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学习感想

2024-04-28

天问学习感想(共11篇)

篇1:天问学习感想

从“人人自觉发奋 人人自由发挥 人人自主发展”说起

龙湖镇小乔小学

高瑞民

上周,有幸在领导的带领下和同事们一起走进天问小学,几天的学习可谓收获良多,感触良多,很多的场景和大会报告内容一直在脑海中闪动,自然也就想到了我们自己岗位的工作,希望这种热度能够一直持续下去,为我校的发展、改革增添一份始动力和借鉴。“人人自觉发奋 人人自由发挥 人人自主发展”是天问小学的办学理念,这是一所人在中央的学校,我想正是这样的定位,才能有学生的人人自觉发奋 人人自由发挥 人人自主发展这个平台吧,几天来的学习,其实一直被这种氛围包围着:

出发:早起,我们乘车从宾馆到学校,路上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吧,给我们做导游的是学校的一位英语老师和一个六年级的女生,觉得主讲的应该是老师,其实不然,老师几乎没有说话,哪怕是在那个小导游“卡壳”的时候,她依然没有开口,她先后讲了学校的概况,发展,甚至延伸到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文。我想也许正是学校的理念影响下,才成就了这个女生一路的精彩吧。一路上,这名女生站在了这座城市的中央。

参观:走进校园的大门就有个二年级的孩子(后来知道的)主动走过来说“尊敬的各位领导,下边有我带领咱们这个小组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毕竟这是一个大场面,孩子在几分怯生中开始了他的讲解,为了不让他紧张,我瞅准时机俯下身子和他套了套近乎,我发现他的表现越来越精彩,从走廊到过厅,从一楼到二楼。他对学校的了解之深入,让你真正感觉到他才是这里的主人。那一刻,这个孩子站在了校园的中央。

教室:参观教室文化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先后走进了一年级的几个教室,无论在哪个班级,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给代表们讲解他们班级的文化、他们的老师,他们的作品,就像是在他的家里。不卑不亢、娓娓道来。几十分钟,孩子们站在了教室的中央。

课堂:我听的第一节课是六年级一班姚双老师的语文课《少年闰土》,他们的课堂是分享式教学,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在整个课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一节课老师几乎没怎么说话,只是适时的纠正和点拨,主讲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有人板书,有人提问,有人回答,有人补充。班级其他孩子可以随时站起来发言(为了体现面向全体,照顾坐在教室后边的学生,如果前后两个孩子同时站起来发言,前边的让着后边的)。一节课孩子们站在了课堂的中央。

活动:阳光大课间开始了,各班按照学校规定的区域,围着操场以班级为单位在老师们的带领组织下开展了羽毛球,足球,拉丁舞、竹竿舞、跳房子、等十多种体育活动,体育项目的区域是固定的,根据时间的安排,各班每天体育活动的内容不同。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既锻炼了体质,又磨练了意志。课间活动,孩子们站在了操场的中央。

报告:令我吃惊的是,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就是这样高级别的、正式的会议,先后有好几个孩子登上舞台,分别向大家做了《迪斯尼主题教室》《我们的板报》《学生心中的那些事》等几场报告,孩子们幽默的语言,轻松自然的演讲,一样让与会的代表听的如醉如痴,毕竟他们是在讲发生在他们中间的事情,所以,他们的笑容才那么灿烂,彰显的是自由、自理、自主、自信。这一刻,他们站在了舞台的中央。

以上赘述的是站在“中央”的孩子,当然,还有老师,那里的所有人。他们在这个“中央”人人自觉发奋 人人自由发挥 人人自主发展!

从他们到想到了我们,改革在路上,只争朝夕。

篇2:天问学习感想

——天问小学学习有感2013年4月9日

龚碧莲

走进天问小学的校园,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学楼上醒目的七个大字“吾将上下而求索”。听他们介绍,这所学校乃至这个集团命名“天问”,旨在追寻屈原的求索精神。几天的耳濡目染,我真正感受到天问小学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模式无一不是在探寻一条前人所未走过的、独具特色的求索之路。

几天中,我从三个方面感受到了天问小学的求索精神。

一、每一面墙壁都生动有趣

天问小学精致的校园环境,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布置,处处流露出一种宁静、温馨。无论教室内的墙壁还是走廊、楼梯间的墙裙,抑或食堂的墙柱,都会说话,都是“无声的导师”。而且这些富有特色的墙壁文化都是出自学生之手,很多模块都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内容涉及社会实践、学科知识、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我记下了其中的几条:有学生自己制定的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每天真心地夸一个人,我们静静地吃饭;有温馨提示:你今天交作业了吗?你上课发言了吗?课前你准备好了吗?还有阅读指导性的预习课文、思考、做批注的方法等等。这些墙壁无时无处不在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我觉得正是学生在动手制作的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才有了我们看到的洁净的校园,谦让有序的上下楼梯、排队就餐,才有了我们听到的热情的问候和大方的介绍。

二、每一堂课都精彩纷呈

天问小学的课堂,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最能体现天问特色的高效课堂,数六(1)班胡维森老师执教的语文课《我最好的老师》。开始上课,老师导入

课题后,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课文围绕“最好的老师”写了什么?学生开始独立思考,自己批注。随着计时员的口令,学生结束了思考,开始小组交流。我坐在一个小组旁边认真观察。只见小组内分工明确、交流有序、发言积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辩解、互相评价,我被那种热烈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交流环节更加精彩,一个小组的同学在讲台上展示时,落落大方、分工合理、配合默契。他们一人充分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细致讲解、一人根据讲解在黑板上画结构图、一人关注台下学生的反应,及时邀请他们做补充或提问题、一人在实物展示台上及时指点同伴讲解时的位置。当一个小问题交流完后,四人及时交换任务,轮流讲解。坐在台下的学生则运用“我补充一点、我同意他的观点、我还有疑问、我来读这一段”等规范的语言,进行补充或质疑,之后,学生进行总结。在后面的学习中,老师让学生同步阅读教材,一分钟同步阅读,体会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进行写作方法的教学。学生们总是能以准确而丰富的语言,清晰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整节课,老师只有三次站在讲台上,寥寥数语,或巧妙的引导,或简洁的归纳。这种精彩的课堂模式,既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展现出的个性张扬的活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出了学生们的无穷的潜力。

三、每一个学生都自信阳光

天问小学每个学生能说会道、独立自主,得益于他们学校充分体现了“学生站中央”的观点。他们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谋求学生发展,不管是学科课程,还是班会课程,升旗仪式及其它的活动,都是学生在积极组织,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老师只是稍稍予以点拨。我观摩了两节班会课,全是由学生组织,主持。六(3)班以《畅谈》为主题的班会上,两位小主持人侃侃而谈,展示他们课外阅读的收获,我们不难想象出学生平时的阅读是多么广泛;六

(2)班以《上周总结》为主题的班会,学生自己总结上周的闪光点,找出不足,讨论评选六星学生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明确目标,并朝着目标去努力。升旗仪式上,自始至终也是学生在操作。从前一天的工作总结,到国旗下的讲话,到值日干部的交接,到后一天工作的建议,老师站在学生的位置,充当一名观众。在校园的每一处,学生会主动地给参观的老师介绍,每个学生都热情洋溢,每个学生都主动大方。看着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我不禁思忖:这里的学生为什么这么快乐,这么优秀?难道他们就没有一个胆小的吗?后来在浏览教室板块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班级约定”里有一条就是,“有客人来参观,能够热情主动承担小导游的,加1分”,原来是这样,人的潜力是需要挖掘的。

篇3:我与天问的故事

我与天问的故事

做梦也想不到,我与天问学校会有如此紧密的合作„„

东胜是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引进我的,所以我比较自由,除了东胜,还有许多工作地点,北京、深圳、湛江„„。2008年假期间,我接到了北京同事王昌胜老师的电话(现天问学校小学部校长),告诉天问学校高正华校长一行考查全国校本教研开展情况,要来东胜看一看。就这样,我和高校长相识在鄂尔多斯,一番了解,最后高校长一拍桌子,“我们再哪也不去了,你就帮帮我们吧”

这一天是2008、8、5。

研究——从已有成果开始

到现在我们已走过了四年,但行程似乎才刚刚开始„„

第一次活动是2008、9、28晚上,我们与天问学校的负责人一起策划了第一次参与式活动:游戏、主题、讨论、分享„„我们期望通过民主平等的研究文化建设,让大家开始关注自己的智慧。

天问学校教研方式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智慧,但问题也是明显的:智慧背后是理念,从故事、策略中,明显地感觉到需要提升。

杨珍球老师有一个自习课的纪录管理小策略:《闲话接力本》:班级有个小本,叫《闲话接力本》,谁乱讲话了,这个本就到了谁的手中,首先写下说话原因,并保证不再乱讲话,然后再开始寻找下一位乱讲话的同学,将本传给他……以此类推。

单从课堂管理的角度,这策略肯定管用,但如果从人成长的角度,可能就有问题了:拿本的同学期望同伴“犯错误”,其他同学背后好像双警惕的眼睛盯着自己,担心被发现。

如果改一下视角,将“寻找讲闲话的同学”改为“寻找表现好的行为”,将写“乱讲话理由”改为“记录他人的优点”,这样一变感觉也不一样了——拿本的人,从找不足变成找优点,视角开始转向阳光的面,寻找的优点过程也是学习优点的过程,同时其他同学则由过去的担心出错被人抓,到现在的表现优点让人发现……

《闲话接力本》到《优点接力本》,仅仅角度变了一下,背后的理念却大不相同:从指责到欣赏,从关注当下到关注未来,新课程的理念不就是这样传递到教师的行为中?

这样的故事,除了本身蕴含的先进的理念外,重要的是他源于教师自己,虽然有些修改高于实践,但这个距离正好可以引领他们实践。

几年来,我点评与修改了大量的案例,将这些新的理念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教师的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教师的行为„„现在天问学校教师的《每周一得》已成为常态工作,而且教师们开始互相点评,彼此的智慧叠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启发链条。

如果通过故事修改渗透理念迈出第一步的话,创造平台分享故事则是迈出第二步:

分享——从快乐的文化开始 2009、11、16,我们招开了天问学校的第一次故事分享会。

开学不久,我们就提出分享会的计划,让大家先寻找出自己最有价值的故事,接着开始帮助梳理,包括价值点的发现、提升;文章写作方式的指导,如减少废话,增加波折;PPT的制作、讲故事的基本技能„„

我和王昌胜两个人通过网络指导与实地指导,对每位教师的稿件都进行了梳理——少得四五次,多的七八次,前前后后近一个月,终于看到了像样的成果,(当然现在看来依然很幼稚,但在当时已是一个飞跃了)

11月初开始,我们开始研讨会议如何开的事了:

首先,我们计划邀请一些外地的朋友,一则开拓视野,增加朋友,再则也给天问学校教师创造更大的平台。接着研讨会议形式:

1、做成参与式会议、研究式会议;

2、会议团队发言,3、增加快乐元素。

形式定了方向,再开始确定分工:会议的主持人、快乐员、梳理员、档案员、资料整理员„„半个月的准备,会议开始了,天南海北的朋友相聚宜昌:内蒙鄂尔多斯、青岛、深圳、湛江„„的朋友齐聚宜昌,包括“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LDC)项目组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康长运、加拿大UBC教育学院的盖伦教授、澳大利亚漠那斯大学的伊恩博士、„„以及全国的朋友。

活动分两天:

11、15日,第一天,大家一起总结过去的工作,有本次活动中如何贡献自己的智慧。

第二天上午,一个隆重的故事分享会开始了,这个还邀请了其他地方的朋友,100多人。这是一次不一样的会议,座位摆成了小组式,各地研伴按小组而坐,桌子上还放着“请你鼓励他人”“您的微笑是我的信心”等温馨提示。会场没有主席台,领导和来宾都坐在会议室的最后面,会议的主持人并不是领导,而是两位普通教师。

一段简单的介绍研究之路小电影之后,活动开始了 都上来讲自己的教育故事:都是以团队出现:

第一组是班级文化的:《我们的约定》《成长档案袋》《一起攀高峰》《我家的“田园”》《当专家的感觉真好!》《“2+2”法则》

第二组是关于教育教学的:《借表扬》《“带读”出新招》《小小“点读机”》《作业拖交怎么办?》《策略库》

第三组是中学的《例会之变》《定点观察表》《图形梳理》

第四组是外地研伴的《我的公约我做主》(青岛福州路小学)、《快乐研究》(湛江进修学校)《淘气的小明》(内蒙东胜一小)

每个策略及故事,都很客观,讲成绩,也说问题,实实在在。会议中间还有挑战与应战,气氛很热烈!

会场旁边有一块大黑板,有一个记录员,将大家的策略记录下来,会议结束时,黑板上出现了二十多个教学策略。

最后电教员还将今天活动的照片现场做了小电影,现场回放,很吸引大家。

会议还有三个非常温馨的活动:

1、天南海北小吃会:没有会务费,各地来的朋友要带当地的特色小吃,会议休息期间大家品尝各地的小吃。

2、抽奖:为了鼓励大家贡献智慧,每人一张策略卡,写好后投到抽奖箱,最后抽出幸运奖,还有小奖品。

3、一元鲜花:与会成员每人一元钱,买一束鲜花,在会议结束时,送给学校。同时在一幅写有“我们一起做研究”的书法作品上写上自己的祝愿

整个活动校领导都到了幕后,只有结束的时候才请领导来宾讲了几句,整个活动都是教师的前台:主持人、发言、梳理……确实感觉到领导的工作方式变了,学校的研究也变了!

这次活动标志成一种新的文化的开始:  推向前台:教师主持教,教师分享、教师总结……将教师推向前台不难,难的是有人让出前台——管理者角色的变化。 团队打造:坐成了小组、集体的发言……团队的发展促进个人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促进团队的建设——走向扁平的组织文化。 轻松快乐:游戏“解手链”、温馨提示卡、照片现场回放……将严肃的活动做简单,将学术的活动做轻松——用简单、快乐的活动吸引人。 文化变革:黑板记录、梳理策略、挑战与应战——变革不在大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改革往往只是一点点!

改变自我比改变群众要复杂的多!不过“一旦突破了这个坎,一切都好起来了”

现在这种文开始影响着天问学校的所有活动,比如例会全部由教师组织、外来参加学习的活动也交给了教师„„教师成了真正的主人。

团队——从真正的合作开始

2009年,王昌胜离开北京,成为天问学校小学部校长。学校制定了许多发展计划,其中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专家型老师是重要之一:

作为顾问,开始研究怎么配合学校,实现目标,教师“专家”——研究教师作品,帮助形成“风格”:杨华梅—合作学习专家、胡维森—六顶思考帽专家、李龙——微课程专家、杨静——点评专家„„

项目“专家”——学校成立了“家校合作”“合作学习”“组织教学”等小课题,我开始项目组长的培养、活动课程的设计„„

“本土专家”是学校发展最核心的动力,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游学便是其一。我外出培训的任务比较多,于是就让教师们跟我外出,与我合作完成培训任务,下面是几年中,杨静五次游学的过程

第一次是到山东,我先在泰安参加省数学工作年会,并做了大会发言,接着到济南纬二路小学,参与他们学校教研活动的研究。这一次我经历了生平第一次独自坐火车出省,第一次当着这么多的人面介绍。这一次感觉到自己潜力……第一次认识外省研伴,到现在我们还时常保持着联系。

第二次是北京(5人)参与全国读写档案袋会议,我开始负责会议的主持,并尝试着梳理策略,学习面对众多的陌生朋友,我开始学习主持的应变、活动的策划。

第三次是内蒙古(7人)参与一个地区的新教师培训,开始学习3天以上的培训活动的设计,帮助梳理教师们的问题,并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开始尝试将自己的成果变成微课程。

第四次是四川(5人),负责“随队作家”等多种角色,做整个活动,负责整理大家的文章、负责出简报、并设计培训结束之后的后续跟进服务课程……

第五次武汉(3人),基本开始独立工作,会场布置、培养当地助教、快速整理大家的成果,而且开始培训当地的教研员……,而且我和这位老师竟然在十分种的时间里,共同完成了一个追问了4层的关于倾听的网络图。

我和同事时不时跟着李老师“走南闯北”,自己思考的味道越来越浓,更理性、更高角度地反思,自己的作法背后的理念支撑是什么?自己的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

现在,跟我游学的成员占1/3左右,如果加上王昌胜校长、深圳刘静波校长、北京冯春老师、北师大康长运等专家学者,人数更多了。

成果——微课程的开发与系统的建构

到了2010年,天问学校的成果越来越丰富,“微课程”也随世而生,一个新的问题开始了:“微课程”如何嵌入学校的研究系统?

一开始,大家急于开发,但是问题马上来了,“经验”与“微课程”还是两个概念,微课程基于经验,但是高于经验:需要敏锐的视角、高度的提炼„„除此之后,还有文字的压缩、悬念的设计、音乐的选择、画面的处理„„

学校开始调整思路,使用优先,先给大家播放一些微课程,让大家有一些直观的感受。接着我们尝试开发,比如我给他们一些素材,他们尝试开发:《角色大拼盘》《角色培养五招》《互助交流五招》《深度交流五招》《合作欣赏五招》《合作设计五招》

基于他们的实践与微课程,再开发。下面是班级文化一组微课程:《学习是什么》、《爱是什么》、《合作是什么》、《心情管理园》、《10项专利》、《学生眼中的标准》、《学生眼中的好校长》、《数学工具盒》、《喜欢的奖励》、《失物招领处》、《班级文化这个推广》、《班级文化图》。

从故事到经验,再到微课程,每发展一步,便是一个新的台阶,现在,天问学校、深圳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等许多地区,正建设一个共同体,联合系统开发微课程,从课堂教学到班级管理、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从教师成长到学校管理、从学科教学到学生学习、从经典图书到经典电影。

篇4:屈原《天问》原诗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铮

屈原《天问》原诗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K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坠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川谷何矗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堕,其衍几何?

昆仑县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九衢,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o堆焉处?

羿焉日?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小学生作文大全

焉得彼纳脚,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为嗜不同味,而快朝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A。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鞠,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g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黍,莆q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U婴,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胁鹿,何以膺之?

戴山,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篇5:高考天问

我不知道一个考试有多么重要,能让家长们觉得冲马桶的水响都是一种罪过、为除蛙声甚至不惜荼毒一池青蛙的性命;我不知道一个考试有多么重要,能让家长自发把路过的车辆拦截、把骑自行车的市民强行拽下甚至不惜和路人多次冲突;我不知道一个考试有多么重要,能让父母强颜欢笑隐瞒亲人去世的死讯、甚至不惜让孩子错过与妈妈爸爸最后的绝别;我不知道一个考试究竟有多么重要,为了走进考场,甚至不惜让孩子无奈地离开倒在血泊中生死未卜的妈妈;我不知道一个考试有多么重要,能够让母亲不顾个人的尊严甚至不惜给监考老师跪下只为央求让自己迟到2分钟的孩子进场考试。

这些事情从某个角度看,人们看到的也许会是感动,但是,换个角度,我看到的却是人性的扭曲,没有人情没有亲情的癫狂和痴迷!一场考试有那么重要吗,去年有今年有明年有年年有的考试有那么重要吗?一场考试何至于让人性迷失后还在哭泣中被感动得稀里哗啦?

是的,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高考是目前相对公平的升学方式、是许多寒门学子扭转命运的仅有机会,不是有的高三教室里都挂出了“没有高考,你打得过富二代吗”这样的标语吗?可是这让人拼了命都要参加的高考真的有那么公平、真的能够使命运转向吗?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吧:安徽每7826名考生中才有一个人能上北大、而北京的每190名考生当中就有一个人可以上北大,那么这样算下来,北京学生考进北大的几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是广东考生的37.5倍,是贵州考生的35.4倍,是河南考生的28倍!但是我告诉你,复旦比北大更狠,上海考生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的53倍,是山东考生的274倍,是内蒙古考生的288倍!北京大学简直就是北京的大学、北京人的大学,复旦也就成了上海人的复旦。这是什么?这是赤裸裸的践踏公平的地方保护主义!看见了吗,虽然都是高考,但是在不同的地方高考,升学的难易是不一样的。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湖南的小伙,在上海的一个建筑工地当农民工,偶然间和建写字楼的设计师他们就聊上了天,没想到他们竟然都是1999年那年参加的高考,那个时候全国都是一样的考题,我们湖南的那位民工小伙子当年考了523分落榜了,设计师当年在北京考了421分上了沈阳建筑工程大学,若干年之后,命运竟然如此差异。你说这高考公平吗?那些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孩子们,你们说这公平吗?这场让学生痛苦家长痛苦老师痛苦,所有人都不会觉得轻松的考试过后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上大学了吧,我们家长花了那么多钱培养的孩子们期许能进个什么大学、里面能学到什么东西、又有什么样的前途未来在等待着呢?

咱们闭着眼睛都知道,北大清华那可是无数学子做梦都想去到得学校。要说起历史,这两所学校那都是百年名校啊。比如北大,历史悠久,1898年建校,那一年是戊戌变法的最高潮,它开始的名字叫做京师大学堂,它可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等到1916年12月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这所学校才开始慢慢地壮大。许多学者名流来到北大,人才云集、面目焕然一新,像什么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等都来到北大教书。不同的思想在这里碰撞、不同的风格营造了共同的努力,学生们研究学问和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越来越多,北大很快成为了真正的一流学府,执全国高校之牛耳,估计这是北大最为辉煌的时刻。可现在的北大又是什么样子?根据国际高等教育权威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一个世界大学的排行榜,中国内地共有3所大学跻身全球200强,北京大学排在第49位、清华大学列在地71位。不明就里的人那么咋一看,唉,这样似乎还看得过去,但以所有上榜大学的总分计算,中国内地在亚洲排行第4,都排在了日本、中国香港和韩国之后,连新加坡都排在第5位,一个城市都快要赶过我们了,要知道咱们中国内地可是将近有2000所高校啊,2000所啊。其中,日本总共有5所大学在内都是在全球200强以内,在亚洲排名第一。而在学术排行榜上,也就是研究能力方面,你知道北大排名多少吗?第168名!清华更靠后,179名!我们的香港,除却香港大学建校历史与北大清华差不多,香港中文大学1963年才成立,如今早已蜚声亚洲,还有就是香港科技大学,在诸多权威大学的排名当中,港科大屡次名列亚洲前茅甚至是第一!可就是这样的一所大学,建校历史才20年时间!想想这么短时间,就能把北大等学校pk得很难堪,了不起!说个关于港科大的小故事,说有天晚上有一位助理教授在实验室挑灯夜战,突然发现空调被关了,有点热,于是他就给主管行政的副校长发了一封电邮,很快这位普通教师的普通要求立马被学校高层重视,没几天港科大就修改了“实验室夜间管空调”的规定,因为科研重于一切。

另外这港科大我告诉你还真的很专一,创校20年,它现在仍然只有4个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根本就没什么法学院、医学院,也没有播音系、一般大学所开设的热门院系。

相比之下,教育产业化下的学校就是只顾着招人收钱、流水线生产,什么热门就开设什么课程、什么赚钱就开什么课程,老师什么的都是临时集结。你想想,这样的教育下出来的学生还有多大出息,还指望他们做出多大的研究成果?所以最近几年,你发现没有,哪里哪里啥的什么“高考状元”基本上慢慢的和北大清华失之交臂了,因为大多数的状元郎都去了香港,而且此风愈演愈烈。

大学,这是一个国家思想界的代表,而思想界则是国家的灵魂。我们从北大落后于香港的大学这一事实中,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决定一所大学优劣的主要不是历史、不是生源、不是资金投入、不是地理位置,甚至主要也不是什么大师,而是管理制度和办学宗旨!日本国内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在它的学校简介当中有一个版块,叫做“办学宗旨”,精髓也就这么三句话:学术的独立、学术的活用、造就模范国民。但是你看看咱们北大清华复旦的网站,根本都没什么“办学宗旨”、“大学使命”这样的条目,有的就只有自我吹捧,都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大学简介和大学历史,罗列事实而已,缺乏高瞻远瞩的目标设定,缺乏对自己想做些什么的清楚思考,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更没有特征,灵魂从一开始就已经有缺失,还奢谈什么其他方面的改革呢?这也难怪,现在不少学校它就是官场。比如说,大学里面开会发言,即便是学术性的会议,那也得是官大的先说,然后才轮到教授,至于真正有研究的小讲师,那就排到了最后喽。分配办公室,不是按照实际需要,也不是按照学术贡献,官阶大房间就大,一个院长办公室能够比一个资深教授都大不止一倍,更不用说乱授学位、离谱收费、论文剽窃、骗钱的专业、评职称的黑幕等等种种乱象了。研究,很多的教授们可能是在研究,研究的可能更多的是厚黑学,想着怎么升官发财。

如果你觉得我人轻言微不配谈学术,那咱就不谈学术,咱们谈就业好吧,通过高考这根独木桥之后就业前景就一片光明吗?不见得吧。是,我不否认有些人的确是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前途,但估计在他们身后有着更多的被高考伤害、被大学坑的学生。想想大学里上的那些课程,还是为了考试、为了毕业、为了拿文凭、为了毕业之后找工作。但是你想啊,现在那么高的高校录取率,今年好像都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几了,如果高考真的能够改变命运的话,那么改变的命运就是很多人比之前的生活更惨了:花费了高昂的学习成本、浪费了宝贵的年华、经历了高三阶段非人的摧残,结果还是做大学生就业难,当很多学生毕业就失业的时候、很多大学生工资比农民工还低的时候,当初高三时一直萦绕在耳边的高考成功、人生美满的话语,估计更像是一记记耳光、一个个笑话。

不是有个经典的笑话吗?有人问他成功,别人问他经验,他说我没读过书啊,到了20岁生日那天,老爸一次性给了我30万做创业启动资金。我就问老爸,这钱怎么来的。老爸就说,这就是你这些年如果要去读书

要花的学费,我就一次性给你,还靠得住些,结果他成功了。

其实我很欣赏这样的一段话,“我们中国人真的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篇6:天问读后感

透过窗户,天空依然繁星点点。那是神仙们的一双双慧眼吗?看着表面好似寂静,实则却是俗意翻滚的红尘世间,他们在寻找什么?是寻找人世间美好的情惑,还是其他需要找寻的东西?可他们的眼神却为何总带着一丝失望的光呢?

一片云飘过来,恰好遮挡住我与星星互视的目光,在这时刻,星星DD那一颗星星的心里又是怎样想呢?是感慨红尘俗气,找不到亘古就已存在的人类的博爱?还是已经放弃了希望,不再苦苦找寻而无奈地闭上了双眼,并且把内心的悲伤化作了近日连绵的细雨?是否是想用泪水冲洗蒙在人类良知上的污垢,用之浇灌养育他心中那如似雪域之颠的天山雪莲般的沌洁之爱呢?

风渐渐大了,是不是天神那急切的呼吸?他找到了人世间的爱了吗?星星又露出来了,目光依旧寻视着茫茫红尘。我怎看到目光中那依旧的困惑。难道这么久的无望找寻,依旧不能使他放弃心中的希望。是否千万年前,他与人间真爱有了前世的不散约定?那么,他们留下了怎样的言语和对语,才能相互看清对方,就是自己前世的知音呢?

难道有时候的雷电轰鸣,暴雨狂啸,就是上天对世间蒙尘的愤怒,抑或是警告吗?可是,又有谁能够听懂上天的告诫和规劝呢?既便听懂,又有谁能改变这个无助的世界呢?失去爱的世界,注定是一片荒芜吗?看看那无边的、滚滚风沙的荒漠,那种失去生命的土地是何等的可怕,爱心做为滋养人类生命的精神,不就是那绿色的植物吗?没有爱心的人类世界,心灵怎不会变成一片沙海呢?这是必然,但不是人类所期望的,不知看到人类自己毁灭自己的行为,人类是该笑自己愚蠢,还是笑自然界愚蠢呢?

每个人,自己都有自己的答案。可是,谁为我们人类来阅卷,做出判决呢?

篇7:天问-想象作文800字

暮色四合,大地一片沉寂,在黑漆漆的山路上,几辆棕褐色汽车穿梭在林间。“隆隆”的车轮撞击山石的声音将我吵醒。我两眼朦胧,感觉有些天旋地转,又过了好一会儿,才挣扎着睁开双眼。“汪博士您醒了?您最近真是太累了,我们没好意思叫您。” “汪……汪博士您好点了吗“?啊!是在说我?我内心疑惑起来。“好……好多了”嘴上犹豫地回答。“您可以继续休息一下,一会儿到地方了您还需要进行大量对天体运行探究的工作呢。”我点点头,把头扭向窗外。黑暗的森林像隐藏着无数恶魔,张牙舞爪。前面的道路使我更加不安,汽车驶向黑漆漆的未知的远方。

“到了。”刚下车的我被这深冬寒冷的晚风吹打,快步走入眼前这座圆顶型的.白蓝相间的建筑。“中国航天技术及天体观测站”的字眼醒目地映入我的眼帘。实验室中明亮的LED灯让我的眼睛适应了好久。不少人员坐在电脑或观测仪器旁,一丝不苟地忙碌着。各种大型科研装备也为实验室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真没想到,在这寒冷萧杀的黑暗森林中还隐藏着这么一间科技与知识碰撞下的思维殿堂。

很快,我也融入其中,连自己都不相信是我的大脑控制着双手在操控各项探测系统。当我把指示转化成源代码形式,输入到电脑中,一张皎洁又微泛黄色光亮的月亮出现在投影仪中。那是靠站外观测点中的仪器实时观察并同步联网到电脑上的。我盯着它望了好久。它是那么的美,又是那么的神秘,古今中外多少名人逸士,因对你的好奇而献出一生去奉献在科学领域。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脚步。再次看向那轮明月,它像是个神奇的存在,我离它这么近,又好似离它那么远。

好一会我才从呆呆望着它中走出来。这时我顿然明白了科学家们对自己事业的热啊,更准确的说是对科学的热爱。他们可以因此疯狂,因此在凌晨毫无困意的工作。他们对天空、宇宙,以及宇宙之外的事务都感到好奇。他们希望能用自己一生的奋斗为拉近人类与自然,而奉献一份力!这感觉真是奇妙无比。

篇8:父亲每天问孩子5句话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篇9:每天问自己十个问题

他们夺去了我应有的眼睛,但我记得密尔顿的乐园。他们夺去了我应有的耳朵,但贝多芬抹去了我的眼泪。他们夺去了我应有的舌头,但是我年轻时就和上帝说过话。上帝不会让他们夺去我的灵魂,只要我拥有灵魂便拥有一切。

每日自励

篇10:每天问自己十个问题

他们夺去了我应有的眼睛,但我记得密尔顿的乐园。他们夺去了我应有的耳朵,但贝多芬抹去了我的眼泪。他们夺去了我应有的舌头,但是我年轻时就和上帝说过话。上帝不会让他们夺去我的灵魂,只要我拥有灵魂便拥有一切。

每日自励

新的一天总会充满新的希望。

每日短文 每天问自己十个问题

如果你想走出常规,放松心情,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每一天,那就很有必要以自问的方式开始一天,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力量和好心情。

1、我拥有什么?

通常我们会为自己没有的东西而苦恼,却看不到自己拥有的,如健康、可以听、可以看,可以爱与被爱,每天都有食物供我们享用等。正如那句口口相传的话所说的:“失去了才知道珍贵。”让我们走出哀怨,这样就可以看到什么是我们拥有的。

2、我应该为什么感到自豪?

为你已经取得的成绩而自豪。成绩不分大小,每一次成功都意味着向前迈出了一步。你可以为你刚刚战胜的一个挑战感到骄傲,可以为帮助了一个陌生人而感到幸福,可以为帮助了一个朋友露出微笑,也可以结识了新朋友或读了一本新书而感到高兴。

总之一切都值得你自豪。

3、我应对什么心存感激?

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让我们为之心存感激,同时也有很多人值得我们感谢,因为他们在无形中教会了我们一些事情。生活的每一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4、我怎样才能充满活力?

每天都要计划好做一些积极的事情,让自己充满活力。例如,可以给那些一直以来你都很欣赏,却很久未联系的人打电话,对工作伙伴说一些鼓励的话,保持微笑,或者留出时间和孩子玩耍等。

5、我今天能解决什么问题?

设法把那些原本想留到明天才解决的问题今天就解决掉,尽量在当天完成手边的工作,要敢于面对那些棘手的问题,并换一种角度看待它们。

6、我能抛下过去的包袱吗?

“过去的包袱”就是指那些长年累积起来的伤心的经历和怨气。背着这些沉重的生活包袱有什么用呢?建议你对过去做一个总结,把值得借鉴的经验保存起来,然后永远地卸下重负。

7、我怎么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人往住都是别人的建议者,却不是自己的。很多时候,根本问题就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很多人都经历过为一件事苦恼不堪,过后又觉得可笑的时候。悲和喜只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8、我怎样过好今天?

做些与往常不一样的事情。如果我们走出常规,学会享受生活,那么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敢于创造和创新。

9、今天我要拥抱谁?

拥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想健康,每天要至少拥抱8次。身体接触是人最为基本的需求,它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大脑。

10、我现在就开始行动?

不要认为这些都是“听起来不错”的建议,也不要认为生活很难是这样的。其实,每天的生活都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是让生活过得索然无味,还是积极向上,决定权就在自已的手中。努力幸福地生活,你又会失去什么呢?

每日文摘 没有绝对的生命轨迹

一个朋友告诉我的小故事,一直盘踞在我脑海里。主角既非俊男亦非美女,它只是一只“螳螂”。故事发生在瑞芳火车站,时间是夏日的午后。

篇11:天问学习感想

方玉华

一、活动目标设计: ⒈认知目标:

识别七巧板的基本构造,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⒉能力目标:

⑴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活动,进一步丰富“平行、垂直及角”的认识。⑵在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⑶在拼摆各种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⒊情感目标:

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⑵以活动小组形式对本章内容进行综合运用,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本课内容及学习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以活动课的形式呈现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综合运用。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学生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活动,丰富“平行、垂直及角”的认识;让学生观察几个简单实物的组合,熟悉七巧板拼图的基本要求与技巧;通过小组拼图竞赛中的分工协作,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重点: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活动,进一步理解“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

学习难点:用七巧板拼摆限定图形的活动。

三、活动对象分析:

⒈初一学生是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教学过程要强调问题情境创设的直观性,借助于七巧板拼摆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⒉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空间观念有待发展。在进行七巧板的拼摆活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四、活动策略及教法设计: 【活动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垂直及角”的概念。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辅助策略: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动手操作。【教法】 演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副七巧板,在拼摆各种七巧板组合体的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学习。

五、活动准备:

1.搜集关于七巧板的相关资料

2.材料:每人准备一至两块12cm×12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直尺、固体胶、彩笔等。

3、预习《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活动引入

1、欣赏图案

(导入语)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案,观察图案像什么,并给它们命名(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命名)课件演示至台灯止

2、七巧板的起源

(过渡语)这些图案美吗?其实,我们欣赏的每一幅图案都是由一副七巧板拼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七巧板的起源(课件演示七巧板的起源)

3、引入课题

(过渡语)既然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的创造,是风靡全球的益智游戏,那同学们想不想拥有一副七巧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七巧板的制作方法和七巧板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并用你们亲手制作的七巧板拼出精美的图案。(课件呈现课题:有趣的七巧板 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 探究一:七巧板的制作

1、认识七巧板的结构

(过渡语)为了更好的认识和制作七巧板,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七巧板的结构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银幕上的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七巧”两个字是用七巧板拼成的或是用几个几何图形拼成的。教师:对,这两个字也分别是用一副七巧板拼成的。那一副七巧板有几块呢?有几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呢?

学生:一共有七块,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动画,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答案可能有①、这是一副七巧板;②、共有7块,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③、一副七巧板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④、制作七巧板可以用正方形的纸片进行分割。

教师对正确的答案一一肯定,并最终让学生认识到:七巧板的制作可以用一个正方形进行分割。

2、七巧板中数学知识

(过渡语)那怎么分割呢?首先,我们一起来分析七巧板中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呈现:七巧板分割图)①、七巧板中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段

教师:请同学们看图,并在图中找一找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段。学生:回答出几组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段(一个同学回答)教师:其实,在七巧板中像这样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段还有很多,老师也找出了一些,请同学们结合图形看一看。(课件显示)②、七巧板中的角

(过渡语)下面,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七巧板中的角(课件呈现)教师:你能说出图中有哪些度数的角吗? 学生:45度、90度、135度的角

教师:(课件显示)你能说出这几个角的度数吗? 学生:一个学生回答问题 ③、七巧板中线段的中点(课件)

(过渡语)我们刚才认识了七巧板中线段的位置关系和七巧板中的角,其实,我们画分割线只需找出一些线段的中点,再把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这些线段的中点。(学生齐答)

3、七巧板分割线画法

(过度语)前面我们已经认识到七巧板可以由一个正方形分割而成,那究竟怎样分割呢?(课件:实战 七巧板的制作)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左右两幅图,并思考在正方形中怎样画七巧板的分割线,可以讨论。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回答。教师:同学们大致分析出了分割线的画法,下面,我们一起将分割线的画法再梳理一遍(课件演示)

4、七巧板的制作

(过渡语)现在同学们会做七巧板了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制作七巧板。

要求:①、自主完成,速度要快,制作规范;②、制作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方法;③、分割线画好后先上色,暂不分割;④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七巧板;⑤、分割七巧板。

[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参与,适时指点,可以随时展示做好的七巧板] 教师:(统计学生完成的情况)已完成七巧板制作的同学举手,好,绝大多数同学都完成了,而且都完成的很好。探究二:创意拼图

(过渡语)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制作的七巧板亲手拼一幅具有创意的图案,请看规则(课件呈现)

教师强调要求:(过程中教师参与适时指点)①、每个同学完成一幅作品;②、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幅能够代表本组水平的作品;③、组长组织完成粘贴,并展示到黑板上;④、组长安排好创意解说的同学; 教师:时间到,看看我们的成果吧!一共完成了 幅作品,下面请各组的解说员上台解说作品的创意,限时30秒。说完以后,由其他组的解说员作出点评(教师适时点评)

三、拓展延伸 见识欣赏(过渡语)事实上,除了七巧板之外,还有四巧板、五巧板、十四巧板等,下面就让我们来长长见识吧!(课件展示四巧板、十五巧板等)(过渡语)接下来,再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用十五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课件展示)

四、归纳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归纳

1、七巧板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

2、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丰富了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

3、体验七巧板的组图功能,提高了图形组合能力及对美的事物的发现。教师: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你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或是指定学生解答)

五、作业布置

问题解决: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天问学习感想】相关文章:

读天问心得感想04-14

天问屈原原文04-18

天问读后感05-01

天问-想象作文800字04-16

接天问现代诗歌04-23

学习基础日语学习感想04-06

教师学习感想06-20

榜样学习感想04-17

纲要学习感想04-20

安全学习感想05-21

上一篇:医院应急预案的职责下一篇:企业党支部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