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思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2024-05-23

以改革思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精选5篇)

篇1:以改革思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以改革思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作者: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 万钢 《光明日报》(2015年03月26日 0

5版)

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的重大社会改革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言简意赅地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回顾过去,1978年,为发展农业生产,中共中央作出实行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决定,极大地激发出亿万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格局。1980年,温州市工商局发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标志着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被认可,千千万万的城市居民从此当上了“个体户”,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探索和社会财富积累的一支重要力量。1993年,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志“粮票”被正式取消,近1 40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闲置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解放,大量农村人口开始涌入城市,为中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奇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简单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要在社会上刮一阵风,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实实在在地释放出新一轮的改革红利,在更广范围内激发和调动亿万群众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民心,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浪潮,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注入强大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大众创新创业是保持“中高速”的新动力。从扩大消费需求看,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将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生态,帮助创业者制造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高质量利基产品,挖掘产业“长尾”中蕴藏的富饶金矿,充分激发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从增加投资需求看,大众创新创业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创造新的投资空间,创新投融资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大众创新创业是迈向“中高端”的新途径。大众创新创业能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的领域培育出铺天盖地的初创企业,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这些初创企业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洗,一部分势必脱颖而出,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大众创新创业是创新产业组织的新方式。随着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等对大众创业者的开放普及,个体能够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生产开始出现,从而带动传统大规模生产逐渐向柔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按需生产、规模定制正在变为现实。开放的社交网络使用户作为产业生态中的重要角色,直接参与到产品构思、设计、制造、改进等环节,与创业者充分交流产品创意、体验及个性需求。“众筹”“众包”“众创”的融资模式和生产方式,将优化封闭的产业资源配置方式,让智力资源、产业资源、社会资本更加自由流动。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提出到现在不足一年,却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这不仅仅是因为大众创新创业对经济的推动贡献,也反映出大众创新创业具有强大的社会基础,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期待。

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但收入分配制度、社会基本保障、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社会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底层群众和年轻人发展存在“玻璃天花板”的体制性障碍。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就是要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促进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自由分配,让每个有创新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每个有梦想的人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全体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

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满足人的最高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自我实现列为人的最高需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通过创造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给人民群众创造出满足人生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发展渠道,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人民当中蔚然成风,让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保持着不断追求卓越的积极心态和精神风貌。

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大众创新创业从根本上是要通过完善法治环境和加大简政放权,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破除一切不公平、不合理、制约人民群众创新创造的政策制度障碍,让政府的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让有权者不可任性也不敢任性,让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之风。

四、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具备了良好环境和基础条件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当前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1600多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毕业企业超过5.5万家,其中上市和挂牌企业近500家;大学科技园115家,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200多家,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万个;2014年,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诞生科技企业1.3万余家、武汉东湖超过5000家,115家国家级高新区总收入达23万亿元,每年吸纳应届毕业生超过50万人;技术市场体制不断健全,201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77亿元;创业投融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400多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带动我国创新创业愈加活跃,规模加速扩大,效率显著提升。

透过大众创新创业繁荣活跃的现象,不难看出其出现的必然原因和基础条件。一是新技术革命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便捷工具。互联网、大数据、开源软硬件、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让社会大众可以方便地将创意和想法形象化,并快速转化为现实产品,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成本。二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条件保障。我国信息产业在移动通信、宽带网络、超级计算、卫星导航、智能终端、光通信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走在世界前列,互联网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社交网络、O2O等创新平台,带动以互联网应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三是高素质人才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智慧源泉。由于几十年坚持不断的教育发展,以当代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新创业群体具 备了扎实的科学基础、网络技术和开放视野,可以轻松快捷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社会大众需要什么,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创新创意。四是改革开放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宽松包容的政策环境。商事改革、第三方支付、P2P金融等改革措施创造了政策支撑条件。宽容失败、鼓励个性的社会文化氛围让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观念,理解、认同和投身创新创业,使得创新创业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

五、落实《意见》精神,将大众创新创业作为科技创新工作重要抓手

新时期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将大众创新创业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抓手。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发展共识与合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亟须培育新的增长点,在更广范围内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大众创新创业的战略意义,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任务抓实抓好,使科技创新的“小局”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各地区之间要建立联系机制,交流借鉴工作方法与经验,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创业资源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形成大众创新创业全国“一盘棋”的良好格局。

二是集聚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和政策,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发展众创空间不是“大兴土木”搞建设,而是要把已有设施条件用好,最大限度地盘活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创业资源,激励高校、院所开放科研仪器设备和科技服务,完善现有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发挥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效应和创新创业活动的规模优势,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服务平台。发展众创空间要认真梳理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发挥政策集聚和“互联互通”的系统有效性,切实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让所有创业者都能“用其智、得其利、创其富”。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强化资本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推进作用。着力发挥传统孵化器在基础设施方面和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在专业服务方面的互补优势,促进传统孵化器与新型创业服务机构的深层融合,联合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依托传统孵化器发展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引导创新创业服务向着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开放化方向发展,满足新时期大众创新创业的新需求。国有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从“重资产、轻服务”逐步转向“轻资产、重服务”。高校、院所要结合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试点政策和正在修订的《科技成果转化法》,积极探索调动各方创新创业积极性的新机制。

四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加强对大众创新创业的宏观引导、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凡是市场机制有效的领域,政府要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创业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让市场选择大众创新创业的方向和路径,让价格机制和供需关系来调节大众创新创业的规模和形式,避免直接干预创新创业活动,更不能用已有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手段去“引导”大众创新创业发展。在市场机制失灵的阶段,政府要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保障创新创业者合法权益和竞争秩序。不断夯实创新创业基础设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政府对初创企业的扶持方式要从选拔式、分配式支持向普惠式、引领式转变,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用政府对创新创业的“小投入”吸引来社会资本的“大投入”,形成市场化的创新资源配置格局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秩序。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会一帆风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有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时不我待的改革精神和破釜沉舟的改革勇气,破除制约大众创新创业的各种障碍,才能充分调动起亿万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热情,激发出全社会的智慧才能和创造活力,助力经济发展实现“双中高”目标,推进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篇2:以改革思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1 传统实践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双创”的要求

1.1 传统实践教学条件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

上世纪末,为满足国家的人才战略需求,高校扩招速度较快,导致办学经费相对缺乏,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实践教学设备台件数量相对不足、实践教学基地数量相对不够和实践教学学时数不足。为此,部分高校采取了减少教学成本的手段,即教学形式主要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课程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学生不同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应用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强和创新素养低下。学生的培养目标达不到社会对创新创业的基本要求,毕业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缺乏应有的竞争实力。

1.2 传统实践教学评价激励机制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高校对实践教学教师的评价较为单一,创新创业的指导老师没有相应的价值体现,指导老师在职称评聘中没有加分点,指导老师的积极性不足。

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创新成果的形成、保护与转化的意识不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不高。在教师让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中,学生却成为廉价劳动力,学生实践能力有所提高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而学生的创新项目,其学生获得的成果如何保护和转化没有相应的制度体系是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的另一重要因素。

1.3 实践教学人员配置与“双创”教育教学不匹配

目前高校“双师型”人才急缺,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只能将理论课教师安排进实验室,这部分教师中多数是学历层次高,尤其是年轻教师多数是博士毕业,但毕竟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多数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科研实践,实践教学过程也是照本宣科,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实践教学的师资数量相对不足,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人员更是成为各类安置对象,这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员只能在教学中起到承担卫生和门卫的工作。

2“双创”背景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

2.1 改变高校人才培养观念,创新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在“双创”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改革需要对教学体系的整体顶层设计,其中的实践教学需着力打造成为互联网+时代新的特色,改变高校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大幅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环节,开展新的实践教学形式,应用新的实践教学手段,创新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对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规定。把相近课程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按专业分类设立综合实验课程,淘汰落后实验项目、增加新的实验项目,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按实验项目需求有计划添置仪器设备等措施,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创造必要条件。严格按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任务,严格管理,保证所有实践环节正常运行,保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效果。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平台。以微信为代表的一系列跨平台的社交网络工具的出现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台实验预习与复习系统,它借助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创建了一种虚拟实验环境,学生不仅可以很好地熟悉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而且还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先做模拟仿真实验,对实验的操作规范先有一定的认知,从而更好地达到实验目标。

2.2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与实习基地建设,依托基地资源,构建基于实习基地资源,面向实际问题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开展以企业生产实际为背景的大学生创新训练、专业劳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力度,教学督导应深入教学系、课堂、实验室、实习基地,了解学生实践教学状况和教师教学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协调;开展学生生产实习检查,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及学生互动,大力做好各类实习的服务工作,以保障学生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加大了实验室开放的力度,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实验室的规划和利用上要进行充分论证,积极打造个性化教育平台,将实验室划分为日常教学区、学生创新实验平台以及科研实验平台,充分挖掘潜力,使实验室得到充分利用,实验室全天预约和定时开放。学生进实验室需提交实验方案,经相关教师认可后可以预约日常教学区实验室;对成功申报了省级和校级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安排创新实验平台,对优秀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按排进行科研实验平台,为其提供更好的学术发展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实验室开放不仅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有特长和个性需要的学生发展个人潜能创造了必要条件,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

2.3 加强学科竞赛、创新实验与创业活动的融合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供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结合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等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创新项目的跟踪与管理,加强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与学科竞赛成果的转化与孵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模拟创业活动和创业路演。同时加大对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的奖励,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鼓励学生投稿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双创”背景下,各类创新、创业、创意大赛层出不穷,学生在大赛中得到了应有的锻炼,不少的学生因此增强了创新的信心,也有不少项目脱颖而出因此获得了社会投资而走上了创业道路。但问题是大赛的成果归属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成为社会的诟病,特别是以创意为主的大赛,其创意想法通过大赛而被盗用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学生应该与大赛组织方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4 创新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高校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出发,遵循课程体系内在规律,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以有效教学目标和有效教学效果为出发点,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实践教学评价应从教学人员、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整体规范的评价,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流程,避免评价随意性大、评价过程不规范、主观性强等现象。教学人员从评价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角度,包括教学仪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责任等因素。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组织、教学示范、教学指导等环节。教学管理包括教学文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案以及实践教学环境创设等内容。教学效果主要从评价学生的角度,包括学习氛围、创新意识、学习和创新成果、社会影响(获奖、论文、专利等),也包括学生实验课程考核成绩。

2.5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

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对实验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加强师资的培养,定期在校内对实验人员开展实验技能培训和开展实验技能比赛;利用假期分期派实验人员到校外进行短期培训,用一到两年时间基本完成轮训;对大型仪器的管理上进行定员定岗,实行专人管理有偿使用的方式,以提高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实验人员自主学习。

3 总结

篇3:以改革思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1.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新动力。加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来看, 不但能够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生态, 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高质量、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从而充分的激发了各个产业中蕴含的深层经济潜力, 大大促进了消费潜力;在增加投资需求方面来看, 加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在创造新的投资空间的同时, 还将社会投资引向了新产品、新技术方面, 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能够创新投融资方式, 从而确保了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2.引导中高端产业的新途径。在互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 加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促进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有利于培养出新的产业形态, 形成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同时,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有利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而初创的新型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 必然有一批优秀企业发展壮大, 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中高端的发展。

3.创新产业组织的新方式。加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组织配置产业资源,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 有利于组织去中心化的生产, 促进传统的生产方式朝着智能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作为产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开放的网络使用户能够直接的参与对产品的构思、设计、制造及改进等环节, 能够充分的与创业者进行交流。大众创业、大众筹资等融资模式, 以及生产方式的出现, 对封闭的产业资源配置方式起到了优化作用, 使得产业资源、社会资源、智力资源更加自由的流通、融合。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措施

1.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首先要根据相关标准规范, 来对一些工商注册程序进行简化, 尤其是小微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注册程序, 进一步由工商部门进行质监、税务、工商三证的统一发放, 实现一次性核发营业执照,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 可以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 推动网上审核建设的精度, 加快推动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 开展全程电子化登记, 这样能够有效减少交易成本。除此之外, 在保留必须的后置审批之外, 需要减少环评、安评以及水评等后置检查事项, 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地方政府部门将前置事项作为后置事项, 提高创新创业门槛, 影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度的发展。

2.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首先要建立三权分离的制度, 其中三权主要指的是科研成果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以及收益管理权, 在创新成果没有涉及到国防安全的情况下, 可以将此创新成果的三权下放给相应的承担单位, 也就是研究单位获得创新成果的处置权, 企业获得研究成果的使用权, 而创新个人则获得收益管理权。其次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与维权援助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缩短对确权审查、侵权处理的周期, 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重案答案进行集中的查处, 起到维护创新者权益的目的, 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进步。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建立失信惩戒机制, 加强对产权的保护, 激发人们的创新及创业的活力。

3.完善金融制度建设, 促进创新创业便捷融资。首先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这主要是针对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扶植政策, 对于涉企收费的情况进行全面清理, 有效的减少了企业运营压力。其次要提高对创新创业企业的金融服务, 可以鼓励商业银行提高其服务水平, 进行管理方式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 从而更好地为创业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再次是对社会融资机制进行完善, 对于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鼓励其发展, 同时开发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方式。除此之外, 还要加快对上市注册制的改革, 从而使得更多创新创业型企业拥有上市融资的机会。另外, 对新三板流动机制改革进行推进, 充分利用现代金融服务, 实现更好地为创新创业型企业服务的目的。

4.推进人才制度改革。首先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次资源的理念, 不但要重视人才资源, 同时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引进, 并制定相关人才资源的管理机制, 同时也要对教育体制改革进行深化, 在高校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 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现专业与产业、教学与生产、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标准之间的对接。其次要对国内科研人员进行解放, 主要是去除这些人员的身份、户籍、学历等各方面的限制, 促进人才的流动。再次是对移民制度体系进行积极的改革, 这样能够有效的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同时对外籍高层次人才的申办程序进行简化, 实现人才资源的国际化配置以及流动, 更好的为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动力。

三、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式, 我国必须要加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不但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要求相符合, 同时也有利于我国扩大就业, 是一种有效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从本质上来看, 要想实现创业创新的升级进步, 必须要打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利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管红霞.试论如何以改革思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经济师, 2016, (6) .

[2]杨芳.推动创业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J].光彩, 2015, (4) :10~11.

篇4:以改革思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一、大力培育和发展“双创”服务业

创新既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基点,又是新经济增长点,大力培育和发展“双创”服务业应突出发展以下六大产业集群:

研发产业。随着转型升级的加快,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研发快速成长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河南省应大力发展研发产业,依托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研发中心,建设一大批科技型企业。

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又称智慧产业、创造型产业、创意经济,河南省应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建设一批特色创意园区,培育一批特色创意产业集群。

“双创”金融产业。各级政府应当设立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双创”融资。促进“双创”金融集聚发展,建议在郑东新区规划建设“龙湖国际创投财富管理金融中心”,打造“双创”金融中心。

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产业。应建立各类线上线下技术交易市场网络,建立专利申报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技术股权期权激励机制。推动技术资产化、产权化、股权化和证券化,鼓励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兼并重组和对外扩张,优化企业和行业结构。

“双创”教育培训产业。将“双创”理念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鼓励支持专业化市场化的“双创”教育培训。

“双创”配套中介服务业。鼓励发展企业注册、融资、商标、专利、财务、法律等代理或咨询服务。

二、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双创”基地

依托大学智力密集优势建设“大学双创科技园”。应将“双创”纳入大学功能之中,发挥大学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等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大学双创科技园”。河南省拥有普通高校约130所,包括本科院校55所、高职高专院校75所,这是亟待开发的智力资源“富矿”,应积极推广黄河科技学院“双创”典型经验,建设20家国家大学“双创”科技园、100家省级大学“双创”科技园,推动高校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依托产业集聚区优势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双创科技园”。“双创”必须面向市场需求,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产业集聚区应配套建设“双创科技园”,成为创新创业示范区试验区。河南省应依托180多个产业集聚区、数十个CBD中央商务区,配套建设“双创科技园”,加快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依托政、校、院、企协同优势,建设“双创综合体”。“双创”基地建设必须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和市场主体作用,强化政府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协同,形成合力。2013年以来,郑州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多方协同,首批规划建设20个集孵化器、加速器、配套公寓和服务设施为一体的“双创综合体”,目前大部分已经建成,在全国开创了“双创”基地建设新模式。

三、构建完善的“双创”体系

树立“双创”发展理念。创新创业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社会变革,然而许多地方政府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粗放发展方式,对创新驱动不擅长、不积极、不主动,没有办法,缺乏手段,行动迟缓,必须转变观念,应推广郑州市实施创新开放双驱动战略和“双创”基地建设经验。

确立“双创”目标。构建“双创”型社会,建设“双创”河南、“双创”市县区、“双创”产业集聚区、“双创”大学、“双创”企业等。

打造“双创”平台载体。以先行先试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建设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每个省辖市都要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并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围,以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为据点建设一批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研发投入要尽快达到GDP的2.5%,加大财政对双创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引导全社会投入。

推进开放与创新融合互动。把开放与创新、后发优势与先发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推动,打造区域开放创新发展高地,鼓励引进人才、资金、技术、项目高端“双创”要素,吸引国内外行业龙头、大型央企、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在豫设立研发机构和区域总部。鼓励河南省骨干企业“走出去”,在国内外建立研发网络,鼓励开展技术并购,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营造宽松环境。完善配套鼓励扶持政策,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人才等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优化“双创”环境,倡导“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双创”文化,完善“双创”社保体系,形成“双创”受尊重、失败有保障的社会环境。

篇5:以改革思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无疑是今年迄今为止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核心关键词,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与之相关的简政放权、减税清费、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就业等政策措施, 凸显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改革发展新思路。

最新政策:组合拳助力小微企业成为新增就业主渠道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最受关注的是国务院出台了五项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这也是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又一调控新举措。

会议提出, 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 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的人员范围;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 鼓励地方盘活闲置厂房等提供低成本的创业场所;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 支持高校等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加大对困难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 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无疑将创造出更多更有质量的就业机会, 对于经济稳增长、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小微企业绝大多数都从事服务业, 如此次国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网上创业,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或离岗创业等, 体现了国家支持创业创新的新思路。

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 今年一季度, 我国新登记企业84.4万户, 其中超过八成从事第三产业。截至3月底, 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有2.6亿人, 比去年底增加861.2万人, 其中第三产业新增就业人员占增加总量近八成, 小微企业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进一步清理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 更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减负清障。专家指出, 无论简政放权, 还是扶持就业, 这些政策都体现了国务院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加快服务业发展, 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调控新思路。

全面盘点:国务院扶持创业创新的“减、加、乘”三字诀

梳理今年的每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务院支持创业创新的“减、加、乘”三字诀调控思路日渐清晰:

“减”字诀——约束任性的权力, 清除阻碍创业创新的制度“拦路虎”。

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的“先手棋”。1月7日, 今年国务院的首次常务会议, 瞄准群众反映较多的审批“沉疴”, 在不断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解决“审批多”基础上, 着力治理审批难问题。继而2月6日的会议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 提出建立部门和地方协同联动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制度, 着力解决政府监管弱的问题,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除了政府权力瘦身的自我革命, “减”字诀还表现在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 以2月25日常务会议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 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 (含10万元) 扩大到20万元以内 (含20万元) , 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等政策, 以及4月8日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半年专项行动, 在全国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等最受关注。

“加”字诀——突出表现为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 通过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有力政策支持。除了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通过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实施更积极的就业政策, 1月28日常务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中, 明确提出发挥财税政策作用, 对初创期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

“乘”字诀——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释放经济发展“乘数效应”。无论是1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扶持互联网时代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孵化器, 还是4月1日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都体现了新一届政府扶持和保护创新创造的发展思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的发展, 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渐趋活跃。

更值得关注的是, 1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总规模400亿元的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 助力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办副主任葛玮说, 这一引导基金改变了过去以行政拨款支持新兴产业的做法, 而是采取市场机制, 把政府基金分散投到相应的其他基金中, 起到了一个“母鸡”带动众多“小鸡”的作用, 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新兴产业的积极性。据测算, 财政投400亿元, 可能带动2000亿元社会资金跟进。

展望未来:加快改革步伐政策还需加力增效

专家指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增长新动力和社会繁荣的源泉。当前,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国务院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举措还需进一步加力增效。

竹立家认为, 随着我国经济体量变大、增长速度放缓, 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落实好国务院部署的今年一系列重点改革任务,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尤其要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改革核心问题,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优化创业创新的市场环境。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说, 越是经济低迷时, 越要用好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面对今年更加复杂的经济形势, 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力增效, 包括继续保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减税降费力度, 进一步减轻企业发展的税费负担, 通过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增长“新引擎”。

上一篇:为成长添一抹亮作文下一篇:政府热线工作要求