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课题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2024-05-23

数学教案-课题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精选7篇)

篇1:数学教案-课题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一)教学例1 113+59

1.学生讨论:有什么简便方法可以很快的口算出这道题吗?

板书:113+59=113+60-1=172

2.提问:为什么加60?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减去1?

3.小结:加一个接近整十的数,先按整十算,多加了几就减去几.这样可以直接用口算,而且又对又快.

(二)教学例2 276+98

1.模拟游戏“找钱”(详见探究活动)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76+98=276+100-2=374

3.提问:把98看作多少?(100)

加100多加了多少?怎么办?

把276看作300计算可以吗?好不好?为什么?

4.练习

(1) 76+97=76+100○□=□

(2) 387+296=387+300○□=□

(3) 499+379=500+379○□=□

(4) 183+99=183+□○□=□

(5) 49+425=□+425○□=□

(三)教学例3 165-97

1.讨论:这道题你打算怎么做?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65-97=165-100+3=68

3.提问:为什么要加上3而不是减去3?

4.教师小结

减一个接近整十的数,先按整十算,多减了几,就减去几.

5.练习

(1)152-99=152-100○□=□

(2)321-88=321-100○□=□

(3)536-298=536-□○□=□

(4)247-199=□-□○□=□

(5)571-289=□-□○□=□

(四)小结

提问:

1.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简便?

2.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简便?

3.加法和减法的简便算法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把加数或者减数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

不同点:加法是多加了几要减去几;减法是多减了几要加上几.

三、巩固练习

1.看卡片填空.

例:+1968看作(+200-2) +297看作( )

+88看作( ) -297看作( )

-99看作( ) +999看作( )

2.判断下列简算是否正确.

A.127+59=127+60-1( )

B.99+45=45+100-1( )

C.243-99=243-100-1( )

D.86+97=86+100+3( )

E.121-89=121-100+1( )

3.选择最简便算法.

(1)86+89

A.86+80+9 B.89+90-4 C.86+90-1

(2)198+84

A.198+80+4 B.84+200-2 C.198+90-6

(3)115-99

A.115-90+9 B.115-100-1 C.115-100+1

4.比一比,谁的简便算法多.

197+98 98+299 398+201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

1.用简便算法算下面各题.

115-99 176-98 439-197

148-79 250-199 526-298

2.王老师给学校买图书用了139元,买体育器材用了97元.他带了300元,还剩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一个数加、减整百、整十数可以口算,因此,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十的数看作整百、整十数,然后多加了几再减去几,多减了几再加上几。

要想正确掌握这一简便算法,首先必须明确要加的数或要减的数是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多加了或多减了多少,还要有口算的基础,因此,新课之前复习了以上有关内容。

新课的引入是通过一个数加上整十数113+60引出一个数加上接近整十数113+59,这样安排,便于启发学生自己想出简便算法。

新课部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得出加上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第二层次为了避免与加法简便算法混淆,先通过做买卖游戏付整找零的活动,引导学生的出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第三层次加法和减法进行对比。

在组织练习时,配合新课各阶段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进行练习,然后组织对比性的综合练习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灵活练习。这样由浅入深地组织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简便算法,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探究活动

找钱

游戏目的

让学生自己探究减去一个接近整十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游戏过程

1.表演如下情景:妈妈带了165元,其中有一张百元纸币,到商店买了97元的商品,妈妈怎样付钱?售货员怎样找钱?

2.由一个学生扮妈妈,另一个学生扮售货员,妈妈拿出100元给售货员,售货员找给妈妈3元,妈妈把3元和65元合在一起.

3.教师提问:

(1)买97元的商品,为什么妈妈拿出100元给售货员?(因为零钱65元不够,97元接近100元.)

(2)为什么售货员找给妈妈3元?(100元比97元多3元,多减了3就要再加上3.)

篇2:数学教案-课题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2.通过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逐步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并掌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要加的数或要减的数是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十数,多加了或多减了多少.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减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1745+980=2725,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2725-1745=()2725-980=()3.口算下面各题. 574+200 476-300 247+20 352-200 615+300 113+60

(二)探求新知

1.导入:利用复习中的口算最后一道题113+60. 教师叙述:同学们会很快地计算出113+60的得数,因为60是

第 1 页 一个整十数.那么,怎样很快计算出象113+59这样算式的得数呢?首先我们要研究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演示课件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课题)下载

2.教学例1.(演示课件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1)下载

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130本图书.其中故事书46本,科技书34本,其余的是连环画.买来连环画多少本?(1)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自己解答. 130-46-34 130-(46+34)=84-34 =130-80 =50(本)=50(本)(2)学生讨论:两种算法结果怎样?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3)教师提示: 从130里依次减去46和34,等于从130里减去46与34的和.3.学例2.(演示课件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2)下载 计算295-128-72.

(1)让学生观察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2)让学生联系例1同桌进行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3)教师强调:从295中依次减去128和72,等于从295中减去128与72的和.而这两个数的和恰好是整百数,所以,先算(128+72),再算295-200,计算起来比较简便.第 2 页 4.完成55页做一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67-55-145 470-254-46(三)巩固发展(演示课件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练习)下载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63-96-104 970-132-68 400-185-15 472-126-124 168-28-72 437-137-63 244+182+56 200-173-27 124+68+76(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实际计算中可以使计算简便,提高同学们的计算能力.(五)布置作业 教材58页7、18题.

7题: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63-96-104 970-132-68 400-185-15 472-126-124

18题:学校买来2500张白纸,第一次用去365张,,第二次用去335张,还剩多少张?

第 3 页

篇3:数学教案-课题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3页例

1、例

2、例3,练习十第1一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加上(或减去)一个略小于整

十、整百的数的简便算法,能够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

2.在将生活中常见“事理”提炼为简算“算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让学生在这一提炼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简算的算理。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为“算理”配个生活原型,将抽象的“算理”外化、物化,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顺利地理解、掌握简便算法。

教学用具:面额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的人民币若干张、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下面的数最接近哪个整十数或数百数?

197 104 88 299 406

2.填空。

78=80-()99=100-()

201=200+()87=()-()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人民币收进、付出的计算。小红的妈妈开了一个小商店,星期天她去进货,留下小红在商店里卖东西,大家来看小红碰到了什么情况。

二、实践探究

(一)教学例

1、例2,加法的简算。

1.实践

(1)投影显示“一区”:这位顾客应该怎样将钱搭配起来付给小红?哪种搭配方法最简单?

篇4: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简便方法,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通过学习,要能步认识减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减法的运算规律。

(1)教学第68页的应用题。

出示题目,读题。

指名学生口答解题算式,老师板书一种方法的算式和结果。

提问:第一种算法是怎样想的?求还剩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第二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

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数里减去什么?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说明哪两个式子相等?[板书: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

提问:从360里减去87和113这两个数,等于从360里减去什么?

(2)题组的计算、比较。

用小黑板出示第68页下面的题组。

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从第一组两个算式里可以看出从30里减去4和6两个数,等于从30里减去什么?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3)归纳运算规律。

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运算规律,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

(4)根据规律填空。

563―174―26=563― (174o26)

342―69―31=342―( o )

1284一(600+7)=1284―600 o 7

324―(24+198)=324― o

456―102=456―100 o 2

提问:前两题为什么o里都填加号?第三、四题为什么o里都填减号?为什么456一102等于456―100―27

说明:应用这一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教学简便算法。

(1)教学例1。

出示例1。提问:这道题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怎样的数?根据刚才学习的减法运算规律,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可以怎样想?

按照这样想的过程,黑板上的题怎样算?(板书简便算法的计算过程)

:例1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整百数,就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从724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样算比较简便。

(2)计算724――(224+30)。

出示题目。

提问:这道题是724减去两个数的和,大家看一看这三个数,先算加法会简便吗?你发现从724里先减去哪个数比较简便?为

什么?接下来再怎样算?为什么还要用减法减去307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怎样计算?(老师板书计算过程)

板书时结合提问:为什么等于724―224―307并说明这是把刚才的规律反过来应用。

:这道题是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由于724减去224可以口算,所以就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从724里先减去224,再减去30。这样算比较简便。

(评析:这里补充了这一类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不仅使学生认识这一运算规律还可以反过来应用,加深了对这一规律的理解,还可以为下面例2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应用这一规律使计算简便的关键。)

(3)教学例2。

出示例2。提问:减数301接近几百?可以看做哪两个数的和?这样,400―301就可以写成400减去哪两个数的和?[板书:=400一(300+1)]现在你能看出怎样算比较简便吗?(板书计算过程)

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是怎样想的?

追问:这里是怎样用刚才学到的规律的?(反过来用)

:当减数接近整百数又比整百数稍大一点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几百加几的和,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先减去几百,再减去几,这样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1)指名两人板演左边两题的连减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2)指名两人板演右边两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3)提问:这里四道题的简便算法,第一步得到的都是怎样的数?

指出:这里应用减法的运算规律简便计算,关键是看能不能先得到整百数再减。如果能先得到整百数,就可以应用规律使计算简便。

2.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小黑板出示。

提问:第(1)题里两道算式结果是不是相同?第(2)题呢?这说明了什么?

第(1)题里哪个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第(2)题里哪个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下面一个算式的计算为什么不简便?(两个数的和不是整百数)

你能看出这样的题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用简便方法算吗?(第一步能得到整百数以后再减)

四、课堂

今天学习的减法运算的规律是什么?应用这个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关键要看什么?

五、课堂作业

篇5:第九册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出示例 1.113+59

(1)引问:59接近几十?(60)可以把59写成几十减几(注意要使减数最小)?113+59怎样算最简便?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113+59先算113+60再减去1.

如果还有其它算法老师要给予鼓励,然后比较哪一种最简便,从而认识到113+60-1最简便.

(2)问:为什么加60?为什么再减1呢(让学生说理由)

交流后板书 113+59=113+60-1=172

多加1还要减1

教师指出,因为刚学习简算,过程要写出来.计算熟练后,思考过程可以省略不写.

(3)反馈:

①113+58怎样简算?把58看成60,应写成113+60-2=171

为什么减2而不减1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思考过程对应式子板书:多加2要减2.

②如果113+57呢?把57看成60,如果113加60多加了3要减去3所以113+57=113+60-3=170

③计算:113+67 113+77(口述)

3.学习例2. 276+98

(1)观察题的特点,怎样简算,把教材42页例2的简算过程补充完整.

(2)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教师板书:276+98=276+100-2=374

多加2要减2

4.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1和例2这两道题的第二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是怎么简算的,用语言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概括出:在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多加了几就要减去几.

5.反馈练习.例2的“做一做”.

6.教学例3.165-97

(1)尝试练习:

互相讨论后,学生自己试算(教师巡视后,指名说出简算过程.)

可能出现的两种做法:

第一种:165-97=165-100-3=62

第二种:165-97=165-100+3=68

比较两种算式哪一步相同,再讨论减去100后,究竟是减去3还是加上3?

(2)演示说明算理.

观察图(纸盒上标的数字是鸡蛋的个数).

要取走97个鸡蛋怎么办?(先拿出大箱100个鸡蛋.)

思考:要取走97个鸡蛋,结果取走了100个,应再取走3个还是把多取的3个送回来(边说边演示)?

出示图:

师:指名说出正确的思考过程应该是哪个算式,并说明理由.

追问:多减3再加上3,如果多减去2呢?多减去1呢?

(3)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概括减去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算简便.

得出:在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多减了几就要加上几.

(4)反馈练习:43页下面例3的“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十1题(填在书上)

2.板演. 99+36 250-199

3.在○里填上>、<或=

篇6:数学教案-课题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执教时间:XX年月日

题加、减法估算编写者: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重点:估算的思路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估算教学准备:情景图,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了解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1.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2.出示情景:双休日,妈妈和小明一起到商店买东西。先买了28元的热水瓶和43元的水壶,然后又到文具专柜买了彩笔,当小明挑选了24元的彩笔时,妈妈拿出100元问:买这三样东西够吗?3.引导学生谈通过情景知道了什么?

二、探究体验:引导学生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帮小明估算妈妈带100元买3样东西够不够?再在小组进行交流组织学生笔算这三中物品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三、实践活动:1.

完成做一做2.

完成1、23、游戏:能买哪些物品(看谁估计得又快又准)小组为单位,从标有价钱的图片中迅速选择物品,然后在全班交流时让其他组判断:他们的选择是否合理?为什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3.

篇7:数学教案-课题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学 科

数学

年 级

时 间

第十二周

主备人单位及姓名

团坡小学 代时富

课 题

加、减法估算

课 型

新授课

二次备课教师

学情、教材分析

教材是在两位、减两位数的基础上通过环保教育,从中提出实际问题,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估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与价值: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上学习古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课前准备

教材第98页主题图。

授课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教学随笔

一、复习近平似数

二、新知研讨

三、形成应用

四、课题总结。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1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2.出示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示“明明”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第一周240个

第二周38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

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

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192+219----200+200=400,192+219-----190+220=410 5.出示问题二。问: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多少个。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6.延伸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二十第6、7题。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

想的。然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多少个。

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在教学加、减法估算时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灵活生应有。

教学反思

估算是一节很难上的内容,灵活度强,学生思维开阔,从本节课的学生表现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表现不是太好把握,教师点拨、总结不到位。

1、例题的数字给得较多,较难,让学生算起来不太容易,不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2、在设计的“二次反思,提升认识”,你对刚才自己的估算结果做一点评价和思考吗?你比较欣赏哪种估算方法?我点拨和总结的不到位,就草草收场。没能让学生在对自己估算方法的自我剖析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体验中把方法优化。

3、四舍五入到哪一位等细节性的问题?讲的不够明晰,清楚。

总之,通过这节估算课教学,给自己、给学生,都很多的收获、很大的启发,是个大胆的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重视估算教学,以提高学生估算能力,加减法估算说课稿(团坡小学代时富)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减法估算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在计算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在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情境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如果单纯地用算式进行一种机械的估算训练,难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提倡估算方法的多样化,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逐步感悟估算的必要性,并进行加,减法估算。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估算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作出合理判断。

(3)情感与价值: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感受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估算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掌握估算方法。体验估算的多样性。

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本节课是以学生所熟悉的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中学习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平似数

(二)创设情境

(出示教科书98页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请你帮助算一算两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自主探究: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已经在第5单元学习了近似数,本单元前一小节中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能够利用还移类推的方法用口算来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起过渡作用,这些对估算的技能做好准备。

1、学生独立估算每两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汇报估算的结果。你们估算出来的结果不一样,能说说你们各自的理由吗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与此同时,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上一篇:票据自查下一篇:2024年度工作总结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