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2024-05-14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精选8篇)

篇1: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人才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7-16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重要一年,也是集团公司战略结构调整和昊华公司初创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最近,中央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了“党管人才”的新要求,这对党的工作提出的要求更高了,工作的范围更大了,任务也更艰巨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想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就必须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企业中来。下面就大安山矿党委在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上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在充分认识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优劣势的基础上,大安山矿党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狠抓人才开发工作中的龙头——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用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去建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在选人用人方式上,改变单一的任用模式,加大市场化配置力度。通过引进竞争机制,拓宽视野,积极探索新的选人用人方式,把组织提名、民主推荐、个人自荐结合起来。改变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

人”的传统做法,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仅去年我矿就对9名矿级管理人员,49名行政中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重新续聘,新选拔聘用副总以上管理人员5名,平均年龄36岁,其中4名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同时,我们还对5名中级管理人员进行了“诫免谈话”,对1名中级管理人员予以解聘,对中层行政副职的11个岗位进行公开竞聘。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推进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为激励引导人才实现预定的奋斗目标,充分把握并深入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安山矿党委在人才政策上,坚持“先安居、后乐业”的原则,力所能及地为人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近年来,我们一方面坚持做到从生活上关心,解决了优秀管理人才家属农转非7户,夫妻两地分居9户,协调、安置随迁子女入学入托及随迁家属就业12人。对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进行购房贴息贷款,共发放无息贷款

55万元。另一方面,为激励经营管理人才发挥作用,体现向知识、技术、管理、生产要素倾斜的分配政策,积极探索经营管理者新的分配方式,实行了学历、职称、职务津贴制度,大学学历津贴500元,大中专学历津贴300元;高级职称500元,中级职称350元,初级职称150元;信息津贴50元;职务贴分别为300—700元。

三、围绕结构调整,大力选拔培养优秀青年管理人才

为加大对优秀青年管理人才选拔培养的力度,首先,在2002年的三项制度改革中,矿党委进一步明确了选拔优秀青年管理人才,改善班子结构的具体方案和落实措施。在对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战略性调整中,重点抓住“六八式”、“七九式”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青年知识分子,并进行了几次大范围的摸底调查,对一些青年、业务技术骨干进行重点考察。建立健全了矿级、中级后备管理人才库,将优秀青年管理人员补充到后备领导人员队伍中,每年进行一次动态调整,使人才储备成为有进有出的一池“活水”,保持一定常数。其次,从源头抓起,根据行业特点吸引专业对口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储备人才队伍。近几年间,我矿每年都招收10名以上大中专毕业生,并从中选出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重点跟踪培养,以扩大人才储备。三是大胆启用一批优秀青年管理人员进入领导岗位,建立青年经营管理者队伍群体。近几年间,我矿共有4名大学毕业生被提拔到矿级领导岗位,经过充实调整,现矿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0.71岁,大专以上学历占61.1%。同时,有31名大中专毕业生被提拔到中级管理岗位。今年,矿党委又对矿岩石二段、矿工会、团委等单位的班子进行整体调整,又使一批青年管理人员走上了领导岗位。四是量才使用、用塑并举。把人才吸引进来后,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放在最合适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经验与才能。原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韩秀会擅长计算机应用与管理,针对他的这一特长,矿党委安排其到信息中心担任领导工作,在他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大安山矿的信息网络化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办公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矿党委在用人的同时,还不忘塑人为才,对有潜能的人,给他们机会,在重要的岗位、重要的工作上,让他们承担重任,充分发挥潜能。现任矿办公室主任王昱、财务科副科长曹冬梅都是2000年进矿的大学生,由于

他们在原来的岗位上表现突出、能力较强,被选聘为中级管理人员。虽然步入工作岗位不久,但通过压担子和自身的努力,很快就能成长起来,独挡一面。

四、建立全方位的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提高经营管理人才素质

建设一个学习型的团队组织,培育出一支高素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是大安山矿党委努力的方向。这就需要培养一批人、一层人,要把培养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象“抓生产、抓市场”那样抓紧抓好,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制度、有措施,不断加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一是深造培养。98年以来,共有6名矿级领导人员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深造;16名管理人员参加了大学和大专学历教育;26名经营管理人员参加中青年管理人员培训班;288名管理人员参加了中、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的学习。二是进行交流培训。矿党委着眼于全矿范围内优秀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立足于横向交流,寻求青年管理人员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途径,近几年来,共有56名优秀中青年管理人员在矿内进行定向交流培养。三是以着力提高经营管理人才驾驭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为重点,通过外请教师讲课、外出考察学习、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进行企业经营管理、WTO基本规则、公司法、国际贸易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五、发挥老职工“传”、“帮”、“带”的作用,加快优秀青年管理人才成长步伐大安山矿党委充分肯定老职工在企业创业中发挥的作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结合外聘、返聘等新型用工形式,重点返聘紧缺经营管理人才,并且在机构和人员设置上充分考虑新老搭配,使青年管理人才尽快走入成熟期。现我矿共有返聘人员 4人,分布在工资管理、材料管理、煤质管理等重要岗位上,他们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并能努力协助和带领青年管理人员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经验,使一批青年管理人员尽快成长起来。他们的返聘也成为我矿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总之,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安山矿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好,年富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

步和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和尝试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新举措,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

加强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对策

第一,因事设岗、定编定职,制定系统的岗位标准。根据各部室、子(分)公司的大小,各工作岗位的性质、特点、工作量、业务技术等实际,制定出该部门、该岗位干部职数以及道德品质、业务技能、胜任能力等要求或标准,尔后切实按照标准选人,对号入座,形成制度,认真执行。

第二,广辟途径,提高素质.对在职干部,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抓好基础培训和继续教育,使之系统地接受现代化管理教育;另一方面要选拔有深造价值的优秀干部到有关院校进行中短期培训,使之受到深层次、高层次教育,使其全面发展。

第三,培训后备干部,要排列第二、第三梯队干部,通过多种形式,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和锻炼,鼓励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早成才、成好才。

第四,任人唯贤、公开招标、择优聘用。以认人为贤为指导原则,择优聘用,使之人适其职,职适其人。

第五,强化职能作用,管好用好干部,完善干部管理和考核制度。对被聘干部进行德、能、勤、绩的综合考察考核,并将考察考核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馈,对被聘干部提出撤免、升迁、调换的建议,从而确保干部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

第六,允许干部合理流动,建立健全各种干部、各类人才的档案。提供培养建议,确保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

篇2: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选拔任用机制的思考

一流人才造就一流企业。企业发展更多依靠人才推动,持续发展的人才带给企业更新的创造力、更高的绩效以及企业应对竞争时代有能力保持的更广阔视野。现阶段,我们虽然普遍认同“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的理念,也高度重视人才问题,但往往仅停留在观念和口号层面,实际工作还远远做得不够到位,存在着大量诸如“紧缺人才找不到、重要人才用不好、优秀人才留不住”等一系列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应对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这一挑战、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建设好一支具有高度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懂技术、会管理、能不断创新的一流人才队伍? 以下便是针对多元经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的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中提出,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要“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对我们进一步培养和造就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具有重

要意义。

如何才能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唯才是举、用才无类,让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才能更好地引心聚才。要紧紧围绕着党和公司工作大局,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多元经营企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统筹推进不同所有机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促进公司员工的全面发展。

第二,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领导方式,完善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理顺各有观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共同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同时,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完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方法,形成更加开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工作体制。要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促使人人能够成才、人人能够发展的现代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加快培养新形势下多元经营企业人才;在人才选拔中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充分施展才能的用人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以岗位职责规范和能力素质指标为核心,健全科学的社会化的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加快推

进新型职称制度改革,强化能力、业绩和贡献的导向作用,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第三,尊重知识、培养人才。要把尊重知识,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完善人才培养工作制度,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有效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成就人才。要教育和引导青年人才自觉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同实现全局第一物流企业奋斗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真诚奉献的人生理想。公司要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成才的良好氛围。

第四,是尊重创造、敢用人才。要对青年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体现价值,否则也会用不好、留不住;又要对现有人才使用盘活,使他们能够充分施展才华,防止招来 “ 女婿 ” 气跑 “ 儿子 ”。用好、用活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环境和机制。只有坚持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实事的人吃亏、不让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人吃亏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条条框框和壁垒障碍,完善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创业激情,才能形成群贤毕至的良好局面。人才是执政之要,是事业之基,切实把敢为事业用人才要求落到实处,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把服务科学发展

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第五,教育培训,提升素质。1.首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企业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把自已的前途命运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2.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的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组织员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熟练掌握岗位业务知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执行能力,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成为工作骨干和复合型人才。3.建立和完善“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培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将培训效果纳入经济考核,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4.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在培训目标制定上融入员工的个人目标,鼓励员工“自主、业余和终身学习”;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互动教学,现场感受性训练,引导员工竞争上岗制度,择优录用人才。5.建立规范的员工跟踪考核制度、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以及人力资源档案制度,以确保人力资源培训成果的转化和应用。6.根据人才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变化,不同时期提供必要的培训,使其水平得到提升,通过级别晋升使其得到相应薪酬待遇;按照贡献大小,实行特薪和特奖等提升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7.以“干工

作的过程就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不善于培养人才就不是合格的管理”为基本理念,从企业实际出发,组织公司员工到高等院校、大型企业进行脱产培训,使其不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在企业尽快形成一支具有国际管理能力、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操作模式,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企业管理高级管理人才队伍,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六,搭建平台,营造环境。1.人力资源部门要善于考察和培养员工的概念能力、人文能力和技术能力,为员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建立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岗位竞争机制,还应广开渠道,优化参与环境,让有能力的员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领导和工作团队支持、鼓励、肯定、认同、信任、尊重、表扬和表彰等等都能够对人才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2.积极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在交流沟通中了解情况,掌握每个成员的心态变化,适当调整岗位、工作、专业,使人才的工作与自身性格、意愿、动态要素水平相适应。3.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程序,增强企业事务公开力度,减少员工特别是人才的抱怨。4.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和企业价值观要求,对照企业工作岗位需要,挑选出适合的人选,使各个方面的人才都有施展其才能的舞台,从而促使其工作积极肯干,才能得到尽情发挥。5.尊重员工的工作价值,重视与业务的合作,以业绩为检验和衡量标准,建立大家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根据其能力和特点分配工作,使他们正确定位,不断认识和提高自

我,注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能力,贡献其最大智慧和能量,携手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篇3: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1 管理人员

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的发展质量,企业要快速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合格的人才,加快企业管理人才开发,形成有利于管理人才发展的工作机制是关键。近年来,企业愈加重视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人才短缺素质不高的问题逐步得到缓解。作为企业的管理人才,除具备一定的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好的意志品质,热爱企业,务实创新。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是多方位的、长期性的,培养的方式是多途径的。1)加强对企业领导者的培训,注重对形势发展的研究,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注重一岗多能的培训,提高集体决策的水平;注重管用,立竿见影。通过培训使领导者达到“掌握理论、增长知识、锻炼能力”。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管理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要让管理人才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熏陶造就一批科学严谨、求真务实、吃苦耐劳、善打硬仗的人才队伍。3)培养复合型人才。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处于高端发展模式的企业,尤其应该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管理人才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等,视野开阔,具有战略思维,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强。4)加强拔尖人才培养。拔尖人才往往是企业某个方面的领军人物,对这类人才的培养除了选送外出培训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实际从事的业务工作中锻炼能力。因此,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既要为其配备一定的技术队伍作为支撑,配备的方式是多种方式的,可以是企业自己的队伍,也可以是院校、科研单位,同时又可带出一批人才队伍。5)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企业管理人才队伍要在不同的年龄结构上形成梯次发展的人才队伍结构,保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要建立一套使企业人才辈出的制度,区分不同的年龄结构,因材施教,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在管理人才的选拔上要引入竞争机制,不搞论资排辈,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要给各类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创造建功立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及早走上领导岗位,扎扎实实的立足岗位、建功成才。

2 作业人员

目前,建筑工人来源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事传统建筑业的工人主要是来自于农村和较贫困地区的农民工,因缺乏较好教育和技能培训,职业素质不高。现阶段,建筑业现代化程度的大幅提升,亟待快速提升建筑队伍整体素质。1)强化持证上岗制度,倒逼农民工素质的提高。做好建筑业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适度抬高上岗门槛,提高劳动力素质。政府要加强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管理,强化对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农民工参与培训比例、上岗工种持证人数等纳入资质年审、工程投标内容、现场执法监察的重要内容。2)办好建设项目农民工学校,提高农民工素质。政府要在制度建设、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要求,在经费、师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对建设项目农民工学校的引导,促进培训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施工企业要充分发挥培训主体作用,结合实际情况,整合好内部资源,利用好外部资源,办好建设项目农民工学校。3)加强建筑职业技术教育。目前,建筑业除劳动力供需矛盾外,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调整、行业转型升级、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不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问题,尤其是技术人才短缺严重制约行业发展。因此,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使职业教育与建筑产业发展相融合,加快形成服务建筑施工企业、服务技能人才就业、服务产业现代化的职业技术教育,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4)注重从农民工中选拔人才,提高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培训教育,发掘个人的特长,合理安排岗位。对具备一定带动、组织能力的农民工,逐步将其转化为技术型、管理型的人才。5)规范劳务企业发展,提升整体素质。劳务企业是作业人员的重要载体,劳务企业的发展质量主要由作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一个好的劳务企业必定有一批好的作业人员。因此,在行业管理上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建筑行业队伍组织结构,以发展劳务企业为突破口,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要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逐步将包工等零散用工纳入劳务企业管理。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劳务企业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

篇4: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破解“企”字,有一个精当的说法:“有人则企,无人则止”。成功的企业,是能不断聚焦和持续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企业。“得人者兴”,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推动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才的引进及分配

引进人才要坚持适岗选人原则,以核心胜任能力为选人的主要依据。在选人、用人阶段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应聘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是否符合岗位关键绩效目标的要求。“选择中才”,不必非得是最佳者。著名管理学家王嘉廉认为,企业选聘人才需要坚持适用的原则,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做合适的工作。因为顶尖级的人才往往容易抱怨环境影响自己能力的发挥,因而更倾向于跳槽,而且造成企业人力成本的上升。相比之下,中等人才没有一流人才的傲气,自视没那么清高,要求比较容易满足,重视单位提供的机会,服从工作安排,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把工作做好,成本也相对低一些,也更容易留住人。

在人才的配置上,坚持结构合理的原则,不搞清一色。实行高、中、低级的梯队结构,比较容易团结与配合,减少矛盾与摩擦,而清一色的人才组合在一起,很可能互相顶牛,互相推诿,互相攀比,关系难以协调,出现由于人为的因素而导致人才的不稳定。

人才的培养

单纯靠引进解决不了企业人才短缺的根本问题。对常规技能人才,企业必须立足于自己培养。说到培养就不得不先提到培训,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培训是使员工具备相应能力的最快捷有效的方法。而培训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能力的提高,更是为了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为员工提供一种学习的思路,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使员工在人人竞争而向上的环境中,形成企业内部比拼,营造一种人人向上、有序竞争的工作氛围。

人才的留用

如何才能留住人才,稳定人才呢?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关键人才是否从一个组织中流出的核心因素是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代表的是态度而不是行为,但是,这种态度可以影响一个员工是否继续留在组织里这一行为。到底哪些方面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呢?这主要体现在单位所提供的发展空间、薪酬福利、文化环境、机制政策、感情氛围等因素上。

发展空间。企业只有尽可能地为人才提供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自身的作用,才能实现吸引并留住人才、稳定人才的目的。领导者需要为企业制订一个清晰、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愿景。同时,为员工,尤其是关键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员工的个人发展、追求目标融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

薪酬福利。工资是员工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和经济保障,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企业在设计薪酬福利体系时,要考虑如何通过薪酬管理体系来支撑企业自身竞争战略的实现,要通过薪酬激励,将员工的努力和行为集中到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上去。在确立薪酬战略以后,还须将薪酬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薪酬制度和管理流程,才可以完善战略性薪酬体系的设计,从而有效引导员工的态度和行为。

文化环境。文化不但对企业内部员工有着强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企业以外的求职者也将会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能吸引各种优秀的人才。所以,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让员工引以为自豪的企业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也是让人才不愿意离开的重要因素。公开、毫无保留地与员工交流,乐意和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等重大事件、决策和信息等,可以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主人翁意识,达成员工与组织的心理契约。

机制政策。只有完善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其中,加强绩效考核与激励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绩效考核的应用重点在薪酬和绩效的结合上。通过设定绩效考核,把员工聘用、职务升降、培训发展、劳动薪酬相结合,使得企业激励机制得到充分运用,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人才,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凝聚力。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人才把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企业努力培养人才、人才积极为企业作贡献的良性循环。

感情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沟通,使人心情愉快;亲和的氛围,有助于凝聚人心,培养团队精神和力量。始终爱护人,尊重人,承认职工的劳动和做出的成绩,构建企业上下左右的良好的沟通系统,让人才了解和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并切实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让他们毫无怨言地努力工作与奉献,才能从根本上稳定人心,留住人才。

人才的整合

为了提升团队的综合竞争力,还应该建立起才人整合体系。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归根到底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是为了提升企业团队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必须在发挥人才个体效能的同时,形成人才团队的合力,这样才能做到优势互补。为此,要倡导团队精神,做好人才的有机搭配,形成工作合力。

企业要组建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团队,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各有所长、各司其职的人才体系,使一个庞大复杂的项目井井有条的运行,经过长时间的搭配和磨合,这个团队可以更有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团队中的核心成员会带动其他成员的精神面貌,一旦将以个人为单位的工作分工转变为以团队为单位的协作性分工,在配合工作的过程中,各成员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一些优秀和实用的思路、习惯、经验等,共同探讨,共同进步,营造一种宽松、合作的良性工作氛围,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就会随之提高,最终形成一个凝聚力强、稳定性好的团队。

(责任编辑:山 水)

篇5: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2005-8-10 16:37:17阅读2089次

辖市、区委,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部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将《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常州市委办公室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4年7月2日

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建设一支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常发〔2003〕28号)和《常州市2003-2010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常政发〔2003〕153号)的精神,现就加强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以人才资源的能力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引进紧缺人才为重点,以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大力营造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形成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良性运行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高绩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目标任务。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515”企业家明星工程。重点培养和扶持大企业、大集团的经营者和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与能力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到2005年,争取有1-2名年销售额超100亿的大企业、大集团的企业经营者;20名在省内或全国同行业企业具有领先地位的优秀企业经营者;1000名具有现代

管理知识和能力的民营企业经营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工商管理知识学习和职业经理人培训的达2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经营者大专以上学历达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2-3名、MBA硕士学位的100名。

到2010年,力争培养和造就5名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大集团“领军人物”,100名在省内或全国同行业企业具有领先地位的优秀企业家,5000名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的民营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0名、MBA硕士学位的500名;具有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及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的复合型人才总量达到3000人以上,职业经理人才的市场化配置达到20%以上。通过大力引进和有效开发,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要求、涵盖各行业、各所有制企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重诚信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二、突出能力建设,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

1、着力培养造就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智能结构的调整和对现代化手段的掌握,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驾驭市场和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鼓励企业经营者以经营管理企业为终身职业,保持企业经营者队伍的相对稳定,着力培养和造就职业企业家。倡导和鼓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加大MBA、EMBA等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定期和不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和实战派讲师来常举行讲座;选派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进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和锻炼,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批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熟悉国际惯例、适应我市跨越式发展需要的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2、注重抓好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建立后备人才制度,引导和督促企业经营者加强对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注重培养高级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管理人才,培养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选拔一批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思想素质好的优秀人才进行跟踪管理。重点选拔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进行培训,到发达地区或优秀企业考察学习或挂职锻炼,增长才干,改变在一种环境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丰富经验,拓宽视野;注重保护优秀年轻人才的工作热情,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建立后备人才工作责任制,落实一人一策培养计划,实行重点定向培养。坚持备用结合,实行带职上岗,采取助理制、厂与厂交叉任职挂职等多种方式,大胆使用,及时将成熟的后备人才选进领导管理层中,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后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优化结构。综合运用企业内部培养、市场公开招聘和外部引进等手段,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队伍。

3、重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把留住人才作为企业头等大事来抓,加大人才的开发力度,盘活用好人才资源,对现有人才提供更多的知识更新、能力提升、事业发展的机会,创造具有挑战性的岗位,给现有人才增强能力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实施情感管理,增加对企业的归属感、付出后的成就感,使现有人才大胆创新、勇于创业、大有作为。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把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

结合起来,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从社会得到的回报能够充分体现出人生的价值,真正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化为各用人单位的自觉行动。在制定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时,要同步考虑现有人才的相关政策,避免现有人才的流失、闲置和浪费。正确处理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的关系,促进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根据我市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重点抓好动力、精密机械、微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型纺织等产业和行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4、大力做好民营企业的人才工作。要充分认识做好民营企业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企业家的培养力度,要把民营企业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范畴,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对民营企业人才一视同仁。在政府奖励、职称评定等人才政策上统一安排;在培训项目、人才信息库等公共资源运用上平等开放;在改善创业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上积极提供服务,使之向知识型、现代型转变,成为我市企业家队伍中的一支有生力量。

5、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以建设学习型企业为契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企业战略、市场营销、资本动作、法律法规、WTO知识等为主要内容,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努力培养和提高人才的团队精神、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战略思维能力、新事物接受及运用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适应发展需求,大力开展自主培训,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网上教育、远程教育、专题讲座等途径,通过模块式、菜单式等形式学习。采取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重点培养与全员培训、本地培训与外出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以需求为导向、项目为抓手、市场化培训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机制,依托重点高校,每年组织一批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参加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及工商管理知识的学习。定期选送管理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培训;重视在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培养人才,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积极探索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式,形成符合我市特点、面向各类企业,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培养体系。

三、引才与引智并举,大力引进优秀企业管理人才

1、强化引才主体。企业是吸纳人才的主体。企业要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从发展的需求出发,积极引进经营管理人才,拿出企业特别是优势企业的部分高层次管理岗位,进行推介、招聘,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各方人才来我市干事创业。引导企业“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在引进项目、技术、资金的同时,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帮助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破除家族化管理模式,引导他们从社会和市场选聘能适应民营企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为企业发展增强人才后劲。

2、拓宽引才渠道。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实施“柔性引才”策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借助“外脑”,在国内

外人才密集区设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以项目为纽带,采取咨询、讲学、兼职、项目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智力为我所用。

3、突出引才重点。为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对重点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重大项目、新兴产业等领域中高级管理人才及紧缺人才,应不拘一格、千方百计加以引进。充分利用经贸洽谈、招商引资和科技恳谈等活动,以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吸引外地企业家来我市投资兴业。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国内外招聘一流的首席执行官、总会计师、总设计师等高级管理人才,不断提升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层次和水平。对引进的人才绝不能一“引”了之,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在政治上爱护他们、在事业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中关心他们,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形成人才引进的集聚效应。

四、构筑创业平台,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1、形成正确导向机制。各级组织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以搞好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为工作重点,以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人才实干兴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大力宣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倡导勇于创新、敢于竞争、锐意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对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地位,提高其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正确评价和对待企业家的素质、业绩、工作失误和不足,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宽容失败者,形成有利于经营管理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社会氛围;支持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去,鼓励和引导经营管理者争当职业企业家。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业、信任理解的良好氛围。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深化分配制度。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以企业资产规模、效益、资产保值增值相联的年薪制、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为内容的多元化分配体系,激活分配机制。二是完善奖励制度。大力开展优秀企业家、创业者、突出贡献者等评选活动,在企业经营上给予扶持、精神上给予鼓励、政治上给予激励、物质上给予奖励。对在工作创新中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股份制企业可依法从净资产增值部分中划出一部分,以股份或期权形式用于奖励。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人才奖励体系,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双重激励作用。三是提高政治待遇。通过法定程序,增加企业经营者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让特别优秀的企业经营者进入同级人大、政协担任相关职务,疏通经营者参政议政的渠道;聘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经营者为政府经济顾问;发展符合《党章》规定条件的民营企业家入党;在评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劳动模范、省管专家和市拔尖人才等方面向企业家群体倾斜。四是形成规范机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和细化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和职工民主监督机制。

3、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在坚持市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的同时,发挥企业家协会、商会和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活动。举办恳谈会,与企业经营者探讨经济建设中的热

点难点问题;听取企业经营者对全市性重大决策的意见,使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发挥出最大的才干。

4、建立保护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企业家创业成才的良好环境,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风险投资担保体系和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制度。

五、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1、确立人才工作新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培养的投资是回报率最大的投资观念,确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冲破陈旧观念、思维定势和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增强人才建设的紧迫感、危机感,强化人才竞争的忧患意识、人才开发的战略意识。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大胆使用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2、强化人才工作责任制。各级组织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加快人才开发和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班子的任期目标和考核体系。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工程计划,做好每年的人才预测工作。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推动人才工作的观念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

3、增加人才工作的投入。把增加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将人才开发经费列入预算,逐步提高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比例。按照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将人才开发经费,列入企业成本费用,在技术开发费中列支。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保证,逐步建立政府宏观引导、用人单位为主、个人积极参与、社会共同承担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建立人才开发的风险投资制度,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投资回报机制,促进人才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发展。

篇6: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企业 技能人才 队伍建设 对策

引言

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呈井喷式增长,对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人才总量不足、技能水平低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抓紧培养造就一支专业齐全、技艺精湛和掌握新知识、新工艺的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全社会尤其是企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困境

2.1 技能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一些生产型企业中,70%以上的员工都是技能员工,随着扁平化组织形式的广泛应用,这一比例还将提高,技能人才对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保障安全生产、完成生产任务、创造效益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社会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却不高。一方面,薪酬待遇没有真正体现技能人才的价值,与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收入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技能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认可,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没有被企业重视和采纳,技能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不健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畅。

2.2 技能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从经济发展规律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就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前提是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人才结构和科技体系。因此,作为企业一线劳动力主体的技能人才对先进技术的适应能力,逐渐成为产业和企业升级的主要瓶颈。企业要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必然需要大批技能人才。与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火爆形成冰火两重天的,是技能人才供给的严重不足。一方面,社会上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人才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导致人们认为技能岗位劳累辛苦,没有地位、没有前途,因此,在能够决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的情况下,人们不愿意报考职业院校学习,不愿意从事技能岗位工作。另一方面,愿意从事技能岗位工作的应聘者,大多不具备企业对知识和技能上的要求,因此,企业宁愿暂时不招聘人员也不愿降低招聘门槛,还发出“无人可招”的叹息。

2.3 技能人才技能水平不高

今天的“技能岗位”已不可与传统的“工人岗位”同日而语。科技进步和信息爆炸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艺的技能人才,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以往的中专、技校毕业生早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一般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在校期间接受过系统地专业知识教育,并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然而,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首先,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滞后,加之院校培养方向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完全一致,导致技能人才培养速度落后于社会及企业发展速度。一般情况下,毕业生进入企业入职后,不能在短期内迅速掌握技能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想达到胜任岗位的水平,需要企业对他们进行“重新培训”,而且需要培训很长的时间。其次,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或是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内部讲师素质不佳,导致技能人才队伍技能水平较低,高技能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企业是技能人才的主要需求者,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实施者。实践证明,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和发挥自身作用的最佳平台。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有效拉动全社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水平。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企业应如何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分析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困境,结合企业工作实际,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3.1 视技能人才为“珍宝”

在企业尤其生产型企业中,技能人才是主力军。正是各层次、各专业的熟练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技能人才,长期坚守在生产一线,坚守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岗位上,将由企业战略分解而来一项项具体工作任务完成,才使得企业的战略得以实现。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将之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要像对待“珍宝”一样去爱护。

一方面,企业应给予技能人才合理的薪酬待遇。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体系,向生产一线、向技能人才倾斜,将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与其技能水平和工作业绩挂钩,逐步缩小技能人员与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差距,让技能人才干劲足、有奔头,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工作热情、释放创造活力。另一方面,企业要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宣传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技术攻关和创新中,要充分听取技能人才的意见和建议,扩大技能人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力度,努力营造尊重技能劳动、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风气,提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成就感。

3.2 招聘“适合”的技能人才

企业招聘技能人才,既不能妄自菲薄,悲观降低用人标准,认为企业根本招聘不到优秀的技能人才,使企业丧失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又不能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非“行业内技术大拿”和名牌大学毕业生不招,造成高素质技能人才扎推,但人才队伍毫无梯次、内部流动晋升机制不畅,从而埋下了员工大量流失的隐患。因此,企业应该招聘“适合”的技能人才。“适合”是企业和人才间双向选择的标准。企业招聘适合的技能人才,就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招聘既满足岗位任职条件,又具备能够在企业长期工作和发展特质的技能人才。企业如何招聘到“合适”的技能人才?首先,企业要认清自身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企业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企业薪酬水平在行业内的位置、企业所在地区及生活配套情况、企业文化和管理水平等。其次,企业要深入分析技能人才的需求特点,例如,具有经验的熟练操作人才更注重薪酬待遇和岗位权力,无操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更注重培训水平和职业发展。最后,将企业实际和人才需求有机结合,形成企业招聘适合技能人才的策略。以某化工企业为例,企业发展愿景和薪酬待遇较好,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地位,但地处偏远西部,自然环境恶劣,生活配套设施差。根据企业以上实际情况,企业分析研究了当前化工行业技能人才情况和需求特点,设计了较为适中的岗位基本条件作为硬性条件,同时,在满足硬件条件的基础上实行“三优先”策略,即热爱化工事业、能够吃苦耐劳的人员优先,职业发展方向定位在技能人才的大专及本科毕业生优先,家乡在本地或具有本省户籍的人员优先,取得了满意的招聘效果。

3.3 建成技能人才的“第二个大学”

企业培训尤其是入职培训,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延伸,是技能人才从“学生”转变为“职工”的重要途径。企业应该以“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遵循教育培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重点做好课程设计、讲师培养、考核评价等工作,将企业建成技能人才的“第二个大学”。

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

(1)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应改变以往的“老师讲、学生记”,只保“知”、不保“会”的培训方式,采用注重技能人员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激发技能人员学习兴趣的培训方式,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效果。企业应加强与职业院校的配合,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企业作为院校实习基地等方式,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企业应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让高级能人才充分发挥培养人才和技术创新中的领军作用。(2)优化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的评价机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能单纯地依靠企业外部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而应以企业自身为主导。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与企业实际有机地结合,不再将考察知识为主的“理论考试”作为评价技能人员技能水平的唯一手段,更加注重对“实操技能”的考察,考核要以员工日常工作表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实际操作技能为重要考察点,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技能人员技能水平,从而真正保障技能鉴定工作的质量,并将技能人员技能水平与加薪、晋升、评优挂起钩来,有效激励技能人才学习和工作热情。

(3)建立高素质内部讲师队伍。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内部讲师选拔认证制度,不断提高内部讲师的职业素养和培训能力,采用支付讲课费、提供进修机会、表彰奖励等方式激励内部讲师,充分调动内部讲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内部讲师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技能人才。(4)加强培训教材和信息化建设。企业技能人才培训教材,是企业知识和经验的结晶,是企业培训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的体现。企业可通过编制覆盖各专业、各工种的教材、技术问答题本、技能鉴定题库等手段,有力加强企业自身的培训教材建设。同时,企业应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建设仿真培训系统、题库考试系统、在线自学系统等信息化平台,提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的效率。

3.4 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是人的较低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是人最基本的保障。当较低层次需要被满足以后,人会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即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满足这些需要能够对人发挥真正的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在重视对技能人才薪酬待遇、职业安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保障的基础上,更要关注他们的成就地位和职业发展,对理想的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是技能人才努力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一直以来,企业包括技能人才自身总是将晋升到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作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唯一目标。由于企业中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数量非常有限,不可能使大部分技能人才获得晋升,更多的技能人才将长期从事技能岗位工作,因此,企业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残酷竞争局面。这种情况会产生两大危害,一是会使得很大一部分技能人才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技能人才“得过且过”、“破罐破摔”,放弃了自身职业发展的努力;二是会使本来很优秀、但没有得到提拔的技能人才对企业失去希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士气,甚至有的人会选择“跳槽”。那么,企业该如何解决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问题呢?企业应树立“人人是人才、人尽其才”的用人理念,建立专门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通过职级评聘、兑现待遇、空缺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公开竞聘、内部轮岗交流、内部讲师选拔培养、参与技改创新项目等方式,搭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平台,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企业应做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1)建立专门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企业应设置从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到三级技能师、二级技能师、一级技能师,再到技能大师、首席技能大师的可逐级晋升的“阶梯型”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并将职级与薪酬待遇挂钩,让优秀技能人才享受等同于管理和专业技术通道相应职级人员的待遇,使技能人才可不再孤注一掷地向管理和专业技术通道晋升,还能在专属于技能人才的技能通道中持续发展,使技能人才能够潜心投入到基层技能工作中。(2)让技能人才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分配给技能人员一些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或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授权时,能够激发他们非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技能人才最熟悉生产一线,他们最容易发现实际问题,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还能提出技术革新的合理化建议,此举也充分体现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也让技能人才基础到更高层次的工作,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3)建立企业技能人才内部储备流动机制。合理的人才流动,有利于企业技能人才的成长。企业应该建立能够兼顾经济性和前瞻性的技能人才储备流动机制,用好用活公司现有人才,做到“储备一批、培养一批、使用一批”的良性循环,以此动态地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要,有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技能人才创造职业发展机会。

结语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需要国家、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关注和努力的课题。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已将高技能人才建设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规划,显示了国家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眼光和巨大决心。职业院校教育也逐渐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大众的认可,办学条件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在这样有利背景下,企业应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建立健全技能人才选用、培养、储备、激励机制,实施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和举措,真正实现技能人才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的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篇7: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技术精、业务强、善管理的技能人才队伍,提高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作 者:唐苍庭  作者单位: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530023 刊 名:农村电工 英文刊名:RURAL ELECTRICIAN 年,卷(期): 17(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8:加强国有文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现阶段, 我们国有文化企业虽然普遍认同“事业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的理念, 也高度重视人才问题, 但往往仅停留在观念和口号层面, 实际工作还远远做得不够到位, 存在着大量诸如“紧缺人才找不到、重要人才用不好、优秀人才留不住”等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 管理体制不顺, 用人机制单一

大部分国有文化企业都是新改制单位, 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仍在延续。一是在体制上劳动、人事各自为政, 造成改革措施不配套, 甚至相互制肘。干部、工人仍以身份定终身, 影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二是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度落实不到位, 造成职数超编, 能上不能下的弊病。三是人才的选拔、使用, 以及劳动者的技能开发、岗位培训与实际需要相脱节, 适应不了经营管理的需要。四是人才战略观念不强, 缺乏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2. 劳动人事管理方式、方法落后, 人才激励单一

一是岗位设置不规范, 部分国有文化企业因人设岗, 管理混乱。二是定员定额基础工作薄弱, 部分人员劳动无定额, 工作无标准。三是培训、招聘、考核制度不配套。四是人事策划、人员评价、效率分析、工作研究等现代化管理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推广等。五是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才而言, 物质激励只是其发挥作用的诱因之一, 他们更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人本化的人才工作政策、人才自身成长的需要、社会的尊重、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等等, 企业现阶段比较重视物质激励, 相对忽视了人才的精神需求。

3. 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人才结构单一

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比重较小, 文科专业人才偏多, 不能满足国有文化企业发展需要, 企业急需专业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

4. 人才内流不畅、外流不止, 渠道单一

由于忽视人才内部流动, 优秀人才无法进入企业管理层或更适合自己发挥专长的岗位, 无法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与此同时, 由于缺乏科学的用人理念, 造成既引不进人才, 又用不好人才, 部分优秀人才特别是一些高层次人才、企业技术骨干又外流不止, 最终导致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做优。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对策

1. 实行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制度, 岗变薪变

要切实转换机制, 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做到人员能进能出, 待遇能高能低, 干部能上能下, 打破论资排辈和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要积极探索按需定岗、按岗定酬、按劳分配、绩效挂钩的分配考核机制, 防止大锅饭的老毛病。取消内部行政级别, 彻底打破传统的“干部”和“工人”身份界限, 竞聘到管理岗位的即为管理人员, 从管理岗位下来的即为普遍员工。岗位发生变动后, 其收入和其他待遇按新的岗位相应变动。

2. 实行现代劳动人事管理方法, 提高效益

适应管理科学化的要求, 建立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为理论基础的现代劳动人事管理办法。一要引入人工成本核算和控制观念。通过人工成本结构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等指标, 变传统的劳动人事事后管理为事前、事中控制, 促使企业各级机构及基层重视并切实强化人工成本管理。二要根据国有文化企业特点, 建立企业价值核心体系,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凝聚人才,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积极开展岗位分析和工作研究, 降低劳动成本, 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3. 推行新的用人理念, 拓宽思路

一要牢固树立“不唯学历看能力、不唯职称看技术、不唯资历看业绩、不唯身份看素质”的思想观念, 把人才作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 对员工进行准确的工作分析和定岗定编设计, 搭建“想干事的人有机会, 能干事的人有舞台, 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平台。二要建立完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晋升管理体系, 形成“合理用人、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用人机制。三要规划美好的共同的企业愿景,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安全感、使命感, 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扎实工作, 开拓创新。

4. 建立科学的人才库, 合理使用

一要科学使用人才, 建立科学的人才库, 把人才分成领军人才、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基础人才阶梯层次, 把人才配置到合理状态。二要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对于领军人才要实现柔性流动;对于高级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 主要用待遇引人、事业留人;对中级人才既要有引进, 又要有意识地从自身队伍中选拔培养, 对于基础人才则立足于自身培养, 培养出大批的应用型人才, 并给予锻炼机会往更高层次冲击。

5. 制定教育培训规划, 提升素质

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企业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帮助和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二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 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 组织员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 熟练掌握岗位业务知识、岗位操作技能,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执行能力, 成为工作骨干和复合型人才。

6. 搭建平台, 营造环境

上一篇:吸引眼球的个性签名下一篇:高级人力资源专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