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教学反思总结

2024-05-25

培训机构教学反思总结(精选8篇)

篇1:培训机构教学反思总结

教学培训个人反思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培训个人反思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不易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传统教育中之所以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教师思想上重知识轻实践造成的。一个大学物理教师不会修简单的收音机就是一例。要把教学活动延伸到相关联的现实生活中去,改变封闭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从而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班级的整体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3)有丰富的情感。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热情洋溢的赞赏以及在与学生接触时的仪态、表情和举止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随时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

三、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培养出良好的教师敬业精神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欲兴事,先兴人,铸造爱岗敬业的高尚形象,并努力提供一切所必需的条件,使每个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了这个基础,教师的教育观、质量关、人生观等就比较容易调整到位,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才会自觉地站到素质教育的前列,成为合格教师。

四、力求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认为,教育面向的是人,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激发其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从额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础素质的准备。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我们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之路该如何走?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做?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与创新,这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生命力所在。面对21世纪飞速发展的教育,要使自己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就应努力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学术道路。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深。的确,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面对发展的时代,面对变化的孩子,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篇2:培训机构教学反思总结

我刚刚步入教师行列不久。经过教学生活,在各位老师指导下,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仍然称不上是一个成熟的教师。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让自己尽快地成熟起来,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备课充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哪一节课没备好,就去上课效果一定不会好,我们在专业知识占有量上是比学生多,但占有知识不等于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居高临下的前提下,深入钻研教材:要研究教材的科学性,把握知识的科学含义,做到深入浅出、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把教材中的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系统连贯,知识成串。这是领会教材的三个重要标志。

在注意教材系统性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实现,实现思维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所以备课一定要充分。

第二、还要注重课后反思。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因为在教学中,由于情境的作用,有时会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思路,使得教学效果更好;或者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要进行反思,以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第三、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老”教师的课。“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材的所有知识点,都了如指掌,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都会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有时我们可以做一个“拿来主义”者,直接汲取他们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向老教师学习,与他们共同分析每一节课,坚持听他们的课。这是让自己在教学中尽快进步的捷径。

第四、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一节课的效果好坏,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学生不买账,仍然不会有好的效果。而这也是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在听课时一方面要学习一些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习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地向老教师学习,让自己尽快地成熟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真正地走入教师的行列。

校本培训反思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矗本,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在本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校本培训反思

我聆听了《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和《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转变》两场报告,令我受益非浅。从两场精彩的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及班级管理,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校本培训反思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加强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

课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实践使每个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校本培训,我们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1、重新认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历来有个说法“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随着时代的前进,大家意识到这种说法的片面性,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接触面大大增加,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师只有一桶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如今教师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即使再充实,也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强烈求知需要。因此,教师的重任不再只是传授“一杯水”的知识,而是重在教会学生去自己寻找水源,这样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

2、摒弃就得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大家通过培训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家共同认识到,只有课改的教材,而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无异于是“穿新鞋,走老路”,老师自觉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从来没有如此活跃;教学从来没有如此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如此高涨;师生关系从来没有如此融洽。

3、重新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多年来,听课、稳当、学习好已成为好学生的标准,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呵护,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老师们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后的老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童年,谁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这一认识,老师们开始厚爱有创见的学生,不再认为它们是“刺头”,全力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创,一个活跃的、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正悄悄地出现在昆明路小学这块育人的沃土上。

校本培训反思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同样校本培训也应占领这块阵地,让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全校每人做课改实践课的基础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推出典型课,在全校公开上,展示课改成果,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去年我校推出的市区课均获得成功。

数学年青教师做市级《圆的面积》一课,打破了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方式。把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媒体的辅助作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多彩斑斓。特别是学具的使用,更突显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全员参与、兴奋异常,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烈场面,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市级一等奖。

赵老师的综合实践课《头脑运动会》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它融多方面的知识于一体,重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认真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对有创见的学生发给“创新奖”予以激励,是创新有位、创新有荣、创新有奖,整个课堂中学生们动手画、用手摆、用脑想、用笔算、用嘴说,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受到教研员和听课教师的好评。

王老师是仅参加工作十年的青年教师,她做的《菜园里》一节一年级课除了完成教学生认识蔬菜外,还把对孩子孩子们的语言训练作为重点,以课本为学本,学着书上说,离开书独立着说,互相说,大家共同说,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那一句句有组织的天真语言,无不说明老师们一旦把 新的理念引入课堂,就能改变课堂的面貌,使孩子们会学了、乐学了、爱学了。

过去的一年是校本培训硕果累累的一年,但我们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新的一年为我们提出了高的要求,我们一定使校本教研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校本教研之花开得更加艳丽。

校本培训反思

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校本培训,让我受宜非浅,感触很深;其中在新课程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后反思,二次备课。

现就课后反思,二次备课心得总结如下: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许多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而不善于课后的反思,这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问题。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众所周知,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他们正在不断更新知识。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虽然在课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更多的随机应变却留下了败笔。不论教师有无经验,处理起这类问题都会很棘手,在上课时难免总会留下诸多遗憾。课后的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弥补这个遗憾。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诸如教学内容的补充是否合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否统一,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能力。总之是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可以把理性教学思考和感性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不但能够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缩小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获取知识间的差距,在这样多次往复的反思后的课堂中,使师生双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层次的飞跃,而且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从而帮助自己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

总之,如果一个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多年教学工作过程的重复,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经验型教师”的水准上,而无法成为对传统超越的“反思型教师”。

校本培训反思

与传统课程不同,校本课程能更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变学校、教师、学生对课程的适应为课程对学校、教师、学生的适应。这一转变,更多地赋予了学校、教师、学生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权利。

校本课程开发更多地表现为教师要勇敢地承担起课程开发的重任。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和执行观,即学校如何安排就怎样实施,甚至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一直都应是学校的任务,认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针对诸多教师的这些认识,我们首先给教师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即放手让老师去做、去选择,不过多地限制教师的开发行为,甚至在最初阶段大胆地保持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并鼓励教师开发给予一定的激励,在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后,部分教师的自主意识无疑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们通过实践、反思,并且主动地与学校教务处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诸多问题,从而形成技本课程开发下教师行为的自主管理、自主调控、自主激励、自主评价———我们认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有了自主,更重要是创新。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极富生命活力的创造过程,它要求我们去审视、批判与挑战传统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由的个性品格,学校首先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才可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开发出来的课程才会是丰富的、鲜活的。

校本培训反思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树立群体参与的全员观,即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教研员广泛参与。因为我们的课程培养的就是具备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人,站在这一视点上的课程才具备社会性、多元化与适应性。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其地方特色、区域文化、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等等都要求用专家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课程。在家长这一层面上,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儿童观及社会认识,这将对我们的课程开发提供更多深刻的意见和宝贵的建议。再者,家长对孩子的个性、思想的了解有其独到的一面,他们可能比我们的教师在某些方面更熟知孩子适合怎样的课程,需要怎样的课程。至于学生,他们本身的个体愿望与素质需求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参照。但是现实是一则由于学校社区缺乏这样的良好的力量,和家长、学生参与的困难,我们并没能进一步的得到这一力量的支持,可见在地方来说,并没有意识到学校所做的这些事情的积极意义,当然肯定的是学生非常喜欢。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全员参与没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教师的主导。

我们的教师有了意识形态上的认识,还得有素质上的提升,即行为的施行必须有专业素质的保障。我们强调:教师要努力地成为“反思的实践者”,要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造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成为能融通和组合各种教育要素的开放型的教师,学会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反思、合作,并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自觉践行的习惯和品质。我们强调角色的转换,要将教师内化的观念表现为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行为,强调专业化发展,要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用专业的素养去实践。这些不仅是认识层面的,而更多的应是行为层面的。这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不竭动力。但事实是大多数的教师并没真正的行动,哪怕到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带有很大的学校指令形式,“不叫不动,叫了也很难动”,这些除了实际开发的困难外,我想也有体制上的问题,使得教师的积极主动性降低,有意识没行动。当然教师本身接受的教育和原有的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的难度。“校本课程如何开发”本身成为了实现这一要求的“瓶颈”。

校本培训反思

校本课程有时甚至可以不需要教材,只需要一个主题。用教材一定程度上讲本身意味着局限。应该树立社会即课程、生活即课程、师生即课程的课程资源观。我们的社会,其人文精神、生存环境、物质进步、群体交际等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这些原本被视为“隐性课程”的资源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将其列入校本课程开发的“显性课程”之列。也就是说,我们要将某些直接经验列入我们的课程资源,让其与学生的间接经验进行合理的碰撞与交汇,从而达到促成学生成长的目的。校本课程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更多地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以便形成正确的态度和情感。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与思维,进行各方面的价值判断与知识内化。我们认为只有来源于社会及生活的课程资源才是丰富多彩的。另外,学生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庞大的课程资源库。

课程是一个体系,或者说是知识的整体构架体现,但是在目前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之中,都存在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知识体系的混乱,或者说是无体系的知识体现,在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方面,同样存在着科学性,严谨性、系列性和知识性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更多的方面,在校本课程的建设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大多数校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仓促上马,仍然免不了存在着粗糙,甚至是知识性和常识性方面的问题。同时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并不是都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教材的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按照国家对于课程的要求和标准,更主要的是要体现地方课程的基本特色,但是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与地方课程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并没有地方课程的基本特点,也不具备地方课程的基本要求,仅仅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来体现。

我们认为要实现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最关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建设校本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意识。要努力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建设,积极地发展教师开发、研究、建设校本课程的基本能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材的意识。二是要加强校本课程的规划工作,提高校本课程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目前首要的是要把校本课程从无序引导到有序的工作状态中,按照规划的要求和框架进行规范;三是学校校本课程要确立选题固态化,内容修订化,教学实用化。四是要建立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的审查评估制度,作为课程形态,必须具有课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必须适合于开展教学的基本活动,因此在教材建设的工作上,要严格把好三道基本环节,一是课程开发立项的评估,二是做好课程大纲的评估,三是做好课程教材的评估,切实把课程的建设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校本培训反思

从教学软件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公司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发的软件,此类软件基本以课本为蓝本,与电子课本没有本质区别。而且这类软件大都以学生学习课堂所要学的教学内容为主,以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为目标,很难说这些软件究竟对学生的学习起了多少作用。也有些公司找一些着名的中小学合作,投入很大,希望能够出品面向教师的帮助教师讲课的精品课件,但由于课件的通用性差,软件运行时不容易随时修改或加入自己的想法,因为教无定法多数教师不愿意使用这类软件,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如此。

篇3:通过中考命题培训反思历史教学

一、依据课标教学

根据中考命题的第一原则:依据课标命题。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是老师的备课中应改变只是备课本的做法, 改为先研读课标, 再依据课标备课本和教学, 这样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目标明确。

二、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及掌握

根据中考命题原则二即基础性原则, 以及试卷难易比例8:1:1,说明中考基础比例之大 ,这就要求历史老师把每天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讲清楚,并要求学生掌握。针对现在学生过于懒惰,特别农村中学学生,家长重视不够,很多学生回家能够完成书面作业就不错了,哪还会读书的现象。我们除了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 还采取措施使学生回家或至少上新课前复习旧知识,如采取课前5分钟抽背或小测,日积月累,知识得以积累巩固。

三、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兼顾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不可偏废

开卷考试反对过于强调识记,反对死记硬背,但绝对不是不要识记,熟悉课本并有一定记忆是必要的,开卷考试更多的是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过程与方法, 注意历史知识包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资源的挖掘。

如讲到近代史关天培为保卫虎门炮台, 最后血染战袍壮烈牺牲;左宗棠为收复新疆,决心亲自舆榇出关,誓与俄人决一死战;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这些内容时,我们可以提问学生,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再如复习到八下为处理好民族问题和统一问题,党分别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这种比较灵活的政策,说明了我党政策的优越性,因此才有今天这么安定的国家,由此使学生产生爱党、爱国的情怀。通过这么一点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升华,历史教育功能大大体现。老师授课时要多多挖掘类似东西,让学生先畅所欲言,等到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的开放性试题时就不会感到那么难了。

四、加强基于材料情景的阅读与解析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必考题型,材料解析题是很多学生的薄弱题型,很多学生无法从给定的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因此无从答起。下面以漳州2012年历史中考试题27题为例:

漳州即将进入高铁时代,引发我们对铁路交通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材料一: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从斯托克敦至达林敦。———华师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世界上第一列火车产生于哪个国家 ? 图5机车所采用的动力机械是什么?

材料二:英国人于1875年曾自行修筑了淞沪铁路的一段,结果被清政府赎回拆除。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完工后,清朝官员怕火车惊动了附近的清朝皇帝陵墓, 最初竟然用骡马来拖火车。———北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材料二中两条铁路的命运 ,折射出中国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场运动的艰辛?

材料三: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路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路之远近计之。

———孙中山

(3)材料三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哪一项主张 ?

材料四: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如今, 全国各地前往西藏观光的游客急剧增多。藏红花类藏药及其他特产也逐渐为人们熟知。

———人教版必修2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你从铁路的发展中得到哪些认识?

此题第一问考察的是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能作答;第二问必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1875年和1881年, 以此想到发生在此阶段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 第三问要先知道三民主义是哪三民,再从材料中得出铁路应属于民生问题;第四问则是提升,要想回答必须基于对上述四则材料的透彻理解:即材料一铁路的出现,材料二中铁路刚进入中国时不被认可,材料三孙中山对铁路发展的重视, 材料四铁路在中国的全面发展及重要性。最后得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以及新事物如果有其优越性必将为人们所接受。

五、加强历史的横向或纵向联系

中考材料题和综合题都凸显历史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及比较,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历史的时代特征外,还必须注重历史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及比较, 如讲到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应引导学生回顾古今中外的改革,因此考到改革题时学生可得心应手。

此类变形题如2012年漳州中考29题:“创意改变世界,世界因我而不同。”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20世纪初 ,一位美国人的“创意”,建造了汽车生产流水线,使汽车开进普通家庭,他的公司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请问他是谁?

(2) 列宁在1921年的“创意 ”, 不仅使苏维埃政 权渡过危机,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列宁的“创意”指的是什么政策?

(3)“大包干 ,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歌谣描述的是我国在农村改革上的什么“创意”? 这一创意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4)现代史上 ,各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也有很多新的“创意”,请你再举出一例并写出其“创意”之处。

六、加强课本中的图片解说

当今中考的重要特点是图文并茂,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除了重视课本文字的讲解外,还必须加强重要图片的解说,以图说史,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在考试中可得心应手。

七、加强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中考成绩与后进生的成绩非常关键, 因此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除了重视学生智商开发外,情商教育效果更好。因为部分老师对后进生基本漠不关心,而且后进生在家里父母对其关心也不够,他们觉得自己没人爱,若我们能多关心他们,定能慢慢走进他们的内心,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4:培训机构教学反思总结

通过听专家的视频课,我还学到了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词汇教学方法。(1)在任务型教学中进行词汇教学。精心设计各种词汇练习、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发现、掌握英语的构词规律,掌握词汇学习和词汇记忆的方法。(2)在语篇层面上进行词汇教学。把教材中丰富的听力和阅读语篇作为课堂词汇教学的主要资源,通过有情景的语篇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和任务中,在交际和语言运用过程中记忆、掌握词汇。(3)采用英语释义、类比、趣味联想、故事讲解等方法,并注意不断复现的词汇教学。(4)利用图片、视频、实物、多媒体等直观呈现进行词汇教学。(5)利用“蜘蛛图”拓展延伸或图示讲解等进行词汇教学。(6)充分利用“Learning about language”进行词汇教学。

在教人教版必修3 Unit 2 “Healthy eating”时,我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创设了任务型活动。

1. 任务名称:健康饮食。

2. 语言知识要求:有关食品及烹饪的词汇。

3. 语言技能要求:说、读、写。

4. 任务目的:(1)掌握并运用表示日常食品的词汇,熟悉表示烹饪动作的词汇;(2)培养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引导学生对比不同食物中哪些食物富含脂肪、纤维素、维生素和糖分,以及如何在烹饪中保持食物营养,有利于健康。

5. 活动过程及形式:

(1)New words:spaghetti, bean,cucumber,mushroom,lemon,mutton,ham,diet,digestion,fiber,fat,protein,balance.

(2)全班活动。全班学生一起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rice,hamburger, beef, potato, bread, apple, banana, chicken, jiaozi, tofu, tomato, mushroom, pear, peanut, cucumber, pork, ice-cream , milk, chocolate, chips, pizza, steamed bread, mutton...

(3)小组活动,将上述食品按不同类别分类。可按面食、肉类、水果和蔬菜等分类,也可按中式食品和西式食品分类,还可按健康食品和非健康食品分类。

中国快餐(Chinese fast food):烧饼Clay oven rolls,油条 Fried bread stick,水饺Boiled dumplings,馒头Steamed buns,皮蛋1000-year egg,咸鸭蛋Salted duck egg,豆浆Soybean milk,稀饭Rice porridge,蛋炒饭Fried rice with egg,地瓜粥Sweet potato congee,馄饨面Wonton and noodles,米粉Rice noodles,臭豆腐 Smelly tofu,蛋卷Chicken roll,绿豆糕Bean paste cake,肉丸Rice-meat dumplings.

西餐(Western food): McDo-nalds麦当劳,Hot dog热狗,Pizza比萨(意大利烘馅饼),Sandwich三明治,Sausage香肠,Ketchup番茄酱,Doughnut面包圈,Hamburger汉堡包,Milk shake奶昔,Salad沙拉(凉拌菜),Fish pie鱼馅饼,Roast beef烤牛肉,Steak牛排,Crackers咸饼干,Mashed potato土豆泥,Cheese乳酪,Pork chop猪排,Chocolate pudding巧克力布丁。

(4)小组活动。就话题“Are you eating healthy?”进行小组调查。各小组统计调查结果。

(5)小组活动。分组讨论以下5个问题:Which do you think is healthier, Chinese food or Western food? How can we develop healthy eating habits? 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habit to eat snacks after class? Do you think you are eating a balanced diet? What will happen if we dont eat a balanced diet?

(6)个人活动。课下完成下列任务:给自己列一份健康食谱;通过查词典、上网等方式收集表示烹饪的词汇,写出最喜欢的一道菜的制作过程。

(7)课堂展示任务结果。

(8)针对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9)两人一组研究中餐,设计食谱。

通过一系列的食品分类活动、中西方饮食的对比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平衡膳食,促使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认识和运用所学词汇,在真实的任务环境中掌握语言知识,这样就能将枯燥无味的语言教学变得有趣起来。

篇5:远程教育培训总结及教学反思

樟山镇泸溪小学杨美莲

暑期以来,我们广大教师开展了远程教育学习活动。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们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从而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把这段时间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

我们见到的老师都是极有威严的,教师的观点是不容质疑的,在教学中作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快乐中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语文素质目标,让学生体验上语文课的乐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而且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并能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通过业务学习,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我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能只上一节好的语文课,要随时让学生体验语文的乐趣,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语文。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在创新,依旧是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久了会感到疲倦,厌烦。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才能使快乐语文真正快乐起来。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语文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在课堂上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学习毫无生机,学生学一会儿就毫无兴趣,我就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组织语文活动,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学习的桥梁。

篇6:培训总结反思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给我对未知教育的走向有深刻的认识。这次培训让使我清晰地认识到英特尔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交流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模式,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评价,学会改进。在这次的学习,我有以下的体会和收获:

传统的教学,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围绕老师的引导去学,学到的知识很有限,也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特尔未来教育给我们给了一个重要的指示:教师和学生在角色方便必须发生转变。学生担任着一个研究者的角色,是学习史上的一个创新。老师不但是教的角色,还是一个继续学习的角色。

在培训的内容里,两位老师的探究任务都是以学生的身份为设想,让我们以学生的身份感受学习探究的过程及获得成果,是一种很不同的体验方式。只有身临其中,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使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实际,获得更有效的教学成效。

也让我明白到:英特尔未来教育完全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这次培训不是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培训,更注重给学科教师树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使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不只是制作教学课件,为教师服务,而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到现有课程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新的教学模式获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去搜集信息资料,丰富、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学会学习;课堂上运用多种手段组织学生讲座交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资源共享精神的培养;创设良好的、宽松的学习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

篇7:培训总结反思

学习的日子结束了、感谢网络远程教育给我们新教师一次学习机会,现在科技发达,不用再长途跋涉组织学习或是费劲苦力翻书阅读,现代仅仅靠网络电脑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知识,分享教学心得。远程教育工作从新事物变成教师手中教学理想教学工具和手段。

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观摩优秀的教学教案以及网上合作交流的新的学习方式,使我开阔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转变了教学观念也逐步将以往的教师教学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向教师指导为主,学生自己活得知识的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通过培训我的体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水平得到了提高,为今后教学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让我对体育教材教法知识的了解更加熟悉,作为体育老师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了解他们的心里特点

1、他们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的情绪富有变化,喜怒哀乐都会直接显露在表面,而且易变,不善于修饰和控制。

2、他们具有独特的好奇心,学生经历浅薄,内心世界不太复杂,心里活动纯真、直率、暴露自我,爱问好动,对身边的一切产生好奇。

3、他们具有超常的模仿能力:学生的开放性、好奇心、致使他们敢于模仿、乐于模仿,他们并不在乎模仿的对错、好坏。只是仅仅追求一个“趣”字。有趣开心对他们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根据初中生这种心理特点,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中,必须有针对性的利用其特点的深度宽度,回避其特点的前度、窄度,以直接兴趣为基础,选择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内容进行体育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体育老师要与时局俱进,以“健康第一”为知道思想,与新课标标准教学理念接轨。

2、树立体育教学必须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和特色,必须落实终身体育思想,必须落实主体教育观念,有了这一观念,就会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教学观念,研究出更适宜中学生学习的方法,强化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自己的人呢个魅力,感染学生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3、教学中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来要求学生。

4、教学生增加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入新兴体育内容,引导学生之间团结互助,互谅互爱,共同创作。

5、教学中,努力实现艺术与体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韵律感和协调性,让学生把上课当做一种享受,在快乐中大锻炼身体的目的。

6、教学中,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改造,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热情。

体育教师不和其他教师不同之处在于,体育教师需要进行规范的动作示范,只有讲解没有示范学生只能得到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只有教师的示范没有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看到一个动作形象。所以体育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在体育教学的教学教法应用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首先,教师在讲解时要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内容和邀请,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动作的关键所在,讲解精炼,将重点,讲透彻,讲分解,讲过程。其次是体育教师的示范,一名体育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示范动作,会对学生造成终身的错误影响。教师示范不仅仅要规范,还要特别注重示范地位置和方向,还有难易程度。实践证明,教师准确、熟练、轻快有没得示范可消除学生的心里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教师只有通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过硬的体育功底,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自己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引导者,学生健康生活的铺路者。

篇8:培训机构教学反思总结

我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在建设, 工作刚刚起步, 针对我中心的现状, 结合此次培训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感悟, 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工作: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如果把活动中心比做一艘船的话, 发展规划就相当于它的目的地, 一盏指路的明灯。这盏灯不仅引领着中心的具体工作方向, 还有中心未来的整体思考, 它包括硬件建设、管理机制、人员配置、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活动开展、队伍建设、品牌打造、经费保障等等。中心今后将发展成为集德育、科技、艺术为一体的专门的校外活动教育机构, 中心下设办公室、培训部、活动部、后勤部。发展目标是把活动中心办成孩子的乐园, 人才的摇篮。

二、创建一支优良的校外教师队伍

校外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而育人主要靠教师来实现。通过与专家、各地学员交流得知, 各地活动中心人员都不多, 但各种培训班的教学活动及各活动室的全年正常开放都需要大量人手, 把所需要的人员都调到中心来显然是不现实的。综合各地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 思考如下:

第一, 拓宽渠道, 广纳人才, 将具有艺术、科技方面特长的教师选调到活动中心来工作。

第二, 活动中心聘请的学校艺术、科技类等兼职教师, 在中心的工作也算工作量, 并且在考核、评优上适当给予优先。

第三, 建立一套评价体系, 对专、兼职教师严格考核。如聘请兼职教师上课, 按照课时费的标准支付报酬。如果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对于以后开展教学, 提升教师整体水平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定期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使教师们在活动中学有所长、教有所乐。

三、做精做新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

活动是校外教育的载体, 是校外教育的最突出特征。我们将积极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 人精我新。做到:“热”:活动组织气氛热烈;“实”:活动内容实在;“新”:活动形式新颖;“情”:活动设计富有情趣;“深”:活动创意追求高深;“长”:活动要以育人为本, 立足长远。

四、加大宣传和接收新信息的力度

积极争取团委、县妇联、县科协、县关工委支持, 及时向他们汇报中心的各项工作;同时也要通过中国科技网、中国校外教育网等, 不断了解最新的校外教育动态和信息, 与全国一些大型赛事接轨, 使我们的工作与时俱进, 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上一篇:读后感不少于500字范文下一篇:AGC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