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小学网络教研平台设计方案

2024-04-13

三毛小学网络教研平台设计方案(精选8篇)

篇1:三毛小学网络教研平台设计方案

三毛小学网络教研平台设计方案

一、网络教研平台的宗旨

三毛小学网络教研平台建设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校园网络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借助当前学校已有的校园网络,为常规形态校本教研的运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开放性地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教学研究活动,将日常校本教研活动在校园网上延续,进行源源不断的深入交流与探讨,使教研活动得以继续扩展、生成、提升,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三毛小学网络教研平台建设立足于为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服务,为老师提供一个进行以校本研训为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和学习的支持、交流和推广教研成果的网络平台,进而推动我校的校本研训工作和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主要框架

1、基本方针:简洁、实用、互动、开放、共建、共享、协作的原则

2、基本原则:

简洁与实用相结合、知识性与时效性相结合、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个体发展与团队发展相结合、开放性与可扩充性相结合。

3、主色调:蓝色和白色

4、主要功能:“直播区+即时回复”、“博客区”、“资源区”、“点播区”、“成果区”

5、设计思路:

构建起一个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的“网络教研平台”。“三个环节”即教研资源生成、教研材料呈现、教师互动参与。三个环节互为一体,循环进行。

教研资源生成:将所有基于学校常态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内容,转化成为“网络化教研”后续研究的资源。我们需要组织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形成丰富的可供网络研讨的资源,包括各类课例、案例、论文、随

笔、反思、课件等文本、视频;课堂实录、报告讲座等音像视频;

教研材料呈现:由教研资源的第一生成者负责将资料发布在网络教研平台上

(博客),为教师参与探讨交流提供范本。

教师互动参与:每一位老师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校内)的限制,有针对地选择参与相关教研主题的讨论与研究(简称“发帖”),在相互思辩、争论、交

流中实现真正的互动式研究。

6、网站的主要内容:

(1)“直播区”模块

为了配合学校的微格教室的建成,为学校教师提供了一个网络教研的平台。可以节省许多的时间去梳理听课的内容,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即时收看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况,并在看和听教师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师教案的学习和课堂教学过程的展示,把自己脑海中对本节课迸发出自己的思想火花,并即时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发表出来。对于执教教师来说,可以收获到平时传统教研时说课、评课时听不到的其他教师对本内容的教学思想;对于全体教师来说,每一次听课是一次学习和一次讨论,每一次听课,教师的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和评价都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达到了网络教研的效果。而且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和另外的名校名师进行网上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功能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在任何一点计算机上只要注册了,就可以登录观看,而且在此窗口中要体现以下几个点:

1、能够查看在线用户的情况;

2、能够对课堂教学及时的发表自己的不同建议;

3、能够看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思想;

4、课堂结束后能够对所有的意见进行整合,并能在新窗口中显示;

(2)“博客区”模块

传统教研和网络教研结合是指依托学校教研组博客,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

推动教育现代化。

每次活动时,教师们首先以学科组为单位,教师针对本周活动的要求在教研组博客中进行集中的研讨,随即将研讨的意见、建议跟贴回复。然后针对其他教师所发的帖子阐述自己的看法。学校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进行网络教研,同时对不参加教研的教师给予相应的惩罚,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样才会使教师们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利用新教师的活力结合老教师的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就会将网络教研如

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3)“资源区”模块

资源区的建设,将按我校现行教材进行分年级和学科进行构建,资料来源主要来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校现所订购的各种资源库,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形成资源库的基本框架,二是从互联网上下载资料进行补充及完善,三是我校教师原创,这是校本资源库的命脉;资源库将以是普通资源库形式,即按学科和年

级进行查找,下载;

资源建设分类为“信息资源、教学资源、教育管理资源、工具资源、服务资

源建设”等资源。资源库中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文本:教师论文库、学科教案库、题卷库、相关知识、拓展等。

2、图片:包括摄影、绘图、幻灯片等静止的图片。

3、动画:包括二维、三维动画,主要提供动画着色前的素材及动画成品。

4、课件:完整的或按知识点制作的电脑CAI课件、电子教案。

5、声音素材:包括尽可能多的背景音乐和各种声音效果资料。

6、多媒体制作素材:包括按钮、光、火、水、土等制作课件、教案所需的素材。

资源库主要为教研活动提供网络上的“资源”帮助,这样做至少有两大好处:①节约教师在网上搜索资料的时间,可以保证教师最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的过程,为教师提供网络资源导航;②这些网络资源主要目的是为全体教师的教学服务,同时也是学校资料存档的需要。

(4)“点播区”模块

1、为了让教师能够及时的在线观看优秀的课堂实录,课堂实录的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自己学校学科带头人、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二是外面购买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三是学校开展的一些名师导教课,县、片教研活动展示课,教研组的一些典型课例,学校开展的比武课。

2、订购的包括电影、录像、VCD片断、DVD片断等,但要能进行简单加工整理,可以去掉与知识点结合松散的内容,提取实质部分。

3、教师要观看这些内容必须是注册用户,并且对一些课堂实录不提供下载,对一些片断提供下载;

4、资源采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

进行分类,并有排行榜;

(5)“成果区”模块

成果区是展示教师在开展校本研修过程中,教师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包括几

块内容:个人业务成果、个人荣誉、辅导学生等。

7、后台管理建设的要求:

为网站开发操作简便使用高效的管理后台,网站管理员能够开设多个管理员帐户,为每个管理员分别设置管理权限,系统根据权限自动为某个管理员配置管理后台,后台只允许该管理员管理其具有管理权限的栏目。同时网站开发具有等级管理功能的会员系统,能够将各会员和网站管理员分类管理,分别为其设置访问、管理权限。这样使整个网站运行起来有条不紊,同时也做到了专人专职,责

权分明。

三、技术依据或考虑

1、软件:dreamwerver、photoshop、firework、flash、real producer、pro+helix、server+sql2、硬件:高性能服务器一台

3、网络空间:利用学校已有的网络空间,靠挂校园网

4、运行环境:需要的Internet环境运行,需要ASP支持。

四、页面设计的想法:

1、整个网络平台由“首页”“直播区”“点播区”“资源区”“博客区”

“成果区”六个页面;

2、首页主要是显示几个页面的栏目,具体为:开课公告、最近日志、最新回复、最近资源、最新成果、最新视频和精彩文章,登录窗口,站内搜索,友情

链接等组成。

3、直播区主要考虑:(1)直播窗口(能最大化和最小化);(2)即时发言区;(3)能显示在线用户情况;(4)在线成员之间能够进行私聊;(5)上

课教师的课堂设计思想显示;(6)

4、点播区主要考虑:(1)分学科设置栏目;(2)设计时考虑在线点击率排行;(3)不提供下载只提供在线观看;(4)视频格式为rm;

5、资源区主要考虑:(1)资源的类型:广本、课件、动画;(2)安排时

分年级分学科;(4)提供下载;

6、成果区主要考虑:(1)能够上传图片;(2)每一个教师能够进行个人统计,或者是一个单独的页面;(3)页面的首页则分不同的级别,如论文、个

人荣誉、辅导学生三个大栏目,每个栏目再生成不同的级别,在后台管理中采用

下拉菜单式选择;

7、博客区主要考虑:借鉴现在的博客的源码,直接运用。

篇2:三毛小学网络教研平台设计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大我校网络教研工作的力度,拓展教研时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我校网络教研管理与考核方案。

一、管理与考核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教师建立个人工作室(20分)

凡我校在职专任教师必须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在晋中网络教研平台上建立个人工作室。每位教师可自主创建个性化的栏目、发表文章并进行文章管理和分类、上传资源、上传视频、发布照片添加好友并发起活动、互相评论、短消息留言等。

1、按时建立工作室,内容充实,项目齐全,每周按规定上传资源记10分。

具体要求如下:

教学案例:每月发布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不少于1篇。(2分)

教学反思:每月发布自己教育教学反思不少于1篇。(2分)教学课件:每学期发布自己制作的高质量教学课件不少于1件。(2分)

教学论文:每学期发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不少于2篇。(2分)

推荐资源:每月推荐给其他教师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不少于2篇(可转载)。(2分)

2、参加各类公开课的教师,必须将所有授课的说课材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或课堂实录在个人工作室内及时发布。(3分)

3、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师,培训完后,要把培训心得及时传到网站的相关栏目里。(2分)

4、网络访评参与:包括访问他人工作室、协作组,参与评论,发帖,回帖情况,要求每星期发表评论1次以上。(字数不少于50字)(3分)

5、网络教研总结:每学期发布自己网络教研总结1篇。内容包括自己的教研成果,存在问题,体会以及今后的改进措施和奋斗方向。(2分)

为保障教学资源的质量,确保网络教研平台的科学、健康发展,教师个人发布与上传的资源须经本学科负责人审核批准方能公开发布。信息发布者对过发布的信息的安全等问题负责,学科组长对本学科内容质量负责。

(二)、创建协作组(30分)

教师间可以组成不同类型的团队,建立各种类型的协作组,既可以学科划分,也可以年级、课题、兴趣划组。积极鼓励教师创建、管理自己的教师协作组,或加入其他教研协作组。

要求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科教研组必须组建协作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三次组内论坛研讨。组内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和学科教学在聊天室、组内论坛中进行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跟帖回复,积极参与活动,协作组组长要适时总结、提炼教研成果。在协作组内,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教研活动,点评教学案例、解答教学问题、积累学科资源、积淀和展示组内研究成果、创设互动交流共享的氛围。

1、组建协作组(或参加),成员不少于15人并参与讨论交流。(10分)

2、组内活动(20分)

具体要求:

协作组组长:

(1)定期发起倡议或活动,每半月一次。(2分)

(2)协作组内的资源,每周都要充实。(2分)

(3)及时和成员互动交流。(2分)

(4)组内原创资源质量高,教师访问次数多。(2分)

(5)讨论议题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2分)

协作组成员:

(1)加入一个或几个协作组。(2分)

(2)积极响应组长号召,及时发表评论。(2分)

(3)每周向组内提供资源(包括案例、课件、反思、课堂实录等)不少于3条。(2分)

(4)每月向组内成员提出一个值得大家研究讨论的话题。(2分)

(5)针对本学期内提出的研究主题,每月至少上传1篇有关的理论文章。(2分)

(三)、开展集体备课(30分)

主备教师将个人教学设计按时上传,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构想展开讨论,主备教师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做必要的调整,撰写课时教学设计,形成共案。其他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学生实际做增删修改,成为自己的教学个案。

在完成教学之后,组内教师共享“教学反思”,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教学得失。

具体要求:

主备人(15分)

(1)在组长发起活动后,积极完成主备任务(4分);并及时把教学设计挂到网上(4分)。(8分)

(2)在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后及时进行整理,形成共案(4分);及时发布(3分)。

成员:(15分)

(1)在主备人将教学设计放到网上后及时发表见解,进行交流讨论,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4分);提供可参考的资源,为共案形成出谋划策(4分)。

(2)在共案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再次修改形成个案,用于课堂教学(4分);课后共享资源(3分)。

(四)、开展视频教研(20分)

具体要求:(每项4分)

1、教师要通过视频系统有目的、有选择地发布各类教研视频资源,并在网上点击浏览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视频。

2、各年级分学科每学期至少在网上组织开展一次网络观课、评课议课活动。

3、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要通过教研视频系统每学期至少做一节公开教学,做一次专题讲座,通过网络视频为广大教师进行示范和引领。

4、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校本研训,在听课交流和研讨时,可以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参与情况进行反复观看、选段观看、定格研讨,便于老师们研究教学细节,使课堂教学研讨更加精细。

5、积极参加校际教研中的网络视频互动教研平台活动和县教研室组织的网络视频互动教研活动,及时参与研讨。

二、管理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

本考核方案有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

三、其他

篇3:三毛小学网络教研平台设计方案

网络化语言教学平台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建设具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管理中心, 旨在实现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创建虚拟学习空间、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使原来分散的设备技术相对独立运作的网络视听、语言实验室和教学软件开发制作、教学资源管理控制设备和科研实验等设施体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数字技术平台有机整体。

2 构建网络化数字语言教学平台基本思路 (Thebasic idea for building the networking digital language teaching platform)

本案是以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中心为例。它是一个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教学、科研和服务于一体, 承担全校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任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采用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完成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必备条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 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我们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积极探索并建立了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 建立的大学英语教学网络中心, 可以直接在局域网上进行英语听说教学和训练。因此按照外语实验教学要求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中心规划建设12个多媒体数字化语言实验室, 共计813个座位, 需要其将分散的网络教学设备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进行整合, 实现包括:网络资源平台、全PC自主学习区与学习区数字监控系统、trados专业翻译教学实验平台、卫星地面接收及视频直播系统等互联互通, 以及由超强服务器群组成的核心网络平台。

3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建设 (The construction of thedigital language labs)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网络化语言实验教学最有利的手段和方法。多媒体节目源数字化传输的可靠性、实时性、可操控性以及资源的共享性都为现代语言教学提供了技术方面的保障, 多媒体硬件和多媒体技术为多媒体软件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和推广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外语语言实验教学特点及需求,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将建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 它应能实现语言学习平台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网络化、学习模式互动化、功能多样化、学习个体化、操作简单化、测试标准化、管理统一化的要求, 更好地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 符合现代多媒体语言教学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将每个数字化语言实验室都建成包含数字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三和一功能要求的语音室, 实现“互动反馈式的双向教学”, 满足特色化语言教学功能。在12套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建设中, 我们采用两套系统进行组合, 其中7套是NewClass数字语言实验室系统DL500E型, 5套采用蓝鸽数字语言实验室系统LBD2003U型, 并且12套系统客户端都分别搭载HP 6280计算机。

NewClass语言实验室系统是建立在以太网的基础上, 采用标准的IP协议, 将音视频技术、流媒体技术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完美结合。具有基本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译等全部功能, 同时具备了学生自主学习、综合无纸化考试和口语考试等功能。功能特性包括: (1) 教学功能:多媒体广播、示范教学、讨论发言、录音、分组、听力资料复听、跟读等全部功能以及支持系统自检、课堂学生认证、系统辅助教案播放; (2) 自主学习:学生终端实现AOD音频点播、文本点播、自助式考试功能;Internet浏览、课件点播、大学外语教改网络教材自主学习; (3) 考试功能:综合试卷考试、AB卷考试、双轨录音技术的口语考试、自动化口语考试、随堂考试、听力考试、试卷考试、写作考试、自动组卷、试卷管理; (4) 学生档案管理、教学资源建立与管理、资源服务器群集分布式管理, 如图1所示。

蓝鸽数字语言实验室系统采用ATM同步以太网, 异步网络同步传输通信方式进行高保真声音的实时传输。功能上设计加入专业化师生互动系统, 嵌入多种教学模式, 配套口语发音自动评估、计算机口语自动领读等先进功能, 独创协作式的互动教学环境, 营造良好的自学辅导式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拥有满足日常课堂教学的五大教学子系统外, 还集成了“口语考试平台”“听力教学平台”“自习辅导平台”“技能训练平台”“口译教学平台”和“管理教学平台”, 各平台皆为针对性教学, 呈现出一体化的专业平台特色, 且切换方便, 可协调使用, 充分体现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理念。如图2所示。

4 主干网网络建设 (Major-network construction)

目前主流网络已经都是千兆网络, 所以此次的布线及机房的接入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都是采用千兆的设备。由于学生客户端的数量为813点位, 教师机大概100点左右, 直接访问网络控制中心的服务器对核心交换设备压力很大, 所以选择中高端的核心交换机, 要求背板带宽大、包转发率大, 这样可以使整个机房的机器在访问服务器上的应用系统时会更加流畅, 不会出现等待死机状况。网络架构采用接入交换机直连核心交换机, 这样可以增快整体访问速度, 不会出现客户端打开BS结构的应用服务程序等待的状态。

在主干网建设中植入了机房管理系统, 其目的是实现: (1) 系统标准化管理, 通过服务器中镜像的更新, 实现了机房计算机系统地快速部署和维护, 所有使用终端应用软件也得到了实时同步更新, 提高了部署速度, 真正做到了标准化管理; (2) 数据集中化保管, 将分散在终端的数据集中存储在服务器端, 完成了数据实时备份, 从物理架构上实现了数据集中管理, 消除由于误操作、终端损坏和恶意操作等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和泄密; (3) 病毒彻底化杜绝, 由于目前机房计算机病毒感染传播, 有的病毒不断的向外发包, 影响整个网络的带宽;机房管理服务器端的文件以镜像方式存储, 病毒无法侵入, 同时机房管理服务器端与外网隔离, 彻底消除服务器端感染病毒的隐患; (4) 使用终端“零维护”, 终端在每次重启后, 即可自动恢复到管理员配置系统初始状态, 这样就实现庞大终端的系统“零维护”, 学生能更便捷的操作使用, 极大地提高了机房计算机维护效率; (5) 备份存储, 可以对所有的服务器进行数据和系统的备份, 这样如果服务器的系统崩溃可以在几分钟内进行恢复, 如果数据丢失可以在几分钟内对数据恢复, 不限服务器端, 以后增加服务器不用额外购买, 对数据库的支持比较广泛, 没有局限性, 从而确保该硬件设备安全可靠。

主干网采用了三种网络交换机设备共同组建网络化数字语言教学平台, 它将提供一个全千兆、安全、稳定的校园局域网, 为教师办公、学生上课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具体配备如下:

(1) 网络核心交换机采用锐捷RG-S8606, 这是一台面向下一代融合网络的高密度多业务IPv6核心路由交换机, 满足未来以太网络的应用需求。该交换机融合了VSU (VirtualSwitching Unit) 、MPLS/VPLS、网络安全、无线网络、IPv6、流量分析等多任务特性。丰富的槽位选择预留了丰富的扩展余地, 形成融合统一网络, 完善的IPv6特性满足未来的升级改造。为网络化数字语言教学平台提供一个可靠的网络核心支撑。

(2) 接入交换机采用RG-1824GT交换机, 该交换机采用全千兆电口, 有很强的背板带宽和网络稳定性。满足教学网络的需求, 为各项教学应用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

(3) 出口路由采用RG-EG1000M, 该设备是集路由、防火墙、行为管理、流控于一身的网络出口设备, 对网络化数字语言实验室内部网络的设备进行流量控制, 使带宽有效的被利用, 行为管理功能可有效的抑制局域网内的不合理上网行为, 对学生的课上、课下上网行为进行约束, 防火墙功能有效的抵挡内外网的网络攻击行为, 同时该设备的vpn功能, 为教师的远程办公提供方便。

5 结论 (Conclusion)

通过网络化数字语言教学平台的建设, 我们拥有了一个开放的, 能够承载语音、视频、图像等数据传输与交互功能的网络平台, 得到了最宽广的融合性。网络的开放性、扩展性、融合性、技术领先性, 使网络化数字语言教学平台具备了: (1) 各种数据应用的合理有效运行分流; (2) 抗攻击防病毒能力; (3) 支持组播、划分VLAN控制广播风暴减小冲突域; (4) 合理的分配带宽和控制学生的上网行为等特性。实现以校园网为基础的网络化语言实验教学、个性化自主学习、语言实践教学、口语考试、多媒体资源共享等教学功能。

摘要:网络化数字语言教学平台的建设规划, 是将分散的多媒体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等设备通过网络整合到一起,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网上辅助教学的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达到完善立体化语言教学资源建设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整合, 将计算机设备、语音设备、网络设备等技术进行优化, 实现资源共享, 从而实现提高语言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平台,数字化语音室,网络设备

参考文献

[1]王海波.外语网络教学与数字语言实验室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 (8) :5-7.

[2]刘强军.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使用和管理及维护[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9) :95-97.

[3]郑海英, 马军, 白彦华.数字语音室建设方案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7) :116-117.

篇4:网络教研平台的知识管理功能设计

关键词:网络教研;知识管理;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4-0076-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利用高效、迅捷的网络平台开展教研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网络教研因具有不受时空和人数限制、研讨主题多样、资源共享等特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采用。在网络教研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个体和群体会产生大量的实践知识,这类知识的有效共享将增加知识价值,提高网络教研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此需要网络教研平台为知识共享提供良好支持。然而通过分析发现,现有平台大多不支持教师共享其实践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催生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持续的知识获取、储存与创新过程。强调知识在组织内部的大范围共享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特点。研究者普遍认为,有效的知识管理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来完善现有的网络教研平台,能够使其在网络教研的过程中有效管理教师的实践知识,并支持这些知识的大范围共享。

一、具备知识管理功能的网络教研平台的特点

教师通过网络教研产生的实践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表达的。容易用数据、编码过程和普遍规则来传播和共享的知识,如教学设计、课件、视频等。而隐性知识则是高度个人化的、难以形式化的知识,如通过网络教研产生的心得感悟、教学反思等。根据教研组织内知识的特性,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对现有平台进行完善,将使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1 知识的高度共享性

知识的高度共享性是指教研组织内教师间的知识共享将不限于个体对个体,而是通过教研平台的知识管理功能,对所有参与教师所要共享的知识进行统一的收集、组织、发布、管理,使知识可以被组织内其他教师方便地检索和获取,

2 知识的快速转换性

知识的快速转换性是指通过教研平台的知识管理功能,教师共享的隐性知识可以快速转换成显性知识,并被其他有需要的教师吸收利用,使原本难以形式化的隐性知识的获取变得简单方便,提高教研组织内知识的利用率。

3 知识的创造性

创造性强调教师通过教研平台的知识管理功能获取所需知识后,在使用知识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加工创造,提升知识的使用价值,改变知识的使用方式,并通过平台将加工后的知识进行再共享,使组织内可共享的知识含量不断扩大。

二、网络教研平台知识管理功能的基本构成

知识管理有两大基本策略:编码化策略和个人化策略。根据两大基本策略发展出来的三种知识管理方法分别是:知识库、知识地图和知识社区。为了使现有网络教研平台具备知识管理的功能,将把这三种方法同时运用到平台的完善设计中来。

1 基于知识库的管理

知识库是集知识的获取、分类、组织、存储、传播、维护、共享于一体的智能知识处理系统。该系统能自动或通过人工的方式获取针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并按一定的模式进行分类、编码,能对教师共享的各种结构和类型的知识进行集中或分布存储,并能动态地对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将知识以容易获取的方式呈现给教师。

2 基于知识地图的管理

隐性知识不易进行编码,只有通过手把手教授的方式才能进行传递。知识地图将教研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建立起层级关系,形成隐性知识指南,告诉教师知识所在的位置。知识地图提供一种人员与专家查询系统,寻找专家就像查阅地图寻找地点一样。通过知识地图,教师可以快速找到所需专家并与之联系,以获取相应的隐性知识。

3 基于知识社区的管理

知识社区是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所组成的“知识分享”团体。实践社群是知识社区的基础,是教研组织中具有相似工作经历或共同兴趣目标的教师所组成的非正式学习群体。网络教研平台中基于实践社群的知识社区,是实现知识转移,特别是隐性知识转移的最佳场所。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对话讨论是知识社区分享知识的主要方式。

三、网络教研平台的知识管理功能设计

已有的网络教研平台——“‘学校群’教师教研协作平台”(http://www.jsfx.cn/Tleach.aspx)具有协作备课、教育博客、视频案例、教师个人工作室等功能模块。根据知识管理的三种方法,为使现有平台具备知识管理的功能,将在此平台的基础上添加三个功能模块:知识库模块、知识地图模块和知识社区模块,这三个通用模块可以移植到现有任何网络教研平台上。

1 整体功能设计

现有平台在添加以上三个功能模块后,所应具备的知识管理功能整体设计如下:首先,教师通过平台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来获取各方面显隐性知识。其次,教师将获取的知识运用到日常学习和教学中。第三,教师在使用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内化、组织来实现知识的再创新再共享。最后,教研组织者通过对所有教师个人工作室的统一管理,不断更新知识库和知识地图。以上四个方面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2 具体功能模块设计

(1)知识库的设计

教研组织中的教师可能是出于个人意愿,也可能是在激励机制的促进下,积极主动地将自身所具有的显性知识(如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发布到个人工作室。然后教研组织者通过对教师个人工作室的统一管理,将所有显性知识收集在一起,对其进行分类和编码,并呈现在知识库下属的不同模块中,使这些显性知识以容易获取的方式呈现。其他教师只需配合搜索引擎的使用,便能在知识库中方便地获取所需的显性知识。教师在使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加工创造,形成有价值的新知识,并进行再共享。从而形成良好的资源推送机制,使教研组织内的知识总价值不断提高。知识库模块的知识管理过程如图1所示。

(2)知识地图的设计

同样是出于个人意愿或激励机制的促进,教师将自身具有的隐性知识的类型、特征发布到个人工作室。然后教研组织者通过对教师个人工作室的统一管理,将所有隐性知识的类型、特征收集在一起进行分类,依此编制出知识的资源目录以及资源目录中各款目间的关系,而这些资源目录以及目录中各款目间的关系在知识地图上的具体体现,则是知识提供者的个人信息,不同的个人信息通过隐性知识的层级关系组织在一起,形成知识地图。这样其他教师配合搜索引擎的使用,便能根据知识地图获取所需知识提供者的信息,以此找到知识提供者,与之直接沟通交流,实现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知识地图模块的知识管理過程如图2所示。

(3)知识社区的设计

知识社区模块提供一个让教师在线聊天的空间。教研组织中的教师根据自身需求参与到知识社区的活动中,并根据其不同的工作经历和兴趣爱好,组成不同的讨论组,形成一种非正式的学习群体,就感兴趣的话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研讨,在直接的讨论对话中实现知识的转移,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转移。知识社区模块的知识管理过程如图3所示。

篇5:以网络为平台创新教研模式

一、网络教研的优势

⒈不受时间的限制

传统教研活动需要统一时间,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就突破了这个限制。教师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些信息在网络上都是及时呈现的。

2. 不受人员数量和空间限制

传统的学科教研活动,由于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全部教师参加,教师的参与面不广,其效果往往会打折扣。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学校参与活动,这样参与活动的教师人数会大大增加。

3. 信息容量大且更新快

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不仅是倾听者,还是活动共建者。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上传到网络,与同行共享。网络教研让教学资源变得相当丰富,而更新速度更快。

4. 方便快捷

速度快是网络一大特点,网络教研能够使教研室或学校所开展的各项研究活动的资料和信息,在第一时间被教师获取,极为方便快捷。

二、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教研模式

1. 以网络为平台,创新备课方式

传统的集体备课是将教师集中起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集体交流研讨,而利用网络进行集体备课,就可以采用“一人主备、多人参与”的方式。2009~2011年,我校与兰州市秦安路小学联合开展了“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化能力协同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研究活动中,选定备课内容后,研究组的教师们结合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新学习的理论知识,按照统一的教学设计模板,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目标、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析,选择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两校研究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网络平台,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线研读,参与网上研讨活动,发帖提出修改意见。负责教师将各个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他人的修改意见进行归纳梳理。在个人设计出具体教学活动后,小组成员就教学任务的设置、信息资源的运用、教学管理、过程性评价等方面再次讨论,补充修改,形成较完善的教学方案,作为最终的教学设计。这种共同生成的教学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合作完成教学设计后,各研究小组推选一人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实施教学,组内成员全面翔实地记录教学过程,填写课堂教学观察表,制作教学录像盘。

教学实施后,教师从以下方面进行自我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成功之处;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运用方式;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差距;实际教学活动与教学理念之间的差距;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再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设想。

2. 以网络为平台,创新“研”的模式

利用网络还可以创新“研”的形式—“同课异构”网络评课活动。一般操作方式是,学校确定“同一”授课内容,平行班教师“独立设计”教学实施,在“同一”时间内,教师依次晒课,在听评、评课中比较、学习、借鉴先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理念。如“面积与体积”的同课异构教学,学校采用教师独立设计,各班分别授课,教研组教师网上在线评议的方式开展。网上评议时,数学组三位骨干教师先发主帖,其余教师围绕三位主评的意见展开讨论,主讲教师可以浏览或发帖参与讨论,最后,主讲教师对帖子中的观点进行整理,汲取其中有益的部分,从而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这种网络环境支撑下的“同课异构”活动,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3. 以网络为平台,名校教师和专家互助教研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会有许多困惑,这些问题或困惑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影响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我校和兰州市秦安路小学联合组建了名师工作室。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向工作室中的名师请教,及时化解问题与困惑,提高教学研究的层次与水平。同时依托网络还可以通过论坛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专家及名校名师建立联系,邀请名师对自己上课的教学视频进行评议和指导,这样教师足不出户便得到了专家和名校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结束语

网络能给予我们无穷的信息和资源,它能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利用网络可以促使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吴怀军.利用网络开展教研[J].教育, 2009 (8) :47-48.

篇6:三毛小学网络教研平台设计方案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1-0057-01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教育平台的构建是该工程建设的核心。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又包括了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1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化设计

1.1需求分析

1)必须从网络教学资源素材建设、网络课程库建设、网络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和通用网络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的建设开发等四个层面对高等院校精品课程进行优化设计与科学构建。

2)必须从技术上完成网络教育数据库搭建、网络课程设计、网络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开发、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等技术研究成果及作品,并加以整合,发布推广。一个“简单易用;让教师专注于教学设计、资源收集、提取和组织,而不是为技术所困;自动实现课程的网络化和多媒体支持;提供丰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的通用精品课程教学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1.2技术标准及理论依据

在国际上有许多标准化(学术)组织都在致力于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和平台的标准化的研究,并起草了一些相应规范,其中影响较大的有:IMS的Learning Resourse Metadata(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IEEE LTSC(Learning Techm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的LOM (learing Object 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模型)等等。其中相对完善的是IEEELOM模型,它规定了在WEB页面中呈现学习资源时,所应提供的一些基本元素。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技术标准和理论依据。

1.3优化内容设计

设计应严格遵循国家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开发及评审验收的相关规定进行科学的规划,所以一些基础内容,如“主讲教师”、“师资队伍”、“课程描述”等都应设计在内,同时为了体现出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可以在平台里添加“在线测试”、“新闻信息”等有关此门精品课程的内容。

1.4优化系统设计

此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前台的显示界面与后台的管理系统,通过后台的添加信息形成前台的精品课程界面,两者通过数据库的存储与读取来实现连接工作。教师可以通过进入后台登录页面登录进入管理页面,然后就可以添加或修改数据库里面的内容了。考虑到操作的方便性,此页面采用的是左右框架结构,左边框架里放置的是导航页面,点击后在右边页面里显示相应的内容。以制作江汉大学的校园网络课堂为例,在前台显示页面里,考虑到美观性,同时为了方便修改,所有的显示页面都采取的是框架结构,主要有“首页”,“主讲教师”,“师资队伍”,“课程描述”,“自我评价”,“建设规划”,“教学资源”,“在线练习”,“学生评教”等页面,这些页面里显示的内容都是教师在后台管理添加存入数据库里的内容,如发现添加有错误或还有试题要添加,可再进入后台管理添加修改。

1.5优化数据库设计

依照软件工程关于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根据系统功能设计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对于精品课程开发系统的试题库数据库,可以列出以下数据项和数据结构:(1)admin表:主要包括后台管理的用户名、密码、新闻公告等;(2)content表:主要包括课程名称、学科层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手段、主要特色、项目负责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籍贯、职称、职务等;(3)renyuan表:主要包括精品课程里其他教师的信息;(4)question表:主要包括在线练习的题目、答案等;(5)words表:主要包括学生评教的留言等;(6)upload表:主要是对上传的课件、视频的记录。

2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通用模板的开发方案

2.1系统支持平台与开发工具选择

1)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Server

2)Web服务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6.0

3)数据库系统:Microsoft Access 2003

4)网页编程语言:HTML,ASP

5)网页编辑工具:Micromedia Dreamweaver8.0

2.2平台界面的设计

平台模板界面的设计主要是指前台界面的设计,这里主要介绍一下主页、头页面和尾页面以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页面,这些介绍精品课程内容的前台页面都统一存放在index文件夹里。

1)主页介绍。主页有三个大的框架组成,在前面的系统设计里已经提到了头页面和尾页面,再加上中间的框架,就构成了首页。

2) 头页面(top.asp)和尾页面(bottom.asp)。在头页面和尾页面设计好了后,在设计网站的其它任意一个页面时,都再只用设计中间部分了,而在头尾部分则只用加如下代码就可以把早就设计好的页面嵌套进去了:

(1)头页面 :为了方便起见,头页面里包含导航链接,以便于浏览。

(2)尾页面:只是为了美观,故设计为一个图片,如换做其他学校使用,更改图片或者直接用文字皆可。

2.3平台模板功能的设计

平台模板功能的设计主要是指后台管理的设计,后台管理涉及到管理员登录、精品课程各类信息的添加和修改、资源上传、试题管理、学生反馈信息、修改密码等多个模块,后台管理页面统一存放于admin文件夹中。

1)数据库连接。由于管理员的用户名、密码都保存在数据库中,因此,首先应该做好数据库的连接工作。代码如下:

<% on error resume next

set 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 "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dbq=" & Server.MapPath("../db/db1.mdb")

set rs=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et rs.activeconnection=conn

%>

为了不使每个需要连接数据库的页面都要写这段代码,故将此段代码存于adminconn.asp文件中,便可如同头、尾页面一样引用了。

2)登录模块。在登录页面里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被提交到admin.asp页面,进行判断是否是合法用户,如果是合法用户,网页将会转向adminmain.html页面。

3)验证模块。为了防止非管理员用户通过直接输入管理页面的网址而直接进入管理页面,我在每个管理页面均嵌套了checkadmin.asp,此文件是session来判断该用户是否是通过登录页面登录后进入管理页面的,限于篇幅,主要代码略。

4)信息添加修改模块。此模块关键就是如何将添加或者修改的内容保存,限于篇幅,主要代码略。

篇7:校际网络教研平台的四维构建

教育部实施国培计划和我省设施全员九十学时培训以来, 各级教育部门加大了教师培训的步伐, 但是存在教师培训形式单一、互动方式滞后、奖励研究机制还未健全以及地区性差异造成听课者互动缺失等等不足, 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是部分教师抱着“要我学”的态度, 将外出的九十学时培训当作一种差事来完成, 甚至将外出培训作为休养身心和旅游的机会, 这无形中削弱了培训的功能、浪费了国家大量的培训经费。鉴于此, 本文开展校际教师网络教研平台的研究, 以期建立教师培训资源库、专业教学案例库和教学专家咨询系统, 提供同步教学辅导和经常性的理论培训, 进一步解决现实中教师个性化成长需求和培训模式单一间的矛盾, 推动教师培训数字化建设, 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升, 带动教育教学理念的全面提升。

1 学习理念构建

生活在信息技术环境和终身学习社会中的教师, 他们的学习离不开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我们把“教师校际网络教研平台”界定为:根在推进全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 具有共同性发展需求和目标的教师通过网络, 组建超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教研共同体, 这个团体应该具有以特征:以提高教学水平, 提升专业素养为目标;多种学科、多个学段、多所学校、多类资源的全面整合;学习方式呈现多元化和交互性;学习成果与经验呈现共享和分享性;成员间想互示范和激励。所以通过一定的渠道让教师对校际网络教研形成一定的共识, 促进他们网络学习的参与度是首要任务。

1.1 灵活与便捷的学习方式

教师培训有正式形式和非正式形式之分, 相对于正式形式培训的系统性, 非正式形式培训重在让学员自主决定学习时间与地点, 教师校际网络教研平台的创设正好吻合教师自主学习的随时随地性, 不受工作时间, 办公地点的限制。

1.2 以教学问题解决为重点

据笔者了解, 外出培训会使教师回校后面临更高强度的课时量, 而通过网络校际教研平台, 它们可以就当前教学问题进行网上互动、资源查找, 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反而有利减轻劳动强度, 提升办事效率。

1.3 接受和输出信息的自主性

与国家正式培训相比, 网络教研平台的创设给教师带来了海量的教育信息资源, 教师全凭个人需求来获取, 不存在任何功利性和人为的管理约束, 当需要这些信息时, 他们便会主动从头脑中提取信息为我所用。

2 技术平台构建

校际网络教研平台的构建一般是由多所学校间正式组织的, 但具体的平台类型却是多种多样的。有基于教学实践需要的, 也有基于课题研究的;有专注于课堂设计的, 也有专注于学生管理的;有注重教学方法探讨的, 也有注重资源共享的……以下笔者从不同网络平台形式入手进行归纳:

2.1 以 QQ 为工具的网络校际交流

QQ群具有即时交流和留言的功能, 在教师中应用广泛, 如嵊州市小学高年级思品教研QQ群、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研讨群等等。这有利克服教师因工作环境、时间、地点、学校规章制度限制而造成的信息闭塞问题, 获取多方面的信息资源。

2.2 以 BBT 为形式的网络主题研训

对于教师工作遇到的典型问题, 在BBT论坛上, 版主可以设立一定的话题引导大家探讨, 使得专家型教师的观点通过网络使大家得到分享, 而且信息易于保存, 可以经常翻阅。如浙江省特级教师钟志农创办的心海扬帆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 就以期资源的丰富性和网友交流的丰富多彩, 成为我们绍兴市心理辅导教师的网上研修家园, 效果极好 (图1) 。

2.3 以博客为平台的学科建设共同体

博客和近期流行的微博以其个人出版物的形式走到我们教师身边。这对于期待成长的青年教师来说, 通过这一平台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 倾听他们的教育心语, 促进了同行间的情感交流。这是非专家型教师表达思想的平台, 也是专家型教师网络传、帮、带的重要工具, 更是教师在工作之余放松精神、抒发性灵的相对自由的空间。网络成员间的真诚和互相勉励有利教师大胆发言、表达内心, 实现他们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呈现。

2.4 以教师研修网为阵地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教师研修网已经成为教师网络研修的主阵地, 研修网可以按年级段和学科分成不同的版块, 也可以从提供的资源形式上进行为类, 如北京市西城区的研修网, 就分成“协作组”、“资源”、“活动”、“日志”、“视频案例”这几个版块, 网友可以通过注册而发言, 便于管理员进修系统的会员管理。无疑基于研修网而构建的校际研修学习共同体, 学习的内容更加专业、丰富, 研究形式更具有情境性, 活动成效与更为明显 (见图2) 。

3 互动氛围构建

团体网络学习个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应用, 这种学习氛围的营造应该具有共同的成长愿景。成员之间应该有足够的信任, 并保持一种持续交流的关系。可以由专家型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主题, 并不断调节大家的研讨主动性, 让所有学习成员在交互学习中体验团体的归属感。这样一来, 所有成员才能真正拥有自己成长的网上精神家园。

3.1活动驱动。浙江省海盐市的教师博客群通过博客之星的评选、定期举办博客论坛、开设创感教育高级研修班等形式,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在网络平台上, 我校通过每日观点、新闻亮点、焦点探讨、新秀评选等多种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形成强大的磁场, 让教师在无形中进行这种学术氛围中, 并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3.2规则制订。“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无论是研修网, 还是BBT和QQ群, 发言不能太随意而影响大家的心情, 每个成员的行为都应该考虑到团体的整体利益, 不能将网络平台演变为发泄对教育制度不满、制造成员矛盾的工具。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规定, 合作学习才能富于实效。

4 评价机制构建

当网络研修共同体运行一段时间后, 学习的成效会慢慢显现出来, 这时我们应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 通过经验总结、行为肯定来支持和激励教师成长。

4.1先进评定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每学期, 对于网上发言积极、观点独到、思想有亮点的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评出学期网络研修之星, 给以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与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相同, 对教师学习成效的评价受教师主体基础、能力、个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也不可能搞一刀切, 而应该着眼于成员的特殊性, 从发展的、纵向的角度来观察他们的学习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一直难以发展但有很大潜力的成员或者学习共同体我们应给以充分的期望。

4.2即时回馈和定期效果评价相结合。对于网上发表的议论, 各校教师都可以相互提出赞同或者不同的看法, 并有专家型教师总结该主题的讨论并给出反馈意见。一段时间下来, 主题的研讨进一步深入, 就应该对这一主题作阶段性的评价, 对相关成员提供的资料、发表的见解、制作的课件等给以肯定和指导。

自从学校教育出现以来, 学习就存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之分, 所谓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而进行的自觉研习, 这种学习具有情境性、偶然性, 更注重学习者的自我感受。事实上, 教师的网络学习也可以分为正规的在职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种, 本文所述的学习应该归属于后者, 关注教师的网络非正式学习和自主学习就是对教师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 是学校管理在新时期赐给教师的一份精神福利。

参考文献

[1]王陆:虚拟学习社区原理与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蕾: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张化东: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审视学习共同体[J], 现代教育技术, 2006 (5) .

篇8:区域网络教研平台的功能研究

1 开展区域网络教研平台的相关建设目标及理念概述

客观地讲,区域网络教研平台的开展和深入主要是以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如果出发点立足在以教师为本方面,那么就要提供针对教师开展个体研修的相关服务;如果出发点立足于在增强同伴的互助方面,那么就要针对团队的协作式学习提供相关的服务;如果出发点立足于拓展专业的引领方面,那么就要竭力获得更高层次的专家式梯队支持,从而实现其为相关的教师群体提供关于跨学校、跨学科、跨区域的服务平台的目的,这样也更加有利于有效提升区域教学和教研水平。

2 针对区域网络教研平台的基本构成及任务功能分析

需要明确的是: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力促进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效益的真实目的。从根本上讲,区域网络教研平台的开展和深入所依照的理论则是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以及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理论。其中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具体指的是在强调教研活动绝对是在网络状况的支持下,通过针对教师共同体之间的交流的研究,把相关的共同体当中的个人的隐性知识进行社会化,这样便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作为共同体的显性知识而存在,之后便通过将其内化为相关教师的个人隐性知识,最终使得共同体当中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和发展。同时只能对区域网络教研平台相关的任务功能以及构造动态资源生态链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通过相关的区域网络教研平台的设立,教师参与到整个的教研过程以及教研结果的分析当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明确各个知识点和资源之间的衔接同时借助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通的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其资源的质量分析层面的优化和创新。伴随着网络教研平台的深入推广和使用,目前现有的资源生态链正在逐渐地形成所谓的正向循环,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更加有利于为各区域积累并最终形成有价值的学科资源库。常规的教研中具有网络化优势的教学研发功能网络所特具有跨时空、大容量储存和信息的快速检索等好处。教研活动中网络化是将其与教研相关的内容、形式、评价等向其网络应用方向得转变,显然,并非所有的常规教研所具有功能均适宜网络化的。支撑性条件能否整合各教研内容支撑性的整合过程就是网络教研平台功能性提炼的过程。从而常规教研的网络化功能性提出后网络教研功能主要包括教研资源的采集、储存、分发、共享、搜索、整理、归类、评价等教研信息的交互、推送、统计等。网络教研具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教师能对教育教学问题开展讨论与交流。知识具有社会性.通过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加深知识的意义建构。由于教师自身条件、认知水平的有限,特别是原有的认知结构影响,对同一问题的认知往往会因人而不同。这样,学习者之间就会产生不同点的对立和交锋,从而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网教研平台是网络教研认知冲突产生的场地。网络教研的互动交流功能首先应具有群组功能,让有共同研讨话题(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学习型组的教师能组建学习共同体:其次应同时具备即时流和分时交流的功能;其三,教师既可通过该功能教育教学专家进行沟通。实现专家引领式的网络教研,又能达到方便地与同行探讨,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式的网络教研。

3 对于区域网络教研平台整体结构框架的剖析

通过对于区域网络教研平台的整体结构框架的分析我们得知:第一步是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进而形成研修共同体,然后通过对于相关的流程驱动的校验模式进行深入调查,接下来通过促进传统教研活动的网络化以及目前的网络教研活动的常规化来实现对于整个过程的推动,最后则是针对校验驱动的检验,并通过建用并举的方式来最终构建本土化的学科资源的有效应用环境。首先应对常规教研内容按照支持该教研内容所必需的支撑性条件因素进行分析。接着再研究这些支撑性条件能否通过网络的实现。如传统教研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听课、评课、命题、组织教学研究会议等这些内容。其中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时可能需要有相关理论性的材料。还需要有相当理论专业的期刊,甚至直接与熟悉该理论的专家交流等支撑性得条件。网络教研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的关键是研究这些支撑性总和。网络教研平台的资源共享功能应在提供量方面资源的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编排资源功能优异的资源推荐功能。避免教师在海量的资源迷失了方向。帮助教师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其中网络教研平台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自留地:这个模块的意思指的就是区域网络教研平台首先是作为教师的工作空间而存在的,所以其宗旨就是要为教师的研修提供各色的服务和先关供给的提供。

2)教师协作组:这是由参与加教研活动的几个教师所组成的交流共享空间。在上述的教师协作组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论坛讨论的形式召开教研讨论。

3)区域教研中心:这个模块主要是以教师的个人的影响力所最终形成的信息网络,主要包括有以学科或者是年级作为协作组的形式而形成的信息网络、以参与有共同课题或者是共同的研究方向的群组而直接形成的信息网络这两个方面。

4)教育资源中心:通过自留地或者是教师协作组的机制带动相关区域内优秀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叠加,从而最终构建一个动态生成的特色区域教育资源库。

5)多用户权限管理:这个模块的实质使得整个平台具有灵活的、且是多用户权限管理机制。

6)学科资源库:这个绝对是以服务于该学科教师的研修为宗旨的存在平台。上述功能的实现是通过活动的开展,将整个的使用资源分类为引用型学科资源以及收集资料型资源的两种方式,同时由相关的教师将整个的学科资源库中与当前所正进行教学的进度进行匹配,最终方便于以后的查询使用。

4 结束语

一般来讲,针对区域网络教研平台的功能框架的研究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课题,但是相信伴随着网络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相信目前许多当前无法实现的功能都会最终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赵旵.区域网络教研平台的功能框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57-60.

[2]王新美,顾小清.构建网上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6):61-63.

[3]黄冠.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研平台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30-37.

[4]但红光.借助网络平台,深入开展学校教研活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2):9-12.

上一篇:玄奘大师传读书笔记下一篇:大学刑警大队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