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实验题总结

2024-05-05

初二物理实验题总结(共9篇)

篇1:初二物理实验题总结

初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初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总结本学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对本学年的初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年,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年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计划指导本学年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把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条件下,教师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来完成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观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认识理论的目的。

2、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本学年学期初,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有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在学习上和动手能力上都是比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规范、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一年的训练和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今年的中考理化实验竞赛中和理化生测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认真辅导,还注意巡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发现操作不规范的不认真的,教师认真辅导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对认真规范的同学,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会了许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3、课外的小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本学年我们还不断的提倡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的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4、实验报告的填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的鼓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把观察的实验直观的操作与理论相联系,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效果,本学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测试的环节中适当添加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测试内容,促使学生对实验的重视。

总之。本学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和上级的实验教学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全体初二物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创新,使实验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初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2011年12月

篇2:初二物理实验题总结

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

下一些猜想:

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

与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填写序号)

(2)实验探究步骤:.二、牛顿第一定律

1..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

车。(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

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

平衡力” 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

将。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三、二力平衡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

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

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

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

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的探究方案中

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

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

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

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四、探究摩擦力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

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

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

样的结论对吗?。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

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由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

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2.如图所示是小明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

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运动。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N。

(4)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相同,可得到的结

论是。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

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

平面上做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

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

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表现出来。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法。例如:

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

改变,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五、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

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

铁锤,如图C。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

(5)小明将方凳和铁锤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

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

料有关,请对此结论

作出简要评价._____。

六、液体压强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3)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

七、大气压和流体压强

1、小明同学利用标有“4.5mL”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

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

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8.2N。

2(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cm。

(4)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Pa。(保留二位小数)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

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八、浮力

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

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填序号)

(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

3(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g取10 N/kg);

(5)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___________法进行实验。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④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

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

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

上面猜想的序号)。

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

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

篇3:初二物理实验题总结

下面以近两年部分高考实验题或高考实验模拟题为例来进行阐述。

一、从“计算题”的角度根据有关物理规律去处理有关实验数据

例1 (2009年全国卷Ⅰ23)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 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 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 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 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1) 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 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2) 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 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 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

(3) 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 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1

(4) 重复步骤 (3) 数次, 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t;

(5) 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α;

(6) 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 重复实验步骤 (2) (3) (4) (5) , 做出Ff-cosα关系曲线。

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 (重力加速度为g) :

(1) 斜面倾角的余弦cosα=______;

(2) 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____;

(3) 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_____;

(4) 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f=_________;

解析 (1) 斜面倾角的余弦cosα, 此问可等效为解如图2所示的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题。

已知AB=s, AC=h1-h2, 求cosα

由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知识易计算出。

(2) 求“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即求瞬时速度, 由实验步骤 (1) (3) 可知位移为d, 时间为t, 时间极短, 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 即。

此问可等效为求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计算题:

(3) 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_____;此问可等效为“已知一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运动s后其速度为, 求其加速度a”的计算题。由运动学知识不难求解。

(4) 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f=________;此问可等效为“已知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 求其受到斜面的摩擦阻力Ff”的计算题。由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很容易求出

二、从“计算题”的角度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和确定减小误差的方法

例2 (2009年上海物理改编17) 如图3所示为“用DIS (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 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 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 (如图4所示) 。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 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解析此实验是以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 而实际上从计算题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由小车和钩码构成连接体问题, 其加速度的计算是:

只有当M垌m时, 才有 (M+m) 近似为M, 即a'≈a, 可见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垌m造成的。选项C正确。

篇4:初二物理实验题总结

一、试题分析

1. 试题再现

某同学利用图1(a)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 V的电压表V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 000Ω),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开关1个,导线若干。

图1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原理图1(a)连接线路;

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1(a)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

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 V,记下电阻箱的阻值。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 (填“R1”或“R2”)。

(2)根据图1(a)所示电路将图1(b)中实物图连线。

(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 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

(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100 μA B. 250 μA C. 500 μA D. 1 mA

2. 试题特点

本题不是教材的实验,也不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实验.该试题给出了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步骤。要求考生从电路图和实验步骤出发,结合实验目的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找出实验原理、操作原理,进而发现实验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从知识上看,本题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考查了学生实验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

实验设计中恰当地融入了典型物理科学方法的要素.实验整体构思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将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隐含在试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中,学生在遇到认知冲突时,运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探究过程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实验在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

3. 在实验过程中融入科学的方法

在实验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融入了控制变量和误差分析的思想.此题从表面上看是串联分压的知识,没有误差分析,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对误差的认知程度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任何一个实验的设计都离不开科学思想和方法,更离不开对误差的认知。这样的试题有利于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实验的要素和真谛;有利于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原则和方法;有利于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良好的科学品质和辩证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学生面临的困惑与暴露的问题

1. 原理分析上的困惑

试题采用的是半偏法,由于不是大纲明确要求的方法,很多考生没能很好地论证出隐藏的误差分析.题设步骤④中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很多考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出:在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供电,并且其阻值比用电部分阻值小很多时,即使用电部分阻值发生一定的变化,供电电压却几乎不变。

2. 实物连线暴露的问题

实物连线是对实际操作的间接考查.考生暴露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分压供电连成了限流方式;二是没有将导线接在实物的接线柱上。

三、对中学电学实验教学的启示

细心的教师都会发现,这两年的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不拘泥于教材和考纲,而是更加注重挖掘实验内隐的知识和方法。但从学生所面临的困惑与暴露的问题上看,我们平时的实验教学是存在着一定问题和不足的。如: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实验,不去体会知识和实验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不做完善的误差分析;不给学生自主的思维空间;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这些做法既降低了学生学习实验的积极性,又难以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更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这两年的实验试题来看,实验试题的考查点正是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的点,因此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除做好常规实验之外,还应合理挖掘教材实验所包涵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实验理念,逐步渗透物理实验思维。以下是几点建议:

1. 紧抓教材,深挖原理和思维方法

教材中明确要求的实验有: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等。我们要利用这些实验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误差分析、优劣对比,让学生懂得合理取舍、明白实验的简洁性与合理性,让学生的思维灵活起来。

比如在电学实验中,确定电流表的内接外接,很多教师会直接给出结论:当R2

很多设计性电学实验都需要选择实验器材,这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而实验器材的选择就是要依据实验原理,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结果做出大概推断或估计的辩证过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就会事半功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蕴含相关的方法,也含有完成实验必须的条件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教师应深层次开发这些,让学生明白一些条件和方法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条件和方法,让学生体验方法和条件对完成实验的重要性。如此,学生才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然地关注条件和方法,并且会根据实验目的来确定适当的条件和方法,从而提高实验能力。以上所述内容,教材中给了足够的空间,因此我们必须紧抓教材,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

2. 不囿于教材,让学生动起脑来

高考大纲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是:①能独立完成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会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②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③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其他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对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高中电学实验的核心可大致分为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测量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等,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我们可以发散的问题形式,放飞学生的思维。如提出设问:你有多少种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的方法,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用?让学生明白,同样的实验目的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原理来实现,实验原理不同,实验方案也就不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实验原理,而应带领学生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只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从实验原理入手,带领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学生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处变不惊,应对自如,在提高实验能力的同时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 切忌纸上谈兵,让学生动起手来

由于受实际条件的制约,高考不能直接考查实验操作,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产生懒惰心理,很多实验都靠讲授,多数实验都是纸上谈兵,进而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脱离了物理学习的正常轨道。这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增加了学生理解实验的困难。

如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两种接法:若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小于用电部分的阻值,则通常选用分压接法.从理论上分析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但通过实验观察就十分直观。所有的实验方案可行与否,都可以以实验现象为依据,直观易懂、印象深刻。教师要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更是学生的能力。

篇5:初二物理典型速度计算题精选

1.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2.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3.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4.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5.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6.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

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7.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1)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8.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5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

9.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后汽车直线向前行驶一段路程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有多远.10.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篇6:初二物理实验题总结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 分)1.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A.秒表的重力 B.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C.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秒表的拉力

2.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图 中关于滑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3.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没有惯性

B.高速公路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更加灵活

D.自米赛跑的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4.某同学在水平公路上骑自行车,骑车时车胎发生了缓慢漏气.那么车胎对路面的()A.压强变大 B.压强变小 C.压强不变 D.压力变大 5.关于足球运动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力 B.踢出去的足球,不受脚的作用力

C.足球撞击球门柱并被弹回的过程中,足球没有发生形变

D.足球下落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不变

6.你听说过“木桶效应”吗?它是指用如图所示的沿口不齐的木桶装水所形成的一种“效应”。那么用该木桶装满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取决于()A.木桶的轻重 B.木桶的直径大小

C.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D.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7.大气压强的值为105Pa,则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A.1N B.10N C.100N D.1000N 8.如右图所示,艾力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下带到山顶的过程中,气压计的水柱和外界气压的变化分别是()A.上升,降低 B.下降,升高 C.上升,升高 D.下降,降低

9.请你想象一下,假如“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可能会出现()A.两船并行,造成相吸相撞 B.室外有风时,窗帘飘到窗外

C.台风刮过,压塌屋顶 D.汽车驶过,路边的树叶被卷入车底

10.下列有关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B.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没入 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可能不受浮力

11.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盛相等质量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 放入其中,鸡蛋静止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 和,则()A.F1=F2,= B.F1=F2,> C.F1 12.某九年级同学家住5楼。一天,他提着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l楼走到家里,在此过程中,下列估算不合理的是()A.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约为200J B.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约为3W C.他爬楼做的功约为6×103J D.他爬楼做功的功率约为1×103W

13.在一次体育课上,甲、乙同学进行爬竿比赛,甲从某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用了9s,乙从同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用了10s,若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是5:6,则他们爬竿的功率之比P甲:P乙是()A.4:3 B.3:4 C.27:25 D.25:27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功越多,则功率越大 B.做功的时间越短,则功率越大

C.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 D.功率小,做功一定小 15.高空中匀速水平飞行的飞机,向地面投下救灾物资,则飞机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是()A.动能、重力势能都不变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大 C.重力势能不变,动能不变 D.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6.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40N,被50N的水平压力F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60N,在35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 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为__________N,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为_________N.17.一个重50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N,若受到100N竖直向上的拉力后,物体对地面 的压力为________N,若将此物体放在一斜面上,对斜面的压力将_______500N(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某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lOON水平推力以0.5m/s的速度匀速推动重5OON的物体,使它沿水平方向移动10m,该过程中工人所做的功是_______,水平推力的功率是________。

19.如图,甲、乙二台功率一定的机器做功时做功与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______机器的功率大,若甲、乙机器做相同的功,乙机器做功的时间更_______。20.2013年长沙体育中考,男生新设引体向上项目。如图所示是引体向上的示意图,小云同学在半分钟内做了12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已知小云的质量为60kg,每次引体向上他能将自身重心提高0.4m,则小云每做一次引体向上所做的功为______J,整个过程中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W.(g取10N/kg)

三、作图题(2×2=4分)21.画出图中漂浮在水面的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22.如图,实心铜球沉在装水的容器底部静止,画出铜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23.在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到底端,使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所示:(1)当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____________和内能。

(2)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A.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力和木板对小车的阻力 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

(3)实验中可以看出,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后,运动的小 车所受的摩擦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小车所受摩擦力减小的原因是

.(4)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如图所示.请你认真分析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

图.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

图.24.如图所示小刚为了探究:压强可能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小刚找到了下面的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图a海绵平放在桌面上;图b海绵上平放一本字典;图C海 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d海绵上立放一本字典;图e一本字典平放在桌面上。(1)通过实验图a、图b,可以得出:力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小刚根据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来比较压强的。

(2)通过实验图b、图c,可以得出:在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 越大,压强越大。

(3)通过观察图______、图_____后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 积越小,压强越大。

(4)设图b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图e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比较 _____。

五、计算题(10+10=20分)25.跳绳是一项很好的体育健身活动,经测试重500N的某同学1min跳绳120次,每次脚离地约0.06m(设每次离地高度和时间都相同)。

(1)该同学跳一次做功多少焦耳?(2)他在这1min的锻炼中消耗的功率是多大?(3)跳绳时对地面的压强与站立时相比较有何变化,并说明理由。26.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 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g取10N/kg),求:(1)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2)圆柱体刚浸没时(图乙中A点)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3)圆柱体的密度。

为大家推荐的初二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质量检测题,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加油哦!

(重庆市)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期末测试题

篇7:初二物理实验小论文

一个成功的学术研究绝对不是建立在一个人的努力之上得来的,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量。”物理科学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无数的实验基础上的。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有一个领导集体在背后的付出,每一项著名的理论的得出,它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只有众人团结在一起才能够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那么小到日常的物理教学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否早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现在需要的是懂得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学生,这是当代社会赋予他们的使命。

2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教师都曾走过学生时代,由于存在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通常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物理实验课的热爱程度远远超过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播,当把合作小组的计划告知的时候,出于好奇心,学生热情高涨,纷纷选择搭档,好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可以合作。但是,随着教学计划的开展,物理实验小组合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一些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便会出现,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合作的效用,减小了学生那种对实验课的热情。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组问题为了体现教学的人性化,将分组的问题交予学生自行安排,这也是锻炼他们的一种方法。由于学习成绩的差异,学生平时所在的朋友圈大不相同。在安排选择实验搭档的时候,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就是大家要以学习为目的,寻找可以相互帮助的同学作为搭档。可是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学生的小组水平差异太大,优秀的学生组在了一组,那些学习一般、之前单独实验的时候不会的那些学生又组在了一组,平时玩得好的学生组在了一组。。这样使得那些优秀的小组成绩更加优异,一般的小组要解决的问题还是难以解决,那些玩得好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任务,总在开小差,聊天去了。合作问题撇开分组的问题,发现在实验过程之中,通常也是问题百出,往往就是合作难以持续。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大家各执己见,意见不尽相同,然而又由于学生都比较倔强,通常在实验的时候会闹得不欢而散,使得实验无法继续。面子问题为了促进学生互帮互助提高成绩,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在分组的时候选择优秀生与一般的学生相互搭配,希望借此帮助他们补缺补差,利用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集体的荣誉感让他们完成任务。可是由于一般的学生羞于将自己不会的问题提出来,甚至因为在优秀学生面前怕出错惹得同学的嘲笑,更是连动手操作的勇气都没有了。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争先恐后,乱成一团,毫无组织纪律可言。忘记职责有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忘记自己的职责是做实验,探究物理原理,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实,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味地在聊天。

3解决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物理知识,开拓更多的物理创新思维,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增加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了解物理原理的来源,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具体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首先,既要考虑教学方法的.人性化,也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组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教师也应该在一旁指导,使得学生分组时优秀与一般搭配,顺利地完成分组。其次,团队合作的精神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关于此类的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明白当中的重要性,为国家人才建设做出贡献,尽心培育祖国的未来。在之前由于设备的原因,在物理教学方面,通常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说,学生在下面听着,很多物理现象由于外部原因而无法向学生展示,就会导致学生听着无趣,教师也会失去教学的热情。这样的教学往往比不上学生亲身实践的效果好。亲身实践,自己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创造,而且可以勾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真真正正提起学习的热情。现在社会进步了,国家重视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给许多学校拨款购置教学设备,新增的设备给教学实践带来福音,学生再也不用凭借想象来听教师教学了。比如在讲到关于电压电阻的有关课程时便可以不用再空讲,而是带着学生实验,在传授光的知识时常常需要做关于平面镜成像以及小孔成像的实验。起初在物理实验课程之中,让每个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某项实验时,通常会出现优秀的学生很快完成实验,而学习一般的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实验,甚至有时不知从何下手的现象。由于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学生往往会为了自身的荣誉而不愿意去帮助其他的学生;而那些学习一般的学生往往又会因为害羞,不好意思而羞于请教。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是比较严重的。经过不断地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在物理实验课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用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方案的提出不仅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且可以为学生将来参加学术研究奠定基础,因为他们从小就培养了可贵的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再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成长,心灵的成长更加重要,应该增设心理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什么是“不耻下问”,这样有利于团队合作的实现,也有利于成绩的提高。在实验完成之后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严守课堂纪律,按照顺序,一个个慢慢来,这样也会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以及问题的解决。最后,针对学生上课爱说话忘记自己职责的问题,教师应该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其自身的职责,在学习中马虎不得,应该稳重。

4总结

篇8:中考物理实验题分析

关键词:中考物理,实验题分析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出台的理科《命题指导》也明确指出“要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1]以上可以看出, 教育改革真正给物理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策略也需要有质的变化, 如何能摒弃死记硬背、生搬乱套, 更好的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物理教学中新的关注热点。

“初级中等教育毕业考试” (简称“中考”) 是中学教育成果的试金石, 也是验证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水平的一大途径, 它考察的内容直接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教学的要求。只有抓住新课改下的中考试题的命题发展趋势, 才能更加深切地领会最新、最有效的教学思想, 提高教学水平。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完全理解并掌握知识, 学以致用, 成长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近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2.1题型分类

近些年来的中考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十分切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试题中体现和落实了物理知识的应用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在考察知识的同时, 渗透着对物理的技能的考察, 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题目的设计上,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考查学生, 增强了对学生的结合分析能力、人文精神和对社会热点认知的考察。

从形式上将历年的试题分为四种:基础理论型、社会联系型、科学实验型、开放性试题。

社会联系型题型能让学生们从身边的东西着手,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理解这个世界, 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

2.1.1科学实验型

从近几年的对试卷分析来看, 实验类试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实验试题, 这种多是从书本上基础实验引申修改后得来, 主要考察考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验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另一种是探索性的实验题, 这类题型更加直接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思想, 以图表的数据归纳和实验总结的思维方式为蓝本设计而出, 重在检查考生的思考和知识总结能力。

2.1.2开放性实验试题

这类试题主要特点是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 因为甚至在现代这样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下, 也难以找到绝对正确的解答。出题考察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极其灵活, 如需要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者设计解决方案等等。

2.2 2006年-2010年厦门市物理中考试题分析

由表1可知, 在2006年-2010年这五个年份的中考试题中, 科学实验型试题和社会联系型的试题分值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 而到了2010年的试题内容, 这两种类型占了98%, 在实验型题型中, 探索性实验试题的量有所增加, 在2010年达到了27分。值得一提的是, 在2009年—2010年里, 出现了开放性试题。

2.3试题趋势分析

根据对福州市和厦门市近五年的中考题类型的统计和分类分析, 结合近年全国各地物理中考的经典试题可以看到, 中考试题在近几年里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基础理论型试题比重大幅下降, 社会联系型试题所占比重极大的增加, 科学实验型试题所占比重有小幅的增加, 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

社会联系型题型中, 认知型和应用型题型各自所占比例较为稳定。

科学实验类型试题总体所占分值比例有所上升, 但是增幅不大。

开放性试题占分值比例有所增加, 在厦门中考试题中比例从有2006年的无到2010年的4分, 在福州中考试所占比例也增加了将近一倍。

两市五年考题中, 光、热、电、力四个部分分值所占比例在一定幅度范围变化, 属于正常结构调整, 没有明显的考察内容变化趋势。

三、结论

纵观历年来物理中考试题的变化可以看出, 单纯的理论式考题已经不适应新教改的思想精神, 更难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考察的目标。因此,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考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考试题所扮演的角色也日趋重要。未来中考试题中, 这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考题必将占据中考物理试题非实验类试题的所有分值, 这是毋庸置疑的趋势。其中认知型与应用型两种题型的配比会根据需要有所变化, 但是两者的内容肯定会与材料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简单的材料引用会被慢慢淘汰。

根据目前试题变化趋势, 甚至可以推测, 在未来的中考试题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探索实验题与开放性实验的结合, 比如实验过程的设计等等。

参考文献

[1]陈跃聪.洪进步.物理中考科学探究专题透析[J].物理教学探讨.25.2007.38.

[2]李天印.李卫红.浅谈中考物理命题的发展趋势[J].中考研究, 2001.

[3]陈孝强.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与物理课堂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26~27.

[4]袁国道.新课标下物理中考命题的趋势及应对策略[J].中考研究, 2006:2~4.

[5]宋艳荣.中考物理命题的发展趋势[J].中学生数理化, 2008:70~71.

[6]杨柳.浅谈中考物理试题命题改革新趋势[J].物理教师, 22, 2001.

[7]马利平.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及典型试题解析[J].各科中考研究, 2007:14~17.

[8]詹新.从一道试题看物理中考命题趋势[J].物理化中学版, 2002:43~44.

篇9: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例析

1 关于实验步骤的实验题

①要求正确排列实验步骤

例 A、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

C、观察温度计上的量程和分度值;

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段时间;

E、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F 、取出温度计; G、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正确的操作步骤应为__________。

答案:B、A、C、E、D、G、F。

②关于补充实验步骤的

例 某学生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取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

B、照图1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该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

C、记下两边钩码重,并用尺量出它们的力臂,分别填入实验数据的表格内。

D、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做三次实验。

E、求出各次实验的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数值。

请问该生在哪一步骤前漏掉了一个什么重要步骤?

答案:在B之前漏掉了“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平衡。”

2 关于仪器使用的实验题

关于仪器的使用,题型方式除①读数、如从液面指示的位置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从电压表和电流表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和指针指示的位置,读出示数等;②构造、如给你电饭锅图,填出各部分的名称;③使用、如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如何正确的连入电路等;另外还有:

(1)改正仪器中的错误

某学生在实验课上连接的“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实验前小组同学检查出该电路的错误及提出的纠正方法是:________。

解析 电路的检查,一般都是沿着电流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开始,如果有电压表,可以先不管它,最后再看它同被测用电器的连接方法是否正确,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由于它有四个接线柱,一定要注意它的接法。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还要注意它的正负接线柱。

答案:①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错,应调换过来;②滑动变阻器接线柱接错,应将D改接B。

(2)考查器材的量程

例 如图3所示,R1 =20Ω,变阻器上标有字样“40Ω 1A”,电源电压为24V不变。则在滑片P 由b 向 a 滑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

解析 滑动变阻器上所标字样为“40Ω 1A”隐含的条件是允许通过该的最大电流为1A,由此可确定变阻器连人电路的阻值范围,进而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由Im=UR1+R2小=24V24Ω+R2小得,R2 ≥ 4Ω。即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4Ω~ 40Ω。

当滑片P 在b时,Ib=U/(R1+R2)=24V/(20Ω+40Ω)=0.4A,电压表的示数U=IbR1=0.4A×20Ω=8V。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4Ω时,电压表的示数U1=Im×R1=1A×20Ω=20V,即8V~20V。

3 灵活运用知识的类型

①巧用器材

例 给你量筒、一壶水、细线、一颗大头针,如何测出小蜡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ρ,要求

①写出实验步骤及实验中记录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②写出计算蜡块密度的公式(用已知量和记录的量表示),

ρ=___________(只写最后结果,不写计算过程)。

解析 从所给的器材看,采用一般的测出质量和体积来求密度的方法是无望,由于有量筒、水、大头针,所以蜡块的体积能够测出;但问题是既没有天平,也没有弹簧秤,蜡块的质量不能测出,因此只有另想思路了。

由于蜡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据漂浮条件有:F=G。即

ρgVgV,ρ=V

再利用题目中所给的器材,测出蜡块浸没水中的V, 问题得解。

②查找错误

例 某同学进实验室想测灯泡L1 和L2 串联后的总电压,采用如图4所示的连接方法,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两灯都不亮,且电压表有3V示数,请分析原因并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解析 在图4所示中,将电压表从电路中的两个点去掉,问题就迎刃而解。由于电压表内阻很大,错误连接在串联电路中,将导致整个电路断路,故两灯不亮。且电压表有3V示数,其原因电压表实际上与电源并联,故3V的电压就是电源电压。也就是L1 和L2 串联后的总电压。正确接法见图5所示。

4 关于开放性实验方案的

例 有下列器材和物品:天平、弹簧秤、刻度尺、水槽(有水)烧杯、铅笔、细线、一小卷细铜线、一块不规则但厚度均匀的金属板,小矿石和盐水。请自选以上器材和物品,完成一项实验(用天平、弹簧秤测质量除外)。

实验目的_________,所选器材________,

主要步骤______,被测物体的表达式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实验题,根据题中器材物品可能完成的有6~7项任务,下面提供二项供参考;

实验一目的:测一小卷细铜线L

器材:天平和刻度尺

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细铜线的质量M ;②截一小段细铜线,用天平称出质量m ;③用刻度尺测出这一小段细铜线的长度L0

表达式:L=(M/m)L0

实验二目的:测小矿石的密度

器材:用天平、弹簧秤、细线、水槽(有水)

步骤:① 用天平测出矿石质量M;②用弹簧秤分别称出矿石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槽中的示数F和F1

表达式:ρ=mρg/(F-F1)。

物理实验题类型远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同学们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上一篇:高端装饰工程下一篇:控烟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