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大学生活规划

2024-04-11

就大学生活规划(通用8篇)

篇1:就大学生活规划

大学生活规划

告别中学时代,步入大学校门,我的人生旅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刚刚步入大学我的内心有兴奋又有焦虑,到底我的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去过,是该在书本中投入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多彩的活动中贡献我的大部分青春?经过深思熟虑,我建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

一、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我们刚刚告别了痛苦的高三生活,同时也告别了父母的照顾。首先我要建立自己的理财观念。每月根据不同情况制定自己的财务分配,养成记账的好习惯,要知道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花到了哪里去。还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要知道如何洗衣服最快,如何整理自己的衣柜…

二、懂得如何去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大学的学习方式和高中的有所不同,我们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时时刻刻督促你的老师,也没有太多的作业。我们对到底该如何去学习感到迷茫。我个人认为,大学生活虽然自由但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尤其是我们的经管法专业。我打算在不断的摸索之中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做好三个专业的分配,并且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积极实践,及时解决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三、适当的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大学的一大特点就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经验更收获了友谊。我们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人,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我们收获的每一份友谊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但我认为交友要适度,一定要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对自己有益或者说不会将自己引入歧途的朋友。

四、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刚开学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我们寝室的五个人每人被骗走了一百元钱。而且陆续听说还有其他的同学也被骗了。有的甚至上千元,钱包被偷走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我们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更应该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随时保持警惕,不轻易对陌生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不随便交各种手续费,不接受社会上的一些免费的培训或市场调查。在逛街的时候看管好自己的财务。

篇2:就大学生活规划

6月份,20xx年北京高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根据公布的一本、二本、三本分数线来看,的录取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本科第一批理工类分数线下降高达29分,其他平均降幅多为十几分。新浪截至6月24日的调查显示,认为北京高考分数线“太低了”的占57%,认为“还行,和估计的差不多”的占了26.33%,认为“太高,不合理”的只占到14.6%,还有极少数人认为“不好说”2.07%

而在“你的高考成绩和分数线相比”的调查中,“比分数线高”的占到58.35%, “唉!别提了”占到21.02%,“差不多”的为20.64%。

随着高考录取分数线的降低,今年北京市高招委公布的高校招生录取率预计将高达74%,将有约八万人走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达到近年来高考录取人数的一个峰值。

近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学生已不再是“稀罕物”、“文化人”,就业方面不复往日。逐渐褪下“光环”的大学生,正在成为就业上的“困难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可以预见,今年步入高校的大学生必将在四年后,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如何在四年后的就业中博得先机,抢占一席之地,职业规划师建议应尽早有个自我盘算,在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提早建立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才能在毕业时,走好职业的第一步。

职业规划师着重表示,职业规划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计划和方案,其中挑选一个就业和发展都良好的.行业与职业和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则。在挑选行业与职业时,毕业生可注意选择朝阳产业,这些行业往往人才需求量大,发展空间广阔,薪资待遇好,例如IT行业中的新兴职业软件测试就具有这样的优点。当然,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这些行业也是无法入行的。所以需要大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才能获得就业的主动权。

篇3:就大学生活规划

《征求意见稿》提出行业未来5年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增强行业专业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和业务服务创新为支撑,以加强行业党建为政治保障,继续深入实施做强做大战略、人才培养战略、国际趋同战略、新业务拓展战略和信息化战略,着力破解行业发展难题,使行业服务能力与国家经济总量规模相匹配、与国家公共部门改革和公共资源管理需求相匹配、与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相匹配等。

《征求意见稿》围绕职业化水平持续提高、市场化水平总体改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和国际化水平显著增强提出了4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其中既考虑以往规划的延续、与现行战略的衔接,也充分考虑完成目标的现实条件以及可行性。

此外,为贯彻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化实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战略,中注协同时印发《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初步确定,到2020年实现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装备注册会计师行业战略目标。

《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未来5年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要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为依据,打造智能化、互联化、移动化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体系,到2020年实现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装备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战略目标。《征求意见稿》同时明确,未来5年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聚焦在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行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和注协机关办公信息化。具体包括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信息化架构,建立技术架构标准与数据标准;全面更新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建设协同办公系统,构建行业管理服务智能平台;按照云计算服务模式,分类施策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作业和内部管理信息化向云应用转变;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行业数据应用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中注协已初步确定了关于未来5年行业信息化建设任务的实现路径。第一,中注协主持制定行业信息化总体架构、技术架构标准和数据标准。第二,中注协主持行业管理信息系统3.0版建设,地方注协和会计师事务所配合支持。第三,按照IT资源的云计算服务模式,分类施策,有序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作业和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4:就大学生活规划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北京心理学协会会员,曾任知心热线、郝老师青少年热线的资深心理咨询师。曾主持、参与职业兴趣测评、大学生就业指导测评的研究、中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测评系统、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情商测验、中国人情绪性人格维度的结构和测量等大型科研项目。

子女就业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本刊曾组织多次调查、研讨,认为除了世界和国家经济形势变化、传统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制约、学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等外部环境因素以外,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和职业理想是就业难的非常重要的原因。遗憾的是,调查显示,该原因至今没有引起家长们足够的重视。那么,什么是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在就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如何帮孩子规划未来职业?带着诸多问题,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全球职业规划师迟英梅女士。

认识自己,然后认识环境

记者(以下简称记):职业规划近几年刚刚兴起,许多家长还不是很熟悉。您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职业规划的内涵吗?

迟英梅(以下简称迟):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别人来付钱”。说白了就是帮助一个人找到他未来的职业方向。

记:您认为一个人从什么时候进行职业规划比较好?

迟:当然越早越好。美国在孩子6岁时就开始职业规划了,而且教育部门有明确的指导法规,小学、中学、大学,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工作内容。目前,我国尚无类似的教育法规,所以家长们要多操操心,补上这个漏洞。可喜的是,现在学生和家长都越来越有职业规划意识了。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全国各地的职业规划师都很忙。这也是一个很无奈的现实,总是到了该报志愿的时候,家长和孩子才想到职业问题,平时只关注考试分数。如果早做准备,填报志愿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

记:是的,高考结束后,报志愿只有20天时间,考生和家长要在这20天时间里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的确是件让人为难的事。那么,平时家长要帮孩子做职业规划,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迟:笼统地说,职业规划有四个步骤:第一,全面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第二,深入了解外部环境,包括高校的专业设置、市场需求、职业特点等等;第三,把自己的特点和外部环境进行匹配,找到契合点;第四,找到自己的目标,有条不紊地做准备,最终实现理想。

记: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就难了。比如,全面了解自己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人把这称为“自知之明”,很高深的境界。

迟:职业规划所说的了解自己,是指对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性格有一个较全面的评估,与哲学层面上的道德修养不是一回事;再者说,现代心理学给人们提供了了解自己的科学途径,做到并不难。测评是一个了解自己的方式,兴趣、特长、能力、性格都能得到量化体现,还能提供与此匹配的职业方向。其中,个人兴趣是最重要的,不做测评也不难了解。

记:可能有孩子会说,我喜欢踢足球。

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喜欢踢足球只是爱好,不是兴趣。兴趣是放在科学的系统里面得出的综合结果,是相对稳定的,大多数人一生都不会改变。比如,一个孩子喜欢踢足球,还喜欢打羽毛球、划船等等,所有的体育活动都喜欢,我们可以总结一个特点,这个孩子动作发展比较协调,比较喜欢竞技性或者体育类的活动,这是他的兴趣。

记:有句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的孩子自认为了解自己,但在家长、老师看来却远不是那么回事,就要用各种方式干预。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平衡各方意见?

迟:现在年轻人当中流行一句话,叫做“我的青春我做主”,自己的人生大事,当然要以孩子自己的愿望为主。其实,很多家长很开明,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是他们也怕孩子小,社会经验少,所以要给一些建议。家长的担心并非多余。我在工作中发现,说到未来职业、理想,许多孩子热情很高,目标明确,但深入问下去,孩子对他的理想只是一个概念,完全不了解实质内容。比如,一个孩子立志当牙医,是因为他的牙齿不好,而且听说美国牙医收入很高;另一个孩子说以后要研究中草药,是因为看了一个电视剧,觉得中草药非常神奇。大部分孩子,尤其是高一、高二学生,你问他们的时候,他们经常会说“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甚至有孩子回答,“我要到南方工作,因为南方气候好”。这些都不是严肃的职业规划。家长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比孩子多,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职业规划,但要以科学为基础,不能凭感觉,更不能武断。

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选择大学专业,上了两年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我曾参与过一次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75%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85%的学生说,如果再给他一个机会,他不会选择现在的专业。有一个大二学生,中学时非常喜欢生物课,考分也很高,加上当年高考生物专业是大热门,就毫不犹豫填报了该专业。上了大学之后,他才知道要天天写分子式,天天做实验,天天解剖青蛙、兔子什么的,厌恶得要命,死活要转专业,不让转就退学回家,来年再考。您说,这不是折腾嘛!

所以,我认为,在规划职业时,孩子自己的意见最重要,家长、老师的意见也不可少,但别忘了听听职业规划师的看法。

天分比勤奋更重要

记:我感觉对自己的兴趣似乎还可以了解一些,但是能力方面,正确估价自己是比较难的事。

迟:曾经有一个老师,研究了北京理工大学学生的基本能力,比如说逻辑推理能力、数字能力等方面,发现成绩好坏、兴趣高低跟能力强弱成正比,说明能力在职业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能力反映在学习成绩上。比如一个学生数学、物理、化学成绩比较突出,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强,所以他的考试分数就比较高。

记: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还是可以靠后天的努力来培养的?爱迪生不是说“成功是99%的勤奋加上1%的天分”吗?中国还有一个成语,叫“勤能补拙”,也是这个意思。

迟: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比如,一个从事文字工作十年的人,再回过头来做高中数学题可能一筹莫展,即使他当年是解题高手。这是因为长年的文字工作使他理科方面的能力退化了。既然能力可以退化,当然也可以人为地增强。

“成功是99%的勤奋加上1%的天分”是励志名言,妇孺皆知,但很少人知道爱迪生后半句话:“1%的天分比那99%的努力更重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就是要让孩子们(其实也包括成年人)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那个方面,然后把它发展起来。我们说勤能补拙,如果你足够用功,运气也足够好,你也可以胜任不擅长的那个方面,但是你要比擅长的人付出得更多。从人生效率的角度来说,这显然不是上策。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记:您的解释为我们澄清了“兴趣”“能力”等概念,有助于家长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下面请您谈谈如何了解外部环境,以及如何将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与之匹配。

迟:现在是网络时代,搜索引擎强大无比,各类信息应有尽有,了解外部环境既方便又快捷。特别提醒家长朋友们,再多的信息也不能代替亲身体验。亲身体验是职业规划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是对孩子的兴趣和能力的一次确认,很关键。比如,孩子对金融专业感兴趣,却连银行、证券交易所都没进过,更没有亲手买卖过股票,那么孩子只是对金融知识而不是对金融职业感兴趣。只要家长用心,带孩子多体验体验并非难事。

记: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能力被考试分数量化,考试分数代表了能力,所以家长和学生只关注分数,不重视体验。

迟:完全同意您的看法。不过,孩子未来的职业能力却不一定是考试分数决定的,高分低能的人又怎么能拥有幸福的职业?这些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不乏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高材生。中国真的是人才过剩了吗?当然不是。问题出在大学生所具备的考试能力和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实际工作能力严重脱节。换言之,老师教的、学生学的所谓专业,只是书本知识,对社会工作——即外部环境——知之甚少,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是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但我认为,家长注重引导孩子多体验,多参与社会活动,可以补上这一课。

记:您认为职业有好坏之分吗?

迟:中国有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人们从事某种职业却有难度和幸福指数高低之分。举个有趣的例子。一个对做蛋糕有天分的孩子,被家长、老师引导去学热门的企业管理专业,把对企业管理有天分的孩子挤兑得只好去做蛋糕,后来两个孩子通过努力干得都不错,但都不出色,因为做公司老总的厌烦经营,蛋糕房里那位成天怀才不遇。想想看,他俩换换岗位多好啊,可能成就一个杰出的管理者、一个成功的蛋糕师。

记:但问题是,多数中国家长认为,不成功的管理者也比成功的蛋糕师成功。

迟:没错,但这样的观念很粗暴,因为它无视孩子的个人感受,即成就感、幸福感和实现自我的终极价值观。事实上,家长类似的陈旧观念是职业规划的大敌。曾有家长诚恳地对我说:“你把我的儿子规划成企业老总,付多少规划费都可以。”我说我做不到。职业规划是发现、揭示孩子的个性,引导其走向幸福和成功,而不是人为地制造和添加。

从专业角度来说,大学里的专业和社会上的职业并不是一回事,职业比专业要多得多。有一个统计,从业人数较多的职业有1000多种,95%的人只从事其中的500多种,有些职业,可能我们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孩子选择职业的空间比我们想象的要广阔得多。

另外,家长对专业的理解不要那么狭窄,不是学了某专业,就限定了孩子的一生。现在很多大学都提倡第二学位,孩子在学完本专业之后,可以再学他感兴趣的专业。换言之,大学是用来全面发展孩子基本能力的。所以,家长在帮助孩子做职业规划时,不能单单看专业是否热门、就业率是否高,关键是看孩子的兴趣、特长、能力、性格是否与外部环境匹配。

跳槽与“路径信赖”

记: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好不容易就业了,又反复跳槽,慌不择路的样子。北京教育科学院搞了一个调查,发现应届毕业生两年内跳槽的比例超过60%。您如何看待这种怪现象?

迟:现在大学生时兴“先就业,后择业”,多是迫于现实的压力,先找个饭碗再说,可以理解。但是说到跳槽,我认为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您刚才形容的“慌不择路”,没有职业规划,只好到社会上盲目地尝试,说穿了是碰运气、浪费时间。另一种情形,跳槽是因为某种外部原因,如工作环境不好、与领导的关系不好、薪水不满意等等,但一直在某个领域内跳来跳去,说明跳槽者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职业锚”,职业发展目标是清晰的。第二种情形是正常而有益的,因为跳槽者在积极地行动,走向属于他的成功。

记:象棋棋诀有云“马不走闲步”。现在去企业应聘,最重要的筹码是有工作经验,所以,一个人得到了一份工作,尽管他不喜欢,也会对他谋取第二份工作起到不小的作用,如果前后职业不沾边儿,那么前面的付出岂不是一种浪费?

迟:职业规划业内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做“路径依赖”。比如,火箭发射时的推动器,直径是4英尺8.5英寸。为什么一定要这个尺寸?是因为铁路的铁轨这么宽,铁路要运输,太宽了运不过去。为什么铁轨这么宽?是因为古罗马时期,战车两个轮子的距离这么宽,最适合在城市间行走,最终成了通行的标准。为什么战车这么宽?因为两匹马屁股加起来这么宽。古代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就这样决定了现代火箭发射推动器的宽度。所以,第一份工作对求职者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第一份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求职者要明确自己喜欢什么;如果这份工作是暂时的,求职者要明确以后朝哪个方向努力。尽管这份工作不是他将来的职业目标,起码可以锻炼那些通用的能力,比如团队精神、交际能力等等。所以,我给大学生们一句忠告:别着急,先认识自己,再认识环境,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篇5:就城市总体进行规划的批复

吉林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申请设立长春新区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设立长春新区。长春新区范围包括长春市朝阳区、宽城区、二道区、九台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约499平方公里。长春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创新氛围浓厚、开放条件优越、承载能力较强。要把建设好长春新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和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长春新区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把长春新区建设成为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重要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

三、吉林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与现行体制协调、联动、高效的新区管理方式,扎实稳妥推进长春新区建设发展。要认真做好长春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建设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要推动新区探索实施“多规合一”,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长春新区建设发展的指导,在有关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帮助解决长春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设好长春新区,对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深化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方面要统一思想,密切合作,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共同推进长春新区持续健康发展。

国务院

篇6:就大学生活规划

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答记者问

问:《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有何意义?

答: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全面而深远影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要重视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组织、教育、文化、民政、老龄等多部门共同推进老年教育的格局。但是,我国老年教育还存在资源供给不足,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部门协调亟待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需进一步拓展等问题。《规划》的出台是对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做出的部署。

问:《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规划》指出,发展老年教育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以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为关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社会活力,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

发展老年教育要坚持“保障权益、机会均等,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优化布局、面向基层,开放便利、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基本原则。努力让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均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学习需求。《规划》明确指出,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形成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的老年教育供给结构,优化城乡老年教育布局,因地制宜地开展老年教育。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年,“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问:《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任务?

答:《规划》明确了发展老年教育的五项主要任务。

第一,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第二,拓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优势、经验优势、技能优势。第三,加强老年教育支持服务。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渠道,加强优质老年学习资源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辐射。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教学全过程。整合文化体育科技资源服务老年教育。第四,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进举办主体、资金筹措渠道的多元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促进老年教育与相关产业联动。扩大老年教育消费,推动投资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第五,促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培训、理论与政策研究和国际交流。

问:《规划》提出了哪些重点推进计划?

答:围绕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规划》提出了五项重点推进计划。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计划。编写相关读本,设计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项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老年人学习和活动之中。二是老年教育机构基础能力提升计划。整合资源,改善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机构设施设备。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各省(区、市)选取若干个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养教结合试点。三是学习资源建设整合计划。研究制定老年人学习发展指南、探索建立老年教育通用课程教学大纲、遴选或开发一批通用型老年学习资源、形成系列优质课程推荐目录。到2020年,各省(区、市)都应初步建立起支撑区域内老年教育发展的老年学习资源库。四是远程老年教育推进计划。探索以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建设老年开放大学,开发整合远程老年教育多媒体课程资源。到2020年,力争全国50%的县(市、区)可通过远程教育开展老年教育工作。五是老有所为行动计划。组织引导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建立由离退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有所专长的老同志组成的老年教育兼职教师队伍,推动各类老年社会团体与大中小学校合作,教育引导青少年继承优良传统、培育科学精神。到2020年,争取每个老年大学培育1—2支老年志愿者队伍,老年学校普遍建有志愿者服务组织。

问:《规划》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

答:《规划》提出了五方面的保障措施。

篇7:升职就得谨记职业规划八大原则

方法/步骤

1、利益整合原则。利益整合是指员工利益与组织利益的整合。这种整合不是牺牲员工的利益,而是处理好员工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的关系,寻找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结合点。每个个体都是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学习发展的,因此,个体必须认可组织的目的和价值观,并把他的价值观、知识和努力集中于组织的需要和机会上。

2、公平、公开原则。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企业在提供有关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教育培训机会、任职机会时,都应当公开其条件标准,保持高度的透明度。这是组织成员的人格受到尊重的体现,是维护管理人员整体积极性的保证。

3、协作进行原则。协作进行原则,即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活动,都要由组织与员工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共同参与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本是好事,应当有利于组织与员工双方。但如果缺乏沟通,就可能造成双方的不理解、不配合以至造成风险,因此必须在职业生涯开发管理战略开始前和进行中,建立相互信任的上下级关系。建立互信关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始终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4、动态目标原则。一般来说,组织是变动的,组织的职位是动态的,因此组织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应当是动态的。在“未来职位”的供给方面,组织除了要用自身的良好成长加以保证外,还要注重员工在成长中所能开拓和创造的岗位。

5、时间梯度原则。由于人生具有发展阶段和职业生涯周期发展的任务,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内容就必须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并划分到不同的时间段内完成。每一时间阶段又有“起点”和“终点”,即“开始执行”和“完成目标”两个时间坐标。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会使职业生涯规划陷于空谈和失败。

6、发展创新原则。发挥员工的“创造性”这一点,在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时就应得到体现。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工作,并不是指制定一套规章程序,让员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完成,而是要让员工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创造组织效益的目的。还应当看到,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不仅仅是职务上的提升,还包括工作内容的转换或增加、责任范围的扩大、创造性的增强等内在质量的变化。

7、全程推动原则。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上,对员工进行全过程的观察、设计、实施和调整,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活动的持续性,使其效果得到保证。

8、全面评价原则。为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状况有正确的了解,要由组织、员工个人、上级管理者、家庭成员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对职业生涯进行全面的评价。在评价中,要特别注意下级对上级的评价。

职场晋升需要知道的职场法则

第一,要多从座位上站起来。办公室很多人都习惯性久坐,这对于身体健康非常不利。现在,要养成每两三个小时至少站起来一次的习惯,伸展一下四肢,或是四处走走。站起来以后,不要只是漫无目的地闲逛。顺便去看看你的经理,或是某个你认识但不一起工作的同事。

第二,多与上司打交道。56%的“新世纪一代”青年认为,管理文化,包括公开的政策和经常与员工交流,对于留住人才十分重要。定期与上司交流,搞好关系,多了解他们的工作,可以让你对自己的职业道路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三,想想你的经理会怎么做。大多数“新世纪一代”喜欢从事那些可以用新思路、新方法做事的工作。如果你陷入某种思维定式,不妨想想你的经理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及如何改进你每天要从事的某些工作。然后,就这样去做,以显示你对工作的确很用心。

第四,留出更多时间,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超过三分之一的“新世纪一代”每周工作41小时以上,近半数的人说,他们的工作与个人生活分得不是那么清楚。在工作之余喘口气,培养一项爱好,缓解自己的压力,但同时也不要忽略工作。

第五,把个人兴趣带到公司。如果你热心社区志愿活动,组织同事参与一次活动。“新世纪一代”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更强,因此,一起从事志愿者活动,可以增进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你工作时的成就感。

第六,改掉坏习惯,一切向前看。对很多“新世纪一代”来说,在为自己职业做下一步规划时,最看重的是升职。但你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这一点了吗?改掉一些浪费时间的习惯,例如,不停地查看和回复邮件,在工作时发微博等等。

第七,要提升自己的口碑。你希望同事们如何形容你这个人?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还是一个样样皆通、样样稀松的人呢?找出提升自己的方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第八,维护自己的网络口碑。近半数的“新世纪一代”说,如果要跳槽,他们会首先在自己社交网络中寻找机会。及时更新自己所有的社交渠道,不要发表任何可能带来麻烦的照片或言论。

第九,参加更多的培训和教育项目。你或许已经从大学毕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也结束了。出席相关的会议,以了解你所在的行业,通过继续教育课程提升自己的技能,从而在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

第十,要好好利用雇主资助项目。面对招聘难的形式,很多公司为了吸引并留住人才,会提供一些有型的福利,比如保险、休息、工作时间自由等。如果你公司有这些福利,不妨好好的计划一下,在不影响工作的基础上多多的参与。

1、改变角度,你要不只是“1”度,而是“180”度的转变,且要忘掉消极观念。

2、不要低估消极心理“否定”的力量,它会赶走所有的好运。

3、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

4、爱因斯坦相对论(1950年):E=MC的平方,E=能量,M=物质,C=速度。

5、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任何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6、工作所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

7、始终保持一种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满怀希望和热情的朝着目标努力。

8、提问决定谈话,辨论,论证的方向。

9、个性迥异的两个人相安无事,其中之一必定有积极的心。

10、现在的努力并不是为了现在的回报,而是为了未来。

11、你缺少的不是金钱,而是能力,经验和机会。

12、所有的抱怨,不过是逃避责任的借口。

13、任何人都抢不走你的无形资产—技能,经验,决心,信心。

14、懈怠会引起无聊,无聊会导致懒散。

15、理智无法支配情绪,相反:行动才能改变情绪。

16、对渴望成功者而言:拖延和逃避是最具破坏性,最危险的恶习。

17、机会包含于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果实里一样。

18、如果你想逃避某项事务,那么你就应该从这项事务着手,立即进行。

19、机会是为哪些有梦想和实施计划的人呈现。

20、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做最好的,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

职场晋升法则

一、不要害怕刚入职的困难

人在职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在刚入职的那段时间,这个也不懂,那个也不会。你要做的,就是无惧这些困难,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尽自己所能付出努力,慢慢地做事情会更加容易,也更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二、不被关注时,调整心态,厚积薄发

初入职场的.人经常被安排无足轻重的工作,接受无端的批评、指责,或是充当“替罪羊”角色,而得不到关注、赏识或是提拔。

这个时候,你不能自暴自弃,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改变心中原来的一些想法,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每个人都希望工作如鱼得水、一帆风顺,但没有谁会白白送给你这一切,只有忍辱负重、坚韧不屈,并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专注做自己的工作

认准了自己的事业,就确定一个长远目标,执着追求,在循序渐进中慢慢向成功靠近。别羡慕别人的成果,别怕艰辛,下些苦功夫,专精在一个领域。几年后,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四、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对你没有害处。保持谦虚的心态,常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细心地听取他人意见,保持谦虚的品质,能帮你在职场中有所作为。

五、适当质疑,不要一味相信权威

人微言轻,人贵言重。我们普遍认为,权威人士的可信度更高,因而盲目崇拜和相信他们。但还要承认一点,人无完人,太过追随权威人士的观点会阻碍自身的发展。倒不如带着自己的思考,用质疑的眼光对身边的问题进行关注,也许会得到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六、适度发泄自己

篇8:就大学生活规划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和基本定位是什么?

答:“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十二五”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步伐, 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对于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 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在编制过程中, 着重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定位:

一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与支撑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主题、服务主线是“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 规划在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总需求和需求结构的基础上, 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 特别是突出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供给体制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镇化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紧密协同。

二是教育规划纲要的启动计划和行动计划。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其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都要在“十二五”期间启动落实。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 “十二五”规划对规划纲要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 分步推进, 力图在“十二五”期间为实现规划纲要总目标起好步, 夯实制度基础、人才基础和条件基础。

问:如何理解“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答:“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在指导思想上, 规划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主线, 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和依法治教, 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 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 规划突出强调了要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三个方面的基础:

一是制度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五年。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放在突出位置, 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 并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十大改革试点项目。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 把推动改革创新、完善重大制度作为战略重点, 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 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 创新国家教育制度, 努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二是人才基础。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规划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提出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 坚持人才兴教战略, 推进教师制度改革,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三是条件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离不开办学条件保障。“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的关键五年, 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后, 十大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实施。规划明确提出了要以落实重大工程项目作为战略抓手, 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 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 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和物质基础。

问:如何理解“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答:“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 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 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分目标: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这一目标, 并明确了2015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对规划纲要有关指标进行了分解, 提出了分区域、分城乡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力求使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方面, 提出到2015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此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考虑到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以来, 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形势和各地的积极性, 规划将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目标由60%调整为65%, 学前一年、两年毛入园率目标也相应做了调整, 其他主要指标与教育规划纲要目标衔接一致。

二是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目标。在体系建设方面,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和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 提出了初步建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基本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需求的现代教育体系的目标。在制度建设方面, 提出教育体制更富活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制度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更加完善的目标。

三是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人才培养结构方面提出了教育支撑经济发展的目标;从高校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发明专利授权数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服务科技创新的目标, 努力提升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水平。

四是教育服务社会和文化建设目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教育“十二五”规划分别从教育公平、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教育资助政策体系面提出了教育服务社会建设的目标。同时, 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出了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目标。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是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的进一步细化、实化和量化, 充分体现了为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基础的这一战略定位。

问:为什么教育“十二五”规划把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答: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 以终身教育理念系统规划了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十二五”规划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 以加强关键和薄弱环节为着力点, 从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这是五年规划第一次对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 是对教育规划纲要体系建设目标任务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其中,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与刚刚发布的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保持同步, 也是第一次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完整表述。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 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国家教育制度建设。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 国家设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展开, 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对各地在推进教育改革试点中取得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 必须加以推广, 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制度。规划把重大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作为着力点, 提出了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教育系统及全社会关心的十一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任务, 包括教育“三个优先”的保障制度、教育公平制度、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的制度、民办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教育家办学制度、完善政府教育管理制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教育督导制度以及考试招生制度。这些制度建设既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 很多领域也是人们群众关心的热点。规划提出要努力通过改革创新, 在一些重大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为“十二五”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任务。要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和支撑能力, 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是“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的战略性任务。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推进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 加快相关新兴学科建设和急需人才培养;服务国家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社会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需要, 加快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 面向“三农”的急需紧缺人才, 以及文化、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国防等方面的急需人才。

二是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科专业建设, 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 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 拓宽复合型人才培养渠道, 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

三是建立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调整机制。完善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 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完善政策机制, 加强对学科专业结构的宏观调控, 促进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积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问:“十二五”期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目标贯穿全篇, 重大制度建设如投入保障制度、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等都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来总体设计, 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实施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等都直接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 规划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制度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 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抓导向、抓评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规划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坚持能力为重, 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注重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 因材施教,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同时, 特别强调了创新人才培养, 提出要加强动手实践教学, 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实施卓越工程师、医师、农林和法律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拓宽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途径;结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等具体措施。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规划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从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 通过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32个专栏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规划文本在体例上采取了正文加专栏的形式, 共设立了32个专栏。规划正文主要是阐明发展改革思路, 专栏集中表述教育改革和发展具体政策措施, 是对规划正文部分的补充, 突出规划的行动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主要成就和“十二五”主要目标, 各一个专栏。

二是教育发展重大工程计划, 共12个专栏, 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特殊教育工程等“十二五”启动实施的教育发展重大项目, 对目标、任务、覆盖范围及实施步骤等进行了具体说明。

三是教育改革试点, 共11个专栏。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大改革试点任务, 专栏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的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具体改革举措、试点范围进行了具体说明。

四是人才培养与新兴学科建设, 共3个专栏, 根据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 以及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需求, 提出了“十二五”新兴学科建设的重点和急需人才培养的方向。

五是体系和标准建设, 包括继续教育体系、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四个专栏, 提出了“十二五”相关体系和标准的基本架构、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

问:如何确保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落实?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 是顺利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

一是要落实责任分工。推动各地对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 明确责任分工, 制定实施方案, 对“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 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二是完善规划考核评估机制。目前, 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考核评价办法, 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价。近期我部将组织力量研究制定教育“十二五”规划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 对各地教育“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作为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上一篇:春晖中学2007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下一篇:用坚强抵抗软弱,用距离治疗伤口,用时间遗忘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