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党组织设置的请示

2024-04-12

增设党组织设置的请示(共9篇)

篇1:增设党组织设置的请示

关于调整设置

#### 机关党支部、机关离退休党支部的

中共

#组织部:

根据《

######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局于2010年3月组建成立,履行原房产管理局、原拆迁监督管理办公室及原建设局(划转到区交通运输局的职能部分除外)的职责。另根据《中共

组织部关于调整设置区级各职能部门党组织的通知》规定,2010年4月中共

###委员会成立,将原3个单位的全体党员(划转到区交通运输局的人员除外)纳入管理。现#####局党委共管理党员####人(其中,局机关在职党员##人,机关离退休党员##人,下属单位党员##人)。因我局内部职能科室设置及下属单位的整合方案(即:“三定方案”)尚未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复,现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党员管理,深入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经##局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拟对局机关党组织进行调整设置。具体请示事项如下:

一、提请撤销的机关党组织

(一)撤销中共

#局机关支部委员会、撤销中共

#####局机关支部委员会。注:中共

###支部已按 号文件要求撤销。

(二)撤销中共

#局机关离退休支部委员会、撤销中共

局机关离退休支部委员会。

二、提议成立的机关党组织

(一)成立中共

#####局机关支部委员会1个,设委员5人,其中设支部书记1人,将

#局机关在职党员纳入管理。

(二)成立中共

#局机关离退休支部委员会1个,设委员5人,其中设支部书记1人,支部副书记1人,将

#局机关离退休党员纳入管理。

三、其他事项

纳入中共

#局委员会管理的房管一.二.三.四所、##公司、勘查设计院各党组织,待我局内部职能科室设置及下属单位的整合方案通过后,再另行调整。

此请示,当否!

中共

#局委员会

2010年10月21日

篇2:增设党组织设置的请示

关于社区党委所属党支部

初步候选人的请示

龙都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员民主推荐党委所属服务型功能党支部候

选人初步人选大会于月日—月日召开,各党支部民主推荐情况如下:

1、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党支部共有党员名,参加投票的党员名,占%;综合党员推荐意见,、、、、同志为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党支部初步候选人。

2、调解维稳党支部共有党员名,参加投票的党员名,占%;综合党员推荐意见,、、、、同志为调解维稳党支部初步候选人。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支部共有党员名,参加投票的党员名,占%;综合党员推荐意见,、、、、同志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支部初步候选人。

4、个体工商业党支部共有党员名,参加投票的党员名,占%;综合党员推荐意见,、、、、同志为个体工商业党支部初步候选人。

5、老党员服务党支部共有党员名,参加投票的党员名,占%;综合党员推荐意见,、、、、同志为老党员服务党支部初步候选人。

当否,请批示。

社区党委(章)

篇3:增设党组织设置的请示

1.1 背景技术

吊车要求垂直吊装, 然而司机却无法判断单吊车滑移法、旋转法吊装时, 以及吊车抬吊作业时其吊钩是否处于垂直状态, 而要由吊装指挥者, 依据监视被吊重物垂直吊装者提供的信息指挥司机操纵[3], 既不及时又不准确, 究其原因部分与吊车自身存在设置缺失有关。因而有必要在吊车增设既适合所有单吊车吊装, 又适合抬吊作业的垂直吊装显示与监视设置。

1.2 增设吊车吊钩偏角激光显示设置[1]

由于控制吊车垂直吊装的核心是控制其吊钩的偏角, 本设置则直接动态显示吊车吊钩偏角的方向、大小, 并依其操纵销除吊钩的偏角, 这是本设置的一大特点;本设置另一特点是, 在用激光作为吊车垂直吊装基准激光的同时, 又用激光动态显示吊车吊钩的偏角, 当吊钩偏角0°时, 基准激光光束与吊钩偏角激光光束中心线重合;当吊钩产生偏角时, 吊钩偏角激光光束偏离始终铅垂方位的基准激光光束, 显示出偏角的方向和偏角大小。其作法是:将经球绞连接的基准激光发生器, 装设于与吊钩连接的动滑轮组护板外侧的下方, 将吊钩偏角激光发生器, 装设于动滑轮组护板外侧的上方, 基准激光发生器由于经球绞连接, 在激光发生器自重和球绞自动调整下, 则始终发射铅垂方位的基准激光光束, 当吊钩偏角0°时, 吊钩偏角激光发生器朝下发射的激光光束, 和基准激光发生器铅垂朝上发射的激光光束中心线相重合, 若二者激光光束分别为红色和兰色, 则当吊钩偏角0°时, 红色与兰色相混发出紫光, 当吊钩产生偏角时, 兰色激光光束则偏离红色的基准激光光束, 准确、鲜明显示出偏角的方向和偏角大小。

1.3 增设吊车吊钩偏角激光监视设置[1], 作为司机操纵的依据, 以实现垂直吊装。

为此在与吊车吊钩相连的动滑轮组护板外侧, 在增设吊车吊钩偏角激光显示设置的同时, 设置经球绞连接后的无线攝象头, 在吊车操作室安设无线接收机, 将吊车吊钩偏角激光显示设置显示的激光光束图象, 再现于司机操作室的屏幕上, 且通过无线攝象头、无线接收机到屏幕上显示的调试, 使基准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光束, 从攝象到屏幕上显示的基准激光光束图象, 始终保持铅垂的方位 (也可以将吊车吊钩偏角激光显示设置显示的激光光束图象, 经画面斜率处理器单独将图象横向放大后, 显示于司机操作室的屏幕上, 并使基准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光束, 从攝象到屏幕上显示的基准激光光束图象, 始终保持铅垂的方位。。由于图象中铅垂的基准激光光束, 经单独将图象横向放大后方向不变, 而吊钩偏斜时非铅垂的吊钩偏角激光光束斜率的绝对值则变小) , 吊装时司机仍以基准激光光束为基准, 参看显示的激光光束画面, 操控吊车消除吊钩的偏角, 实现垂直吊装。

2、于协同方显示吊车载荷、吊钩偏角动态实现协同吊装, 以回避抬吊风险

2.1 背景技术。

据《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4]的条文说明中指出:"双机抬吊是比较危险的作业, 对吊装指挥及司机要求都比较高。国外有些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双机抬吊作业是持否定態度的…"危险来自抬吊吊车载荷的超常 (超吊装设计值, 下同) 变动与不垂直吊装。究其原因, 部分与现有吊车自身存在设置缺失有关, 抬吊要求在协同吊装下进行, 吊车间互为协同方, 然而由于设置缺失, 吊车间互不了解协同方吊车载荷动态与吊车吊钩偏角动态, 而靠吊装指挥者依其掌握的被吊重物空间方位和壮态进行指挥…故"国外有些工程管理人员对于抬吊作业是持否定态度的"[4]

2.1 于协同方显示的必要性。

抬吊要求在协同吊装下进行, 当控制吊车间载荷变动或吊车间吊钩偏角变动时, 二吊车抬吊时吊车间 (设二主吊车抬吊时主吊车间) 互为协同方;当控制主、辅吊车间吊钩偏角变动时, 主吊车与辅助吊车间互为协同方, 若吊车吊钩偏角变动时, 必涉及到协同方吊车也出现吊钩偏角变动, 若吊车出现载荷变动时, 必涉及到协同方吊车也出现载荷变动, 故对参与抬吊的吊车操纵要从整体出发, 要依据双方吊车载荷变动或吊钩偏角变动的比较进行操纵, 既要实现自身作业的安全, 又要配合协同方吊车实现作业的安全, 为此既要掌握自身吊车载荷、吊钩偏角的动态, 又有必要掌握协同方吊车载荷、吊钩偏角的动态。

2.2 从设备抬吊论证于协同方显示的必要性。

由于物体空间位置, 可以该物体不在一直线上三个点的空间坐标确定, 则受力明确的独立吊点数只能≤3, 故一般是双吊车或三吊车抬吊, 现以双吊车、三吊车抬吊设备说明于协同方动态显示吊车载荷、吊钩偏角的必要性。据《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5]"吊车抬吊法吊装工艺是采用单主吊车或双主吊车提升卧置设备上部, 同时采用单辅助吊车或双辅助吊车抬送设备下部, 当设备仰角达到70°-75°时, 辅助吊车松吊钩…"

2.2.1 主、辅双吊车抬吊。

隨着主吊车提升、辅辅助吊车抬送, 主、辅吊车载荷虽然发生变动而这是可预见的正常变动, 故主、辅吊车抬吊的关键是控制垂直吊装。由于立式重物抬吊竖直过程中, 辅助吊车抬送速度与主吊车提升速度之比值, 应等于主吊车与辅助吊

车吊点间连线的斜率, 才能实现垂直吊装, 且立式重物吊装中主、辅吊车吊点间连线的斜率在不断改变, 尤其是大仰角下吊装更难控制…因而没有主、辅吊车间的密切配合是难以实现垂直吊装。同时主、辅吊车吊钩产生的 (主、辅吊车间) 偏角大小, 约与主、辅吊车各自承担的载荷成反比, 若主、辅吊车各自承担载荷为4∶1, 当主吊车吊钩偏角滞后0.75° (尚不易觉察) , 而辅助吊车吊钩偏角竟超前3°, 若此时设备仰角为75°, 则辅助吊车承担的载荷竟是吊钩偏角0°时的1.25倍, 且辅助吊车吊钩偏角达到允许值时, 主吊车吊钩偏角也必符合要求, 故主、辅吊车司机理应均以辅助吊车显示的吊钩偏角不大于允许值为前提进行操纵, 所以除主吊车吊钩偏角动态在作为协同方的辅助吊车显示, 供辅助吊车司机在消除吊钩偏角的操纵中观察比较外, 更有必要将辅助吊车吊钩偏角的动态在协同方主吊车进行显示。

2.2.2 设二主吊车的主、辅三吊车抬吊

设二主吊车时, 二主吊车载荷的变动, 既与主、辅吊车间的抬吊有关, 又与二主吊车间的不同步提升有关, 因而主吊车司机不能只依据本吊车显示的载荷进行操纵, 而应依据自身载荷与协同方主吊车载荷比较后进行操纵, 所以有必要将主吊车载荷的动态值, 在协同吊装的协同方进行显示;设二主吊车与辅助吊车间的垂直吊装控制, 与主、辅二吊车间垂直吊装控制类同 (不再赘述) , 故同样必要将辅助吊车吊钩偏角的动态, 在作为协同吊装协同方的二主吊车分别显示。

2.3 增设吊车抬吊风险动态于协同方显示设置。

吊车抬吊风险动态于协同方显示设置[2], 是二项专利中的另一项。本设置系包括信息传输、显示的设置, 其特点是, 将吊车载荷动态与吊钩偏角动态, 传输、显示于协同方吊车操作室。从而达到信息互通, 令双方在"知已知彼"条件下实现协同吊装, 以回避抬吊风险。

3、开发激光监视垂直吊装且回避抬吊风险的新一代吊车。

不仅是立式重物需要抬吊, 还有单吊车吊不动或尺寸过大的重物也需要抬吊, 故抬吊与单吊车吊装都是吊车吊装的基本作业, 即抬吊是大量而普遍存在的, 同时吊车要求垂直吊装, 因而依据二项专利开创出既适合于所有单吊车吊装作业, 也适合于抬吊作业, 用激光监视吊车垂直吊装、且回避不垂直抬吊与载荷超常变动风险的新一代吊车, 是当务之急, 同时该二项专利适用于各类型吊车, 期望有实力的吊车制造厂商通过专利转让, 进行国际申请, 问鼎世界!欢迎有意向者来电 (0592-87603963) 商议。

参考文献

[1]林汉丁.吊车吊钩偏角激光显示与监视设置[P], 中国:201110134401.2

[2]林汉丁.吊车抬吊风险动态于协同方显示设置[P], 中国:201110148371.0

[3]罗顶瑞, 朱兆华.大型吊装组织设计方案实例分析[M], 北京:化学工业出2008

[4]SH/T3536-2002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S],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3-02-09

篇4:增设党组织设置的请示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学生党组织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科学合理设置学生党组织,规范组织生活,发挥党员作用。通过问卷调查、专项调研等方式对学生党组织设置方式及数量等进行了科学统计和成因分析。

近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过培养考察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的行列,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但由于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增长很快,各支部各项培养教育工作不同程度有所滞后,带来许多连带问题都亟待解决,而解决问题的首要途径就是规范学生党支部建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支部,控制好支部规模,选配优秀支部书记,做好培养教育工作。

一、目前高校学生党组织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党员活动方面

一是毕业班党员往往因找工作、外地实习等原因长期不在校,期间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接受教育。

二是党员活动内容方式方法单一。单就我校曾经做过的一次统计来看:某一学生党支部一个学期7次活动中,3次发展转正会,2次学习汇报,1次党员评议民主生活会,1次制定下一年度发展计划,真正谈心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太少。

三是党员活动覆盖面窄,且一部分党员对组织生活不够重视,活动热情悬殊。

2.思想作风建设方面

一是入党动机不端正,入党前后两个样;对党的学习认识不系统,思想汇报网上摘抄居多,真正学习感想少;对组织的归属感不明确,作为党员的个人荣誉感高于集体荣誉感。

二是缺少主人翁意识、服务意识和榜样意识。表现在:支部活动不发言,学生活动不积极参加,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三是党员尤其是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理论学习氛围还不够好,要求还不够严。

3.党员作用发挥情况

一是支部往往更注重自身建设,忽视发挥作用,支部摆位不明确。

二是没有起到党支部整体在学生群体中的引领作用,很多如申请人活动、思想政策宣讲本应当或者是能够承担的工作没有发挥好引领作用。

三是党员工作职责不明确,限制了作用发挥。

二、进行党组织设置方式研究的现实意义

对于以上问题,需要通过改进学生党支部工作,促进体制改革,强化机制建设等一系列系统工程才能着力改善,首要途径就是规范学生党支部建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支部,控制好支部规模,选配优秀支部书记,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其中最基本的出发点在于学生支部设置问题。该项研究对于解决目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是力图避免学生党支部党员之间相互联系少,彼此不熟悉的情况。目前高校的学科门类繁多,交叉学科越来越多,同一个学院下可能存在多个一级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课程迥异,缺少相互熟悉的条件,空余时间不够集中,这样如果设置很少的学生党支部就不利于学生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另外,一些高校的新校区尚在建设中,与老校区并行使用,还存在高低年级学生不在同一校区的情况,更需要合理规划支部设置。

二是力图避免出现学生党支部党员数量过多的情况。一个党支部学生党员数量过多,支部成员间相互不熟悉,极易造成组织生活效果差,发表意见时间长,党员之间工作相互推诿,支部凝聚力差等情况的发生。

三是力图避免“重发展、轻培养”的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学生党员年龄小,阅历浅,思想不成熟,容易波动,很多基层支部在發展入党环节上把握严格,但在入党后的后期教育培养上不够重视,造成入党前后的“两面派”。这往往也和支部不能合理设置,缺乏优秀党支部书记可以调配有关。

三、研究的方式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采取了调研问卷和专题访谈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1.调研对象的选取和调研方式的选择

按照最初设计方案,选取天津市和外地高校各3-4所,若干基层党组织进行调研。根据项目参与者和其他相关协助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充分借助会议、交流、学访等便利条件,选取了天津三所本地高校共10个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走访和座谈,进行信息采集;选取了5所外地高校共10个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学访交流、网络或邮寄相关材料进行信息调研采集。

2.调研问卷的编制

在调研问卷的编写上,我们按照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对党支部的设置原则、党员数量、人员稳定性、班级党支部建设情况等影响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的主要观测点进行了调研,对党支部发挥作用情况等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不同而带来的效果也进行了调研。在网络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党总支、学生党建示范中心、学生宿舍社区支部等新的党支部设置方式进行了追加专项调研。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20个被调研的基层党组织中,15个为基层党委,5个为党总支,数量最多的党员数为770人,数量最少的为78人,平均数量为233人。被调研的基层党组织包括了113个基层党支部,4661名党员。

研究具体结果及分析如下:

1.专业和年级相结合为主的设置原则

20个被调研的基层党组织中,19个都按专业划分学生党支部(另外1个由于党员数量少设置了唯一一个学生党支部),占95%;16个还在按专业划分的基础上按照年级进行了划分,占80%。

结合目前各高校的招生情况来看,一个基层学院往往有3-4个专业,专业之间的课程及活动安排不尽相同,因此按照专业划分学生党支部具备其合理性,事实上也被绝大多数的基层党组织所采用。

同一专业学生党员数量仍旧很大,因此按照年级进行进一步细致划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形式上往往灵活多样。因低年级党员普遍数量较少,部分基层党支部采取了诸如:一二年级合并成立支部,一三、二四年级隔年级分别成立支部,毕业班党员独立成立支部等设置原则。

2.“30人”是学生支部党员数量的“黄金线”endprint

20个被调研的基层党组织共113个党支部,其中支部党员数量最多的为77人,党员数量最少的为5人,平均值41.25人.实际在21-30人和31-50人的最多,分别为33.5%和28.3%。

通过对基层党组织关于此问题的进一步详细调研,18个党组织(占90%)认为目前的学生党支部党员数量过大,不利于学生党员的管理和开展组织生活。造成目前支部党员数量过多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党员中相当一部分是预备党员,不具备成立更多党支部的基本条件(3名正式党员);二是缺乏合适的党务工作者担任支部书记。

同时,13个党组织认为30人左右的党支部设置合理,7个党组织认为20人左右的党支部设置合理。结合目前已有的调研材料、数据情况和工作经验来看,通过在以专业和年级相结合为主的同一设置原则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设置方式的调整,培养一批负责任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能够达到将支部党员数量控制在30人左右规模的目标。因此,短期来看,30人应当是学生支部党员数量的“黄金线”。

3.尚未找到最稳妥的支部组成方式

大学四年的时光对青年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后阶段,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繁重的课程和忙碌的为人生就业第一步打拼的过程中,也是转瞬即逝。受发展培养的程序制约,一名学生党员在支部中发挥作用往往只能是一至两年,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往往还受毕业季、开学季的影响,支部成员有较大调整,相互之间熟悉还需要一个过程,发挥合力、形成战斗力更需要时间来磨合,培养发展工作也需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本课题组认为:支部成员的稳定性也是衡量学生党支部设置合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调研情况,17个被调研党组织所辖各学生党支部每年的党员变化率均超过50%,占总数的85%。基本可以认为目前各高校学生党组织还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党支部成员的稳定性,抑或没有找到能够充分达到稳定性的支部设置方式。

具体分析原因:一是每年的发展量大,往往一年中新加入党组织的党员数量就接近支部党员数量的一半;二是支部党员构成中毕业班党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毕业时党组织关系转出数量也占到了近乎一半。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采用一三年级、二四年级这种隔年级设置党支部的方式,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延长党支部的稳定期——每两年才有一次毕业生离校,低年级党员发展数量较少。但通过进一步调研,隔年级设置学生党支部也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尤其是一三年级支部成立伊始正式党员数量过少,使得培养发展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

综合以上调研情况,认为目前还没有找到普遍适用的最为稳妥的支部组成方式。

4.党支部建在班上尚有阻碍

被调研的党组织没有一个能够普遍将党支部建在班上,選择偶有或曾有的也仅有3个(15%),而恰恰这3个中还有1个组织是两年前曾尝试过,后来就不再进行推进了。

具体分析来看,党支部建在高年级尤其是毕业年级班上是有一定的基础条件的。一般情况下,一个50人左右规模的班级在大四时一般会有10名左右的党员,其中正式党员在3至4名,这些党员是相处3年的同班同学,相互熟悉,凝聚力较强,具备了组建党支部的基本条件。同时,大四年级往往安排了专业实习、岗位见习等环节,与其它年级缺少共同活动的时间,独立成立党支部也具有一定合理性。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党支部建在毕业年级班上很少的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党员中本身正式党员数量较少,又基本上集中在毕业年级,正是需要他们承担低年级的培养发展任务的时候,培养人和培养对象不在同一支部显然行不通;二是正因为毕业班所在的党支部缺少组织生活的时间才更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来积极推进,甚至是低年级党员进行主导,而不是采取将毕业班党员集中,这样反而更容易使得召开支部大会因到会人数问题而困难重重;三是每年反复将毕业班党员从低年级党支部中转出,人为破坏了低年级支部稳定性,不利于低年级支部的长期稳定和建设。

参考文献:

【1】台秀珍,刘振斌,付斌. 构建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全程教育与管理机制[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6,(02) .

【2】韩峰,梁淑红. 高校扩招与学生质量问题的研究及对策[J].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1,(03) .

【3】程明亮. 创先争优背景下创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探索和思考[J]. 青年与社会. 2012(02)

【4】李雅静. 提高中国共产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思考[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1)

篇5:增设文秘专业的请示

东大〔2011〕12号签发人:张翔

东方大学关于增设文秘专业(本科)的请示

河南省教育厅:

据了解,仅河南省县以上的机关、单位所需的秘书人员每年在30000人以上,但目前各机关的秘书大都未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专业素质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我校已成立了筹备小组和秘书学教研室。现有秘书专业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近两年又自编了一部分教材,举办过多期秘书培训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故此,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校计划在2011年申请增设文秘专业(本科),将文秘专业的学制定为4年,把培养县以上的党政机关和单位秘书人员作为目标。2012年秋季开始招生,每年招生40~50人,到2015年,在校生达160~200人。

特此请示,望予以批复。

附件:文秘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东方大学

篇6:增设副职请示

我局自今年6月底组建以来,工作逐步走上正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和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职能交给安监部门后,我局领导和人员编制少与承担的繁重工作任务很不适应,也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局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每天24小时值班,必须有局领导带班。但目前只有一名局长,一名副局长,一名纪检组长,安全带班领导安排不来。二是全市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需要领导带队赶到现场组织抢险和调查处理事故,局领导职数太少,很难应付突发事件。三是我局日常监管执法任务重,承担着七项行政许可职能,加之成为政府工作部门后,党务和社会工作任务也加重了。四是与全国同类城市,甚至与省内其他市州的安监局相比(见附件),我局的领导职数是最少的。最近省政府安全目标考核组对此提出建议,要求市政府适当增加安监局的领导职数、人员编制,以满足日益增加的监管工作需要。

因此,我们恳请增加一名副局级领导职数。

妥否,请批示。

篇7:增设副书记请示

随着行政审批工作的有力推进,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党群关系将陆续转入我中心,党支部的工作也越来越繁重。现需要增加一位支部副书记协助支部书记工作。按照相关程序,通过支部大会表决,拟由刘X_担任我中心党支部副书记。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复。

篇8:增设党组织设置的请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城市机动车数量猛涨, 最终导致交通日渐拥堵, 交通拥挤和出行效率低下。为了缓解市民出行与交通不便的矛盾, 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智能作用, 各大中城市纷纷提出“畅通工程”, 即在既有城市周边高速公路与城市主干道相交处增加互通立交出入市口来缓解城市日渐增长的交通压力。如郑州市结合公安部、建设部提出的“畅通郑州”。在增设互通立交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为避免对原有通行道路的通行造成干扰, 需要进行保通方案设计。本文结合郑州市G107辅道南延线与西南绕城互通立交新建工程的工程实例, 对增设互通立交工程中的保通方案及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2 保通方案的选择

保通方案的选择是与工程项目特点紧密联系, 以下是当前高速公路常用的几种保通方案。

2.1 道路两侧同时施工

仅将应急车道和路肩宽度范围封闭, 作为施工区域, 其余保持不变, 道路两侧同时开始施工。利弊:该方案对原有交通的干扰较小, 但该方案仅适用于道路加宽施工, 并且原有道路主体工程不变的情况下采用。

2.2 新建保通便道

在原有线路附近新建辅道, 然后将交通流转移至新建辅道上, 再对原有道路进行施工。

利弊:该方案施工组织简单。但新建辅道待保通结束后需要拆除, 保通费用较高。

2.3 综合方案

在比较复杂类似高速公路增设互通立交工程的建设项目中, 工程项目既涉及原有道路加宽又有拆除重建等工程, 可根据具体工程特点以及各路段的允许条件, 综合采用以上多种方案进行保通。

3 郑州市G107辅道南延线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立交的保通组织

3.1 工程概况

(1) 项目介绍:G107辅道南延线等级高、交通量大, 将成为郑州市的南北向主要快速通道, G107辅道南延线与西南绕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新建工程位于郑州东南部, 郑州市区与新郑市区交界附近, 西距轩辕故里站约2km, 东距机场互通立交郑州南站约4.82公里, 是郑州市2010年所提出的“畅通郑州”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保通方案概述:本项目涉及到西南绕城高速公路的工程:绕城高速路基 (面) 加宽工程、新建匝道与绕城高速拼接工程、绕城高速K44+626涵洞加宽工程、绕城高速K45+435.5旧桥拆除重建工程、挖断绕城高速路基新建K45+008.872桥梁工程。鉴于本工程比较复杂的施工特点, 可采用第三种综合方案进行保通。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 路基加宽工程、匝道拼接工程、涵洞加宽工程施工时的保通措施采用占用高速公路左、右幅紧急停车带通车方案;

2) 旧桥拆除重建工程、挖断绕城高速路基新建桥梁工程施工时的保通措施采用在绕城高速南侧K44+600~K45+850处修建临时辅道 (采用绕城高速同等标准) 让车辆绕行, 将交通量转移到临时辅道上面, 保证车辆正常通行的通车方案。

3.2 保通方案的分阶段实施

根据G107辅道南延线与西南绕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工程的实际情况, 该项目保通工作共分为6个保通阶段:

第1阶段:路基加宽、涵洞加宽施工期间交通保障措施。

(1) 路基加宽施工期间不影响车辆通行, 但为防止人畜擅入高速公路, 在隔离栅拆除后 (但不拆除波形护栏) , 应在路基加宽段两侧拉起警戒线, 并竖立标示牌作为警示。

(2) 涵洞加宽施工期, 先将K44+626通道涵的旧护栏内侧设置防撞砂包, 并在砂包外侧每间隔2m设置锥形交通标一只;在K44+626通道涵位置设置频闪灯, 在距离400m、200m处依次设置“前方施工400m”、“前方施工200m”的反光牌。

第2阶段:临时辅道与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南幅主线的拼接施工。

辅道与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南幅主线在连接时需同时拆除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南半幅K44+700~K44+872、K45+600~K45+772两处的波形护栏, 所采用的交通管制措施为封闭南半幅紧急停车带。具体保通安全辅助设施细化如下:

(1) 车辆由西向东方向:施工作业区前方3Km处依次警告区设置:前方3Km施工、限速80公里, 前方1Km施工、限速60公里、禁止停车、禁止超车、前方300m施工、限速60公里、 (标志中间设置锥形交通路标) 警告标志、设线形诱导标2组、太阳能爆闪灯、夜间照明设施;当车辆驶出施工路段后设置解除限速60公里、解除禁止超车标志。

(2) 车辆由东向西方向:正常通行。

第3阶段: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南幅车辆引入辅道, 中分带改造施工。在中分带改建施工需占用西南绕城高速北幅超车道K44+600~K45+800。施工期间, 在K44+600~K45+800北幅超车道用水马、新泽西护栏围起, 并放置太阳能暴闪灯、夜间照明设施, 以满足夜间行车的安全需要。南侧车辆导引入辅道行驶, 所采用的交通管制措施为封闭K44+600~K45+800北幅超车道, 由西向东车辆导引至辅道行驶。具体保通安全辅助设施细化如下:

(1) 由东向西方向 (北侧) :K48+900处开始, 设立醒目标志, “前方3Km施工, 谨慎驾驶”, 并依次设置指示标、限速标、警示灯等以提示司机安全驾驶。在K46+900处安全区前段设立一个保通点, 指挥车辆限速行驶。

(2) 由西向东方向 (南侧) :K41+500处开始, 设立醒目标志, “前方3Km驶入辅道”, “限速80公里”, “前方1Km驶入辅道”, “前方500Km驶入辅道”, “限速60公里”并依次设置指示标, 导向标、限速标, 监控摄像头、太阳能爆闪灯、警示灯、夜间照明等以提示司机安全驾驶。在K43+500设立一个保通点, 指挥车辆限速行驶。

第4阶段:西南绕城高速公路K44+800~K45+780处主线断行, 过往车辆全部转入辅道行驶。

在中分带改造工程完成后, 保通辅道行驶的各种标志安装完后拆除中分带施工时安放的各种标志。具体保通安全辅助设施细化如下:

(1) 由东往西方向:从西南绕城高速K48+900开始设立醒目提示标志:“前方3Km驶入辅道”, 随后依次设置提示标志。在进入辅道前50米处设立一个保通点, 以指挥车辆安全进入辅道, 并用喊话器提醒司机限速行驶。

(2) 由西向东方向:K41+500处开始, 设立醒目标志, “前方3Km驶入辅道”, 并依次设置指示标、限速标志。在进入辅道前50米处设立一个保通点, 以指挥车辆安全进入辅道, 并用喊话器提醒司机限速行驶。

第5阶段:西南绕城高速公路K45+008桥、K45+446桥及路面加宽建成, 满足通车条件以后, 北幅车辆先行进入西南绕城高速公路通行, 中分带恢复施工。

在恢复西南绕城高速公路中分带施工需占用西南绕城高速北侧K44+600~K45+800超车道。施工期间, 在K44+600~K45+800北侧超车道用水马、锥形标围起, 并放置太阳能暴闪灯、夜间照明设施, 以满足夜间行车的安全需要。所采用的交通管制措施为封闭K44+600~K45+800北侧处东超车道, 由西向东车辆 (南幅) 仍然进入辅道行驶。具体保通安全辅助设施细化如下:

(1) 由东向西方向:K48+900处开始, 设立醒目标志, “前方3Km施工, 谨慎驾驶”, 并依次设置指示标、限速标、警示灯等以提示司机安全驾驶。在K46+900处安全区前段设立一个保通点, 指挥车辆限速行驶。

(2) 由西向东方向:标志牌不变。第6阶段:全面恢复西南绕城高速公路通车, 新建C匝道接驳工程交通保障措施及恢复南侧护栏。西南绕城高速公路中分带恢复后, 将由西向东 (南侧) 车辆从辅道引入主线后, 拆除辅道行驶时安放的各种标志。

辅道施工时占用了C匝道位置, 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恢复通车后, 在新建C匝道与绕城高速拼接工程及恢复南侧护栏施工时需占用K44+600~K44+880、K45+600~K45+772南半幅紧急停车带。所采用的交通管制措施为封闭南半幅紧急停车带。

南侧护栏全部恢复后, 将安放是各种临时标志全部拆除, 保证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正常通车。具体保通安全辅助设施细化如下:

(1) 车辆由西向东方向:施工作业区前方3Km处依次警告区设置:前方3Km施工、限速80公里, 前方1Km施工、限速60公里、禁止停车、禁止超车、前方500m施工、限速60公里、监控摄像头 (标志中间设置锥形交通路标) 警告标志、设线形诱导标2组、太阳能爆闪灯、夜间照明设备;当车辆驶出施工路段后设置解除限速60公里、解除禁止超车标志。

(2) 车辆由东向西方向:正常通行。

4 结语

在既有高速公路增设互通立交的建设过程中, 在确保安全、合理的前提下, 结合项目工程特点, 因地制宜的选择最佳的保通方案进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高速公路增设互通立交工程, 建设期间既要保证原有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 又要保证增设互通立交工程的正常施工。如何保通, 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速公路,增设互通立交,保通,分阶段实施

参考文献

[1]候路线.浅议祥云寺枢纽互通立交保通方案[Z].公路交通科技 (应用技术版) , 2011 (51) .

[2]张建龙.高速公路改建工程保通方案研究[Z].湖南大学, 2007.

篇9:增设党组织设置的请示

一、“两新”领域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背景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这种变革成为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创新、尤其是“两新”领域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的动力。

(一)外在动力: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创新设置模式。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动员社会和整合社会的基本组织资源,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创造了“支部建在连上”的模式,将党的组织基础扎根于基层连队和解放区根据地的基层社会,为夺取政权积聚了巨大的革命能量。新中国成立后,采用了“支部建在村委会”、“支部建在居委会”以及计划经济时期“支部建在基层单位”等模式,有力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维护了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在这种传统的组织体制下,整个社会以党的组织网络为基础实现组织化管理,所有单位的构建都以党组织的存在为前提,反过来,所有党的基层组织都生存于组织化的单位之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和社会结构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经济社会结构不再依靠行政线条串联起来,而是依靠市场的利益交换和社会功能依赖关系自发地进行分化和组合。“两新”组织是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新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存在不再以党组织的存在为前提。由此,传统的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面临严峻挑战。党要在新的社会领域实现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必须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

(二)内在动力:“两新”组织的特殊性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创新设置模式。“两新”组织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型组织,有其特殊性。更重要的是,党组织在其中没有制度化或法定性的安排。这就决定了党要在“两新”领域实现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必须创新党建工作,而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无疑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1.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没有制度化安排,要求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两新”组织在法律和经济上都具有独立性,与其他自然人、法人在法律地位上完全平等,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党组织在其中没有制度化或法定性的安排,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两新”组织与党组织之间存在现实冲突。主要表现为:一是组织目标的冲突。“两新”组织的组织目标更多表现为追求经济利益或社会效应,而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则把实现党的政治目标作为最大追求。二是行为逻辑的冲突。“两新”组织的组织目标决定其行为一般遵循与组织发展相关的规律,如新经济组织遵循的是市场规律和资本逻辑,而党组织的政治逻辑相比较之下只能处于次要地位。三是“两新”组织中的党员面临着经济理性和政治理性的冲突。党员甚至党组织的负责人,作为组织的雇员,必须服从业主的意志;作为党员,又要求他优先满足党的政治意志。两者间的矛盾,必然会影响党组织的运作。这些冲突的存在,一方面意味着传统意义上“支部建在基层单位”的模式已经不再適应“两新”领域,另一方面意味着党组织开展活动的资源利用空间大打折扣。这必然要求在“两新”领域创新党的组织设置方式,拓展党建资源,确保党的工作顺利推进。

2.“两新”组织的自身特征要求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与传统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相比,“两新”组织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和变动性。一方面,“两新”组织行业跨度大、地域跨度广,不少企业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企业中党员占员工比例较低,分散在各个地区,难以被召集和组织。另一方面,“两新”组织变动频繁,开业、停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因此这些组织中的党员流动性也很大,难以把他们纳入到稳定规范的管理之中。这种党员人数少、流动性大的特征决定了在“两新”领域必须拓展传统的设置方式,创新党的组织设置模式。

二、“两新”领域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实践探索

近年来,上海基于“两新”组织快速成长的实际,突破传统的行政化的组织设置模式,使“两新”领域党组织的设置从“单位”到“社会”,即由传统的组织(单位)内设置逐渐向组织间、组织外设置拓展,探索形成了依托社区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路径,初步构建起社会化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格局。

(一)“两新”组织党建的区域化:组织间党组织。相对于传统意义上在一个基层组织(或单位)内对应设置一个党的基层组织而言,“组织间组织”是指在多个单位、组织共存的区域内,设置一个党的基层组织。在上海的实践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支部建在楼上”和“支部建在园区”。

1.“支部建在楼上”的成功实践。“支部建在楼上”是指在一些“两新”组织比较集中的办公楼宇,建立由来自不同企业、不同社会组织、不同单位党员所组成的联合党支部,以保证党的基层工作正常开展的一种新型组织设置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楼宇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为上海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集聚在同一楼宇空间里的各个群体没有严密统一的组织系统,相互之间无资产纽带关系,不存在科层化的等级关系。党的工作如何渗透到楼宇?1999年6月,上海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党工委受到“支部建在连上”的启发,尝试将“支部建在楼上”,在嘉兴大厦建立了不依托单位而是依托整幢商务楼宇的嘉兴大厦联合支部,将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党员组织起来。联合支部建成之后,在领导方式、活动方式以及社会效果方面均开始了新的探索。在领导方式上,大厦联合支部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利用和整合潍坊新村街道的各类资源,根据楼宇内员工和企业主的不同需求,开展各类培训和文体活动,积极帮助企业化解各类矛盾。在活动方式上,突出了社会化取向,突出小型、业余、分散、开放的特点。大厦联合支部的活动时间、内容和地点公开张贴在楼内,不仅要求党员参加,而且欢迎积极分子参加,有时活动甚至成为上至经理下至普通员工的全体活动。大厦联合支部的成立意味着楼宇中的党建“空白点”得以逐步消灭。之后,“支部建在楼上”的组织设置模式在上海各商务楼宇中逐步得以推广。至2006年上半年,上海中心城区共有商务楼宇900多幢,共建立楼宇党组织750个。

2.“支部建在园区”的成功实践。“支部建在园区”是指在一些“两新”组织(主要是新经济组织)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经济小区或产业园区,建立由来自不同企业党员所组成的联合党支部或党总支,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在整个园区内覆盖。近年来,园区经济已经成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功能集聚升级的重要载体。目前,上海有漕河泾、虹桥、闵行、张江四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也都有各自的经济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等。入驻经济园区的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前文指出的党员人数少、流动性大等问题,同时,园区的存在也为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园区集中了大部分的新经济组织,加之园区地域面积有限,有效降低了党员的大流动性问题。另一方面,各类园区作为一个有行政背景的经济实体,拥有相当的经济和行政资源,能够为党组织提供综合性权力资源,从而方便组织运作。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1999年,宝山区淞南镇经济小区率先在园区管委会建立了经济小区联合支部,主要为入驻园区的企业党员提供组织关系挂靠等服务。至2003年10月,经济小区联合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园区党建工作有较大的突破。2003年12月,宝山区委组织部将淞南镇经济小区的经验在全区推广,在各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建立了26个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站,命名为“红帆港”,寓意为广大新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党员和党员发展对象在改革开放的风浪中扬帆航行,得以归靠的港湾。“红帆港”担负着党内服务、教育培训、党建研究、信访接待、文化娱乐等功能,成为各经济园区党组织开展活动和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主要场所。2004年,“红帆港”拓展为“红帆工程”,由此,上海市宝山区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园区党建格局,经济园区内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得以基本实现。

受“支部建在楼上”和“支部建在园区”的成功经验的启发,一些能够覆盖多家“两新”组织的“商业街支部”、“商贸市场支部”、“文化街支部”等区域性基层党组织不断建立。

(二)“两新”组织党建的社会化:组织外党组织。由于流动党员难以与组织建立稳定的组织关系,而“两新”组织中建立组织和运作的成本高且效果不易维持,因此,上海又进一步探索“两新”组织党建的社会化,将“组织内党组织”向“组织外党组织”延伸,其典型就是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是在楼宇党建和园区党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区域性、开放式、专业化的组织载体。从2001年3月普陀区曹杨新村社区(街道)成立全市第一家党员服务中心起,至2005年7月,上海各区县、街道、乡镇共建立党员服务中心240家,基本实现了党员服务网络在行政区域上的全覆盖,确保“流动党员”都能就近找到党组织,努力实现从组织接纳、到工作接纳、最后到心灵接纳,这是党员服务中心的首要功能。在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中,这一健全的网络确保了流动党员的“全接纳”。同时,以区域内“两新”组织中的流动党员为基础,党员服务中心进一步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按照“相邻、相近”的原则,探索出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以及建立临时党支部等多种组织设置新模式,推进党建工作全覆盖。

三、“两新”领域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的启示

“两新”领域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以及基于设置模式创新而出现的党建工作的新特点,为拓展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提供了启示。

(一)以设置模式创新推进“两新”领域党建工作的全面创新。从上海的实践看,设置模式创新最直接的成效就是通过支部建在楼宇、支部建在园区以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同时,设置模式的创新必然给党建工作的开展提出新的要求。“两新”领域党建工作必须要在设置模式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工作的创新。目前,在实践中出现的党组织已经通过各种方式组建起来,但工作成效不理想,其原因就在于党建工作依然没有脱离传统领域的特点。由此,要把设置模式创新作为探索“两新”领域党建工作全面创新的重要载体,实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和突破,在实现组织覆盖的同时实现工作覆盖,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两新”领域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

(二)以设置模式创新拓展“两新”领域的党建资源。行政无上级,这是“两新”组织的共同特点。要在这一新的领域开展党的工作,党组织绝不能无上级。要通过设置模式的创新,实现党建资源的拓展,提高该领域党建的实效性。从“支部建在楼上”、“支部建在园区”到党员服务中心,均与街道社区、乡镇有机衔接,依托街道社区、乡镇的组织资源开展工作。此外,将传统的单位建党的单一模式,拓展为“组织间党组织”、“组织外党组织”,并使之逐步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实现基层党组织形态的战略调整,从而建立起纵(单位党建)横(区域党建或社区党建)结合的组织体制,有利于推进两者的横向贯通,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

(三)以设置方式创新明晰“两新”领域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两新”组织的特殊性,决定了党组织要在这一领域实现领导,只能以服务的姿态实施领导活动,以服务的行为获得领导资格。在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实践中,通过组织设置模式创新,充分整合社区或社会资源,并以此来服务党员、服务职工群众和企业业主,凸显了服务功能。宝山区在开展“两新”组织党建的实践中,归纳出了这样的工作理念:“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服务求影响、以服务求渗透、以服务求凝聚、以服务求覆盖”、“服务贯穿于企业创立、成长、发展的始终”等等,使該区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两新”组织党建的实践证明,只有党的基层组织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党的工作的开展才具有坚实的基础。

(四)以设置模式创新实现“两新”领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作为新社会阶层的“两新”领域的党员和群众,其思想特点、生活方式较之于传统领域的党员、群众更具有个性化和多样化,传统的配备党务干部的模式,显然很难适应党建工作的客观需要。上海在实践楼宇党建、园区党建以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同步探索了党务干部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的选拔任用机制。党务干部的职业化,促使党务干部改变以往简单地服从上级、以上级命令为执行手段的思维逻辑和行动逻辑,而转向更多地通过服务来教育、凝聚党员、群众。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职业,党务干部也从过去被动的组织安排者,变成了主动的职业选择者,有利于形成个体提高、整体优化、配套衔接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

上一篇:大学生义务献血实践报告下一篇:六年级科学做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