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作用

2024-05-24

标题作用(精选6篇)

篇1:标题作用

文章标题的作用

(总领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情感、表明作者写作目的)

1、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

例 考题《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了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不要让一粒沙成为你的阻碍》,标题运用的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那 扇门》,标题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生活中的“门”,又指孩子的“心门”。

2、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

例:鲁迅《一件小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内容——一件小事。

3、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例:胡适《我的母亲》,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我的母亲。

4、交代写作顺序。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5、交代文章主题、情感。

例:聂华芩《亲爱的爸爸妈妈》,标题交代文章表达的情感——对爸爸妈妈的热爱。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例:位梦华《旅鼠之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是文章行文的线索。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以花开花落为线索。

结尾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开头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中间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内容:概括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

人称叙事方法 第一人称叙事法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第三人称叙事法

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法,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文章开头的写作技巧

开门见山式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如《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背景渐入式

如《孔己已》开头:“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可以随时温酒”。《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这些开头或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候或阐述论题的背景、环境等。在考场作文时,有些题目乍一看,觉得突兀,不可捉摸,但联系背景一想,便豁然开朗了。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联系近几年的科技发展,克隆技术的问世了,基因可以移植了,航天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联系这些背景,文章的内容可写了,联想与想象也便有了立足点了。

设问置疑式

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枣核》的开头:“动身访美之前,……可是却很蹊跷。”又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当然,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

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

(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 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③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名言警句式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回声》开头引用了艾青的一首诗。《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了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等。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试想,哪个考生记不得几首古诗,几句格言,几条名言呢?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又何乐而不为?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精辟设喻式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点,精辟设喻式多用于议论文的开头,它能使文章发端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既然是“设喻”,就得注意所言之“他物“与本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能牵强附会。

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篇2:标题作用

记叙文阅读中常见题型之一,就是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常常用这样的形式提问:“为什么用这样的标题?”“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可否替换一个标

题?”学生常常会迷惘,这样的题目从何下手。其实,这样的题型是有章可循的,标题无非有这样几个作用,通常两到三个作用组合。我们来看:

1、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例 考题《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了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

《不要让一粒沙成为你的阻碍》,标题运用的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

《那扇门》,标题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生活中的“门”,又指孩子的“心门”。

2、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

例:鲁迅《一件小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内容——一件小事。

3、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

例:胡适《我的母亲》,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我的母亲。

4、交代写作顺序。

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5、交代文章主题、情感。

例:聂华芩《亲爱的爸爸妈妈》,标题交代文章表达的情感——对爸爸妈妈的热爱。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例:位梦华《旅鼠之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篇3:语用预设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

1. 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

在一则新闻报道中, 对语言的要求是用词准确、简洁、客观实际, 作为新闻标题, 就更应该符合新闻语言特点, 做到准确、简洁, 同时还要保证引起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要用较少或最少的字数拟定新闻标题, 同时还要表达出新闻内容所要传达的信息, 在满足这个条件下, 新闻标题还要具有广告效用, 更好的吸引读者眼球。新闻报道的时效性非常强, 一般情况下需要快速的将新闻事件撰写出来, 同时在第一时间发表出来, 供读者阅读。

2. 语用预设的涵义

语用预设与语用先设、语用前提的意义一样, 在新闻标题中, 采用语用预设的方式可以认为是交际的双方背景知识和共有的知识大同小异。语用预设所带来的信息与字面意义不是很一致, 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依据某些规定推导说话人的表达意图而得来。语用预设的特征有三个, 一是共知性的特点。交际双方对信息都知道了解。二是合适性的特点。语用预设和语言环境相互结合, 决定语言表达的语段或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用预设决定着语言的行为, 由于同一话语会由于语言环境的不一样而暗示着不一样的意思, 做出语用预设的人能够得到对方的理解, 明白所要表达的意思。三是隐蔽性的特点。语用预设表达了暗含其他意义的信息, 是表达者对对方知识背景一致的推断和假设, 同时, 这种推断和假设在形式上多种多样, 没有必要在话语中表达明白, 对方可以根据语言环境对说者的语言进行理解。

3. 语用预设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

语用预设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是十分广泛的, 而且应用的效果也十分明显, 下面, 我就谈一下语用预设在新闻标题中的几个作用。

3.1 使新闻标题更加简洁

在新闻报道中, 简洁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从一方面讲, 新闻标题的版面有限, 采用简洁的语言能够将标题版面进行充分的利用, 增加信息的数量;在另外一个方面, 生动简洁的新闻标题一般都有很强的节奏感、行文工整, 读起来琅琅上口, 令读者耳目一新, 可以很好的吸引更多的新闻读者。因为语用预设具有共知性的特点, 就决定了在新闻标题中没有必要明示共知信息, 受众可以采用推理的方法将预设信息推导出来, 将标题中的语言变得更加自然简洁。由此可知, 语用预设可以明显的简化新闻标题中的语言。

3.2 提高新闻针对性

在双方进行语言交际中, 说话者为了将表达的主要信息更加突出出来, 通常采用语用预设的形式将次要的信息嵌入到表达的语言之中, 对主要信息进行更好的衬托, 形成更好的铺垫。在信息结构理论中, 主位通常是将大家都知道的内容或都知道的信息进行表述, 受众对这些信息内容比较认可;述位是将新的信息内容或即将表达的信息内容所叙述, 是信息内容的中心, 受众对这些非常关注。预设信息与前者非常一致, 在拟定撰写新闻标题的过程中, 新闻作者常常采用语用预设的形式将次要的信息内容进行表达, 尤其是很多的常识性信息内容。如果有些信息没有被读者受众知道, 新闻作者也能够采用语用预设的方式将信息内容嵌入到新闻报道或标题中, 同时将读者受众的注意力分散到其他的信息内容上面。语用预设不但可以简化新闻报道中的语言, 还可以增强新闻标题的针对性, 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

3.3 增强接近性

选择新闻报道的过程中, 很多受众的心理都想更多的接近报道内容。在新闻标题和受众之间, 接近性心理主要表现在职业、年龄、职务、性别、空间和时间等诸多方面。在上述这些方面能够和受众相互接近的新闻标题, 就非常容易被受众接受, 如果相差比较多, 就会降低受众的阅读兴趣。所以, 作者在撰写新闻标题时常常采用语用预设的形式, 以更好的接近读者受众。

3.4 提高悬念性

很多新闻读者, 对悬念的新闻事件非常好奇, 对需要查证的新闻事件也很关注, 因此, 在撰写新闻标题时也采用语用预设方式提高新闻的悬念性。

3.5 可能存在的误导性

因为语用预设的特点之一是隐蔽性, 因此采用语用预设的形式可能导致新闻报道存在误导性。在通常情况下, 受众认为语用预设带来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不存在任何的争议, 因此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 说话的主体采用语用预设的方式说出某些信息内容, 新闻所带来的信息内容在读者受众的心目中具有非常高的可信度。因此来讲, 带有诱惑性的信息内容或虚假的信息内容可能被受众所相信, 给新闻报道带来负面影响。

4. 结语

很多语用预设信息应用于新闻标题中, 不但能够对新闻报道的正面传播带来一定的影响, 也可能导致读者受众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意图产生偏差或误解。因此,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 必须准确把握受众心理, 使用合理的语用预设, 将语用预设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确保语用预设更好的服务于新闻标题的撰写。

摘要:在新闻标题中采用语用预设具有很好的作用, 本文概述了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 阐述了语用预设的涵义, 总结了语用预设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

篇4:《“标题”的作用》教学设计

《2012年滨州学业考试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有如下几条要求:

1.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意思。

3.能准确筛选提炼、概括运用文章的主要信息。

4.能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思路和表达特点。

这些考点都和文章题目息息相关,所以解题是阅读的突破点。

近几年全国范围中考阅读题很多涉及到文章标题的问题,滨州试题也有涉及,因此确定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重视深入解读标题对阅读理解文章的重要作用。

2.以解读标题为突破点串联复习初中三年重点现代文,分析归纳标题的作用。

3.学会带问题速读文章,整体感知全文,学习阅读分析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挖掘标题的表层和深层意义,深入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学生对三年教材内容有些生疏,课堂引导会出现困难。限时阅读对学生深入挖掘标题深层意义形成障碍。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学案 课件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一、导入定标

1.激趣导入。

投影漫画《阿宝赤膊》

这是现代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一幅作品,报纸上有两篇对他的评论文章,一篇标题是《丰子恺漫画点评》。一篇标题是《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引导思考会对那篇文章更感兴趣,说说理由。

丰会有什么想法,会不会看这篇文章。

丰子恺看后又惊又怒。待看完全文,却会心的笑了。

原来文章是赞美丰子恺画的画,赞其漫画线条简洁,技艺高超,画人不用细致描绘脸部,却能形象表现人物的神态。

褒义贬出,脱俗出奇。好标题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丰子恺30年后还对这篇文章记忆犹新。

你有喜欢的文章的好题目么,交流一下。

现代文怎样才能读懂,标题有用,值得深究。总结中考题中有关标题的问题,投影题目举例。

例一:2012湖北中考记叙文阅读:读完全文,你是怎样理解文题“梦是夜的花朵”含义的?(2分)

例二:2012四川中考散文阅读:文章标题“生命之芯”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何寓意?(4分)

例三:2012黄石中考议论文阅读 :本文的题目是“能力的真谛”,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能力的真谛是什么。(1分)

归纳中考考点:

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和寓意。

给文章全文或片段拟定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从内容和主旨等方面分析标题的作用。

2.确定主题。面对这样题目该怎样应对,出示本节主题:“标题”是打开文章之门的钥匙——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导之一。

二、复习指导

1.回顾学过的文章,归纳标题作用

背影

皇帝的新装

喂——出来

故乡

变色龙

范进中举

走一步,再走一步

看云识天气

故宫博物院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提示:先看标题的基本义 ,再思考深层含义 ,最后分析其效果。

对思考后觉得有难度的,可以小组交流。

2.总结归纳标题作用

基本义:词语的含义,点明对象、概括内容

深层义:

结构 (线索 悬念)

主旨 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人物 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 情感与态 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写法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表现手法 象征

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

穿越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在回忆的旅程中体会标题的妙处,只有深入理解标题,才能真正打开文章,享受美文。

三、课堂训练

1.例题导析。

用2分钟时间速读阅读训练一《在冬夜里 的鱼》,整体感知内容。填一个词语把标题补充完整,说明理由。(4分)

答题提示:

要说明所拟定词语的作用,基本义、深层义和表达效果:

基本义(字面意思、点明对象、概括内容)

深层意义(结构、主旨、人物、修辞、表现手法等)

明确要求,当堂训练。

学生交流,引导分析。

参考答案:“歌唱”运用拟人修辞,形象表现煮鱼时候的声响;可得1分

衬托冬夜厨房里家人的温馨快乐以及关爱给他人带来的温暖。可得1分

使整个题目含蓄隽永,揭示主旨,歌颂人间真情;可得1分

新颖巧妙,吸引读者。可得1分

答题技巧总结:

量化得分 分步答题 扣住要点 规范用词……

2.训练达标。

明确要求,当堂训练。

阅读训练二是2012年滨州中考记叙文阅读题,请用3分钟速读美文,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的理解。(3分)

答题提示: 要分析标题是否具有双重含义:

基本义(字面意思、点明对象、概括内容)

深层意义(结构、主旨、人物、修辞、表现手法等)

表达效果

学生交流,引导分析。

参考答案:概括文意:写父亲因病到医院做手术,“我”精心照料父亲,回报父亲当年对“我”的关爱。可得1分。 点明了文章主旨,揭示了爱的传承性。可得1分。 标题含蓄隽永,吸引读者。可得1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技巧验证:量化得分 分步答题 扣住要点 规范用词 ……

四、盘点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深入理解标题是阅读突破的关键。

分析标题的双重含义,掌握标题基本作用:

基本义(字面意思、点明对象、概括内容)

深层意义(结构、主旨、人物、修辞、表现手法等)

表达效果

……

带着问题速读,整体感知全文。

掌握答题技巧:量化得分,分步答题,扣住要点,规范用词。

五、巩固提高

阅读训练三《流泪的蓑衣 》这是2012年临沂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用2分钟速读美文,整体感知全文,说说取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参考答案:①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②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③蓑衣竟会流泪,题目新颖,富有悬念,能激发阅读兴趣。

意思对即可。

六、中考寄语

祝愿同学们:

九年磨一剑,

篇5:标题的作用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专题复习使学生了解记叙文的标题所涉及的题型。

2、学会分析记叙文中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并掌握其答题技巧。教学重点:

1、通过典型文章,归纳出常见的几种涉及记叙文标题的答题技巧。教学难点:

1、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来分析标题的作用。

2、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具体文章中的运用。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历年中考中记叙文标题的题目回放 1、2002年上海中考语文阅读文章是《亲近自己的双腿》,有这样一道考题: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 2、2007年上海中考语文阅读文章是《老海棠树》,有这样一道考题: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 3、2008年上海中考语文阅读文章是《年轻的国旗》,有这样一道考题: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C国旗在小镇的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

【考点剖析】题目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类试题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的角度有:标题的深刻含义;拟写标题;分析多义;理解深义;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其他标题替换,或哪个标题更好,标题的作用等。文章的题目,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信息,一般来说,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我们有所启迪,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二、通过典型文章,归纳出常见的几种记叙文标题的作用。

1、【试题例解】 《微笑的可乐》

《六个馒头》

三、归纳答题技巧

分析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概括文章所叙之事。很多记叙文的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中心事件。

2.标明文章行文线索。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等,这篇记叙文的文题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3.点名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记叙文就是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文章的题目的,分析文题的内涵就要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考虑。

4.吸引读者关注。一篇好文章的题目要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看了之后能产生遐想,随之饶有兴趣的读下去。

5.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分析其含义就要找出其比喻义和象征意义。

篇6:小说标题的作用(教案)

邵建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高考文学类小说阅读的考点;掌握小说阅读中标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实战演练,运用模式解题;熟练掌握小说类标题的答题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小说标题作出准确而全面的探究。教学步骤:

一、考纲解读

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落实到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而对小说标题内涵与作用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热点之一。

二、分析高考真题,探究命题形式(一)【高考真题回眸】

1.(2009浙江卷)《魔盒》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

2.(2010辽宁卷)《洗澡》(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8分)

3.(2010年安徽卷)1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6分)4.(2010年陕西卷)《保护人》(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5.(2011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6.(2011山东卷)《审丑》2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7.(2011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二)【小说标题常见命题形式】

1.把标题“××”改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分析是否可以换标题】

2.“××”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探讨标题作用】

3“××”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探究标题意蕴】

三、真题演练,掌握标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探讨标题作用】

(2010辽宁卷)《洗澡》(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8分)参考答案:

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①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②透过“洗澡”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③“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①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②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观点三:使小说得象征意蕴含蓄、多元。①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②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③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层次丰富,针对面广。

【标题作用答题思路指津】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如《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

(1)标题“黄昏渡”至少包括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这就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创设特定的活动背景。

(2)“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渲染了萧索的氛围。

(3)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

(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说主题。如《炊烟》:“你认为小说为什么要以《炊烟》为标题?”

(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中写到饥荒年代吃人时升起的炊烟,让人印象深刻;

(2)有隐喻象征的作用,炊烟代表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温暖宁静生活的向往;

(3)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小说中今昔不同生活的对比,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如《白痴》:“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

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1分)并且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相呼应,(1分)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作者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1分)同时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1分)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以“白痴”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1分)(二)【探究标题意蕴】

2011山东卷《审丑》2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

(1)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

(2)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

(3)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

(4)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

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如《梦非梦》:“如何理解小说标题‘梦非梦’的含义。” 题目的本意是“梦不是梦”,小说内容叙述的是关主任做了个梦,可现实中小李、小金并没有把它当做梦来看待(“梦非梦”的第一层含义);而后关主任竟然也把梦中的事情作为衡量、提拔下级的依据,也就是说关主任也没有把梦仅仅当做梦而已(“梦非梦”的第二层含义)。这两层含义,实际上都是“梦非梦”在文中的指代意义。

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如《锁》:“小说题目‘锁’有什么含义?”这里的“锁”表面意思是小说中写的“门锁、双保险锁”,实际上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锁”;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暗记》:“试分析题目‘暗记’的含义。” “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也是一实一虚,一表一里。(三)【探讨是否可以换标题】

(1)(2011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参考答案:

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表层含义)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深层含义)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情节与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构思)

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结构)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主题)(2)(2009浙江卷)《魔盒》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参考答案:

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联想;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都是围绕“魔盒”展开的;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魔盒”寄托着贝格斯太太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

1.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用。

2.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XX形象。3.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XX主题。4.替代的题目有XX缺点。

四、总结小说题目的考查类型及做题技巧(一)小说标题的考查类型

1、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①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2、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3.标题是否可以替换

①这个题目的优点(是否有助于突出XX形象、主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② 替代的题目有XX缺点。

(二)总结小说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1、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

2、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

3、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氛围;

上一篇:感动的杂文随笔下一篇:专职副书记竞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