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4-05-26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选5篇)

篇1: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15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并改正第(5)题句中的两个错别字。((1)、jué jiàng(2)、迸溅(3)、lín xún(4)、诱惑(4)、灰崖

2、名句默写:(5分)

(1)、老骥伏枥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曲径通幽处山光悦鸟性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3、仿造例句的形式进行仿写练习,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3分)答案略

4、新学期开始,班主任让同学们自荐和竞争各学科科代表的位置,你很想当初中某学科(可写任意一科)科代表,但你这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么说才得体而又能取得同学的信任支持呢?(表达不能超过40字,4分)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竞选语文课代表的,虽然我的语文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是我有信心能把这份工作做的比谁都好,我会有责任心,坚持做好每一点.,请大家相信我的能力,谢谢大家。

大家好!作为班里的一份子,我想竞选数学课代表,作为学生,我想提高自己的成,作为想努力的一个人,我想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希望大家给我一个机会!我会感谢你们的!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5--6题。(3分)

5、答: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6、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二)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3分)

7、请你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用鞭子打(2)景观、景象

(3)通“僵”僵硬的意思(4)、鸟鸣

8、请你翻译下面语句。(4分)

(1)我心里这么想,所以那成千成百的蚊子就都是鹤了。

(2)定睛细看,把虫蚁当作野兽,把丛草当作树林,把土砾凸起来的当作是小丘,凹的当作是山沟

9、从语段中找出两个至今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1分)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10、癞虾蟆土砾凸者 丛草

11、课文详细叙述了作者儿时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观蚁为鹤,二是神游土墙花台,三是观虫斗蛤蟆。(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6题。(15分)

12、èpì

13、被“我”捕捉来关在笼子里的画眉鸟死去了,根本原因是“我”使它丧失了自由;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

14、让它为我一人歌唱。这种做法是自私的,既是对鸟儿的摧残,也是对自然平衡的破坏。

15、画眉妈妈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妈妈认为做一个失去自由的囚徒还不如死了好,这也是画眉妈妈爱的一种表现。(可以有不同答案)

16、因为他明白了: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是值得肯定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14分)

17.D

18.幼年 童年 青年 中年(壮年)暮年

19.要点:①珍惜时间,不懈奋斗。②把握机会,掌握命运。

20.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矣,你的生命便结出了虽不丰硕但却饱满的果实。

21.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22.人生的真正意义在奋斗,奋斗的过程比结果重要的多。

四、写作(共40分)

23、题目:我变了

篇2: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初2019级语文试卷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jí)B、当它戛(gā)然而止的时候 C、猜源亨(hēng)油坊出的灯谜 ..

D、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qiāng)然的那种盛事 2.下列加点字书写有误的一项(A、偏僻 B、糜子 C、斡旋 D、士卒 家眷 脑畔 垂珠

..燎原....

踊跃 晦暗 静慕 羁绊)(3 分)撺掇 怠慢 争讼 闭塞)(3 分)...)(3 分)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B、排球队大比分输给育才中学后,教练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没有给学校 .... 争光。....

C、王博年作为小区保安,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做好每一件事。D、部分西方媒体别出心裁地剪接西藏“3.14”事件的图片,歪曲报道事实真相。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清明节对于承载了人们太多情感与幽思,由此成为一个永不间断的文化话题。B、老百姓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C、中秋节的习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生活的向往。

D、春节,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人们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5.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凯《李白行吟图》中礼拜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的线条,便勾勒出人物 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3 分)

1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晰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 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A、④⑤③②① C、⑤④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D、④⑤①②③

6、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 分)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7.综合性学习(10 分)

历经两年,一本重庆城市记忆之书——《故城时光》,于 2017 年 4 月 23 日首发面世。请你作为这本书的义务宣传员参与到《故城时光》的宣传活动中来。

材料一:《故城时光》动员重庆市民参与记录了城市变迁与百姓民生等内容。通过网络“众 创内容”的方式,获得近300 张珍贵老照片和 20 多万文字共 124 个故事。书中照片有那些 穿越时空、历经风雨而保留的老街区、老建筑,也有已经不能再现的市井生活原貌。照片有 专家的精品,也有市民的随手拍,但每一张每一幅都是老重庆人的故事,书中故事的讲述者 有年高德劭的老者,也有不谙世事的学生;有知名导演、作家,也有普通的市民。书籍包罗 万象,在故城映像、市井民俗、百人百态、世纪沧桑中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书写了重庆 人的情与爱。

材料二:“城市记忆”是被集体感知的文化认同。是一种生活的丰富,是历史的象征,也 是城市所属的财富。我们必须正视城市记忆的价值,进而推动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和城市经 济的发展,使它成为我们的共有历史财富,精神家园和情感寄托。(1)【标语拟写】

请根据活动主题拟写一副宣传标语悬挂在现场。(3 分)

;,(2)【展板制作】

活动中要把书的内容分为三个板块来展现,请根据材料一,写出其余两个板块标题,要 求与第一板块标题对仗工整。(4 分)

第一板块:故不去的城 第二板块: 第三板块:(3)【编委采访】

2该书的编委之一,生于重庆的著名作家虹影也来到了现场,请你从材料二中提取一个关 键词形成一个跟《故城时光》相关的问题,现场采访她。你说:“

”(3 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 分,每空 1 分)(1)阡陌交通,(2),落英缤纷。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4)一日不见,(5)

(6)坐观垂钓者,(7)俶尔远逝,(8)凄神寒骨,(9)蒹葭苍苍,(10)求之不得,(二)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 9—12 题(15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儿女共沾襟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2)悉如外人 .(4)无论魏晋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 “ 便 要 还 家,设 酒 杀 鸡 作 食 ” “ 余 人 各 复 延 至 其 家 ” 表 现 了 桃 花 源 中 人

3们 为

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7 题。(20 分)

捡来的孝子

李娟

小时候,在村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他。

不论冬夏,他总是穿着一身破烂的衣裳,脚上蹬着一双烂掉帮子的鞋。他已经 40 多岁 了,可因为脑子不太灵光,数到 10 往上就不知是什么了,所以村子里不论大人、小孩,总 叫他浩浩,这是他的小名。他听了也不恼,哈哈笑着也不知道答应。

父亲却从不允许我叫他的名字,要我叫他舅爷。原来,他是我远房婶婶的舅舅。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和婶婶家的儿子涛吵架。我那时虽然生得瘦弱无力,但嘴巴功夫厉 害,吵得涛无还架之力,吭哧了半天,憋出一句:“你再好,还有个傻子舅爷。”

他话一出口,我立马吵不过了,哭着跑回家,把他的话学给奶奶听。奶奶却哭笑不得,浩浩舅爷才是涛的亲舅爷,而涛从来不叫他舅爷,而叫他名字,有时甚至叫他傻子。

听村里人说,浩浩舅爷从小家境优越,他的兄弟姐妹也都事业有成,生活得很好。而唯 有他,脑子不太灵光。父亲去世后,兄弟姐妹都在城市生活,家中只有他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暗淡度日。逢年过节,也不见兄弟姐妹回来探访。

大家看他们可怜,平时谁家做了好吃的都要给他们母子送一点。浩浩舅爷也很懂得感恩,平时谁家有什么力气活,他总是去主动帮忙,他干起活来很卖力,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

浩浩舅爷很孝顺,他的老母亲已经 80 岁了,以前是母亲照顾他,自从母亲上了年纪不 能动后,他就学着母亲的样子,开始做饭、洗衣,帮母亲翻身。浩浩舅爷本来不会做饭,记 得他只会做面糊糊。

有一天,躺在床上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试试擀面条啊,这样一天到晚老是面糊糊,你身体哪里受得了?”第二天,浩浩舅爷就找来邻居婶婶教他做面条。婶婶教得很认真,可 浩浩舅爷整整学了一周,还不会和面,不是面多了,就是水多了。婶婶最后告诉他:“你别 学了,以后想吃,告诉我一声,我做给你们吃。”但浩浩舅爷却摇了摇头说:“俺娘要吃俺 做的,俺一定要学会。”

谁也不知道,他费了多少功夫,最后才终于学会做面条,当面条端到他母亲面前时,她 哭了,说:“我娃会做饭了,真聪明,娘没白养你。”

浩浩舅爷的大哥在省城上班,据说还是一家企业的老总。他和浩浩舅爷年龄差距也很大,4听说在浩浩舅爷小时候,他不止一次鼓动其他兄弟姐妹给父母做工作,让他们扔掉浩浩舅爷 这个累赘,但他母亲怎么也不同意。也可能就这个原因,多少年来,从没见他回过家,其他 兄弟姐妹也不太回来,就连和我们同住一个村子的婶婶,也很少去看他们。

这么多年,就是浩浩舅爷一直陪着他老娘。有一次,村子里有一家出嫁姑娘,浩浩舅爷 去给人家收拾猪毛,主人在谢客的时候,上了红烧肉,舅爷一口都没吃,用自己的手帕包了 两块肉,他说要带回去给娘尝尝,娘都半年没吃肉了。喜宴结束后,主人端了一碗肉让浩浩 舅爷给娘端回去,他的眼泪刷的就下来了,一路小跑着,端着碗跑回了家。看着他的背影,大家都眼睛酸酸的,说他不傻,一个孝敬娘的孝子,怎么能说他傻?

浩浩舅爷得过一场病,本来是感冒,因为不知道吃药,最后越来越重,整个人都躺下爬 不起来了,大家以为他不行了。他的老娘趴在他面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一直哭。村子里一些老人甚至开始帮忙给他准备后事。但是,谁知睡了两天两夜,浩浩舅爷竟然醒了 过来。他说,他放不下他的老娘,他走了,就剩他娘一个人孤零零的,所以,他要活着。

日子就这样滑过,从夏到冬,到了腊月了,整个空气里弥漫着甜蜜的气息,人们都忙着 筹备年货。因为要杀猪了,大家才想着好久没见到浩浩舅爷了,因为往年每家杀猪,他总要 给别人帮着剔猪毛。

邻居去他家找他,敲了半天敲不开,最后从外面把门撬开,才发现浩浩舅爷的娘已经去 世,而浩浩舅爷跪在床前,一摸,已经没一丝气。

浩浩舅爷的兄弟姐妹们都回来了,丧事办得很热闹,宴席吃了一桌又一桌,大碗的红烧.. 肉摆在桌子上,客人们都吃得心满意足。而我,却想到了浩浩舅爷端着那碗红烧肉跑回家的 . . ..情景。

也就在此时,大家才知道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来,浩浩舅爷是捡来的,他因为智障被亲 生父母大冬天扔到了路边,是他后来的母亲把他捡了回来。因为怨恨母亲捡了个累赘,这么 多年了,他的兄弟姐妹们都不肯原谅她。

可大家都说,浩浩舅爷的娘捡了一个孝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 第 14 期)

13.全文主要写了浩浩舅爷孝顺母亲的四件事,请参考示例概括另外两件事情。(4 分)(1)第一件事:

(2)第二件事:浩浩舅爷费了很多功夫,终于学会做面条;(3)第三件事:

(4)第四件事:浩浩舅爷患重病时依旧放心不下老娘。

14.文中画线句子中的两处“红烧肉”可谓平淡而新奇,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大碗的红烧肉摆在桌子上,客人们都吃得心满意足。而我,却想到了浩浩舅爷端着那碗 ...

红烧肉跑回家的情景。...

515.下面两个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4 分)①但浩浩舅爷却摇了摇头说:“俺娘要吃俺做的,俺一定要学会。”

②当面条端到他母亲面前时,她哭了,说:“我娃会做饭了,真聪明,娘没白养你。”

16.文章结尾只有一句话,可谓匠心独运,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 分)

17.结合《孔乙己》中的两句话,探究本文中的“浩浩舅爷”与孔乙己生活环境上有何不同。(4 分)

①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②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2 题。(20 分)

我们为何很难记住自己的梦境?

杨阳

①每个人都会做梦,但并不是每个人在第二天早上醒来都能记得那些梦境。相信不少人 都深有体会:在做梦时,明明很清晰地记得发生过的事情,潜意识里还对自己说,一定要记 住了,但第二天醒来后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科学家们发现,一般人一个夜晚大约要做 4~ 6 个梦,总共大约有一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在梦中。既然做梦的频率如此高,为什么我们 醒来后记不住自己的梦?

②睡眠是人类必需的一项生理活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 睡眠,这两种睡眠形式交替进行,一个人晚上 8 小时的睡眠时间里有 4 个慢波睡眠和快波 睡眠周期。在快波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 80%正在做梦,在慢波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 7%在做 梦。

③一个人每晚做梦的时间平均在 1.5 小时左右。由于梦相伴睡眠周期循环规律,所以在 快波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多,而在慢波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少。此外,人能记住 的梦多在快醒来时,而刚入睡时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原 因。

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法国科学家对 41 名志愿者进行了实验。这些志愿者分为经常 能记住梦和记不住梦两类。研究人员用脑成像设备对所有志愿者在清醒和睡着时的大脑活动

6进行了观察。

⑤结果显示,这两类人在睡着和醒着时的大脑活动有明显差异。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大脑的信息处理中心也就是颞顶联合区更为活跃,这一区域的活动增加很可能对梦境内容编 码到记忆里有很大帮助。而且,不管是在睡着还是醒着的时候,常能记住梦的人的大脑中,内侧前额叶皮质和颞顶联合区的大脑活动都更强,同时他们的大脑对听觉刺激的反应也更 强。不仅如此,相比不大记得住梦的人,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在睡觉时比较容易醒来,其醒 来的时间也要多一倍。

⑥为什么很容易被忘掉?研究显示,醒来后 5 分钟,梦的内容会忘掉 50%;醒来后 15 分钟,睡梦细节会忘掉 90%。有关“梦境遗忘”的理论解释有多种。一种理论从学习和生 存两方面解释了梦被遗忘的原因。对早期洞穴人来说,“纵身跳崖逃避狮子追杀”在现实生 活中就难以实施。这种情况下,如果睡梦与真实生活存在相同记忆印迹的话,梦就不是很好 的学习经验,忘掉梦反倒可能是件好事。另一种理论认为,梦的功能是淘汰大脑中随着时间 而累积的不需要的记忆。记住梦只会使大脑中的无用信息堆积如山。从本质上说,梦是“忘 却”垃圾记忆的过程。

⑦在回忆梦境方面,专家们则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第一大障碍是梦中的记忆方式与 清醒时大不相同。清醒时,人们习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或因果关系等方式记住过去的事情。

然而,睡梦中发生的“剧情”往往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无规律地漂移,没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等 .. 逻辑。第二大障碍是现实生活本身。对很多人来说,一觉睡醒首先想到的是“今天该做什么”,此时睡梦则会像“鬼火”般消失掉。第三大障碍是身体活动的变化,睡梦往往是在人们处于 休息、身体躺卧时发生的。醒来时,身体活动大幅增多,会干扰大脑对梦境的记忆。

(选自《百科知识》2016 年 9 月 B 有改动)

18.通读全文,请分点写出梦很容易被忘掉的原因。(4 分)

19.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小题。(4 分)(1)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2 分)

(2)请简要谈谈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2 分)

睡梦中发生的“剧情”往往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无规律地漂移,..

20.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 分)

721.有人认为第①段可以删掉,这样第②段从人类睡眠机理直接谈起,文笔更加简洁,你认 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 分)

22.下列选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4 分)

A.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醒来时,而刚入睡时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 觉梦多或少的原因。

B.相比不大记得住梦的人来说,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在睡觉时比较容易醒来,其醒来的 时间也少很多。

C.“在回忆梦境方面,专家们则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中“主要”一词表明其障碍不止 三种,文中只列举了主要的。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研究显示,睡梦醒来后,时间越长,睡梦中的内容就忘掉得越多。

四、作文(55 分)

23.下面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 600 字以上;④ 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 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1)题目:我最欣赏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阅读下面的语句句,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 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

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 好的礼物。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当中所写到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8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B 2.C 3.c 4.D 5.B 6.美在戏曲,生旦净丑,演绎悲欢人生;美在文学,诗词曲 赋,抒写灿烂文化;美在汉字,点横撇捺,记载悠久文明。

《故城时光》记录城市变迁,影像故事再现重庆风 7(1)主题突出,语言简洁明快。示例:采。《故城时光》展山城映像,“城市记忆”蕴精神财富。(2)第一板块:褪不去的影像。(只要符合“珍贵照片”即可)第二板块:忘不掉的故事。(只要符合老故事即可)()内容概括正确 2 分,语言简洁优美 2 分。

(3)要求有称呼和自我介绍,从第二个文段中提取一个词语:文化、精神、情感、城市记 忆、价值等等都可以。跟这本书相关,让对方有话可说。

例如:记忆:尊敬的虹影作家,你好,我是《故城时光》的宣传员,请问是你对我们重庆城 市的哪些记忆让你决定加入编写《古城时光》这本书?

价值:尊敬的虹影作家,你好,我是《故城时光》的宣传员,请问你认为《古城时光》 这本书对我们重庆来说有哪些价值?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 8.略

(二)文言文阅读

(4 分)(1)类(2)全,都(3)邀请(4)不要说,更不必说(每词1分)9.10.(4 分).(1)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 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 悦之情.显得心满 意 足。(“黄发垂髻 ”1 分,“怡然自乐”1分)

(2)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他 们)详细地介绍了 自己所听到的事。(“具言”与“所闻” 各 1 分,其中“ 所闻 ” 译成“ 知道的”或“见 闻的”都得 1 分)

11.(3 分)热情好客;1 分,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 可,2 分)

12.(4 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意 合即可。(“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 ”两点每点各2 分)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13.(一)(4 分)(1)第一件事:母亲年老时,浩浩舅爷学做(面糊糊、洗衣,帮母亲 翻身)家务活;(2 分)(3)第三件事:浩浩舅爷一口没吃,用手帕包了两块红烧肉,要 带回去给娘尝;(2 分)

14.(4 分)①浩浩端着的“红烧肉”是对娘的孝心的具体表现,(意合即可)(1 分)② 将桌上的“红烧肉”与浩浩舅爷端的“红烧肉”作对比,(1 分)表现周围一些人的冷漠以 和对兄弟姐妹的讽刺(1 分),表达了“我”对舅爷的钦佩和怀念。(2 分)

15.(4 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1 分)第①句细腻传神地写出了浩浩的 孝顺和做事的决心和执着。(1 分),第②句通过母亲的语言描写,侧面(1 分)表现了浩 浩的孝顺和能干。(1 分)

16.(4 分)①照应文题“捡来的孝子”;(1 分)②概括了浩浩的种种孝行,出人意料,又 在情理之中;(1 分)③升华主题:赞扬的没有血缘关系的浩浩舅爷的孝顺和感恩,(1 分)

9同时也是对那些有血缘关系的缺少孝行的兄弟姐妹的嘲讽。(1 分)

(4 分)孔乙己身边的人是冷漠的,孔乙己只是他们生活的笑料,可有可无的人。(2 17.分)浩浩舅爷周边有着热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们。如教他做面条的邻居婶婶;给他一碗红 烧肉的主人家,在他不出现的时候,人们会去他家找他;身边有着被他的孝行而感动的人们。(2 分,概括 1 分,分析 1 分)

(二)18.(5 分)如果睡梦与真实生活存在相同记忆印迹的话,梦就不是很好的学习经 验,忘掉梦反倒可能是件好事。梦是“忘却”垃圾记忆的过程。(一些梦是大脑中的垃圾 记忆,忘掉它利于大脑的正常运作)。(1 分)梦中的记忆方式与清醒时大不同,(1 分)④醒来后更多关注现实生活(1 分),⑤身体活动增多,导致梦境不易回忆。(1 分)19.(1)逻辑顺序(2 分)

(2)“漂移”本身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文中指睡梦中的“剧情”呈现出的没有时间 或因果关系等逻辑(1 分)的无规律性变化。(1 分)

20.(4 分)分类别,列数字。(2 分)条理清晰、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人类两种不同的睡眠形 式下,不同的做梦特点。(2 分)

21.(3 分)不可以删掉。第①段先从生活常识谈起,便于拉近与读者间的距离,亲切可感,能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接着引用科学家的发现,(1 分)自然提出文章的 说明内容——为什么很难记住自己的梦境。(1 分)22.(4 分)B

四、作文(55 分)

篇3: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1.A

2.C

3.A

4.C

5.B

6.古诗文默写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黄发垂髫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带月荷锄归

6)徒有羡鱼情

7)行到水穷处

8)聒碎乡心梦不成7.文学常识填空

1)毛泽东

2)靖节;《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答案不唯一)

3)王维

4)婉约派

8.秋声雁声声声寒(答案不唯一)

9.1)无“文(语文历史等文科)寸步难行”。(意思对且简洁即可)

2)第一、语文是工具,学好语文,才能增强理解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学好文史,通晓古今,有助于理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意思相近突出语文重要性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为我唱首歌吧„„

1、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表现出6个孩子关爱同伴、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

2、(1)表现了孩子们期望得到指导的心情很迫切。

(2)表现出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了病痛、自豪快乐的情景。

3、“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6个同伴已长眠地下。

4、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心都快要碎了”,表现出“我”内心的无比痛苦。(或“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到‘今天’仍然感到震颤,表现出我极为感动的心情。”)

5、示例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要积极乐观,坚强不屈。

示例二: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二)读书养气

1.读书可以养气。

2.⑴多读书 ⑵成为写文章的好手。

3.证明是什么样子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积累运用(28分)

4.可以引用的两项是③④。理由:因为文中作者主要论述的是要大量阅读好书,才能养正气,而不是论证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方法。

5.不仅要大量读书,杂学旁收,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收精华,剔出糟粕,读好书。

(三)桃花源记

1.⑴只,仅仅 ⑵田间小路 ⑶通“邀”,邀请 ⑷都,全

2.⑴(渔人)又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开阔明亮起来。

⑵ 带领妻子、孩子和同乡的人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3.不愿外人来打扰他们与世隔绝、和平宁静的生活

4.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富足、和乐

篇4: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给予(gěi)叱咤(chà)长篙(gāo)挥斥方遒(qiú)....B、憎恶(zâng)冰屑(xiâ)谒见(yâ)忸怩不安(nì)....C、骨髓(suǐ)青苔(tái)淬火(cuì)芳草菲菲(fēi).....D、颓圮(pǐ)沉淀(dìng)消散(sàn)溯流而上(s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碾米 遒劲 漫朔 张驰有度 B、漂泊 寂寥 苍茫 怒不可遏 C、揉碎 阴凉 忤逆 心浮气燥 D、凄惋 笙箫 掂量 风华正茂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C、台湾作家九把刀所说的“希望30年后能够和金庸并驾齐驱’’被一些媒体解读为 “干掉金庸”,很多人批评他哗众取宠。.... D、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通过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使我们了解了诗人艾青对底层百姓困难生活的同情,了解了社会繁华背后的黑暗。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D、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5、下列文言文句式不同于其他几项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燕王拜送于廷。C、具告之以事。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新月派是中国20世纪二十年代成立的新诗流派,倡导并实践诗歌的“三美”理论,代表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等。

B.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战国策》。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文章多层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 C.民不胜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樊哙侧其盾以撞 年且九十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D.民不胜其苦 ..是寡人之过也 吾其还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10.给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B.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C.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D.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文已学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晋,何厌之有?(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5题(11分)

(一)红叶 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

12、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前两句写出了秋风劲吹、枝叶稀疏之状,是一幅简洁的秋景秋色图,从这个图景中看不出诗人明显的爱憎。

B、诗中“噢”字以下道出了诗人的领悟:已是深秋,并点明对此景有独特的感受。C、此诗迥异于他人的新发现在于“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即赋予绿色以生命、和平、蓬勃生长之意。

D、诗的末句虚实兼备,既写了树叶经霜变红的事实,也喻指有些人经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的考验。

(二)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中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3.“雪花”这一意象在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理想?(2分)

14.怎样理解诗中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2分)

1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4分)

四、诗文默写(8分)

16.①,唯君图之。

②言之者无罪。

③,不仁。

④携来百侣曾游。

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忧愁

⑦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五、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称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 “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1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1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哦!鹭鸶又飞回来了!②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③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

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

⑧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⑨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⑾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⑿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第③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1.简析第④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4分)

22.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3.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阔别多年又见鹭鸶,作者惊叹不已,不禁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B.不见鹭鸶二三十年,作者深深留恋,却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C.鹭鸶朝北岸村庄飞去,作者苦苦守候,盼望鹭鸶倩影再次出现。D.沿着河流上下寻觅鹭鸶,作者忐忑不安地想要知道鹭鸶的归宿。E.重见鹭鸶,作者欣喜地感到,鸟类与人类的和谐可以重新建立。F.悄然而坐,隔水远眺鹭鸶,作者思绪起伏,更崇拜这一对圣物。24.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6分)

五、作文(60分)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

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

在成功的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可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浏阳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答案

一基础题(18分)

1、C(给予jǐ 叱咤zhà 憎恶zēng 忸怩不安ní 沉淀diàn)

2、B(漫溯 张弛有度 心浮气躁 凄婉)

3、D

4、B(A没有主语 C 内衣产量成为品牌 搭配不当 D 缺少宾语中心词,在“不屈不挠”后加上“的精神”

5、D 定语后置,其他为状语后置。

6、B

二 文言文(24分)

7、B慰劳

8、C

9、D

10、D

11、(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3分)

译文: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关键词:所以、安、鬻)(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

译文:皇帝认为他诋毁大臣,失去人臣礼仪,命令侍卫掌嘴。(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3)夫晋,何厌之有?(2分)

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关键点:“厌”字的解释和宾语前置的句式。)(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分)

译文: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而燕国被凌侮的耻辱也除去了。(关键点:然则、见、陵)三诗歌鉴赏(11分)

12、C(3分)(错在对“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的解释。正确的解释应是:作者把绿色与流血、奋斗牺牲联系起来)13.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的向往。

14.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表现出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着,为我们织出一幅诗人深邃的灵魂图画。

15.诗人以“雪花”自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潇洒飞扬的雪花为意象,“她”是诗人想象中的情人,更是升华了的神圣的爱情,巧妙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丝豪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传达着诗人要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的清白、坚守理想的高贵。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表明了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着。四 诗文默写(8分)

16、(1)阙秦以利晋(2)闻之者足以戒

(3)因人之力而敝之(4)忆往昔峥嵘岁月稠(5)粪土当年万户侯(6)丁香一样的芬芳(7)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五 现代文阅读

(一)(9分)

17、【答案】A

18、【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否定”是文本具有的要素,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并未说要“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19、【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

(二)(20分)

20、(2分)突出鹭鸶的美

21、(4分)

“扑飞”一词充满动感,准确地写出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的形象;把记忆 中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极具感染力。(两个要点各两分。)

22、(4分)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

从回忆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照应题目。(每个要点1分。语言表达1分)

23、(4分)D F

24、(6分)引用《诗经》名句呼应了作者寻觅鹭鸶的过程;

寄托了作者人鸟同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 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每个要点各2分)文言文译文(文言文来自2012年江西高考语文卷)

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人。曾祖父太赤,任马步军都元帅,跟随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封给他徐、邳二州,所以家住徐州。彻里幼年丧父,由母亲蒲察氏教他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了他,对答安详文雅,世祖喜欢他。他跟随世祖征讨东北边疆后返回,因而进言说大军经过的地方,百姓经受不住骚扰,饥寒交迫而死,应该给予赈济。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分别赐给边疆人民粮食、布帛、牛、马,依靠这些而生存下来的人很多。二十三年,他奉命出使江南。这时行省正急于整理财政,卖掉所在地区的学田,用所得的钱充实府库。彻里说:“学田是用来供应祭礼、培养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呢?”立即制止了这种做法。回到朝廷上报此事,皇帝很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

二十四年,桑哥任丞相,推荐任用他的党与,查核全国的赋税,百姓经受不住这种痛苦,成百地自杀和死在狱中。朝廷和地方都人心浮动。朝臣们有所顾忌,都不敢讲话。于是彻里在皇帝面前,详细陈述了桑哥奸诈贪婪误国害民的情况,言语十分激烈。皇帝很生气,说他诋毁大臣,有失礼貌和体统,命令身边的人搧他耳光。彻里争辩更加激烈,并且说:“臣和桑哥没有仇恨,之所以尽力列举他的罪状而不顾全自身,正是为国家打算啊。如果怕惹圣上生气就不敢再讲实话,那么奸臣怎么能够除掉,百姓受到的伤害从何停止!并且使陛下蒙受拒绝劝谏的钟声,臣私下里怕的就是这个。”这时皇帝完全明白了,便命令他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去抄桑哥的家,搜得的珍宝多达内府收藏的一半。桑哥被诛杀后,彻里又遵照圣旨前往江南,抄没桑哥的亲家、同党江浙行省乌马儿、湖广行省大臣要束木等人的家产,将他们全都在闹市处以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天下人心大快。彻里在执行这项命令的来回过程中,共四次路过徐州,全是过家门而不入。

他晋升为御史中丞,不久,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等地的大盗欧狗长期不能消灭,于是彻里领兵征讨他,号令森严,所过之地秋毫无犯。遇到前来投降的人就用酒和食物犒劳他们并且劝慰释放他们回去,说:“我想你们哪是造反的人呢?实在是因为官吏的贪婪暴虐所造成的。现在既然来归顺,就成了平民百姓我怎么忍心治你们的罪。你们返回家乡耕田采桑,安居在你们的田园里,不要害怕。”其他山寨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全部投降了。没过多久,欧狗被他的同党绑送到军营,被斩首示众,随从的人一个也不杀,汀、漳地区被平定。

九年,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他去世的时候,家产还不到二百缗钱,人们都叹服他清廉。(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父 亲

黄方国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烟子叶。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点。”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双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次日清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代:“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烟子叶,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卧室。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了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爹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烟子叶,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揣了回去。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我决定叫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却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篇5: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30 分)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3 分)我是何等艳羡.江南女子,能够一生娉娉婷婷在美若仙子的西湖边散步,能够在小径通幽清池碧水的留园脉.脉含情地牵手情侣。想起游苏杭时,借人家苏绣女子的绣布和绣架拍下的一组照片,如今却不知到哪里去了,痛惜!于是,总是在梦中悄然想起那一袭氤氲.烟花长裙下低眉含笑专情刺绣的美图,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慰藉.了吧。或许,为了这张美图,定会再度游苏杭。A.xiàn mò wēn jiè B.qiān mài yūn jí C.xiàn mò yūn jiè D.qiān mài wēn jí 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美丽的落日总会引起一个更加绚丽的景象,未及饱览便一闪即逝,并在消逝中留下不可名状的渴望和惆怅。

B.美轮美奂、诗情画意的 G20 杭州峰会文艺演出虽早已落下维幕,但每当想起总令人意犹未尽。

C.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并没有产生想象中的立杆见影的效果。

D.冬日的北疆,千里冰封,往日的草原仿佛裹上了一层银白的大衣,阳光打在上面分外妖娆,红妆素裹,一派恢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民的名义》之所以热映,不仅是故事题材的选择,更在于每个演员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的惟.妙.惟.肖.。

B.初学自行车的时候,磕磕碰碰,跌倒了再起来,有一次他在雨中摔了一跤,起来时,浑身上下拖.泥.带.水.。

C.为了吸引眼球,媒体往往对发言者的原话寻.章.摘.句.,他们忘了新闻的铁律—— 真实,这样的媒体最终一定会失去观众。

D.这几天,我仔细研究了菜谱,尽心挑选了食材,终于做出了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真是汗颜。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诗词大会》打开了人们通向诗歌世界的大门,架起了人们与中国文化情感,点燃了人们心中对诗词热情的火炬。

B.钱江世纪城规划范围内盈一村等 4 个村的“征迁清零”工作将完成扫尾工作,届时世纪城范围内将不留一户农户,大拆迁正式画上圆满句号。

C.水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树立以生态修复、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科学治水观念,加强区域间联手、联动、联治的理念是不容置疑的。

D.网络经营单位按照家长要求对未成年人的账号采取限制措施,及时反馈该账号的活动,并跟踪观察。

5.古诗文名句填空。(6 分)

(1)__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______________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2)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4)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5)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是政协代表,他非常关注民生,借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让“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6)花开花落、纤柳抽枝,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积极乐观的精 神,就像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6.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7 分)

(1)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 分)品味经典,品味文学魅力。读___________ 的《敬业与乐业》,反思自己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态度;读《水浒传》时,感受到______________ 得知好友林冲遭太尉高俅陷害,被刺配沧州时,一路暗中保护的嫉恶如仇、侠胆义肝;读明初文学家宋濂的 《_____________ 》,感受到了学习的艰辛和辛酸,也体会到了文章感情表露的真挚与诚恳。(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4 分)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请你帮她从以下几个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其具体的事例(不少于 2 个事例)来印证这一观点。A.简·爱 B.武松 C.祥子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相关题目(5 分)近日一段视频走红网络,一位中年男子手持“请不要随意调头”的牌子,拿着小喇叭对行人不断大喊:“我不再闯红灯!”周围都是好奇的围观群众。

原来,今年 7 月起,江西省吉安市青原交警大队开始采用这种特殊的管教办法,来治理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的行为。

青原交警大队方面表示,因为路上的行人特别多,如果单靠罚款,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据了解,刚开始每天都要抓到七八十人,随着宣传的深入(围观群众的奔走相告),每天抓的人数越来越少,成效显著。

(1)请为这则热点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25 字)。(2 分)(2)对于这种处罚形式,你支持吗?请作简要评论。(3 分)

二、(3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8—15 题。

棕榈老屋后面是缓斜的土坡,坡顶上矗立着一片棕榈林,称之为林,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六七棵棕榈而已。也许是地域、水土和气候的缘故,几棵棕榈生得矮小而萎缩。天性爱爬树的孩子也不和棕榈亲昵,对外表丑陋的它们缺乏好感。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棕榈身上找不到我们认为弥足珍贵的东西。

小时候,整天吃不饱似的,每天挖蕨根,刨伏苓,酸梨树自然而然成了我们的挚爱。到春末夏初的时候,在我们太急切的期盼中,这些瘦瘦的但洁白无瑕的花朵,终于摇身一变,变成指头大小的酸梨,缀在簇簇绿叶中间。在我们的誓死捍卫和邻家孩子的肆意掠夺中,酸梨没来得及成熟便一一落入口腹之中,那又涩又酸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

相隔咫尺的棕榈偶尔也会走进视野,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中秋临近的时候,棕榈结出累累果实,那青灰色长圆形的棕籽虽不能吃,却是游戏时最佳的武器。夜晚,在月光笼罩的旷地里,通常能见到一大群孩子在虚拟的硝烟中追逐,恣意地欢叫。农闲时节,父亲用薄而弯曲的刀片,将紧裹着棕榈的红褐色棕衣一张一张地剥下来。父亲剥棕衣的时候一副特

别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稍有闪失,而且每回剥下三四张便住手。我疑惑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不继续剥下去呢?“棕衣就是棕榈的衣服,剥光了它们怎么过冬呢?”父亲一边回答我,一边注视着刚剥过的那棵棕榈。在渐起的秋风中,棕榈似乎不胜寒意似的,在不易觉察地战栗。伫立一旁,父亲久久注视的目光是那样深长耐读,其中,蕴含有隐隐的内疚与不安,有请求原谅的意味,有源自肺腑的感激。

也许父亲一生都在企求棕榈原谅,是他剥夺了棕榈赖以御寒的衣物;父亲一生对棕榈满怀感激,在他挑着生活的重担踽踽独行的时候,是棕榈给了力所能及的支撑。给孩子们带来短暂口福的酸梨树怎能和棕榈相比呢?它能换来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酱醋油盐吗?能换来煤油把漫漫长夜点燃点亮吗?父亲将棕衣剥下来,然后去夹,翻晒,撕成丝缕。在空旷无边的夜晚,凭借着一点如豆的微弱灯光,父亲开始搓棕绳。我们在一旁看着,倦意漫上来,不知不觉便酣睡了。早晨醒来,我们惊讶地发现,那小山似的满地棕衣变成了数十根棕绳,在早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古铜色眩目的光泽。断断续续有人上门求购棕绳,家里开始荡漾起小小的欢乐的涟漪。一天早晨,早起的父亲像往常一样爬上后坡,来到棕榈林里。父亲的一声惊呼把母亲和我们吓了一跳。我们赶紧上去,发现父亲一脸痛苦和惊惶的表情。原来,不知什么时候一棵棕榈死掉了。死掉的棕榈蔫蔫的,披针一样的叶子失去了往昔的葱绿与锋芒。父亲拿来一把锄头,招呼大家一起动手把棕榈连根挖起并运走。父亲告诉我们其中“奥秘”:一棵棕榈死了,其它的棕榈因为伤心会跟着相继死去的。把这棵棕榈挖起并运走,是不让其它的棕榈为之悲恸欲绝。父亲的话让我浑身颤栗,我从未想过这些草木会有如此丰富的情感,像我们一样相互之间有着太深太沉的牵挂与关怀。我感到无限内疚起来,为自己曾经对棕榈的漠视与伤害。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注视这些棕榈的时候,一种敬意从心中油然升起,目光里的东西渐渐多起来,最后变得和父亲注视的目光一模一样。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脑海中常常产生这样的联想——父亲、母亲和我们几兄妹就是一片小小的棕榈林,和后坡上的棕榈连在一起,浑然一体,在风雨中相濡以沫。(本文有删改)

8.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于棕榈树的态度有何变化,并简析其原因。(5 分)9.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 分)

(1)在渐起的秋风中,棕榈似乎不胜寒意似的,在不易觉察地战栗。

(2)父亲将棕衣剥下来,然后去夹,翻晒,撕成丝缕。在空旷无边的夜晚,凭借着一点如豆的微弱灯光,父亲开始搓棕绳。

10.文章主要写了棕榈树,却花了不少笔墨写酸梨树,这样写有何作用?(4 分)

11.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父亲、母亲和我们几兄妹就是一片小小的棕榈林”这句话?(3 分)

(二)艺术也需无用之用崔树强莫言在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在实用理性统治的现代社会,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学)因为它的“无用性”,被人们逐渐冷落,不得不说是现代社会的悲哀。作为人类文化的支柱,艺术和科学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科学与艺术互补,“有用”与“无用”合一。而“无用”正是艺术之大用。

艺术的精神,本可以对现代人功利之心作一种极好的救赎。当下的艺术教育本可以通过对现代文明悖论的反思,让青年人真正了解到“平淡天真”的中国艺术的基本性格,不是装腔作势、怪僻虚伪,而是平和平实、雅淡素朴。这正是扰攘纷乱的现代社会的良药,是纠 结心理的镇魂剂,甚至借此可以突破很多技巧的抗拒和精神的屏障。然而,现代社会“有用性”的价值观,却已侵入艺术教育实践之中。“无用”的艺术,却以“用”为衡量标准。艺考的持续火爆,带给人们一种艺术繁荣的表象。很多青年人因为文化课不理想,通过突击和速成,转而报考艺术专业。艺考成了高考最直接“有用”的捷径。同时,艺术教育也多以艺术技巧为目的,重“技”轻“道”,忽视了支撑艺术、灌溉艺术的“心”的培育。艺术沦为技巧的奴仆,日益偏离了“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的“根植人心” 的传统。一门最需要文化滋养的学科,竟然成为文化缺失的避难所!艺术之“无用”为人的精神解放创造了条件。艺术在其起步的地方,实际上和游戏一样,正是从现实的“实用”观念中得到解脱的。艺术的真精神是自由和解放,而这种自由和解放,恰恰来源于由“无用”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当一个人沉浸到艺术精神境界之中时,他浑然皆忘,自然也会忘记现实事功的“有用”性,所以庄子说“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世人皆知用之为用,其所谓“用”,系由社会观念所决定的社会价值,人要得到这种价值,就必须受到社会的束缚;而“无用”于社会,就是不为其所束缚,人的生命就是完整和谐的。艺术对于“用”的超越,成就了艺术和美的观照。自然科学回答了“是什么”,人文学科则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科学缔造了“有用”的现代文明,艺术营构了“无用”的精神世界,成就了生命的和谐。艺术虽然没有经世之用,却有生命之用,这就是艺术的无用之大用。

12.本文是如何引出“无用正是艺术之大用”这一论点的。(4 分)1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科学和艺术相辅相成,“有用”与“无用”合一,共同构成人类文化的支柱。

B.艺考持续火爆带来了艺术的繁荣,说明“有用性”的价值观,已侵入艺术教育实践之中。C.从现实的“实用”观念中得以解脱,是艺术和游戏相似的地方。D.艺术的自由和解放,来源于由“无用”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14.请结合上下文,说明作者认为“无用正是艺术之大用”的理由。(3 分)15.指出下列两句加点词句的表达作用。(4 分)

(1)作为人类文化的支柱,艺术和科学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这正是扰攘纷乱的现代社会的良药,是纠结心理的镇魂剂......三、(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①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②举谣言③,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注释】①公仪: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②掾属:佐治的官吏。汉代自三公至郡县,都有掾属。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③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16.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少厉.清节(通“砺”,磨炼)B.滂怀恨.(遗憾)C.蕃乃谢.焉(道歉)D.滂后事释.(释放)17.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B.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C.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D.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 分)(1)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2 分)

(2)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3 分)19.文章刻画了范滂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 分)2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 分)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②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②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③夜榜:夜航。(1)诗中作者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 分)

(2)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分)

参考答案

一、(30 分)1.【C】 2.【A】 3.【C】 4.【B】(每题 3 分)5.晨起动征铎 鸡声茅店月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村(6 分)6.(1)梁启超 鲁智深送东阳马生序(3 分)(2)示例:

A.简·爱得知曾经百般虐待她的舅母生命垂危但又很想见她一面的时候,她忘却了舅母一切的不好,毫不犹豫地回到了昔日满腔怨恨地想要逃离的故地。当她见到舅母时,心中剩下的,只有对舅母的无限悲悯;当罗切斯特双目失明一无所有时,简·爱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纯朴善良的简·爱最终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B.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C.当祥子给曹先生拉包月时,辛辛苦苦积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他曾闪现过要曹家赔偿的念头但又马上谴责自己,不能让良心受到污染;祥子对老马和小马祖孙二人很关心,祥子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仍能同情 他人、体谅别人,值得尊重。(4 分,要有事例,主要内容符合即可,否则欠缺酌扣)7.(1)示例:交警新招:罚闯红灯者连喊“我不再闯红灯” 交警放大招治理闯红灯:连喊“我不再闯红灯” 交警叔叔太有才!罚闯红灯者连喊“我不再闯红灯”(2 分)

(2)人性化执法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应对情节轻微和严重违反行为的当事人之间进行区别,进行教育或者是教育与处罚并举。

人性化执法并不意味着任意裁量,更不意味着我行我素,而是将人性化执法置于公共规则的框架内。即使是人性化执法,依然需要尊重规则,而非无原则地自由裁量。(3 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30 分)

8.不亲昵,缺乏好感:棕榈外表丑陋,在它身上找不到我们认为弥足珍贵的东西(2 分)偶尔关注:可以用棕榈结的果子当做游戏时的武器(1 分)内疚、感激和敬意:对它曾经的漠视和伤害而内疚,棕皮的收入支撑了整个家,棕榈的坚韧赢得了我的敬意(2 分)9.①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棕榈树因寒冷而颤抖,体现了作者对其的同情。(2 分)②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剥棕皮和搓棕绳的场景,体现了父亲的一丝不苟和辛劳。(2 分)10.通过棕榈和酸梨树的对比,衬托出棕榈的矮小和丑陋(2 分);突出了棕榈树给家庭带来了经济收益,对家庭贡献巨大,体现了作者对它的内疚、感激和敬意。(2 分)11.父母和我们几兄妹与棕榈树有很多相似处:(1)默默无闻,生存于世间,(2)做力所能及的事,贡献自己的力量,(3)彼此间有牵挂和关怀(3 分)12.先引用莫言的致辞入题,文学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然后分析现代社会的现状,艺术被人们逐渐冷落。再论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互补的关系。最后提出文章观点。(4 分)13.【B】(3 分)14.①艺术之“无用”可以对现代人功利之心作一种极好的救赎。②艺术之“无用”为人的精神解放创造了条件。③艺术之“无用”可以让人的生命完整和谐。(3 分)15.①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将艺术和科学比作“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十分形象地论证了艺术与科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人类文化的支柱。

②把艺术教育比作“良药”与“镇魂药”,非常贴切和形象,通过艺术教育可以让年轻人了解到中国艺术的平和平实、雅淡素朴,从而消除功利之心。(4 分)

三、(20 分)【D】(3 分)【C】(3 分)18.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官。(2 分)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3 分)19.1.有威信(受人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弃官而逃。2.不畏权贵(敢做敢当):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表示自己若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3.公正清廉(不任人唯亲):没有偏袒自己的外甥,压力之下仍然没有给外甥一官半职,太守也拿他没办法。(4 分,写出 2 点得 2 分)20.(1)诗中描写了诗人谪居僻野、晓来耕作、夜来行船、放歌楚天的闲散、宁静的隐逸生活。(2 分)

(2)“闲依”其实是不能为世所用的无聊赖,“偶似”则表明诗人并非真有隐士的淡泊心境,“来往不逢人”则写出诗人的孤寂。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3 分)

四、(40 分)21.按五等评分一等(35-40 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生动。二等(29—34 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等(22—28 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欠具体,结构完整,条理欠清楚,语言欠通顺。

四等(16—21 分):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欠完整,语病较多。五等(15 分以下):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或语病严重,或不足 300 字,不成篇。说明:①有创意,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结构精巧,酌加 3-5 分。

②书写清楚美观者,酌加 1-3 分;书写潦草、字迹难辨者,酌扣 1-3 分。③错别字 3 个扣 1 分(重错的不计)。④ 300 字以上 600 字以下者,降等给分。

译文参考: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

上一篇:门前顾城诗歌下一篇:说说我自己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