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长个人先进事迹

2024-04-19

好校长个人先进事迹(通用8篇)

篇1:好校长个人先进事迹

好校长先进事迹

走进临川寺小学的校园,你会经常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我校的校长——王强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情注教育,作为一位校长,他率先垂范。他给自己定下的座右铭是:以勤精业,辛勤耕耘。

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大家有目共睹,正是王校长在临小一年的时间里,学校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一、以身作则,做行动楷模

一年来,作为校长,他要求教师做到的,他首先做到,教师做不到的,他也努力坚持做到。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他披星戴月,每天到校最早的老师也能看到他在校园内巡视的身影。为了预防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不论值班与否,他几乎每天课间时间都在操场上巡查。值日教师们在他的影响下也都认真负责地做好此项工作,致使我校一年来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王校长以校为家,时刻惦记着这个家。深得老师们敬偑。

二、创新方法,科学管理,彰显人文关怀

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好的校长,应该在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上做好工作。王校长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一年来,在王校长的领导下,制定了自己一套的工作管理方案,彻底打破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局面,每到年末评优评先的时候,把各方面量化分数一核算,教师的名次就出来了。工作中王校长在处处按章办事遵循原则的同时,又时时对师生们彰显人文关怀。一年来,王校长对我校教师大都非常了解,谁家有困难,王校长都会非常关心,并尽可能的提供帮助和照顾。王校长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在效率上不断提高,在管理上日趋科学规范、精细化,并处处彰显人文性,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

三、规范学校管理,以质量为目标。

王校长上任以来,注重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制度,并认真实施,使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常规管理,落实课程计划,开全开足各科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对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管理,着重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王校长十分重视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多种方法、手段提高教师的科研文化业务素质。组织教师参加省、县各级培训、听课活动,营造关注教学科研,参与新课改的深厚氛围。在这一年,在王校长的的带领下,教学管理上,取得显注的效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为此,王校长深入到课堂中听课,和老师共同进行研讨。王校长还经常开展教学研讨课,每一次县举办公开课比赛,他都高度重视,并组织学校里各教研员共同研讨,使老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老师的成绩也硕果累累。

四、注重班子建设,坚持以诚用人。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中,王校长一再强调要增强责任意识,每一位领导要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认识到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领导的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尊重科学,提高领导的决策能力。学校逐步形成了一个讲正气,讲团结,讲民主,讲奉献,重实绩的领导集体,深受教师们的支持和拥护,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五、注重德育实效,以活动育学生。

王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力求实效,把教会学生做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理想。学校每学期都根据各个节日、纪念日的主题,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全县举办的“百合杯”才艺展演中,我校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二等奖。学校一方面认真组织贯穿学期始终的学生日常行为量化评比活动,另一方面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倡导道德自律。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范、讲文明礼仪。自觉养成珍惜自己、关爱他人、维护社会的良好习惯。

六、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做到以校为家

他自上任以来,正是学校面临困难最大的时期,学校地面没有处理,室内教室黑板也是不能用。更为困难的是资金短缺,人员紧张,真可谓困难重重。面对这一切的困难,他并没有因此而却步,而是千方百计想办法,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寻求帮助,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得到了上级领导在各方面特别是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于是对学校进行地面处理,教室里安装了好的黑板。为将学校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他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安装了校园广播,在校园内开辟了主题不同,形式多样的文化长廊,国旗、名人名言、古诗词也进了课室。

在校园建设的一年中,一天一个样,一年大变样,就这样为了尽快给广大师生一个舒适优雅的学习、工作环境,他牺牲了几乎每一个休息日和节假日,真是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

一年多来他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勤政廉洁的行为,敬业高效的工作态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临川寺小学成为局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满意的学校。

篇2:好校长个人先进事迹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面前,鉴开中学承担起中心校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校长王国权运筹帷幄,统一部署,奋战“疫”线指挥,带领全体教职工全力以赴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彰显了鉴开人无私无畏、艰难时刻勇担当的精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伊始,王校长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未雨绸缪,紧急召集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学校防疫具体措施,对接党员干部教师下沉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全校师生健康码、中高风险地区及与确诊病例轨迹重合人员的排查工作,流调全校教师和学生核酸检测情况。

精密排查,织就一张防疫信息网

疫区津南与东丽仅一海河之隔,不足10公里,疫情就在身边,防疫刻不容缓。严密排查全校师生近2000人行动轨迹及接触史迫在眉睫。王校长有条不紊,事无巨细,带领着老师们细致的梳理,不放过一个,不漏掉一人,连日奋战,织就了一张准确、严谨的信息网,为后期防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沉社区,以身为范,向疫而行

身为鉴开中学党总支书记,面对疫情,王国权校长舍小家,顾大家,当仁不让指挥在最前线,冲锋在最前沿。率领鉴开中学百余名志愿服务干部教师坚守在核酸筛查志愿服务队伍岗位中。无论是白天的防疫物资的统筹,防疫岗位的规划,秩序维护,流调信息上报,还是夜间值班值守,他总是那个冲锋陷阵、事必躬亲的第一人。工作尽职尽责,“疫”不容辞。寒风里,没有怨言。阴霾中,没有退缩。他用在一线的坚守、温暖、信任带领着鉴开人托起了“冬日暖阳”。

勇毅笃定,战无不胜

近年来,王校长曾经身患重病,与死神擦肩而过,长期以药维护,本来伟岸的身躯变得苗条若柳。但是面对疫情防控,他却从未关照过自己的身体,忘了自己曾经是个病人,依然坚守在防疫一线。人们都说他干工作是“拼命三郎”型校长,在防疫工作中,老师们说他是“白加黑”实干型校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用抱恙的身体书写着冬日里最火热的忠诚。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王国权校长,带领着鉴开教职工团队坚守多轮核酸筛查最前沿,为早日战胜疫情而奋战!生命至上,平凡中见真情,大事前看担当。不畏严寒、不惧安危,心手相牵,向暖而行。用责任和担当绘就了共渡难关的温暖画卷。

篇3:“成功”之道:好校长成就好学校

记得我在进校时, 一些教师向我投来了怀疑的目光, 就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能否在这所特殊的普通校稳住阵脚。我在思考“怎么办”, 是维持现状,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做一个平庸无为的校长, 还是做一个勇于进取、探索创新、奋发有为的校长。前者显然不是我想要的, 也辜负了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和重托。但是, 要想做后者, 也实属不易。怀想老一辈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无比挚爱, 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 环视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一批批普通学校的迅速崛起, 常念上级领导对自己的殷切期望, 我下定决心, 一定要把十五中办好, 做一任称职的校长。

怎样使学校获得发展?摆在我面前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 学校落后该怎么办。思前想后, 我认为既然和优质学校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与其怨天尤人, 还不如正确地认识差距, 并把这种差距和不足看成发展的空间和动力。第二,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基于我校生源的特殊情况, 我提出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的教育思路, 以此来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让这些普通的学生能够取得不普通的进步。第三, 为了实现目标, 学校要实施什么样的教育。教育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并非一日之功。实施什么样的教育, 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针对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 围绕我校的教育目标, 经过几年的艰苦实践探索, 我校形成了系统的以“静心教育、信心教育和责任教育”为统领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学校全体教职工在经历了一番艰苦创业后终于收获了成功的果实。作为校长的我, 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成为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首期学员, 获得了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全国“十佳”初中校长、全国科研杰出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天津市第三届最具创新精神校长、塘沽第六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 科研成果获得了天津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天津市第二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天津市基础教育首届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天津市基础教育名校长高峰论坛论文一等奖等多项殊荣。2009年, 我做了一件让自己感到欣慰的事情, 我将获得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5万元奖金平均发给了每一位教师。这件事虽然我没有在意, 但不少教师却很激动。其实, 成果的取得绝非校长一人之功, 而是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获得的奖金大家本应该共同分享。校长因教师而存在!

在几年的办学过程中, 我体会到, 普通学校的成长和发展要坚持四个原则。⒈坚持科学的学生发展观, 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衡量学生成功的基本标准有三条:一是学生的学习实现了最大的进步, 能力有了充分的提高;二是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 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三是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⒉坚持科学的办学之路。我校实施的“信心教育、静心教育、责任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教育, 正是着眼于学生发展而提出的, 通过“信心教育”提振学生的学习士气, 通过“静心教育”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通过“责任教育”开拓学生的远大胸怀。实践证明, “信心、静心、责任”教育符合学校的发展实际,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充分发展。⒊办好一所学校, 校长是关键, 教师是根本。校长的核心任务, 是对学校的良性运作进行体制设计, 进而把治校理念、师生行为、学校运作模式等融入每一个师生的心中。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资源。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专业品质和科研品质,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⒋以学校变革引领学校发展。学校的成功变革是学校建设的必由之路。判断学校变革成败的标准, 就在于学校文化是否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和创造, 学校文化的档次和境界是否得到显著的提升, 学校的育人水平和育人效率是否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学校中发起变革, 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热烈响应和相互合作, 变革能否真正在学校中发生, 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动。教师只有对变革心存强烈的兴趣与愿望, 学习和认同变革的理念与思想, 掌握变革的策略与步骤, 才能真正从行动上支持并参与学校变革。

[教师说]在教师们看来, 潘怀林是一个善于读书学习、多问多思的校长。一位教师说:“校长桌上有一摞黑色的笔记本, 我数了数不下十几个, 比常人要多几倍, 校长的一手好文章哪里来, 校长的办学思想哪里来, 想必奥秘就在这里。我要做一个有心人, 校长的笔记本就是对我的启迪。”潘怀林是一个重视教育科研并能身体力行的校长。一位青年教师写道:“当我申请课题立项时有校长的点拨, 书写结题报告时有校长的指导, 践行研究策略时有校长的扶助, 直至我的研究课题通过天津市规划办A级鉴定, 校长还在告诉我结题只是一个阶段, 达到成果转化还需深入。”潘怀林还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校长。一位教师回忆说:“记得潘校长刚调入学校不久, 我去校长室找他签字, 校长一边签字一边对我说:‘你要努力啊!业务上要多钻, 工作上要敢闯!’校长的话时常提醒着我, 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校长对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视。三年前, 我参加天津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说课比赛, 校长带领学校领导利用中午时间听我试说课, 提出很多宝贵意见, 我在说课前还收到了校长‘祝你说课成功’的手机短信。我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市级二等奖的好成绩。在以后的日子里, 每逢做课, 校长都给我很大帮助, 我庆幸遇到了一位高明的园丁!”

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对潘怀林校长很熟悉, 因塘沽第十五中学是基础教育研究所的实验学校, 潘怀林校长本人也是他亲自指导的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王教授认为, 潘校长是“一位勇于改革的校长”, 他至少在五个方面走在了教育改革的潮头, 一是学校向社会和家长作出公开承诺, 以信誉作风险抵押;二是备课组实行集体备课制度, 不再检查教师个人教案;三是减轻教师的负担, 让教师静下心来学习和工作;四是建立“千分制”考评制度, 实行阳光操作;五是设立“教改大课堂”,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而潘怀林校长对自己的要求始终是:做一名“领跑者”, 像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那样, “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领着全校的教职工不停地奔跑, 领着一茬又一茬的学生不停地奔跑。‘领跑人’的办学理念在奔跑中反映;‘领跑人’的心智、情感在奔跑中展现;‘领跑人’的人生价值在奔跑中实现”……

篇4:好校长个人先进事迹

通知强调,要把向张伟同志学习的活动与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抓好学习教育,核心是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与学习张伟同志的先进事迹结合起来,以先辈和模范人物为镜,学习先进典型,学习身边榜样,真心诚意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查准找实“四风”突出问题,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模范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努力把每一所学校都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

通知要求,要把向张伟同志学习的活动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紧密结合。张伟同志是教育系统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典范,是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展板橱窗、广播电视和校园网络等宣传阵地,通过组织学习会、讨论会、座谈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宣传好、学习好、弘扬好张伟同志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张伟同志看齐,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责任意识,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贡献力量。

篇5:好校长事迹材料

夯实基础 岗位成才

他于1988年参加教育工作,将满腔热血倾洒于莘莘学子。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吸收众师之长,并在几年之内,摸索出了一套适应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每上一节课,总是做到“三备”。一备教材:每年寒暑假,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个通盘策划,吃准大纲,吃透教材。二备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三备教法:将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融为一炉,培养学生兴趣。他的教学清新自然,深入浅出,活泼严谨,受到同行和学生的交口称赞。所教学科会考平均成绩,年年步入全县前列。1993年被授予“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1912月,在邵阳市生物教改优秀课教学比武中荣获一等奖。

他不仅做到功夫在课前,着力在课内,更注重辅导在课后。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星期天为“转化生”补课,替弱科生开小灶。在高三学生中,更是有重点的进行个别辅导,无怨无悔,学生受益匪浅。经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19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特级优秀辅导员”称号。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教学之余,潜心课改和教研。他一改课堂教学陈规,在课堂教学结构上跨出一大步,创设“精讲、巧读、多练”三步连环的结构模式,受到上级嘉奖,并在有关专业报刊上予以推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善于总结经验,撰写教学心得和教学论文,其中《略谈果实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等2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报刊发表,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正因为这高尚的师德形象、精湛的业务水平、勇于奉献的精神,使他走上了领导的.岗位。

大刀阔斧 革旧鼎新

李维勇历经三所学校,而且每次都受命于危难之中,通过他的整治,都扭转乾坤。

1996年,李维勇上任三中校长时,三中可以说是破落不堪,学生“舍近求远”,名师人人思动。李维勇在抓质量管理的同时,狠抓硬件,积极筹措资金,先后修建了男女生公寓、教学大楼、学生食堂、两栋教师家属楼、县属中学第一间微机房、两间语音室,学校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校人数由1996年的600多人上升到的1800多人,高考上线人数从1996年的36人递增到的328人。1997年,他主持的新邵三中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双文明单位”称号。

月底,李维勇调任新邵八中校长兼书记。这所学校过去管理比较松弛,学习风气不太浓,偶发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形象受到损害。他上任后,深入教师和学生,广泛调研,最后集中一个突破口—形象建设。

一是重塑教师新形象,每一位教师以主人翁的精神面对学校以全新的姿态面对学生,深入课堂,扭转教风。

二是重塑学生新形象。狠抓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建设,使学生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三是重塑管理新形象。改变过去人浮于事,浮躁不实的局面,行政实行分层次管理,责任到人,目标明确,同进对学生实行全封闭管理。

四是重塑学校新形象。硬化校园道路,绿化校园。校园绿化与校园建筑相映成趣,使新邵八中成了一所花园式学校,省级安全文明学校。

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多途径搭建舞台。整修田径场,新修十个篮球场。求得中央支持,修建青少年活动中心。筹资4000万元修建邵阳市最大的科教中心大楼,并添置千兆校园宽带网、电子监控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多媒体报告厅,班班多媒体教室,将新邵八中推上了现代化平台。学校被授予“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荣誉称号。修建邵阳市最好的后勤综合大楼,不仅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做好环境育人的大文章。

几年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新邵八中成了一所有规模、上档次、最具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高级中学。学生在校人数从的600多人上升到现在的3500多人。

由于他始终坚持“创办一流学校,培养一流人才”的办学思想,新邵八中教学质量连年攀升,高考本二上线人数由难

以突破两位数到现在突破三位数,可以说产生了质的飞跃。

高考大捷。该届学生初中升高中入校成绩全县前500名只有45人,只占全县优生比例的9%。通过三年奋战,高考优生本一、本二上线人数达全县40%。高考再创辉煌,该届学生入校成绩全县500名只有41人,占全县仅占7.8%,高考优生本一、本二上线人数占全县45%。先后产生了届县理科状元曾徵丹,届文科状元陈媛媛,届理科状元钟慕尧。年年创历史新记录,雄居县高考目标管理排行榜第一名。

特色先行 百花齐放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李维勇始终立足于改革大潮的前列,十分重视推行素质教育。八中学生生源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探、闻、问、切”的基础上,他依据八中的实际情况,集思广义,明确提出了“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观念,并为之不懈努力,形成了新邵八中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为确保特色教育落在实处,学校改革了评价机制,培养特长生及合作互助品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实行过程评价与目标考核并重,学生评价、教师互评与行政评价相结合,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于素质教育实践。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素质教育全面开花。

一是特长班效果显著,李维勇顺应时势,果断开设美术、音乐艺术特长班。美术班学生许多作品在省级获奖或在省级刊物发表,近年来向高等院校输送美术生58人,其中杨帅同学考入清华大学美术系,八中被确定为“中南大学美术教学基地”。音乐艺术班每期举办汇报性演出,丰富了校园文艺生活。近几年来,八中向高校输送音乐艺术类学生50余人。

二是兴趣小组有声有色。学校成立了电脑、书法兴趣小组及数、理、化、生物、地理等课外活动小组,广泛开展各项兴趣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三年来,学生在省、市、县各科竞赛中获奖123人次。

三是体育竞赛成绩突出。学校成立了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经常组织比赛,活跃了学校气氛。学校运动队在县、市、省中学生运动会中,每次都取得优异成绩。4月成立邵阳市唯一一家跆拳道训练基地。在省第三届青少年跆拳道比赛中获1金2铜3银,实现了邵阳市竞技体育金牌零的突破。在邵阳市全运会上,为新邵县夺得了宝贵的10枚金牌。

四是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每年定期组织校运会,元旦联欢晚会等系列活动,举办校园十大歌手大赛,《党在我心中》等专场文艺晚会,充分展示了新邵八中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厚德载物 科学管理

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李维勇正派为人,以德服人。他平易近人,关心体贴教职工,以校为家,把每个教职工都视为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他公正无私,从不偏袒任何人。除了对教师在教学业务上严格要求外,更在生活上予以关心。每到一所学校,他都能利用很短的时间熟悉教师的工作和家庭情况。教师有了困难,及时送去温暖。下期学校谢长亮教师不幸患上尿毒症,他心急如焚,立即召开行政会和教职工会议,商讨募捐方案,他亲自带头捐款,学校掀起了捐款热潮,全校师生共计捐款7万余元,使谢老师得以顺利进行手术。后来他又多次看望、慰问谢教师及家属,勉励其战胜病魔,笑对生活。

他总是千方百计解除教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19教育局招工,主要解决骨干教师的配偶和特困教师子女就业问题,当时分到三中有两个指标,而此时李维勇妻子下岗,上级也有这个意愿,但他最终把这两个指标让给了一线教师。他的妻子至今仍无工作。再如职称评定,李维勇就可参评中学高级教师,论综合得分,他完全排在前面,但他主动将指标让了一线优秀教师。

李维勇为了“大家”,很少顾及“小家”。在三中工作时,他家住在县城,小孩刚逾学龄,家中困难可想而知。1997年11月的一天,他到县城开会,适逢孩子生病,妻子一人难以照料,多么希望他多花一点时间在家里,可他仅利用会议休息的间隙回家看了一下,下午散会后,便在妻儿埋怨的目光中赶回了学校。妻子不止一次地嗔怪:“我嫁给了你,你却嫁给了学校。”李维勇就是用这种以身作则,以身传教的务实作风,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青睐称赞。

在管理方面,李维勇认为管理哲学思想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是对管理本身进行哲学思考。李维勇任八中校长时,八中问题颇多,必须着手解决,然而,如果用传统的抓管理的模式,可能会遇到阻力。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竞争机制激励教师,他厉行“导师制”。凡新分来的或从初中调入的教师,必须参加“导师制”,由教导处、教研组安排导师。然后在年初举办拜师会,并写出计划,由教研处与工会牵头,教导处配合,期初上汇报课,期中上检查课,期末上总结课,并进行考试,一年之后通过综合比武评比出教坛新秀。这样,请一些老师或骨干教师为导师,使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公认,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四两拨千斤,把整个教学这盘棋下活了,教师不得不心服口服。

对后进生,李维勇想出了一个针对后进生的处理方式---“听证会”,学生犯了比较大的错误,即由校级领导、政教主任、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班主任老师参加听证会,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改变恶习,治病救人,以理服人。听证会上,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理由,并进行申辩,家长也可以申辩。通过申辩和说理,学生能主动承认并改正错误,这样不仅教育了学生,也教育了家长。这种“听证会”的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湖南教育报》《邵阳日报》曾予以报道。

战略观念 胸怀全局

战略观念,指一个领导用人、想事、决策做到胸怀全局,瞻前顾后,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兴业之道,唯在用人。用人首先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不可任人唯亲,不以是否顺从取人,不以资历取人。其次做到用人之长。发现和发挥下属之长。因此,他大胆提拔、起用一些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使他们成为桥墩,充分挖掘并有效使用其长处,把整个学校这盘棋“下活”。这些被提拔的人在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有起色。后来,他们中有不少人得到重用,如今独当一面。

想事,总是有超前的眼光,把握时代的脉搏,走在时代的前列。决策,做到对症下药。决策之先,,自己深思熟虑,然后征求骨干教师意见和主要领导的看法,及时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形成统一的意志,形成一种向心力。结果政令一出,都落在教职工的心坎上。政通人和,实施起来显得轻车熟路。遇到不同意见,务必“探”、“闻”、“问”、“切”,巧妙地把自己的角色交给对方,站在他的立场和角度去审视问题,使自己的思想成为大家的思想。

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凭着他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管理能力,团结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造就一批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批一流的学生。

篇6:“江淮好校长”事迹材料

朱守永,中国共产党党员,安徽省灵璧县老户朱小学校长。这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几十年的老校长,低调务实、乐于奉献。多年的坚守更加动人;多年的追求更加耀眼。人生的责任让他扎根农村,成为真正的耕耘者。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让他远离繁华,坚守一片净土。用爱心构筑和谐的校园,用力量去点燃诗化的校园,用人格让“师德”二字熠熠生辉。作为一位村小校长,把自己的一颗心,完全献给了学生,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的教育信条。1985年被县教育局授予“课堂教学大奖赛二等奖”,1989年授予市级“优秀班主任”。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他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育导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朱校长走过的是一条执著追求、辛勤耕耘之路。他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

爱岗敬业,廉洁自律

几十年来,朱校长一心想着党的养育之恩,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能做到对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

老户朱小学的师生清楚地记得,在2000年10月,朱校长因患痛风病,左脚疼痛导致走路不便,坚持工作,深受学生感动,在此期间多名学生争着搀扶朱校长上下楼。2012年4月6日上午,朱校长突然感觉到胸闷,胸口隐隐作痛。只是认为长期饮食不良是胃部问题,还在坚持工作。病情越来越严重,导致呼吸困难无法坚持工作。当天下午送往灵璧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必须住院接收治疗。从第三天开始,每天上午打完吊针,下午乘车赶往学校继续上课,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天,全校师生无不为之感动,学生们感动得流泪。他不顾医生的劝说来到了学校,为学生上课,为学生批改作业,为学生……像他这样的事例真是举不胜举。

身正为范,人格魅力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出色的学校总是跟一个出色的校长联系在一起。朱守永校长严以律己、以自身为旗帜,树德为魂,以自己的形象人格所产生的吸引力、凝聚力、亲和力影响着师生的一举一动。对此,朱校长有切身体会。他说,校长一言一行都在师生视线之内,各方面不做出样子,还怎么教育别人。平整3000平方米的操场,很多重活、脏活往往是朱校长领着男老师干。受灾捐款、扶贫,他第一个报名捐款。教改中经常与老师们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研究设问。每天早晨七时就到校,晚上放学后才迟迟离去,将学校当成自己家,全部身心都扑在教育上。

如何治校?他首先靠情感,其次是制度。他说,学校是个大家庭,如果教师每天都愿意到学校来,学校就有吸引力,产生凝聚力。学校为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积极努力创办寄宿制学校,多方筹措资金购买校车、开设食堂,彻底解决师生食宿问题深受社会的好评。

校长高尚人格深深感染了每一位教师,年轻教师,二年级班 主任王倩倩老师爱生如子。一次放学时见一名学生凉鞋带子断了,无法走路,立刻回办公室找来一双拖鞋让孩子穿上,然后又赶紧拿着凉鞋走到修鞋摊,将修好的鞋子交给学生。她说:“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穿着断带的鞋子回家,我心里不安啊!”像王倩倩这样爱生如子的老师,学校里何止一人!

对于校长人格,朱校长说人格有显性与隐性之分,两者相比,隐性更可贵,更重要。他大公无私、一心为公、心地坦荡。在诸如用人,评定职称,入党等问题,朱校长始终坚持原则,一碗水端平、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他说社会大气候咱管不了,单位的小气候一定要公心营造,不失共产党员的本色!

科学管理,注重特色

在学校管理上朱校长有一整套经验。他对领导班子的管理模式是“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他还拟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上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德育工作管理上他能够处于高屋建瓴的势态,强调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实效性。在学校管理上,朱校长能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有一次,朱校长由于家事而上班迟到了,学校教师都不以为然,可他却在考勤本上登记,并在教师例会上公开道歉。学期结束时,按制度扣了自己十元钱。正是朱校长这种严于律自的做法,感召着学校的全体师生。

校长是学校组织者和决策者,一个富有特色的学校必须拥有一位很有特色的校长,老户朱小学,本着“以文为主,以武为特色”在校长的带领下,勇于开拓、科学管理,有创新意识和特色意识,据他发现个别学生,家庭困难,不爱学习,在校园中开展了武术兴趣小组活动,近年来,培养了学生成功者的心态,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实现了“合格+特长”的办学目标。

校长的自身的创新意识,特色意识和独特的办学思想对创建特色学校至关重要,尤其是校长的特色意识和教育思想。因为特色不可能从外部移植,在形成学校富有创造性的整体办学风貌中,从特色项目的确立,到学校特色的创立,直至特色学校的最终形成,校长的特色意识和教育思想起着主导作用。

以人为本,以德育人

以丰富的德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彰显“和谐有序”的学校活动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抓好节庆日的庆祝活动。节日、纪念日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机。“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我校必搞大型文艺汇演,“六·一”儿童节组织家务事去野外踏青和过队日,并举行入队仪式。三月份学习雷锋活动和孝敬父母活动,四月份搞缅怀先烈活动,九月份搞尊师爱生活动,元旦搞“庆元旦联欢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不断开拓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了:“慢步轻声”、“坚持自律,学会自学,谈学习与纪律”、“笑看挫折,自强不息“晨读、午唱、暮醒活动”、“安全漫画展”、“社会公德讲诚信活动”、“安全教育天

天天说活动”、“五四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把中华传统美德的要加以贯彻渗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道德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德育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是一项不断超越自我、持续发展的工作,因此我们将寻找不足,学习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渠道。

每天利用早自习前5分钟,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经过近年来活动开展,积累很多经验,编辑我校德育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诗文诵读》。中午利用5分钟唱积极向上的歌曲,培养向上的精神,陶冶情操,丰富学习生活。做到每周学生要写一篇周记,班主任要认真批阅,并与学生交流,帮其排解压力,解决问题,鼓励进步。

开展学习、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活动。先印发学习,再考试检查,最后在学习生活中检查落实情况。此项活动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为他们能在学校好好学习,快乐成长打下了基础。

“开展杜五争十”活动。“杜五争十”活动贯穿于我校的管理始终,此项活动我们开展得非常实在,学期初利用板报、广播进行宣传,天天检查,周总结,年评比,树正面、反面典型。定期找违纪的同学谈心,建立了差生档案。各种活动正常开展,在市县举行各类竞赛、评比及检查中成绩斐然。2010年我校学生参加灵璧县航模比赛获五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陈明慧同学在“辉煌六十年”小学讲故事比赛分别获得县级“一等奖”、市级“一等奖”及省级“三等奖”。2011年我校六年级学生朱康健参加全县硬笔书法比赛,获全县“二等奖”,2012年我校四年级学生朱玛莉等四名同学参加全县“经典诵读”展演获得“二等奖”。近年来我校参加黄湾镇举行小学运动会中,荣获二十个单项“一等奖”。广播操比赛“一等奖”。学校先后被评为“校园文化建设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先进单位”。

与时俱进,铸就未来

朱校长每到一所学校都坚持做点实事,留点业绩的做事原则。因此,不管在哪一所学校都能找到他的业绩。在老户朱小学担任校长的二十多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下,主动协调村委会于1998年撤并代圩、大朱两所学校,征地12000平方米,新建了老户朱小学。建筑面积1164平方米,拥有标准教师12口,有传达室,图书馆、档案室和多功能教室等。2010年春新建了食堂餐厅,装修了男女生宿舍。校园花草枝繁叶茂、环境优雅。现在老户朱小学属于长期保留的完小,学校覆盖17个自然庄,总人口达9500余人,为了确保正常教学秩序,2011年新建1000平方米教学楼,改善师生学习环境。

2010年9月,以“启蒙、创新、健康、活泼”为办园宗旨创办了老户朱小学幼儿园,在全园师生共同努力下,目前在园儿童200余名。2013年春启动了改扩建幼儿园项目,建幼儿园活动室、水冲厕所和活动场地,暑假之后正式投入使用。

篇7:支持少先队工作的好校长先进事迹

虽然只有一年的校长经历,但是前六年的教导主任的工作已经深深地磨砺了她,让她从一个骨干教师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教学教导方面的中层干部,再到现在一名敬业的一线教师及校长的管理岗位,支持少先队工作的好校长先进事迹。她默默地在教坛上耕耘着,认认真真地为教师奉献着,踏踏实实地管理好学校,积极创新地发展着学校。她把创品牌特色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把发展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把培养具有中国优良品质及具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把建造具有活力的学校少先队组织作为师生发展的途径。一年来,x校长关心、重视和支持少先队工作。积极为辅导员和少先队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为促进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付出了辛勤耕耘的心血和汗水。为创“具有特色的岭南文化的现代化优质农村校”作出了她应有的贡献。一路走来,几经艰辛,几经风雨,几经努力,点点滴滴,注满的是x校长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谱写的是她教学生涯中的乐章,洒满的是她对祖国花朵无尽的爱。

一、整体规划,立少先队工作于中心位置。

x校长明白学校整体规划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中她作出了大胆而又科学的发展宏图的策划:创品牌,建具有特色的岭南文化的现代化优质农村校。这样的定位是符合富有浓郁岭南文化的xx学校的发展趋势,支配着学校的整个发展大局。把“岭南文化进校园,传统美德入心灵”作为学校德育发展的主轴,把学校少先队大队组织作为师生活动的重要组织,要求少先队大队部以大队为单位,协助教导处的安排开展好“走进宝墨园”“走进南粤苑”的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地开发与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要求少先队组织要组织形式多样而又有趣的活动,把学校的各类评估活动,如广州市绿色学校评估、广东省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区综合实践样板学校评估的各项指标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特的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及人文环境,把创建与锻炼,评估与活动紧密地进行地渗透,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好发展规划的实施,事迹材料《支持少先队工作的好校长先进事迹》。

x校长经常利用教师的例会时间为教师们进行团队建设的思想教育,树立起学校少先队组织的威望,引起教师最少先队大队部的关注;她经常利用全校学生集会或年级集会的时间为少先员讲述各种道理,鼓励少先队员积极向上,爱国爱家爱集体,并充分肯定了少先队大队部在学生成长中的组织能力、影响力及学生团体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组织。这样的宣传与教育,更好地调动起少先队大队部工作的积极性,焕发起少先队大队委员们的活力精神面貌,促进了学校少先队组织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学校品牌发展、特色发展、活力发展的进程。在多次的少先队接待活动中,xx学校少先队员以“文明有礼、淳朴活泼”的精神面貌赢得了参观者的高度赞同。

二、魅力教育,培养新世纪少先队员。

1、书香教育,营造常读书氛围。

x校长个人喜欢看书,一年阅读书籍达50本以上。她认为一个强大的民族的每个公民都必须爱读书,自觉进行终身学习,并且要懂得在阅读中学会反思,懂得思进,更要懂得创新。她这样要求自己,同样也这样要求教师和学生。用自己影响教师,让教师影响学生,让学生带动家长。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为学校创建“书香校园”做了大量的工作。

1)为师生订阅报刊杂志,让书报常伴师生身边。为每个教师办公室订阅一份报纸《中小学整体改革》《北京教育》《教师百科知识》《xx日报》《广州日报》《中国教育报》,为每个班级订阅了一份《xx日报》,一份《岭南少年报》,一份《儿童文学》及《少先队员》。为办公室、教室增添了一个报纸夹。订阅一份报纸,一份杂志,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可以体现出校长对每个教师,对每个孩子的关心,让教师们能更方便取阅报纸与杂志,在时间不多的时候可以尽可能的腾出时间来读读书,看看报;为孩子提供更多新闻报刊杂志,让孩子们关心时事,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学生常读书的习惯,让新世纪的少先队员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篇8:好校长与好学校

不过这却促使我开始很理性地思考校长与学校的关系。一个校长,对一所学校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我的视野里,似乎还没有看到有哪位校长在这样述说问题。但是我从个人做校长的切身体验中感受到,这样的问题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我每一天在学校做的每一件事:什么事,如何做,做到一个什么样的分寸……这些具体的问题,比抽象地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更重要,更能指导我这个校长在实践中做好校长的工作,并最终带领这所学校走向“好学校”。

而有意思的是,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者分析,我从未在哪一本《校长学》之类的著作中看到。我过去做过副校长,也在教育行政部门做过管理工作,但真正做校长,这是第一次,因此我像我过去做其他工作一样,首先搜集并研究我找得到的一些文件和论著,看看有关管理部门有一些什么具体的要求,看看这份工作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律和要领,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但我遗憾地发现,它们大部分都没有办法真正用来指导我如何做校长。我特别关注的问题,它们似乎觉得并不重要,我的困惑,它们似乎不证自明。反过来,有些我觉得用不着我操心的事,它们却在那儿大讲特讲。

我觉得,在中国,所谓《校长学》是一门奇怪的理论,不说汗牛充栋,至少可以说成千上万,但真正可以用来作校长指南的,的确不多。不知道我这样说是不是对不起那些皓首穷经的校长学研究者和那些将自己毕生经验奉献出来的老校长们。但这的确是我的一种切身体验。

举例来说吧,“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意思是:校长决定学校的命运,决定学校的办学方针,决定学校的办学方向,决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内容、课程体系、规章制度、队伍构成等等。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如何能把学校办成他想要的样子呢?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立论根本就不能成立。

但是在实践中,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这一切都另有决定者,而且是非常强势的决定者,是说一不二的决定者。一所具体的学校,其实是在校长之外的真正决定者成系统的规定和操控下运行和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至少是片面的。在真正的实际工作中,在这一切之外、之下,校长能做的,其实是很有限的。

校长真正关心的,是在这一切之外、之下,我到底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尤其是当学校的具体情况、校长的具体想法与这一切有冲突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哪一些我可以照着做,哪一些我要改造一下,哪一些我暂时不做今后条件成熟时再做,哪一些是我过去、现在、未来都没法做、也不需要做的事,哪一些是我做了也白做、不做也没什么的事,哪一些是做了一定还要说的事,哪一些是说了却不一定要做的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凡是那些我没有做的事,又如何向决定我要做这些事的人一个好的交待呢?恰好是这样最重要的、最实在的问题,《校长学》里不讨论,或者根本在它讨论视野之外。因为它们立论的假设本来就是:这一切都是由校长来决定的,因此根本就不会有“冲突”这一说。所以“如何解决冲突”这一命题是个“伪命题”。

但是这个“伪命题”所蕴含的答案,恰是几乎每一位校长天天在思考、在掂量、在纠结、在痛苦的事。更重要的是,观察我身边那些比较成功的校长,他们之所以比较成功,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他们在前面说的那些方面做了什么决定,而是在另外的决定者的决定与自己学校的实际和自己的想法之间,他们做了什么样的选择。同样,观察我们身边那些所谓好学校,他们之所以是好学校,也根本不是因为他们的校长决定了前面我说的那些教育方针、办学方向、培养目标等等,而是由于:他们学校固有种种条件,恰好与这些已经被人决定了的东西,相一致,相统一。如果真的让他们失去了他们学校已有的种种条件,他们怎么办?他们能办得如何好?还真的很难说。

记得两年前曾看到一则报道。一批在教育落后地区的校长,来到北京,接受一位全国著名校长的培训。在参观了这位校长所在的学校、听了这位校长的经验介绍之后,这一批参观者哭了。他们来之前,是抱着惭愧、抱着自卑来的,他们来了之后,不惭愧了,不自卑了。有一位校长甚至不服气地说:如果给我这么好的条件,我也可以把我的学校办好。平心而论,此言,倒真的不虚。

当我在进行这一系列思考的时候,我也在反复想:我试图否定“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命题,在理论上能成立吗?作为一个在职的校长,在感情上也有点难接受对校长在学校中领导地位、灵魂作用的质疑。我所认识的校长们,几乎每一位都是在尽心尽力,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即使说他们殚精竭虑也不为过。更让我感同身受的是,我所认识的每一位校长,他们都在承受着校长之外的人没有承受、也没有办法理解的压力和痛苦。我曾当面听一位已经退下来的校长对我的局长说,你们领导要爱校长,因为除了你们,没有人会爱他们。我所在的城市,有一位著名的学校,有一位著名的校长,我没有直接接触过他,但有一天,我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读到一句话,他说:校长最重要的素质,是承受负面评价的能力。就这一句话,我深引以为同道。但我是一位思考者,我的专业精神要求我服从学理的逻辑。我有时甚至想,校长们之所以有时沉入痛苦中不能自拔,恰好是他们接受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假设。

也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从来没有人否定一位好的管理人员对一个企业的重要作用,但是似乎我们没有看到有人说“一个好管理人员就是一个好企业”的说法。从来都没有人否定一位好的院长对一所医院的重要作用,但是哪一位院长敢说“一个好院长就是一所好医院”?大家也许可以接受这样的说法,一个好的设计师、工程师就是一个好工程,一个好的会计师就是一本好帐,一个好的律师就是一场好的辩护,但是恐怕很难让人接受这样的说法:一个好的工程设计院的院长就是一个好工程,一个好的会计事务所主管就是一本好帐,一个好的法院院长就是一场好辩护。这之间,似乎没有这样的必然的对应性的联系。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要否定校长的重要性。否定“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命题不等于否定校长对学校的重要意义。校长作为一校之长,是学校的当家人。正如许多人都说过的,一个好校长怎么定义他对学校的意义都不为过。但是,不要忘记,这句话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办好一所学校,在学校内部的所有人员中,校长最重要。问题是,办好一所学校,并不完全是、甚至可以说并不主要是由学校内部的人员决定的。这一点,在教育学原理的著作中,已经被专家们说得很透彻:教育是上层建筑,它被经济基础决定。在上层建筑中,教育又处在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之下。因此,在这样的逻辑背景中,“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命题太容易被错误地作出种种不正确、不合理、不公平的推论,从而对校长这个职位作出种种不正确、不合理、不公平的要求,最后对目前在校长岗位上的人在从事校长工作时作出种种引导和规范。这种种引导和规范,有一些,不仅在伤害校长个人,也会妨碍学校的工作,甚至教育本身。

我的结论是:如何办好学校,不要把责任都归到校长身上。因为好多事情本来就不是由他们决定的。还是从我们国家的教育观念、教育大环境、教育管理制度这些更根本的方面来研究、来分析、来思考、来设计、来实施中国教育目前正在奋力推进的改革事业。

大家都承认,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的教育有问题,但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这一块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这一块应该怎么办。大家都在努力改进,但改了几十年,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几乎都没有什么改进,有些方面甚至越来越严重。那说明,问题可能并不在我们已经考虑到的这些方面,而在这些方面的更深处。中国教育改革事业,应该从这些更深处来考虑,把焦点聚集到这些更深刻的问题上,才是正道。而“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不但把校长,也把我们大家分析思考、讨论决策的焦点,集中到校长的好与不好上,我觉得,至少没有抓住最关键的点。因为,不要忘记,一个好的校长不是天生的,他是在一个好的教育中产生和成长的。

上一篇:诚德之星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工程项目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