本质、善良、正义、积极、乐观的一种唤醒和回归。

——郑秀国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制片人

“最美”沒有固定的标准,“医乃仁术、以德为先”,那颗善良的心就是“最美”,他们的美在于责任,在于坚守,在于对生命的执著和不离不弃。此次报道的价值在于发现他们、报道他们,不仅仅让观众感动,更带来心灵震撼,形成价值观的传递,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同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中国基层的卫生事业,帮助农村地区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乡村医生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

篇10: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范文

专业:教育学原理姓名:孟宪瑞学号:

104753140312

因为存在,所以寻找

---观2012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看过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除了感动与泪水,不知道该用哪些绚丽多彩的语句去表达对他们事迹的赞叹、敬仰、敬畏之情,他们是平凡朴实的人民教师,但却用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守,什么是耐心,什么是大爱。

宋玉刚老师,不管是4年、9年还是15年,独自一人默默的在日多乡这片沃土上撒下知识与爱心,将失学儿童重新带进课堂;邓丽老师,一个快乐的女孩,用写纸条的方式打开学生们的心扉,用微笑和快乐释放孩子们的天性,用快乐感染孩子们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徐德光老师,2万的砖,2万斤的水泥,一个人一匹马,37年的坚守,用双手为学生们砍出了一条求学之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执着于足球教学的肖山;一个人22年置身于孤山小学的烧锅工于贵勤;32年孜孜不倦继承父亲嘱托的刘效忠;53年来用断臂支撑未来,用知识武装学生的马复兴;用视频聊天的方式来消除孩子们与父母之间隔阂,认为走进学生心灵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陈万霞;用纯净的生命抒写知识的闫肃、吴金成;不管是雪山还是急流,用彼此之间的信任手拉手的走出知识之路的阿里甫夏,还有那些为山区孩子们筹集善款的林子闳等志愿者们。

在回顾短片中,一幕幕的情景直入心灵底层,生活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时间长了,更使得这些老师们皮肤粗糙,没有光泽,复式教学更使他们劳力劳心,但是就是这么平凡朴实的一群人,用自己的行动见证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良心,这些伟大的数字证明了什么是执着,优秀的毕业生见证了他们的成就和教学功底,再次证明了他们不比那些大城市里的老师差,证明了什么是师德。

一、最美教师,美在责任

用责任扛起了教书育人的职责,用责任扛起了祖国的未来,什么工作条件,什么工资待遇,在这些最美教师眼里,都是零的诱惑,他们把大爱和智慧倾尽所有给予那些缺乏温暖和知识的孩子们,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任劳任怨,无悔的付出,使得他们如此伟大,他们用行动告诉了我们。选择一份职业,要坚守一份责任。

二、最美教师,美在大爱

一人身兼数职,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又是缝缝补补的爸爸妈妈,是亲情,更是师生情,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抛弃每一个有身体缺陷的孩子,用温暖,用爱去感染他们,走进他们,关爱呵护他们。

三、最美教师,美在团结 不管身在何处,来自哪里,筹集善款,共同努力,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山里的那帮孩子,将他们带出大山的决心,让他们飞的更高,更远。

最美乡村教师是中国所有乡村教师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千千万万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缩影,今天我们被这些最美教师人格魅力感染的同时,请不要忘记“最美”的明天,当我们纠结于都市繁华中无法脱身,当我们沉浸在物欲横流中自我陶醉时,请不要忘记与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那些偏远山区求学无助的孩童,在感动落泪之余,不如静下心来,用理性的思维认真的思考一下当前中国乡村教育问题和乡村教师问题。中国的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由于工资待遇、自然条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反差,带来了教师分配的不平衡。许多教师们的头衔多的数不胜数,甚至凭借各种关系,各种途径到城市当老师,慢慢的造成了贫困地区教师短缺,学生知识衔接不上的现象。虽然现在我们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加大,但乡村教育形势仍令人心寒。我们的国家,社会,政府,的确应该更加关注乡村教育,关注乡村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琦说,“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中基础的基础,我们必须对乡村教育给予更多的努力和耐心,努力开发条件,支持乡村教育的发展。”,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乡村恶劣生活条件,但我们可以集国家,政府,社会,地区的力量,共同发展乡村教育,在今天城乡教育严重失衡的条件下,要解决教育失衡,发展农村教育,除了教育设施,教育资金的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关注那些长期坚守在乡村教育岗位,尤其那些为乡村教育奋斗一生的“乡村教师”,他们才是发展乡村教育的生力军。对于这样的教师,国家、社会、当地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物质条件提上去,工资福利待遇应与城市教师相差无几,甚至各个方面都应高于城市教师的待遇,在国家的一些师范院校,应该大力倡导和鼓励更多的未来教师走进大山,走进乡村,热爱乡村,扎根乡村,真正建立起一支长期的,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这才是发展乡村教育的希望所在。

篇11:观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通过观看我校组织收看的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个人还是收货颇多,结合个人的职业特点,在此,谈一谈。

一,深深地被这些乡村教师的职业道德所震撼。最美乡村教师,都工作在经济、交通

都不发达的山区或者人迹罕至地方,这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有些甚至是不适宜居住的地方,可是,那里仍然有上学的孩子,有渴望知识的心灵。乡村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靠着对孩子深深的爱,靠着对祖国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有的几乎就是一己之力,给孩子们,撑起来了知识的希望之伞,让孩子们也有了长大后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发挥自我人生价值的可能性,这些地方的孩子们,从此,就有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机会。我们真该感谢这些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在艰苦条件下,执着无私地奉献光和热的教师们!是他们,让孩子有了希望。在录像节目中,很多教师所克服的困难都是在城市居住的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要不是这样的活动,我们可能永远也想象不到这些普通的乡村教师每天所做的工作,是那么地无私和伟大。这些,都表现出作为教师,很崇高伟大的一面,那就是,他们都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

二,也被最美教师的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所震撼。我们的最美教师,所做的工作,决

定了是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做人类最美好的文化传承工作。我还记得录像中的有的老师,在激流和险滩中护送学生上学,不顾个人安慰;有的老师,在崇山峻岭中穿梭,保护学生上学的安全;有的老师,在没有路的地方,用刀砍出路来。这些工作,都是为了那些还不具备很好自我保护能力的乡村孩子们的安全。想想看,城市里的孩子,得到了社会、家长多么周全的照顾,在那些条件艰苦的孩子们,他们和我们的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都应该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这点,城里孩子和艰苦生存环境下的乡村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为了实现孩子们的梦,乡村教师克服的困难,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因此,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克服的困难,是为了孩子们的明天!

三,被录像资料中,乡村教师对孩子们教学和生活中的对孩子的爱所感动。虽然,是

师生的关系,但在乡村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是,师生的教学关系,完全超越了普通的教学范畴,这种师生关系,里面有长辈对晚辈深深的关爱!也有乡村儿童质朴的对于长辈的信任和爱。这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在这里,我有一定的启发:我们讲的教育,不应该是一种按部就班的教育,而应该是有互动的教育学活动,这种活动,可以通过师生的融洽的关系得到加强和倍增。在录像中,我们多次看到,师生一起上克服困难上学的画面,看到师生一起在教室探求知识的执着眼神,看到师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时欢乐的情景。这些,都源自于最美乡村教师那种执着的爱,是这种内心的情感,让孩子们虽身处艰苦,却又不那么太体会到艰苦给他们带来的麻烦。

总得说起来,这些录像,让我们看到了人间很多真善美的要素。社会应该是公平的,教育应该是公平的,这些孩子,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存在,才有幸学习更多的做人道理,当然,这些,在孩子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给他们更明确的行动指示,也让他们的人生充满希望!

再次感谢最美乡村教师!!

篇12:观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教育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培养关系到未来国人科学人文素养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当前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许多贫困地区缺乏教师,而在有老师的学校,老师的生存状况却也不容乐观。每年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人才投身到西部的支援当中去,但学校缺乏老师的状况在这些贫困地区依旧很普遍。志愿者来一批走一批,几乎没有人愿意终身投入到这样的事业中去,孩子们受到的教育很不稳定。当然,这不能怪志愿者们。

在这些贫困地区的学校,一所学校一般只有一两个老师。他们除了教所有的课程外,还要负责学生的吃饭、睡觉甚至是走路(一些地区的路况与地势还异常曲折和险峻,不得不由老师来亲自接送学生)。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吃的喝的都相当简单,每顿饭都是土豆、玉米或者面。这里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在“代理”教学,由于不是正式人员,他们的工资与我们工资的平均水平比起来少得可怜,每月不超过四百元。这里的老师承担着最光荣的使命,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始终不离不弃。

甘肃省会宁县一位名叫王建林的“代理老师”, 在贫瘠山村任教25年,患有严重眼疾,几乎失明,却仍凭记忆讲课,而月薪却从未超过200元。当年做代理老师的哥哥去世前让他继续这样的事业,他便放弃了兰州城里的工作,下乡执教,义无反顾。中午下课后他要给孩子们做饭,吃的饭是土豆煮面条。吃过午饭还要照顾孩子们睡觉。他的的眼疾却因为没钱而不能去治疗,一边他还在担心他走了孩子们的课就被耽误了。

像会宁县这样的情况,根据这几年的不断报道,应该不少吧。现在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有些原本上不起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学校,再加上新入学的一部分孩子,一个学校只有一两个老师已经承担不了太多的教学任务,即使承担了下来,也是很不利于学生更全面地发展的。

孩子长大后长时间的教育都在学校进行,老师又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直接决定学生的质量。我们却看到,贫苦的条件让许多有志于教学的人望而却步。人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基本的物质条件是建立这样的生活少不了的支撑。“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已经是我们多年来提倡的口号了,相信谁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话沦为闲谈。提高老师待遇,吸引更多的老师到这些地方来,让学生在好的学校环境中学习生活,是我们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

篇13: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最美乡村教师陈腊英:乐观坚强的“微笑使者”陈腊英生于1980年,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80后,因为曲折的生活经历,品尝了生活的种种艰辛:三岁丧父;四岁是村里人人皆知的“小小放牛娃”;六岁给弟弟洗尿布,照顾(再嫁的)母亲坐月子;七岁,她用稚嫩的肩膀给亡父立了一块墓碑;十八岁,她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她的加入,让那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小学教学成绩迅速提高,并取得了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2003年,陈腊英来到了镇中心小学任教。就在她满怀信心想实现人生更大理想的时候,却患上了严重的肾病,并一度危及生命。尽管一次次晕倒在讲台上,她仍坚持教学,因为她放不下学生!学校只好强行要她去住院治疗,可她惦记着班上的学生,常常刚进院就马上要求出院。就这样,她带病坚持上课近4年之久。然而,陈腊英的年轻与热情终究敌不过病痛的折磨。由于肾移植手术费太高,她的病情不断恶化,她必须每周做两到三次的血液透析才能维持生命。几年中,她一次次被背着去做血透、一次次被抢救。在大家的帮助下,2008年10月,陈腊英终于做了肾移植手术,并顽强地活了下来。2009年新学期开学后,陈腊英在术后恢复不到4个月便强烈要求重返校园。2012年下半年,陈腊英重新当上班主任,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她待别留意那些性格内向孤僻、学习困难、家庭情况特殊的孩子,利用周末带他们一起爬山,跟他们一起游戏,走进孩子的内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她还利用放学后的自由活动时间,邀请孩子们到自己家里,和他们聊天、陪他们玩耍。十几年来,陈腊英用真情坚定了乡村孩子求学的信念;她身患重病,却忘我工作,坚守三尺汫台,凭着顽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的自信、热情、善良、真诚和活力,她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人生的态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很多人。现在的她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好老师,·一个传递阳光与关翻驗乡搬师。·—

篇14:寻找最美的泉州乡村

1. 风光组

记录大泉州各个乡村美丽风光为基本内容的摄影形式,包括村容村貌,新村建设,自然风光等。迎合泉州市政府所倡导的“美丽乡村”主题,通过光影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泉州的乡村,回归自然。

作品单幅、组照(组照:4幅/组~6幅/组)均按一幅评选。(彩色、黑白不限。)

2. 人文组

重点反映大泉州地区各个乡村的风俗、民俗,人文生活。包括乡村生活、宜居、经济等。通过镜头记录下乡村深厚的文化,留住瞬间,留下永恒。

作品单幅、组照(组照:4幅/组~6幅/组)均按一幅评选。(彩色、黑白不限。)

3. 本次比赛入选作品可做为加入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的条件之一。

【奖项奖金设置】

1. 风光组(3.5万元)

一等奖(一名): 奖金10000元,奖杯一座,证书一册,画册1本;

二等奖(三名): 奖金5000元,奖杯一座,证书一册,画册1本;

三等奖(五名): 奖金2000元,奖杯一座,证书一册,画册1本;

优秀奖(30名):证书一册,画册1本;

2. 人文组(3.5万元)

一等奖(一名): 奖金10000元,奖杯一座,证书一册,画册1本;

二等奖(三名): 奖金5000元,奖杯一座,证书一册,画册1本;

三等奖(五名): 奖金2000元,奖杯一座,证书一册,画册1本;

优秀奖(30名):证书一册,画册1本;

【参赛规则及作品要求】

1. 参赛作品须是2012年1月1日以后,在大泉州范围内拍摄的作品,且未曾在其他摄影比赛中获得奖项。

2. 作品要求以原始大小作品参赛,图片大小达到3000×2000PIXEL、300dpi,上传照片需大于2M,并填写参赛作品登记表,需要如实填写作品作者、拍摄时间、标题等信息。

3. 鼓励摄影者用原始精品作品参赛,不限制非写实类照片进行源于真实的创作。参赛者要妥善保存参赛的原始文件,根据主办方需要适时予以提供。参赛作品不能查看拍摄时间的要以文字予以注明,包括作者、拍摄时间、地点(要求精确到乡镇村落)、作品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可以为摄影作品增色,希望摄影家们在标题方面进行更精心的创作)。

4. 作品投稿时间结束后,组委会将于2014年1月上旬确定所有入选作品,并进行投票评选。作品的评选,分为网络投票、短信投票和专家投票三种,分别占10%、10%、80%的比例。按得分从高到低,最终产生相应等级的奖项。

5. 闽南网为本届大赛的唯一报名途径,所有作品全部通过网络报名,全部入围作品将在网站上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确认。

6.首届“刺桐红”杯泉州美丽乡村大赛征稿专用投稿地址http://www.mnw.cn/mlxc/

7. 所有参赛获奖作品,使用权归主办方(暨组委会)所有,主办方有权用于展览、出版物、媒体网络宣传等,不再支付稿酬。

8. 首届“刺桐红”杯泉州美丽乡村摄影大赛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如果疑问,请拨打闽南网办公电话咨询:0595-28679111。

【主办单位】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

泉州市建设“美丽乡村”领导小组办公室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

泉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泉州市摄影家协会

泉州市青年摄影家协会

【承办单位】

闽南网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摄影部

【活动时间】

篇15:学习“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有感

近期学校组织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的视频资料,这让我很是感动,其中张彩青老师扎根乡村23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赢得了乡村们的尊重,她的事迹更令人动容。

张彩青所在的学校位于河南内乡县赤眉镇庙北村李家营,地处深山区。1988年秋,高中毕业的张彩青,从西峡县嫁到了内乡县庙北村李家营。这里位于赤眉镇西北边缘,离小镇15公里多,是全镇最偏僻的穷山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文盲特别多。村里虽然有一所小学,但由于人口居住散乱,村组相距较远,孩子们上学要翻好几个山头,娃们上学难,一直是乡亲们最苦恼的事;能让娃们就近上学,是祖祖辈辈人的期盼。也有过艰辛求学经历的张彩青,肩负着乡亲们的重托,踏上了教书育人的“讲台”。

每天一大早,张彩青就背着柴火,走3里多山路来到学校。学校所在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刚开始时,学校连课桌都没有,她就让会木匠的丈夫把自己的嫁妆改成了课桌,一用就是23年。丈夫看到她喜欢孩子,热爱这个工作,在村里发布起工资的情况下,偷偷的把自己在镇上打工挣来的钱,交到村里,让村里给张彩青发工资。雷雨天,为了照顾学生,张彩青顾不得抢收自己的粮食,3000余斤的小麦被雨水冲了个干净。张老师的付出让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张彩青重病昏迷时,村民们下雨天用担架抬着她,走了20多里的山路,把她及时送到了医院,全村的人都到医院看望她。当她要到条件好的学校任教时,村里的人都一齐挽留,舍不得她,村民们都说:向她一心为孩子的好老师,不好找呀。为此,张彩青放弃了好多次外出工作的机会。

张彩青,扎根乡村,一干就是23年,用她的话说,我干就要踏踏实实地干……23年来,和孩子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是我最幸福的事。这一辈子她最远到过南阳,但她的学生有十几个考上了大学,还有很多学生遍布五湖四海,这是她一生中最骄傲的事。

一个山村的普通通通的女教师,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不求索取,只讲奉献,为我们老师的楷模。

篇16:观《最美乡村女教师》有感

宁阳县华丰镇梅村中心小学

张茂峰

2013年2月19日

集合学习的第一天下午,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观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如果没有这个任务,我大概不会去看这个晚会。可是当看过以后,在感动中我开始庆幸有这样一个任务。同时,我也为自己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而自豪,在乡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有着一群最美的教师。

一个半小时的晚会播完了,可是感动却依旧在,泪水在眸子里打转,脑海中还在一遍遍的重播乡村教师带给我们的感动。

他,骑着骆驼上百次地翻山穿河,劝说家长,七年共挽救了40多名失学儿童。那白雪皑皑的山,那洪水穿流的河,我的心也跟着颤动着,他就是想让孩子走出大山的阿里甫夏。

米拉上白雪皑皑,神人山下树木葱葱。庄园般的日多温泉旁,坐落着一座简朴的小学校——日多乡中心小学。一群穿着蓝色校服的小学生,簇拥着一名穿着红色衣服的青年男教师,他,就是宋玉刚。1997年,22岁的他大学毕业就到了海拔4600的拉萨高原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初入课堂,却发现汉族的他无法与自己的学生交流。为了能成为一名好老师,他用自己晚上的时间跟学校藏族老师学习藏语。为了能教好那些孩子,宋玉刚决心入乡随俗,因为他认为不适应环境怎能好好工作,学生们都亲切的称他是“汉族阿爸”。

全校72个孩子全都是她的学生,因为她身兼一个年级的班主任,教授一个年级的语文,四个年级的英语和全校音乐课,她还是全校大队辅导员和女生寝室管理员,她就是邓丽。放弃了做白领的机会,走进了1800米大山,说起她,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不竖大拇哥的。对于师生的褒奖,邓丽总是笑着说,她说她只是做了应该做的,相反,是这里的师生带给了她真正的幸福和快乐。看到她送自己的学生时哭着说:你们一定要走出大山!我哭了,因为我不仅看到了大山,还看到了比大山还高还伟岸的邓丽!

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伴随着一个男人“快点儿,快点儿”的呐喊,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寂静。这是海南省琼中县中学的操场上,晨光微露的薄雾之中,一群十五六岁的女足队员刚刚开始她们一天的晨练。为了实现“代表海南夺取全国冠军”的梦想,20名姑娘沉默的跑着。看着她们的身影,主教练肖山回想起六年前初来这里的场景。六年前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他的恩师谷中声说“肖山,你来琼中吧,我们拉一支女足起来”,他万万没想到,就只这样一个电话把他和海南的这个小县城连在了一起。我不知道当肖山老师得知自己带的女队队员一个个被大学录取时是什么感觉,一定很激动吧!要知道在这样一个小山村,出一个大学生都是多么的不易,而肖山老师却把自己的队员们都一个个送了出去。肖老师的教学成果是显著的,他现在完全可以离开这片贫穷的土地到更好的学校发展,听到肖老师坚决说不会离开,扎根琼中!我只想对他深深地鞠一躬,轻轻的道一声“老师好”!

每一位老师的故事都是那么的感人,每一个老师都是那么的让我们敬佩。正是他们,让我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一名用心去爱护学生的老师的信念。我将会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学生,服务给社会,报效给国家。一声声的老师好,是教师节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我也要有一天,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听到学生们发自内心地那一声:“老师好”!

在希望的田野上,那群最美的老师和他们感动亿万中国人的事迹将会成为我奋斗的目标、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

宁阳县华丰镇梅村中心小学

篇17: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后感

今天我们共同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节目,大家都一直被感动着,温暖着。那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那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诠释着这些最美乡村教师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对学生无私博大的爱。每当那声“老师,您好!”响起的时候,都被感动地泪流满面。徐德光、邓丽、宋玉刚、于贵勤、肖山、刘效忠、陈万霞、阿力甫夏、吴金成、马复兴,这些名字现在就像黄金雕刻成的一般,在我的心里熠熠发光。然而,这些让人深受感动的事迹中,真正撼动我的却是“80后”“豆腐老师”吴金成老师。

他,其貌不扬,有点黑,很“土”的样子,很不符合我传统观念中的“80后”,很不像我们很多所谓“天之骄子”那样嚣张跋扈。可是,他确实是一名大学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刚刚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还是很不理解,一名正规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是什么让他甘愿放弃去大城市发展的机会,回到一个小小的寨子里教书,一个人担任着老师、校长、管理员、保姆、维修工„„这样多重的角色。

什么支撑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利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把前一天晚上泡好的豆子做成豆腐。不到20分钟卖光,每天净赚12块左右。是什么让他这么辛苦挣钱?却不是为了贴补家用,而是用来给孩子们买学习和体育用品。从黑板到三角尺,从跳绳到羽毛球拍,从修缮学校用的石棉瓦到奖励孩子们学习的字典、糖果,都是靠他每天挣的12块钱,一点一点买回来的。

他没说是什么,只说“多挣一点钱,就多买一件学习用品,辛苦不算什么。”

什么促使他不断做家访,使茶寨小学的学生由原来的28个增加到了48个,茶寨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都达到100%。48个孩子,80%是留守儿童。吴金成帮他们剪指甲、梳头,督促他们洗脸、洗头、洗手,教他们生活知识。有个学生读书读了4年,只交过一次费用。学生家长过意不去,有时凑了一点钱来交,吴金成总是说:“留着给孩子买衣物吧。”

他也没说是什么,只说“孩子们变得漂亮了、帅了,坏习惯都没有了,这是自己最大的欣慰。”

当在颁奖礼上,他拿出了自己父亲的毕业证和先进工作者证书时,我理解了,被深深震撼了。他的父亲,一位四五十年代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大学毕业生,像他一样,在那个苗寨里一呆就是几十年,一样地扛起了自己家乡孩子的教育重任。听到视频画面中古稀老人那充满热血的话语,我被撼动了。吴金成老师的两位哥哥也是一样的子承父业,做了一名受人尊敬的乡村教师。看到这里,我被他们的信仰,被他们的传承精神感动到了无以复加。

作为年轻人,吴老师不是没有动摇过,不是不想多赚点钱,过好一点的生活,但他想到,自己一走,茶寨的40多个孩子就可能失学。犹豫再三,他还是放弃了其它可能发财的机会。吴金成老师说:“我留在茶寨,孩子们就快乐,以后他们也会幸福。没有运动场所、没有电、没有讲台,我们依然唱歌,用笑声、歌声表达我们的快乐。”多么质朴、多么感人、多么乐观、多么催人向上的话语。这一刻,我真心觉得吴老师是最美的,他的名字他的笑脸都在闪光,照亮着他的孩子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篇18: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天塘有爱”,遍洒孩子。8年来,她奔波于200余个特困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家庭,嘘寒问暖、排忧解难,呵护他们的心灵,关心他们的成长,为留守儿童和贫困生编织了一个个爱的摇篮,让一个个心生怯弱的孩子们变得阳光,振起自信,燃起希望;8年来,她由关注本乡的贫困生辐射到其他偏远乡镇的贫困生,成为了贫困学生的“网络妈妈”,先后为贫困学生筹集资金40余万元,让一个个特困家庭学生走出泥沼,从此不再因无钱上学而流泪。在关注特困孩子和留守儿童的同时,谭兰霞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肯定,她先后被《今日女报》《湖南日报》《郴州日报》《郴州新报》《宜章新闻》《湖南教育》湖南省教育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湖南省政法频道、浙江卫视、广东电视台、郴州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报纸所关注和报道,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最可爱乡村教师、湖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郴州市百佳青年、郴州市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郴州市优秀工作者、郴州市优秀教师、感动宜章十大人物、宜章县师德标兵、宜章县优秀班主任。

爱作底色,为留守儿童和贫困生编织爱的摇篮

心香一瓣系孩子,温暖大山的心灵。谭兰霞老师曾说:“离开了情感, 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种情感,不是装模做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她一直以来都是坚持把点点滴滴的爱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天塘乡地处深山,经济落后,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多,孤儿和单亲孩子多,善良、细腻的谭兰霞一直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经常把他们带回家里照顾。往往天气不好的时候,她家经常挤着十多名大山深处的学生,同事、邻居们都说她家就像是一个“爱心旅馆”,而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学习、嬉戏也如同在家里。学校放假的时候,谭兰霞就把这些学生接到自己家里住,悉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耐心指导他们学习。其中范××、谭××等单亲或孤儿在 她家一呆 就是一个 学期 ,范××想妈妈时,她还自己掏钱带孩子到郴州看望其患重病的母亲十余次。2012年9月18日,谭兰霞更是把已是9岁但因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而未能入学的柳×接到她所任教的一年级读书,辅导孩子学习,给孩子讲励志故事,帮孩子倒屎尿、梳头、洗衣……两年的精心照顾,一直自卑的柳×一跃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阳光女孩。

“我是山里走出的女儿,作为单亲、贫苦家庭走出来的我,当时如果没有亲朋好友、老师的关爱和帮助,已辍学两个月的我就不可能得以重返校园。能当上一名教师,我没有理由不爱这些与我有着相似经历的孩子。”谭兰霞对丈夫说,“爱我,就请爱我的所爱吧!今生我亏欠你们太多,我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在谭兰霞的影响下,丈夫郑文华、年过六旬的婆婆、7岁的女儿也经常帮着为住在他们家的贫困生和留守儿童洗衣、做饭、换药……

8年来,谭兰霞把大部分的双休日和假日都用在了深入学生家里家访上。大山里,幽寂中,一脚高一脚低,一身湿一身汗,一路碰碰磕磕,自己摔倒自己爬起来,害怕时就自己给自己唱歌壮胆,一个弱女子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走遍了山里的每个旯旮,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帮着孩子理家务、干农活,记载了山里100余名贫困孩子个人和家庭的详细资料,含泪悄悄为30个特困家庭留下4000余元生活费。一直以来,周边的老百姓都十分敬重谭老师,他们常说:“对于山里人来说,有谭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是一方山乡的福气,更是孩子们的福气。”逢乡里赶集时,时不时有一些年过七八旬的老奶奶、老爷爷巍巍颤颤地提着土鸡蛋、腊肉、小菜等东西来感谢谭老师多年的帮助,千言万语最后却只是流下一排排浑浊的泪水,淳朴善良的乡亲们是她一路前行的动力。

8年来,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她不但给予他们亲人般的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还时常在经济上支持他们,给孩子送衣服、买学习用品,带生病孩子看病,把无人照顾的特困孩子带回家里照料……3年来,谭老师成了张淑×和张世×、张莎×、张丽×等困难学生家庭的支柱:三家人的生活费、住院费、学费全由她负责安排。8年来,她先后资助60余名贫困孩子,救济40余个贫困家庭,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月光族”。山花开过一茬又一茬,谭老师也不知道为学生垫付过多少钱,护送过多少学生上医院,为多少学生买过文具和生活用品,帮多少生重病的孩子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垫付医药费,丈夫、女儿打趣地说她是学生的“取款机”。“厚德载物,天道酬勤。”2011年,她所带的6年级57班和6年级59班共134个学生都顺利毕业,一个也没有少!2012年至今,她所带的一年级68班和69班共121个学生,一个也没落下!

网络作媒,为每一位贫困生汇聚拳拳爱心

呕心沥血济桃李,圆山里人的梦想。在天塘这个山的故乡,有的学生家庭条件特别困难,再加上有些孩子是孤儿、单亲孩子或父母、爷爷奶奶长年重病在身,让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几乎陷入绝境。为了让这些辍学的苦命孩子重返校园,谭兰霞含泪把他们家庭的窘境写成几万字的材料上传到自己的QQ空间里,发动爱心人士来关心和帮助孩子,并奔波于县民政局、县政府、县教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 帮助这些苦命孩子的家庭解决低保和大病医疗补助等。2011年,双胞胎姐妹张×君、张×香的父亲患有严重胃病,母亲患有精神病,家庭经济困难,两个孩子都辍学了。谭兰霞得知这一消息后,一边安顿好这两个孩子的学习生活,一边联系媒体、医院和爱心人士,免费将她们的妈妈送到郴州市精神病医院治疗,孩子重新回到学校,孩子的母亲得到及时治疗,这个贫穷且充满苦难的家开始有了希望和快乐。孩子的母亲常拉着衣襟、擦着眼泪对周围的人说:“谭老师就是菩萨心,没有她,这两个孩子就糟蹋了呀,世上这样的好人,我是无法报答了,只是让女儿要一辈子记着谭老师,长大后一定要报答她。”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帮助大山的特困孩子,谭兰霞把大部分休息时间都用在了收集、整理和上传特困学生的资料上,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网络空间里用心记录着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利用信息平台传播孩子们内心的渴望,字里行间流淌着她与孩子们的浓浓师生之情。《我要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我的75个孩子就要毕业了!》《感恩于心,让爱成河,促孩子成长!》发自大山深处微弱的心声打动了无数网友,其中一名腾讯空间用户以《还好,我们知道得不算晚》为题,推介了谭老师的感人事迹。此文一发布迅速受到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和转载。当天她QQ空间的浏览量就达到了100多万次,有近万人给她留言,每天能收到上百个爱心人士打来的电话。

为了让这些爱心人士更多地了解孩子的信息,谭兰霞经常与爱心人士网上交流、电话联系,电话费最多的月份得花1000多元。尽管她一个月的工资仅1806元,但是对于这些,她没想太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多收集些困难学生的资料,多跟爱心人士交流,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2012年5月14日,在谭老师的牵线搭桥下,东莞童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发起“首届‘走进大山深处孩子家励志夏令营’大型公益活动”,成立了“成长助学金”,天塘乡38位特困孩子实现了“一对一爱心帮扶”。之后,她又联系上“世界和善小姐大赛郴州赛区组委会”,于2012年5月22日参加“‘唯一风格杯’世界和善小姐大赛郴州赛区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为特困学生范××筹得爱心善款7500元,有爱心人士决定资助范××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费用。2013年2月22日,受中央电视台《梦想合唱团》栏目组的邀请,谭兰霞带着范××兄妹上北京参加节目,并征集到爱心梦想基金20万元。谭兰霞的爱心和执着,感动了全国无数的好心人,大家纷纷捐钱捐物,一批又一批爱心人士从河北、佛山、东莞、新疆、长沙等地来到天塘乡关心和帮助困难孩子。截至目前,谭兰霞已为大山里的90多位特困孩子寻找到爱心资助,为孩子们筹集爱心善款40余万元、爱心衣物30000多件、生活及文具用品5000余件、爱心图书4000多册。

立足乡土,探索乡村教育教学新路子

潜心笃学练内功,山之女儿的执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谭兰霞始终坚持自己“姓教”的本色,不希望自己仅仅是个照本宣科的教书匠,为使自己有一汪泉水,她坚持不断储备与更新知识和理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和参与实践运用的能力。

针对当前农村学校一些课堂教学存在“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继承传统多,自主创新少”的问题,谭兰霞带领教研组一帮年轻人,组织开展自制教具、集体备课、文学沙龙等活动,摸索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的新路子,坚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方法、策略、手段、技术、模式等一系列的优选与创新,切实让乡村教学实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谭兰霞经常对特岗教师说:“许多农村孩子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大多文化不高,而且父母经常不在身边,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多花点时间,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四遍。”在她的带动下,学校许多教师都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潜心抓好每个孩子的成长,构筑了“面向全体,强基础,抓两头,促中间”的农村教育教学新模式,各类小课题“遍地开花”,各种教学赛事频频获奖,尤其是“感恩教育”成为全县学校的一大特色。近5年以来,她先后有4篇论文获国家级奖,12篇论文获县、市级一、二等奖,34篇通讯在市县主流媒体发表,并获得市县教学光盘应用大赛、健康教育教学比赛、青年教师比武、优秀教学成绩、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60余次。

心存博爱,愿每一位贫困生都健康快乐成长

大爱无言润心田,爱在路上传递。为让更多的特困孩子受到关爱和帮助,让更多人加入到爱心活动中来,谭兰霞于2013年以来先后自费筹建了“一个都不能少爱心助学会”“爱心助学会志愿者协会”“知心姐姐信箱”,她关注的特困学生、留守儿童也从本班延伸到全乡、全县。采访即将结束时,谭兰霞老师深情地对笔者说道:“2014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愿更多爱心人士都来关注、关心、支持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让全县每一个贫穷学生不再因贫穷而失学、流泪,愿每一位贫困生和留守儿童都健康快乐成长。”截至目前,她已为全县5个乡镇的66名特困学生整理建立了相关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上传至宜章县教育局、宜章县教育基金会、宜章县民政局和一些爱心人士。这66名特困学生的境遇引起了全县及外省各个层面的关注,一些部门和爱心人士提出了各种帮助意向。义工、老人、小孩、白领、打工仔、本省和外省的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到捐资助学队伍中来,涓涓爱心汇聚成浓浓暖流,因为有爱,有你,有我,有大家,山里的孩子们从此不再寒冷、忧郁!

长期受谭兰霞资助的贫困生段××,现已是岳阳某高校的学生,从入学以来她就悄悄地为将来当一名教师而准备着,她发信息与谭兰霞交流,“谭姐,大学毕业后,我想到明德小学当一名教师,想和您共事,与您同行。今生何其有幸,让我有幸遇到您,您帮我圆梦,教我成材,今生何其有缘,长大后我就成了您,注定我们就联在一起!”特岗教师刘杰、谷英波时常与谭老师去家访,深受其感染和熏陶,他们在个人的QQ空间写道,“春风大雅能容物,人间有爱在天塘。”“这里有爱,这就是根,小天地,大舞台。不走了,不走了,这有我的人间天堂。”学校校长、特岗教师、老教师、教师家属及亲朋好友,大家都行动起来了,手拉着手,搭成了一个巨大的“爱心”形。

上一篇:虎妈猫爸经典语录下一篇:指南读书心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