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记录

2024-05-23

一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记录(通用9篇)

篇1:一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记录

时 间:2010-10-18 主 备 人:冯少娥

主 题: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周肖雅、王金芳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组课文,包括《画》、《四季》、《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5篇课文,《语文园地二》和一个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每篇文章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课文语言更是优美且朗朗上口,通过优美的语言,是孩子们获得美的享受,欣赏美的行为,培养美的情操。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56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认识9种笔画和15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背诵第一、二、三、四课课文。

3、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农村的变化,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重点:认识56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认识9种笔画和15中偏旁;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背诵地一、二、三、四课课文。

难点:培养阅读兴趣,图文结合感悟自然美景,了解人与自然之间密切和谐的关系,培养审美情趣。

突破:以读为本,读感悟结合。通过范读、图文结合等方式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在朗读中感悟。

模式方法:

认字写字:交流认字方法及途径:学习利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字,初步了解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课文学习:以读为本,图文结合,感悟课文内容。作业设计:

做字卡、搜集同偏旁的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按笔顺书写汉字,给汉字组词、说句子。

组内讨论热点:

周肖雅老师:理解课文内容重在朗读,不要拔高,特别是对《画》这首诗理解,孩子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内容正确即可。

王金芳老师:在识字方面,本单元目标要求认识15种偏旁,教学中可以利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认字,例如:近、还、远都是走之旁。

冯少娥老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例如在生活中认字,猜字谜,编儿歌等,开阔学生认字渠道。

王金芳老师:学习写字前先学习笔顺,指导学生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并及时纠正。

冯少娥老师:课文插图精美,语言优美,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图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周肖雅老师:课文出现了自然段,教学中要交给学生认识自然段。继续学习“,”“。”的用法。

本次备课活动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讨论热烈,各抒己见,开阔了教学思路,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尤其对我们年轻教师老说起到帮扶作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篇2:一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记录

主备人:张利娜

参加人员:五年级语文老师

教研内容:《地震中的父与子》集体备课

教研过程:

一、教材简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94年,在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四、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采用分角色读,想想说说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经历心灵和情感的成长。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播放有关地震的片段)学生谈谈看过后有什么感受,如果身在其中又会怎样。师引入本课内容:大地震给人的感觉是惊心动魄的,但地震中也会发生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发生在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身上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读感知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简单地说一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学生自由读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师:读了课文,父与子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这究竟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

学生自由说,引出文章最后一句中的“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思考为什么说父与子了不起,读一读课文,找出相关词语、句子,划下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话牵着两颗心,也牵动我们所有人的心。学完课文,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想对文中的父与子说些什么?

2、其实在平淡生活中,用心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爱无处不在,作为孩子也要用心去感受,同样去付出。课后可以写一写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小故事。

五、研讨要点:

1、课堂教学应紧抓“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计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以最震撼心灵的场景为主线,抓住“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两个文眼折射全文的语段,在承上启下处重复回扣读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绪的深化结合起来,重复诵读,重复叩问,重复感悟,使其施展牵一发而动全身。

2、应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读准、读通顺,然后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疾步”的“疾”的意思和多音字“血”的辨析,再让学生把生字表中自己觉得难写的字写一遍。这一环节,在生字教学中达到我们高年级生字教学目标。

3、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在废墟前长时间挖掘这段,可以布置学生展开想象,写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父亲当时样子以及内心的活动等等。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

六、教研总结: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组内各位教师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教研氛围浓厚,讨论气氛热烈,使各位教师明确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以更好的开展本课教学。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记录

主备人:洪智慧

参加人员:五年级语文老师 主题:第八单元总备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范和凡人的情怀。

教学目标:1.走近毛泽东,让学生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2.感受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突破:本组为本册最后一组教材,要求注意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1.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2.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方法自读课文。3.要注意把握理解要求,不盲目求深求透,重点为体会情感。模式方法:以搜集资料,并学会在自由搜集中走进人物的生活背景。体会人物的情操。作业设计:设计一期以《我们所知道的伟人》为题的阅读成长卡。进度安排:11——13课时。

组内教师讨论要点:

本组教师以《长征》为讨论的主要课文。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颌联,领联,尾联。

首联,词汇直白,语势豪迈,总领全诗。“不怕”与“等闲”相对比,“万水千山”以景写动。语言凝练。

颌联承接“私”。用了夸张“不磅礴,逶迤”的手法既“扬”手法使用“细浪泥丸”比喻其渺小,用的是“仰”手法。想和起绝,用语新奇。

领联承接“万水”——暖——寒“既为天气又写出心理感受。“——拍——横”一动一静。尾联描述长征的最后程:“喜”由心生。以“开颜”收篇。写出喜悦之态,又预示长征的最后胜利。

全诗对仗工整,用词极为精巧。(2,3句)让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师讨论:

篇3:一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记录

一、中学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备课组活动形式简单,内容单一。备课组活动主要是为了集合各年级语文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实现教学成果的交流。但是很多学校的语文备课组形式简单,仅仅是将各年级语文教师集中到一起进行语文教学的备课活动,备课活动的内容也没有涉及与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相关的备课交流,另外,科学合理的语文备课组活动应该将学生也容纳进来,但是由于学校的语文备课组活动仅限老师参加,在活动形式上并未起到新的改善效果,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真正交流,使教师不能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需求。

2.备课组活动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一个完善科学的备课组活动制度,更有利于中学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备课组活动中不会出现违规行为,但是,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才能更加激励教师在备课活动中认真表现,将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置于相关的制度管理之中。虽然有的学校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并没有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执行,甚至到最后已经流于形式。

3.合作与竞争机制有待改善。中学语文备课组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各老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现在的教学竞争激烈,教师的职称评定也与相关教学成果直接挂钩,导致备课组的教师活动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活动初衷,老师之间不是在真正的进行经验交流,而是相互防范,保留自己认为优秀的教学经验,从而使备课组活动名存实亡。并且,在语文备课活动中,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经常把自己的教学位置视为备课组中的权威,很少听别人的建议,也不支持青年教师的创新教学方法,导致备课组活动的交流受阻,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规范中学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的策略分析

1.优化备课组的内容与形式。传统的语文备课组活动主要是将各年级语文教师集中到一起进行备课办公活动,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的备课活动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语文备课活动不仅仅局限于集中办公模式,应该将备课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优化,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丰富语文备课组的活动,比如,集中语文教师听取学校的优质课程,积极组织青年教师试听老教师的语文教学课程,深度挖掘新进教师的教学潜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模范作用,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组织研讨会议、开展校外或本校培训等形式,努力丰富语文备课组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积极性。

2.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在语文备课组活动中,缺乏合理的规章制度将影响备课组活动的整体积极性,所以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予以督促改进。比如,在备课组活动中实行签到制度,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备课组活动的必须有提前请假的证明,在进行研讨会议是不能看其他书籍以及聊天玩游戏等,另外,为了激发教师参加备课组活动的积极性,可以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将年终考核与平时的备课组活动表现相关联,促进语文备课组教师在活动中主动发表意见,为教学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3.建立学习型备课组,协调组员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竞争不应该成为语文备课组成员的主要目的,应该通过建立学习型备课组,号召所有的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学习,不断鼓励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并发挥老教师经验丰富的优势,形成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语文备课组内的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提高中学年级语文备课组的教学教研成果。

篇4:高二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08年12月11日

地点:语文学科活动室

参加人员:闫校长、教研处尹奇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郭素贞老师、田芸老师、董明实老师、郭宏老师、高玉英老师、密晓霞老师、邵新老师、温长伟老师、宿朝阳老师、沈黎江老师、李婷婷老师、杨筱春老师

备课过程:

田芸:今天集体备课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郭老师汇报小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郭老师准备得很充分,可以作为我们小课题研究的一个范例和指导;第二,温老师的汇报课及课后集体评课。下面请郭老师主讲。

郭宏:我们备课组集体研究的小课题是《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我们将这个课题分成七个子课题,我负责的子课题是《批判的力量》,即鲁迅作品拓展阅读。我将这个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分成以下三个部分展示:计划、教案、总结,我的工作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做的(具体内容详见郭老师的课题计划,可在校园网上查阅)。下面主要讲学生的心得体会和我自己的总结。以学生袁野的文章《批判和继承》为例,我的评语是:“生活就是这样,既要批判,又要继承。而这不可偏废。正如你所言,任何民族都有劣根性,我们总不能把人类灭绝吧。哲学中的“扬弃”,就是批判的继承。你对现实的批判是正确的、有力的。”下面我详细谈我的总结(具体内容见郭老师的课题研究总结,可在校园网上查阅)。我认为学校的小课题研究的设想是非常好的,如果真的能落实得好的话,是很有意思的。

田芸:郭老师的汇报非常具有示范性,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扎实。大家可以以此为例,将自己的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董明实:小课题研究对学生来说是主动参与的学习,学生应该很有热情,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展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能不能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郭素贞:我们语文教师是应该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上多想办法。我所在的备课组曾出过一个学生的优秀作文集,在家长和学生中很受欢迎,很多家长表示没想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认识深度,希望能多买几本,留作纪念。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年来一直坚持让学生写读书札记,我们能不能也将其中的好文章出成文集。我们最近进行教学交流的哈密二中也是这样做的。希望郭老师将学生的好文章整理出来展示。我们语文备课组的老师对学校开展的“走出去”教学交流活动感触非常多。前段时间,学校组织我们到昌吉州一中听曹文轩教授的报告,我觉得对开拓学生阅读阵地,以及应对高考应试作文的写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高一语文备课组去哈密二中听课,我们带的课引起很好的反响。哈密二中的老师也展示了两堂课,课堂流程非常自然,非常扎实,学生的反映也非常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如果要是把我们的“灵气”和哈密二中的“扎实”这两种风格结合起来,那么我们的课会更加精彩。

宿朝阳:小课题研究的工作需要一个学生展示的平台,哈密二中也在做。这件事可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有成效。课题计划应该装订成册,在这方面哈密二中走在前面。

郭素贞:到外校听课给我们非常大的激励,我们都希望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

篇5:高中政治组高一年级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4年9月9日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1、传达市教研会议精神:对新老师的要求;工作作风的转变,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政治教师的特别要求;

2、教学研讨活动:(1)本周教学计划: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用三个课时讲完

(2)本课教学重点:商品的含义和属性;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纸币的产生;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3)本课教学难点:商品的价值;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贮藏手段职能;纸币为什么能够代替金属货币;通货膨胀率和纸币贬值率的计算

(4)难点突破方法:a、商品价值的突破:举一个简单物物交换的例子,分析其中能够交换成功的原因,为什么要交换?(使用价值,质的不同);为什么能够交换?(价值量相等),由此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价值”的经济学意义;b、货币的产生与本质:简单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的困难,引出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在列举历史上出现过的一般等价物,发现其中的缺陷与不足,由此讨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由此得出货币的含义和本质。c、货币贮藏手段职能:强调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第二次集体备课

一、时间:2014年9月15日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进度安排:上完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框信用卡和外汇的内容;另一节课讲练习

2、下周教学安排:讲完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3、重难点分析:(1)重点: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2)难点:商品价值量的确定;社会劳动时间的概念;社会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

(3)突破方法:通过一个案例题,对涉及的量进行计算,从而弄清这几对关系

4、课时安排:本周第一课时讲完供求决定价格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本周第二课时讲完价值量的及对关系。

第三次集体备课

一、时间:2014年9月22(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讲完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3、重难点分析:(1)重点:需求定律和需求曲线;互补品、替代品的概念和关系;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概念与关系;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难点:需求曲线图;互补品与替代品;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

(3)突破方法:利用图像法说明互补品与替代品、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之间的关系;

4、课时安排:本周第一课时讲完价格变动的影响,结束本课课程;本周第二课时讲评本课练习。

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

一、时间:2014年9月29(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讲完第三课两框内容:消费及其类型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重难点分析:(1)重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恩格尔系数;

(2)难点: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水平提高的一般规律,消费结构。(3)突破方法: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这一个知识点时,要从三个方面讲解:

1、避免盲从

2、避免情绪化消费

3、协调消费,精神资料消费与物质资料消费协调;通过对知识点细致精讲,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4、课时安排:本周第一课时讲完消费及其类型;本周第二课时讲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五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0月13(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讲完第四课两框内容: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说明:由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内容较多,一节课讲不完,因此我们建议本课两框共用三个课时讲完)

3、重难点分析:(1)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高考常考内容);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高考常考内容);

(2)难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以及三个具体表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注:本课知识点比较碎,易错点多,尤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框讲解时需要精讲精练)(3)突破方法:在讲生产对消费的反作用时,可以结合当前热点问题进行讲解,例如各种培训热,考试经济等;“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这里要讲清楚“调整”和“升级”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在讲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时,一定要把每个环节所起的作用讲清楚;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定要注意“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区分开来;特别强调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一定要把公有制形式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区分开来。

第六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0月20(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企业的经营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结束第四课剩下的内容,讲完第五课第一框内容的前半部分:公司的类型;

(说明:由于上周内容还剩一个课时,企业的经营这一框预计要两个课时,因此本周新课部分实际只能上完企业经营的前半部分,即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因此集体备课时只把新课部分降到企业经营这部分。)

3、重难点分析:(1)重点:公司的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企业的经营;

(2)难点:公司的含义,尤其是对公司法人的理解;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企业兼并与强强联合的区别,企业破产的意义;

3、突破方法:对的公司含义的理解,着重要讲透彻法人的含义,围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这两个问题来讲解;对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分,通过列举一个表格来说明,使这两者的、区别一目了然。

第七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0月27(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新时代的劳动者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 结束第五课第一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部分;讲完新课部分:新时代的劳动者

3、重难点分析:(1)重点:就业的意义;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政府,企业,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劳动者自身应树立的择业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意义;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自身角度谈;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2)难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重难点)

3、突破方法:就业对社会的意义,着重从社会稳定和社会再生产两个角度来进行;对于择业观,则运用案例法进行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现一些反应这些观念的图片来理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强调要用合法途径维护,反对用非法暴力手段(结合当前拖欠民工工资,跳楼讨薪等热点问题)

第八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1月3(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投资理财的选择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 讲完第六课的两框新课: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

3、重难点分析:(1)重点:储蓄存款的种类和利率的计算;储蓄存款的本质和意义;我国商业银行的种类和业务;股票的本质和特点;股票和债券的比较;债券的性质;商业保险;

(2)难点:储蓄存款的本质和利率的计算(尤其是年金的计算);三种债券的比较;储蓄、股票和债券三种投资方式的比较;商业保险的本质和意义。

3、突破方法:对三种投资方式的比较可以用一个表来说明,分别从收益性和风险性两个角度来进行比较。

第九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1月10(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期中考试复习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1)做完一套第二单元的测验卷(2)进行期中模拟测验。两张试卷讲解预计两到三节课(考虑到各个班级课程安排,有的班级有三节课的复习时间,有的班级只有两个课时)(3)讨论期中复习的问题和上次教研活动对本次期中考试的安排

3、内容概要:期中考试题型为20道选择题,两道大题;分值分布为选择题60分,两道大题40分;两道大题出题方向为价格的有关知识和社会再生产的有关知识

4、应对措施:两道大题非常像我们之前讲过的两道练习题,因此在复习时再给学生强调一遍。

第十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1月24(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个人收入的分配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 讲完第七课两框新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说明:第二框内容较多,因此本框由两个课时讲完,本周重点讲完本课第一框和第二框第一目,第二目兼顾效率与公平放在下周讲)

3、重难点分析:(1)重点: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的内容,原因和意义;按劳分配的内容和意义、适用条件;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2)难点: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3、突破方法:本课第一框理论性较强,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解释能力弱,因此在讲课时着重从理论层面进行讲解,弱化对现实经济生活,目的是要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的一些概念;能够区分收入属于按什么分配。第二框题的难点是如何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围绕“一个制度,两个举措”进行讲解,第一个举措要特别强调“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所侧重的不同方面,前者是强调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秩序,而后者强调行业的收入差距;另外要注意第一个举措是在初次分配领域,第二个举措是在再分配领域;课堂上还要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同。

第十一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财政与税收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 结束上周第七课剩下的一目,预计一个课时;讲完第七课第一框内容——国家财政;

3、重难点分析:(1)重点:财政的实质;财政预算和决算;财政的三大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如何处理财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财政的收支状况及其经济意义

(2)难点:财政的三大作用,尤其是第三个作用——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这里涉及到国家宏观调控和相关的财政政策

3、突破方法:运用相关的资料图片来说明财政的作用,比如财政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作用;通过展示三峡水利枢纽、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图片,以此说明这些工程浩大,需要财政的强有力支持,从而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通过展示金融危机时,政府扩大财政支出刺激内需的资料,以此来认识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进而讲解财政政策的类型和宏观国民经济形势。

第十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8(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征税与纳税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讲完第八课第二框征税与纳税的内容;第一课讲完本框第一目,第二课讲完本框第二目。

3、重难点分析:(1)重点:税收的特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义务;违法税法的四种常见表现

(2)难点: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4、突破方法:增值税要注意讲清楚纳税人和特点。增值税的两个特点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因此通过一个案例是说明税收的实际操作,以此来理解增值税的这两个特征;关于个人所得税,着重讲解计算方法和特点意义(注意区分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的不同)

第十三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讲完本课内容:市场配置资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重难点分析:(1)重点:资源配置的含义、必要性和方式;市场经济的含义、机制、优点和市场秩序;诚信体系建设;市场调节的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三大手段;

(2)难点:市场配置资源和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调节缺陷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之间的区别;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国家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突破方法:市场配置资源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讲课中可以运用具体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道理;市场调节的三大缺陷之间的区别主要区分自发性与盲目性和滞后性之间的区别,前者主要是由市场主体主观原因造成的,而后者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客观原因造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要注意的是科学的宏观调控,着重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因此宏观调控能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做的更好,更有成效,这点可以结合08年金融危机中美两国的不同处理方式和不同效果来加以说明;国家宏观调控三大手段的区分,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特别强调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注意原来的“基础性作用”变为现在的“决定性作用”。

第十四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22(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建设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讲完第十课的两框内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围绕主题,抓主线;

3、重难点分析:(1)重点:“三步走”发展战略;总体小康的特点;全面小康的目标和实现方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和措施;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资源节约些、环境保护型社会;

(2)难点: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和要求;

4、突破方法:本课理论性强,文件语言多,因此要结合我国社会现状充分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

第十五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29(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用一周两个课时讲完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这两框;

3、重难点分析:(1)重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2)难点: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突破方法: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影响主要从当前国家贸易格局来理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被动地位;如何提高开发型经济水平主要结合我国国际贸易中处于价值的低端链来说明。

第十六次集体备课记录

主题:期末考试安排:

一、时事政治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年10月22日——10月23日在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于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合作伙伴关系。习近平强调,应对经济新形势,亚太经济体应深入推进经济一体化,打造亚太经济带,形成利益融合、开放型的亚太经济格局,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3、2014年2月24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4、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日。

二、期末考试问答题

1、在营造放心、安全食品市场问题上,政府、企业、个人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篇6:一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

二、主讲人:

三、参加人员:

四、教研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4、教材分析

5、教学设想:

篇7:一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记录

为了改变现状, 发挥集体备课的应有优势,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开展了《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一转眼, 该课题已经进行了近两个学期。 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我们每个人及课题组的努力, 在过去的两学期中, 生物备课组全体成员, 扎实学习理论, 深入学习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习中反思、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 进而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两学期来, 我们做了大量实际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在此, 对我们一年的研究工作做以总结。

一、坚持业务学习, 理论指导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和交流在教学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讨论课改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 研究新对策, 提高实施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 提高理论水平。 为此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学习, 在此择要叙述其中两项。

1.如何说课。 学校首先下发了学习资料, 先进行组内自学, 然后请专人系统讲解, 之后各备课组确定自己的说课内容, 上报教务处, 教务处负责安排各组的具体说课时间, 届时业务校长和教务处主任亲临各备课组说课现场, 进行倾听和现场指导。 生物组说课的题目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我们四位老师按抽签决定的顺序进行说课。 我们组的教师都是第一次说课,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 但总体效果不错, 并且得到了校长和主任的细心指导。 我还被推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说课展示。

2.学习 《考试大纲 》和 《考试说明 》。 学校组织了学习考纲和考试说明, 做三年的高考题, 并进行《说高考》活动。 生物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学习了2013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做了一遍三年高考试题。 通过认真研读考纲, 认真分析高考试题, 找出基础年段教学和高考的节点, 我们每个人写了一篇关于《说高考》的论文, 并参加了学校的统一活动, 我和王老师的论文获得了领导的认可。 这次学习和活动, 使我对于基础年段的教学又有了新思路。

二、注重实施过程, 提高教学水平

与学生一样,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有重大差异, 教授同一节课的教师, 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 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 从而产生新思想, 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我们生物组的全体教师坚持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 每周二第一节由一名教师出公开课, 第二节大家坐下来评课。 首先, 出课教师先说自己设计的思路, 每一个步骤的目的, 达到的效果。 然后, 其他教师分别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 包括优点和缺点。 最后大家统一认识, 达成一致。 通过评课研讨,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大家都明确了自己该如何上好这节课。 就这样坚持了近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 不只是青年教师受益, 就连老教师和中年教师也获益匪浅。 我校的生物科教学成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三、规范备课流程, 避免流于形式

“向备课要质量”是我们加强备课组建设的初衷, 扎实提高备课组工作实效须规范备课流程。 我们在学期初就制订出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按单元分配备课任务, 每单元有中心发言人。 集体备课的运作流程是: 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课后反思。

(1) 每周集体备课的最后一点时间要通知全组成员下一周的备课任务, 要求每个成员都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课标, 做相应单元的习题, 并确定好中心发言人。 (2) 组内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 各抒己见, 充分讨论, 统一认识, 实行“四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训练内容。 除中心发言人作主要发言外, 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发言, 说出自己的设想, 经过讨论形成共案。 在研讨过程中, 要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活动记录。 (3) 注重形成个案, 狠抓“二次备课”的落实。 备课组成员需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做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 要求教师在开展集体备课后, 根据拿到的共案, 依据自己的性格特点、 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 对共案作深入推敲和斟酌, 形成符合自己实际的个案。 (4) 课后交流, 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 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 要进行交流, 对教学进行反思,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以扬长避短, 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5) 保存资料, 供以后研究和参考。

四、阶段性成果

从2013年3月至今,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研究, 取得了初步成果。

1.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 备课组教师还很注重经验的总结, 先后撰写多篇论文。

2. 在2012 年期末联考时, 高一生物组在联考校的排名第二, 与第一名仅相差0.01分, 但这也比我校历史上同期的成绩好很多;在2013年暑期期末联考中, 我们组的成绩一跃排联考校第一名。 这样的成绩在我校十几年的历史中还没有过。

3.课题组十分重视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 有的教师在教学反思、学生反思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其成果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并在课题组内及学校之内进行交流。

4.初步形成了一套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好方法。

摘要: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发挥集体备课的应有优势,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开展了《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篇8:一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4年9月9日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一、传达市教研会议精神:对新老师的要求;工作作风的转变,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政治教师的特别要求;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2.重难点分析:哲学的产生;哲学的含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突破方法:以形象的事例来说明哲学的产生;以有神论和无神论为例分析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以进化论与马哲学的关系来分析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2.重难点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突破方法:用结构图来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用课文中的古人的观点逐一进行分析点评,来分析唯物与唯心的基本形态。

第三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哲学史上的变革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升华 2.重难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突破方法: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近代西方社会进步的影响。

第四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物质 运动 规律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重难点分析:

1、物质观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

(2)世界的物质性特别是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识记)

2、运动观

(1)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识记)(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

3、规律观

(1)规律的含义及其普遍性与客观性(理解)(2)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理解)

(3)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即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运用)3.突破方法: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例如,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辩,尊重规律或违背规律的事例,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论。

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讨论:以“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为题。包括精神状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精神状态与发挥潜能的关系,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五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2.重难点分析:(1)意识的本质及特点(理解)

(2)意识的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理解)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及意识反作用原理(简单应用)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综合应用)

3.突破方法: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例如,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辩,尊重规律或违背规律的事例,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论。

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讨论:以“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为题。包括精神状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精神状态与发挥潜能的关系,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六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实践 认识 真理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2.重难点分析:

1、实践观

(1)实践的基本含义及其特点(理解)(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综合应用)

2、真理观

(1)真理的含义及特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及真理与谬误(理解并运用)(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及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运用)

3.突破方法: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例如,过去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历程,当前尚未破解的自然之谜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

讨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追求真理的信念与坚持实践标准相统一,就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撰文:《实践论》读后感。

第七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期中考试复习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期中考试复习范围第一二单元 2.重难点分析: 重点复习第二单元唯物论和认识论 3.突破方法:第一二单元训练及讲评

第八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联系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重难点分析: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特点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3.突破方法: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演示: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如生物链的存在,病毒的出现与人口密度、生活习惯、环境之间的关系。

策划一个项目:如学习生活中的课程组合、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置,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并说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道理。

第九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发展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重难点分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3.突破方法: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例如,生产工具的演变,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等。

针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发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

撰文:用哲学观点,阐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第十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发展 矛盾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重难点分析: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3.突破方法: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祸福相倚”与“得失转化”的有关事例,揭示了对立统一关系。

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并说明其普遍意义。

“牵牛要牵牛鼻子”蕴涵着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对症下药” “因地制宜”等蕴涵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撰文:《矛盾论》读后感。

第十一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矛盾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重难点分析: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特殊性原理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

3.突破方法: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祸福相倚”与“得失转化”的有关事例,揭示了对立统一关系。

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并说明其普遍意义。

“牵牛要牵牛鼻子”蕴涵着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对症下药” “因地制宜”等蕴涵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撰文:《矛盾论》读后感。

第十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重难点分析: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3.突破方法: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生活中有许多实例表明迷信权威的危害和独立思考的价值。

收集以批判性思维获得创新成果的事例。

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开拓创新的意义。

第十三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第三单元复习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三单元复习及测评

2.重难点分析: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 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3.突破方法:第三单元训练测试及讲评

第十四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认识社会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2.重难点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3.突破方法: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调查:了解不同的人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反应,用哲学观点探讨其原因。

从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言论中,探究影响其价值判断的因素。

以历史事实说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两大规律,形象的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第十五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研讨活动

1.本周教学安排: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 2.重难点分析:价值的含义 人的价值的表现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涵 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3.突破方法: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以校训、班徽的制定为例,可说明价值判断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中的作用。

讨论:报刊媒体中关于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的内容。

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 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例如,竞争与友情,关爱与惩罚,传统与时尚等。

讨论:选择解决某项公共问题的不同方案,应遵循的价值准则,可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标准。

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讲评: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劳动者的生活轨迹。

讲演:面对人生旅途中挫折与成功、曲折与前进、机遇与挑战的选择。

人生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需要每个人去创造。

第十六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4年12月15(星期一)

地点:高三文综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高中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发言人:

主题:期末考试安排 期末考试安排:

一、时事政治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年10月22日——10月23日在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于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合作伙伴关系。习近平强调,应对经济新形势,亚太经济体应深入推进经济一体化,打造亚太经济带,形成利益融合、开放型的亚太经济格局,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3、2014年2月24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4、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日。

二、期末考试问答题

1、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

2、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事物。

3、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谈改革

篇9: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定稿)

组:语文组 时间:2016-3-22 地点:语文教研活动室

周次:7 主 持 人:吴海水

主讲人:黄全国 课

题:《曹刿论战》

年级:九年级

教材版本:苏教版 参加人员:吴海水、黄全国、柳定海

缺席人员:无 备课情况

《曹刿论战》复习课集体备课前教案

主备人:黄全国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2.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曹刿论战》是一篇重点文言文阅读篇目,从重点词句到内容都有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整体把握

1、提问: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明确: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

,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

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

之时。

三、课文分析

在战前、战中、战后,曹刿都有哪些言论和行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表现了什么性格?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复习本课。

(一)研读第一部分(第1段)。

1、思考问题:

(1)曹刿的身分怎样?

明确:从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在此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反映了他的深谋远虑和敢于负责的态度及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4)何以战是个宾语前置句。这三个字引起了下文战争条件的分析。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认同哪一方面?理由是什么?表明了曹刿的什么思想?

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施惠);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享神);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狱)。认同第三点。表明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通过对这三方面准备的评价,体现了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 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见。

(5)本段末句战则请从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转入对他临阵参战指挥的描写。

(6)本段中曹刿有哪些行动和言论?体现了什么思想?表现了什么性格?

明确:先写了曹刿与乡人对话,表现了曹刿的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其次写了曹刿请见与庄公论战前准备,体现了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先决条件的思想,显示了曹刿深谋远虑的品质。

2、学生结合注释整理重点词语,小组交流、明确。

3、小组内翻译课文,互相纠正。

4、教师检测并归纳:

(1)指出重点词语:

齐师伐我军队;又何间焉参与;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衣食所安养;

弗敢专也----个人专有;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弗敢加也虚报;必以信实情;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小大之狱案件;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2)重点句子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何以战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一词多义:

从:民弗从也(听从)战则请从(跟随)

(二)研读第二部分(第2段)

1、思考问题:

(1)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

明确:由鲁庄公指挥,曹刿协助。这从公与之乘可以看出。

(2)作战地点选在哪里?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

(3)战斗开始时和齐师败绩时,鲁庄公是怎样做的?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攻敌时机和追击的呢?这分别表现了两人的什么性格?

明确: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体现了庄公的急躁冒进心理。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体现了曹刿高明的指挥作战本领。

2、学生结合注释整理重点词语,小组交流、明确。

3、小组内翻译课文,互相纠正。

4、教师检测:

(1)指出重点词语:

公将鼓之击鼓;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齐师败绩大败; 遂逐齐师追赶;追击

(2)重点句子:

A战于长勺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三)研读第三部分(第3段)

1、思考问题:

(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明确:缘故,攻击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

(2)曹刿的回答有哪两层意思?表明了曹刿的什么思想?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一层解释他选择追击时机的原因。本段中夫战,勇气也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个省略句,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表明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最终夺取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2、学生结合注释整理重点词语,小组交流、明确。

3、小组内翻译课文,互相纠正。

4、教师检测并归纳:

(1)指出重点词语: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克之战胜。

(2)一词多义:

故:故逐之(所以)

公问其故(原因)

四、人物分析

1、关于曹刿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一知民心向背,有为国分忧的精神;

二知士气盈竭,有当机立断的才干;

三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

2、关于鲁庄公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可见,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五、写作手法分析

1、对比手法的应用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2.课文剪裁的原则和效果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六、课后训练

(一)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2分)

鄙:

狱:

2下面各组加点词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②未能远谋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③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公问其故

故逐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用原文回答。(2分)

(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什么?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二)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间:

专:

2下面各组加点词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公将战

上使外将兵

②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③必以信

小信未孚

④忠之属也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4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曹刿论战》复习课集体备课后教案

复习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掌握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特殊句式;

综合理解课文内容。

复习方法:学会总结,学会迁移,抓住规律,举一反三。

一、关于《左传》

本文选自《

左 传

》,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着和文学名着。

二、复习重点一

文言实词:通 假 字;词 类 活 用;古 今 异 义;一 词 多 义。

自主复习:

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小组交流,查漏补缺,准确识记。

复习检测

(一)一、区别下列各组词的含义

1、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望其旗靡,故逐之()

既克,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必以信()

小信未孚()

愿陛下亲之信之(4、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考题呈现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小惠未徧

2.肉食者鄙

3.小大之狱

4、再而衰

5、公将鼓之

6、神弗福也

(三)、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威武之师

B.肉食者鄙

卑鄙无耻

C.牺牲玉帛

英勇牺牲

D.忠之属也

赤胆忠心

复习重点二

语句释义: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一定注意译准红色词语的意思

注意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等)

1.何以战?

2.夫战,勇气也。

复习重点三

理解文意:

(一)贯穿全篇的线索是()

A.战争

B.远谋

C.勇气

D.一鼓作气

(二)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1.文中表明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曹刿的话回答)

2.曹刿认为 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

3.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三)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1.彼竭我盈指什么时候?

2.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

3.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草率进攻,鲁莽急躁;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考点呈现

1、鲁军战胜齐军的原因, 请结合课文判断,哪些是正确的(B D E)

A.战前对作战部署谋划的周密

B.战前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C.鲁庄公亲自部署指挥战斗

D.军事上采用了后发制人的战略

E.详察敌情以后才下令追击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伐:

(2)牺牲玉帛

牺牲:

(3)小大之狱

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 翻译:

(2)可以一战 翻译:

(3)一鼓作气 翻译:

4.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

(3)既克,公问其故。

故:

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

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三、复习小结.紧扣课本,打好坚实基础。

2.把握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上一篇:技术基础科学领域科技创新群体的协同创新效应论文下一篇:课间游戏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