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中班美术

2024-04-07

小蝌蚪中班美术(精选16篇)

篇1:小蝌蚪中班美术

一、活动背景(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经常会在这时利用美丽的春景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带幼儿春游、布置自然角等。一天班上有位幼儿带来了许多小蝌蚪,我将它们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们很好奇地围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有的说:“小蝌蚪黑乎乎圆圆的真可爱”……后来有位幼儿告诉大家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们很奇怪小蝌蚪没有大眼睛、绿衣裳也没有四条腿怎么会是青蛙呢?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使他们知道了青蛙确实是小蝌蚪的妈妈以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以后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没有变化。看到孩子们对小蝌蚪这么感兴趣,我就思考让幼儿用美术手段来表现他们喜爱的小蝌蚪。小班幼儿由于才开始接触美术,他们更多是利用画笔来表现他们的感受。为了让幼儿了解除了用笔可以表现自已的生活体验以外,还可以借助很多工具来表现,如幼儿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的身体器官---手指来作为绘画工具,设计了这节手指画---《小蝌蚪》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凉的水,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评: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那刚才老师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评:此环节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教师的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小蝌蚪游泳时可调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们是不是往同一个方向游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往不同方向)

(评:教师适当的语言引导使幼儿很清楚地就了解了蝌蚪的不同姿态,为下面幼儿在自己作品中描绘蝌蚪的动态埋下伏笔。)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

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

(2)讲解尾巴的画法。

a.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

b.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

(评: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

c.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

(评:此环节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出示青蛙图案: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

(评:设计“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环节,激发了幼儿学画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

5、评价和欣赏作品

(1)教师:我们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吧!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青蛙图案旁。

(2)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

(评:评价时同时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总评与点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有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加强了儿童的满足感。)

6、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扮作青蛙妈妈,幼儿扮作小蝌蚪游戏。教师:小蝌蚪回到妈妈身边真开心,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做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评: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这节美术活动有了动静交替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易于消除幼儿精神上的疲劳。)

三、活动评价(思考体会)

这一活动主题源于幼儿对社会生活中某一事物---小蝌蚪的关注,它不同于通常以知识结构或学科结构考虑教学内容的做法。活动的展开是以幼儿参与,教师的适当指导为特征的,符合新纲要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体现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本活动以其有趣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优美动人的情境符合幼儿爱想象的心理特点,接着,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讨论范例的过程采用不同的情节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和姿态的变化,并把帮青蛙妈妈找蝌蚪宝宝的愿望自觉地、持久地倾注于创作之中,最后当幼儿把自已画的小蝌蚪全部送给青蛙妈妈并和青蛙妈妈一起做游戏,使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顺利地实现了教育目标。同时这一活动分别在泰州市幼儿园和朱庄乡中心幼儿园的同一年龄班进行了实施,并没有因为城乡儿童存在的经验差异而影响教学效果。

篇2:小蝌蚪中班美术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小蝌蚪及其形状、颜色。

2、复习巩固掌握手指点画的方法。

3、教育幼儿爱清洁,不在桌面上乱画。

4、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小蝌蚪若干,纸,黑色颜料

三、活动过程

1.儿歌《小老鼠上灯台》稳定幼儿情绪。

2. 师;“听!今天有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了,看看他们是谁?(幼儿听流水声,教师出示小蝌蚪头饰)

3.师:“小蝌蚪到我们班来玩了,(出示瓶里的小蝌蚪)你看!他们玩得真高兴。他们正在找他们的朋友呢,刚才游来的时候游散了,大家帮他们找找,他们的朋友在哪里。

4.幼儿找出教室内放着的小蝌蚪,并端到桌子上放好

5.幼儿观察小蝌蚪。观察后说出他的身体形状、颜色。教师归纳总结出:圆圆的身体,细长的尾巴,全身都是黑色的。

6.师:“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小蝌蚪是谁的孩子?”

7.师:“对,小蝌蚪是青蛙的孩子。听!青蛙妈妈在找他的孩子呢!(老师指着花园里的青蛙,并播放青蛙的叫声。)青蛙妈妈的孩子不见了,我们来帮他画一些孩子吧!”

8.老师出示颜料,告诉幼儿今天画小蝌蚪不用笔,而是用手指点画,像以前点画小花一样,用右手食指蘸着颜料点画。

9.老师示范,并强调:圆圆的身体,细长的尾巴。

10.发给幼儿材料,幼儿操作,老师巡视并个别辅导。

11.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墙上,挨着青蛙妈妈。

篇3:小蝌蚪的伙伴

随着工作的深入和不断的学习,我发现生态道德真的是一个宏大而抽象的话题,以至于我常常感到困惑,该如何帮助孩子们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我们的生态道德理念又能传递给他们多少。

一次带孩子们到植物园开展“寻找绿色伙伴”一日营,一天的时间内他们会认识很多很多植物,并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种作为绿色伙伴,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对植物的好奇心和喜爱之情,再通过引导,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行为、建立观念。

在认识了香蕉、武伦柱、龙血树等几十种形态各异的植物后,我们来到了浮水植物区,一大片五彩缤纷、婀娜多姿的莲花映入眼帘,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哇,好漂亮呀! ”“真美呀! ”赞叹的声音顿时此起彼伏,很多孩子立即表示要选择莲花作为自己的绿色伙伴,不少香蕉、空气凤梨的“伙伴”们纷纷倒戈,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观察起莲花来。

这时不远处传来一声尖叫: “哎呀! 好恶心! ”原来是一个孩子轻轻地翻起了莲花的叶子,想看看叶片背面长什么样儿,结果水中一条毛茸茸湿漉漉的水草粘在了他的手上,那孩子赶紧甩掉了手上的水草,“好恶心,我最讨厌这种黏糊糊的草了,像虫子一样! ”他身边的同学感同身受地回应: “我最讨厌樟树,樟树的味道好臭! ”“我最讨厌梧桐树,老是飘白色的毛”另一个孩子应和道。“我最讨厌……”孩子们开始向我展示什么叫“举一反三”,眼看着讨论越来越热烈,“选择我最喜欢的植物”已经变成了“声讨我最讨厌的植物”。我一个箭步冲过去扭转局势,准备开始一段“每一种植物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员、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之类的演说,来传播一种博爱的生态观。正在这时,一个孩子兴奋地叫起来: “看,小蝌蚪! 这儿有小蝌蚪! ”孩子们马上都围拢过去看,只见几只黑色的小蝌蚪正摇头摆尾地在水草间穿梭,它们完全无视旁边艳丽的莲花,只在那毛茸茸的水草旁游戏,“小蝌蚪好像喜欢这个草哎! 你看你们看! ”有人提出自己的新发现“这边的也是! ”“真的呀! ”又有几个孩子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孩子们渐渐安静下来,沉浸在蝌蚪的世界中,“同学们,每一种生物都很重要,生态系统缺了谁都……”我赶紧瞅准时机开始“传道”,“我知道! ”一句还没说完就被一个孩子打断了,“就是虽然我不喜欢这种草,可是小蝌蚪喜欢,有了这个草它们才能生存,我喜欢小蝌蚪,所以这个草也是我的伙伴,我们也要保护它。”“就是每种东西都有人需要它! ”另一个孩子总结。

我还有什么必要继续我的那段演说呢,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多么有趣、丰富的理解: 每种东西都会被需要,玫瑰被需要,毛毛虫也被需要。也许孩子们并不能准确地说出生态道德到底是什么,也许他们的理解跟我的不同,但这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有很多真理、很多准确而权威的概念,总是怕孩子们不懂这些。但我们忘了,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只是孩子。其实根本就不必纠结,我们的理念和观点能传递给他们多少,更没必要用已有的思维方式束缚他们,他们会发现更加五彩斑斓的世界。

篇4:小蝌蚪看海

一天,小蝌蚪被带到大海边上,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烟波浩淼,波浪滔天。云水相接无边无际,小蝌蚪惊呼:“这是什么地方啊!”

海龟听了小蝌蚪的惊叫,露出水面说:“这是大海呀!”

小蝌蚪摇头说:“不对,大海是圆的,海水又平又静,这里无边无沿,波浪滔天,哪里是什么大海呢?”

虽然海龟一再向小蝌蚪说这就是大海,小蝌蚪仍是不信,非坚持说大海是圆的,海水又平又静。它俩争论得脸红脖子粗,谁也说服不了谁。正这时,小蝌蚪忽然看见海边游人野餐用的水杯,高兴地说:“噢,那才是大海呀!”

海龟一听,哈哈大笑,感叹地说:“在蝌蚪眼里,一杯水便是大海了!”泡的皮质腰带),缀挂上珊瑚、琥珀等材质的小背牌和银盾、银元的长条毡牌,值此方算完备。

做完这些,天已经大亮了。卓玛在几个小姐妹的陪同下,站在长辈面前,虽然只是个高二的女孩子,但已经是天真活泼和宁静大方同在,朴素清纯和雍容华贵并存了。在过去,上头的姑娘就可以参加社会活动,允许恋爱、结婚。有些地方的风俗还允许其另居,单独撑起门户。现在在城里,一般只是举行一个仪式,当然,家中大人和长辈,要在教育方式和说话态度等方面有所改变。

我们几位长辈给卓玛献上哈达,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没有礼物的送上红包或者祝福。孩子娇羞的脸上,挂满喜悦,也带着一丝忧伤和庄重。从此以后,她将彻底告别快乐无忧的童年和少年,而去考虑生活的繁复和人生的艰辛了!

表弟的婚礼

正月初九,是表弟结婚的日子,初六我们全家便赶到了卓尼表弟家。

临潭、卓尼一带的农区,由于受明代移民的影响,婚俗带有浓浓的江淮遗风,自是别有风味。

初九凌晨,我和大哥、大嫂作为迎亲的成员,和寨子里选出来的精干年轻人,在媒人带领下,盛装后乘车(以前是骑马)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娶亲。

到女方家门前时,天刚蒙蒙亮。媒人先向迎达(女方人)献上哈达,互相致意后,进门去了。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女方家的姑娘们却从房顶上向我们泼下了清水。这是以示涤污去晦、吉祥如意的意思。虽然提前做好了防备,但是行动迟缓者还是被淋了个透湿,引得大家大笑不止。

进行完一些必须的仪式后,女方家人把我们迎进门,屋内暖和如春,火炉上的奶茶煮得香气四溢,桌上摆满了食物,热闹的宴席在玖方人的祝福声中开始了。

席间,女方歌手率先唱《出路歌》。男方歌手以《斯巴曲》(创始歌)对唱。对答不上时,女方家便用抬杠子(戏称骑马,即把杠子插在胯下,两头两人反复颠簸的捉弄游戏)来戏谑惩罚男方人。然后女方家人在《血知》的歌声中选定沙目(阿舅,此指送亲人,凡送亲去的人都被尊称为阿舅),与新娘的弟兄组成送亲队伍。巴沙(新娘)出门上车与家人告别时,由女眷们唱《打巴顾》(哭嫁歌)。在过去,等送亲队伍一出发,双方剽悍英俊的小伙子们便开始赛马,互相追赶,惟恐落在后面。现在,整齐的车队代替了马队,这个仪式也被取消了。

到姑姑家门口时,太阳已经老高了。迎亲的人们兴高采烈地先给阿舅们敬进门酒。新郎则提前进门,站立门头,向迎亲队伍虚射三箭。阿舅们簇拥着新娘进屋,送入房中。

婚礼由寨子的阿尼(长者)主持,先后举行转夏卖(用炒面做的施食)、剪绳子(黑白毛绳各一条,黑的由新娘牵着,白的在阿尼手中,剪断黑绳与施食一起投入火中,冲走邪气;白的挂在门上,表示女的已成男方家的一员)、致祝酒辞等传统仪式。然后拜天地,由男方长辈往新娘的额头上抹酥油,祝福长命百岁,白头到老,并给各位沙目抬交拉(哈达、钱物等纪念品),婚礼仪式才算基本结束。

篇5:小蝌蚪中班美术

(一)说教材内容 在孩子们的眼中,美丽的图画总是充满着生命力,绘画出来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是孩子们想的源泉,为了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本次活动我让孩子在他们的思想空间中遨游。我根据我班幼儿年龄特点,本身幼儿对事物也充满了一定的探究和表现欲望,就设计了本此活动,我把活动定位在美术领域中,给孩子提供宽松、和谐的氛围,还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动手操作能力与想象力的发展,使孩子“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去。让孩子喜欢美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中班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敏感,也很乐意于小动物交朋友,他们有着一定的表现欲望,他们能很快接受新的事物。所以本次活动我所选的内容是贴近幼儿的生活的,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教学的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年龄特征、操作能力,我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三个目标

1.积极地参与活动,探索新的绘画方法,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学习画圆的方法来表现蝌蚪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的绘画知识技能 3.学习棉签画,并感受用多种工具结合作画的乐趣

(四)重点和难点

中班的孩子操作能力、想象能力、模仿能力都比较强。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因此让幼儿动手画贴小蝌蚪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活动准备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做了相应的准备:(1)棉签 墨水 立体胶 剪刀 纸(2)小蝌蚪的实物图(3)音乐 二. 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活动除了教师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还采取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1)直观法:通过有关蝌蚪的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2)兴趣激发法:通过猜谜语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来激发了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从而自觉自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三. 说学法 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小蝌蚪,在与教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锻炼动手能力。

四. 说活动过程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猜谜语导入→教师示范(观察蝌蚪—做蝌蚪)→幼儿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制作的蝌蚪)。具体活动程序如下: 1.导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2.新授:(1)观察实物图小蝌蚪,来发现蝌蚪的特征(2)示范画贴小蝌蚪,让幼儿接受学习棉签画

3.练习: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结合上次的课程“小蝌蚪找妈妈”并用青蛙妈妈的口吻进行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涂画。指导时注意个别差异

4.活动评价: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然后把幼儿的作品放到美术区展示,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构思,这样即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莲山课件

篇6:小蝌蚪中班美术

活动目标:

1、掌握小蝌蚪的形态特征。

2、能画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动的情景。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蝌蚪和青蛙

2、水粉颜料、画纸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并引起幼儿的回忆。

1.春天到了,池塘里又出现了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他们长着圆圆的脑袋,身穿黑颜色的衣服,留着一条短短的小尾巴,悠闲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小朋友来猜一猜它们是谁啊?

2.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环境。(小蝌蚪)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呀?

你知道小蝌蚪游动时尾巴是怎么样的?(扭来扭去,弯弯扭扭)请幼儿用肢体动作学一学。

二、教师边讲边示范,幼儿练习。

1、今天我们用手指头来画小蝌蚪,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

2、教师示范画小蝌蚪过程--伸出食指沾一下颜料,点到画纸上--抬起手指头用指尖轻轻地拖出一条尾巴。

--出现了一条红颜色的小蝌蚪。

--再出现一条蓝颜色的小蝌蚪。

要求:

(1)换颜色时手指头要用抹布擦一下。

(2)伸出手指头沾颜料

(3)点在画纸上

(4)用指尖轻轻拖出尾巴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结束

1、小朋友画的小蝌蚪在快乐的游戏呢,小蝌蚪们可高兴啦。

2、趣味练习:蝌蚪变青蛙你们想看一看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吗?

请幼儿观看蝌蚪变青蛙

中班美术绘画教案《手指画小蝌蚪》这篇文章共1676字。

相关文章

《中班泥工教案《海底世界》》:中班泥工教案《海底世界》适用于中班的泥工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和同伴合作表现海底世界的景物,尝试用剪贴、泥工等不同表现形式和多种材料制作螃蟹、鱼等水生动物,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泥工《海底世界》教案吧。

篇7:小蝌蚪中班美术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能用毛笔的中锋和侧锋进行绘画,画出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2、喜欢大胆尝试不同的画法,对水墨画产生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活动前渗透《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实物小蝌蚪;墨汁、毛笔;废旧的报纸、图画纸、颜料盘、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好象许多小黑豆。”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二、观察实物小蝌蚪。

1、小蝌蚪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看一看。(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观察小蝌蚪,相互说一说)提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它生活在哪里?它是怎样游泳的?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小蝌蚪有圆圆黑黑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会在水中游泳。

三、引导幼儿学习小蝌蚪的基本画法。

1、小蝌蚪这么可爱,老师真想把它画出来,(教案.出自:教案网)小朋友们想不想?那该怎么画小蝌蚪呢?(提示语:身体怎么画?然后呢?)2、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并请其他幼儿说说是怎么画的?

教孩子们正确的拿毛笔姿势,在毛笔蘸墨时,要让毛笔喝足了墨水,而且毛笔不能接着从盘子中拿出,要在盘子边缘滚一滚,舔好笔,将多余的墨汁蘸掉。

3、教师示范小蝌蚪的基本画法。

“小小蝌蚪圆脑袋,浓墨侧锋画出来;长长尾巴弯又细,竖起笔来用中锋。”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小蝌蚪的身体要画的圆一点,涂色要顺着一个方向。

五、评价活动。

教师扮青蛙妈妈说:“呱呱,我的宝宝在哪里?教师说:“青蛙妈妈在找小蝌蚪宝宝了,我们一起把小蝌蚪送回家吧。”由“青蛙妈妈”评价幼儿的作品。

教学反思:

我在示范蝌蚪画法的时候,由于需要换材料画尾巴,这之间孩子们比较不能协调。我可以引出一个知识点,告知幼儿蝌蚪是先长身体的,慢慢地才长出尾巴。这样就将多次按压身体后再添画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给幼儿了,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篇8:小蝌蚪回家

自从小蝌蚪来到我们家后,全家人都特别照顾它。我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阳台上,看看小蝌蚪长大没有。妈妈还特意在网上查了一些关于小蝌蚪的生活资料。网上说如果小蝌蚪长出四条腿,它就需要用肺呼吸了。为了让小蝌蚪生活得舒适一些,我们在盆里放了一块大石头,以便小蝌蚪游上来换气。

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又慢慢长出来了两条前腿。慢慢地,它们开始变颜色,从黑色变成了咖啡色,紧接着变成了深绿色,越来越像青蛙了。小蝌蚪长大了,我们家的环境已经不适合它们了,所以我们准备把它们放生。

星期六,我们全家来到雪花洞,刚走进景区,我就看见一条清澈的小河在欢快地流淌着。我来到河边,依依不舍地把小蝌蚪放在河水里,它们好像感觉到自己回到了大自然,在水里欢快地游着。后来,我见小蝌蚪朝我摇了摇尾巴,我知道那是它们在和我道别。我向它们挥挥手,它们就自由自在地向河中央游去了。

篇9:小蝌蚪中班美术

一、设计理念:

《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我通过让幼儿在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另外,《纲要》还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于是,我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尽可能的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于是,我通过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通过幼儿合作,使之学会谦让和理解,共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中,体验手指点画的无穷乐趣。

难点:学习手指点画的技巧,自由表现春天可爱的小蝌蚪的形象。

四、活动准备:

记号笔、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

五、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小朋友,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小朋友,老师刚才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呀?(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让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教师示范:“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2)讲解尾巴的画法。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幼儿充分练习,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设计“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环节,是想激发了幼儿学画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

5、评价和欣赏作品

(1)教师:我们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吧!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青蛙图案旁。

(2)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评价时同时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总评与点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有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加强了儿童的满足感。)

6、结束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扮作青蛙妈妈,幼儿扮作小蝌蚪游戏。教师:小蝌蚪回到妈妈身边真开心,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做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游戏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这样的游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消除幼儿精神上的疲劳。)

六、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讲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故事,并和父母分享自己的作品。

七、活动反思:

篇10:小蝌蚪中班美术

一、设计理念:

《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我通过让幼儿在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另外,《纲要》还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于是,我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尽可能的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于是,我通过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通过幼儿合作,使之学会谦让和理解,共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中,体验手指点画的无穷乐趣。

难点:学习手指点画的技巧,自由表现春天可爱的小蝌蚪的形象。

四、活动准备:

记号笔、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

五、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小朋友,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小朋友,老师刚才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呀?(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让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教师示范:“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2)讲解尾巴的画法。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幼儿充分练习,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设计“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环节,是想激发了幼儿学画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

5、评价和欣赏作品

(1)教师:我们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吧!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青蛙图案旁。

(2)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评价时同时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总评与点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有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加强了儿童的满足感。)

6、结束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扮作青蛙妈妈,幼儿扮作小蝌蚪游戏。教师:小蝌蚪回到妈妈身边真开心,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做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游戏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这样的游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消除幼儿精神上的疲劳。)

六、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讲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故事,并和父母分享自己的作品。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展示了师生共同布“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再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在幼儿作画时,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结束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活跃气氛和缓解幼儿疲劳。

篇11:小蝌蚪中班美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水粉平涂的技能,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自然角内提供小蝌蚪工幼儿观察,2、黑色、淡兰色水粉颜料、油画笔、抹布、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春天来了,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凉的水,小朋友我们来用颜料画一条小河吧!

2、幼儿用水粉平涂练习。

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的画,在没有荷叶、水草、蝌蚪的空白处画上淡兰色的河水。提醒幼儿蘸了颜料的毛笔要舔一舔,按一个方向平涂,从纸的左端涂到右端,要涂满整张纸。(只能涂空白处)

3、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出示自然角的蝌蚪:蓝蓝的小河水把许多小蝌蚪吸引来了,它们是什么颜色的?长得什么样子?它们在水中是怎么游泳的?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和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里向各个方向游动。

4、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用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轻轻提起向后一拉,一只小蝌蚪就画成了。

5、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幼儿注意点画的方法,画出朝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励幼儿大胆细心的操作。

6、评价和欣赏幼儿作品。

教育幼儿要爱护小蝌蚪。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篇12:小蝌蚪遇险记

一天,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们在河底游玩。一只调皮的小蝌蚪偷偷地溜到河面上,欣赏着岸边的风景,自由自在地游着。突然,河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波浪,小蝌蚪被波浪冲上了岸。小蝌蚪心想:“这下完了,离开了水,我会被太阳烤焦的,怎么办呀?”小蝌蚪在岸上挣扎着,拼命扭动小尾巴。这时,又一道波浪冲上了岸,小蝌蚪急中生智,奋力一跳,跟着水流回到了河里。小蝌蚪吓坏了,心里怦怦乱跳。

小蝌蚪继续向前游着,这时一张大网向它罩了过来。原来是个调皮的小男孩拿着一个网兜在捞小鱼。小蝌蚪倒霉透了,被装进了一个水桶里。它害怕极了:“我再也见不到妈妈和兄弟姐妹了。”

天色漸渐暗下来,小男孩拎起水桶准备回家。小蝌蚪彻底绝望了。突然,小蝌蚪在空中翻了个跟斗,掉进了水里。原来是小男孩在河边滑倒了,摔了一跤,把水桶打翻了。小蝌蚪趁机逃走了。

小蝌蚪游啊游啊,终于回到了青蛙妈妈的怀抱,伤心地向青蛙妈妈讲述着它遇险的历程。

(指导老师:李 惠)

在小作者笔下,小蝌蚪的形象栩栩如生。全文故事情节曲折回环,有让读者想要一读到底的吸引力。从离开妈妈去水面游玩,到最后又回到妈妈怀里讲述遇险经历,首尾呼应,是一篇精彩的童话故事。

(李 惠)

篇13:中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若干盆

2、挂图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挂图二:小蝌蚪生长变化的四个过程;

4、集体排序图四张;

5、幼儿操作小卡片每人一套;

6、青蛙头饰一个;

7、音乐:《悄悄话》。

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

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并请幼儿粘贴,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粘贴:请四名幼儿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卡片按顺序粘贴到不同的四副图片中,全班幼儿集体观察并验证。

3、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

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四、小组活动:请幼儿动手操作,给四张小卡片来排队。老师要巡回指导,当幼儿操作结束后,请幼儿之间互相讲述。

五、带领幼儿玩游戏,加深对活动内容的理解。(伴随音乐《悄悄话》)。请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六、活动结束,幼儿自由分组活动。

第一组:讲关于小蝌蚪的故事;

第二组:给小

蝌蚪的变化过程小卡片来排队;

第三组:画蝌蚪;

第四组:观察小蝌蚪。

篇14: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户外运动,在孩子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后,结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户外活动游戏创编,意在培养孩子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尝试排图且大胆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3.感受妈妈们对小蝌蚪的热情及关心。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PPT、图片等。

活动过程:

1.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有个谜语让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听故事录音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蝌蚪把哪些小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自己的妈妈呢?

3.教师边演示PPT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又遇到了谁?又是怎么说的?

(3)为什么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4)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

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

4.回忆故事情节,将故事图片进行排序。

篇15:中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1.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有个谜语让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听故事录音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蝌蚪把哪些小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自己的妈妈呢?

3.教师边演示PPT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又遇到了谁?又是怎么说的?

(3)为什么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4)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

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

4.回忆故事情节,将故事图片进行排序。

篇16:小蝌蚪风波

“沈老师,沈老师!”一阵响亮急促的呼唤突然从楼上传来,撞击着我的耳鼓。我循声抬眼望去,正是班级小伟,看那着急的样子准是没有好事情。美好的兴致顿时被击打得烟消云散。我掉转身正欲询问,小伟快人快语,将一个信息抛下来:“小正在玩水,教室里被他弄得一塌糊涂。”

嗨,老班的日子就是这样不得消停,饭才刚入肚,就有好差事等着处理了。来不及多想就三步并作两步直奔楼梯。

拐角口,一群孩子已经从教室里涌出来,七嘴八舌向我汇报:“老师,小正不是玩水,他在玩虫子,水是不当心打翻的。”“老师,小正玩的是小蝌蚪。”“老师,班级里好多同学都有小蝌蚪。”

“小蝌蚪?哪里来的?”我驻足追问。

小伟急急巴巴地说:“是芩芩昨天在家边的水塘里逮到的,好多好多,今天送了许多人。”

一听到这样的信息,不觉间既好气又好笑,看这帮调皮的孩子都把蝌蚪玩到教室里来了,嗨!真不是省油的灯啊!不过心里倒也不由为之一动:玩蝌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既然你们玩上了,就将计就计弄点事情让你们做下去——写观察日记,一个念头从我心间闪过。

我疾步进入教室,孩子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地围着小正叽喳不停,幸灾乐祸地等待着我的“暴风骤雨”。我来到讲台前,问道:“小正,玩什么呢?”

小正不知所措,不敢将小蝌蚪示众,倒是开始为自己开脱:“不是我一个人玩,还有很多人。”

“好,今天玩蝌蚪的人都站起来。”

我并不高昂的话语反而像闷雷怔住了孩子们。一阵沉默后,孩子们开始了各种推脱:“我没有玩。”“是芩芩送的,不是我自己带的。”“我已经扔掉了。”

我知道孩子们曲解我的用意了,一件原本自然的美好的事情竟至于扭曲成这样,我不由对平日在班级里说的太多的“不许”感到自责,兴许就是那些自认为负责任的话抹杀了孩子们的玩兴。

我指指颤巍巍先站起来的孩子,说:“你们倒还诚实,勇敢地承认了。好,既然你们做了一回大玩家,那么今天老师可有一个任务要派给你们。”

孩子们睁圆了眼睛,为了不再让误会继续下去,我故意轻松地问:“猜猜什么任务?”

小伟又一次快人快语,说:“老师,是不是罚他们写检讨书?”嗨,小伟真是个小傻蛋,我解嘲道:“为什么不能逆向思维,把事情想得美好一点?”

孩子们笑了,我推出了我的决定:“玩家们,今天回家好好观察,凡是有蝌蚪的回家作业都变作观察日记。”

“哇——”出乎预料的事情让孩子们一下子把压抑释放出来了,他们竟然咚咚地擂起桌子,像是擂起了小鼓。

我把原本也许要兴师问罪的事情变作了一件怂恿孩子们继续玩乐的事情,当然要写作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嘿,由你们去吧,有实物实情,作文料你们也不会言之无物了。

第二天,我果然看到了孩子们的几篇生动有趣的观察日记。我庆幸自己从这场小蝌蚪风波里重新矫治了自己,认识到只有让孩子们乐其乐,才能和他们一起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一起收获教育的小小成果。

上一篇:齐二药事件分析精下一篇: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