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工作态度是道德问题

2024-05-23

对待工作态度是道德问题(精选6篇)

篇1:对待工作态度是道德问题

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一个道德问题

大多数公司聘人的标准都是敬业精神。我认为,工作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权利,而有没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则看他能不能认真地对待工作。公司给员工一份工作,实际上是给他一个生存的机会,只有认真地对待这个机会,才对得起公司给予的待遇。能否干好公司所给的工作,能力不是最主要的;只要有敬业精神,能力差一点是可以慢慢培养、逐渐提高的。

对待工作的态度,实际上是一个道德问题——职业道德。在美国,如果一个人做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会失去信誉,他再找别的工作、做其他的事情就没有了可信度,如果认真地做好一份工作,往往还有更好的更大的工作等着你去做,也就会更有信誉并能创造出更大的业绩!这样不仅进入了一种良性发展的过程,更体现了付出与回报之间相互照应、相辅相成的关系,即有付出必有回报,要得到回报必须首先懂得付出!

敬业精神是个比较理论性的概念,说起来可能比较抽象,但真正实行之后是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是否把工作当作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是否为了干好工作与别人协作好、配合好,是很容易看得出来的。只有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积极地寻求自己工作业绩上新突破的人才是公司真正需要的人才。积极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优秀员工最基本的素质。积极是一个人向上的表现,积极也是任何企业都提倡的一种工作作风。惟有积极的行动才能带来积极的成果,它要求我们能够察言观色,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能够考虑得远一点,思想先行动起来,多动脑子,勤动脑子,工作闲暇之余,多思考一些与工作有关的问题,多做一些工作计划、策划之类的先导工作。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努力

做到“简单的事,全力以赴”,这才是我们所推崇的工作态度。只有态度端正了,工作效率才会转化工作的效益。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后,雇主来了。他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呀„„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干活儿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你就是那个木匠!每天你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心全力。终于,你吃惊地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这么一句话:你也许不能选择工作本身,但你可以选择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篇2:对待工作态度是道德问题

在对待日本问题方面,历史书上称中日之间一衣带水,千百年来为友好邻邦。或许是编者由于种种原因而改变至此,但事实如何,还有待讨论,就此打住,不作议论。

据我观察,对待日本的态度可粗略统计为四种人:

1)讨厌日本人。这类人多数为中老年人与其他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与孩童。这一类人往往对提本人存在偏见,无法原谅日本人在中国的种种暴行。一看到“日本”儿子便马上想到“小日本”三个字。面对部分日本人对中国友好的行为嗤之以鼻。有些严重的甚至一心希望日本成为阶下囚。

往往这类人缺乏理性的判别能力,特别是敏感话题。一想到自己敏感的东西就头脑发昏,把他们的一切都与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联系起来。轻的说他们有问题,重的说他们应株连九族。事实上这类人往往比较爱国,并同样以此爱国,但他们大部分由于缺乏理性教育与认知,他们同时也是比较自私自负的一类人。往往会刚愎自用,不但对待日本人如此,只要有任何东西损害其利益,立马对这个东西产生不满厌恶的心情。永远不会真正的深思熟虑。

2)喜欢日本人。他们大多数为青年女性,由于受到日本动漫与日本帅哥的影响而导致全方面的倾向。在这里我称其为“品牌效应”(本人编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所谓”品牌效应“就是只不看内容,只看品牌。通俗点就是这这类人要看某个节目,他们不看节目内容,只要节目中有自己喜欢的主持或明星就喜欢上了这档节目。这就是“品牌效应”。同样,喜欢日本的这类人实际上并不了解日本,而且大部分都没去过日本。从客观的角度来讲他就是是“爱屋及乌”。喜欢日本所产的动漫与明星就觉得整个日本都是动漫的天堂,所有的日本人都是帅哥美女。

篇3:对待工作态度是道德问题

一、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轻重的主要因素

课业负担是学生为完成课业任务所承受和付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学生课业负担体现了社会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要求, 体现了学生为完成课业任务所付出的代价, 体现了学生生理和心理成熟程度和耐力。衡量学生课业负担轻重的主要指标包括负荷强度、持续时间和承受能力等。

影响学生心理负担轻重的原因是多重的, 有的是学生自身方面的, 有的是教师教学方面的, 有的是社会环境影响方面的;有的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 有的是策略方面的, 有的是态度方面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各种因素和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 共同影响学生课业负担的轻重和效果。归结起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习的准备状态, 包括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知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 其主要功能是为学生完成课业任务提供前提和动力, 不同的准备状态决定不同的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 当然这种状态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会不断发生变化。

(二) 教学任务目标, 主要是指相对于当前学生水平而言的教学目标的难易、高低、大小、多少等, 这些目标可以预设, 也可以随机调控。

(三) 新知识性质, 包括新知识的难易程度、内在逻辑、呈现方式, 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关联程度、相融程度, 新知识对学生的意义等。

(四) 课堂管理方式, 包括教学进程的节奏安排, 单位时间内负荷强弱安排, 知识学习和巩固训练的方式, 不同的教学方式及其组合方式,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导方式, 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及其主动性的发挥方式等。

(五) 教学环境, 包括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人际环境和信息环境, 也包括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应重点考虑教学环境的安全性、有序性、导向性和协同性。

(六) 教学评价和反馈, 主要是指学习效果评价的及时程度、准确程度、方向引导和激励水平。教学评价当然以教师的评价为主, 同时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评价、家庭和社会评价等。教学评价包括权威性的、指导性的、暗示性的、告知性的等不同方式。

(七) 教学活动管理方式, 包括不同学科的时间分配和相互之间协同方式、学习和休息时间的分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安排等。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磨合、相互适应、相互协作、相互统一的过程,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和协同水平是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轻重的根本原因, 如何准确分析和把握影响学生课业负担的具体因素, 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这无疑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 也是衡量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内容。

二、合理课业负担的内涵及其特点

学生课业负担无疑是个变量, 伴随着教学内容和教育环境变化, 学生的体力和心理状态始终呈现出上下浮动的变化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体现着个人力量和社会力量之间、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人发展要求之间、当前发展要求和长远发展要求之间的博弈过程。

接受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学生承受相应的负担, 没有负担就没有成长和进步, 合理的负担是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前提和必然要求, 那种放任自流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过犹不及, 学生所要完成的课业目标如果超过或长期超过学生体力和心理承受极限, 将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造成学生身心的病态或亚健康状态。

不难理解, 只有学生所要完成的课业目标与学生当前的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相互匹配或大体相当时, 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合理的课业负担意味要在尊重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适应规律的基础上妥善管理学生课业活动的时间、空间和负荷。

从课业任务的角度来看, 衡量学生课业负担轻重, 一要考虑课业内容的复杂程度、内在逻辑和可接受性, 二要考虑完成相应的课业任务学生需要付出的体力和脑力总量, 三要考虑同一内容课业任务运用不同方式需要学生支付不同的体力和脑力及其效果。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 安排学生课业负担, 一要考虑学生与完成课业任务相适应的潜在能力, 二要考虑学生当前体力和脑力工作实际状态, 三要考虑学生完成课业任务实际支付的体力和脑力状况, 四要考虑完成相应课业负担后的恢复能力。

合理的课业负担是课业任务与学生身心状态相互选择、相互磨合和相互融合的过程, 它要求课业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要求与学生体力状态和心理状态之间相互匹配。

合理的课业负担需要适度超前和具有激励性, 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和难度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合理的课业负担应体现为六个方面:一要“有益”, 有利于学生身心当前和长远发展;二要“有利”,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增强学习效果;三要“有机”, 课业内容、结构和环节的设计体现“精干”“优化”“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各种素质之间、学科之间、内容之间体现有机联系, 相互协调;四要“有序”, 循序渐进;五要“有节”, 课程安排轻重适度, 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策略不能超越学生实际能力;六要“有别”, 要注重因材施教, 因地、因时、因人制宜。

三、不合理课业负担辨证

学生课业负担轻重是相对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而言的, 考察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一要综合考察学生健康、亚健康和病态等不同状态, 二要综合考察学生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等不同状态, 三要综合考察教学的共案、类案和个案等不同案例。

所谓不合理就是不匹配、不适应、不协调、效果负面, 课业负担过重和过轻都属于不合理的范畴。这种不合理的表现是十分复杂的。有的表现在整体上, 有的表现在局部上, 许多情况是过重和过轻并存;由于教学过程呈现为学生课业负担上下浮动过程, 不合理的课业负担表现为学生单位时间内课业负荷与学生学习承受能力的周期性变化不匹配;有的表现为单位时间内学生负担结构不合理, 比如, 学生调节情绪、克服外界干扰用力过多, 课业本身用功相对减少。

教师要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身体状态、气色表现, 完成具体任务的质量、准确性和态度等情况, 询问学生主观感受, 准确判断学生是否适应学习环境、是否进入学习状态、是否充分发挥体能、是否疲劳, 在此基础上判定学生课业负担是否合理, 准确把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或过轻的具体症状。

不合理的课业负担主要原因包括:学生厌学、身体状态不佳、基础知识和技能准备不足;内容不匹配;受与当前教学任务无关因素和消极因素的干扰;课业负荷安排、训练频率、课业管理方式混乱;教学评价不当;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各学科之间、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存在不正当竞争, 等等。

学生不合理课业负担总体上可分为过重和过轻两种状态, 但要充分认识学生不合理课业负担表现的复杂性, 特别是要分清是实际“过重”或“过轻”还是虚假“过重”或“过轻”。

在学习入门阶段, 许多学生不适应新的环境和方法, 虽然课业任务并不重, 但其付出的体力和脑力却超过承受能力, 呈现负担过重现象。

学生学习和训练有一个从适应到不适应的过程, 中间阶段会出现学习效率停滞的“高原现象”, 这时表现的负担过重有可能是虚假过重。

有的学生学习不在状态, 方法不对路, 虽然师生都付出了巨大努力, 但效果始终不佳, 这种表面的负担过重并不表明实质过重。

无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时负担并不重, 但其加重了学生整体学习负荷, 这种“额外”负担实质上属于过重范围。

有的教师不顾实际情况, 片面强调有意义学习、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启发式教学等, 本来由教师指导和示范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 却要求学生自己解决, 结果造成有意义学习变成无意义学习或机械学习, 启而不发, 学生更加被动, 课业负担更加沉重。

学生学习过程既要积极吸收和消化外界的有利信息和推动力量, 又要规避和排除外界的不良信息和干扰因素, 这两个方面都需要学生付出相应的努力, 如果后者用力过多, 就会出现身心负担过重而课业任务实际过轻的现象。

过重和过轻是相对于学生承受能力而言的,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 合理的负担也会造成过重或过轻问题。

学生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是内外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善于积力和借力的学生付出同样体力和脑力却成倍提高效率, 善于调控学习节奏和强度并及时助力的教师会使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 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和化解干扰因素, 教师和学生固守一定模式, 教师不能长善救失, 适度的负担也会变成过重的负担。

四、调控学生课业负担轻重的基本策略

无定法乃为至法。调控学生课业负担必须辨证施治, 首先要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状态和问题症状, 厘清学生课业负担轻重的“真相”和“本质”, 弄清是普遍性的问题还是个案性的问题, 查明病因, 然后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

学生课业负担调控策略实际上就是教育教学的管理策略, 其核心内容是辩证地处理学生课业负担“增”与“减”的关系, 这是衡量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内容。

在对待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上, 人们往往强调“减”的策略。“减负”从属于调控策略, 是其中一个选项, 决不是唯一选项。

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是谬论, 决不能将某一阶段、某一课程、某一环节有效的方法绝对化, 推至极端。对于学生课业负担安排不能一概而论, 要适时而动, 宜增则增, 宜减则减, 建立健全调控学生课业负担的自适应机制, 使教师和学生顺应课程内容和环境变化自动调控学习力量的轻重缓急。

相对于学生发展包括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而言, 如果学生所承受的课业负担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这样的课业负担就不能减少, 而是应该合理调配。如果对学生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 这样的负担必须取消。需要强调的是, 决不能因为减少无益负担而通盘取消有益负担。

具体的学习过程是生成性的, 学生课业负担同样具有弹性、随机性和可塑性, 这为教师“调控”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舞台。在规划和实施学生课业负担“减”和“增”的策略上, 不妨综合尝试以下选项:

(一) “健”的策略, 树立“健康第一, 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将促进学生发展和身心健康作为衡量和选择学生课业负担轻重的根本依据。

(二) “兼”的策略, 发挥学生多种感受器官的协同作用, 注重学科之间、五育之间的有机联系, 合理搭配学习“营养”, 相互借势, 统筹安排, 突出重点, 既要保证合作, 又要防止恶性竞争。

(三) “坚”的策略, 信心就是动力, 要千方百计强化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自信心, 着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性。

(四) “间”的策略,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学生课业负担安排要富有弹性, 上下浮动, 适时增减, 达到与学生的体能变化周期、学习适应周期、课程内在逻辑顺序相统一。

(五) “剪”的策略, 增强学生的免役系统, 排除外界不良信息干扰, 割除恶习, 消除杂念, 轻装上阵。

(六) “缄”的策略, “不愤不启, 不扉不发”, 在学生进入状态之前或接近事物本质之前, 教师不要一味灌输, 应积极造势, 引而不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

(七) “渐”的策略,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要循序渐进, 既不要消极等待, 也不可操之过急。

(八) “见”的策略, 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由表及里, 注重实效, 用具体的练习深化知识, 用看得见的具体的方法引导学生, 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篇4:对待工作态度是道德问题

除去官方的博物馆、画院,河南不少地方也出现了当代艺术区和独立艺术空间,较为明显的分布在郑州、洛阳等地。而出现在新密—郑州西南一个县级市的莫空间,更是其中的一个特例。

莫空间由意大利策展人莫妮卡·德玛黛(Monica Dematté)和当地两位表兄弟邢培俊、慎伟峰共同创办。从2014年5月开始至今已举办七八个展览和活动,这些展览既有国内艺术家如孟煌、罗永进、潘涛、朱兵等,也有意大利重要的“边缘”艺术策展人妲妮菈·露丝和她的艺术家朋友卡特琳娜·玛莉娜丽,还有米尔科·塔尔希等。莫空间的参观者大部分来自河南,但并不全是。他们驱车前来并在此停留,多数人是惊喜而愉悦的。他们来到此处,是因为有朋友对他们讲到过这个在煤矿堆和丘陵中的“一无所有”的乡下,讲到过这个“非同寻常”的现实之境。这一现状印证了文化普及和有别于在博物馆、艺术院校等机构中进行体验的需求是广泛的,而莫空间的存在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

据说在有些意大利方言中,“mo”是“现在、当下、就在此刻”的意思。莫空间里除了有两个提供专业展览的主要展厅外,特别之处是还有个有趣的E区。她有着明确的定义和用途。三位创办人之一莫妮卡解释道,选定字母E是因为在意大利文中,它是许多意味深长的词语的首字母(和英文词语很像),希望在这个区域它能激发灵感,并引导开展与之相关的活动。

Ecologia 生态、Educazione 教育、Esperienza 经历、Esperimento 实验、Esplorazione 探索、Espressione 表达、Etica 道德

莫空间的介绍里写到,从规划那刻起,E区将举办与上述七个方面宗旨相一致的活动。那么我们也有理由期待,从莫空间开始,这些带有实验和教育成分的艺术会更密切和有效的在这块厚重的大地上生发并与世界保持联系。

Interview

大家:请谈谈创办空间的初衷?

莫空间:很多因素,使得这一切都发生了,我们把本来居住用的别墅和一个小工厂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了接待远方的来客和展示各种形式的作品的场所。

新密是这个国家大多数人,包括很多河南人,几乎没听过的名字。很多年以来文化和艺术是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专有的财产,好像这很正常。但是,中国的每个地方都可以通过和外来人的交流来开发自己的潜力,鼓励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留在自己的家乡来创造和改善文化环境。

大家:空间的定位的是什么?展览活动有特定的倾向吗?和艺术家的合作方式有哪些?

莫空间:莫空间的意愿是致力于创建艺术和文化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从事艺术表达的工作是优先的,并且是绝对必要的,这种工作是一种表达自我深度和真诚的独特而原始的方式,因此它能够激发受众产生五彩纷呈、刻骨铭心的感受。在拥有多样性、开放性和多种视角共存的同时,凭借我们“文化运营者”的经验所确保的高品质艺术体验,正是我们所希望传达给观众的。我们和艺术家之间是长期的友谊和互相信任。

大家:对目前空间的处境满意吗?你认为你们的空间和同类传统空间的差异在哪?

莫空间:我们目前对空间是满意的,在这里展示的艺术作品具备“某种东西”,这种东西远远超出了商业“对象”的地位,而现在的艺术作品似乎到处都在纡尊降贵。只有超越物质本身,蕴涵不同凡响的“精神”秉性,才是艺术的本真和不变的品质。

大家: 除了做空间负责人,还有别的职业吗?

莫空间:莫妮卡·德玛黛(Monica Dematté),慎伟峰,邢培俊我们三人,除了为空间工作和创造之外,没有别的职业。

大家:未来最希望为圈内外做些什么?

莫空间:举办面向公众、邀请不同国籍专家主持的各种主题学术讲座和不同国籍艺术家的驻留计划。除了展览和讲座之外,莫空间将着重致力于教育方面,依照其实验性提供更为开放的环境,以满足对不同未知领域的探索和自由表达,特别是注重生态方面(从材料的选择做起,避免浪费),并且用道德的和有意识的态度对待自己、他人和整个星球。

白、黑、白

米尔科住在耶西(意大利中部城市,重要的工业、艺术中心)古城中心的一栋布满了从天顶画到西洋穴怪图像(为欧洲十五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前半叶室内艺术特有的装饰风格。)的古老公寓内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了。他悉心照料着那些艺术品(大多是别人的作品)和一些特别设计的物件儿,甚至连它们的细枝末节都不忽略;潜心研究地板上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书籍,这好多个小小的仪式组成了他的日常生活,而不间断的努力使他的住处令人应接不暇。米尔科认为自己是个随和、温顺、有点儿散漫的人。他用很多方法去安抚自己的紧张情绪,例如任由自己纵情于吞云吐雾和觥筹交错之间。米尔科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新点子,也没什么可阐述的。

他一年四季都头戴一顶小礼帽,在短帽檐下露出一双清澈善良的眼眸。他喜欢睡懒觉,但经常必须在黎明之前就醒来,因为他要去马尔凯大区的一个城镇考古博物馆做保安。这个工作他并不喜欢,但是工作可以保障他的生活,并支撑他投入从少年时起最大的爱好—绘画。

他不大愿意谈论他的作品“牙齿”,好像这些年(近十五年)他花在这上面的工夫已经够多了。对他来说,作品必须交流,观众必须花工夫仔细观察他的作品。米尔科同样意识到,他的作品亦是其经历和想法的视觉呈现,而被他作品所吸引的观众,都怀着对语言交流的渴望和好奇。

nlc202309010014

—莫妮卡·德玛黛意大利维戈洛瓦塔,2015年2月21日

春子(Primavera Spiga)

阿乐(Alessandro Spiga)翻译

这世界变成了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眼睛力图辨识被冰雪同化变形的平常物体。类似情况亦出现在罗永进的图像中:感觉是他匿藏了物体为人熟知的一面,如不是慧眼独具,不惯于多变角度,就无法辨别。但真有必要去辨别它们吗?真有必要去欣赏它们,去告诉自己:“对,这是棵倒下的树,这是猫爪印,这是乱铺的砖?”这些图像截然不同于罗永进和其他摄影师通常为人所知的作品。

罗永进是通过两个基本程序建构他自己世界的:一是目不正视,不整“高大全”;二是不受限于常规拍摄手法,扭转其常用的被日趋诟病的再现功能。

他青少年生活在特殊的“文革”年代,一个恣意放纵的年代;他英语不错,让他能比其他中国艺术家更直接地了解西方,罗永进在欧洲一些国家跑了很多地方后,但还是喜欢自己的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他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去学习书法、国画,但对这些技艺的感悟远远超出欧洲的各种流派和解放后近四十年的现实主义绘画。

罗永进的视点引导我们摆脱通常的判断,面对无常,强化对生活的认知,比起那些定义明确并因此不真或错误的认知,我们身边的生活更千姿百态,充满惊喜和诗意。

少不了的艺术 讲座关键词

1、资产阶级

2、危机

3、忧郁

4、科学的发现和技术、工艺的成就

5、权力、控制和自我庆祝(权力对自我的)

6、前卫派的反映、打破已确信的事物

7、潜意识 托斯妥耶夫斯基的文学—神秘主义(想象不到的)

8、隆布卢梭(科学对天才与疯子感兴趣—面相)

9、Art brut(涩艺术)、边缘艺术(主流之外的艺术)

10、纳粹和对前卫艺术的谴责。大师和神经病艺术家的作品在一起。

11、二十世纪的很多艺术借鉴自小孩,神经病和原始人民的某些特性。

12、反对神经病学

13、艺术家用艺术在精神病院参与精神治疗。

14、目前边缘艺术的情况

15、艺术和市场

三个重要的词汇:

1、原始主义

2、历史的轮回

3、西方思想和行为的矛盾

篇5:对待工作态度作文

在生活中,作业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有的人讨厌作业,有的人却非常的喜欢作业。但我觉得,喜欢作业是最好的,若你讨厌作业,你以后就会觉得自己没学扎实,没学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与其将作业当成一种学习压力,不如将其化作一种动力,与作业交朋友。

事情是这样的,杨老师前几天早就让我们做《语文学习与巩固》上的题,并且还强调了鲁迅.海伦凯勒的故事这道题,我也没有在意,谁知杨老师今天中午一来到学校就开始批改《语文学习与巩固》上的题,呀!我一想,我忘记查鲁迅.海伦凯勒的故事了,一看讲台上的那几个人,我的心跳开始加速,所以就匆匆的这儿问问,那儿问问。幸好,当批改到第七组的时候我就写完了。

杨老师批改完《语文学习与巩固》后,杨老师专门又叫了:方浩.赵毅.程辉.......让他们罚抄课文。

幸好我来学时手疾眼快,又了解过鲁迅.海伦凯勒的一些故事,所以才过了这一关。

通过做这次的题我明白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绝对不能以应付的,这样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相当于白费功夫。

篇6:正确对待工作的态度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根据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把人分为三类,第一类人对工作很反感,把工作看成是负担和惩罚,他们经常抱怨、牢骚满腹,嘴里常常说的是“累”;第二类人比较实际,把工作当成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方式,因此虽然没有任何怨言,但也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没有更高的追求;第三类人则把工作当作是一种快乐,把完成的劳动成果看作是自己的一种成就感,把工作看成是一种创造,在工作中不断进取、享受快乐。

工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坚持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不仅能反映一个人在工作中的积极表现,也体现出一个人乐观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更是一个人长期在工作中做出贡献和成就的体现。

1.要想干好工作首先要热爱工作,这是常理,也是快乐工作的前提,古希腊人伊索讲过:“工作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享受”。美国总统林肯也说过:“人生的乐趣隐藏在工作中,如果充满热情地工作,就能享受到更快乐的人生”。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干一行、爱一行,只有对工作充满热爱、充满激情,也才能在工作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2.我们每个人还要善于调整心态,平衡心理,从自己的主观上乐观地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如果单纯的认为工作是否快乐,取决于外部因素的话,我们就能找出一千种不开心的理由,永远都不会快乐。原因很简单,世界还未达到十全十美的,各种情况、各种变化、各类人群等等客观因素永远存在。各类事物的发展也并不如我们所愿,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曲折、磨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从主观上正确对待,一分为二看待事物、分析事物,还是会从战胜挫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要想快乐工作就要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要有团队协作精神。经调查,凡是对工作不满和牢骚不断的人,大都是与企业氛围和团队之间产生隔阂,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与人产生摩擦,不光自己工作起来不快乐,往往还容易造成周围别人的懊恼和沮丧。所以,要想快乐的工作,就要把自己融入到团队之中。

上一篇:语言教案大班下一篇:建筑设备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